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五校2021届高三年级上册学期12月联考历史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五校2021届高三年级上册学期12月联考历史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五校2021届高三年级上册学期12月联考历史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五校2021届高三年级上册学期12月联考历史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五校2021届高三年级上册学期12月联考历史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远一中、颍上一中、蒙城一中、涡阳一中、淮南一中

2021届高三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命题学校:怀远一中考试时间:2020年12月5日

本卷分为I、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卷为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

本卷为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魏襄王和孟子有一次对话。魏襄王问: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孟子答:统一才能安定。魏

襄王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说:不嗜杀人者能统一天下。据此可知,孟子

A.放弃克己复礼的传统思想B.理性分析儒家思想的作用

C.奉行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D.政治思想脱离实际凭空幻想

2.中国的主要山川都呈东西走向,对比唐代的道和元代的省,我们就会发现,唐道的分划是以横向

为主,元省的分划却以纵向为重。这种区别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说明唐道和元省的职能不同

C.调动了地方发展的积极性D.体现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密切

3,宋高宗时,流传民谣日:“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即皇帝住所)卖酒醋”。

该民谣

A.说明宋代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外贸政策B.可以反映宋代商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

C.揭示宋高宗软弱无能卖国求荣的史实1).歌颂宋高宗勤政爱民发展经济的举措

4.某朝代建立之初,士绅或庶民的发型、服装依旧崇尚“胡俗”。开国君主乃下诏恢复固有传统,

规定士绅百姓必须束发,官员戴乌纱帽,并依身分穿着官定的朝服款式、图案及布料。国子监生、

生员亦各订有衣冠。这位皇帝是

A.推动汉化的北魏孝文帝B.革胡俗行汉法的隋文帝

C.除去蒙古习俗的明太祖D.怀柔汉人的清顺治皇帝

5.自科举制创立以来,选官取士,历代却并不限于科举。宋代有荐辟、恩荫之滥;明、清两代都实

行荐举、捐纳。特别是捐纳一项,清自嘉道以后,内官自郎中,外官自道府而下,皆可报捐。这

说明中国古代

第1页共7页

A.多元化的用人机制利于社会公平B.科举制无法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

C.血缘政治深刻影响各朝选官制度D.选官制度带有明显专制主义色彩

6.明清时期,通俗小说流行。虽然儒家学者认为它们于现实毫无意义,但是城镇居民却热衷于购买。

很多小说几乎没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甚至还有隐晦

的色情内容,非常吸引读者。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小说的艺术水平有较大提高B.文学发展迎合社会发展需要

C.小说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方向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小说冲击

7.19世纪中叶,英国驻华领事密乐迪曾评论说:“在所有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家里,中国人是

革命最少而造反最多的。”他指出,中国直至20世纪一直是一个“只有造反而无革命”的国家。

他旨在强调中国

A.适合实行君主立宪制B.缺乏革命的社会条件

C.政治体制革新较缓慢D.旧文明制约社会发展

8.1895年以后,由于出口需求的增加,中国一些地区逐渐出现了农产品专门化区域。如江苏和东北

专业产棉,河南专门产烟,福建、广东则成为产茶区。这些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出现,表明当时

中国

A.地区间农产品交流日益频繁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C.农业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D.农业发展日益依赖世界市场

9.中共二大制定了正式的党章,明确规定:无论何时何地,每个党员的言论必须是党的言论,每个

党员的活动必须是党的活动。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ʌ.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属性B.强调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C规范党内民主的组织形式D.明确了党的民主革命目标

10.1919年,我国外贸入超1619万关两;1920年外贸入超猛然达到22062万关两;1921年外贸入

超则达到创纪录的30487万关两。这一现象

ʌ.导致民族工业发展势头受挫B.反映北洋军阀扩大对外开放

C.表明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经济结构

11.太行区的材料显示,1938—1939年抗日根据地群众要求的干部条件顺序是:“1.有知识,能斗

老财。2.有办法,吃不了外村的亏。3.家里富,贪污了能包出来。4.会说话,能买好上级。”到

了1940—1942年,排列顺序则为:”1.向穷人。2.敢和老财讲理。3.误(得)起工。”这一变

化反映了

A.贫苦民众自主意识日益增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扩大

第2页共7页

C∙抗日斗争形势已经逐渐好转D.边区政府注重农村干部选拔

12.某时期,有媒体评论:“最近的上海,几乎已经成了美国兵的世界,吉普横飞,所过之处,伤人

毁物,连警察都无法制止。人民的感情,也渐渐改变,不是伸出拇指高呼‘顶好’那种情景了。”

由此推知,这一时期是

A.鸦片战争结束后B.八国联军侵华后

C.抗日战争胜利后D.解放战争胜利后

1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

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

展重工业?”他的这一思想

A.成为“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B.建立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

C.为大跃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D.意图改革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14.图1是I960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的部分版面,该版面新闻报道表明

钢a&

s■

图1

A.农业生产中的狂热情绪有所下降B.中央己经着手对经济建设进行调整

C.我国的炼钢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D.经济领域的“左倾”思想仍在延续

15.1962年,美国国务院新设了一个“大陆中国事务”科。一年以后,它升格为完全独立的“亚洲共

产主义事务”司。1963年11月,肯尼迪宣布,“我们并不拘泥于一项敌视红色中国的政策”。

这表明

Λ.中国的重要性得到了美国的承认B.中国国力急速提升迫使美国调整政策

C.冷战政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D.美国逐渐放弃了单纯的意识形态外交

16.表1为1978—198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

第3页共7页

表1

1978年1981年1984年1987年

煤(亿吨)6.186.227.899.20

原油(百万吨)104.05101.22114.61134.00

天然气(亿立方米)137.30127.40124.30140.15

电力(十亿千瓦)256.6309.3377.0496.0

钢(百万吨)31.7835.6043.4756.02

生铁(百万吨)34.7934.1740.0154.33

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Λ.市场经济体制作用日益明显B.逐渐形成完备的工业体系

C.坚持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D.工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7.有学者指出,克里斯提尼创造陶片放逐法是希望在雅典民众中创造出“一种对政体极其尊敬的情

感”因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

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

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该言论

A.强调了雅典法律至上的执政理念B.促进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发展

C.揭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D.认为陶片放逐法利于社会的稳定

18.古罗马有“丧廉耻”制度。具体言之,但凡触犯了公法和私法并败诉,或做了某种法律明确的、

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罗马执政官或监察官便可根据事实作出“丧廉耻”的记录。“丧廉耻”

的处罚包括丧失(被)选举权、丧失服兵役权、诉讼权受限等。此制度的实施

A.强化了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B.利于维护贵族阶层政治特权

C.践行了法律至上的法学理念D.促成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备

19.1552年英国制定了第一部售酒法,治安法官被赋予“在城镇和他们认为必要的地方勒令停止啤

酒销售”的权力。1830年制定的《啤酒法》则解除了16世纪以来治安法官对啤酒经营的完全管

制,将经营资格从地方治安部门转移到税务部门。这一变化反映了

Λ.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B.贸易自由主义得到实施

C.重商主义思想不复存在D.工业革命即将最终完成

20.卢梭曾以“剧院异化症”描述英国代议制。演员在角色中使劲遗忘自己,表演别人的言行,以取

悦观众;台下观众在观赏中亦遗忘自己,把生活中的实践责任让渡给演员,在台下进行有距离观

赏。这里的演员即议员,选民即观众。卢梭认为

第4页共7页

A.代议制拉大了议员与民众的距离B.英国政治制度趋向君主专制主义

C.代议制妨碍了民众行使民主权力D.民主共和制更利于发挥民主优势

21.美国1787年宪法明确规定:“凡根据一州的法律应在该州服兵役或劳役者(奴隶)逃往他州时,

不得因该州的任何法律或条例结束其该项兵役或劳役,而应因服役州的要求将其人交还。”此规

A.违背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B.旨在维护联邦政府的共和体制

C.推动黑人成为美国主要的兵源D.保障了美国南北州之间的团结

22.图2为1920年苏俄政府发行的宣传画。描述列宁正在用一只扫把

将保皇党、神职人员以及资本主义家扫出俄罗斯。对该画作解读正

确的是

A.宣扬列宁“世界革命”的理想

B.揭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害

C.歌颂了列宁对俄国革命的贡献

D.批判帝国主义对苏俄的敌对态度图2

23.1947年9月,政治家哈里曼声称:“美国不可能独享繁荣和自由,当其他地区的人们看不到希

望、被迫屈服于独裁统治时,美国也将最终失去自由。”该言论

A.推动了欧洲接受马歇尔计划B.与马歇尔计划的精神一致

C.激化了美苏两强之间的矛盾D.加速欧洲分裂为东西两部

24.1992年2月,欧共体12国外长和财政部长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但各成员国人民对此态度

不一。丹麦公决以微弱多数(50.7%)予以否决;法国公决以微弱多数(51.05%)通过;挪威公

决否定该条约;其他各国议会往往以冷漠态度批准条约。这说明

A.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矛盾日益激化B.欧洲联合不符合大多数欧洲人利益

C.冷战结束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D.欧洲人民对结成政治同盟心存疑虑

25.图3雕像名为“被击毙的人",是法国雕刻家扎德基恩1951年为纪念二战期

间鹿特丹被轰炸而作。下列与此雕塑风格接近的艺术品是

A.《马拉之死》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格尔尼卡》图3

第5页共7页

第∏卷

本卷为非选择题,其中第26题17分,第27题21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官员来源较多,主要有科举取士、门荫补官、吏人出职、纳粟买官等四类。由于官员的来源

不同,其素质也有明显的差异。宋代对各级官员制订了磨勘考课、叙迁等管理制度。宋太宗淳化四年

(993),设审官院考课京朝官、考课院考课幕府州县官。宋代官员的升迁原有定年,因之任官时间

也是主要的考绩内容。在任期内每年由上级长官考核其功过优劣,再由吏部有关机构复查,按考核以

定升转本官阶一次。宋代官员的俸禄名色繁多,俸禄之外、又有职田、祠禄以及随时恩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官员管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成因。(6分)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分成4等37级:将任官不分级、简任官8级,荐任官12级,委任官16

级,级别不同,所得到的俸给也不同。1929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现任公务员甄别审查条例》

10条,对各机关现任公务员予以甄别审查,以定去留并钱定其资格。1929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公

布《考绩法》。1933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颁给勋章条例》,对公务员有特殊勋劳者颁给采

玉勋章。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和惩戒委员会,并制定相应的惩戒法规。但是,惩戒机构职责重复,界

限不清,很容易造成互相推诿责任,以致网漏吞舟之鱼。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官员管理的特点。(7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历史上官员管理制度的历史启示。(4分)

27.(2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太祖下诏说:“所在长吏,告谕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垦荒田者,并只纳旧租,永不通检。'

宋代士大夫对此解释说:“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

宋太祖曾对石守信等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好富贵者,不过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

无贫乏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

第6页共7页

宋代农业全面发展,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粮食产量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和市场需求的刺激,

一部分农民成为以当地农业产品为主要原料、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手工业者。土地兼并加重了官僚地

主对佃户的剥削,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据司马光《谏•水记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不抑兼并”的原因及影响。(9分)

材料二

以1709年为界,圈地运动分为“私人圈地运动”和“议会圈地运动”两个阶段。“私人圈地运

动”期间,封建君主先后颁布诸多法令,对圈地运动进行遏制。1709年以后,开始“议会圈地运动”。

除了继续扩大牧场外,更多的是建立资本主义大农场。而且,以议会立法方式进行。在“议会圈地运

动”期间,特别是17097793年,土地集中的速度和自耕农人数减少的速度大大加快,自耕农所拥有

的土地在全国所占的比例,由过去的25%-33%急遽减少至15%。这一时期农牧业的发展对工业的发展

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推动力,农牧业同手工业之间的这种供求关系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必然要突破手

工业的框架,建立起近代的机器大工业。

——据王觉非:《近代英国史》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进程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兼并和英国圈地运动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6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严格地说,任何社会文化都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内有“全盘性”的变化,文化传统是切不断的,它

不可能像蛋糕一样“全盘”取来或换掉。但就局部而言,原样或稍加变通接受外来文化不仅是可

能的,有时且是十分必要的。人们接受或拒绝某种文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利益和需要。但在接受外来文

化时,如能在传统中找到接合点,往往可以减少阻力。

——袁伟时:《中国现代思想散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

阐述须史论结合。)

第7页共7页

2021届高三五校联考历史科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2*25=50分)

题号1234567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