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1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2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3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4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Ⅰ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的(甲),许多生物进化出诸多优良特性,给人类发展新科技和设计新产品提供了重要参考,因之仿生技术逐渐生成,仿生学被人们视为一门专门学科纳入科研和生产当中。近年来,人们将仿生学运用到飞行器设计中,以提升飞行器的性能,于是就有了“仿生飞行器”。A,包括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和肌理仿生。其中,形态仿生也叫仿形仿生,指飞行器从外形上对自然界生物进行模仿;结构仿生则指飞行器在内部结构上参考自然界特定生物;肌理仿生指飞行器在表面设计时参照生物体表的微观肌理。在诸多仿生飞行器的研制思路中,B。①早在约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②人们就已经仿照鸟类形态制造出“古埃及木鸟”,③其外形已具备滑翔机的雏形;④20世纪初,人们曾热衷于鸟类、蝙蝠和昆虫形态的模仿,⑤制作出了形形色色的飞行器,⑥并且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⑦这些飞行器的飞行性能低下,尚无法与自然界中的原型生物相提并论。如今,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各种各样的飞行器,但飞机设计师们仍(乙)地尝试着将仿形运用到飞行器设计中,试图获得性能更佳的飞行器。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河南省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中国文化向来讲究①_______________,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完美体现着②_______________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共鸣。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来自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节日并非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③__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也正是循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发展不断积蓄新的力量,将龙舟划出“中国速度”,用时代发展解“天问”之问。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予以修改。(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美穗子这件事,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日本人民很受感动。那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得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非常感慨。他们说,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这件事,更使他们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表示要道歉,要感谢,赞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我收到了一大批①。这些信电热情洋溢,北起北海道,南到九州,有的是请美穗子带来的,有的是直接寄来的,有的还送来了礼物。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美穗子及其全家来我国探望的时候,我接见了他们。美穗子很激动,热泪盈眶,一再表示感谢。我对她讲,这件事,不只是我一个人会这样做,我们的军队,不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②,这是我们的政策,是我们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所决定的。美穗子说,她这次由日本来中国,北海道的渔民托她带来一盒干贝,表示对中国人民的祝愿。她还说,当年参加过正太路作战的日本旧军人再三向她表示,他们对不起中国人民,非常抱歉。我回答说,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日本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19.分析文中画横线句中“活菩萨”的作用。(5分)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三十多年前,我去农科院采访,题目是“上海蔬菜的今天和明天”。告别时,接受采访的王老师送我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茎椰菜,”他说,“过两年可能是菜场里的新面孔。”回来后,拿给妈妈看。她说:“吃惯了上海本地菜,A。”起了油锅,炒了满满盘。两人你一筷我一筷。便有了体会:“外国人就吃这个东西?像是花菜的梗子。总是吃一个新鲜。”我说王老师还说到过各种新品种,如很粗的芹菜,很小的南瓜,五彩的辣椒,还有“水果黄瓜”……以后会有这样多的蔬菜,很是向往啊!如今,王老师的预言早就实现了,B。那些新品种个头大,卖相好。许多人都直奔那些轰轰烈烈的摊位而去。但我在附近菜场中寻找的,是说浦东乡音的新场农民。新场来的菜农很笃定,他们只卖本地时鲜菜。他们的菜摊不大,C?胖乎乎的“肉黄瓜”,菜帮冻裂的“矮青”,瘪塌塌的“灯笼辣椒”……“晓得你们都会来买吾的菜。”新场陈老头说。他从后面的箱子里拿出一棵雪白的花菜说:“本地的,斜好。弄点肉片炒炒?”①买下这棵花菜,②我当年想起和妈妈津津有味地品尝“茎椰菜”的情景,③因此它现在叫作西兰花。④隔壁摊头上就有。18.下列句子中的“啊”和“以后会有这样多的蔬菜,很是向往啊”中的“啊”,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些年啊,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B.他的行为多么高尚啊!C.你可别告诉小邓啊!D.啊?怎么会有这种事?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ROMAN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古树名木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除了不菲的商业价值与观赏价值外,一棵树更是一个生态聚落,是生物的栖息地。保护古树名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从树根到树冠,昆虫、真菌、脊椎动物、鸟类等各寻乐土,与树木相伴相生。一株株古树串联起一套成熟的生态系统。树芯记录岁月变迁、吐纳影响气候变化、位置指示历史脉络……古树滋养着万物,孕育着生命。珍视古树名木,也因为它镌刻着回忆与乡愁。福建省福州市又被称作“榕城”,以树闻名恰恰是一份传承千年的城市礼物。历史上,一名太守为缓解当地旱涝频繁与酷热而“编户植榕”。苍劲古雅的树木,不仅成了福州的象征,也内化为当地人的精神气质。不管是修地铁还是整河道,都把保护古树放在首要考虑;在榕树下相识、欢聚,成为不少人从小到大的温馨时刻。不只是福州,对很多人来说,回忆童年、念及故乡时,一棵有故事的古树,可能蕴藏着一份令人①的记忆。礼赞古树名木,还因为它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需要遵循的成长规律;“叶长千年茂,根扎大地深”,这是俯下身子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工作方法;“树高千尺总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这是中华文明②、绵延不断的生动写照……从树木的生机与活力中,能读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哲学,也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了两个名句,请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2023-2024年度髙二上12月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艺术作品的意义系统来看,(

)。我们既要正视大众艺术及艺术商业化、市场化的合理性,又不能不在理论上回答高雅艺术和艺术引导的价值和意义;既看到大众艺术与高雅艺术、商业美学与心灵美学之间不是对立的,又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不能忽视市场反馈和商业效应对艺术创作的与反作用。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实践的推进,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干预和影响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功能,用户趣味也的确提高了艺术审美的差异化和多样化。但是,将互联网用户趣味简单视为当代审美趣味的决定代表,地顺应用户趣味而放弃疏导提升,必将带来艺术价值体系及审美趣味的偏差,这就需要理论界“挺身而出”做立足长远的价值引导。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众艺术对普通观众更具吸引力,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B.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普通观众更易受大众艺术的吸引C.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大众艺术对普通观众更具吸引力D.普通观众更易受大众艺术的吸引,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截然

干涉

无原则

长此以往B.迥然

干预

无原则

久而久之C.迥然

干涉

无条件

久而久之D.截然

干预

无条件

长此以往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A.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功能,用户趣味也的确促进了艺术审美的多样化和差异化。B.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功能的实现,用户趣味也的确促进了艺术审美的多样化和差异化。C.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功能的实现,用户趣味也的确提高了艺术审美的差异化和多样化。D.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功能的实现,用户趣味也的确提升了艺术审美的多样化和差异化。语言文字运用Ⅰ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的(甲),许多生物进化出诸多优良特性,给人类发展新科技和设计新产品提供了重要参考,因之仿生技术逐渐生成,仿生学被人们视为一门专门学科纳入科研和生产当中。近年来,人们将仿生学运用到飞行器设计中,以提升飞行器的性能,于是就有了“仿生飞行器”。A,包括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和肌理仿生。其中,形态仿生也叫仿形仿生,指飞行器从外形上对自然界生物进行模仿;结构仿生则指飞行器在内部结构上参考自然界特定生物;肌理仿生指飞行器在表面设计时参照生物体表的微观肌理。在诸多仿生飞行器的研制思路中,B。①早在约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②人们就已经仿照鸟类形态制造出“古埃及木鸟”,③其外形已具备滑翔机的雏形;④20世纪初,人们曾热衷于鸟类、蝙蝠和昆虫形态的模仿,⑤制作出了形形色色的飞行器,⑥并且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⑦这些飞行器的飞行性能低下,尚无法与自然界中的原型生物相提并论。如今,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各种各样的飞行器,但飞机设计师们仍(乙)地尝试着将仿形运用到飞行器设计中,试图获得性能更佳的飞行器。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18.【答案】(示例)A飞行器仿生具有不同的分类/飞行器仿生可以分为三类B仿形是最常见的设计形式之一(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扣1分)【解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A处,第二段整体讲的都是飞行器仿生这一话题,横线后的内容点明了飞行器仿生的种类并进行介绍,所以可填“飞行器仿生具有不同的分类”等内容。B处,前句有“研制思路”,后文是在陈述人类仿照生物形体设计飞行器的状况,其中的关键词“仿”和“形”多次出现,应组织进答案;前句有“诸多仿生”,故B处应有“之一”之类的词。综上,B处应填“仿形是最常见的设计形式之一”。19.【答案】甲:优胜劣汰乙: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每空1分,其他成语与语境相合也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甲处,“优胜劣汰”的意思是“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适合原文中自然界经过亿万年的生存竞争之后产生后文“许多生物进化出诸多优良特性”的结果的语意。乙处,在前句人们已经研制出各种飞行器的结果之后,后面转折的句子是要强调飞机设计师们仍然在继续努力地尝试运用仿生学,所以应在空处填写表示“勤勉不懈怠”之意的“孜孜不倦”或表示“不断努力,有恒心,有毅力”之意的“锲而不舍”之类的成语。20.【答案】①;将“约2000多年前”修改为“约2000年前”或“2000多年前”。④;在“鸟类、蝙蝠和昆虫形态”前加“对”。⑥;将“并且”修改为“但”或“但是”等其他表转折的连词。(每处2分,有其他改法合理亦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数字前后不能重复使用表约数的修饰词,所以①处应删去“约”或“多”;“人们曾热衷于鸟类、蝙蝠和昆虫形态的模仿”一句中介词缺失,应在“鸟类、蝙蝠和昆虫形态”前加“对”;⑥句前文是在说人们仿照生物形态制作出各种飞行器,和⑥句的“技术水平有限”及⑦句的“这些飞行器的飞行性能低下”不能构成递进关系,只能构成转折关系,故需将⑥句中表递进的“并且”改为表转折的“但”或“但是”等关联词。河南省驻马店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中国文化向来讲究①_______________,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完美体现着②_______________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共鸣。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来自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节日并非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③__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也正是循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发展不断积蓄新的力量,将龙舟划出“中国速度”,用时代发展解“天问”之问。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予以修改。(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18.(3分)①兼容并蓄②一脉相承③物换星移【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由后文“获得更大张力”,以及清明节、重阳节、端午节都是在传统中融入现代内容可知,此处强调中国文化的包容能力,可填“兼容并蓄”。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米,保存起来。第二空,语境中端午节尽管有了现代气质,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民族情感共鸣的意义并未改变,可填“一脉相承”。一脉相承:意思是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第三空,此处需要一个表示时间变化,且与“时光流转”搭配的成语,可填“物换星移”。物换星移:意思是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19.(4分)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应删除“使”。语序不当,“不断创新、植根传统”两个短语应调换顺序,为“植根传统、不断创新”。20.(4分)把人的特征“板起面孔”赋予了节日文化习俗,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节日文化习俗应该跟上时代步伐,让人感到生动有趣的道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的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节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属于一个概念,而在此处将其当成人来写,说它“板着面孔”,这就使之具有了人的神态特征,让读者一下子就觉得节日习俗形象了起来。“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强调了文化习俗应该跟上时代步伐的道理。但此处没有进行严肃地说教,而是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人觉得道理是生动有趣的,从而使文段内容表意更丰富,使读者更易接受这样的观点。河南省濮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美穗子这件事,对中日友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日本人民很受感动。那些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得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非常感慨。他们说,八路军拯救日本小姑娘这件事,更使他们认识到侵华战争的罪恶,表示要道歉,要感谢,赞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我收到了一大批①。这些信电热情洋溢,北起北海道,南到九州,有的是请美穗子带来的,有的是直接寄来的,有的还送来了礼物。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也送来了信和礼物,还称我是什么“活菩萨”。美穗子及其全家来我国探望的时候,我接见了他们。美穗子很激动,热泪盈眶,一再表示感谢。我对她讲,这件事,不只是我一个人会这样做,我们的军队,不论谁,遇到这样的事情,②,这是我们的政策,是我们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所决定的。美穗子说,她这次由日本来中国,北海道的渔民托她带来一盒干贝,表示对中国人民的祝愿。她还说,当年参加过正太路作战的日本旧军人再三向她表示,他们对不起中国人民,非常抱歉。我回答说,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日本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19.分析文中画横线句中“活菩萨”的作用。(5分)18.①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②同样都会这样做的③永不兵戎相见(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19.此处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心地善良、能解救别人急难的人。(2分)日本旧军人的一个组织将“我”称为“活菩萨”,是对“我”救了美穗子并将其送还日方的行为的感谢,表达了日方对中国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感激。(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三十多年前,我去农科院采访,题目是“上海蔬菜的今天和明天”。告别时,接受采访的王老师送我一件意想不到的礼物。“茎椰菜,”他说,“过两年可能是菜场里的新面孔。”回来后,拿给妈妈看。她说:“吃惯了上海本地菜,A。”起了油锅,炒了满满盘。两人你一筷我一筷。便有了体会:“外国人就吃这个东西?像是花菜的梗子。总是吃一个新鲜。”我说王老师还说到过各种新品种,如很粗的芹菜,很小的南瓜,五彩的辣椒,还有“水果黄瓜”……以后会有这样多的蔬菜,很是向往啊!如今,王老师的预言早就实现了,B。那些新品种个头大,卖相好。许多人都直奔那些轰轰烈烈的摊位而去。但我在附近菜场中寻找的,是说浦东乡音的新场农民。新场来的菜农很笃定,他们只卖本地时鲜菜。他们的菜摊不大,C?胖乎乎的“肉黄瓜”,菜帮冻裂的“矮青”,瘪塌塌的“灯笼辣椒”……“晓得你们都会来买吾的菜。”新场陈老头说。他从后面的箱子里拿出一棵雪白的花菜说:“本地的,斜好。弄点肉片炒炒?”①买下这棵花菜,②我当年想起和妈妈津津有味地品尝“茎椰菜”的情景,③因此它现在叫作西兰花。④隔壁摊头上就有。18.下列句子中的“啊”和“以后会有这样多的蔬菜,很是向往啊”中的“啊”,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这些年啊,咱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B.他的行为多么高尚啊!C.你可别告诉小邓啊!D.啊?怎么会有这种事?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18.【答案】B(3分)【解析】B项和例句一样,都是用在感叹句末,表示增强感叹语气。A项用在句中稍作停顿,让人注意下面的话。C项用在祈使句末,使句子带有敦促或提醒的意味。D项用于句首,用问号隔开,表示惊疑。19.【答案】A:不如尝尝这种菜B:菜场里出现了很多新品种C:都有些什么菜(每处2分,意思对且字数符合要求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衔接连贯能力。根据后面的语境,A处可填写“不如尝尝这种菜”;根据前后的语境,B处可填写“菜场里出现了很多新品种”;根据后面的语境,C处可填写“都有些什么菜”。20.【答案】②.“当年”放在“想起”的后面;③,“因此”删去。(每修改正确一处得2分,其他修改方法正确亦可)【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②语序不当,可将“当年”放在“想起”的后面;语句③前后没有因果关系,可删去“因此”。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ROMAN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古树名木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除了不菲的商业价值与观赏价值外,一棵树更是一个生态聚落,是生物的栖息地。保护古树名木,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从树根到树冠,昆虫、真菌、脊椎动物、鸟类等各寻乐土,与树木相伴相生。一株株古树串联起一套成熟的生态系统。树芯记录岁月变迁、吐纳影响气候变化、位置指示历史脉络……古树滋养着万物,孕育着生命。珍视古树名木,也因为它镌刻着回忆与乡愁。福建省福州市又被称作“榕城”,以树闻名恰恰是一份传承千年的城市礼物。历史上,一名太守为缓解当地旱涝频繁与酷热而“编户植榕”。苍劲古雅的树木,不仅成了福州的象征,也内化为当地人的精神气质。不管是修地铁还是整河道,都把保护古树放在首要考虑;在榕树下相识、欢聚,成为不少人从小到大的温馨时刻。不只是福州,对很多人来说,回忆童年、念及故乡时,一棵有故事的古树,可能蕴藏着一份令人①的记忆。礼赞古树名木,还因为它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需要遵循的成长规律;“叶长千年茂,根扎大地深”,这是俯下身子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工作方法;“树高千尺总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这是中华文明②、绵延不断的生动写照……从树木的生机与活力中,能读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哲学,也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用了两个名句,请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18.①魂牵梦萦(念念不忘、朝思暮想、难以忘怀)②源远流长(每空1分)正确使用成语第①空,根据前文“对很多人来说,回忆童年、念及故乡时,一棵有故事的古树,可能蕴藏着一份令人”可以推知,古树可能承载着一些令人难忘的回忆,此处所填成语应与“令人”一起作定语修饰中心语“记忆”,故可填“魂牵梦萦”“难以忘怀”等成语。第②空,根据该空前面的“中华文明”和后面的顿号及其后的“绵延不断的生动写照”可知,此处应填“中华文明”的特点,且应与“绵延不断”意思相近,故可填“源远流长”等成语。19.①引用两个名句赋予古树名木深刻内涵,表明古树名木在中国的思想中总被赋予一些深刻意蕴。②两个名句的运用生动形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树的生长规律体现建设教育强国的成长规律;“叶长千年茂,根扎大地深”以“叶”“根”的生长特点,点明关注民生的工作方法。③两个名句的运用可增强文字的厚重感,彰显文化的深厚底蕴。(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5分)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2023-2024年度髙二上12月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艺术作品的意义系统来看,(

)。我们既要正视大众艺术及艺术商业化、市场化的合理性,又不能不在理论上回答高雅艺术和艺术引导的价值和意义;既看到大众艺术与高雅艺术、商业美学与心灵美学之间不是对立的,又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不能忽视市场反馈和商业效应对艺术创作的与反作用。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艺创作实践的推进,互联网用户对艺术创作的干预和影响正变得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艺术共享功能,用户趣味也的确提高了艺术审美的差异化和多样化。但是,将互联网用户趣味简单视为当代审美趣味的决定代表,地顺应用户趣味而放弃疏导提升,必将带来艺术价值体系及审美趣味的偏差,这就需要理论界“挺身而出”做立足长远的价值引导。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众艺术对普通观众更具吸引力,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B.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普通观众更易受大众艺术的吸引C.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大众艺术对普通观众更具吸引力D.普通观众更易受大众艺术的吸引,高雅艺术似乎小众化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