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无线网技术教学教案70_第1页
5G无线网技术教学教案70_第2页
5G无线网技术教学教案70_第3页
5G无线网技术教学教案70_第4页
5G无线网技术教学教案7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节或项目名称1.15G网络愿景/5G协议标准化历程

本次授课类型囱理论□实验口理实一体口实训口实习

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授课进度

回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了解5G愿景

教学目标5G标准化历程

5G最新进展

3GPP协议发展历程

教学重点

R15/R16/R17版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关键技术演进,多址、调制、编码、载波频段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时间

教学环节内容要点

与手段分配

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前后衔接关系;

新课引入讲授法25

课程内容对应知识和技能在通信行业中岗位要求;

多媒体

华为HCIA-5G/5G1+X认证考试大纲介绍

20

新课讲解新基建与5G

ITU-T移动通信协议发展历程

10

R14

R1510

R1610

R17

10

R18

5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速率要求是目前的主要推动力,

总结复习在5G及以后,速率的要求让位于时延、接入数。

教学效果及改进思路

课程介绍:

《5G无线网技术》对应通信行业中对应的5G工程督导,5G设备维护,无线站点维

护等职位。

代维企业、运营商、设备商中对都有对应的职位,岗位晋升。

华为HCIA-5G认证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HCIA-5GVL0考试覆盖5G的基本原理,设备的硬件基础知识、设备调测、数据配置、操

作维护以及基本故障处理。

考试大纲:

一、5G原理基础(25%)

•I.5G总体介绍

・2.5G网络架构及接口

・3.5G物理层介绍

・4.5G典型流程

二、5G基站产品基础(30%)

・1.5G基站硬件基础

・2.5G基站基本操作

・3.5G基站设备调测

三、5G无线网络基础特性概述(20%)

•1.基于5GC的NSA组网

・2.移动性

・3.调度

•4.MIMO

・5.功控

四、5G无线网络测试及问题分析(25%)

•1.RF工具介绍

•2.5G单站验证

・3.5G小区业务测试

3GPP5G协议发展历程:

R15版本是5G的第一个成熟的版本,包括了5G所有的新的特性和新的技术。

1)5GNR

R15的5GNR主要针对eMBB和uRLLC两大场景定义了新规范。

针对eMBB场景,NR主要定义了三大类技术:高频/超宽带传输、大规模天线

技术、灵活的帧结构和物理信道结构。

uRLLC旨在支持或协助完成一些近实时和高可靠性需求的关键任务型业务,比

如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和远程医疗等。

2)增强LTE/LTE-Advanced

4GLTE/LTE-Advanced针对eMBB、mMTC和uRLLC三大场景都进行了功能扩

展和增强,其中5GmMTC场景主要基于LTE/LTE-Advanced技术扩展,以适应

大规模物联网通信。

3)5G核心网

从核心网侧的角度,针对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5G核心网也将提供两种解决

方案:EPC(EvolvedPacketCore,演进分组核心网)扩展方案和5GC(5GCore

Network,5G核心网)。

2018年6月15日,3GPP正式最终确定5G第二阶段标准R16的主要研究方

向:

1)对5G第一阶段标准R15中的MIMO进一步进行演进

2)52.6GHz以上的5G新空口

3)5GNR与5GNR之“双连接”

4)无线接入/无线回传“一体化”

5)工业物联网

6)5G新空口移动性(管理)增强

7)基于5G新空口的V2X

8)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技术

总结与作业:

章节或项目名称1.25G关键技术指标/5G典型应用

本次授课类型囱理论□实验口理实一体口实训口实习

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授课进度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中国IMT2020推进组4大应用场景

中国IMT2020推进组5G之花

教学目标

IMT5G三大应用场景和关键性育3指标

IMT5G性能雷达图

教学重点5G关键性能指标

教学难点5G应用场景及性能指标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时间

教学环节内容要点

与手段分配

复习讲授法5

5G标准化历程

新课引入多媒体

5G行业专网20

5G应用场景

新课讲解20

eMBB

mMTC20

uRLLC10

10

总结复习5

技术需求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

教学效果及改进思路

新课讲解

5G关键技术指标的确立

中国的5G技术研发试验是由IMT-2020(5G)推进组负责的。

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推动成立,涵

盖国内移动通信领域产学研用主要力量,是推动国内5G技术研究及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

平台。

中国在5G之花详细描述了我们对5G关键指标和特性的期望:

5G需要具备比4G更高的性能,支持0.1〜I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公里一百

万的连接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每小时

500Km以上的移动性和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其中,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和时延

为5G最基本的三个性能指标。同时,5G还需要大幅提高网络部署和运营的效率,相比

4G,频谱效率提升5〜15倍,能效和成本效率提升百倍以上。

红花与绿叶相辅相成,其中花瓣代表了5G的六大性能指标,体现了5G满足未来多样

化业务与场景需求的能力,而花瓣顶点代表了相应指标的最大值;绿叶则代表三个效率指

标,是实现5G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韩国,提出的是“火车头模型”;

最终ITU确立雷达图模型

5G关键性能指标由ITU明确提出,并由3Gpp予以明确规定。在5G试验和商用测

试规范中也会参考其它相关组织的指标,例如IMT-2020发布的5G白皮书、NGMN标准

等,需要对比分析他们对5G关键性能指标的定义及要求,以便正确理解各个概念。

资料名称发布单位

5G概念白皮书IMT-2020(5G)推进组

5G愿景与需求白皮书IMT-2020(5G)雎进组

ITU-RM.2083-0

IMTVision-Frameworkandoverallobjectives

ITU

ofthefuturedevelopmentofIMTfor2020and

beyond

NGMN5G白皮书VLONGMN联盟

TR38.913(V15.0.0(2018-06))

StudyonScenariosandRequirementsforNext3GPP

GenerationAccessTechnologies(Release15)

5G典型场景涉及未来人们居住、工作、休闲和交通等各种区域,特别是密集住宅区、

办公室、体育场、露天集会、地铁、快速路、高铁和广域覆盖等场景。这些场景具有超高

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等特征,可能对5G系统形成挑战。

在这些场景中,考虑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云存储、车联网、智能家

居、OTT消息等5G典型业务,并结合各场景未来可能的用户分布、各类业务占比及对速

率、时延等的要求,可以得到各个应用场景下的5G性能需求。

速率

时延

覆盖

总结与作业:

章节或项目名称1.35G典型应用场景

本次授课类型囱理论口实验□理实一体口实训口实习

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授课进度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了解IMT5G三大应用场景

教学目标了解5G三大应用场景对应的关键性能指标要求

了解目前主要应用归属场景

教学重点eMBB、uRLLC、mMTC含义

教学难点业务的综合性指标要求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时间

教学环节内容要点

与手段分配

复习讲授法5

5G标准化历程

新课引入5G行业专网多媒体20

新课讲解5G应用场景20

eMBB

mMTC20

uRLLC10

10

总结复习技术需求与业务发展相互促进5

教学效果及改进思路

新课讲解

5G三大应用场景

从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主要应用场景、业务需求及挑战出发,中国IMT2020(5G)推进

组归纳出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等四个5G主要应用

场景。

国际电信联盟(ITU)IMT-2020(5G)计划中定义了3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

EnhancedMobileBroadband)、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massiveMachineTypeCommunication)和

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ultraReliableLowLatencyCommunication)o

cMBB场景

mMTC场景uRLLC场景

eMBB场景关键性能指标

eMBB场景指面向移动通信的基本覆盖环境,能够在保证移动性和业务连续性的前提

下,无论静止还是高速移动,覆盖中心还是覆盖边缘,都可以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100Mb/s

以上的体验速率,在室内、外局部热点区域的覆盖环境,都可以为用户提供1Gb/s的用户体

验速率和10Gb/s以上的峰值速率,满足10(Tb/s)/km2以上的流量密度需求,每小时500

km数量级的移动性,对于交互类时延敏感操作,可以达到10ms级的时延要求。

uRLLC场景关键性能指标

uRLLC场景主要面向远程医疗、智能交通、工业控制等垂直行业的特殊应用需求,这

类应用对时延和可靠性具有极高的指标要求,需要为用户提供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和接近

100%的业务可靠性保证。

mMTC场景关键性能指标

mMTC场景主要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

目标的应用场景,具有小数据包、低功耗、海量连接等特点。这类终端分布范围广、数量众

多,不仅要求网络具备超千亿连接的支持能力,满足106/kn?的连接密度指标要求,而且还

要保证终端的超低功耗和超低成本。

总结与作业:

章节或项目名称1.35G组网方式/EN双连接/CU/DU分离

本次授课类型囱理论□实验口理实一体口实训口实习

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授课进度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理解和掌握5GSA和NSA组网方式和国内运营商5G组网演进方式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4G/5G双连接工作原理

掌握5GgNBCU/DU组网方式

NSA和SA组网信令和业务数据流向;

教学重点

CU/DU分离后组网方式

4/5G双连接工作流程

教学难点

CU/DU分离原则;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时间

教学环节内容要点

与手段分配

新课引入讲授法25

3G到4G核心网演进

多媒体

新课讲解5G网元,gNB和5GC20

SA

NSA

10

4G双连接

4G/5G双连接10

CU10

DU

10

总结复习5

4G/5G网元混合组网,不同运营商根据自身业务需求

来进行网络规划。

教学效果及改进思路

新课讲解

5G网络架构

5GSA目标网络拓扑

5G组网演进

5G双联接(DC)

初始阶段:Option3/3a/3x中间阶段:Option7/7a/7x长期阶段:Option4/4a

控制面信令用户向数据

双连接模式下用户面承载

4G核心网4G吧◎温4G核心网

分流4G基站—5G基站4G.基站—5G基站4G基站月5G基站|

J控制点

手机---控制面干如二二控制面----控制面

手机

一用户面手机—用户面—用户面

Option3Option3aOption3x

sgNB添加触发方式

SgNB盲添加

基于邻区测量报告的SeNB添加

基于流量的SgNB添加

gNBCU/DU分离

5G

gNB设备重构动力及重构后组网方式

总结与作业:

章节或项目名称2.1MassiveMIMO/波束管理

本次授课类型囱理论□实验口理实一体口实训口实习

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授课进度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了解MassiveMIMO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了解5G波束管理的一般过程

MIMO通信原理;

教学重点

波束管理流程

教学难点波束四元组参数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时间

教学环节内容要点

与手段分配

新课引入讲授法25

MIMO技术发展

多媒体

新课讲解MIMO系统模型;20

MIMO信道模型:

空时编码;

10

MIMO波束成形;

5G中波束表征与波束管理10

♦10

10

总结复习5

MIMO技术最新进展。

教学效果及改进思路

新课讲解

MIMO系统结构

MIMO系统的称呼是把整个无线传输系统当作传输通道,输入是在发射天线之前,输

MIMO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MIMO发展历程

1908年马可尼就提出用MIMO来抗衰落;

70年代有人提出将MIMO用于通信系统;

1995年Teladar给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MIMO容量;

1996年Foshinia给出了一种多入多出处理算法——对角-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D-

BLAST)算法;

1998年Tarokh等讨论了用于MIMO的空时码:

1998年Wolniansky等采用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V-BLAST)算法建立了一个

MIMO实验系统

MIMO系统框图

r=Hx+n

通过参考信号对H进行估计,作为后续符号计算依据,信道估计

多天线工作模式:

发送分集:主要原理是利用空间信道的弱相关性,结合时间/频率上的选择性,为信号

的传递提供更多的副本,从而克服信道衰落,增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空间复用: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存在多层,传输多条数据流。

波束赋形: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每个阵元的加权系数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从而获

得明显的阵列增益。

多用户MIMO:MIMOBP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输出,将用户数据

分解为多个并行的数据流,在指定的带宽上由多个发射天线同时发射,经过无线信道后,

由多个天线同时接收,并根据各个并行数据流的空间特征,利用解调技术,最终恢复出原

数据流。

5G中的MassiveMIMO

超过100根天线,相比传统8天线获得更高的空分复用增益,大大提升频谱资源利用

相比传统LTE系统,支持更高阶MU-M1MO,支持远超过8个用户同时传输数据;

大规模天线整列的多径效应可以更有利评估信道的噪声和用户间干扰;

较大阵列增益能提高发射功率的效率,降低基站能耗,实现绿色通信的最终目的;

大规模天线整列相比传统LTE有更高、更远、更深的覆盖;

5G中波束表征

波束用4元组来描述:方位角、倾角、水平波束宽度、垂直波束宽度,这四个参数代

表了SSB波束在空间中的主瓣三维信息。

这四个参数用于计算对应波束的天线权值,物理层根据这套权值来对天线进行加权处

理,空口的波束就达到配置的4元组要求。

5G中波束扫描

波束扫描是基站针对终端的不同位置在不同方位、倾角的多个窄带波束中选择最优波

束发射来达到增强下行覆盖,减少干扰的效果。在UE接入过程中基站采用SSB波束轮发

方式探测UE的最优波束。在UE接入之后,能够获取CSI-RS的配置信息后,能够进行

CSI正常反馈,基站则采用CSI-RS波束轮发的最优波束。

频率<=3GHz,SSB发送个数最大为4个;

3GHzc频率<=6GHz,最大为8个;

频率>6GHz,最大为64个。

总结与作业:

章节或项目名称2.3OFDM和F-OFDM

本次授课类型囱理论□实验口理实一体口实训口实习

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授课进度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了解OFDM/F-OFDM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了解OFDM系统的符号间干扰及载波间干扰产生原因

了解CP的作用

OFDM工作过程;

教学重点

CP与GP

教学难点OFDM调制原理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时间

教学环节内容要点

与手段分配

OFDM技术原理

新课引入讲授法25

多媒体

新课讲解OFDM系统模型20

OFDM系统PAPR

OEDM的符号间干扰

10

OFDM系统的载波间干扰

CP的作用10

10

10

总结复习5

F-OFDM技术的发展

教学效果及改进思路

新课讲解

OFDM工作原理:

在[0,2皿的时长内,采用最易懂的幅度调制方式传送信号:sin(t)传送信号a,因此发

送a♦sin⑴,sin(2t)传送信号b,因此发送b•sin(2t)。其中,sin(t)和sin(2t)的用处是用来承

载信号,是收发端预先规定好的信息,在本文中一律称为子载波;调制在子载波上的幅度

信号a和b,才是需要发送的信息。因此在信道中传送的信号为a・sin(t)+b・sin(2t)。在接

收端,分别对接收到的信号作关于sin(t)和sin(2t)的积分检测,就可以得到a和b了。

Sin(t)Xsin(2t)时域波形图三:发送在无线空间的叠加信号a,sin(t)+b,sin(2t)

接收信号乘sin(t),积分解码出a信号。接收信号乘sin(2t),积分解码出b信号

将sin⑴和sin(2t)扩展到更多的子载波序列{sin(2n•Af•t),sin(2n•Af•2t),sin(2

Jt•Af•3t),...,sin(2Jt-Af•kt)}(例如k=16,256,1024等),应该是很好理解的事情。

其中,2n是常量;Af是事先选好的载频间隔,也是常量。It,2tkt保证了正弦波序列

的正交性。

将cos(t)也引入。容易证明,cos(t)与sin(t)是正交的,也与整个sin(kt)的正交族相正

交。同样,cos(kt)也与整个sin(kt)的正交族相正交。因此发射序列扩展到{sin(2n-A

f,t),sin(2n•Af•2t),sin(2n•Af•3t),...,sin(2n•Af•kt),cos(2Jt,Af,t),cos(2n•△

f,2t),cos(2”•△f•3t),...,cos(2T△f•kt)}也就顺理成章了。

经过前两步的操作,选好了2组正交序列sin(kt)和cos(kt),这只是传输的“介质"。真

正要传输的信息还需要调制在这些载波上,即sin(t),sin(2t),…,sin(kt)分别幅度调制

al,a2,...,ak信号,cos(t),cos(2t),...,cos(kt)分别幅度调制bl,b2,...,bk信号。这2n组互相正交的

信号同时发送出去,在空间上会叠加出怎样的波形呢?做简单的加法如下:

f(t)=alsin(27t-Af-t)+a2-sin(27t-Af-2t)+a3-sin(2nAf-3t)+...ak-sin(27t-Af-kt)+

bl-cos(2jr-Af-t)+b2cos(27cAf-2t)+b3-cos(2n-Af-3t)+..,bk-cos(2n-Af-kt)

=Eak,sin(2”•Af,kt)+Ebk,cos(2页,Af•kt)

为了方便进行数学处理,上式有复数表达形式如下:

f(t)=SFk,e(j•2n•△f,kt)

信息上子载波空中叠加波形解调信号m

m

®m

®m

®m

每个子载波序列都在发送自己的信号-,互相交叠在空中,最终在接收端看到的信号就是

f(t)o接收端收到杂糅信号f(t)后,再在每个子载波上分别作相乘后积分的操作,就可以取

出每个子载波分别承载的信号了。

OFDM信号频谱

OFDM信号频谱有别于传统的多载波系统,其子载波间需要的隔离带宽大为减少,频

谱利用率有极大提升。但是由于载波间隔小,对频偏极为敏感。

多径信道

OFDM信号经过多径信号后,由于多径延时,会产生符号间干扰,同时会产生载波间

干扰。

TX:RX:

TX:

TX:

P-OFDM:https://www.mathworks.com/help/comm/ug/f-ofdm-vs-ofdm-modulation.html

总结与作业:

章节或项目名称2.4-2.8NOMA和D2D等新技术

本次授课类型囱理论□实验口理实一体口实训口实习

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授课进度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了解NOMA技术工作原理

了解D2D通信的资源调度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同时双工通信的技术原理

了解上下行解耦的频段配置

NOMA技术与SIC(串行干扰消除)

教学重点

上下行解耦频段配置

教学难点同时双工通信的干扰消除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时间

教学环节内容要点

与手段分配

5G降低时延提升覆盖的场景需求

新课引入讲授法25

新课讲解低时延技术:多媒体20

NOMA技术

D2D通信技术10

提升覆盖技术:

10

上下行解耦

超级上行技术10

提升频谱利用率:10

同时双工通信

5

BWP技术

总结复习

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促进低时延、深度覆盖的发展。

教学效果及改进思路

新课讲解

NOMA技术原理:

正交多址技术可以实现无干扰的区分,但是系统容量受限。通过NOMA技术可以实

现用户的同时接入、小包信息传输,有限减低接入和消息传输时延。

频分时分海分蓑用

网户2■

用户3,・用户3

win4系统两度,督个用户数据占用।个RB1WO4

4个用户占用4个RB,互不干扰

NOMA技术通过引入可控的干扰,在解调过程中,逐步去除解出的信号,实现相对于正交

多址技术600%以上的容量

SIC

祈?4|_

串行干扰删除(SIC)的基本原理是逐步减去最大信号功率用户的干扰,SIC检测器在

接收信号中对多个用户逐个进行数据判决,判决出一个用户就同时减去该用户信号造成的

多址干扰(MAI),按照信号功率大小的顺序来进行操作,功率较大信号先进行操作。这样

一直进行循环操作,直至消除所有的多址干扰为止。

MUSA充分利用了远、近用户的发射功率差异,在发射端使用非正交复数扩频序列对

数据进行调制,并在接收端使用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滤除干扰,恢复每个用户的数据。多用

户共享接入允许多个用户复用相同的空口自由度,可显著提升系统的资源复用能力。作为

一项多用户检测技术,SIC早在CDMA中被采用。SIC在性能上与传统检测器相比有较大

提高,而且在硬件上改动不大,从而易于实现。

D2D通信技术

PCI

D2D通信引入新的PC5接口作为直通通道,可以采用集中式调度和自主式调度两种调

度方式。基于基站的调度方式,称为集中式调度。自主式调度流程如下:

传统的DSRC机制采用全分布式自由竞争方案,当用户数较多时资源碰撞冲突加剧,

系统性能急剧恶化,系统性能曲线快速降低。

V-UE始终处于一个资源池中传输,当用户密度很大的时候,很多用户使用同一个资源

池,由于随机竞争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碰撞,丢包率大幅度上升。该方案对于用户密度较

低的公共安全业务而言还可以接受,但是在用户密度动态范围很大的车联网场景,高丢包

率对于丢包容忍很低的安全业务是不可接受

优化方案(半静态竞争):

当观察到自身使用的资源池利用率很高,并且存在其他资源池利用率较低,则车辆自

主切换到利用率低的资源池,有效避免一个资源池内竞争用户过多造成的数据碰撞的问

题。

N+八N+t2

资源选择窗口一

小一资源选择预约卜次

感知窗口(重选)O『•吉用资源

।1OOPms,iH半持续周1

N-\000N-\N(N+A/)本次(N+M+1)时间

发送预约下次发送

资源分配算法主要分为3个过程:

资源感知过程

资源选择过程

资源重选过程

C-V2X是目前D2D的主要应用场景。

上下行解耦

传统的通信系统,采用频分或是时分的上下行方式,受限于终端的发射功率,会造成

上下行覆盖不均衡的情况。5G针对上行或是下行覆盖不足的场景,提出利用低频段路损较

小的特性,来平衡上下行覆盖,定义了单独的SUL和SDL频段,并定义了于高频段的组

合关系。

NR频段号频段/MHz双工制式NR频段号频段/MHz双工方式

n801710~1785SULn83703〜748SUL

n81880〜915SULn841920〜)980SUL

n82832〜862SULn861710〜1780SUL

NR频段号频段/MHz双工制式SUL频段

n783300〜3800TDDn80>n81、n82、n83、n84、n86

n794400〜5000TDDn80、n81

BWP技术

部分带宽(BandwidthPart,BWP)有时也称带宽自适应(BandwidthAdaptation),该特性

可以降低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使仅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能够在系统大带宽小区中工

作,并可使终端设备在不同工作状态下使用不同的工作带宽。

按照工作阶段不同,BWP主要分为以下4类。

1)InitialBWP

InitialBWP是UE初始接入阶段使用的BWP,用于UE接入前的信息接收,主要是用

于接收SIB和RA相关信息,一般在Idle态时使用。该参数在SIB1中配置,如果SIB1中

没有InitialBWP配置,就以CORESETO的带宽作为InitialBWP带宽。

2)DedicatedBWP

DedicatedBWP主要用于数据业务传输,可以配置多个,在RRC连接状态,由RRC信

令配置。

3)ActiveBWP

UE在RRC连接状态某一时刻激活的BWP,是DedicatedBWP中的一个。UE只在Active

BWP中接收PDCCH、PDSCH和CSI-RS,发送SRS、PUCCH和PUSCH。

4)DefaultBWP

在RRC连接状态中,当UE的BWP激活定时器超时后,UE所工作的BWP是Dedicated

BWP中的一个,通过RRC信令指示DedicatedBWP中的一个为DefaultBWP«

总结与作业:

章节或项目名称2.9切片技术

本次授课类型口理论口实验囱理实一体口实训口实习

班级地点周次星期节次授课进度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符合口超前口滞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