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时间》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时间》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时间》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时间》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时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认识时间》_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材分析: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熟悉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学问技能目标:能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体验时间的长短。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肯定的熟悉钟表的阅历,积存了肯定的熟悉时间、看钟表的方法,而且这节课又是建立在他们学生会精确认读整时与半时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并且把握了熟悉时间最关键的是要观看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才能精确熟悉时间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当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为根底,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阅历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如何轻松的突破学习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自主的猎取学问是我备课的重点,于是我尝试了两种做法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稳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状况,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2、数学力量:重点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与口语表达力量;

3、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育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悉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

用语言精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过程:

一、做法一

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情愿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起床呢

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熟悉6时整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答复)请你们细心观看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

的位置你发觉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生2:其次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在12过去一点……

3、观看比拟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争论在集体沟通)

生:时针都指向6,一个分针指12,一个还没有到12,一个是12过了一点点;

4、小结

师:象这样的状况,(指图)分针没到12的,我们就说是快6时了,过12的则是6时刚过

5、稳固练习:观看书中主题图,结合图来熟悉稳固时间。

这节课上下来,整体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能够比拟精确的说出几时刚过或快几时了,主要是由于我采纳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观看比拟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再去表述时间,在完全感知的根底上总结、概括,便于他们理解与把握。但是整节课都是在教师的设问与追问下进展的,学生的学习心情比拟被动,并没有完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深思可能是由于我忽视了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体验,去建构新知,情境创设缺少“生活味”的原因。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动进展了其次次尝试。

二、做法二

复习稳固6时整,

用课件出示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的海报场景。

师:星期天的晚上6点整,电影院播放《哈利波特》。调皮可快乐了。由于今日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出示画面2:调皮在家,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6分。

师:同学们猜一猜,调皮看到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

(学生状态昂扬。)

生1:妈妈快点吧,要开头了。

生2:妈妈快到6点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出示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电影院的钟面显示6时过4分。

师:调皮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头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经6点多了……

(教师适机对学生进展要遵守时间的教育。)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看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快到6时”和“刚过6时”。

就这样,在这样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气氛中完毕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这次尝试中,我没有让孩子直接观看钟面指针的变化,也没有数学问题的引导,只用一句“调皮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没有告知没有引导,学生肯定会自学地去观看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学问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中生成。学生都处在了“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所以这节课整体感觉比第一次尝试更具特性和魅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通过这次的比照教学与尝试,我受益非浅,也为我以为的教学给了一些启发。教学反思: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当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呈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根底,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便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其次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问根底上的,成认他们的学问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教师应当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公平的对话情境。在这种争论或沟通中,我们进展公平的心灵沟通与学问互换,才能取得更抱负的教学效果。”在其次节课中我就采纳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展沟通和沟通,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表达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布满急躁与才智。

其实课堂是布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行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当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才智与急躁引导学生,使之在猎取学问的同时获得安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行无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观赏的漂亮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方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供应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需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所以说教师要擅长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学问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赐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新颖、漂亮、富有童真和灵性的数学课堂。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熟悉图形》教案

教学内容:

熟悉图形

教材分析:

《熟悉图形》这局部内容,是本册教材《好玩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熟悉了立体图形的根底上,让学生初步熟悉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学问打下根底。教材表达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展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剧烈的奇怪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熟悉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肯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比拟关注自己四周的事物。在参加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把握了一些根底的学习技能:能够依据教师的详细要求进展有目的尝试,有肯定的动手操作力量,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肯定的观看问题和发觉问题的力量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比拟和动手操作力量,培育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熟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区分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教学预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日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好玩的课,我做了很多预备,同时也让同学们预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预备得怎么样,把你们预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仔细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念把这节课的学问学好吗,能做到仔细倾听教师的话吗,能做到仔细倾听别人的答复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熟悉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沟通,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教师预备的这些图形(展现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看,发觉、答复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生疏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教师变个魔术,师展现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晰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滑滑的平平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平面图形展现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假如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索,举手答复,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教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平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头动手。有需要帮忙可以让同桌帮助。

生动手操作。(师巡察,巡察时留意观看学生的作品。)

3、汇报沟通(充分给学生“说”的时机,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育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规律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现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教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现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师依据学生的答复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慧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精确,大声的告知我。

注:答复时留意订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精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平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平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平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日熟悉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平平的,板书平,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板书。

看认真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平平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稳固练习

1、连一连教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助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订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教师能用这些些简洁的图形组成一些好玩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外表都有我们今日学的这几个平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四周找到今日学的平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这些平面图形。盼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擅长发觉才智的眼睛去查找今日所学的几个平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查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板书设计:

熟悉图形

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

《熟悉图形》是《好玩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熟悉了立体图形的根底上,让学生初步熟悉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学问打下根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用数学沟通的力量。

在教学中,我努力表达自主探究、进展学习、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方: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外表,获得对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熟悉,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熟悉,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

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的缺乏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

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许多学生管不住自己,常常会去摆布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留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假如消失新奇的教学工具,肯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展摸索,避开在课堂中由于过于新颖而忽视了课堂教学。

2、在对学问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力量的估量缺乏。这直接导致在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展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力量,避开将简洁的问题简单化,超出学生的力量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答复能赐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熟悉时间》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熟悉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学问技能目标:能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体验时间的长短。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肯定的熟悉钟表的阅历,积存了肯定的熟悉时间、看钟表的方法,而且这节课又是建立在他们学生会精确认读整时与半时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并且把握了熟悉时间最关键的是要观看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才能精确熟悉时间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当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为根底,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阅历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如何轻松的突破学习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自主的猎取学问是我备课的重点,于是我尝试了两种做法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稳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状况,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2、数学力量:重点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与口语表达力量;

3、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育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悉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

用语言精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过程:

一、做法一

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情愿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起床呢

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熟悉6时整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答复)请你们细心观看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

的位置你发觉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

生2:其次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在12过去一点……

3、观看比拟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争论在集体沟通)

生:时针都指向6,一个分针指12,一个还没有到12,一个是12过了一点点;

4、小结

师:象这样的状况,(指图)分针没到12的,我们就说是快6时了,过12的则是6时刚过

5、稳固练习:观看书中主题图,结合图来熟悉稳固时间。

这节课上下来,整体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能够比拟精确的说出几时刚过或快几时了,主要是由于我采纳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观看比拟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再去表述时间,在完全感知的根底上总结、概括,便于他们理解与把握。但是整节课都是在教师的设问与追问下进展的,学生的学习心情比拟被动,并没有完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深思可能是由于我忽视了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体验,去建构新知,情境创设缺少“生活味”的原因。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动进展了其次次尝试。

二、做法二

复习稳固6时整,

用课件出示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的海报场景。

师:星期天的晚上6点整,电影院播放《哈利波特》。调皮可快乐了。由于今日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出示画面2:调皮在家,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6分。

师:同学们猜一猜,调皮看到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

(学生状态昂扬。)

生1:妈妈快点吧,要开头了。

生2:妈妈快到6点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出示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电影院的钟面显示6时过4分。

师:调皮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头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经6点多了……

(教师适机对学生进展要遵守时间的教育。)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看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快到6时”和“刚过6时”。

就这样,在这样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气氛中完毕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这次尝试中,我没有让孩子直接观看钟面指针的变化,也没有数学问题的引导,只用一句“调皮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没有告知没有引导,学生肯定会自学地去观看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学问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中生成。学生都处在了“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所以这节课整体感觉比第一次尝试更具特性和魅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通过这次的比照教学与尝试,我受益非浅,也为我以为的教学给了一些启发。

教学反思: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当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呈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根底,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便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其次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问根底上的,成认他们的学问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教师应当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公平的对话情境。在这种争论或沟通中,我们进展公平的心灵沟通与学问互换,才能取得更抱负的教学效果。”在其次节课中我就采纳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展沟通和沟通,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表达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布满急躁与才智。

其实课堂是布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行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当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才智与急躁引导学生,使之在猎取学问的同时获得安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行无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观赏的漂亮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方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供应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需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所以说教师要擅长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学问转化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赐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还学生一个新颖、漂亮、富有童真和灵性的数学课堂。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海水》说课稿

教材分析:

依据教育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教科书的原则,我对教材做了如下分析:《海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其次篇课文,是一首富有海边鱼村生活气息的诗歌。通过朗读感悟大海的漂亮和渔民生活的愉悦。培育学生宽广、无私的胸怀。本篇课文的学习分2个课时进展,这里单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和力量目标

熟悉8个字,会写6个字,熟悉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争论、探究,使学生意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相互学习,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海的漂亮富裕,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原则:

1.识字教学与阅读训练相结合,坚持自主学习的原则。

2.识字方法上的读与思相结合,坚持整体提高的原则。

3.学生力量上的读与说相结合,坚持合作探究的原则。

4.课程整合上的语文与科学,语文与艺术,语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坚持学科整合的原则.

教法与学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使教与学到达和谐完善的统一,本篇课文教学中,我敏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展优化组合。

1.动画激趣法。低年级的学生都比拟喜爱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情境演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读。我采纳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力求到达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的教师,是猎取学问,培育制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利,作为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采纳多媒体导入新课,能抓住学生的留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根底。我采纳课件播放大海海浪的声音询问学生“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发学生思索来导入课题

二、新授。

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依据学生身心进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奇怪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由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点名读学生评议等方式学习朗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节课要熟悉6个生字,这对于刚刚入学才几个月的孩子来说,识字量是很大的。为了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我实行多种方式进展识字教学。第一,渗透多种识字方法识字,例如:“回”可以用部件组合法,也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再如:“因”“么”“问”用加偏旁或利用形声字构成规律来识记。其次:嬉戏中识字,我设计了“开火车”“摘苹果”“找朋友”这些趣味性很强的嬉戏,使学生在活动中熟悉汉字。第三,探究汉字构成规律的识字方法,在熟悉了“什”生字后,回忆上节课所学生字“住、位”。总结带“ィ”的字都与人有关,再将学问延长,让学生想想还熟悉哪些字也带“ィ”,为学生供应了语文实践的时机,并安排作业:连续熟悉带“ィ”的字。积极鼓舞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并适机指导写字。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首先指读课文用—画出向海水提出的问题,请学生朗读这几句问答并谈谈想法初步体会所要表达感情。教师示范读,读出疑问的语气。再抛出提问:那么海水都是怎么答复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学生在有所体会后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之后由教师小结。

五、积存运用拓展延长。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学问更重要,由于学问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在这个环节我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沟通“说说大海里还有什么?”“面对漂亮、富裕的大海你想说什么?”旨在给学生供应说话的时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力量,抒发喜爱大海的思想感情。这看似简洁的话题,既能让学生乐于承受,又把学生导向了一个更宽阔的天地,去思索,去探究。让学生逐步养成勤学、好问、多思、善疑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根底。

板书设计:

海水

蓝抱天

海水

咸渔人汗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得意的校园》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得意的校园。这局部教材是数概念中最根底的学问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头。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受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展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根底。基于以上熟悉,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问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挨次,学会比拟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这10个数。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观看、比拟、口头表达的力量,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严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力量。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10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新课开头,电脑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认真观看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漂亮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2.举例说明法在学生熟悉了1—10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10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育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觉法教学1—10各数的大小比拟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觉在1的根底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根底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挨次,得出比拟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觉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究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观看比拟以及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看比拟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学问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看法观看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看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看完毕后组织争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机,而且教给学生观看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进展是从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学问,进展自己的才智。因此,在教学1—10各数的大小比拟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挨次,从而得出比拟数的大小的方法。培育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学问的力量。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看探究,培育学生观看力量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肯定的挨次观看。

这样教学设计供应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10各数的熟悉,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严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熟悉了1—10各数以后,设计嬉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拟数的大小

1、熟悉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熟悉数的大小以后,进展猜数嬉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把握了数的大小比拟这一学问点。

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力量、思维想象力,充分表达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学问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稳固深化,拓展延长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熟悉1——5各数。

2、最终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完毕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胜利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看、动脑思索、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学问,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加面广,学得开心,学习效果好。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小小图书馆》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学问间的迁移力量,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进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

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小小图书馆“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看图和统计表,然后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争论。在小组中争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赐予鼓舞

(二)、自主学习,探究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进展争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33-7=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时机。

2、探究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帮忙。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展拨珠计算,先拨出33,减7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方法三:13-7=6,20+6=26。

方法四:7-3=4,30-4=26。

方法五:33

-7

26

竖式计算:(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从个位开头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3、比拟争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拟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试一试“第(1)题。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看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进展计算。只要对就应赐予确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让学生观看统计表,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并汇报。

3、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练一练“第1题。

利用计数器,通过圈小棒的过程,帮忙学生获得感性熟悉,在操作的根底上将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展争论与沟通,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赐予准时指导。

4、书59页的第2题。

48-9=53-6=70-7=32-3=

独立竖式计算。

(四)、总结。

今日有什么收获?结合算式,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33-7=2613-7=6337-3=4

20+6=26-730-4=26

26

(1)、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头计算,个位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个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减7得6,合起来就是26。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熟悉时间》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六单元《熟悉钟表》中的《小芳的上午》一课。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提出的相对应的学问技能目标:能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能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体验时间的长短。我就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学问与技能:稳固认读钟表,体会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状况,会用“快几时

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

数学力量:重点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与口语表达力量;

情感态度: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育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悉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教学难点:用语言精确描述“几时刚过”和“快几时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肯定的熟悉钟表的阅历,积存了肯定的熟悉时间、看钟表的方法,而且这节课又是建立在他们学生会精确认读整时与半时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并且把握了熟悉时间最关键的是要观看时针与分针的位置才能精确熟悉时间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应当以学生的生活阅历为根底,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阅历的总结和升华。那么如何轻松的突破学习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自主的猎取学问是我备课的重点,于是我尝试了两种做法:

三、教学过程:

做法一:

1、教师先出示一幅主题图(上面是小华睡觉时闹钟响了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整)

师:谁情愿讲一讲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早上6时整小华的闹钟响了在叫她起床呢

师:说的真好,那么你是怎么熟悉6时整的呢?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就是6时整

2、师借机出示其他两幅图(一幅图上是小华熟睡的样子,钟表显示时间是快6时的,放在6时整的图的前面,另一幅图上是小华起床刷牙的情景,钟表显示时间是6时刚过)

师:这两幅图上小华又在干什么呢?(指名答复)请你们细心观看这3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

的位置你发觉了什么?

生1:第一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没到12;

生2:其次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

生3:第三个钟面时针指向6,分针在12过去一点……

3、观看比拟:

师:这三个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位置有什么不同?(同桌争论在集体沟通)

生:时针都指向6,一个分针指12,一个还没有到12,一个是12过了一点点;

4、小结:

师:象这样的状况,(指图)分针没到12的,我们就说是快6时了,过12的则是6时刚过

5、稳固练习:观看书中主题图,结合图来熟悉稳固时间。

这节课上下来,整体感觉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能够比拟精确的说出几时刚过或快几时了,主要是由于我采纳探究式的教学法让学生观看比拟三个钟面时针与分针位置的异同再去表述时间,在完全感知的根底上总结、概括,便于他们理解与把握。但是整节课都是在教师的设问与追问下进展的,学生的学习心情比拟被动,并没有完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深思可能是由于我忽视了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体验,去建构新知,情境创设缺少“生活味”的原因。于是我又做了一些改动进展了其次次尝试。

做法二:

复习稳固6时整,

用课件出示画面1:电影院门口《哈利波特》的海报场景。

师:星期天的晚上6点整,电影院播放《哈利波特》。调皮可快乐了。由于今日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

出示画面2:调皮在家,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5时56分。

师:同学们猜一猜,调皮看到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

(学生状态昂扬。)

生1:妈妈快点吧,要开头了。

生2:妈妈快到6点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出示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电影院的钟面显示6时过4分。

师:调皮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3:妈妈,电影已经开头了。

生4:都怪您做事慢,已经6点多了……

(教师适机对学生进展要遵守时间的教育。)

教师再引导学生观看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让学生体会到:“快到6时”和“刚过6时”。

就这样,在这样轻松、愉悦而又和谐的气氛中完毕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这次尝试中,我没有让孩子直接观看钟面指针的变化,也没有数学问题的引导,只用一句“调皮会对妈妈说什么?”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没有告知没有引导,学生肯定会自学地去观看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学问也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学习中生成。学生都处在了“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所以这节课整体感觉比第一次尝试更具特性和魅力。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活力。教学效果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通过这次的比照教学与尝试,我受益非浅,也为我以为的教学给了一些启发。

四、教学反思

1、让自己的课堂更真实。

所谓的真实,应当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呈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根底,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便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其次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学问根底上的,成认他们的学问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要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教师应当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公平的对话情境。在这种争论或沟通中,我们进展公平的心灵沟通与学问互换,才能取得更抱负的教学效果。”在其次节课中我就采纳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展沟通和沟通,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表达了活力。

3、让自己的课堂布满急躁与才智。

其实课堂是布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行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当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才智与急躁引导学生,使之在猎取学问的同时获得安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4、也是最深的体会。情境的选择与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行无视。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观赏的漂亮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方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供应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需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