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史观专项训练_第1页
历史新史观专项训练_第2页
历史新史观专项训练_第3页
历史新史观专项训练_第4页
历史新史观专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新史观专项训练一、选择题(2分×30)1.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2.“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A.文明史观

B.阶级斗争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3.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史学家“将数学方法、特别是统计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历史研究之中”,形成了“计量史学派”。这一学派A.采用的定量分析法不适合史学

B.杜绝了历史学家的主观随意性C.促使史学研究更趋于精密化

D.实现了对历史事件的真实再现4.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5.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下列主题适合目前的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A.“巴黎公社”的诞生

B.“戊戌政变”内幕C.“台儿庄战役”详情

D.辛亥革命的情景6.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该观点体现了A.革命史观

B.现代化史观

C.唯物史观

D.整体史观7.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袖之问的理解和合作。……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以下最符合其本意的是A.文明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趋向统一C.文明的冲突已取代政治的冲突D.各种文明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8.有人认为哥伦布的行为是“在世界各地对他们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能采取的野蛮和残酷的暴行,是世界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野蛮愚昧和残暴无耻的人种都无法比拟的”。执这一史学观点的是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唯物主义史观

D.民族史观9.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10.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但现行的历史教育,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A.文明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11.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12.今年《百家讲坛》兴起明史热,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的更替

B.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C.国力对比的变化

D.文化途径的迥异24/张鹏在《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认为,“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⑴民主化、⑵法制化、⑶工业化、⑷均富化······”下面依据该观点对辛亥革命后社会特征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在工业化方面:倡导优先发展重工业D在均富化方面: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25、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为一部帝王专制史;而近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从“过去”到“现代”的历史分界点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26、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能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27、“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28、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的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他所说的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A近代工业的起步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国内市场的形成

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29、刘海影在《2009年:美国引发全球经济危机》一文中指出: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比,目前的危机拥有更加广阔的全球背景。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不具有全球化背景的因素是(

)A世界市场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

B传统欧洲强国与美国形成对抗格局C苏联未能融入世界市场

D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分割世界30、晓宇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现代常用词汇中有关“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有关“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亡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二、材料分析题(50分)31.(22分)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材料四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8分)

(3)材料四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四,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4分)32.(14分)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

(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12分)

33.(14分)不同角度看历史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的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的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

环境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反对环境决定论,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请回答: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4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概括从李鸿章、康有为到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政治家们政治理念的变化,并分析其理念变化的社会原因?(8分)3、从环境史观的角度,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原因和影响?(4分)4、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康纳认为:“瓦特的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个胜利,可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依据所学知识,论证奥康纳的观点。(6分)历史新史观专项训练答案:1.A

2.B

3.C

4.B

5.C

6.D

7.D

8.D

9.B

10.B

11.C

12.B

13.D

14.C

15.D

16.C

17.B

18.D

19.B

20.A

21.C

22B

23C

24C

25B

26D

27A

28D

29A

30、C

31.(1)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2)建立:通过光荣革命(或《权利法案》)而建立。特征: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3)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原因: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愿望的增强。(4)关系: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32.(1)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中心形成,或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2)见下列要素与要点,持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要素

“欧洲说”要点

“世界说”要点新航路开辟后

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

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工业革命后

发达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

加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资本输出加强经济一体化

促进了欧洲经济不断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第三世界兴起与经济差异两极格局结束后

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

经济改革与区域经济合作33.(1)、评价:①新航路开辟及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是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走向整体的现代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联系日益紧密;③原始积累加速,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2)、理念变化:从中体西用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2分)。变化的社会原因:①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渐加深,20世纪初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中国先进分子关注和认识到中西方文明的差距;③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于发展;④从戊戌政变到预备立宪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