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新公开课_第1页
六国论新公开课_第2页
六国论新公开课_第3页
六国论新公开课_第4页
六国论新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宋·苏洵3050课堂导入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

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嘉祐集》。他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其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范。

文体知识

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六国论》属于史论。标题“六国论”是一个倒装省略句,意思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背景介绍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积弱的王朝,经常受到契丹、西夏的威胁与袭扰,北宋朝廷不敢正面抵抗,而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和的政策,逐年向契丹和西夏缴纳绢匹银两,换取暂时的安宁喘息。这对内则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损伤自己的力量;对外则不断刺激敌人的胃口,使得他们更加贪得无厌。这同六国的“赂秦”而亡,本质上是一样的。苏洵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举贤任能,团结一致,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国家的安全,于是写下了这篇《六国论》。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诂。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诂,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谓通之也,训诂之功大矣哉!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3050整体感知注意字音

弊在赂秦()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如弃草芥()

与嬴()洎牧以谗诛()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为国者()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lùjuépùjiè

yǔjìtǎngliángwéiwèi3050疏通第一段诵读第一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兵器,武器弊病贿赂这里指六国向秦国割地求和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好动词,在于灭亡锋利判断句,用“非”表示否定判断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连词,表因果亏损、削弱助词,的原因,道理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会)亏损,这是灭亡的原因。判断句,“也”表判断3050疏通第二段诵读第二段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不定代词,有的人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皆,都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有的人说: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灭亡曰: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由于代词,“···的人、事、物”,这里指国家回答说: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的国家灭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承接上文,表原因,“因为”形作动,保全因为(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动词,在于弊病

提出论点(“弊在赂秦”),并作初步分析,从“赂者”和“不赂者”两方面初步论证,巩固论点。第一部分(1-2)小结弊在赂秦六国破灭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分分总弊在赂秦也总3050疏通第三段诵读第三段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介词,用攻占而夺取邑镇连词,就秦国除了用攻占夺取土地以外,(还接受六国的贿赂),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就得到城池。形作名,小的方面形作名,大的方面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比较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所得到的土地连词,表因果代词,“···的人、事、物”,这里指土地古今异义,古义:它的实际数量(利益);今义:承接上文,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多含转折意。比较一下秦国(由于六国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和战胜而得到的土地,它的实际数量要超过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丧失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所丧失的土地连词,表因果代词,“···的人、事、物”,这里指土地比较一下诸侯(由于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和战败而丧失的土地,它的实际数量也要超过百倍。古今异义,古义:它的实际数量(利益);今义:承接上文,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多含转折意。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连词,那么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最想要的东西最担心的东西本来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东西,诸侯最担心的东西,本来就不在于战争。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代词,其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古今异义,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同“曝”,暴露,引申为冒着连词,表结果,才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很少的土地。省略句,“暴”后省略介词“于”暴(于)霜露回想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代词,代土地拿连词,表目的,来子孙对待土地不是很爱惜,拿它们来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今天割让五座城池,明天割让十座城池,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古今异义,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对待省略句,“举”后省略代词“之”举(之)以予人一夜爱惜小草休息,睡觉割让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第二天)起来看看四周的边境,但秦国的军队又到了。军队连词,表转折到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固定用法,既然这样,那么助词,的助词,的同“餍”,满足代词,代奉秦之物更加更加代词,代赂秦的各国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不会满足,(六国)送他东西越多,(秦国)侵犯他们就越厉害。强暴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连词,表顺承决定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今异义,古义:以致,以至于;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本来应该这样(六国)以至于灭亡,按道理说本来就应该这样。灭亡名作状,按道理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介词,用代词,代上面说的道理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如同抱着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有道理。侍奉适宜、得当地有限韩魏楚赂者奉弥繁至于颠覆赂秦而力亏再证分论一3050疏通第四段诵读第四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不曾灭亡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终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最终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连词,表转折(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却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五国已经灭亡,齐国也不能幸免了。幸免、避免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燕国、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他们的土地,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起初名作动,坚持正义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效果。这连词,表转折助词,的判断句,“也”表判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介词,用才招致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计策,才招致了祸患。句末语气词,不译动词,作为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介词,跟、与赵国曾经跟秦国五次交战,打了二次败仗,三次胜仗。连词,表并列曾经倒装句,状语后置句于秦五战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使动用法,使…退却代词,代秦军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使秦军退却。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及,等到介词,因为、由于连词,表转折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而被杀,邯郸成为秦国的郡邑,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却不能坚持到底。形作动,坚持到底动词,成为可惜代词,代赵国被动句,诛:被诛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况且消灭副词,几乎,差不多副词,实在能够,可以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别国几乎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已)穷竭,国家危急,战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连词,表因果古今异义,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以前假使爱惜亲附,归附介词,向古今异义,古义:没有出发;今义:不可以运数,指命运理数,指命运同“倘”,如果或许判断以前假使韩、魏、楚三国都能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齐国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没有出发(到秦国),(赵国的)良将还健在,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相比较,或许不容易判断。代词,代韩、魏、楚三国齐燕赵不赂者(齐)与赢而不助五国(燕、赵)智力孤危,用兵战败不赂者以赂者丧再证分论点二

扣住分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皆引用历史事实来加以论证。第3段从“赂者”入手,从韩、魏、楚三国覆灭的历史进程中,揭示它们是怎样由于赂秦导致国力削弱渐趋灭亡的;第4段从从“不赂者”入手,从齐、燕、赵三国灭亡的历史进程中,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第二部分(3-4)小结3050疏通第五段诵读第五段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名作动,礼待、礼遇哎!(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诚心来礼待天下的奇才,合力向西(进军),那么,我恐怕秦人连吃饭都不能吞下咽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用合力能够名作动,吞下咽喉封赏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连词,表转折表被动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挟持连词,以致走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割让,以致走向灭亡。名作状,一天天地名作状,一月月地助词,的被动句,“为···所”表被动介词,向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动词,治理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表被动被动句,“为···所”表被动通“勿”,不要3050疏通第六段诵读第六段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句首发语词介词,比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代词,代秦国助词,的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凭借不赂秦的方法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古今异义,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能够代词,代六国倒装句,状语后置句其势于秦弱形作动,战胜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如果介词,凭借自取下策连词,表转折蹈,跟随古今异义,古义:旧事,成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指示代词,这如果凭着偌大的国家,自取下策,却要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大天下定语后置的标志

点出写作目的,总结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正告北宋统治者要采取正确方针,坚决抵御外来侵扰。第5段由论古过渡到讽今,点出写作此文的现实意义。第6段直接将北宋与六国相类比,要“为国者”从六国因赂秦招致灭亡的命运中接受历史教训,改弦更张。第三部分(5-6)小结六国论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不赂秦者不能独完赂者不赂者

赂求苟安(韩、魏、楚)依附秦国(齐)以战求生(燕、赵)削弱自己最终灭亡不助五国继而灭亡力量悬殊战败而亡借古讽今3050巩固文言知识一、通假字①暴秦之欲无厌

②当与秦相较

“厌”同“餍”,满足

“当”同“倘”,如果

二、古今异义①其实百倍古义:它的实际数量(利益);今义:承接上文,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多含转折意②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③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旧事,成例;今义:真实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⑤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古义:没有出发;今义:不可以⑥刺客不行三、一词多义①兵非兵不利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武器,兵器军队军事,战争②故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旧的,过去的所以③犹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良将犹在如同还④则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连词,就则秦之所大欲连词,那么然则诸侯之地有限连词,那么⑤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与秦而不助五国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介词,跟动词,结交,亲附连词,和,同⑥为至丹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动词,作为动词,成为前一个“为”,动词,治理;后一个“为”,介词,与“所”共同表被动⑦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速祸焉名词,起初副词,才⑧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或未易量不定代词,有人副词,或许⑨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以有尺寸之地举以予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介词,因为,由于介词,用连词,才连词,来介词,用连词,表结果,以致⑩于

赵尝五战于秦齐人勿附于秦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介词,和,同介词,对介词,向介词,比四、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①理宜固然名作状,按道理②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名作动,坚持正义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礼待、礼遇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名作状,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动词的活用⑤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形容词的活用⑥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⑦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作动,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⑧始速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