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8课《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8课《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8课《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8课《大卫 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AGEPAGE1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手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体会作者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之情。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夸张手法所带来的艺术效果。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小说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学习作者揭恶扬善的精神追求。【课程目标】1.把握小说的情节,分析大L卫·科波菲尔、米考伯等人物形象。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肖像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3.分析本文带有“自传”性质的写法,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道德理想。【学法指导】1.扣住“成长”这一线索,了解大卫·科波菲尔所经历之事、所遭遇之人,并分析这些人、事对大卫·科波菲尔成长的影响。2.抓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进而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3.了解整部小说内容,借此全方位理解小说的语言特色和主旨表达。【高考导航】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考查热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2.鉴赏小说的叙述方式、鉴赏人物语言和作品语言的特色,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考查重点。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如果说有一门学科与心灵关系最近,那无疑是语文;如果说有一门学科与生活关系最近,那无疑也是语文。心灵和生活共同指向语文的两极,从而使语文不仅拥有诗和远方,还有了扎根大地的力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你学会创作小说,应世致用,借此获得回归大地和生活的能力。第一流的文字在土地上生长,最终回到土地;从生活中诞生,最终走向生活。二、课前预习1.知人论世狄更斯(1812.2.7—1870.6.9),英国著名小说家,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出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2.创作背景狄更斯出身于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着全家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1848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去世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生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不少地方就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又并非生活实录)。《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为我们细致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小说也带有自传色彩,许多内容的取材来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全书以深刻反映作家个人生活和际遇为基调。可以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卫就是狄更斯笔下的第二个自己。3.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4.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比如,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5.主要情节: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克莱拉及女仆佩格蒂的照管下长大,她们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他一个人身上,这段日子过得平静而愉快。不久,母亲改嫁,继父谋得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佩格蒂的哥哥家里。佩格蒂先生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艾米丽和他弟弟的儿子哈姆)相依为命,他同时还照顾着曾经的合伙人的孀妻古米治太太。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大卫回家后,谋得斯通姐弟俩常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的自由以及母亲对他的关怀和爱抚,把大卫送到萨伦学堂,在那里结识了斯蒂福思。母亲去世后,继父立即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温饱的生活,他租住在米考伯家。他历尽艰辛,最后找到了姨婆贝特西小姐。贝特西小姐生性怪癖,但心地善良。她收留了大卫,让他上学深造。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威克菲尔家里,与他的女儿爱格妮斯结下情谊。但大卫对威克菲尔雇佣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大卫中学毕业后外出旅行,邂逅童年时代的同学斯蒂福思。两人一起来到亚茅斯,访问佩格蒂先生一家。已经和哈姆订婚的艾米丽经不住阔少爷斯蒂福思的引诱,竟在结婚前夕与斯蒂福思私奔到国外。佩格蒂先生痛苦万分,发誓要找回艾米丽。大卫回到伦敦,在斯潘洛-乔金斯事务所任见习生。他获悉,威克菲尔律师落入诡计多端的希普所设计的陷阱,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这使大卫非常愤慨。但这时,大卫堕入情网,爱上了斯本罗律师的女儿朵拉,求婚遭拒,但斯本罗猝死,成就了大卫和朵拉的婚姻。大卫和朵拉婚后生活并不理想,因为朵拉是个容貌美丽、但头脑简单的“洋娃娃”。姨婆贝特西也濒临破产。这时,大卫再次遇见他当童工时的房东米考伯,米考伯现在是希普的秘书。米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不计代价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特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在事实面前,希普只好伏罪。后因他数案并发,被判终身监禁。贝特西小姐为了感谢米考伯,送他一笔资金,助他出国,在澳大利亚发财致富,事业上取得成功。与此同时,佩格蒂先生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蒂福思抛弃后沦落在伦敦的艾米丽,决定将她带到澳大利亚,重新生活。启程前夕,海上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亚茅斯遇险沉没,桅杆上攀着一个濒死的旅客。哈姆不顾自身危险,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岸边,原来是诱拐艾米丽的斯蒂福思!艾米丽怀念哈姆,去澳大利亚后在劳动中寻找内心的安宁,终身不嫁。最终大卫成了一名作家。朵拉却患了重病,在佩格蒂先生去澳大利亚前夕离开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爱格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已经爱上了爱格妮斯,而爱格妮斯也一直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特西和女仆佩格蒂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三、初读文本学生活动任务一:见证人物成长迅速浏览课文,结合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经历、心理变化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小说节选第十一章,讲述的是大卫在十岁那年,进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并在此期间结识米考伯一家的故事。节选部分成功塑造了米考伯先生这一经典的文学形象。梳理情节:序幕(1-5段):“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我”初到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时,心情很低落,内心充满着痛苦。例如“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由“沦落”一词可以看出,大卫对自己成为谋得斯通一格林比货行的一名小童工一充满抵能心“痛苦”则直接宜泄出他当时的心境:这种痛“无法用言语表达”,则更见痛苦深。开端(6-23段):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发展(24-44段):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痛苦变浅,收获了友谊。“我”入住米考伯家,渐渐融入这个家庭,因各自的处境,跟米考伯夫妇之间产生了一种奇特而平等的友谊,对着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甚至体会到了被需要的温暖。高潮(45-51段):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结局(52-54段):“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经历波折,感悟丰富。米考伯先生入狱,“我”搬出米考伯家,从这一段经历中,“我”收获了丰富的感悟。虽历经磨难,但大卫在工作、与朋友的相处中,心灵不断获得成长!琐碎的事件、清晰的线索:“我”到货行做童工(环境恶劣、生活贫苦、初识米考伯)——“我”入住米考伯家(入住米考伯家、米考伯被追债、和米考伯太太成为知己)——“我”搬离米考伯家(米考伯入狱、“我”探视米考伯、“我”搬离米考伯家)【情节结构】1.简要叙述米考伯一家的大体情况以及与大卫的关系。明确:米考伯先生是个小职员,家里子女很多,生活十分艰难。这位先生满脑子都是发财致富的计划,可是无论他干什么活儿,却总是失败。他欠的债越来越多,最后终于全家住进了负债人监狱。大卫做童工挣的钱根本连肚子也填不饱,但他觉得米考伯一家比他更惨,所以他对这一家人非常同情。这时大卫才10岁,却整天为他们操心,想办法,奔波,他和米考伯夫妇之间结下了极其深厚的友谊。2.“我”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生活如何?明确:①收入有限,生活困顿,生活环境极度恶劣。“我”每周只有六七先令的工资,这是“我”全部的生活来源,如果忍不住买了点心铺门口摆着的半价出售的陈糕点,那么午餐就只能买个小面包卷或一小块布丁充饥。②内心孤独,充满痛苦。在“我”窘困的生活中,“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我”内心的痛苦无处倾诉,只能千方百计地默默忍受。3.为什么说星期六晚上,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明确:①周六晚上是发放工资的时候,对于生活窘迫、自食其力的“我”来说,这笔微薄的薪水相当令人激动。此刻的“我”物质相对富足;②周六晚上回家后,米考伯太太往往对“我”诉说起最伤心的知心来,“我”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是被当做朋友的。此刻的“我”精神上是富足的。③周六晚上回家比平时早,我的时间相对自由,我可以进店铺看看,琢磨一下这笔工资可以买些什么,此刻的“我”时间上也是富足的。4.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情节的?明确:以“我”的所见所闻为主要线索,展开情节。节选部分,米考伯一家的遭遇是“我”搬去他家之后展现出来的,“我”是小说的线索。5.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明确: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③人物心理刻画更为细腻,情感也更为动人,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亲和力和亲切感。6.第一人称叙述虽然会在真实性、细腻度上为小说添彩,可是在叙述故事时也会局限于“我”的随见所感,造成描述的主观性,但本文却客观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是如何打破这种局限的?结合开头、结尾段进行思考。明确:①作者写小说,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使作品增添一种童真童趣和诗意美,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②作者以回忆者的身份补充当时所不知的情形。③加入了对现实生活场景、社会现状的客观描述,让读者在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同时,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使整个故事更加客观真实。7.文中昆宁先生有什么作用?明确:①昆宁先生是“我”的雇主。②推动情节发展,通过昆宁先生,“我”认识了米考伯一家,进而展开情节。四、研读文本学生活动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1.面对自己的入狱,米考伯先生的心态有何变化?明确:由极度沮丧变得兴高采烈。一开始,他的内心是沮丧的。他用“末日到了”来形容自己的入狱,并郑重地给予“我”劝告;当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时,他又变得兴高采烈起来,认为自己就会手头有钱,过上全新的生活。2.在大卫这段人生经历及成长中,米考伯先生一家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米考伯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米考伯先生的形象的?明确:①肖像描写。“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把他的肖像描绘出来,显得滑稽可笑。在外貌上,米考伯衣衫破旧,却戴着显眼的衬衣硬领,外套前襟挂着单片眼镜;手持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生动刻画了他硬要装体面却力不从心的可笑模样。作者运用肖像描写,刻画了米考伯先生的衣着打扮,写出了他讲究排场、爱慕虚荣、故作文雅的性格特点;②语言描写。在语言上,他处处都试图显得文雅,说话中带着上等人屈尊俯就以及喜欢卖弄学问的那种迂腐的味道。作者运用语言描写,写米考伯先生为大卫带路,并为他找到一条最便捷的路,说明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③动作描写。在行为上,米考伯最显著的特点是得乐且乐,梦想有一天会时来运转,一副盲目乐观的样子。他收入不多却又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所以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不得不变卖家当或四处举债。当陷入困境,债主上门逼债时,他会愁眉苦脸,甚至声泪俱下,拿着刮胡刀要往脖子上抹,想一死了之。而债主一走,顷刻之间又把皮鞋擦得锂亮,手舞足蹈,有说有笑。他向大卫传授支出不能大于收入的道理,可自己又陷于债务之中不能自拔。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写出债主来临时和离开后米考伯先生的一系列动作,说明他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乐天派;④细节描写,写出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经济窘迫的负债者。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热心善良、乐观积极但爱慕虚荣、讲究排场、不切实际、挥霍无度的底层负债者形象。3.米考伯先生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形象?明确:米考伯先生的特点是爱慕虚荣、仁慈、乐观,尤其是其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使他成为文学中的一个典型。米考伯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身陷图圈。他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在他因欠债被关进高等法院监狱后,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后人将这些行为及其背后的思想概括为“米考伯主义”。4.简要概括米考伯太太的形象特点明确:米考伯太太愚昧无知,能力低下且爱慕虚荣,她将娘家的辉煌成天挂在嘴边,虽然她的“娘家人”也并没有出现;她不懂持家之道,她用典当生活用品的钱来大吃大喝。5.文章中不只是米考伯先生,甚至米考伯夫人也是一样的爱慕虚荣与乐观,作者是以怎样的态度看待米考伯夫妇,又是怎么去表现这种态度的?明确:作者同情他们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弱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置于读者面前的悲剧感。让现实形成反差较大的喜剧效果。米考伯夫妇在贫穷和债务的苦海中载浮载沉,几经没顶,命运悲惨而又滑稽。米考伯先生失去工作,被债主不停地恐吓,他一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作者并没有给予同情和怜悯,而是突然转为一种喜剧的场景:“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赋予人物以盲目乐观精神。米考伯夫人与她丈夫拥有同样的适应能力和乐观精神,同时她又愚昧无知,能力低下,而且爱慕虚荣。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是一出滑稽剧:她将娘家的富裕生活成天挂在嘴边,但她的“娘家人”一直到最后都没有出现;她显然不懂得持家之道,用典当生活用具的钱来大吃大喝。米考伯夫妇对悲剧生活的乐观幻想使黑暗的场景变得生动起来。读者也为他们的乐观所鼓舞,可怕的场景又被他们快乐的态度平衡着——体现在米考伯先生所信奉的说法“有朝一日,时来运转”。6.大卫遇到了哪些人?经历了哪些事?这一切对他的成长会有哪些影响?明确:①大卫遇到了昆宁先生,在他那里做了童工,这段经历会让他一辈子都觉得屈辱和不堪,给他的人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②大卫遇到了米考伯夫妇,这一家人给了他充分的信任,成为忘年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让大卫变成了一个善良、仁慈、热情的人;③大卫遇到了来自济贫院的女仆克莉基特,这使他在日后关爱孤儿,并逐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最终成为一个作家。7.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明确: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善良宽厚、正直勤奋的形象。他在货行做童工,自食其力,尽管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他能尽力把事情做好。在和米考伯一家的交往中,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米考伯的债务忧心;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夫人,并能帮助米考伯夫人去典当餐具;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五、拓展探究学生活动任务三:透析社会现实1.赏析第二段环境描写,思考作者想借此向我们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明确: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位置,恶劣的环境条件,为下文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场所,也渲染了一层压抑深沉的气氛。①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工作的房子里老鼠横行,就连地板和楼梯都已潮湿至腐烂,体现了货行环境的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②既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让人心生同情;又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③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在残酷剥削下,许多童工贫病交加甚至过早夭折,无不揭露了盛世下的阴暗面,批驳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和法度情理的丑恶行径,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严重侵犯了人权,不合人道。④也暗示了英国社会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采取适当措施,解决问题并改进现有制度。社会差异的悬殊导致的尖锐社会矛盾呼唤着对制度内人性弊病的改革,社会问题的日益显现昭示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2.狄更斯的童年是不幸的。父母虽然健在,但由于生活窘迫,对他的教育和前途规划颇为疏忽,所以狄更斯童年在家中的情况,并不亚于小说中的大卫。父亲负债入狱,他不得不在十岁就独立谋生,像大卫在货行那样去当童工。随后也像大卫一样,在律师事务所做学徒,学习速记;当记者,采访议会辩论……小说中有的段落,几乎是作家的自传。尽管如此,我们为什么说《大卫·科波菲尔》不是生活实录,而是艺术创造?提示:主要考虑小说与实录的区别,侧重于分析《大卫·科波菲尔》的特色。明确:观点一:《大卫·科波菲尔》是作者在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的。它不像纪实文学那样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的大卫是作者杜撰的一个人物,并不真实存在。作者只不过是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并融进了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而已,更多的还是文学创作,所以不具有那么高的真实性。观点二:文学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狄更斯把他的创作方法概括为“经验想象,糅合为一”。尽管书中大卫幼年时跟母亲学字母的情景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大卫在母亲改嫁后,在极端孤寂的环境中阅读的正是他本人在那个年龄所读的书。母亲被折磨死后,大卫被送去当童工的年龄也正是狄更斯当童工时的年龄,然而,小说和实事完全不同:狄更斯不是孤儿,而他笔下的大卫却是“遗腹子”。同时,狄更斯又把自己父母的某些性格糅进了大卫的房东、推销商米考伯夫妇身上。2.写作特色——温和幽默,叙写生活①立足平凡,叙写生活。文章不以曲折生动的故事结构取胜,只是如实地去叙写生活,融和着浓厚的抒情气息。就在一些日常的平凡事件的絮谈中,读者逐渐结识了作品中的人物,他们的命运令读者牵肠挂肚。具体生动的世态风情、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显示了作者描绘生活的天才。他特别擅长通过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某些怪癖,写出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物。如作者写到米考伯“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表现了米考伯爱慕虚荣的特点。②幽默风趣,温和讽刺。巧妙的漫画手法,夸张、诙谐,处处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文章以善意的揶揄,表现普通人的命运或性格的某个方面,洋溢着作者对他们的爱护之情,其中又往往包含着一种凄楚的哀感,仿佛含着眼泪在微笑,它很自然地引起读者的同情和会心的微笑。幽默和温和的讽刺构成一种悲喜剧的色彩。在作者塑造的米考伯这个生动逼真、穷困潦倒的人身上,矛盾的因素被奇怪地集中了:一方面,他因债务而被债主逼入绝境;另一方面,他又总是充满了自信。狄更斯用不同的方式描绘了米考伯先生的自信一他华丽的词藻、浮夸的正式用语,他所谓的说法、夸张的姿势以及他屈尊俯就的方式都使得这种自信效果倍增。无论何时何地,他总喜欢充满自信地走路,这些特征描述了米考伯先生这样一位喜剧人物,一个处于荒凉中而仍然保持人格尊严的人。3.技法探究——人物漫画法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有时对人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张描写,以充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采用人物漫画法时,要注意夸张得适当、合理,这样读者看了才有真实感。人物漫画一般用于对人物的贬斥或讽刺。狄更斯在塑造小说人物的过程中,运用了漫画家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这些人物能够产生巨大的喜剧效果。狄更斯用简单的语言风趣幽默地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鲜明难忘的印象。这些漫画人物充分展示了狄更斯小说的艺术魅力。那么,什么是漫画人物呢?在美学上,就是以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使人物的某一特征更加明显突出,更具喜剧效果。它取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不但是真实的,而且是典型的。我们可能不认识某个具体的米考伯、贝特西或希普,但我们肯定认识他们所表现的那一类人。漫画人物一般超越了人物性格特征的起点,而是在这起点的延长线上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等方法去对人物进行肯定或否定,使其特征更加明显。它线条简练,形式稚拙,既有含蓄风趣的幽默,又有夸张变形的讽刺,有强烈的艺术美感。请运用漫画式手法,描写一个人的外貌。100字左右。示例: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专注有神。经典示例: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之描写杨二嫂点评:自私、油腔滑调的市侩杨二嫂的漫画像;脸“灰黄”而有“很深的皱纹”,眼“周围都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那“像是松树皮”的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的衰老麻木的闰土的漫画像。这些都是漫画描写的杰作。经典示例: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点评:鲁迅先生抓住阿Q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幽默色彩的特征——头上的癞疮疤,以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夸张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幽默的漫画。4.形象的方法——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范围虽然很宽广,但主要还是用于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如何鉴赏有关人物的细节描写呢?①从个性化语言描写角度去鉴赏语言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的语言会与平时不同。鉴赏时只要抓住这些不同,就能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故乡》中,鲁迅运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让杨二嫂出场。“‘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使“我吃了一吓”,将杨二嫂的泼悍、放肆很轻易地展现了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