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杨万里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选用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时令特点,扣住了诗题中的“初夏”。B.其一写诗人午睡初起,无精打采,当看到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沉浸其中。C.其二写诗人想看书,可是刚想翻开又兴致索然,在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D.其二将诗人的闲散与儿童的天真烂漫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此时此境的寂寞无聊。16.杨万里的“诚斋体”远近闻名,形成了“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独特风格,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此风格的理解。(6分)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选科适应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初罢中书舍人①白居易自惭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餐。或望君臣相献替②,可图妻子免饥寒。性疏岂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济事难。分寸宠光酬未得,不休更拟觅何官。[注]①本诗作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上书言河北军事不被采用,自请去外地任职,于长庆二年七月十四日被罢中书舍人,除授杭州刺史。②献替: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出于自谦,将自己的为官经历称为“拙宦”,并以“怕素餐”体现自己为国为民的雄心。B.虽被罢免,但白居易仍对君臣共议国事的其乐融融、妻子孩子免于饥寒的安定生活有所渴望。C.尾联表示,自己一点恩宠都没有得到过,不罢休的话还想寻得什么样的官来做呢,体现诗人的愤懑不平。D.本诗与《钱塘湖春行》写于同一年,但心情完全不同,分别体现在朝为官的无奈和外任为官的闲适。16.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请结合诗句,谈谈此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湖南省长沙市麓山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①不自苦,膏泽②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①劬:qú,辛劳。②膏泽:滋润作物的雨水。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诗首句运用白描手法,一个“新”字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流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B.“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不易。C.“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写农夫的无存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D.韦诗层层铺陈的前十二句与深化主旨的尾句,用笔繁简对比鲜明,突出了作者被贬闾里的艰辛。16.有评论认为,韦应物的《观田家》相较杨万里的《插秧歌》,思想情感更为深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湖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①文天祥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②四壁。横槊题诗③,登楼作赋④,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⑤,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注】①此词作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八月。时文天祥再次被囚,与同乡好友邓剡同被押北上。邓剡因病滞留金陵就医,作词赠别。②寒虫:深秋的蟋蟀。③横槊题诗:用曹操典故。④登楼作赋:用王粲典故。⑤龙沙:指北方沙漠。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题目“和友驿中言别”可知,本词是作者为和好友邓剡临别赠词《驿中言别>而作的和词。B.开头两句选取辽阔的天地作为意象,将自己和友人喻为蓄势待发的蛟龙,豪气勃发,起势不凡。C.上片后五句情感脉络分明:悲风流人物之易逝,惊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叹英雄虽继起但复国无望。D.综观全词,作者之“愁”缘于抗元事业失败,身遭冈禁;朱颜易变,壮志难酬;此生归国无望。16.请简要分析本词最后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两句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6分)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①,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②。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①再闰:阴历五年两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故称。②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但表达的归情与陶渊明有所不同。B.序言和上片部分,词人介绍了自己将离开黄州和汝州,回到岷峨,与雪堂邻里和江东好友依依惜别的情景。C.临别之际,春秋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恋恋不舍。D.这首词语言质朴,如娓娓叙谈,情致温厚,描写也真切细致,从中可见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16.南宋周辉对东坡词有这样的评价:“居士词岂无去国流离之思,殊觉哀而不伤。”论者以为用来概括这首词的情感特征非常恰当,请结合本词内容予以阐述。(6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创高杯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客至①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②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注]①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草堂,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②盘飧:盘盛食物的统称1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群鸥”起兴,以问可否邀邻陪酒作结,兼顾了空间与时间顺序,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B.颈联选取彰显宾主情谊的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有勉励客人安贫乐道之意。C.首联写“春水”“群鸥”等意象,渲染居处之景的秀丽幽静,“但见”透露出诗人些许寂寞之情。D.诗人把门前情景、家常话语、身边人情编织成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16.《客至》《登高》都写到了酒,各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古代诗歌阅读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杨万里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选用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时令特点,扣住了诗题中的“初夏”。B.其一写诗人午睡初起,无精打采,当看到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沉浸其中。C.其二写诗人想看书,可是刚想翻开又兴致索然,在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D.其二将诗人的闲散与儿童的天真烂漫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此时此境的寂寞无聊。16.杨万里的“诚斋体”远近闻名,形成了“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独特风格,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此风格的理解。(6分)15.【答案】D(3分)【解析】本题主要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其二将诗人的闲散与儿童的天真烂漫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此时此境的寂寞无聊”分析不当,诗人的闲散与儿童的天真烂漫应是“相映成趣”,突出的是“诗人的恬静闲适”。16.【答案】①活泼自然的乡村风光。诗人闲居乡村,在寻常的景物中发现了诗意,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清泉、蕉叶等物象来表现初夏生机勃勃的乡村风光。②浅白流畅、自然清新的语言风格。恰当使用口语,未加修饰的表达把诗歌写得自然流畅,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③与儿童嬉戏的童心童趣。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人来到庭院里,百无聊赖,便捧起水来洒在芭蕉叶上,使儿童误以为下雨。全诗充满生活情趣。(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风格特点。独具特色的“诚斋体”,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活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题干中对“诚斋体”作了具体解读,即“活泼自然,饶有谐趣”。“活泼自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乡村风光活泼自然,一个是语言清新自然。“饶有谐趣”体现在诗人与儿童嬉戏的童心童趣。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选科适应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初罢中书舍人①白居易自惭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餐。或望君臣相献替②,可图妻子免饥寒。性疏岂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济事难。分寸宠光酬未得,不休更拟觅何官。[注]①本诗作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上书言河北军事不被采用,自请去外地任职,于长庆二年七月十四日被罢中书舍人,除授杭州刺史。②献替:对君主进谏,劝善规过。亦泛指议论国事兴革。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出于自谦,将自己的为官经历称为“拙宦”,并以“怕素餐”体现自己为国为民的雄心。B.虽被罢免,但白居易仍对君臣共议国事的其乐融融、妻子孩子免于饥寒的安定生活有所渴望。C.尾联表示,自己一点恩宠都没有得到过,不罢休的话还想寻得什么样的官来做呢,体现诗人的愤懑不平。D.本诗与《钱塘湖春行》写于同一年,但心情完全不同,分别体现在朝为官的无奈和外任为官的闲适。16.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请结合诗句,谈谈此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15.A[诗人称“拙宦”不是因为自谦,“为国为民的雄心”也定位不准,由后文的“叨”(叨扰)以及“怕素餐”(怕自己无功受禄,不劳而食)和全诗情感来看,体现的是一种愤懑和自嘲自解。]16.①“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是“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2分)②“自惭拙宦叨清贵”意为“惭愧自己不善为官叨扰了高官贵人”,“不休更拟觅何官”意为“不罢休的话还想要寻得什么样的官来做呢”,体现白居易对“上书言河北军事不被采用”的愤懑。③“怕素餐”,指“怕自己无功受禄,不劳而食”,体现了“自请去外地任职”的心理原因。④颈联写道:我性格疏放哪里能够久久承奉皇上的恩德,命运不好本来就知道成事很艰难。体现白居易“被罢中书舍人”的内在原因。(①必答,②③④任写两点可得4分)[解析]首先,应翻译“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个观点;其次,应根据注释梳理本诗到底针对何事;最后,结合诗句思考诗句表达与事件之间的针对性。湖南省长沙市麓山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①不自苦,膏泽②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①劬:qú,辛劳。②膏泽:滋润作物的雨水。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诗首句运用白描手法,一个“新”字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流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B.“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不易。C.“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写农夫的无存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D.韦诗层层铺陈的前十二句与深化主旨的尾句,用笔繁简对比鲜明,突出了作者被贬闾里的艰辛。16.有评论认为,韦应物的《观田家》相较杨万里的《插秧歌》,思想情感更为深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15.D[解析]“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意为食禄不耕者对农夫们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故“作者被贬闾里的艰辛”理解分析错误。16.①杨诗描写农夫一家的劳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人勤劳乐观精神的赞美;②韦诗除此之外,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的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③韦诗的尾联同时表达自己身为朝廷官员不事耕种却俸禄来自乡里的惭愧与自责,体现了一个封建官吏的良知。(每点2分)湖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12月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①文天祥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着处,那更寒虫②四壁。横槊题诗③,登楼作赋④,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⑤,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注】①此词作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八月。时文天祥再次被囚,与同乡好友邓剡同被押北上。邓剡因病滞留金陵就医,作词赠别。②寒虫:深秋的蟋蟀。③横槊题诗:用曹操典故。④登楼作赋:用王粲典故。⑤龙沙:指北方沙漠。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题目“和友驿中言别”可知,本词是作者为和好友邓剡临别赠词《驿中言别>而作的和词。B.开头两句选取辽阔的天地作为意象,将自己和友人喻为蓄势待发的蛟龙,豪气勃发,起势不凡。C.上片后五句情感脉络分明:悲风流人物之易逝,惊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叹英雄虽继起但复国无望。D.综观全词,作者之“愁”缘于抗元事业失败,身遭冈禁;朱颜易变,壮志难酬;此生归国无望。16.请简要分析本词最后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两句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6分)15.C(“叹英雄虽继起但复国无望”错误,从词内容看,应是“信英雄继起复国有望”。)16.本词:对面着笔,以景结情,化用典故,表达含蓄。(1分)既是对友人的劝勉,也凝聚着作者即使为国捐躯,也要化作杜鹃归来,生为民族奋斗、死后魂依故国的赤子之心和满腔血泪。(2分)苏词:巧用比喻,直抒胸臆(发出感慨)。(1分)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还是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吧。表现了作者虽消极避世但心有不甘的思想感情,言近旨远。(2分)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①,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②。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①再闰:阴历五年两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故称。②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但表达的归情与陶渊明有所不同。B.序言和上片部分,词人介绍了自己将离开黄州和汝州,回到岷峨,与雪堂邻里和江东好友依依惜别的情景。C.临别之际,春秋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恋恋不舍。D.这首词语言质朴,如娓娓叙谈,情致温厚,描写也真切细致,从中可见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16.南宋周辉对东坡词有这样的评价:“居士词岂无去国流离之思,殊觉哀而不伤。”论者以为用来概括这首词的情感特征非常恰当,请结合本词内容予以阐述。(6分)15.选B(“词人介绍了自己将离开黄州和汝州,回到岷峨”错误。苏轼离开黄州前往汝州,向雪堂的两三位邻居告别。)16.①去国流离的怅恨失意: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有家难归的怅恨,又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慨。下片首句表达人生漂泊无定、来往如梭的悲叹。②哀而不伤:下片想象即将赴任之地洛水之畔汝州的生活,“闲”字透出作者的闲适自得;作者嘱托黄州父老照顾雪堂细柳、勤晒蓑衣待其重返故地,以幽默的拉家常化解离别的感伤。【诗歌翻译】归去呵归去,可我到哪里落脚?我的家远在万里,在那岷山和峨眉山所在的地方。人生百年已过了大半,我余下的日子不多了。我已在黄州经过了两次闰年,孩子们早学会了当地方言和歌谣。山中友人用猪肉、鸡、酒款待我,并劝我在黄州长住下来。对这次离别,我能说些什么呢?人生一世,为何要东奔西走,来往如梭?等到了汝州,我要悠闲自在地欣赏秋风中洛水清波荡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