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产保险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管理规范的应用XXX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Engineering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治理规范(征求意见稿)1、总则1.1为规范国内财产再保险市场,加强对财产再保险业务的治理和引导,实现国内财产再保险业的健康和谐可连续进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再保险业务治理规定》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范。1.2本规范所称再保险,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经营行为。本规范所称直截了当保险,也称原保险,是相对再保险而言的保险,由投保人与保险人直截了当订立保险合同的保险业务。本规范所称合约分保,是指保险人与其他保险人预先订立合同,约定将一定时期内其承担的保险业务,部分向其他保险人办理再保险的经营行为。本规定所称临时分保(以下简称临分),是指保险人临时与其他保险人约定,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部分向其他保险人办理再保险的经营行为。本规定所称比例再保险,是指以保险金额为基础确定再保险分出人自留额和再保险同意人分保额的再保险方式。本规定所称非比例再保险,是指以赔款金额为基础确定再保险分出人自负责任和再保险同意人分保责任的再保险方式。1.3本规范所称再保险分出人或分出公司,是指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保险人;本规范所称再保险同意人,是指承接其他保险人转移的保险业务的保险人。本规范所称分出业务,是指再保险分出人转移出的保险业务;本规范所称分入业务,指再保险同意人从其他保险人处同意的保险业务。本规范所称再保险经纪人,是指同意再保险分出人托付,基于再保险分出人利益,为再保险分出人与再保险同意人办理再保险业务提供中介服务,并按约定收取佣金的保险经纪机构。1.4本规范适用主体为国内财产保险公司。2、再保险战略治理2.1财产保险公司应依照自身业务进展规划,设定再保险治理的总体目标、公司总体分出比例的目标区间和制定公司的再保险预算。2.2财产保险公司应界定再保险安排和再保险管控的关键节点,设定公司内部再保险治理的权限分工。2.3财产保险公司应在综合考虑重损承担意愿,财务实力,业务组合平稳性的基础上确定各产品线的“每次事故最大自留额”(以保额为基础)。2.4财产保险公司应重视并加强风险累积责任的治理,并建立风险累积责任的识别和治理原则(地区\行业\险种)。2.5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再保险同意人的选择原则,包括对资信的审核以及资信风险分散度(单一再保险同意人同意限额)的考量原则。2.6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再保险资产可摊回性的评估原则。2.7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再保险信息的内部报告以及外部披露流程;2.8财产保险公司应确立再保IT系统的建设与完善目标,并组织实施。3、再保险运营治理3.1合约分保业务的运营治理3.1.1合约分保业务部门及人员设置财产保险公司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治理合约分保业务,并配备相关治理人员和业务人员。3.1.2合约组建/续转财产保险公司在综合考虑公司业务构成、风险状况、累积责任、资本金、净资产、市场战略等因素的基础上,组建/续转再保险合约。合约最终条件是再保险双方自由洽商的结果,但合约条件不应违抗法律法规和行业的通常做法。比例合约组建/续传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并确定:分保范畴、合约类型、合约期限、承保能力、事故限额(再保双方依照实际情形决定是否引入该条款及确定责任限额的大小)、分保手续费、账务条款、除外责任、错误与遗漏、合约报表、合约的修改与终止、未满期保费和未了责任的处理、区域范畴、司法管辖和仲裁等。非比例合约组建/续转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并确定:起赔点、最高保证责任限额、责任限额分层情形、费率(购买成本)、责任复原次数、合约的类型(险位/事故/赔付率)、事故超赔中每次事故的定义等。3.1.3合约安排财产保险公司在再保合约条件确定后,选择适格的再保险同意人积极安排分保,幸免分保不完全(再保险同意人确认同意份额之和小于100%)、合约责任自留情形的显现。分保不完全时,财产保险公司合约自动承保能力为合约完全分保时的承保能力乘以分保完成比例,未分出部分的承保能力不视为财产保险公司有效的合约承保能力。为幸免再保险信用风险过于集中于单一或少数再保险同意人,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单一再保险同意人的再保险份额进行额度治理,降低风险的集中度,提高分保的安全性。3.1.4再保业务的日常治理再保业务日常治理要紧包括分保账单的编制、签发和签回确认;分保余额结算;应收款治理;报表报送;赔案治理;档案治理;业务统计分析等。财产保险公司应严格按照合约约定或公司内部的治理规定进行治理。3.1.5IT系统的开发与完善IT系统是再保险业务开展的重要保证,分保账单、结算、统计分析等所有工作都需要IT系统支持,财产保险公司应开发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再保险IT系统。3.1.6应收账款治理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分保应收账款的治理,严控分保应收账款的规模和期限,幸免分保应收账款引起坏账缺失,资金成本和治理成本的增加,甚至引起公司偿付能力的下降。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规范、有效的催收制度来解决长期分保应收分保账款问题,可采取信件、、电子邮件以及方式进行催收,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通过诉讼程序进行追讨。财产保险公司需与再保险同意人定期核实分保应收款项,确保诉讼的时效性。3.1.7合约结清合约再保险双方按照比例再保险合约的约定及时结清合约。在自然结清方式下,财产保险公司可选择所有未到期责任终止后结清合约或与再保同意人协商一致提早结清合约。在协议结清方式下结清合约时,再保险双方应制定公平、合理的结清方案,专门是保费、未决赔款的结清比例要符合实际情形。3.1.8账单及结算治理财产保险公司按照再保合约条件约定进行账单编制、签发、确认归档、余额结算等。在操作过程中,再保险双方都应按照再保险合约的约定做到及时、准确。账单及结算治理涉及公司间的资金流淌,财产保险公司应为财务治理建立严格、规范的授权体系。3.1.9赔案治理赔案治理包括一般赔案治理和大赔案治理。一般赔案赔款的摊回直截了当在合约账单中完成;大赔案在合约估量缺失超过合约约定发送缺失通知金额时,分出公司及时向再保险同意人发送出险通知,依照再保险同意人的需求提供有关赔案资料并配合其开展现场查勘和理赔工作。赔款达到合约约定现金赔款要求时,分出公司可向再保险同意人发送现金赔款通知,要求再保险同意人摊回现金赔款,在赔款资料准确全面、保险责任成立和最终保险缺失不小于现金赔款金额的前提下,再保险同意人应在收到现金赔款通知后按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在约定的时刻内予以支付。对存在追偿可能性的保险事故,分出公司应积极向责任方进行追偿,及时把追偿情形告知再保险同意人。追偿成功后,分出公司应把属于再保险同意人的追偿款返还给再保险同意人。赔款摊回适用“共命运”原则,即在分出公司依照保险条款,尽职厘定缺失的前提下,分出公司的理赔决定自动适用于再保险同意人。但合约明确约定再保险同意人不承担责任的赔款除外,坏账、公司倒闭等财务风险除外。比例再保险中,分出公司应严格按照分保比例运算再保赔款摊回金额,不应在摊回赔款时再次调整包括分保比例在内的分保方案;非比例再保险中,若事故/巨灾连续时刻超过合约中对一次事故/巨灾的约定时刻,分出公司摊回时要选择合适的事故/巨灾时刻段,对选定时刻段外发生的保险缺失,不应进入合约进行摊回。3.1.10未决赔款治理财产保险公司应及时、准确地统计再保险业务的未决赔款数据,并把有关数据按再保险双方约定的方式提供给再保险同意人。财产保险公司应提高未决赔款数据的准确性和降低数据的波动性,不应人为操控未决赔款数据来改变或临时掩盖合约业绩的真实情形。3.1.11数据治理财产保险公司应重视和加强再保险合约业务数据治理,专门是保费数据、已结赔款数据、未决赔款数据、巨灾缺失数据、修改或变动数据等。数据治理中遵循“准确性、可查性”的原则。在“准确性”原则下,财产保险公司建立多级复核制度和对应的责任制度,保证每一数据的准确性;在“可查性”原则下,财产保险公司对每一个数据形成的原始数据都进行记录,具有复杂运算过程或公式的数据对过程或公式也应记录。财产保险公司应重视和加强再保险合约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如分保数据的变化趋势、累积责任等,从数据变化中发觉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治理优化。财产保险公司应按照再保险业务监管规定的要求及时向监管机构上报有关业务数据;按照再保险合约的约定,向再保险同意人提供有关业务数据或业务报表。3.1.12档案治理再保合约业务档案治理要紧涉及合约文本、账单、赔案资料、往来、邮件、记录等,治理中做到全面性和规范性,以保证在人员、机构变动或外部、内部审计时有案可查,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全面性是指与业务相关的资料都要有储存,包括日常往来也应进行记录;规范性是指应为业务档案的归档、查询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制度,保证归档合理、查询快捷。3.1.13合约使用指引财产保险公司依照合约的最终条件,制定与再保险合约相匹配的“合约使用指引”或“承保指引”,指导承保部门合理、有效地使用再保险合约。比例再保险合约“承保指引”要紧内容包括:合约保证的险种、除外责任、自留额、险种的自动承保能力、专门申报、出险通知规定等。对续转的再保险合约,需对当年合约条件发生变化的地点作出说明,幸免承保部门显现体会性错误。非比例再保险合约“承保指引”要紧内容包括:保证险种范畴、起赔点和责任限额、除外责任、出险后如何摊回等。财产保险公司应结合承保指引对承保人员进行合约再保业务知识培训。3.1.14合约使用监督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再保合约使用情形的监督检查,幸免错误使用合约情形的显现。监督检查的重点是自留额使用是否正确、合约承保能力选用是否正确、分保比例是否正确、危险单位划分是否正确和风险等级划分是否正确、赔案资料是否真实完备、赔款摊回金额是否正确等。3.1.15调整保费在非比例再保险合约中,若合约保费采纳调整保费的形式,合约到期后,财产保险公司按照合约约定和公司业务的实际情形,及时调整合约保费,向再保险同意人编送调整保费账单并安排余额结算。3.1.16渠道治理财产保险公司应选用适格的再保险同意人和经纪人建立合理、可靠的分保渠道,保证合约分保业务的顺利进行。3.1.17业务安全财产保险公司在保证合约分保业务安全的基础上选择适格的再保险同意人。重点关注再保险同意人的信用评级、偿付能力、资本金等。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分保业务安全应急机制,保证再保险同意人显现偿付能力突然恶化等紧急情形下合约分保业务的安全;在再保合约条件中,应引入合约终止/中止条款,对再保险同意人显现紧急情形时合约再保险责任的承担做出明确的规定。3.1.18危险单位划分财产保险公司以危险单位为基础使用比例再保险合约时,对中国保险监督治理委员会已颁布“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的保险标的和险种,财产保险公司按照有关划分方法指引划分危险单位,对未颁布“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的保险标的和险种,财产保险公司结合标的风险状况和行业通行做法,科学、合理地划分风险单位。同时,最后划分的结果应与财产保险公司每年向保监会报备的划分方案保持一致。财产保险公司不应出于再保险安排的需要,不顾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而随意划分危险单位。3.1.19风险等级划分使用浮动自留额的比例再保险合约,财产保险公司应严格按照公司确定的风险等级划分方法或再保险双方共同商定的方法来划分标的风险等级。财产保险公司不应随意划分、变动标的的风险等级。3.1.20风险累积责任财产保险公司应重视、加强自留累积责任的识别,专门是巨灾风险的暴露情形,采纳包括再保险在内的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工具来治理和转移累积责任风险,把自留累积责任操纵在可承担的范畴内。3.1.21合约责任履行合约分保业务中,再保险双方严格按照合约约定履行各自的权益和义务,如保费支付、赔款摊回、账单签发确认、报表报送、技术支持等。任何一方不应以自身的缘故为理由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除非此种行为得到对方认可。3.2临分业务的运营治理3.2.1临分业务部门和人员设置财产保险公司应配置专门的业务人员安排、治理临分业务,并依照公司实际需要决定是否设定专门的临分职能部门。3.2.2临分需求识别逐笔安排的临分业务治理成本较高,财产保险公司应正确识别自身的临分需求,对确有临分需求的业务进行临分安排。财产保险公司需要办理临时分保的情形要紧有三种:比例再保险合约提供的自动承保能力不足,需要额外承保能力的业务,要紧为高保额大型商业风险业务;比例合约尽管提供自动承保能力,但由于保额过低未进入比例合约,成为财产保险公司全部自留的业务,要紧为高风险的小保额业务;三是比例再保险合约不提供自动承保能力的业务,要紧为高风险类业务。3.2.3分保安排财产保险公司能够直截了当向再保险同意人安排临分,也可通过再保险经纪人进行安排。安排临分业务时,应当遵照“合约优先”的原则,即凡是超出该类别风险常规最大自留额,且符合合约保证条件(通常指比例合约)的业务,均应将超出上述自留额的风险责任,按照相应的合约治理规定优先办理合约分保,超过最大自留额与合同提供最大承保限额之间的部分应全部进入合约。临分业务的安排应在保单或暂保单起期前完成。如因专门情形,上述安排过程无法在保单或暂保单起期前完成,财产保险公司应确保在该项目保单或暂保单起期之时,净自留保额不超过公司规定的该类别风险的最大自留额。临分安排是否完成,以再保险同意人对分保业务的书面确认为准,财产保险公司应要求再保险同意人签回分保条并归档。关于通过经纪人安排的临分业务,财产保险公司应要求经纪人提供再保险同意人关于该笔业务的书面确认,并核对经纪人安排的分保条件与财产保险公司拟定的分保条件是否一致。临分业务如发生批单修改,财产保险公司应在原再保险同意人确认同意批单修改后方可进行。否则,财产保险公司要自留批改后的保险责任或进行新的再保险安排。3.2.4渠道治理临分业务有专门强时效性要求,可靠的渠道治理是临分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稳固、可靠的再保险临分经纪人和同意人渠道;建立临分同意人信息库,充分了解他们对临分业务的风险偏好,做到安排临分时有的放矢。引入多家再保险经纪人,与具有广泛渠道优势的经纪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临分业务渠道治理中,偿付能力和结算的可靠性应成为考虑的重点,保证临分业务的安全。3.2.5正式分保条和账单编送临分完成和正式保险单签发后,临分安排人员依照最后保险条件在20个工作日内(以再保险同意人份额确认日期或保单起期日期晚者开始运算)向再保险同意人签发正式分保条和账单,并要求再保险同意人收到后签回一份副本。关于通过经纪人渠道安排的分保,若再保同意人的正式分保条和账单由经纪人编送,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分保条和账单中的有关条款及数据进行核实,保证与原始保单和分保安排时确定的条件一致。3.2.6临分业务账单及结算治理临分业务账单及结算治理包括临分账单的编制、签发、确认归档、余额结算等内容,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准确。财产保险公司在开展临分业务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应收、应对结算的及时性问题,做到单笔业务按分保约定及时结算。3.2.7临分业务赔款治理临分业务的赔款治理包括出险通知编送、赔款账单编送、赔款摊回和配合再保险同意人查勘等。发生赔案,不管缺失大小,财产保险公司应在赔案发生后赶忙通知再保险同意人(发送出险通知),向再保险同意人及时知会理赔工作的进展并提供赔案有关资料,并在再保险同意人需要进行现场查勘的情形下,给予积极配合。关于缺失金额较大的赔案,理赔进程中财产保险公司应就理赔方案与再保险同意人进行积极沟通并达成一致,幸免因再保双方理赔意见不一致导致结案后赔款摊回困难。3.2.8临分业务数据治理财产保险公司按照“准确性、可查性”的原则治理临分数据,做到每笔业务的分保比例、每个同意人的同意比例、分保手续费和批改变动等数据准确无误。财产保险公司应为临分业务建立良好的IT支持系统,不仅能记录临分业务的分保、变动、结算等情形,还能进行临分业务的统计分析。3.2.9临分业务档案治理参见合约治理中档案治理部分。此外,临分业务中途批改变动情形较多,如延长保险期限、调整保险金额等,有关资料都应以书面形式归集到对应业务档案中去,保证临分业务档案的完整性。3.2.10临分业务再保险同意人治理财产保险公司应选择适格临分再保险同意人,确保临分业务的安全性,具体包括临分同意人的信用评级、偿付能力、资本金和商誉等。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临分再保险同意人的风险偏好治理,建立临分再保险同意人风险偏好数据库,对不同的临分业务寻求有效的临分再保险同意人,提高临分效率。3.2.11业务取消关于确需取消的临分业务,分出公司应及时通知再保险同意人,并完成取消业务操作的相关事宜。对保险期限差不多终止的临分业务,分出公司不能取消分保。3.3分入业务治理分入业务是财产保险公司了解市场、参与业务的渠道之一,同时业务风险较高,财产保险公司应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审慎开展分入业务。财产保险公司参照分出业务来治理分入业务,做好分入业务再保险合约条件评估、财务结算、风险操纵等工作。财产保险公司应本着审慎的原则,严格审核临分分入业务的承保条件,做好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工作,重点是保费充足性分析。3.4业务考核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再保险业务考核指标体系,每业务年度至少考核一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纠正。。财产公司可参考附件1《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业务差不多考核指标》建立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结果应向中国保监会报告。4、再保险资信治理财产保险公司从再保险同意人客观上的偿债能力和再保险同意人主观上的偿债意愿两个方面建立再保险资信治理体系。治理对象包括再保险同意人和再保险经纪人。4.1再保险同意人资信治理再保险资信治理的核心是对再保险同意人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估,通过对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对再保险同意人的偿债能力评估。再保险同意人资信治理的要紧内容包括:再保险同意人信息的收集和资信调查,确保信息的全面、准确和及时;资信档案的建立和治理;资信评估,能够通过第三方评级机构评级和财产保险公司自身独立评估结果来考量;建立再保险同意人分级名单,在符合监管部门对选择再保险同意人差不多要求的基础上,财产保险公司依照资信评估的结果建立自己的再保险同意人名单,并依照实际监控的情形不定期更新。财产保险公司通过自身积存信息或第三方猎取的信息对再保险同意人主观偿付意愿进行评估,通常采纳结付记录进行分析,停止与客观具有偿付能力而主观不具有偿付情愿公司的业务往来。依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15号:再保险业务》规定,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业务中应收分保预备金和应收分保账款的资产认可与再保险同意人的偿付能力紧密相关,财产保险公司应充分考虑再保险安排的有效性(包括对再保险合约条款的审核),对再保险接收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细致评估,幸免因再保险同意人资信问题对公司偿付能力产生负面阻碍。4.2再保险经纪人资信治理对再保险经纪人资信治理参照再保险同意人资信治理进行。为降低再保险经纪人的资信风险,可在再保险合约中引入“再保险中介条款”,将再保险经纪人的资信风险完全转移给再保险同意人承担。该条款最终采纳与否,可由再保险双方协商确定。4.3紧急情形处理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应急预案,应对再保险同意人资信显现问题或偿付能力突然恶化等紧急情形下的风险保证缺口问题。5、再保险业务经营与治理审计财产保险公司定期对再保险业务的经营情形和治理情形进行审计,及时发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步骤。审计形式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每业务年度至少审计一次。差不多审计内容可参考附件2《再保险业务审计》。附件:1、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业务差不多考核指标2、再保险业务审计附件1: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业务差不多考核指标1、比例合约差不多考核指标(1)合约条件与业务需求的匹配度匹配度指标要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各险种的净自留额是否符合公司需求;②各险种的合约自动承保能力是否满足公司业务进展的需要;③有合约分保需求的险种是否都已得到合约保证。(2)财务指标的合理性财务指标要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分保手续费情形:要紧看分保手续费是否与分出业务赔付业绩相匹配,若是浮动分保手续费,应关注预付分保手续费、最高分保手续费、最低分保手续费和浮动方式四个方面;②纯益手续费情形:又称盈余手续费,是指再保险同意人为鼓舞分出公司慎重地选择原保险合约所承保的风险,在其取得纯益基础上付给再保险分出公司一定比例的酬劳(即纯益手续费率)。具体确定时要关注纯益手续费率的高低、需要扣除治理费用的高低、开始运算的时刻和运算的方式四个问题。③缺失分担条款:该条款是在坚挺的再保险市场或再保险合约业绩不佳的情形下,再保险同意人为爱护自身利益,促使分出公司改善合约业绩,关于某个期间内的缺失(期间起点一样为合约的亏损点),要求再保险分出公司也承担一定比例。④缺失率封顶条款:该条款是针对业绩连续恶化、再保险同意人缺失较大且短期内不可能明显改善的合约而制定的。再保险同意人为把新合约缺失操纵在可同意的范畴内,对合约中再保险同意人承担的缺失率规定了一个最高值,关于超过该缺失率部分的缺失,再保同意人不承担责任,完全由分出公司自己承担。⑤账单周期(通常为季度)、账单提供时刻、结算时刻。(3)结算的及时性结算及时性包括应对款项结算及时性和应收款项结算及时性,能够用对应的结算周期来衡量。应对款项结算周期=实际付款日期–余额应对日期应收款项结算周期=实际收款日期–余额应收日期这一指标再保险双方都应操纵在合约规定的时刻以内,同时还要符合监管要求,依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编报规则第15号:再保险业务》规定,若超过60天,则应收款项将不作为100%认可资产看待,对公司的偿付能力会产生负面阻碍。(4)渠道的合理性及可靠性渠道的合理性指财产保险公司既要有直截了当分保渠道,也要有经纪人分保渠道。渠道的可靠性指在有分保需求时,专门是在合约条件进展发生重大变化、合约显现亏损或安排临分的情形下,财产保险公司通过直截了当渠道或经纪人渠道获得再保险同意人支持的可靠性。(5)再保险同意人的合理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再保险同意人的资质,具体有评级、资本金、偿付能力情形,满足财产保险公司自身要求和监管规定要求。②再保险同意人同意成份的分布,单一再保险同意人,专门是境外国际再保险同意人的同意成分不应过高,以降低风险的集中度,提高分保的安全性。③首席再保险同意人的选用。首席再保险同意人负责与分出公司议定再保险合同条件,其它再保险同意人在综合评判首席再保险同意人资质及其同意成份、合同条件优劣后决定是否跟随。资质良好的首席再保险同意人可为分出公司提供全方位的再保险解决方案,提供合理的风险管控方案和承保理赔技术支持。实际操作中,一样选择国内或国际知名再保险同意人担任合约首席再保险同意人。(6)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准确性包括数据准确性和执行准确性两个方面。数据准确性指保费、赔款、分保手续费和未决赔款等数据的准确性;执行准确性是指比例合约的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使用的情形。在分支机构具有分保权限的公司中专门要给予高度重视。2、非比例合约差不多考核指标(1)保证的充分性充分性包括保证范畴的充分性和保证程度的充分性。保证范畴指哪些险种和风险得到了保证,哪些险种和风险未得到保证,如非比例合约是险位超赔依旧巨灾超赔,巨灾都包括哪些类别;保证程度指非比例合约的起赔点和责任限额,是否已给公司的自留风险提供了足够的保证。(2)保费的合理性非比例合约与比例合约相比,一个显著的区别确实是财产保险公司需要支付一个明确的成本,即再保险合约的购买价格,其高低是再保双方共同议价的结果,与合同风险暴露情形紧密相关,且受国际再保险市场的阻碍较大,财产保险公司应把此价格操纵在合理的范畴内。(3)结算的及时性参见比例合约考核指标中对应部分。(4)渠道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参见比例合约考核指标中对应部分。强调的是非比例合约由于对模型、数据有较高要求,经纪人在非比例合约市场中的定价、分保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良好的经纪人渠道。(5)再保险同意人的合理性参见比例合约考核指标中对应部分。(6)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参见比例合约考核指标中对应部分。区别在于非比例合约使用情形不多,关注的重点是往来数据的准确性。3、临分业务差不多考核指标(1)安排的及时性临分业务的安排有专门强的时效性,能够用单笔业务安排周期和平均业务安排周期来考量。单笔业务安排周期=安排终止的时刻-提出临分需求的时刻平均业务安排周期=单笔业务安排周期之和/临分业务数量(2)安排的充分性临分安排由于受分保条件的阻碍,不是每笔业务最终的分保比例都能达到公司临分需求,分保不完全的情形时有显现,可用安排充分性指标来考量分保完成情形。(3)费用的合理性每笔临分业务的分保手续费都不尽相同,随分保业务保险条件的差异可能高于、等于或低于业务的猎取成本。从合理性来看,通常分保手续费不应低于业务的猎取成本,具体的考虑指标有以下三个:①单笔业务分保手续费低于猎取成本的比率=分保手续费低于猎取成本的临分数量/总临分业务数量②险种平均分保手续费率=险种总分保手续费/险种总分保保费③临分业务平均分保手续费率=临分总分保手续费/临分总分保保费该指标要紧针对比例临分业务;后两个指标结果需与对应实际成本做比较。(4)方式的合理性临分也有比例分保和非比例分保(购买超赔)两种方式。在以猎取承保能力为要紧目的的临分中,比例分保较多;在以转移自留风险为主的临分中,比例分保和非比例分保都能够考虑,采纳何种方式取决于原保险条件、临分市场的同意度和财产保险公司自身的成本操纵。(5)渠道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参见比例合约考核指标中对应部分。强调的是,临分业务对渠道要求更高,财产保险公司、专门是存在大量临分需求的财产保险公司应建立合理、可靠的临分渠道。(6)结算的及时性参见比例合约考核指标中对应部分。(7)治理的规范性临分业务治理的规范性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分保安排的规范性②账务治理的规范性③结算治理的规范性④档案治理的规范性⑤赔案治理的规范性(8)业务处理的准确性临分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包括数据准确性和执行准确性两个方面。数据准确性指分保比例、分保账单、赔款摊回等数据的准确性;执行准确性是指除数据外,是否存在执行中的错误行为,如账单寄送错误,归档错误,正式分保条编送错误等。附件2:再保险业务审计再保险业务审计涉及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具体内容要紧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制度建设及职权分工审计1、治理规定审计(1)是否在再保险治理部门职权治理范畴内制订专门的业务治理规范、操作指南、业务流程图等;(2)各项业务治理规定是否健全、明确、合理、有效;(3)对分公司落实总公司规定及执行情形有无监督检查措施。2、职权分工审计(1)人员职权分工是否明确、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