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调查及问题和优化建议分析(后含问卷)11000字】_第1页
【大班幼儿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调查及问题和优化建议分析(后含问卷)11000字】_第2页
【大班幼儿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调查及问题和优化建议分析(后含问卷)11000字】_第3页
【大班幼儿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调查及问题和优化建议分析(后含问卷)11000字】_第4页
【大班幼儿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调查及问题和优化建议分析(后含问卷)110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班幼儿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调查及问题和完善对策研究—以某幼儿园为例目录TOC\o"1-3"\h\u31824引言 531396一、相关概念界定 515630(一)益智区 529964(二)益智区活动材料 626896二、研究过程 611252(一)研究思路 628072(二)研究对象 75085(三)研究方法 7327661.文献研究法 8320802.观察法 8262213.访谈法 821833三、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与使用现状调查 825038(一)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投放现状 8271061.益智区的设置 8240432.活动材料的类型 9239213.活动材料投放的频率 1127354.活动材料的空间摆放位置 11883(二)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使用现状 12194191.不同类型材料的使用频率 12322532.益智区材料的使用时间 1369693.选择益智材料的性别偏好 13265074.以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为主 146576(三)大班益智区教师的指导现状 14297931.导入环节的指导情况 15116812.主体环节的指导情况 1540583.讲评环节的指导情况 1616752四、存在的问题 1723902(一)材料投放的层次不够清晰 172864(二)材料投放与教学活动关联性弱 17470(三)操作规则不明确,失去教学功能 1720163(四)材料更新周期长、频率低 18460(五)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1822003五、投放策略建议 188614(一)投放的材料要具有层次性 1830282(二)材料投放要与教学活动相关 1924728(三)明确操作规则 1931411(四)适时更新及补充材料 1911327(五)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06665附录 24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不同的活动区发展着幼儿不同的能力,其中,益智区主要发展的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区功能的实现依赖于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有效使用,对于益智区来说更是如此。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加工的基础上,以青州C园大班的幼儿及教师为研究对象,利用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该园大班益智区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该园大班益智区材料投放与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材料投放的层次不够清晰、材料投放与教学活动关联弱、操作规则不明确,失去教学功能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如投放的材料要具有层次性、材料投放要与教学活动相关、明确操作规则等。关键词: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与使用引言学前期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更有义务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来帮助幼儿发展智力,其中益智区对于幼儿智力发展的作用最为突出。益智区顾名思义就是有益于智力发展的区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功能、新颖程度、层次性、丰富性等都影响着幼儿对其是否感兴趣。因为只有幼儿对活动材料产生兴趣,他们才会有意去探索、发现与思考。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明确指出:“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然而,本文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吸引程度不够大,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教师没能很好地起到引导的作用,导致活动材料投放了幼儿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的尴尬境地。这是让本文觉得十分可惜的一点,因此在调查的过程中本文对大班幼儿益智区活动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观察,并通过访谈等方法,发现了当前大班幼儿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与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一、相关概念界定(一)益智区孟孝君将益智区的概念定义为可供幼儿活动操作,着力于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活动区角,其材料具有最大程度地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创造潜能的特点[[]孟孝君.小班益智区操作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4):109.]。李小倩、田穗认为益智区是幼儿园的常规区域,是指可供幼儿活动操作,利用多种玩具材料着力于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活动区角[[]孟孝君.小班益智区操作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4):109.[]李小倩,田穗.幼儿园大班益智区材料投放探微[J].才智.2017(06).(二)益智区活动材料孟孝君指出益智区材料的投放应便于幼儿操作,便于幼儿开展自主性的探索活动,必须蕴含要求幼儿探索解决的问题。华爱华将区域活动的材料定义为幼儿游戏中使用的所有东西,包括专门为幼儿游戏制作的玩具,以及任何日常用品或天然材料[[][]华爱华.幼儿园活动区活动的功能定位[J].幼儿教育,2012(25):6-7.二、研究过程(一)研究思路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查找相关文献,了解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情况方面已有的研究基础与价值,进一步认识到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的重要性。其次,通过观察法、访谈法收集实践资料,了解本园当前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现状并进行分析。最后,将得到的资料与反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从目前幼儿园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与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该园的情况,对如何投放有高质量水平的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思路图如下:研究思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研究思路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搜集、整理资料提出改进的建议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与资料选择研究方法关于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情况方面已有的研究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大班益智区教师的指导现状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使用现状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投放现状(二)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的选择遵循了地缘性原则,选择了在本文的调查幼儿园——青州C园大(3)班,并以大(3)班的2名教师及4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40名幼儿中有21名男童,19名女童,并随机访谈了C园大班其他3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三)研究方法本文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展开研究。1.文献研究法借助有关期刊、专著、相关网站等网络资源查阅国内外有关大班幼儿益智区材料投放的文献资料,并对前人益智区材料投放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掌握目前益智区材料投放研究的进展,从而确定自己所研究课题的主题内容。2.观察法在调查过程中,通过观察法观察青州C园大班幼儿的益智区域活动,对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教师的指导行为以及益智区材料的投放与更新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和幼儿、教师进行交谈了解背后深层次的原因。3.访谈法对于有些不太好进行直接观察的现象与问题,本文选择通过访谈教师的形式以此获得更加全面、深层次的信息。本次访谈主要围绕益智区活动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情况进行,以此来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建议。三、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与使用现状调查(一)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投放现状1.益智区的设置经本文调查发现,青州C园一共有6个大班,6个大班都有单独的益智区,其中2个班还有单独的数学区,其他4个班的数学区融合在益智区当中。针对此情况,我也对该园的老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可知,大多数老师认为益智区和数学区是分不开的,它们有许多相通的地方,都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班级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大多数老师都会将数学区放进益智区当中。不过也有一些老师认为大班幼儿应该有专门的数学区,这样可以让他们提前接触一些数学知识,为之后升入小学做好准备。教师A:我们班没有单独的数学区,我们班是将数学区的活动放到了益智区当中。我认为数学区和益智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它们主要发展的都是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教师B:我们班有单独的数学区,大班的幼儿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的阶段,并且他们很快就要升入小学了,这个阶段让他们接触一些数学方面的活动对于他们升入小学是十分有帮助的,所以我们班有单独开设一个数学区,让他们可以及早接触数学方面的知识。2.活动材料的类型都说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那么在区域活动当中,材料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势必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对材料的设计与投放实现对幼儿的间接指导。材料可以说是区域活动的灵魂与载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活动材料建构知识。幼儿的主动学习离不开有价值的材料,因此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是支持幼儿游戏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青州C园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类型的观察,发现该园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类型都差不多,于是本文选择研究自己所在调查班级的益智区活动材料作为代表,收集了益智区活动材料共计24份,发现该园大班的益智区活动材料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拼摆、造型材料,第二大类是棋类材料,第三大类是数学材料。如表一所示,拼摆、造型材料共有14种,主要是拼图2种、积木7种、多米诺骨牌2种、纸杯3种,其中积木的种类是最多的。棋类材料共有4种,分别是飞行棋、跳棋、大富翁、五子棋。数学材料共有8种,分别是自制玩教具2种、蒙台梭利教具3种、其他数学材料3种。有以上数据可知,拼摆、造型材料的种类是最多的,占到益智材料的53.84%;数学材料次之,占到益智材料的30.77%;棋类材料的种类最少,占到益智材料的15.38%。表一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类型表二不同类型活动材料的比例这些材料的来源以购买为主,废旧物品和自制的较少。如表三所示,拼摆、造型材料14种全是购买的;数学材料有2种是自制材料,其余6种全是购买的;棋类材料4种全是购买的。在和该园老师的交谈中了解到这是因为自制材料比较费时费力,且要自制出富有教育价值的材料还是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而她们在幼儿园的工作又比较忙,所以很少能挤出时间来自制材料。并且要想要自制材料,只有数学材料是比较好做的,拼摆、造型材料和棋类材料不太好自制。但是该园的老师还是竭尽所能做了一些自制材料供幼儿操作。如图一所示,钓小鱼的游戏,教师打印出许多不同的小鱼并塑封好,然后用几根木棍,系上毛线,在毛线的另一头系上吸铁石,这样一个简易的鱼竿就做好了。幼儿通过“钓小鱼”的方式,将不同种类的小鱼钓起来放到对应小鱼的操作卡上,上面标有数字,幼儿要按照数字和小鱼的种类进行操作,这样既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又可以让幼儿发展数数的能力。表三大班益智区材料的来源图一教师A:我们班有废旧物品和自制的益智材料,但是比重较小。因为平常我们比较忙,自制材料又比较麻烦,所以自制的材料就会少一些。不过我们一般会在一个学期开学前准备一些废旧物品和自制的益智材料,在学期中,我们有时也会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自制材料。教师B:我们班有一些废旧物品和自制的材料,有时候我会让小朋友及家长帮忙收集一些家里不用的废旧物品,比如一些鞋盒、瓶子之类的。但是我们班自制的材料会少一些,自制材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要保证自制材料的质量,又要保证幼儿对这些自制材料感兴趣,这就需要靠老师的聪明才智了。但是我们的精力又是十分有限的,也没有很多时间来自制材料。3.活动材料投放的频率本文通过对C园幼儿教师的访谈,了解到该园益智区活动材料投放的频率是每年更换一次,每学期增添或减少一些材料,很少在学期中增添新材料,偶尔会增加一些教师自制的材料,或者是让幼儿从家里自带的材料。该园教师对益智区的材料都有更新意识,并且大部分老师都谈到材料更新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要根据孩子玩的实际情况以及主题活动的安排等。教师A:我们班的材料很少会进行更换,因为换材料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为幼儿准备材料。但是我们会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以及主题活动的计划,让幼儿从家里带一些与活动相关的废旧材料,然后我们对这些材料进行改造,投放到益智区当中,再让幼儿进行操作。教师B:没有规定的时间,我们班是根据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或者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调整。比如他们对什么比较感兴趣了,我就会根据幼儿感兴趣的东西投放益智材料,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幼儿不感兴趣的材料,我会选择直接把材料撤掉,或者将它投放到其他有用的地方去。4.活动材料的空间摆放位置益智区的活动相对来说是比较安静的活动,更多的是需要幼儿动手动脑进行操作,因此益智区的位置应该位于比较安静的地方,要与娃娃家、表演区等热闹的区域分开。C园大班益智区的位置大多是位于生活区与阅读区之间,有的也与美工区相邻,相对来说是比较合适的位置。且益智区的活动材料放于两边的材料柜上,每种活动材料用一个小箱子装起来,并做上了标记。每种活动材料的位置相对固定,幼儿在使用完成后会把材料整理好放到原来的位置。还有一些数学材料是挂于墙上的,充分利用墙上的空间,以便于幼儿操作。C园大班益智区的区域是开放式的,由两个材料柜和一张桌子组成,桌子也是平常小朋友们上教学活动的桌子,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又可以作区域活动的桌子,使得桌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图二(二)大班益智区活动材料的使用现状1.不同类型材料的使用频率为了方便统计,本文制定了表四,选择在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最后,调查结束将数据进行整理,得出了表五:在本文调查的59天里,本文发现每次区域活动时,幼儿进入益智区选择拼摆、造型材料的次数是59次,选择数学材料的次数是31次,选择棋类材料的次数是7次。晨间活动和休息时间幼儿在益智区选择不同类型材料的使用频率与区域活动时间的选择类似。由此可见,益智区的拼摆、造型材料使用的频率最高,数学材料的使用频率较高,棋类材料的使用频率最低。原因可能是拼摆、造型材料的玩法多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搭建,数学材料幼儿会选择配对材料或者是“钓小鱼”的材料,而棋类材料使用起来有比较困难,需要知道玩法规则才能进行,因此不太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表四是否选择不同类型的活动材料拼摆、造型材料数学材料棋类材料是否选择表五不同类型材料的选择次数2.益智区材料的使用时间C园大班幼儿使用益智区材料的时间分别是晨间活动、区域活动、间隙时间。晨间活动时间为50分钟,区域活动时间为60分钟,间隙时间不固定,通常是10到15分钟。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这些时间不是每一次都能有所保证的,有时会因为教学活动、午餐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或者其他的一些突发情况,导致幼儿没有足够的时间操作材料而匆匆结束。3.选择益智材料的性别偏好为了方便统计,本文制定了表六,并选择在区域活动时间对幼儿选择益智材料的性别进行了记录。结果如表七所示,在本文调查的59天里,发现选择拼摆、造型材料的男孩有75人次,女孩有69人次;选择数学材料的男孩有41人次,女孩有24人次;选择棋类材料的男孩有15人次,女孩有5人次。根据以上数据发现幼儿选择拼摆、造型材料进行游戏的性别偏好不明显,选择棋类材料和数学材料的主要是男孩多一点。总体来说,男孩比女孩更喜欢选择益智材料进行游戏,这跟幼儿的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女孩更加偏向于具体形象思维,男孩更加偏向于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在选择游戏材料时才会有所偏好。表六选择不同活动材料幼儿的性别拼摆、造型材料数学材料棋类材料性别男女男女男女人次表七选择不同益智材料的性别次数4.以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为主大班幼儿在进行益智区游戏时以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为主,单独游戏进行的比较少。如图三、图四所示,幼儿在进行拼摆、造型游戏和棋类游戏时,都会有所交流与合作,并且绝大多数幼儿会进行分工,共同完成游戏。但也有极少部分幼儿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不喜欢和别人合作搭建。图三图四(三)大班益智区教师的指导现状要想使益智区的材料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文在观察中将教师在益智区活动的指导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主体环节和讲评环节。为了使研究更加科学有效,本文借鉴了李桂花的“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情况观察表”,选择在区域活动时间进行观察记录。为了方便记录,本文将59作为教师总的指导次数,当教师表现出指导行为时,就在相应的表格上打“√”。1.导入环节的指导情况如表八所示,在开展益智区活动的导入环节,“提出本次活动的常规要求”的指导次数较多,几乎是每次活动开展前教师都会进行指导,教师会向幼儿提出在活动中尽量不要大声说话,且要爱惜材料以及操作完材料后放回原处等要求。“介绍本次活动新投放的材料及玩法”的指导次数较少,原因主要是投放新材料的次数也不多,不过只要有新投放的材料,教师就会重点向幼儿介绍。“回顾上一次活动”的指导次数也比较少,教师一般只会对上一次活动出现的问题以及上一次活动幼儿好的表现进行回顾,或者是需要将上一次的活动延续到本次活动中,教师也会带领幼儿回顾上一次活动。总的来说,导入环节教师的指导次数较多。表八导入环节教师的指导次数项目评价要素指导次数指导频率导入环节提出本次活动的常规要求4677.97%介绍本次活动新投放的材料35.08%介绍本次活动新投放材料的玩法35.08%回顾上一次活动711.86%2.主体环节的指导情况如表九所示,“幼儿发起的求助行为”的指导次数相对多一些,幼儿一般会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向老师请求帮助;“幼儿发起的告状行为”的次数相对较少一些,当幼儿之间发生了矛盾时,他们会倾向于请老师评价对错;“幼儿发起的邀请行为”的指导次数最少,少部分幼儿会请老师加入自己的游戏或者是请老师欣赏自己的作品。“教师发起的指导游戏”的指导次数最多,主要是帮助幼儿解决游戏过程中的困难、正确操作活动材料、创造游戏玩法等;“教师发起的提醒常规、提供支持、给出评价”的指导次数相对较少,教师会在恰当的时候提醒幼儿在活动中不要大声喧哗、跑动,以及要爱护活动材料,同时教师也会提供给幼儿时间、空间、材料等方面的支持,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评价等。总的来说,主体环节教师的指导次数并不多。表九主体环节教师的指导次数项目评价要素指导次数指导频率主体环节求助(幼儿发起)1220.34%告状(幼儿发起)915.25%邀请(幼儿发起)46.78%提醒常规(教师发起)813.56%指导游戏(教师发起)1423.73%提供支持(教师发起)711.86%给出评价(教师发起)610.17%3.讲评环节的指导情况如表十所示,“作品欣赏”的指导次数是最多的,教师会请全体幼儿一起欣赏个别幼儿完成的好的作品,引导幼儿学习。“问题讨论”的指导次数也比较多,教师会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在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并提出解决办法。“情感激励”的指导次数比较少,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的并不多,但是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时,教师就会进行具体的评价与表扬,以此来激励其他幼儿向其学习。“过程重现”的指导次数最少,只有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较大的困难时,教师才会在全体幼儿面前重新演示操作材料的正确方法,或者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操作。总的来说,讲评环节教师的指导次数是比较少的。表十讲评环节教师的指导次数项目评价要素指导次数指导频率讲评环节情感激励915.25%过程重现58.47%问题讨论1220.34%作品欣赏1322.03%四、存在的问题(一)材料投放的层次不够清晰大班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情感、规则意识、创造欲望等都有了质的提升,益智区材料的投放应该也要考虑到大班幼儿的特点,投放一些操作难度上有层次的材料,从而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本文发现C园大班益智区材料的层次不够鲜明,大多材料都处于同一层次,比如拼摆、造型材料有乐高、管道积木、拼插积木、磁力片积木、多米诺、纸杯等都属于同一层次结构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操作难度都差不多,不能让幼儿有更高一层次的发展。幼儿在操作时,通常只会固定玩法,他们在多次练习后就不用再动脑思考,可以非常熟练地完成了。时间久了,他们在操作材料时就会失去成就感,创造力、思维力等各方面也都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二)材料投放与教学活动关联性弱益智区的材料除了让幼儿掌握生活知识,还应该适合教学活动。但是,很多幼儿园在投放材料时都忽略了这一点。发现C园大班的益智区活动都是比较独立的,并没有与教学活动有太多的关联,教学活动也很少会延伸到益智区,使得益智区的价值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比如,本文调查所在的班级,在进行过认识形状的教学活动后,并没有好好的利用益智区的七巧板等益智材料来帮助幼儿巩固对形状的认识,只是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形状,而没有将活动进行很好地延伸。这不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三)操作规则不明确,失去教学功能益智区的许多材料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虽说区域活动都旨在让幼儿自己对材料进行探索,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幼儿通常只能探索出材料的一两种玩法,如果没有明确的操作规则,幼儿每次在使用材料时都会进行他熟悉的操作,很少能进行创新,对于幼儿经验的提升是不利的。所以,在投放益智区材料时,教师还应该做一个规则卡片,将幼儿一般想不到的操作规则用幼儿看得懂的方式记录在上面,从而支持幼儿经验的增长。然而该园益智区的材料,有许多并没有明确的操作规则,又或者制定的操作规则丢失却没有及时进行补充。幼儿在进行活动时,往往会忽视教师制定的操作规则,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随意操作,这就导致幼儿对材料容易失去探索兴趣,从而使得许多益智区材料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四)材料更新周期长、频率低在和该园教师的访谈中,本文发现该园益智区材料的更新周期比较长,更新频率也比较低,通常是一个学期或者一年更换一次,导致幼儿对很多材料都失去了兴趣。根据本文对C园的实地观察发现,益智区材料更新频率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有些材料是上一届留下来的,教师也并不知道材料的玩法;并且有的材料存在缺失,教师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补充;还有一些材料只停留在简单重复的操作水平上。(五)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在调查的过程中,本文发现教师对于幼儿在益智区活动的指导较少,很少会对幼儿的活动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一般只是在导入环节提出一些活动的常规要求,主体环节及讲评环节教师的指导行为并不多,并且大多数都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指导,导致幼儿在益智区的活动长期得不到提升与深层次的发展。五、投放策略建议(一)投放的材料要具有层次性益智区的材料因种类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对幼儿的教育也是各异的。教师可以将材料进行分类,功能相近的材料放在一起。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应该多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在参与幼儿的学习中通过启发来引导幼儿去操作材料。低结构材料在生活当中是比较常见的,这些材料一般是常见的生活物品或者废旧物品,没有固定规则。例如,易拉罐、纸盒等,可以将它们加工成很多功能的新材料,这样也会让幼儿对材料一直产生新鲜感。教师也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材料的制作,探索材料的新玩法,这些材料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二)材料投放要与教学活动相关幼儿经验的提升通常是在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中提升的,教学活动经常会教给幼儿一些必备的知识,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并没有将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做一个很好衔接,通常把它们看作是两个分开的活动。其实不然,幼儿经验的增长是需要不断积累的,而教学活动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利用好区域活动的时间,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材料,益智区的材料投放更应该遵循这一点。益智区的材料的投放不应该是独立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的安排,投放一些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材料,将幼儿的学习延伸到区域活动当中,从而让幼儿可以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巩固经验。比如,大班会进行数字的分合的教学活动,然而要想让幼儿在短短的教学活动时间内学会数字的分合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就需要幼儿在益智区投放一些关于数字分合的材料,让幼儿在益智区活动时可以继续进行学习与操作。(三)明确操作规则益智区的材料不同,其玩法也不同,即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操作规则,当然,有些材料的操作是没有规则的,可以随意发挥。对于拼摆、造型材料的规则制定,旨在帮助幼儿发掘新玩法,如:投放的纸杯材料,教师可以制作一张规则卡,上面标明纸杯不同的堆叠方法,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因为幼儿往往在用纸杯搭建时只会简单的垒高,教师通过制作规则卡的方式,可以让幼儿了解纸杯诸如搭桥、围合、延长、盖顶、连接等更多的搭建方法,从而维持他们的探索兴趣。当然也有一些拼摆、造型材料只需要让幼儿明白整理规则,如各种拼图、配对材料等,但是这些材料比较零碎,容易混在一起,这时就需要告诉幼儿在使用材料时的注意事项,以及使用完成之后要放回原处。对于棋类游戏材料和数学材料来说,它们通常都是有固定玩法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幼儿了解这些材料的玩法,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则,这些材料必须在规则范围内完成操作,如果超出了规则范围就影响了幼儿的正常学习。幼儿在遵守这些规则的同时,也在帮助他们提升规则意识。(四)适时更新及补充材料益智区的材料是有限的,幼儿每天都会多次接触这些材料,时间一长,幼儿就很容易对这些材料失去探索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更新和补充材料,对于幼儿不太感兴趣的材料,教师可以将其撤走,或者是进行改造,投放到其他区域。当然也要考虑到经费以及教师的精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废旧物品,然后教师可以挑选适合的时间和幼儿一起讨论、探索、制作出新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经费,减轻教师的环创负担,还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还能增强幼儿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让幼儿更愿意去使用自己制作的材料,维持对活动的兴趣。(五)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想使益智区的材料发挥到最好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细心的指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什么都需要指导,教师只需要在幼儿该指导的时候进行指导。比如当益智区增添新材料时,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介绍一些新材料及它的玩法,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观察指导,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总结。又或者当幼儿对材料失去兴趣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帮助幼儿探索材料的新玩法。当然教师的指导还包括规则的指导,当幼儿出现违反益智区规则的举动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幼儿了解益智区的规则,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结束语时代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学前教育,对学前教育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许多人的观念也在不断转变,不再将幼儿教师简单的看作是“保姆”,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意识到幼儿园阶段最重要的还是习惯的养成,而不是知识的灌输。随着师范教育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进入幼儿教师的人才也在不断增多,使得学前教育在不断向前发展。本文通过对青州C园大班益智区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现状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竭尽所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对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我相信对于本文日后工作的开展是十分有益的。虽然,作为一名本科生,科研能力是有限的,本篇论文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还是希望能够借此唤起大众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希望本篇论文能够给予其他教师关于益智区材料投放方面有一些启示。同时也希望相关的教育部门也能够重视起来,出台相应的政策,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花倩.STEM背景下巧设益智区,促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J].当代家庭育,2020(30):52-53.[2]陈美华.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行为的关系[J].科幻画报,2020(05):87.[3]胡晓燕.主动学习理念下幼儿探究活动的行与思——以益智区“筑造万里长城”为例[J].教师,2020(11):84-85.[4]朱红.我园大班益智区材料投放现状及调整策略[J].山西教育(幼教),2019(08):43-45.[5]郭晓芳.幼儿园益智区专门化玩具使用的实践研究[J].山西教育(幼教),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