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A4版)【测试范围:七上全册】_第1页
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A4版)【测试范围:七上全册】_第2页
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A4版)【测试范围:七上全册】_第3页
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A4版)【测试范围:七上全册】_第4页
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01(考试版A4版)【测试范围:七上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01七年级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七上全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北京人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古人类学家制作“北京人复原头像”的主要依据是(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C.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 D.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3.下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4.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准。(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5.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文物体现的是()利簋 四羊方尊 青铜面具A.炎黄时期的创造发明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C.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6.《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7.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8.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9.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思想家关注和担忧社会发展方向,纷纷提出救世之策。各学派之间相互论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当时()A.王室日渐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战争的结果C.政治经济变革的反映 D.分封制度确立的影响10.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下列能直接佐证这一史实的是()A.影视作品《大秦赋》 B.司马迁的《史记》C.许慎的《说文解字》 D.出土的里耶秦简11.下图所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A.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 B.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C.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 D.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12.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A.社会政治清明 B.经济恢复发展 C.中央集权加强 D.农民负担沉重13.《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14.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诸侯)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该措施()A.使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B.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15.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16.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17.公元前60年,朝廷设置都护府,对今天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它在维护边疆稳定与安全上具有重要作用。此时的朝廷属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元朝18.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A.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B.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D.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19.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A.公元2世纪初B.公元2世纪末C.公元3世纪初D.公元3世纪末20.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或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A.电视纪录片《三国世界》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C.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D.诸葛亮的《出师表》21.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而治”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2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A.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江南地区的开发C.前秦东晋淝水之战 D.北魏孝文帝改革23.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24.下列主张与其派别、思想家对应正确的是()选项主张派别思想家A治国顺应民心和自然,保持独立人格道家老子B“兼爱”“非攻”,选拔贤能治国,提倡节俭墨家孟子C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儒家荀子D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法家韩非A.A B.B C.C D.D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25题12分,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4分,共52分。25.(12分)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中国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图二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农耕文明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材料二图一战国形势图图二秦朝形势图(2)据材料二,分析图一到图二的历史发展趋势,并指的秦朝的地方制度。(4分)材料三图一西晋内迁各民族分布图图二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3)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类型,并分析人口大迁移对我国历史进程带来的影响。(4分)26.(12分)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而经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通道),急耕战之赏(努力耕织、作战勇猛给予赏赐为急迫的事),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但仍以致力于根本的缘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应填空(不得照抄材料)。(4分)类别措施积极作用①②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③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力,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④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军事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材料二……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钳)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2)据材料二归纳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4分)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3)结合材料三,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我国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4分)27.(14分)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行给予我们许多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张。(4分)材料二东汉首都洛阳太学生多达3万多人,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除了中央太学外,汉政府还在各郡县设公立学校广招学生。同时私人教学之风盛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至少以数十万至百万计,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亦用纸写,比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摘自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2)根据材料三,概况东汉教育兴盛的表现;并分析“纸本经卷”对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影响。(6分)材料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3)结合材料三,指出《齐民要术》作者。,并且分析作者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的原因。(4分)28.(14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战争中的民族交融】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被通披)发左衽(衣襟向左边开,这是当时狄夷的打扮)矣。——《宪问》根据材料概括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2分)【和平中的民族交融】材料二图一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