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语文试题_第1页
江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语文试题_第2页
江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语文试题_第3页
江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语文试题_第4页
江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抽测建议卷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一)名篇名句默写1.名篇名句默写。(1)识草木,懂《诗经》。当花草树木遇到了《诗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如《静女》中“______,______”,写的就是热情活泼的静女从野外采来野草,送给爱人来传达自己爱慕之情的。(2)双调词的创作,上片和下片的过渡很重要、很讲究,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巧妙地由景过渡到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作用与上述两句相似。(3)月,古今文人最钟情的意象之一,频繁出现在古典诗文之中。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借月传达作者对贤才的渴念;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是说人生如月,时而圆、时而缺,但归根究底始终是周而后始。【1题答案】【答案】①.自牧归荑②.洵美且异③.江山如画④.一时多少豪杰⑤.明明如月⑥.何时可掇⑦.盈虚者如彼⑧.而卒莫消长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荑、洵、豪、掇”。(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资溪,我见过一间独特的厂房,它将竹子制成光洁平整的棕色板材。去年,在赣西乡村参观过一个竹丝编织加工坊,竹子以细如发丝的形态,被一双双巧手编织成了瓷杯、瓷壶的花纹状外衣。在南昌文港镇,也见过成为毛笔一部分的竹。而这间厂房里的竹是另一种样态,似乎远离了田野里()的竹、山水间()的竹、诗词中的意味独具的竹,带有了现代工业的()感。但那些方正的棕色板材,确实化身于竹,①______,即坚韧、紧实、耐潮、防腐。它们用于野地户外的木栈道,尤其是湿地观鸟处的步行道,……随水道婉蜒,任白鹭和各种鸟类栖落。这是从农耕文明进入现代工业()的竹,依然与土地,与天空,与鸟群,与风、雨水、雪花产生关联。资溪的竹,叫楠竹,在江西特有的红土地上迅猛生长,竹节间距长,茎粗。于是,它们不同于被制成瓷器外衣的竹,也不同于被制成毛笔杆的竹,而是躺下来,重新贴近大地,成为路的一种。离厂房不远的一处展示厅,毛竹们化身桌椅、沙发、橱柜、碗盘、凉席……与生活贴肌贴肤,本色、素洁、清简。细细去闻,竹香犹存。那是毛竹在资溪的另一种样态。是的,资溪人依托寄身的山林,引入科技智力,②______。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摇曳生长绿意婆娑粗重语境B.绿意婆娑摇曳生长粗糙情境C.摇曳生长绿意婆娑粗糙语境D.摇曳生长绿意婆娑粗重情境3.下列诗句与画横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如果了解本地特产“竹”的现状和前景,需要采访资溪竹业工业园的负责人,请根据上述文段内容,拟写采访提纲。【2~5题答案】【答案】2.A3.B4.①依然延续着竹的品性②正将漫山遍野的毛竹唤醒5.问题一:资溪的竹子目前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问题二:资溪竹子是如何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第二空:“摇曳生长”,轻轻地摆荡着生长,形容东西在风中轻轻摆动着生长的样子,也指优游自得生长的样子。“绿意婆娑”,形容绿色植物在起舞的样子。第一空处的语境是指田野里的竹,这里的竹子应该是轻轻地摆荡着生长,所以应该用“摇曳生长”;第二空处指的是山水间的竹,这里的竹子应该是颜色翠绿,强调颜色鲜艳,所以应该用“绿意婆娑”,排除B。第三空:“粗重”,(工作)繁重费力。“粗糙”,工作草率,不认真。此处语境是指现代工业的繁重费力感,所以应该用词语“粗重”,排除C。第四空:“语境”,指语言环境。“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此处语境是指从农耕文明进入现代工业语言环境的竹,所以应该用词语“语境”,排除D。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横线句子“竹子以细如发丝的形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竹子”比喻成“发丝”。A.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比喻成“朝露”,表达了生命的短暂。B.“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军阀、大官僚”比喻成“万户侯”。D.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束缚本性的世俗”比喻成“樊笼”。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后文“即坚韧、紧实、耐潮、防腐”是竹子的特点或者说品性,前文“但那些方正的棕色板材,确实化身于竹”可知棕色板材也延续着竹子的特点,所以可以填:依然延续着竹的品性。第二空,前文“毛竹们化身桌椅、沙发、橱柜、碗盘、凉席……与生活贴肌贴肤,本色、素洁、清简。细细去闻,竹香犹存。那是毛竹在资溪的另一种样态”可知资溪人引入科技智力,很好地利用了毛竹,开发了毛竹的功用,根据文本散文化的特点,可以写作“正将漫山遍野的毛竹唤醒”这样富有诗意的表达。【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采访提纲的能力。由“在资溪,我见过一间独特的厂房,它将竹子制成光洁平整的棕色板材。去年,在赣西乡村参观过一个竹丝编织加工坊,竹子以细如发丝的形态,被一双双巧手编织成了瓷杯、瓷壶的花纹状外衣。在南昌文港镇,也见过成为毛笔一部分的竹”“它们用于野地户外的木栈道,尤其是湿地观鸟处的步行道”可知资溪的竹子用途广泛,可以提问:资溪的竹子目前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这是从农耕文明进入现代工业……的竹,依然与土地,与天空,与鸟群,与风、雨水、雪花产生关联”“于是,它们不同于被制成瓷器外衣的竹,也不同于被制成毛笔杆的竹,而是躺下来,重新贴近大地,成为路的一种”“离厂房不远的一处展示厅,毛竹们化身桌椅、沙发、橱柜、碗盘、凉席……与生活贴肌贴肤,本色、素洁、清简”可知资溪的竹子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这也是它的前景所在,可以提问:资溪竹子是如何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三)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阅读电影《秋菊打官司》的梗概,完成下列小题。秋菊生活在中国西北一个小山村里。她丈夫王庆来为了自家的承包地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由于村长只有四个女儿没有儿子,被王庆来骂他断子绝孙,村长一怒之下踢中了王庆来的要害。王庆来只得整日躺在床上,干不了活。秋菊此时已有6个月的身孕。丈夫被踢伤,她便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认为这样的事一定得找个说理的地方。于是,她便挺着大肚子去乡政府告状。经过乡政府李公安的调解,一方面说服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一方面假托村长之名买点心给秋菊。但当秋菊来拿钱时,村长把钱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没有捡钱,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状路途。她先后到了县公安局和市里,最后向人民法院起诉。除夕之夜,秋菊难产,王庆来去找人帮忙,但村民去看戏,没有人愿帮忙。最后,是村长发动村民连夜冒着风雪送秋菊上医院,使她顺利产下一名男婴。秋菊一家对村长非常感激,也不再提官司的事了。孩子满月时,秋菊抱着孩子去请村长来喝满月酒。就在这时,市法院发来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拘留。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6.根据《乡土中国》中的相关知识,判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一章指出,乡村社会是父系小家族,重男轻女,村长没有儿子,秋菊丈夫的骂触动到了他礼法上的伤痕,是严重的心灵侮辱。B.《无讼》一章指出,礼法兼用、以礼为主,李公安说服村长与秋菊和解,又假托村长名义给秋菊买点心,这正是《无讼》中的调节方法。C.《血缘与地缘》一章指出,解决冲突的方法可以依靠对方施予的恩德。秋菊和村长关系的和解就是这种人情关系平衡的解决方式之一。D.警车带走了村长,呈现了法律的介入,表现礼治与法治的冲突。法治是社会必然走向,它介入乡土社会没必要考虑礼法规则和世俗人情。7.如果村长刑满释放后回到村里,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根据《乡土中国》的基本思想,下列说法最合理的一项是()A.村长依旧是村长,村长与秋菊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各不相安。B.村长从此威信一落千丈,新一届村长选举落选,秋菊上门安慰。C.村长依旧是村长,秋菊上门安慰,被村长轰走了,心理很不安。D.村长颜面尽失,无脸再在村上住下去,不久举家搬离了小山村。【6~7题答案】【答案】6.D7.C【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D.“它介入乡土社会没必要考虑礼法规则和世俗人情”错误,法治固然是社会未来的必然走向,但说“没必要考虑礼法规则和世俗人情”则过于绝对,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过渡,乡土社会将由礼治到法治再到礼法合一。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A.“村长与秋菊各自过着各自的生活,各不相安”不合理,秋菊对于村长被抓走一事十分茫然,根据乡土社会的礼治传统,她承受了村长的人情,肯定会对村长充满愧疚,而村长的威严受到挑战,也绝不会“各不相安”。B.“村长从此威信一落千丈,新一届村长选举落选”不合理,根据“无讼”“长老统治”等内容可知,村里人看待人物的威信并不完全按照“法律”,因为村长一直以来统治的威信,以及在这件事情中村长也通过“人情平衡”的方式与秋菊一家取得了和解,法律在此时介入反而会让普通村民如秋菊等产生茫然和对村长的同情,故而不可能威信一落千丈。C.合理。村长原来虽与秋菊和解,但秋菊打官司的行为导致他的权威被挑战,所以村长面对上门安慰的秋菊很有可能轰走她。D.“不久举家搬离了小山村”不合理。乡土社会的人们安土重迁,不会轻易搬迁。何况在礼治为主的乡土社会村长经过这件事也并不会“颜面尽失”。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材料一:李子柒已然成为集“美食博主”“非遗推广大使”“讲好中国故事”“文化输出”等关键词于一身的文化名人。令她走红的系列生活视频几乎没有旁白,也缺少连贯的对话,画面中央只有正在聚精会神干活的李子柒,就是这样一些简单易懂的短视频,却让她在短短3年内坐拥国内外一众粉丝。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田间地头、家务及手造劳动的印象离不开脏、累、苦。然而李子柒的劳动宛如一股清流,她与团队悉心剪辑、制作的劳动画面,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劳动的刻板印象,使劳动的审美价值在新媒体时代得以凸显。视频中李子柒的劳动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有很大差别。首先,视频中李子柒的劳动类似于艺术家的创造活动或至少是工匠的创造活动。例如制作酱油这个视频,从清明节的播种开始,晾晒、储存、冲洗、腌制、发酵、过滤、提纯、熬煮等数个复杂步骤均被一一呈现,细致入微。其次,视频中李子柒与她的劳动对象融为一体,画面里虽只是她一人在劳作,但丝毫没有给人孤单的感受,人们反而觉得她忙碌又充实、专注又富有节奏,她在劳动过程中把自己与世界联结在了一起。而现代社会当中,在劳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办公室职员以及被拴在流水线上的工人失去了干农活的经验,家务劳动被各种新推出人工智能产品接手,手造劳动更多只是作为996工作之余的调剂。与此同时,我们与果腹食物、周遭环境以及身边人们之间的鸿沟却越来越大。因而,观看李子柒的视频成了现代人治愈自身与世界割裂的一剂良药。最后,视频中李子柒所展现的劳动之美与劳动之艰辛如影随形。田园生活之安闲舒适只是这些视频当中非常微小的片段,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呈现她的干活过程,如做竹床和竹躺椅的那段,去山上伐竹,将粗于她手臂的数根长竹扛回家,到刨削、锯割、开榫、打眼、安装,以及缝制、刺绣竹床上的垫枕,都是她一个人完成,从清晨一直劳作至日暮。在新媒体时代,劳动不再仅仅是维持生存与自我发展的手段,更具有审美价值。李子柒的劳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审美理想,是因为她让劳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画面融为一体,让处于异化劳动中的人们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重新开启一种在劳动中探求和确立生命意义的可能。新媒体时代的劳动之美,不只是劳动过程中展现出的娴熟技艺、精美构图,还包括将劳动制作的体验内化为劳动者独一无二的经验。将日常劳动体验与生命记忆勾连起来的视频,在经验日益贬值的新媒体时代更凸显其可责。(摘编自马欣《探寻新媒体时代的劳动之美》)材料二:“一切景语皆情语”。从意境的审美范畴出发,景色与情感的交融使意境产生成为可能,而“诗情画意”正是李子柒短视频所要创造的“情语”和“意境”。李子柒在短视频中通过镜头的剪辑切换、重组时空,创造出了一个虚实相间、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的“审美意境”,以短视频的方式实现了传统美学的现代性转换,这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成功回应。“李子柒短视频”所展现的一幅幅富有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田园世界,激活了人们脑海里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唤醒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中国古典诗歌所蕴含的山水和田园美景,满足了中外观众对中国诗歌所建构的审美意境的“期待视野”。(摘编自曾一果、时静《从“情感按摩”到“情感结构”:现代性焦虑下的田园想象》)材料三:李子柒短视频通过建立一种田园生活的“现场感”,建立一种“现实”叙事,并以“日常生活”为名,打造出一个古风田园的幻象空间。从时间的角度而言,李子柒短视频所呈现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方式,脱离了都市生活中的工作秩序,以因循自然代替了资本逻辑所支配的时间规训;而从空间上看,李子柒短视频的拍摄发生在四川绵阳的一处乡下,没有城市生活中的高楼大厦与玻璃建筑,取而代之的是乡野小路与山坡溪流。但是,观众往往忽略的是,短视频中经由剪辑技术等所处理的、事实上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劳动,往往在短短十分钟之内就可以看到效果。因此,日常生活中真切的辛苦往往被镜头轻描淡写,只有诗意化的劳作方能“拥有姓名”。而李子柒短视频所呈现的“劳动”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于“特长”的个性展示,从而塑造个人魅力、满足大众的审美想象。在此,劳动不再服务于某种共同体的当下与未来,而是成为个体自我展示的表演,进而成为一种制造乡村生活之“真实感”的消费能指,一种用“现场感”来代替“真实”的手段。(李昕《作为幻象空间的古风田园》)材料四:李子柒短视频主题分布统计表类目地方特色美食传统节日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一生系列条数1161391112比例72.5%8.07%5.6%6.83%7.45%(摘自白琳朱《李子柒短视频中“匠心精神”的传播符号学研究》)8.以下各项中,根据材料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李子柒乡村田园劳动视频得到城市居民的喜欢,说明生活在城市不如生活在农村,流水线工厂的工作不如田间劳动。B.李子柒视频中,日常生活中真切辛苦往往被镜头轻描淡写,只呈现诗意化的劳作场景,所以李子柒的视频是虚假的。C.地方特色美食和传统节日美食是李子柒短视频内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粉丝”喜爱,可见“粉丝”最喜欢美食。D.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代表性或面临即将失传的传统手艺,李子柒短视频的播放,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9.以下各项中,最能体现新媒体时代的劳动之美的一项是()A.为了节省时间,早餐去快餐连锁店,午饭和晚饭点外卖,或者去网红餐厅打卡。B.“快手”上大量农民自己拍摄生吃蛇、狂喝白酒和跳冰河等猎奇行为的短视频。C.农村阿凯用镜头记录的打黑枣、干农活、挖野菜、做美食、做手工等农村生活。D.“张同学”拍摄的起床、叠被子、穿袜子、藏钥匙、上街吃饭等农村日常生活。10.李子柒的短视频为何如此受人欢迎?请根据材料概括要点。11.主题班会上,有人认为,劳动的视频具有诗情画意,劳动是美丽的。有人提出质疑:“真实的乡村劳动脏、累、苦,难道就不美吗?”你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请结合文本阐释理由。【8~11题答案】【答案】8.D9.D10.①李子柒的劳动对象融为一体,在劳动过程中把自己与世界联结在了一起。②让劳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田国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画面融为一体,让处于异化劳动中的人们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重新开启一种在劳动中探求和确立生命意义的可能。③满足了观众对中国诗歌所建构的审美意境的“期待视野”。11.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劳动视频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劳动的刻板印象,使劳动的审美价值在新媒体时代得以凸显。让处于异化劳动中的人们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重新开启一种在劳动中探求和确立生命意义的可能。同时劳动视频将劳动制作的体验内化为劳动者独一无二的经验,还满足了观众对中国诗歌所建构的审美意境的“期待视野”。所以劳动视频中所展示的劳动是美的。而真实的劳动,虽然脏、累、苦,但其服务于我们生活的当下与未来,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创造着无可替代的价值。所以也是美的。【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说明生活在城市不如生活在农村,流水线工厂工作不如田间劳动”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可知,李子柒视频受欢迎的原因是“观看李子染的视频成了现代人治愈自身与世界割裂的一剂良药”。B.“所以李子柒的视频是虚假的”说法错误。虽然李子柒只呈现诗意化的劳作场景,但它的过程是真的,只能说美化了劳动场景,不能说视频是虚假的。C.“可见‘粉丝’最喜欢美食”于文无据。李子柒短视频主题中美食节目最多,并不能说明其“粉丝”最喜欢美食。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材料一第四段“新媒体时代的劳动之美,不只是劳动过程中展现出的娴熟技艺、精美构图,还包括将劳动制作的体验内化为劳动者独一无二的经验”可知,A项中没有视频人物的劳动,当然不能体现劳动之美。B项中的猎奇行为不是真正的劳动,不能体现劳动之美。C项中只是拍摄别人的劳动场景,其中不能体现“将劳动制作的体验内化为劳动者独一无二的经验”,不能体现新媒体时代的劳动之美。只有D项,“张同学”拍摄的起床、叠被子、穿袜子、藏钥匙、上街吃饭等农村日常生活,体现了劳动过程中展现出的娴熟技艺,也体现了劳动制作的体验内化为劳动者独一无二的经验。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三段“视频中李子柒与她的劳动对象融为一体,画面里虽只是她一人在劳作,但丝毫没有给人孤单的感受……观看李子柒的视频成了现代人治愈自身与世界割裂的一剂良药”可知,李子柒的视频将自己与劳动对象融为一体,在劳动过程中把自己与世界联结在了一起,让观众联想到自己的劳动实际,借看李子柒的视频来治愈自身与世界的割裂。从材料一第四段“李子染的劳动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审美理想,是因为她让劳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田国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画面融为一体,让处于异化劳动中的人们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重新开启一种在劳动中探求和确立生命意义的可能”可总结出,李子柒的视频让劳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田国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画面融为一体,让处于异化劳动中的人们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重新开启一种在劳动中探求和确立生命意义的可能。从材料二“‘李子染短视频’展现的一幅幅富有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田园世界,激活了人们脑海里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唤醒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中国古典诗歌所蕴含的山水和田园美景,满足了中外观众对中国诗歌所建构的审美意境的‘期待视野’”可总结出,李子柒的视频激活了人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想象”,满足了观众对中国诗歌所建构的审美意境的“期待视野”。【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对于劳动视频所展示的劳动,从材料一第二段“她与团队悉心剪辑、制作的劳动画面,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于劳动的刻板印象,使劳动的审美价值在新媒体时代得以凸显”,第四段“让劳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的画面融为一体,让处于异化劳动中的人们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重新开启一种在劳动中探求和确立生命意义的可能”“将劳动制作的体验内化为劳动者独一无二的经验”,从材料二“展现的一幅幅富有中国传统审美意境的田园世界,激活了人们脑海里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象’”……满足了中外观众对中国诗歌所建构的审美意境的‘期待视野’”等内容都表明了劳动视频中所展示的劳动具有“美”的特质。而真实的劳动的脏、累、苦,是劳动的一种真实的反应,正是这种脏、累、苦,创造了我们生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正是这种脏、累、苦,正在服务于我们生活的当下与未来,创造着无可替代的价值,体现着劳动的内在之美。(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五月的北平张恨水①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描写北平的文字,由国文到外国文,由元代到今日,那是太多了。要把这些文字抄写下来,随便也可以出百万言的专书。若写北平的人物,由文艺到科学,由最崇高的学者到雕虫小技的绝世能手,这个城圈子里,也俯拾即是,要一一介绍,也是不可能。你又叫我写哪一位才让圈子里的人过瘾呢?②现在是五月,我们还是写点五月的眼前景物吧。北平的五月,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任何树木,都发生了嫩绿的叶子,绿阴满地。卖芍药花的担子,天天摆在十字街头。洋槐树开着其白如雪的花,在绿叶上一球球的顶着。柳絮飘着雪花,在冷静的胡同里飞。在人家的白粉墙头,送出兰花的香味。风季就过去了。市民开始穿起夹衣,在不暖的阳光里走。③照着上面所谈,这范围还是太广,像看《四库全书》一样。虽然只成个提要,也觉得应接不暇。让我来缩小范围,只谈一个中人之家吧。北平的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下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到了春深,家家由屋里度过寒冬搬出来。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粤、榆叶梅,这时,都次第的开过花了。在五月里,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④在一个中等人家,在五月里,槐叶已在院子里著上一片绿阴。白色的洋槐花在绿枝上堆着雪球,非常的好看。冬子花是淡绿色,和小叶的颜色同样,而且它又极小,只比芝麻大些,所以随便看不见。可是它那种兰蕙之春,在风停日午的时候,在月明如蛋的时候,把满院子都浸润在幽静淡雅的境界。假使这人家有些盆景(必然有),石榴花开着火星样的红点,夹竹桃开着粉红的桃花懈,在上下皆绿的环境中,这几点红色,娇艳绝伦。⑤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在东西长安街,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在古老的胡同里,四五株高槐,映带着平正的土路,低矮的粉墙。行人很少,在白天就觉得其意幽深,更无论月下了。在宽平的马路上,两边槐树整齐划一,连续不断,远远望去,简直是一条绿街。在古庙门口,红色的墙,半圆的门,几株大槐树在庙外拥立,把低矮的庙整个罩在绿阴下,那情调是肃穆典雅的。在伟大的公署门口,槐树分立在广场两边,好像排列着伟大的仪仗,又加重了几分雄壮之气。太多了,我不能把她一一介绍出来,有人说五月的北平是碧槐的城市,那却是一点没有夸张。⑥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好年头儿”,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阴满街的当儿,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渤海来的海味,如黄花鱼、对虾,放在冰块上卖,别有风趣。又如乳油杨梅、蜜饯樱桃、藤萝饼、玫瑰糕,吃起来还带些诗意。公园里绿叶如盖,三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现在,这里是邻近地火边沿。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粉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一切悠闲的点缀。人家院子里,虽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阴来,这绿阴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谁实为之?孰令致之?我们也就无从问人。《阿房宫赋》前段写得那样富丽,后面接着是一叹:“秦人不自哀!”现在的北平人,倒不是不自哀,其如他们哀亦无益何!⑦好一座富于东方美的大城市呀,他整个儿在战栗!好一座千年文化的结晶呀,他不断的在枯萎!呼吁于上天,上天无言;呼呼于人类,人类摇头。其奈之何!1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写了槐树,前者侧重写叶和花,后者侧重写落蕊,表现了不同季节的不同心境。B.文章以《四库全书》让人应接不暇的特点来类比北平五月的景物的难以说尽,意在表明五月的北平景物之丰富。C.文章写中等人家院子色彩丰富:槐叶绿色,槐花白色,枣子花淡绿色,石榴花、夹竹桃红色,营造了诗情画意的境界。D.作者认为“北平的五月,那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眼前美景难以描绘详细,妙处难以说尽,故“不能、也不愿往下写”。13.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北平,建筑可以出万言专书,人物俯拾即是。作者宕开一笔,以“春色”为切入口,既可以出新,也有利于抒发情意。B.第2小节写“五月的眼前景物”时,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展现五月的北平生意盎然的特点。C.作者学习《阿房宫赋》的笔法,在铺叙了五月的槐树、枣花、富有诗意的日常生活后,转入抒情议论,倾吐了心中块垒。D.本文语言质朴,闲适冲淡,作者几乎是在用“拉家常”的口吻和读者“说北平”,有“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的效果。14.树木本无情,却经常触发人们的情感,被融入种种情愫。你如何理解“这绿阴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15.作者说“我们还是写点五月的眼前景物吧”,接着说“让我来缩小范围,只谈一个中人之家吧”,但是第5小节的描写却又跳出了中人之家的范围。你认为第5小节可以删去吗?请说说理由。【12~15题答案】【答案】12.D13.B14.①与前文产生鲜明的对比。以前的北平,五月的槐荫遍布全城,充满黄金时节的诗情画意,而现在的北平,在战火的摧残下,已经变得民不聊生。

②这句话写出了北平处于战争状态,物价上涨,民不聊生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穷人朝不保夕,人民哀亦无益的现实的感叹。15.不能删去。

①第四段写出了五月的北平中等人家院中的美景,告诉我们五月的北平是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

②以点阔面,点面结合。从个体人家到第五段北平全城的槐花美景,说明五月的槐荫遍布全城,充满黄金时节的诗情画意。

③暗示北平是个悠闲舒适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老北平的眷恋之情。【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眼前美景难以描绘详细,妙处难以说尽,故‘不能、也不愿往下写’”错误。由原文“现在,这里是邻近地火边沿。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粉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一切悠闲的点缀”分析可知,不能、不愿往下写的原因是现在的北平,处于战争的状态,百姓们民不聊生,而北平的美景也不复当年了,表达了作者对穷人朝不保夕、人民哀亦无益的现实的悲叹。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的能力。B.“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错误。在第二段写“五月的眼前景物”中,“任何树木,都发生了嫩绿的叶子,绿阴满地。卖芍药花的担子,天天摆在十字街头。洋槐树开着其白如雪的花,在绿叶上一球球的顶着。柳絮飘着雪花,在冷静的胡同里飞”一处是视觉描写,从视觉上写出了北平的树木、洋槐花、柳絮花、买芍药花的人;“在人家的白粉墙头,送出兰花的香味”一处是嗅觉描写。但并没有听觉和触觉描写。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本文前文提到,北平的五月是黄金时节,而在这个时节中,槐树、槐花又是典型代表。“在一个中等人家,在五月里,槐叶已在院子里著上一片绿阴。白色的洋槐花在绿枝上堆着雪球,非常的好看”“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槐树分立在广场两边,好像排列着伟大的仪仗,又加重了几分雄壮之气”……在作者笔下,槐树是美丽的,有槐树的地方,就充满了诗情画意。槐树(槐花)美,人们在美景下,也过着平淡、悠闲舒适的日子。“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好年头儿’,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阴满街的当儿,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从作者平淡朴实的语言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在那时的环境下,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但是,现在的北平,诗情画意不再了,让人享受的日子也早已过去。“现在,这里是邻近地火边沿”,米面价格上涨,几万一斤的生活必需品,富人尚且吃不起,更何况是穷人呢!因此作者话锋一转,“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粉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一切悠闲的点缀”。前后鲜明的对比,不免让人唏嘘。但是,北平虽不是以前光景,变的也只是人们的心情,大家已经无心欣赏美景了,还是美景已然还在——“人家院子里,虽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阴来”,不管多物是人非,槐树仍旧年复一年地开着美丽的花供人欣赏,可惜这时的人们,忙于生计,已经无暇欣赏,本该美丽的景色,在朝不保夕的生活状况下,变成了凄凄惨惨的象征,这一方面是对北平处于战胜状态下的哀叹,也饱含了作者对穷人朝不保夕,人民哀亦无益的现实的感叹。【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题干要求回答“你认为第5小节可以删去吗?请说说理由”,作者既然花了一大段篇幅将第五段详细描写,自然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因此得先回答“不能删去”。文章第四段写的是北平众人之家五月的美景,在这一段中,重点描写了中人之家中槐花的美景。“槐叶已在院子里著上一片绿阴。白色的洋槐花在绿枝上堆着雪球,非常的好看”,当然也提到了其他的花:“冬子花是淡绿色,和小叶的颜色同样,而且它又极小,只比芝麻大些,所以随便看不见。可是它那种兰蕙之春,在风停日午的时候,在月明如蛋的时候,把满院子都浸润在幽静淡雅的境界”。这段的描写,突出了五月的北平欣欣向荣的特点。而着眼于“中人之家”的院子进行详细描写,不免带有一层意思:一个中人之家,尚且有如此美景,更何况是北平其他地方的?因此,第五段笔锋一转,从北平的外景入手,描写了北平街道、胡同、马路、古庙门口、公署门口等地方的美丽槐景。“在东西长安街,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在古老的胡同里,四五株高槐,映带着平正的土路,低矮的粉墙。……更无论月下了”“在宽平的马路上,两边槐树整齐划一,连续不断,远远望去,简直是一条绿街”……如果说,第四段的家中描写是点,那第五段的描写就是面,点面结合,将五月的北平到处欣欣向荣的景色跃然纸上。整个北平都被槐花笼罩着,五月的北平就是碧槐的城市,充满了黄金时节的诗情画意。这不禁让读者感受到当时北平人士生活的悠闲舒适的日子,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北平这座古城深深的眷恋之情。三、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黄孔昭,黄岩人。初名曜,后以字行,改字世显。年十四,遭父母丧,哀毁骨立。举天顺四年进士,授屯田主事。奉使江南,却馈弗受,进都水员外郎。成化五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为吏所讦,尽下狱贬官,尚书姚夔知孔昭廉,调之文选。九年进郎中。故事,选郎率闭门谢客。孔昭曰:“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苟以深居绝客为高,何由知天下才俊。”公退,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由是铨叙平允。其以私干者,悉拒之。尝与尚书尹旻争,至推案盛怒。孔昭拱立,俟其怒止,复言之。旻亦信其谅直。旻昵通政谈伦,欲用为侍郎,孔昭执不可。旻卒用之,伦果败。旻欲推故人为巡抚,孔昭不应。其人入都谒孔昭,至屈膝,孔昭益鄙之。旻令推举,孔昭曰:“彼所少者,大臣体耳。”旻谓其人曰:“黄君不离铨曹,汝不能迁也。”为郎中满九载,始擢右通政。久之,迁南京工部右侍郎。有官地十余区为势家所侵,奏复之。奉诏荐举方面,以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后皆为名臣。郎官主藏者以羡银数千进,斥退之。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孔昭嗜学敦行,与陈选、林鹗、谢铎友善,并为士类所宗。弘治四年卒。嘉靖中,赠礼部尚书,谥文毅。子俌,亦举进士,为文选郎中。俌子绾,以议大礼至礼部尚书,自有传。赞曰:国家盛时,士大夫多以廉节自重,岂刻意励行,好为矫饰名誉哉。亦其澹嗜欲,耻营竞,介特之性然也。……孔昭等矫厉绝俗,物不能干。(节选自《明史》)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B.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C.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D.掘地得古鼎/急命/工镌文庙二字/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见镌字而止/1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与选文“书之于册”中“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善假于物也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不拘于时D.渔樵于江渚之上18.一个词往往有一个本义,以及一些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引申义。比如“朝”,其甲骨文写作献,你觉得下面各义项“引申”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A.朝见——朝代——朝廷——早晨B.朝廷——早晨——朝见——朝代C.早晨——朝见——朝廷——朝代D.早晨——朝代——朝见——朝廷19.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尚书姚變知孔昭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旻亦信其谅直/低眉信手续续弹C.郎官主藏者以羡银数千进/而又何羡乎D.亦其澹嗜欲,耻营竞/而耻学于师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2)国家盛时,士大夫多以廉节自重,岂刻意励行,好为矫饰名誉哉。21.根据第二段内容,归纳黄孔昭在对待人才方面的做法。【16~21题答案】【答案】16.C17.D18.C19.D20.(1)粮食如果不平常蓄积,饥荒时怎么能够接济?人才不预先储备,用人时怎么能满足需要呢?

(2)国家兴盛时,士人夫们多把廉洁有节操看得很重,难道是刻意努力,喜欢造作夸饰名誉吗?21.黄孔昭认为国家选用人才,应该预先储备,不能闭门谢客,对待来客以礼相待,并留意寻访人才;选拔任用公平合理,授予官职时,依据才能的高下分别派往难于治理的地方和容易治理的地方任职;坚守原则,有人以私利求请,都予以拒绝。【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划线句子中,“工”是“命”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D;再比较AC,“诸朝”“诸”是兼词“之于”,“献”是动词,与“诸朝”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译文:有人挖地挖出了一只古鼎,黄孔昭马上命工匠刻上“文庙”二字,把古鼎送到文庙中。不多久宦官权贵想把古鼎进献朝廷,看见古鼎刻有“文庙”二字才算了。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例句中“于”的意思是“在”。A.“于”: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B.“于”:意思是“比”;C.“于”:表被动;D.“于”,意思是“在”。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甲骨文像太阳从草丛中升起而残月还未消失的样子,“朝”的本义是早晨。古代臣子朝见帝王都是在早晨,因此又引申出“朝见”之意。因为“朝见”之意,所以“朝”又代指朝廷。由“朝廷”之意,后又指“朝代”。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知”:前句“了解”之意;后句通“智”,“智慧”之意。B.“信”:前句“相信”之意;后句“随便”之意。C.“羡”:“多余”之意;后句“羡慕”之意。D.“耻”,两句都是意动,“以……为耻”之意。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素”,平常;“赡”,供给;“储”,储备;“安”,怎么。(2)“盛”,兴盛;“以”,把;“励行”,努力实行;“矫饰”,伪装造作掩饰。【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依据原文“国家用才,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岂足赡饥;才不预储,安能济用”“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可知,黄孔昭认为国家选用人才,应该预先储备,不能闭门谢客,因此遇有来客,黄孔昭都以礼相待,并留意寻访人才,随时记在本子上;依据原文“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可知,在授予官职时,黄孔昭认为应该依据才能的高下分别派往难于治理的地方和容易治理的地方任职,因此选拔任用公平合理;依据原文“其以私干者,悉拒之”可知,在授予官职时,黄孔昭在用人方面有自己的原则,有人以私利求请,都予以拒绝,要从人尽其能的角度出发任用推举官吏。参考译文:黄孔昭,是黄岩人。当初名字叫黄曜,后来因为流行用字,改字为世显。十四岁时,父母去世,他非常悲痛形销骨立。天顺四年考中进士,授官屯田主事。黄孔昭奉命出使江南,拒绝馈赠不接受,后来做了都水员外郎。成化五年,文选郎中陈云等人被属吏揭发,都被罢官入狱。吏部尚书姚夔深知黄孔昭廉洁,把他调到文选司。九年提升为郎中。按照惯例,文选郎中大多闭门谢客。黄孔昭说:“国家选用人才,好比富足人家蓄积粮食。粮食如果不平常蓄积,饥荒时怎么能够接济?人才不预先储备,用人时怎么能满足需要呢?如果闭门谢客,那从哪里了解发现天下的人才俊杰呢!”由官府回到家中,遇有来客,黄孔昭都以礼相待,并留意寻访人才,随时记在本子上。(他)在授予官职时,依据才能的高下分别派往难于治理的地方和容易治理的地方任职。因此选拔任用公平合理。如果有人以私利求请,都予以拒绝。有一次与吏部尚书尹旻争论,(惹得尹旻大怒),以致顺手推翻了桌子。黄孔昭垂手站立,等他息怒了,接着又陈述自己的观点。尹旻也相信黄孔昭诚信正直。尹旻和通政使谈伦关系亲密,想任用他为史部侍郎,黄孔昭坚持认为不可以,尹旻还是用了谈伦,后来谈伦果然垮台。尹旻想推荐老朋友担任巡抚,黄孔昭不同意。这个人进京拜谒黄孔昭,直至双膝跪下求情,黄孔昭更加鄙视他。尹旻命令推举,黄孔昭说:“他所缺少的,正是大臣的体统。”尹旻只好对这个人说:“黄君不离开铨曹,你是得不到升迁的了。”黄孔昭担任文选郎中满了九年时间,才升为右通政。又过了好久,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有十多处官地被权门大户侵占,黄孔昭奏请,全部收回了这些官地。奉诏命荐举方面大臣,黄孔昭荐举了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两人后来都成为名臣。主管银库的郎官把几千两盈余的银子进奉给黄孔昭,结果被呵斥而退出。有人挖地挖出了一只古鼎,黄孔昭马上命工匠刻上“文庙”二字,把古鼎送到文庙中。不多久宦官权贵想把古鼎进献朝廷,看见古鼎刻有“文庙”二字才算了。孔昭热爱学习努力做事,与陈选、林鹗、谢铎关系友善,并被文人(士大夫)推崇。弘治四年去世。嘉靖年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毅。儿子黄铺,也考中进士,做文选郎中。黄倩的儿子黄绾,以议大礼官至礼部尚书,自己有传。评论说:国家兴盛时,士人夫们多把廉洁有节操看得很重,难道是刻意努力,喜欢造作夸饰名誉吗?他们把欲望看得很淡,以钻营布竟为耻辱,不随流俗的个性才这样的……孔昭等勉力自己超出尘世,任何事情都不求取。(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桂州腊夜戎昱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坐到三更已尽。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B.五六句叙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C.最后一联中,写诗人追随曾官至骠骑将军的名将霍去病宦游到桂州。此诗就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不点自明。23.请结合全诗,简述诗人“辛苦”的原因。【22~23题答案】【答案】22.C23.长夜难眠、悲凉落寞;故乡遥远、乡思绵长;离家万里征战,岁暮不归。【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写诗人追随曾官至骠骑将军的名将霍去病宦游到桂州”说法错误,霍去病是西汉人,戎昱是唐代诗人,不同时代,诗人不可能追随曾官至骠骑将军的名将霍去病宦游到桂州。此处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首句“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两句,这是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由此可总结出“辛苦”的第一重原因是长夜难眠、故乡遥远,因而内心悲凉落寞;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是因为思念家乡。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一闻一见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