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5年南开大学736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南开大学738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0年南开大学739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2009年南开大学727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8年南开大学733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7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6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05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4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3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2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1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
2000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1999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5年南开大学736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
详解
2015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真题
一、简答题
1.结合马克思国家起源学说,分析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社会中
的“特殊”公共权力?
2.试比较法国的总统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
3.若某人2016年参加美国总统选举获胜,那么他是第几任总统?
4.试述人民代表大会和内阁制的区别。
5.每年两会期间,为什么国务院总理要向全国人大做政府工作报
告?
6.试述美国总统任命联邦法官的条件和程序。
7.简述多党政府的特点。
8.试述西方国家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二、论述题
1.试从政治民主角度谈谈你对全民公决的看法。
2.试比较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
参考答案
2015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真题
一、简答题
1.结合马克思国家起源学说,分析为什么说国家是阶级社会中
的“特殊”公共权力?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中不同于原始社会公共权力
的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组织,其具有这种特殊性的原因包括:
(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
统治。国家是占有生产资料的那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实行政治统治的工
具,它的基础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在实行政治统治的过程中,必须
要履行特定的政治管理职能。国家阶级统治与政治管理的二重性是统治
阶级利益的自我实现要求和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在国家性质上的反
映。国家本质上是阶级统治,在形式上表现为超然于社会之上的独立力
量。
(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氏族社会形成和维持的基本纽
带是社会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为了便于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统治,按
地区来划分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方法。
(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作为一种暴力机器,国家不同于
氏族社会武装组织的特殊之处在与:
①国家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
物,即常设的暴力机关,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不过是自己组织为武装
力量的居民。
②国家的暴力为统治阶级专属,并以它为主要凭借来维护统治阶级
的利益,巩固社会秩序,以及对付外敌。氏族社会的武装组织由全体居
民构成,主要用于对付外敌,氏族社会内部主要以道德强制力维持秩
序。
③国家是系统采用的暴力,是精巧的暴力机器,而氏族社会的武装
组织不具备暴力的系统性和精巧性。
2.试比较法国的总统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
答:(1)法国的总统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同点
①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②国会由两院组成,下院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
③(国家元首地位)总统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
行政权力,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法国总统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点
①政体不同。法国的政体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德国是二元制君主
立宪制;
②国家元首的称谓不同。法国的国家元首称为总统,德国的国家元
首称为皇帝;
③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不同。法国的总统由国民议会选出,德国的
皇帝是世袭的;
④国家权力中心不同。法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是总统,德国的国家权
力中心是皇帝;
⑤议会产生方式不同。法国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
方式产出,德意志联邦议会由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组成,帝国国会由选举
产生,但它不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
⑥国家元首、议会、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同。法国的立法权控制
行政权,总统对议会负责,总统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须征得参议院的同
意。德国行政权控制立法权,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帝国宰相对皇
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议会。
3.若某人2016年参加美国总统选举获胜,那么他是第几任总统?
答: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每4年举行一次。美国总统是美利
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是美国行政部门的最高领袖与三
军统帅。根据现行的美国宪法,美国总统任期4年,可以连任一届。各
州选举人民按州选民投票选举产生总统,美国绝大多数州和首都形
式“胜者全得”制度,即在一州或首都获得选民票最多者获得该州或首都
所以选举人票。因为奥巴马现在是美国第44任总统,而美国总统每4年
举行一次,所以若某人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中获胜,就会成为美国第
45任总统。
4.试述人民代表大会和内阁制的区别。
答:(1)人民代表大会和内阁制的含义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由中国共产党领
导,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
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内阁制又称议会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
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
又称为责任内阁制。
(2)人民代表大会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①两种代议制度的本质不同
内阁制为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根本在于它适合现代资本主义
国家的国情,符合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
国现行宪法所确立,涵盖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以人
民当家作主为前提,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也是我国国家权力的核心运行机
制。
②人民代表的选举和履职与西方国家议员的选举和履职不同
我国的人大代表是通过民意推荐、选举程序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
中部存在党派之争。西方国家议会的主体是议员,多数议会是职业议
员,专职性使其成为拥有自身利益的共同体。
③两种代议机构的结构不同
议会有一院制和两院制,西方国家多采用两院制结构。人民代表大
会是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基础上设立一个常设机构—人大常委会,通
过宪法赋予其一定的人大职能,并负责处理人大的日常工作。这种机构
设置反映了我国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特征。
④两种代议机构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不同
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分权理论,议会与政府和司法机
关之间都存在着比较规范的、双向的、严格的分权与制衡关系。在我
国,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即“一府两院”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
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⑤两种代议机关与政党的关系不同
现代西方有的国家实行两党制,有的实行多党制,在西方国家议会
中存在两党或多党共存,导致西方议会制度下党与党之间的争斗或合
作,议会政治与政党政治紧密结合。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人民代表中既有共产党员,也有其他民主党派成
员。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利益是一致的。
⑥两种代议制度下国家领导人的产生方式不同
在内阁制下,政府公务员区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政
府由议会中的多数党组阁政务类公务员要与内阁共进退。人民代表大会
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力机关,“一府两院”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
其负责,受其监督,担任“一府两院”领导职务人员的产生既不是完全意
义上的直接民选,也不是单纯地由执政党指定,或由国家首脑任命。
5.每年两会期间,为什么国务院总理要向全国人大做政府工作报
告?
答:(1)全国人大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民意代表机关。
其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表现在,全国人大全体代表会议有权制定和
修改宪法、法律,有权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问题,其它最高国家机关都
由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产生,向它负责并接受其监督。概括说来,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包括:修改宪法并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制定基
本法律的权力;选举并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权力;审查、批准和决
定国家重大事情的权力;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监督的权力。
(2)国务院总理要向全国人大做政府工作报告的理由
根据全国人大的职权之一,全国人大全体会议有权选举、决定任命
的人选包括: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
院总理人选;根据总理提名,决定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包括副总理、
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银行行长、秘书长)人
选。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其他机关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
监督。而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全国人大对国务院的
监督是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就是向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本质是政治工作向民众的交代,也是民众对政府工作监督的一种形式。
6.试述美国总统任命联邦法官的条件和程序。
答: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和司
法权分别由总统、国会和联邦法院行使。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
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
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
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高级文官;美国联邦法
院的法官必须由总统提名,经过参议院的审议和认可,再由总统正式任
命。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在美国政治实践中,对法官的任命更多地体现了行政和立法部门对
司法部门的制约;而对法官的罢免,则更多地体现了司法部门相对于行
政和立法部门的独立。美国的最高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8名法官组成,
拥有最高司法权,其判决为最终判决。9名法官均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
批准任命,如无失职,将终身任职(但其在任期间是否违法首全社会监
督)。
7.简述多党政府的特点。
答:(1)多党制的含义
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
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
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多党制又
叫“多党并立制”。一般采取多党制的国家阶级结构和政治力量对比结构
比较复杂。
(2)多党政府的特点
①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少则
五六个,多种上百个。各个政党的社会背景和利益基础比较复杂,呈现
出阶级、民族、种姓等全面分化,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局面。
②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由于党派众多,政府的组成又取决于
党派竞选机制作用的结果,多党制国家中某一政党要赢得多数选票较困
难,常常由政党联盟组成政府,这种政党联盟很不稳定。频繁的政府更
迭,对社会政治不断产生冲击,造成了连续的政局动荡。
③政党不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不断发生
新的分化组合。由于多个政党势均力敌,为了在选举中获得多数,各主
要政党之间结成特定的政治联盟,并且在选举获胜后由组成联盟的各政
党瓜分内阁职位。
8.试述西方国家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答:(1)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含义
①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
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
制度性规定。
②选举制度是选举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议员)和其他国家公
职人员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它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选举原则、组织与程序,通常由宪法和选举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
(2)西方国家政党制度与选举制度的相互影响关系
①政党唯有通过一国的选举制度才能参与、执掌或影响国家政权。
政党是代表部分阶层或民众利益的政治团体,通过参加竞选上台执政是
组织政党的主要目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制度作为现代国家
宪政制度三大支柱,而选举制度的两端连接议会和政党,是实现议会政
治和政党政治基石,选举制度为政党铺陈执政或参政的合法途径。
②政治选举是政党进行利益表达、社会整合和政治社会化的最好课
堂。各国的政党制度体系不同,但在通过政治选举,发挥利益表达和利
益整合功能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是共通的。
③政党提名候选人和政治录用的功能只有在政治选举中才能实现。
任何政治体系都必须通过某种方式选用人员在政治机构中担任各种角
色,政治录用功能决定了政治体系的容纳范围和担任政治角色的代表
性。一方面是公民能够通过定期选举控制精英人物,另一方面选举的存
在使精英人物因期待选民的支持而努力工作,争取尽可能好的业绩。政
党实现提名候选人和政治录用的这一功能必须通过政治选举才能实现。
④政党不仅要参与选举,而且影响选举制度的选择和设计。选举制
度由有关选举的原则、程序、方法按法定方式形成的具体制度所构成。
选举制度的选择,涉及了整体政治工程的规划与规范的选择问题。政党
是政治选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政治选举结构实质上依靠政党的数量、
政党的性质及其内部构造、围绕着政治价值观政党间的差距、政党对国
民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渗透度或支配度而定。
二、论述题
1.试从政治民主角度谈谈你对全民公决的看法。
答:(1)全民公决的含义
全民公决又称全民投票或公民表决,是全体公民对重大问题投票做
出决定,它起源于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全民公决不是民主管理
国家的主要形式,而是对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一种有益和有效的补充。其
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大选公决,包括直接选举总统和对是否提前进行总统或议会大选
进行全民公决;
②宪法和改革公决,即以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是否通过新宪法,是
否赞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的改革措施等。
③国际问题公决,包括是否参加国际组织、签订国际条约、加入国
际行动等进行公民投票。
(2)全民公决的优势与劣势
①全民公决的优势
a.全民公决可以使所有的公民都直接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能获得
最大的民主正当性,明确了解人民所需,防止了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被
少数几个人操纵。
b.投票的过程中是全体公民的法治教育,磨练人民对政治事务的
责任感,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公民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了解政治知识
和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法,为政治民主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c.可以控制恣意立法,避免对民意的扭曲。
②全民公决的劣势
a.社会成本耗费巨大,全民公决的成本明显要高于其他政治制
度;
b.使立法者产生懈怠,把一些可能得罪选民的问题扔给公民去投
票,以免得罪任何选民;
c.多数暴力,超过正常的民主程序,很可能损害少数人的合法权
利;
d.欠缺协商,决策时间长,全民公决不具有实时性,而且耗费大
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e.每一个投票者只会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会或很少去考虑国家
整体的利益。因此某些政策的制定不能够达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且
还有可能造成社会分裂。
2.试比较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
答:(1)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的含义
①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即指国家的立
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
职权又互相制衡的制度。
②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相对,指国家机关重要工作的决议和执行统
一进行的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国家间工作关系上
的体现。
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各自确立其国
家机关组织与活动的指导原则,是两种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与制度。
(2)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的对比
①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的理论对比
a.理论的渊源不同。三权分立认为人性本恶,在原罪说与契约论
的基础上演化而出,分权与制衡主宰着西方制度理论的主流,也为其政
权组织形式的形成奠定理论基础;议行合一的思想是人民主权思想与集
中制的体现。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些革命人民的
意志。
b.理论立场不同
第一,代议机关的地位不同。“议行合一”体制下代议机关是国家权
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其地位是最高的,而“三权分立”体制
下,立法、行政、司法三机关之间地位是平行的。
第二,各机关之间的权力来源有差别。“议行合一”体制下,行政机
关、司法权力机关的直接来源是代议机关的再委托或者授权。而“三权
分立”体制下,立法、行政机关的权力直接来源于人民的选举。
第三,权力作用的方向不同。“三权分立”体制下,立法、行政、司
法三种权力分离并相互制衡,权力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而“议行合
一”体制下,代议机关集中了全部最高国家权力,它是至上的,不可制
衡的。
②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的体制结构对比
a.国家机构法律地位不同。在中国,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
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由它产
生,从属于它。从权力结构上看,只有一个权力中心—全国人大,四个
机构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在美国,立法机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构是
相互平等且相互独立的,不存在依附和从属关系,三权分立,没有权力
中心。
b.国家机构产生渠道不同。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人大选举产生,
不由选民直接选举,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国家机构相互间活动方式与功能体现不同。全国人大制约着国
务院、最高院、最高检,而后者无权对前者进行制约。美国的三权分立
体制内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三机构又有交叉性,
存在双向或多项制约,这种制约是平等的、互补性的。
③三权分立与议行合一的社会基础对比
a.文化传统的比较。三权分立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个人主义
的价值观,在议行合一体制下的中国,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
b.经济背景的比较。西方国家根据三权分立原则确定的政治制
度,是同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生活所导致的利益多元化的状
况相适应的,也是与资产阶级内部从来就存在大量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
团相一致的。实行议行合一的国家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最为
典型。我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既是
生产资料的主人,又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2012年南开大学738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院:115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738政治学原理
专业: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
注意:请将所有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上,答在此试题上无效!
一、回答下列问题(共8小题,每题l0分,共80分)
1.简要说明阶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地位。
2.当前中国强调的“社会管理”与国家的社会职能有什么关系?
3.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看守内阁。
4.什么是“冗长演说阻碍法”?
5.什么是西方国家的“议会门槛”?
6.瑞士国家机构体制的委员制有什么特点?
7.什么是法国政坛的“左右共治”现象?
8.为什么说当前中国的村民自治是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结合?
二、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的思想理论基础有什么共同点和不
同之处?
2.试联系实际说明如何全面认识政治民主的作用。
2010年南开大学739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院:190日本研究所
考试科目:739政治学概论
专业:国际政治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威权政体
2.新制度主义
3.政党制度
4.利益集团
5.政治文化
二、简答(每题20分,共40分)
1.市民社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2.总统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三、论述(每题40分,共80分)
1.结合事例,论述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的关系。
2.请论述政治合法性与稳定性的关系,你如何认识当代社会的“合
法化危机”问题。
2009年南开大学727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8年南开大学733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7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6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
解
2005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4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2003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
南开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
一、简答题
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2.如何理解"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的思
想
3.单一制与联邦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4.合法反对原则
5.制衡原则的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
1.怎样分析政治概念
2.试析当代西方国家阶级阶层构成的主要变化及其对政治生活的
影响
3.现代民主观念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2002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含
部分答案)
南开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
1.国家阶级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
2.国家与氏族的基本区别。
3.总统-内阁混合制的主要特点。
4.反对党与在野党的主要区别。
5.西方现代民主思想的特点。
6.当代西方国家与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主要变化及其对政治发
展的影响。
7.政治的概念与当代中国的主题。
参考答案
1.国家阶级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
2.国家与氏族的基本区别。
答:国家是在氏族组织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氏族组织既有着
历史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国家与氏族的基本区别如下:
第一,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所谓划分,是指对一定地域上的居民以什么为基础进行管理。按地域划
分居民,意味着人们的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以前按血缘划分的居民之
间的关系是亲属关系,现在按地域划分的居民之间的关系是阶级关系。
所以居民不管过去属于哪个氏族和部落的成员,一律按地域重新组合。
其次,意味着人们之间的不平等,在氏族内部,人们没有权利和义务之
分,氏族成员完全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而在国家里,居民有了权利和
义务之分,在一定地域内,不同阶级的人根据财产状况的不同,规定了
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这就产生了不平等。最后,意味着氏族习惯被破坏
了。氏族内部的习惯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原是人所自觉
遵循的,它反映了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意志和利益。在国家里,人们被
迫遵守新的行为规则,这就意味着居民必须附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第二,公共权力的设立。所谓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
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没有公
共权力。国家组织设立公共权力表明:由于阶级得出现,阶级矛盾的不
可调和,维持社会秩序和解决人们之间的冲突,再用那种毫无强制力的
氏族组织已经不管用了,需要一种新的机关,即具有公共权力的强制力
机关才能维持社会的存在。再原始社会也有武装组织和社会权力,但是
它是为全民所有的、保护全民利益的。而国家所设立的公共权力是掌握
在统治阶级手里用来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3.总统-内阁混合制的主要特点。
答:(1)总统-内阁混合制又称为半总统制,是一种介于总统制政府
制度与内阁制政府制度之间、兼有内阁制特点的总统制政府制度。采用
这种政府制度的国家主要是法国、奥地利、芬兰、冰岛、葡萄牙等。
(2)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形式上设有两名行政首脑(总统和总理):在半总统制政府
制度下,形式上设有两名行政首脑,即经全民投票产生的总统和经总统
任命产生的总理。总统与总理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大政方针,后者负责
具体的行政事务。
第二,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在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
由总理、国务部长、部长、国务秘书等组成的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
议会负责。议会可以谴责政府。当议会通过谴责案即不信任投票案或者
否决政府的施政纲领或政策声明时,总理必须向国家元首(总统)提出
政府总辞职。就这一点而言,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具有内阁制政府制度的
特点。
第三,总统握有实际的统治权,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在半总统制
政府制度下,总统掌握实际统治权,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不对任何机
关负责。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享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签署法令、公布
法律、发布命令、外交决策、统领军队等权力。同时,总统直接掌握行
政大权,可以无需经过议会同意而自行任命总理和政府部长,主持内阁
会议,可以不经过总理副署直接颁布紧急命令、发布总统咨文,可以相
对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并将此项法案提交公民复决。此外,总统还有
权解散议会。由此可见,在一定意义上,半总统制政府制度下的总统的
权力比一般总统制政府制度下的总统的权力还大。
4.反对党与在野党的主要区别
5.西方现代民主思想的特点
6.当代西方国家与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主要变化及其对政治发
展的影响
答:(1)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以及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①我国社会阶层的变化以改革未分界线,改革促进了我国的社会转
型。社会转型期之前我国呈现明显的低分化高控制特征,在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形成了很强的同质性,社会结构形态是一种同质单
一性的统一型社会。它的主要特点是: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
制度单一,经济制度实行严格的公有制,整个社会中只存在国家所有和
集体所有的经济形态;经济制度的单一性,势必决定了政治制度和文化
制度的单一性;社会阶层分化和社会角色单一,全社会只存在工人、农
民和干部三大社会阶层,全社会相应只主要存在着工人、农民和干部三
大社会角色,而且各阶层之间区分明显且相互难以逾越,从而使社会流
动凝滞,社会分化比较迟缓;社会关系同质性强——经济制度、政治制
度和文化制度的单一性,社会阶层与社会角色的简单化,使社会结构中
的阶级关系、所有制关系和城乡关系,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关系和
互换关系等,在两分法划分基础上有很强的同质性;社会结构的组织类
型和组织方式简单划一,按相同模式建构和统一方式运作,从而成为高
度协调统一的社会。
进入社会转型期,政治领域逐渐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职
责,从一些不该由其管理的社会领域中退出,从而获得了自身的独立
性。同时,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也由同质单一的统一型向各
自独立承担的功能逐渐分化。社会控制机制的控制对象转变为异质多元
性的分化型社会。这一对象的主要变化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各种
生产方式和所有制形式不断涌现,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并已成为社会
结构中富有蓬勃生机的有机组成部分,所有制形式不断增多并出现不同
所有制的渗透融合,使社会关系呈现纷繁复杂的多元性存在;长期以工
人、农民、干部为主体的身份阶层在转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
各种阶层身份已不再完全具有先赋性的意义,彼此之间相互交织,各种
边缘性群体不断出现。由于利益的重新分化调整,权力格局变迁,以及
社会分化和社会变迁速度加快,新的社会角色、群体和组织大量涌现,
职业和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深度
不断拓展;组织类型不断创新,组织方式呈现多样性,组织朝着专业
化、单一化方向发展,从而使社会结构更趋分化和复杂,使整个社会成
为多层次社会结构,社会按多元化模式建构和运作。在异质多元性的分
化型社会中,针对不同的社会结构、社会阶级和阶层、不同的组织利
益,只有法律控制才具有普适性,针对社会全体成员的行为予以有效约
束,也才能对有效地对社会进行控制。
②对政治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控制方式由管理性一元化控制向契约性多元化控制转变
社会转型期社会控制机制主要体现为总体性组织的组织控制。它以
抑制社会分化为代价来维持既有局面,靠外在的从上至下的行政力量推
动运行,是在社会结构中规定了比较稳固的社会等级基础上,依靠政治
权威与组织压力来实施社会控制。它的职能主要体现为承担和完成国家
指派的生产任务和代理国家对社会成员的管理,没有组织自身发展目
标,也不以满足组织成员需要为己任,只对上负责。因此,它只是一种
管理型组织。同时,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意识形态中心均重合于政治
中心,国家与社会合二为一,国家的政治行政组织垄断着一切资源,社
会控制机制只需也只能通过组织控制的一元化方式和途径。其具体过程
可以概括为:“借助革命的权威和执政的共产党权威去扩大人民政府的
权威,然后,将社会分工的各个部门即各类单位全部纳入党和政府活动
的轨道,使它们成为政府的附属物和政府过程的一个环节。”
改革开放激发了社会组织的自身利益,社会成员的利益成为社会组
织的目标之一,从而打破了管理型社会组织的局面;社会转型期的社会
控制,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素的内在需求而与社会结构进行互
动。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互动关系逐渐脱离了政治行政系
统的控制框架,非行政化的过程使社会各领域及其因素获得了自身的独
立,按照市场的规则来进行运作和发展。市场规则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
核心,是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总和。市场规则的灵魂
是契约和诚信。众多建立在契约关系上的中间组织也不断兴起,组织之
间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契约性关系。只有建基于契约关系之上的控制方式
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社会控制的效用。同时,市场经济体制限定了组织
控制的范围,政府对社会的控制不再通过直接的指令来实现,而是通过
间接的从宏观上制定政策进行指导。与此同时,法律控制上升为主导的
直接控制力量,取代组织控制在既有社会控制机制中的主导地位。
第二,控制的思想基础由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向个体性和现实化转
变
政治上、军事上的统一和集体利益至上,以及过细的思想政治工
作,充分运用道德控制的作用,是我党获得胜利和新中国得以屹立的法
宝。社会转型前,在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与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
急切历史课题,以及社会稳定成为压倒一切的首要问题的历史条件下,
社会整体利益自然顺应潮流而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个体利益在一定程度
上被忽视和淡化,有其历史合理性,更有着历史的现实意义。同时,为
了激发广大社会成员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必要用共产主义的理
想和价值观来鼓舞和激励他们。也正是基于传统社会和转型前社会是一
种政治伦理社会的社会现实,组织控制和道德控制高度重合,通过集体
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宣扬,道德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硬控制性质,配
合组织控制从上至下来集中社会的力量建设国家、保持社会稳定及其稳
步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社会控制机制也只有在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成
员价值观中以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为价值观核心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
行有效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不断推进,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利益的多
元化,为社会成员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多元化提供了社会基础,道德的
价值取向也呈现为多元取向。作为市场经济自由主体的存在,社会成员
的个体价值和个体利益由市场规律予以确认,社会成员挣脱了政治束缚
而获得了选择的自由,不再依照一种恒定不变的全社会统一的评判标
准,在社会允许范围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呈现出动态而非稳定的特征。这种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朝着个体性和现
实化方向转变。社会结构分化后,现实社会个体的多样化价值取向使道
德标准也趋多元化。由此,个体利益的多元化,要求社会结构中有相应
的机构和设施来体现和实现这种社会现象,民意的表达形成舆论,同时
舆论控制既可以使国家机构更好地体现社会成员的利益,同时也利于社
会成员对国家机构和政府成员的监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运行。舆论控
制的兴起,同时意味着既有的道德控制的更新和调适,道德控制必须回
归其软控制的社会属性,既不单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唯一目标,也不单
纯以个体利益为唯一旨归,而必须以二者的兼顾为宗旨。
第三,控制目标由政治领域决定的稳定目标向社会经济生活领域决
定的发展目标转移
社会转型前的中国社会,政治领域及其所决定的政治中心、等级体
系和自下而上的全面单向依赖特性,构成了社会控制的基础;政治价值
泛化为社会定向的标尺,评定、约束和改变着一切社会行动和互动关
系;政治与行政组织系统高度重合,行政组织权力成为各种重要社会关
系和社会资源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各种社会因素进行互动的中介;经
济领域和文化领域服务于政治领域,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个人利益的
实现,都要以政治进步和社会稳定为衡量标准。社会结构中主要存在由
国家控制的各级和各种组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中介组织也带有浓厚的
国家机构属性,社会的力量比较微弱,国家控制着整个社会的运行。组
织控制的有效作用以“强国家-弱社会”形态为前提,社会按政治和行政
原则被以组织控制为主的社会控制机制组织起来。因此,社会控制的内
容主要在政治领域,其目标主要是以政治稳定为基础的社会稳定。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以改革开放为标志,而改革一开始就是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社会发展为导向的社会转型;经济目标的支配性
地位,尤其是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和推进,新的社会角色、社会组织和
互动关系大量涌现,冲击和破坏着原有的政治系统和资源分配方式,很
大程度上使国家与社会出现了分离的趋向,社会力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并逐渐在社会结构中形成了非常强大的社会控制力量,国家机构同时退
出了一些不该管理的社会领域,其控制力量并没有因为社会力量的兴起
而出现衰弱的态势,相反其控制力量更加增强。社会结构由“强国家-
弱社会”形态逐渐向着“强国家-强社会”形态转变,从而动摇了组织控
制的基本根基;经济原则一旦得以确立,便迅速渗透入社会各领域,使
得政治、行政组织系统也只能逐渐通过体制改革,以满足社会经济生活
领域不断变化的新要求。因此,社会控制的内容主要在经济领域,其目
标是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平稳发展。控制目标的转移,意味着社会控制
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控制方式必然发生更替现象,市场经济的渗透和
经济目标的确立,内在地要求着法律控制取代组织控制来发挥社会控制
的主导作用;同时社会力量的兴起和扩大也要求社会结构中舆论机构的
合法确立和舆论控制的深入发展,并与道德控制相得益彰地发挥着软控
制的社会作用。
(2)西方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以及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①西方社会阶层构成变化
战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方面的巨大发展变化,促进了西方社会阶级
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虽然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主
体仍然存在,但它们的成分和集团外延已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战前。这
种新的组合因素使西方阶级状况变得更为复杂,阶级界限在某些方面已
容易被忽视。
战后西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主要变化体现在成分的复杂化和数
量模糊化两个方面。过去,资产阶级的概念主要指企业主、商人、银行
家等,但在战后,高级管理人员、知识分子上层和许多官僚也跻身其
中,而后者的阶层划分常常因其标准的不定量化而变得复杂和模糊了。
工人阶级的概念也从产业工人发展到雇佣劳动者这样一个笼统的概念,
它不仅包括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而且包括了第三产业中的雇员和各
类技术人员等。据国际劳工组织资料统计,西方国家社会阶层中雇佣劳
动者在成年居民中所占比例,从5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一直呈上升趋
势,例如英、法、西德、意四国分别由92.5%、66%、70.8%、61.2%
上升到92.6%、82.1%、86.2%和73.7%,这说明劳动者的队伍扩大
了,也说明这个队伍的概念更宽泛了。
战后西方社会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中产阶级的人数大量增
加,成为社会阶级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阶层。从成分构成上看,大多数知
识分子属于这个阶层,中高级管理人员、中级官吏、小业主等也被看作
是中产阶级的组成部分。西欧大学生数量由50年代的近百万人增至70年
代的500万,一方面缓解了适龄青年加入就业大军的冲击力,另一方
面,这个数量可观的学生群体,在各种社会条件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和作
用下,形成西欧战后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从主流上看,它不可避免
要分化,溶进各个阶层中去,但它的人数也是个常量,内部状态很活
跃,使社会难以捉摸,可以说,它是一个“问题阶层。”
②阶层构成变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7.政治的概念与当代中国的主题。
2001年南开大学政治学原理考研真题(含
部分答案)
南开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洛克
2.政治角色
3.公共舆论
4.国家元首
5.代议制
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说明政治系统与内部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
2.如何看待政治统治的目标与手段
3.简要分析国家权力资源的结构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法治辩
2.论现代化背景下的廉正建设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洛克
答:英国哲学家。出生于英国一乡村律师家庭,早年入威斯敏斯特
学院和牛津大学学习,后在牛津大学任教,研究医学和哲学。1688年
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继承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经验论,否认天赋观
念,提出“白板说”,认为心灵本是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但
认为经验有两种:对外物作用的感觉和对内心作用的反省。提出第一性
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学说和普遍观念形成的理论。社会政治思想以自然
权利和社会契约论为根据,反对“君权神授”,提出分权说。宗教观上,
他反对宗教狂热,主张宗教宽容,提出政教分离的原则。著有《人类理
智论》、《政府论》等。
2.政治角色
答:就是个人的身份资格,主要指个人的资历、所担任的职位、所
具有的威望以乏某种血缘关系或法定关系的继承资格等等。政治角色使
政治制度有了实质性意义,人们对政治角色的认知,对政治角色赋予的
特定的权利义务的行使使得政治生活能够得以维持下去。
3.公共舆论
答:相当数量的公民对某一问题具有共同倾向性的看法或意见。又
称舆论。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表现形式,往往反映一定阶级、阶
层、社会集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公共舆论通过言谈或文字等形式表现出来,并往往以拥护或反对、
赞扬或谴责的方式对某一公共问题作公开的评价。通常在具有一致利害
关系的社会群体中容易形成共同的舆论。一般认为,公共舆论包含4种
因素:①存在某个涉及人们共同利益的问题或事件。②有许多个人对
这个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③在这些意见中,必有一种具有共同倾向性
的意见。④这种共同的意见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对社会产生影响。有些学
者根据舆论表达者的范围大小,把舆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①
分为社会舆论和团体舆论。②分为社会舆论、阶级舆论、集团舆论。公
共舆论的形成,可来自群众的自发;也可来自有目的的引导。在实践
中,舆论的形成往往是两种来源相互转化,即先从群众中来,然后经有
关权威方面加以传播。或先由有关权威方面提出,然后在群众中传播。
公共舆论如果只是街谈巷议,其影响有限,只有经过大众传播工具的广
泛传播,才能把舆论凝聚起来,唤起人们对某一问题的注意。传播工具
既可表达舆论,同时又能影响舆论。随着传播工具的现代化,公共舆论
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公共舆论是众多群众的意见,它对社会政治生活有重要的影响,既
可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又可影响政治的稳定和政权的巩固,进步的
舆论常常成为革命的先导。因此,政府和各种政治利益群体都重视公共
舆论,它们往往采用各种方法对公共舆论进行引导和控制。由于社会制
度的不同,故控制的内容、方式和程度也有所不同。在现代社会,政府
主要采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方式对公共舆论进行控制。
4.国家元首
答: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
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的设置既是国家政府机构内部分工的需要,也
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需要,甚至是民族精神支柱的需要,因此,各种类型
的国家中一般都设有国家元首。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个体
国家元首,即由一个人独自担任国家元首,英、法、美、日、意、朝鲜
等国家都是个体国家元首。二是集体国家元首,即由两个以上的人共同
担任国家元首,如瑞士、圣马力诺等即是如此。国家元首可以由行政长
官担任,如美国总统:也可以由象征权力执掌者担任,如日本天皇、英
国女王等。国家元首可以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任期制,如法国总统和美国
总统;也可以实行世袭和终身任职,如各王国的元首。国家元首的职权
在各国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主要是: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
官员,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以国家最高
代表身份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此外,
有些国家元首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统帅,具有全国武装力量的指挥权。
5.代议制
答: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是一
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代议制是资产阶
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由
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
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
政监督权。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其代议机
关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如在英国的议会内
阁制和瑞士的委员会制下,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主导地位,起着核
心作用,最高行政机构(内阁、联邦委员会)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
责。在美国的总统制和法国的半总统制下,议会虽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
也居重要地位,但不起核心作用,掌握最高行政权力的总统由选民间接
或直接选出,不对议会负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议会主要执行立法职能,其权力受到其他国家权力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
的制约,有些国家的内阁甚至有权经国家元首同意解散议会。当代西方
国家的行政权力还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也是代议制的一种形式,但与西方国家的议会制有本质的不
同,它是一种新型的代议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
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不仅直接行使立法
权,而且由它产生国家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这些机关都向人民代
表大会负责,并受其监督,从而保证了人民真正行使国家权力,使代议
机关不仅从形式上而且从内容上都真正代表民意。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
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
的方法,投票和选票计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
重要因素。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
单位有权依法定程序罢免本单位或本地区选出的代表。
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答:1968年由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创作。在这部著作中,亨廷顿明
确提出了一个关于政治体制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相关性的理论解释模型,
这个模型的基本要素是:第一,一个社会的政治成熟程度与其政治的制
度化水平密切相关、政治制度化是政治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
的一种进程。可以用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来衡量政治
制度化的水平;这些理论指标越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
低。第二,政治体系或政体可以根据其政治制度化程度、政治参与程度
及其二者比例的高低加以区别。第三,一般而论,政治制度化程度低,
而政治参与程度高的社会,政治不稳定;与此相反,若政治制度化水平
高,而百姓的政治参与程度低,则政治比较稳定。
二、简答
1.简要说明政治系统与内部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
2.如何看待政治统治的目标与手段
3.简要分析国家权力资源的结构
三、论述
1.法治辩
答:(1)法治的概念:法治是指统治阶级依法对国家权力限制和
制约,以有效地制约和合理地运用公共权力,使已经制定的法律获得普
遍地服从。该定义可以从形式上和实质上来理解。形式意义的法治,强
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
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
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冶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
者均不可或缺。
(2)法治的价值分析:
①法治的工具价值大致说来,有这样两种对法治的不同理解,一种是
工具性的,一种是实体性的。按照工具性的理解,法治的价值仅在于保证
规则的有效性。换言之,推行法治就是为了科学地制定并有效地实行规
则。用流行的汉语语式,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种理解显然是不妥当的。一个纳粹政体想通过规则来实现其令人发指
的目标,它也会使命令的制定和实施符合这种意义上的法治要求。如果
这样理解法治的话,那么,"在原则上,一个基于否定人权、普遍贫困、种族
隔离、性别歧视和宗教迫害的非民主的法律制度就会比任何一种较为开
明的西方民主政体的法律制度更符合法治要求"。这样一种绝对的工具
主义法治观只看到法治的外壳,而无视其精神。把法律看做规则,把法治
看做规则有效性的向导,这样的理解首先忽略了作为规则遵循者的人。
它不仅于实践有害,在理论上也是片面而肤浅的。作为法律制度的一种
品德,法治所要求的若干规诫在表面上的确带有工具性,但是倘若细加推
究,便不难发现,它们是以若干重要的实体价值为支撑的。也就是说,法治
本身在价值上并非全然中立。揭露工具主义法治观的谬误不是要否定法
治的工具品德,不是要否定规则之于法治的意义,不是要否定法治本身的
形式主义要求和规则本身的确定性。因为,第一,法治首先是法律秩序
的一种管理功能,是一种程序框架,通过这种框架,法律结果更容易识别并
用于取得其他政治目的的计算。第二,在维护法律秩序稳定的意义上,法
治是一种"公共的善"。法治能够确保法律秩序里的变化不会突然地或大
规模地发生,而是要经过一段合理的时间
②人类尊严与自由:法治的核心价值
法治不仅仅意味着法律秩序和相关的操作技术,也不仅仅意味着有
更多的社会关系由法律调整。对法治价值的实体性理解着眼于法治本身
所包含的道德原则和法治所要达成的社会目标,依此,法治被看做一种培
育自由、遏制权势的方法,看做人类作为负责任的道德主体或自由意志
主体所从事的一种道德实践。法治的价值概括为三:第一,法治能够抑制
专横的权力。第二,法治使法律自身成为个人计划的一个稳定、可靠的
基础。第三,如果法律是尊重人类尊严的,那么就有必要谨循法治。
(3)关于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则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的原则和方略,即
与人治相对的治国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
①法治一词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在国家治理的方
式上,有一个基本的区别,就是法治与人治的区别。人治指统治者的个
人意志高于国家法律,国家的兴衰存亡,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能力和素
质,人治不可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法治众人之治,是与民主相联
系的。在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因此,社会主义法治是指一切国家
机关、各政党、武装力量、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必
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凌驾于法律之
上。在所有对人的行为有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中,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
②法治一词显示了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法制主要强调法律
和制度及其实施。狭义地说,它仅指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一种
制度;广义地说,它也只是包括法律实施在内的一种活动,对法律在社
会生活中的作用范围从字面上是无法界定的,而法治一词的涵义比较明
确,就是在全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必须依法办事。法律不仅在社
会生活中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也同样具有重要作
用。因此,法治要求法律更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
③法治一词蕴涵了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法制所包含的法律
和制度,其涵义从字面看是中性的。历史上,法律长期被少数人用作镇
压人民,维护自己统治地位和腐朽政权的工具;法律和制度也曾经被德
国纳粹政权作为种族暴行的工具。法治一词则蕴涵了这种正当性。首
先,法治是专制相对立的,又是与民主相联系的,可以体现社会主义制
度下人民当家做主的要求。其次,法治要求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可以从
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生活中强制性社会规范过多、过滥的弊端,维护公
民的自由。再次,法治符合社会生活理性化的要求。使人们的社会行为
和交往活动具有了可预测性和确定性,也使人们的正当要求有了程序
化、制度化的保证,增强了社会成员的安全感等。
(4)关于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
①“依法治国”基本涵义是要坚持依照一套完备的符合时代精神,反
映客观规律,体现人民意志和具有极大权威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国家的
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公民的社会生活都要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
何非法的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和破坏。我们提法治能保证国家长治久
安,但并不否定道德的教化,行政手段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工作
大会上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
佳选择。
再次,主张“依法治国”也不是一个超阶级的观点:法律作为一种调
整社会关系的工具,法治作为一种治国的方法,是没有阶级性的。我国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的国家,这种法律制
度所赖以生存并为其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为主体,以保证生产力的
高速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为
本质特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领导权由共产党执掌,这就能保
证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就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也才
是最终体现法治的真正内涵。
②“依法治国”方略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了把“依法治国”作为一项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
的战略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三大奋斗纲领之一,即我国
建设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一个现代化法治国家。
实施依法治国不是某种权益之计,也不是某些领导人一是心血来
潮,是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是社会进步的是现实要求,是实现国
家长治久安,促成党领导实施民主政治,促进人类文明的重要要求,也
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讲,无论中外,“法”从一出现就是正义、
公正的化身。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法的内容和形式几经变更,
但却都与其所处时代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息息相关,彼此相应。“一
部由低级到高级状态演变的法律状态和思想史是整个人类文明由低级状
态向高级状态发展历史的缩影。”当然,绝对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公正
与正义,因为历史的局限性束缚着人的思维与意识,所以阶级社会的法
虽然存在着不合理性,但是法本身所诉求的正义精神却是不变的,而且
随着时代发展逐渐趋于真正的正义与公正。从历史的经验教训来讲,曾
经我们放弃过民主、践踏过法律,结果是带来国家十多年的贫穷与落
后,几乎党亡国亡。
十年浩劫后,以邓小平为主要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才能保证
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作了深刻的思考与总结。并最终找到了问题
的答案:“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数次讲话中
都用很形象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这样的道理:法制建设必须与民主建设相
结合,法律制度应具有稳定性,法的意志应始终高于领导人的意志。在
他的许多前期论述中,虽然没有用“人治”和“法治”的概念,但却从政治
家的角度对法治的主要内涵,优于人治的明显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了十分精彩和透彻的概括。后来,他更明确指出,要通过改革来走依
法治国的道路,才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的实
践表明,正是我们不断发挥法律的作用,确立依法治国方略,民主政治
建设才取得重大的发展,国家政权才得以有了前所未有的巩固。
从制度层面上来讲,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在
现代西方国家仅仅是关乎执政党与政府政权关系的党政关系问题,在中
国具有关乎中国政治发展的全局,决定中国政治性质与现状的重大问
题。中国党政关系从“寓党于政”到“以党代政”再到“党政分开”很长的一
段时期,都突出强调党对政权机关的绝对领导。凡属于方针,政策的重
大问题,都必须经党委讨论决定,然后分头执行。这样就过分强调了党
的政治领导而忽略了党的组织领导与思想领导。人民民主国体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无法得到真正的落
实与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无从发挥。实施依法治国就是要强调法
的权威与尊严的至上,摆正党和国家的关系,恢复法定政治层面上中国
宪政体制的本来面目。把宪法规定的本应由人大做的事从党委手中拿回
来,才能真正实现一种“法律主治”的社会状态。
另外,法制文明属于制度文明范畴,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
明,政治文明三大文明建设中,法制有其特殊的功能,法制政策的建立
与实施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愿望。法制文明的社会排斥家长制,一言
堂,搞特权,权大于法,较之独断专行,高度集权,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无比优越。因此,法治反映的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
方向。依法治国既保证两个文明建设的高效持续发展,又是人类社会文
明的重要标志。
当然,从最迫在眉睫的现实状况来考虑,依法治国更是实行市场经
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需要
一套既可以作为科学标准,又具有极大权威性,有一定公正性的法治原
则作为保障。以法的形式来规范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型,社会
问题的整合,制度合法性危机的消减过程中,社会主义法治也趋于完
善,中国法治化已初显端倪。这一点从哲学原理上讲就反映着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映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客观规律。
2.论现代化背景下的廉正建设
答: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
败,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必须贯穿于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这就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与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紧密联系
起来,使之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又推动改革
开放、现代化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顺利进行。
(1)现代化背景下实行廉政建设的原因
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
程,从根本上说,首先是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
性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
题,针对党内风气不正和腐败现象滋长的情况,指出,为了保证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必须端正党风、反对腐败,而且这是一项长
期的任务。他还强调:“我们要反腐败,搞廉洁政治。不是搞一天两
天、一月两月,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在任何时候都必须
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活动,这两只手
都要硬。这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为我们确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必须长期作战的思想,确立了党风建设和反腐败与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
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既有其社会历史
根源和思想根源,又有社会变革和体制转换中的各种复杂因素。要消除
这些根源和因素不是短时期所能完成的。
第一,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思想和其他
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并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思想
影响的长期性和顽固性绝不是通过一两次政治运动就能清除的。实践表
明,在执政、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一些干部中存在的等级观念、
特权观念、宗族观念、官本位的思想等封建传统观念,都可以从党内的
不正之风和腐败的案例中找到它们内在的联系性,正是这种封建落后的
传统观念影响着党风、助长着腐败现象的滋生。
第二,实行改革开放,我们在吸收国外的先进思想文化、先进技术
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
式也必然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们的社会,对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价值
观产生冲击,成为滋生腐败的诱因。
第三,市场经济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观念及其运作
机制,为民主、平等、竞争、务实、效率、创新等观念在我们的经济和
社会生活中得以普及和提升,为塑造人们良好的思想风貌、端正党风、
防止和反对腐败,发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led屏幕舞台搭建工程合同
- 2024年度道路桥梁打胶维修合同
- 二零二四年港口机械设备维修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打桩机租赁合同及工程配套服务协议2篇
- 开发商购房合同范本标准版可打印
- 绿色充电站建设与运营标准
- 餐饮门牌定制方案
- 虚拟社区物业服务方案
- 冷再生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实施指南
- 二零二四年度设备采购合同标的及服务内容详细描述
- 《师说》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幼儿园小班语言课件:《冬天到了》
- 2024外墙水包砂施工合同
- 中职新教材思政课职业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
- 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 《跟上兔子》绘本五年级第1季A-Magic-Card
- 2024-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EV)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烈士陵园、纪念馆服务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先唐歌与诗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长江师范学院
- 2024化粪池清理协议书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蚂蚁做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