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飞飞德育论文公开课_第1页
程飞飞德育论文公开课_第2页
程飞飞德育论文公开课_第3页
程飞飞德育论文公开课_第4页
程飞飞德育论文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摘活动中提升大班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探究———以“我和柿子的故事”为例【摘要】《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而问题解决的能力则是孩子成长路上极为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幼儿终生发展的奠基石,大班幼儿即步升入小学,将面对一个全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这无形中对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本文以庭院采摘活动为载体,让幼儿在与柿子的充分互动中,不断的“寻疑”,”“扬疑”“解疑”,在生发出的真实问题情境中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实践探究一、问题的提出(一)当下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现状分析1.娇宠过度,惯性依赖当今社会,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结构的变化,往往存在多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的情况,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遇到问题只要动动嘴,划划手,便有成人前来包办代替。孩子从来无需独自面对问题,久而久之,心里上便自然的形成了对大人的惯性依赖,缺失了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一口否定,剥夺机会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话语,“你连这个都做不好,真的笨死了。”“不要弄了,你做不好的。”“……”,虽说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在逐步提升,但仍有很多家长教育素养较为低下,常常以鄙视的态度静止的看待孩子的能力与发展,遇到问题就一口否定,剥夺孩子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条件的同时,大大的打击他们尝试解决问题的自信心。省时省力,急功近利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中,很多家长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他们在生活与工作中形成的速战速决的高效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不自主的迁移到孩子的养育中来。当孩子遇到问题,家长常常会说:“孩子自己弄得乱七八糟,自己弄弄几分钟的事情。”“还是自己弄省心,省力。”秉承着“不要给自己添乱”想法,家长往往对孩子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为了直接获得想要的结果,很容易忽略孩子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获得的知识与经验。现实意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初步的发展,面对困难与问题时有了一定的主能动性,会想着动手试一试,尝试自己去解决。苏格拉底的“问题法”就是让孩子在问题情境中,不断的质疑、解疑,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已有的经验与技能,并建构新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幼儿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展现,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会在问题的探索中不断发展。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伴的合作也将纳入其中,作为解决问题的可利用的重要元素,这又将进一步有效的推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大班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现实需求与幼儿园不同的是,小学的生活是没有教师随时随刻陪伴的生活,他们除了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还要能独挡生活上的各种大小事务,包括自己整理书桌,独立管理自己的物品,协调同学关系等,生活的复杂程度将大大提升,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小学,他们将面对一个全新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这无形中对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更高的挑战。需要幼儿具备更强大的问题解决的能力,方能自如融入和应对小学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探究寻“疑”——问题解决能力的先行大胆猜想,促进思维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中,猜想常常是探究的首要前提。幼儿在大胆的猜想中,在追寻疑问中,促发探究的方向。他们在充分的质疑中,尝试将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与不同事物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渐寻得结论的合理化。案例一:今年我们的班树是柿子树,孩子们时常在柿子树下观察、张望,柿子树的丝丝变化都发生在孩子们的眼睛里。一日散步,孩子们又围着柿子树叽叽喳喳的讨论开了。眼尖的可乐最先叫起来:“大家快来看啊,这个红红的柿子怎么破了。”“对呀,对呀,柿子为什么破了?”老师借机追问。“柿子应该被虫子吃掉了。”小叶说道。“你们觉得呢?”老师反问幼儿。“可是我们都没有看到柿子树上有虫子啊。”乐乐回答。“是柿子太成熟了,烂了吧?”多多猜道。“烂了会这样吗?”老师手指着柿子的凹坑处。“应该不是烂的,我家的桔子烂掉的时候,就是没有一个坑的。”明明若有所思的回答。“哦,那肯定是被小鸟吃掉的。”一一恍然大悟,“因为我们幼儿园里有很多小鸟在飞来飞去,柿子成熟了,甜甜的,小鸟肯定喜欢吃。”听了一一的话,其他孩子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当孩子们发现柿子出现一个坑后,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又在猜想中提出自己的质疑,在互相质疑、答疑中寻找到柿子凹坑的真正原因。孩子们的思维在互相的碰撞中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在分析中重新梳理了自我的已有经验,并在梳理中对经验进行了新一轮的建构。引导观察,追寻问题线索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看。面对问题时,细心的观察往往可以帮助幼儿寻找到更多与问题相关联的线索,在萌生更多问题过程中一步步走近问题的本质。案例二:摘柿子咯!当孩子们面对高处的柿子一脸无奈时,老师轻轻地问道:“刚才多多用什么方法摘到了柿子?”阳阳说:“他一只手拉住树枝,另一只手摘柿子的。”“可是我们抓不住树枝怎么办?”团团皱着眉头说道。“请你仔细观察下,这根树枝哪些地方是你可以抓到的呢?”老师又问。一一听了,马上走上来,猫着腰在树丛里瞧来瞧去,接着掰住一根离主干更近的树枝,并重重的往下按,长着柿子的枝头便随之低下了头。“一一,我来帮你。”钱程上前,轻松的抓住树枝摘下了枝头上的柿子。通过这个方法,孩子们互相协助,你来按,我来摘,高处的大部分柿子都被孩子们摘掉了。面对长在枝头高处的柿子,教师借助多多按住树枝一端,摘另一端柿子的方法,让幼儿通过观察顺着树枝的方向寻找可按压的低端点位,追寻问题解决的线索,最后找到了摘到柿子的关键点。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树枝前后端的联系,及用力的点与柿子树枝高度之间的变化,间接的寻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解“疑”——问题解决能力的根本适度放手,增加机会当孩子面对疑问时,很多成人会迫不及待的伸出援助之手,或直接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剥夺了孩子亲身探究的机会。案例三:在采摘柿子的过程中,可乐发现有个包扎柿子的塑料袋里都是水。于是,大家又开始纷纷议论起来:“老师,塑料袋里为什么有水啊?”老师看了看,摇摇头说:“好奇怪呢,为什么会有水呢?”“是不是柿子烂掉了?”多多问。可乐凑进去仔细的看了看,摇摇头。“柿子没有烂。”“谁过来看看塑料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满满走过来看了良久,忽然叫起来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是因为这个塑料袋的口子没有扎紧,有洞洞,下雨的时候,雨就掉进去了。所以里面才会有这么多水的。”孩子们听了,都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那下次我们在包扎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老师问。“我们包扎的时候要扎的紧紧的。”“口袋的方向应该怎么样更好呢?”孩子们听了,似乎不太明白。于是老师拿来塑料袋,演示了一下包扎时袋口的朝向。“塑料袋的口子朝下,水就不会进去了。”多多看了马上说道。“为什么呢?”老师追问。“因为雨掉在塑料袋上,如果袋子的口朝上,雨就会跑进去,如果口朝下,水就不会进去。”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面对幼儿的发问时,佯装好奇与不知,这潜意识里为幼儿营造了探究的机会与条件。问题探究中教师一次次的以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后退,一步步将幼儿置推到问题的本质性探究中,最后他们寻找到了塑料袋进水的原因,并获得了如何不让水落进塑料袋的有效方法。错误尝试,渐进问题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尝试错误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孩子可以在亲身操作中,在一次次不断的试误中逐渐获得有意的经验,逐渐走近问题的本质。案例四:当孩子面对如何保护未成熟的柿子不被小鸟吃掉时,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有的幼儿觉得可以将柿子摘下来,柿子放着放着就会变成熟的。有的幼儿认为可以用纸把柿子包起来,有的幼儿则觉得可以用布把柿子包扎起来,还有的幼儿支持用塑料袋进行保护。听完孩子们精彩的讨论,老师没有直接决定采取哪种方式来保护柿子不被小鸟啄食,而是将孩子们的办法一个个记录下来,大家分组进行尝试。经过一番试验,大家最后发现柿子外面包扎的纸在雨水中破损了,用布包扎的柿子,被淋湿了(湿了柿子容易腐烂),只有用塑料袋包扎,柿子才保持完好而且干燥。最后孩子们纷纷得出结论,塑料袋最适合用来保护柿子不被小鸟啄食。面对用何种材料包扎柿子时,教师没有直接告知他们正确的方法,而是给予他们充分尝试、探究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展现自己的发现及方法,虽然有些方法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在试误当中明白了多种材质的特性,并寻找到问题解决的适宜方式,这将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并推动他们今后更好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技能习得,一臂之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提升思维,必要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既然柿子没成熟,我们该如何保护树上的柿子不被小鸟吃掉呢?”当孩子决定用塑料袋进行柿子的包扎时,却发现不会打结。于是他们纷纷拿起塑料袋,动手进行塑料袋打结的技能学习。连平时动手能力最弱的孩子也迎刃而上,认真而努力地学习着如何打结。最后柿子在大家的努力下都穿上了牢固的外衣。可见,成人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技能上的支持与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满足幼儿问题解决的需求,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日后问题解决的能力。(三)“扬”疑——问题解决能力的促动1.积极评价,发挥主观能动性良好的内在动机,积极主动的态度将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解决面对的问题。这种内在动机的激发离不开教师及时积极的回应与评价。案例五:摘柿子时,当阿哲决定挑战最高处的柿子时,老师就为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他神色严肃的搬来了最高的那架人字梯,先是将梯子放在树枝的东面,爬上去试了试,可是此处梯子离目标枝头太远,够不着。他又试着将椅子靠近目标枝头,可是被一旁的灌木挡住了。这时皱了皱眉头,有点犯难。“想想办法,一定可以的。”老师鼓励道。阿哲用力的抱起梯子,选择绕过整棵柿子树,这次将梯子放到离目标树枝更近的位置,爬上去又试了试,可还是太远,够不着。老师默默的看着他,投以坚定与信任的眼神。这次他又下来,重新调整梯子的位置,再往里面靠了靠,这次终于摘到了最高处的柿子。下来后,老师紧紧地抱着阿哲,对他说道:“爱动脑筋的宝贝就是厉害。”阿哲听了老师的话,脸上露出了无比自豪的笑容。案例中阿哲挑战了采摘枝头最高处的柿子时,老师用恰当的肢体语言给了他无声的支持。当他利用人字梯通过不断调整梯子与柿子树之间的距离,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时,教师以鼓励的神情给予支持,给了阿哲不断挑战的能动性,最后可谓历尽千辛万苦阿哲终于寻找到最有利的采摘空间,成功的摘到了枝头顶端的柿子。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给了阿哲无限的肯定,摘到柿子更是让阿哲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都将成为孩子今后不断挑战困境的动力。同伴互评,提升情感参与水平《指南》指出,同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有效发挥此资源的价值。采摘活动后,教师以情景回顾的方式,让幼儿以旁观者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采摘过程中大家的具体表现。每个人需要针对回放的视频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并对同伴的行为做出积极的评价。活动中,幼儿不断地爆发出“哇”声,有的说“多多真厉害,站在石条上踮着脚就摘到了柿子。”有的说:“明明和云云真厉害,一个压树枝,一个摘柿子,真轻松。”有的说:“牛牛真会动脑筋,他把很多个轮胎叠起来,最后摘到了柿子。”“……”在同伴的互评中,每个孩子的努力都被看见,每个孩子的智慧都被放大。孩子们沉浸在相互的鼓励中,个个表示再高的柿子他们都有办法摘的到,大大的提升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结束语:孩子们在柿子的采摘活动中,在不断的寻疑、解疑、扬疑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