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_第1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_第2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_第3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_第4页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教案

授课目录

绪论、疾病概论.....................................................2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4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实验..................................7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9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12

炎症..............................................................14

炎症实验..........................................................18

肿瘤..............................................................20

肿瘤实验..........................................................23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25

发热..............................................................31

休克..............................................................3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5

动脉粥样硬化症....................................................37

原发性高血压......................................................39

风湿病............................................................41

心力衰竭..........................................................43

心血管系统疾病实验................................................4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6

肺炎..............................................................49

呼吸衰竭..........................................................51

呼吸系统疾病实验..................................................53

慢性胃炎、溃疡病..................................................55

病毒性肝炎........................................................57

肝硬化............................................................59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61

肾衰竭............................................................63

消化、泌尿系统疾病实验............................................66

子宫颈疾病、乳腺疾病..............................................68

甲状腺疾病、糖尿病................................................72

结核病............................................................74

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病........................................76

血吸虫病..........................................................78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实验..............................................80

授课题目:绪论、疾病概论

课型:理论课

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病理学概念、内容、在医学中地位

2、熟悉病理学研究和学习方法、学习指导思想

3、了解病理学发展简史

4、掌握健康、疾病过程中一般规律

5、熟悉疾病病因、疾病过程中一般规律

6、掌握疾病的转归

重点:

1、病理学概念、在医学中地位

2、健康、疾病概念、脑死亡概念、诊断标准

难点:

疾病过程中一般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示教、讨论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施:

复习旧课提问:1、什么是解剖学、组织学?

2、什么是生理学?

讲授新课绪论

一、病理学及其任务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

机制、病理变化及疾病的经过和结局,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阐明

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病理学内容

病理学包括病理解剖学及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病理解剖学部分,侧重从形

态变化研究疾病的本质;病理生理学部分,侧重从功能和代谢变化研究疾病的

本质。

三、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桥梁作用

承前启后

四、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活体组织检查:biopsy(活检)

2、尸体剖检:autopsy(尸检)

3、细胞学检查

4、动物实验

五、学习病理学指导思想

以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运用医学观指导医学实践。

六、病理学发展简史

疾病概论

一、健康与疾病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

完好状态。

疾总: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二、病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是指作用于机体各种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决

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一般将病因分为以下几大类。

1、生物性因素:最常见

2、物理性因素

3、化学性因素

4、营养性因素

5、遗传性因素

6、先天性因素

7、免疫性因素

8、其他因素

疾病发生的条件主要是指在原因存在的前提下,能够影响疾病发生与发展

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其可以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如营养不良、

恶劣的居住条件、劳累过度等容易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机体容易被病原微生

物感染;而丰富的营养、良好的居住条件和适当的体育活动等可以提高机体对

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能够加强病因的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如肺炎可诱发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出现心力衰竭。

三、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1、自稳调节紊乱

2、因果转化:原因一结果一原因,如外伤大出血

3、损伤与抗损伤

四、疾病经过与转归

(-)疾病的经过

疾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其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

转归期。

(二)疾病的转归

1、康复

完全康复:病因消除,症状消失,机能、代谢、结构恢复,体力复原。

不完全康复:病因基本控制,症状消失,机能、代谢、结构恢复,体力复

原。

2、死亡:目前认为,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其标

志为脑死亡。脑死亡是指全脑(大脑、间脑、脑干)功能永久性不可逆消失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为:①无自主呼吸,实施人工呼吸15分钟以上,自主

呼吸不能恢复。②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

瞳孔散大固定。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管造影证明脑部血液循环完全

停止。

课堂小结1、病理学概念、内容、在医学中地位

2、病理学主要研究方法

3、健康、疾病、病理过程概念

4、疾病过程一般规律:反馈调节、因果转化

5、脑死亡概念、诊断标准

任务点评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1分。

课后作业1、写出学习病理学的计划

2、何谓疾病?疾病发生原因有哪些?

3、举例说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因果转化规律。

4、何谓脑死亡?怎样判定脑死亡?

教学反思:

1、第一次课需明确病理学的学习任务、方向和目标。

2、强调课程的重要性,病理学与临床医学各科在实际工作中尚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是

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重要的概念要讲清楚。

授课题目: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课型:理论课

学时:4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组织损伤类型及特点、对机体影响

2、掌握肉芽组织、功能及结局

3、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

4、熟悉组织细胞的损伤的原因、细胞与组织适应的类型

5、熟悉再生概念、各种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

6、熟悉骨折愈合过程

7、了解影响愈合因素

重点:

1、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变性、坏死、坏疽、溃疡、空洞、化生概念

2、变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坏死的基本病变及类型

4、肉芽组织概念、功能、结局及不良肉芽组织

难点:

细胞水肿、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变性、化生、各种组织再生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示教、讨论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施:

复习旧课提问:1、病理学研究方法?

2、何谓脑死亡、脑死亡诊断标准?

讲授新课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细胞与组织的适应

1、肥大与增生

肥大:细胞体积t、数目t

增生:细胞数目t

2、萎缩

生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组织破坏性、废用性、压迫性、神经性

3、化生:鳞状坡化生、肠上皮化生

二、组织与细胞的损伤

1、变性

(1)细胞水肿:胞浆内许多粉红色微细颗粒,电镜下是肿大线粒体、内

质网。严重时引起气球样变性。

(2)脂肪变性: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大小不等空泡、SadanlH染色呈橘红

色球形小滴。

(3)玻璃样变(玻璃样物质沉积)

①血管壁:高血压病时,细动脉玻璃样变性

②结缔组织:瘢痕、AS的纤维斑块

③细胞内:嗜酸性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

(4)纤维素样变性

(5)色素沉积

(6)钙化

2、坏死

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死亡称为坏死。

(1)坏死的基本病变:

镜下观察: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细胞核的改变。细胞核的改变有:

①核浓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细胞浆的变化表现为胞浆红染,结构崩解呈

颗粒状或均质状,最后胞膜破裂,细胞解体、消失。

肉眼观察:①外观混浊无光泽;②失去正常弹性;③因供血停止使坏死组

织血管无搏动,局部温度降低;④失去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

(2)坏死的类型:分为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

(3)坏死的结局:吸收溶解、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

3、细胞凋亡

三、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再生是组织损伤后,由邻近细胞分裂增生取代死亡细胞过程。

1、再生的类型:

生理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包括完全再生和不全再生

2、各种组织再生能力:

人体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不同。按再生能力的强弱一般分为:不稳定细

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3、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被覆上皮组织:

鳞状上皮:由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填充缺损,完全覆盖后,分化为鳞状

上皮

粘膜上皮:由扁平细胞一立方细胞一柱状细胞

(2)腺上皮

上皮细胞:完全再生

基底膜、支架:不全再生

(3)血管

小血管:出芽方式

中、大血管:内皮完全再生、平滑肌结缔组织再生形成瘢痕

(4)纤维结缔组织(纤维母细胞)

(二)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

织。

1、形态

肉眼观察:颗粒状,质地柔软湿润,呈鲜红色,似鲜嫩的肉芽。

镜下观察:新生的毛细血管与创面垂直生长,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

成拌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在新生的毛细血管间有大量增生的成纤维细胞及数

量不等的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2、功能

(1)抗感染、去异物、保护创面

(2)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和异物

(3)填补伤口、连接缺损、增加张力强度

3、结局:形成瘢痕,可发生玻璃样变

不良肉芽组织(由于感染、异物、供血差)应副除

(三)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是指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组织离断或缺损后,由周围组织再生

进行修复的过程。

1、皮肤、软组织愈合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一期愈合:组织损伤小、创缘整齐、对合严密、无感染和异物

二期愈合:与一期愈合相反

痂下愈合

2、骨折愈合过程

3、影响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激素

(2)局部因素:感染与异物、局部血液循环、神经支配、电离辐射

课堂小结1、适应的类型、变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坏死的基本病变及类型

3、肉芽组织概念、功能、结局及不良肉芽组织

4、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

任务点评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根据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好的学生,

加平时积分2分。

课后作业1、萎缩与肥大有何区别?

2、简述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3、简述坏死的病理变化。

4、干性坏疽与湿性坏疽有何区别?

5、细胞凋亡与坏死有何区别?

6、试述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肉芽组织是教学重点,临床外科很常见,要求学生掌握肉眼形态特点及显微镜下特点。

建议在理论教学之后,带着学生到附属医院病房去亲眼看一看肉芽组织。

授课题目: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实验

课型:实验课

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适应、损伤的大体标本形态特点

2、掌握细胞水肿、玻璃样变的镜下特点,肉芽组织的镜下形态、结局及功能

重点:

1、标本(压迫性萎缩、干酪样坏死、肝脓肿、脑软化、肾浊肿、脂肪肝、足坏疽)

2、切片(肾浊肿、肉芽组织、血管壁玻璃样变)

难点:

肾浊肿、肉芽组织、血管壁玻璃样变的镜下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显微镜操作、观察、讨论

教学地点:病理实验室

教学实施:

复习旧课一、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适应性反应:肥大和增生、萎缩、化生

(二)组织、细胞损伤

1、变性:由于组织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

或正常物质积聚过多现象

2、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死亡

核的变化: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二、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包括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1、各种组织再生能力

2、组织再生过程

(-)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胞组成的幼稚

结缔组织。

肉芽组织的功能:

1、抗感染、去除异物、保护创面

2、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其他异物

3、填补伤口、连接缺损、增加张力强度

(三)创伤愈合

1、皮肤、软组织愈合

2、骨折愈合

3、影响愈合因素

讲授新课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适应、损伤的标本肉眼病变特点

2、掌握细胞水肿、玻璃样变的镜下特点,肉芽组织的镜下形态、结局及

功能

二、实验器材

1、光学显微镜

2、大体标本(压迫性萎缩、干酪样坏死、脑软化、肾浊肿、脂肪肝、足

坏疽)

3、病理切片(细胞水肿、血管壁玻璃样变、肉芽组织)

三、实验步骤

1、学生分组观察压迫性萎缩、干酪样坏死、脑软化、肾浊肿、脂肪肝、

足坏疽等大体标本,并描述其病变特点。教师给予评分。

2、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水肿、血管壁玻璃样变、肉芽组织的病理

切片,并用红蓝铅笔画出其镜下形态,口头描述病变特点。

四、整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室

课堂小结1、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主要知识点

2、肉眼观察大体标本的形态特点

3、镜下观察病理切片的病变特点

4、显微镜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任务点评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

1分。

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练习题

2、讨论病例

教学反思: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对于显微镜使用不熟练或操作有误的学生

需予以个别辅导,帮助其克服困难。

授课题目: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课型:理论课

学时:4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及结局

2、掌握肺淤血、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3、掌握血栓形成的条件,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4、掌握梗死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5、熟悉动脉血充血,血栓形成的过程、结局及对机体影响

6、熟悉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7、熟悉梗死原因、条件

8、了解出血的概念、原因

重点:

1、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及结局

2、肺淤血、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3、血栓形成的条件,栓子运行途径,血栓栓塞、气体栓塞对机体影响

4、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主要区别

难点:

1、心力衰竭细胞、槟榔肝

2、血栓形成条件和过程

3、气体栓塞过程及对机体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示教、讨论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施:

复习旧课一、局部血液循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

二、全身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三、血液循环的功能:在神经、体液调节下、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氧和养料,带

走废物和C02,完成新陈代谢活动。

讲授新课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

充血是指机体局部组织、器官血管内含血量增多。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

脉性充血。

(-)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淤血)

1、原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2、病理变化

大体观:局部组织肿胀

血氧分压1~暗红色、紫蓝色

代谢3、温度1

镜下观: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

3、结局

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淤血性硬化

4、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

镜下可见心力衰竭细胞

5、肝淤血(多由右心衰引起)

肉眼观:槟榔肝

二、血栓形成

活体心血管内、血液成分粘集、凝固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心、血管内膜损伤

2、血液状态的改变

3、血液性质的改变

(二)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的类型

1、形成过程:血小板析出、粘集和血液凝固

2、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

(三)血栓的转归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三、栓塞

不溶于血液异物,随着血液循环阻塞于某处管腔的过程。

栓子:固体、液体、气体及其他

最常见:血栓栓塞

(一)栓子运行途径:基本与血流一致

1、来自左心、动脉系栓子:栓塞于脾、肾、脑、下肢动脉

2、来自右心、静脉系栓子:栓塞于肺动脉主干、分支

3、交叉栓塞

4、逆行栓塞

(二)栓塞类型对机体影响

1、血栓栓塞:最常见、最重要

(1)肺动脉栓塞:来自静脉系栓子,多为小腿深静脉、股静脉等静脉一

右心房f右心室f肺动脉及分支

若栓子小、少,后果不严重;若栓子大,可引起肺栓塞、急性右心衰、甚

至猝死

(2)大循环动脉栓塞:来自左心、动脉系栓子,栓塞于脾、肾、脑、心

2、脂肪栓塞

血液中出现指滴并阻塞血管

3、气体栓塞

大量气体进入血流或溶解于血液中的气体游离出来阻塞血管或心腔

(1)空气栓塞

空气于血液混合成所泡,而所泡易于压缩与膨胀。当气泡进入心腔,心脏

收缩,压缩气泡;心脏舒张,气泡扩大,心脏无效做功,肺循环处于停滞状态,

急性右心衰,甚至死亡

(2)氮气栓塞(减压病)

与空气栓塞机理相似。当人体从高气压环境迅速进入常压或低气压环境

时,原来溶解于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迅速游离形

成气泡。氧气和二氧化碳可再溶于体液,但氮气在体内溶解迟缓,导致在血液

和组织内形成很多微气泡或融合成大气泡,引起气体栓塞,又称氮气栓塞。

4、羊水栓塞

可同时发生DIC、休克

5、其它

四、梗死

机体器官、组织由于血流中断,侧枝循环不能代偿,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原因、条件

(二)梗死类型及病变

1、贫血性梗死

部位:组织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如:心、肾、脾、脑

(1)肾、脾梗死

呈锥体形,苍白色、周围充血、出血带,以后机化、瘢痕。

脾梗死表面纤维素渗出

(2)脑梗死:液化性坏死,形成囊腔

(3)心肌梗死:地图形

2、出血性梗死

部位:组织疏松、血管吻合支丰富或具双重血供器官。见于肺、肠。

先决条件:动脉阻塞前须有严重淤血

肉眼观:紫红色与周围界线不清、湿润

镜下观:组织坏死表现,可见大量红细胞

(1)肺梗死(肺下叶、外周部、肋膈角外)

(2)肠梗死

课堂小结1、淤血的概念:、病理变化及结局

2、肺淤血、用F淤血的病变特点

3、栓子运行逾¥径,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4、血栓栓塞力口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5、梗死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6、贫血性梗夕1与出血性梗死区别

类型部位条件颜色病灶常见器官

贫血性梗死H致密、侧枝苍白色干燥肾、脾、心、

循环不丰富脑

出血性梗死H疏松、侧枝淤血暗红色湿润肺、肠

循环丰富

任务点评以学生掌握程度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卜艮据课堂?是问和作业,完成好的学生,

加平时积分2分。

课后作业1、简述血栓的结局以及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简述肺淤血的病理变化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3、简述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4、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有何区别?

教学反思:

在讲完充血、淤血、血栓形成后,可利用多媒体动画进一步展示,生动形象,是学生印

象深刻。在讲解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时,可采用对比法,边比较边归纳总结,并绘制表

格,帮助学生记忆。

授课题目: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

课型:实验课

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大体标本病变特点

2、掌握淤血的病理变化

3、掌握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

重点:

1、标本(肺淤血、槟榔肝、肾梗死、脾肾梗死、肺梗死、脑梗死、肠梗死)

2、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

难点:

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示教、操作

教学地点:病理学实验室

教学实施:

复习旧课一、充血

提问:

1、淤血的病变及结局

2、何谓心衰C、槟榔肝?

二、血栓形成

1、血栓形成条件

①心、血管内膜受损

②血液状态的改变

③血液性质的改变

2、血栓形成过程及血栓状态

①白色血栓:血小板+少量纤维蛋白+少量白C

②混合血栓:血小板+纤维蛋白+白C+红C

③红色血栓:纤维蛋白+白C+红C

④透明血栓:纤维蛋白

3、血栓转归

4、血栓对机体影响

三、栓塞

提问:空气栓塞发生过程及对机体影响

四、梗死

机体器官、组织由于血流中断、侧枝循环不能代偿而引起局部H坏死

提问: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区别

讲授新课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大体标本病变特点

2、掌握淤血的病理变化

3、掌握空气栓塞对机体影响

二、实验器材

1、大体标本:肺淤血、槟榔肝、肾、脾梗死、肺梗死、脑梗死、肠梗死

2、止血带

3、家兔、一次性注射器、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

三、实验步骤

1、观察标本并描述其肉眼病变特点

肺淤血、槟榔肝、肾、脾梗死、肺梗死、脑梗死、肠梗死

2、束臂试验

止血带绑前臂,2~5分钟后观察淤血的表现

特点:肿胀、暗红色、温度3

3、空气栓塞

(1)由兔子耳缘静脉注射570ml空气,数分钟后兔子死亡。

打开兔子胸前皮肤,切断肋骨,分离肌肉,用止血钳夹住心脏根部血管切

断,取出心脏,切开右心,可见泡沫状血液。

(2)请各小组分析讨论空气栓塞引起兔子死亡的机制。

(3)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和结果,教师给予评分.

四、整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室

课堂小结1、淤血的病变特点

2、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3、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和气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

4、梗死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任务点评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

1分。

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练习题

2、讨论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哪些操作应注意预防空气栓塞?

教学反思:

大部分小组在束臂试验和空气栓塞的实验环节完成情况较好,成功率高;但观察大体标

本和描述病变特征的情况不太理想。说明学生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理论学习和观察能力

需加强训练。

授课题目:炎症

课型:理论课

学时:4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炎症基本病理变化

2、掌握炎症病理类型及各类特点

3、熟悉炎症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4、熟悉炎症介质的常见类型

5、熟悉炎症临床分型和结局

6、了解引起炎症的原因

重点:

1、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2、渗出液和漏出液区别

3、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4、炎症的病理类型及常见例子

难点:

1、炎症介质、趋化作用及渗出过程

2、假膜、脓肿、蜂窝织炎、窦道、瘦管、舟、痈、炎性肉芽肿、炎性假瘤、败血症等

概念

教摹方法:讲授、示教、讨论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施:

复习旧课提问:1、血液的成分?血细胞包括哪些细胞?

2、白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讲授新课炎症

一、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局部损伤产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1、形态变化

实质细胞可出现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细胞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等;

间质常出现黏液样变性、玻璃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等。

2、代谢变化

(1)分解代谢增强

(2)局部酸中毒

(3)组织内渗透压增高

(二)渗出

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白细胞经血

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或黏膜表面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有特征的

变化。

渗出包括液体渗出和细胞渗出,液体渗出常先于细胞渗出,而液体渗出之

前,炎症局部首先会出现一系列的血管反应(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1、血流动力学改变

(1)细动脉短暂收缩

(2)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3)血流速度减慢

2、液体渗出

炎症时血管中的液体成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的过程,称

为液体渗出。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渗出液积若积聚在组织间隙,称为炎性

水肿;渗出液若积聚于胸腔、腹腔、心包腔等浆膜腔称为积液。

(1)炎性渗出液与非炎性漏出液在发生机制、成分等方面有所不同:

鉴别要点渗出液漏出液

原因炎症非炎症

外观略浑浊清亮

蛋白质>30g/L<25g/L

比重>1.018<1.018

细胞数>500x106/L<IOOxlO6/L

Rivalta试验阳性阴性

凝固性易自凝不易自凝

(2)渗出液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渗出液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①稀释和中和毒素,减轻毒素

对局部的损伤作用;②给局部组织细胞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③渗出

液中所含的补体和抗体、溶菌素,可消灭病原体或灭活毒素;④渗出液中的纤

维蛋白交织成网,既可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还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

体,后期还可作为组织修复的支架。⑤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随淋巴液

回流到局部淋巴结,刺激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产生。

渗出液过多会产生压迫或阻塞作用,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止匕外,纤维蛋

白渗出过多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时,可发生黏连和机化。

3、白细胞渗出

白细胞的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

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游出的白细胞称炎细胞。炎细胞进入到炎区局部组织

间隙内即炎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应过程的主要防御环节。

(1)白细胞的渗出过程包括边集、附壁、游出等步骤。

(2)趋化作用:白细胞一旦游出血管外,就不会再回到血管内,而是沿

组织间隙向炎症区中心做定向移动。白细胞这种受某种化学刺激物的吸引进行

单一方向性的运动,称为趋化作用(chemotaxis)o能诱导白细胞定向游走的化

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

(3)炎细胞在局部的作用白细胞游走到炎症灶局部发挥吞噬作用和免疫

作用,能有效地杀伤病原微生物,同时造成组织损伤。不同种类的炎细胞功能

及临床意义不同:

种类功能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运动能力很强,能吞噬细菌、较小的坏死常见于急性炎症、炎症早期

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崩解后释放各种和化脓性炎症

酶和内源性致热源

单核巨噬细远动能力较强,吞噬非化脓菌、较大组织常见于急性炎症后期、慢性

胞碎片、异物,可演变为类上皮细胞和多核炎症、非化脓性炎症、病毒

巨细胞等性感染等

嗜酸性粒细运动能力弱,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和变态

胞轻过敏反应,杀伤寄生虫反应性疾病

淋巴细胞运动能力弱,无吞噬能力,T细胞产生淋巴常见于慢性炎症和病毒性

因子发挥细胞免疫作用,B细胞合成抗体感染

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转变而来,参与体液免疫反见于慢性炎症

嗜碱性粒细受炎症刺激时细胞脱颗粒,释放肝素、组见于变态反应性炎症

胞胺、5-HT

(三)增生

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分裂增殖,数量增多,

称为增生。实质细胞的增生如慢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增生;间质细胞的增生包括

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增生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损伤组织的功能,但是过度的增生也会对机

体产生不利影响,如肝炎后肝硬化、心肌炎后的心肌硬化等。

四、炎症类型

根据基本病变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三类。

(―)变质性炎

以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称为变质性炎症•多由某些重症感

染和中毒引起,常见于心、脑、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如病毒性肝炎以肝细胞

变性、坏死为主,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以神经细胞的变性和坏死为主。

(二)渗出性炎

渗出性炎是指炎症局部以渗出性病变为主,变质与增生相对较轻。多为急

性炎症,炎症灶内常形成大量渗出物。根据渗出物中主要成分及病变特点,渗

出性炎症又可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1、浆液性炎

血清渗出为主,含少量白细胞、纤维蛋白

部位:皮肤、粘膜、浆膜、其它疏松结缔组织

2、纤维素性炎

渗出物含大量纤维素

部位:粘膜、浆膜、肺

3、化脓性炎(临床上最常见)

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有不同程度组织坏死、脓液形成。

包括脓肿、蜂窝织炎、表面化脓和积脓三种类型。

4、出血性炎症(渗液含多量红细胞)

(三)增生性炎

1、一般增生性炎

2、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以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结节病灶。

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

感染性肉芽肿:如结核结节、伤寒小结

异物性肉芽肿:如虫卵结节

3、炎性息肉如宫颈息肉

4、炎性假瘤多见于肺、眼眶

四、炎症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局部临床表现

(―)全身反应

五、炎症临床分型和结局

(-)临床分型

(二)炎症结局

课堂小结1、炎症的概念和原因,炎症介质

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3、炎症的类型

4、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5、炎症的临床分型和结局

任务点评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

2分。

课后作业1、何谓炎症介质?有哪些类型?生理功能有哪些?

2、试述炎症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3、渗出液与漏出液有何区别?

4、脓肿与蜂窝织炎有何区别?

5、窦道与瘦管有何区别?

6、肉芽肿与肉芽组织有何区别?

7、简述炎症局部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教学反思:

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如结合动画、视频进行理论讲解,将抽象的微观过程形象化课堂,

教学效果较好。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炎症基本理论解释临床问题,这种

启发式的教学策略活跃了课堂气氛,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授课题目:炎症实验

课型:实验课

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炎症类型的大体标本特点

2、掌握炎症常见类型的显微镜下特点

重点:

1、标本(纤维素性胸膜炎、绒毛心、肾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

急性胆囊炎、宫颈息肉、宫颈肥大)

2、切片(化脓性阑尾炎、肾脓肿、细菌性痢疾)

难点:

化脓性阑尾炎的镜下特点

教学方法:示教、观察、病例讨论

教学地点:病理实验室

教学实施:

复习旧课一、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活体组织对局部损伤产生以防御为主反应。

原因:1、生物因素

2、化学因素

3、物理因素

4、免疫因素

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的某些化学活性物质)

有血管活性胺、PG、溶酶体成分、淋巴因子、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

血系统等

三、炎症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

四、炎症类型

提问:

I、举出常见纤维素性炎?

2、脓肿与蜂窝织炎区别?

五、炎症局部临床表现与全身反应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发热、白细胞t、单核吞噬细胞增生、实质器官损害

六、炎症临床分型和结局

讲授新课炎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见炎症类型的大体标本特点

2、掌握炎症常见类型的显微镜下特点

二、实验器材

1、大体标本:纤维素性胸膜炎、绒毛心、肾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阑尾

炎、单纯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宫颈息肉、宫颈肥大

2、切片:化脓性阑尾炎、肾脓肿、细菌性痢疾

三、实验步骤

1、观察标本并描述其肉眼病变特点

纤维素性胸膜炎、绒毛心、肾脓肿、肝脓肿、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

炎、急性胆囊炎、宫颈息肉、宫颈肥大

2、熟练运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并分组描述其炎症病变特点

化脓性阑尾炎、肾脓肿、细菌性痢疾

3、用红蓝铅笔在实验报告册上画出化脓性阑尾炎和肾脓肿的镜下病变特

四、讨论和分析炎症病例

五、教师评分和总结

六、整理实验器材和实验室

课堂小结1、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2、炎症介质

3、炎症基本病变(变质、渗出、增生)

4、总结炎症的类型,并强调本次实验课所观察的炎症常见类型的标本和切片

5、炎症局部临床表现与全身反应

6、炎症临床分型和结局

任务点评以学生实验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结果评价。任务完成好的学生,加平时积分

1分。

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练习题。

2、要求学生课后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归纳总结炎症的类型及各型病变特点。

教学反思:

建议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学生到附院病理科观察炎症病人的标本和切片,并结合临床

病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授课题目:肿瘤

课型:理论课

学时:4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肿瘤概念

2、掌握肿瘤组织结构特点、异型性、生长与扩散、复发和对机体影响

3、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4、掌握肿瘤分类及命名方法

5、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概念

6、熟悉肿瘤一般特点、代谢特点、恶性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7、了解常见肿瘤的主要特点

重点:

1、肿瘤形态、生物学行为和对机体影响

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3、肿瘤分类及命名

难点:

1、肿瘤异型性

2、肿瘤生长与扩散

3、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

教学方法:讲授、示教、讨论

教学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施:

复习旧课一、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二、炎症的类型

三、局部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讲授新课肿瘤

—*月中)雷金*

机体在%种致瘤因素作用下,使细胞基因突变或基因表达调控异常,导致

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分化障碍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1、旺盛的增殖能力和自主性生长

2、恶性肿瘤分化不成熟

3、浸润和转移

二、肿瘤特性

(-)肿瘤的一般形态与结构

1、肿瘤大体形态

(1)形状多种多样

(2)大小不一

(3)颜色

(4)硬度:与瘤细胞的组织来源、数量及实质与间质的比例有关

(5)数目:多为单个

(二)肿瘤组织结构

1、实质

2、间质

(三)肿瘤异型性

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细胞形态,还是组织结构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的差

异性。异型性是肿瘤细胞分化障碍在形态学上的表现。

分化程度(即成熟程度)是指肿瘤与其起源正常细胞相似程度

因此:良性肿瘤多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小,与正常组织相似

1、组织结构异型性

指组织排列紊乱、失去极性、与间质关系紊乱

良性肿瘤:如腺瘤、平滑肌瘤

恶性肿瘤:失去正常层次、实体状如腺癌

2、细胞形态异型性

(1)细胞多形性

大小、形态不一,可见瘤巨C、核/浆t

(2)核多形性

核大小、形态不一(双核、多核、分叶核、奇异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

核染色明显加深、核膜增厚、核仁肥大、甚至出现病理性核分裂(不对称性、

多极性、顿挫性核分裂)

(3)胞浆改变

胞浆嗜碱性

良性肿瘤多分化程度较高、细胞异型性小

恶性肿瘤多分化程度较低、细胞异型性明显

(四)肿瘤代谢特点

(五)肿瘤生长与扩散

1、肿瘤生长:生长速度与生长方式

膨胀性生长良性肿瘤

侵袭性生长恶性肿瘤

外生性生长良性/恶性肿瘤

2、肿瘤扩散

(1)直接蔓延

(2)转移

(六)恶性肿瘤分级与分期

1、分级

2、分期:TNM

三、肿瘤对机体影响

1、良性肿瘤

2、恶性肿瘤

四、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区别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组织分化分化成熟、异型小,核分裂少,分化不成熟,异型性大,核分裂多,

程度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

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

生长速度缓慢,往往以年计算较快,往往以月计算

转移不转移可有转移

复发很少复发较易复发

继发病变很少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

对机体影响小,主要引起局部组织压迫大,除压迫阻塞外,可破坏器官组织,

和阻塞作用继发出血、感染,晚期出现恶病质

五、肿瘤的命名和分类

(一)肿瘤的分类

根据对机体影响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根据组织来源分为: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及其他

(­)肿瘤的命名

1、良性肿瘤的命名:部位+组织来源+瘤。

2、恶性肿瘤的命名:根据组织来源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1)癌的命名方法是:部位+组织来源+癌。如胃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

乳腺癌等。

(2)肉瘤的命名方法是:部位+组织来源+肉瘤。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

等。

3、特殊命名法

(1)母细胞瘤

(2)在肿瘤名称前冠以“恶性”二字。

(3)以“瘤”字结尾的恶性肿瘤。

(4)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