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赤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6课《赤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6课《赤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6课《赤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6课《赤壁》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杜牧作者简介杜牧,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杜牧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面对衰落的国家,他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希望能够建功立业。他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但他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负,所以一直慨叹忧郁,死时51岁。赤壁:

山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这里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解题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j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

磨洗

认前朝。折断的戟销蚀拿,取磨光洗净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诗句理解:

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沙中尚未销蚀,自己把它拿起,磨光洗净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指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即铜雀台,曹操所建。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

假如不是东风给与周郎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借物起兴。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的论史抒怀做铺垫。2.“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平淡”之处。

折戟,点出了此地曾是战场,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不起眼的折戟却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为后文的“认前朝”和抒怀做铺垫。3、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

“磨”“洗”“认”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心情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4.谈谈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中“东风”的理解:

“东风”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反映出诗人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5、赏析“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锁”字:

一个“锁”字形象地写出了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的命运,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6.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间接地用二乔的命运来反映东吴政治军事的变化,形象含蓄地揭示了英雄的成功需要某种机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7.最后两句议论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委婉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的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两句还有一个意思:只要有机会,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8.细读《赤壁》,想一想,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杜牧的《赤壁》,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9.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的妙处。10.“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显示出作者深沉的思考,请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①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②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③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可谓别出心裁。①通过描写诗人面对这支折戟时“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②显示了诗人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1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和本诗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都写到了“风”,请分析两首诗词中“风”的作用有何不同。①《天净沙·秋思》中的“风”是深秋的西风,渲染了萧索悲凉的氛围,表现了游子漂泊在外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情。②《赤壁》中的“风”既指东风,又指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作者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12.请结合“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分析借物兴叹的写法。①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②“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时统治阶级的昏庸;③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的志向。13.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以二乔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能使诗句更加含蓄、形象。14.诗人在《赤壁》一诗中说周瑜的胜利只是因为有偶然的“东风”,对此你有何看法?探究①:周瑜的胜利是必然的。从史料看,曹操依仗自己雄厚的实力,傲慢轻敌,而且曹军多为北方人,不识水性,不习水战。周瑜方虽军力稍弱,但都为精兵强将,熟习水战,加上周瑜指挥有方,自然能取胜。探究②:周瑜的胜利只是偶然。若他未巧借东风火烧曹营,很可能不会赢此战役。因为曹操并非等闲之辈,他既有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又有雄厚的兵力、财力,若非东风助周瑜,谁胜谁败或未可知。探究③:诗人在评价赤壁之战时,有意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单地归功于偶然的东风的帮助,实际上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说明周瑜的英名只是时势促成而已。而诗人真正感叹的是自己生不逢时,得不到朝廷赏识,怀才不遇的遭际。15、《赤壁》为咏史怀古之作,作者是由什么引发咏史怀古之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诗人来到赤壁凭吊古迹,由发现“折戟”这一赤壁之战的故物,引发了后文对三国英雄与国运兴衰的感慨。16.《赤壁》和《洎秦淮》均涉及人物,用人物含蓄蕴藉地抒发作者情感,请结合“二乔”和“商女”做简要分析。

①《赤壁》借“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二乔”入魏暗示东吴亡败,把战争的胜负写得风流蕴藉,含蓄地表达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与嘲讽和荚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②《泊秦淮》借“商女”来批判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座中欣赏者和贪图享乐的达官显贵,含蓄地抒发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17.“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一大特色。请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与“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的议论有何异曲同工之妙?

这两首诗都从反面假设:《赤壁》假设没有东风,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抒发诗人对英雄成败、自身际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