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_第1页
《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_第2页
《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1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同学学习在地面上测量距离的方法,并支配实际测量活动。教材支配了三部分活动内容:一是教学用工具测量,重点介绍在测量相距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如何利用标杆在底面上测定直线,再量出两点间的距离,然后让同学实际测量操场上两点间的距离;二是教学步测,支配同学测算出自己的平均步长,再步测操场的宽;三是教学目测,支配同学练习定距离目测,供应了目测较远距离的图前让同学观看,关心同学积累目测阅历,然后组织目测活动。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如此丰富,究竟该如何有效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呢?

结合班级实际状况,同学对于如何测量自己的平均步长应当不存在什么太大的问题,我想这一实际测量活动需要支配在课前让同学在家完成,测量后将原始数据填入教科书上。课上只要进行一下测量过程和结果的沟通,如发觉同学测量过程中有操作上的错误准时指出和订正。

组织同学沟通的时候,有的同学发觉,人高的一些男生,相对而言平均步长比较长,要接近0.8米,一些身高矮小的女生相对而言步伐就比较小了,而一般的同学都在0.7米左右,为了更好的区分每个人的平均步长的不同,我让同学保留两位小数,也让同学计算我的平均步长是0.67米。

在让同学步测学校操场的宽时,有肯定的误差,我让同学沟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误差,有的同学说自己走的时候没有沿始终线,有的同学说测平均步长的时候走的是20米的距离,是匀称的,而操场的宽要60几米,速度也就是平均步长和之前的`也会有出入等等。虽然有的同学测出来有很大的误差,有也几个同学测出来的数据和我用卷尺测出来的数据特别接近。这时同学的沟通显得有话可说,我想以后的课上是否也应留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想沟通、有沟通的内容呢!

《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2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包括熟悉分米、毫米、千米和吨。这一时期的作业都是在气及而笑这样的状态下批改完的。同学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如有同学说我睡的床长2(千米);一头鲸重60(克)。更有甚者,连长度单位和质单位都不分,一个鸡蛋重60(分米)这样的答案。

课后,我仔细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消失呢?课堂上,我也努力创设了各种情境,如教学毫米时,让同学找一找生活中一毫米的物品,并动手量一量。分米的熟悉也是如此。教学千米时,还带同学到操场上走了1千米;放学回家还请家长帮助,从校门口动身到哪里是1千米。教学吨时,只能是凭空想象,根本没有直观感受,老师只能说25千克的孩子,大约有40个那么多能有一吨,后来我发觉这些活动,同学缺乏真正的感悟过程,有些根本就没有去做。在课堂上,同学动手能量的`东西就是课桌、书本、自己的身高等等。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同学能测量的机会真是少之又少,既没有测量需要的尺,也缺乏肯定的指导。另一方面除了作业和课堂上,同学在生活上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沟通。

所以这方面的学习内容离同学的生活太遥远了,才导致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恳切请教各位同行,提出提珍贵建议。

《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3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敬重同学的人格,创设能引导同学主动参加的教学环境,激发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培育同学把握和运用学问的态度和力量。“实际测量”这节课就是让同学学会使用标杆、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测量较近或较远两点间距离,对测量结果要求不非常精确     时也可以步测或目测。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大量的预备工作:分好小组并确定小组长;支配预习内容;预备好测量工具;支配好测量场地并事先方案实际活动的步骤。

从这节课中,我深刻体会到拥有欢乐、宽松的乐观心情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认知制造具有的激励作用,在这种心情状态下,同学的思维能量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简单诱发创新思维,产生独到见解,真正体现了同学才是学问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确定较近两点后,我让同学自己选择测量工具,整个过程中同学清晰的明白只要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更好得进行测量。在实际测量时,他们自己说出应留意的地方,如卷尺要拉直,刻度要对准等,得出结果后,我选择了一种小刻度的卷尺,尺不够长怎么办?预习过的同学快速提议使用标杆并讲出了留意事项:要定一条直线。那么插在哪合适?测量前应当依据测量工具估测。接下来的分组实际测量快速绽开,在距离较远的两点间测量时选择了合适测量工具的小组在规定时间圆满地完成了测量任务。

步测是一大难点。我选择了一段30米距离,他们按要求用匀称的步伐沿直线走了三、四次并记好每次的步数后,都能算出平均每次走了多少步,但在求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时消失困难,特殊是消失30(米)47(步)这类不会往下算的状况,怎么办?让同学动口自己说,动脑想。在我提示长度单位可以换算后,大部分同学算出了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开头去验证第一次用工具测量的结果了。只剩下几个了,我直接告知他们求法30米=3000厘米,用3000以平均步数,求出自己一步的平均步长。目测部分教授的较仓促,让同学练习的也较简洁,应当让同学依据预习自己讲出如何测量,再用工具或步测的方法验证一下结果会更好一点。

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让同学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方法实际测量,在创新的课堂上我愿走下讲台,走近我的同学,跟他们成为伴侣,一起争论,一起实际操作测量,以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

《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4

一、课前研讨定方案

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等单元的内容并不多,教学时间当然短,但这些部分学问又较为抽象,于是,同学接受起来往往较为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四年段数学教研组的全体老师绽开了热闹的争论,最终达成共识——让同学多一些实践体验,让他们下意识地经受平常熟视无睹的一些现象,从而抽象为新的数学学问。对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较小的面积,同学还可以从教室里的许多实物得到充分的熟悉,但是,对于公顷、平方千米等土地面积单位,不带同学走出课堂,x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是很难让同学真正理解的,更谈不上接受应用。这就告知我们,走出课堂最为合适。然而,奇怪   心极强的同学,一走出课堂就很难调控,带他们到室外去实际感受会学得更好,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他们的留意力经常要被各种景象所迷惑。这是我们事先应当考虑到的。为此,我们想到了一块儿——合作上大课。

就这样,在教学《实际测量》一节时,我们各个班先在室内事先学习了实际测量一些必备的学问,接着401、403、405三个班合作,402、404两个班联手,分两节带同学到室外上实践课。

实践课开头了,我们401、403、405三个班的老师既分工又合作。首先,由我将实践活动要留意的事项、要完成的任务作一番简洁的说明与强调(已在课前布置同学作充分和必要的预习),然后由我维持三个班同学的纪律,由克宁和碧云老师带几个同学进行实际测量。他们首先测量的是边长10米的`正方形,测量后让全部同学感受,这就是100平方米大。之后,我们再次带领一小部分同学测量整个瑞基广场的长和宽,测量的结果大约是长132米、宽82米,用计算器很快算出瑞基广场总面积约10824平方米,比1公顷还大些。说实在的,在没测量之前,我们曾苦恼难找到让同学感受1公顷实际大小的场地,我们自己估算得也不够准。俗语说得好:实践出真知。

接下来,他们两位老师再次领另一部分同学代表测出50米长的直跑道,同时在每间隔10米的地方插上标杆,我们再一起组织同学分小组进行目测练习。同学目测时,我们不忘在方法上作实际指导:留意10米处、20米处、30米处……标杆的高矮之别、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让同学在这跑道上分小组自由来回走3次,并让各人登记自己每次所走的步数。并算出自己的步长,为下面的步测做预备。很快地,一节课过去了,可是,我们估计要完成的任务没能全部兑现。

二、课后反思谋进展

课后我们再度反思,发觉这节课的合作教学总体是胜利的。由于同学不仅实际测量了较短和较长的两点间的一段距离,还经受了目测和步测的过程,基本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实际测量本事更强,并算出他们各自的步长,感受了前面学过的较大面积100平方米、1公顷有多大。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如:课前老师可先带几个较有组织力量的同学测出广场的长和宽,测出面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这样,可省下不少时间,再让这些同学分散到各组中当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测量。其次,要尽可能多备几套工具,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同学的参加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的(但学校条件极为有限。),究竟,同学更热衷于自己动手而不是观望。除此,我们还有同感,要打破原来课堂的格局,连上两节课,才能确保同学有充分的实际操作时间与机会,老师也才能从同学的实践活动中发觉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指导。

我班接下来的一节还是我的课,我便临时作打算,让同学留下来连续做实践才能更好解决的事。(同学们正在兴头上,个个跃跃欲试)找两个物体,先进行目测,接着步测,最终用工具测,再算出误差,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目测和步测更精确     些;或者用步测量出操场或一块长方形的长和宽,并估算它的面积大约有多大;或者测量篮球场、沙坑等的实际大小……小组之间、组内各位同学还乐观开展竞赛,自行发起比比谁估得准、算得快。那场面,真可谓激情奔放!

总之,过后我们几位老师再次沟通,都觉得同学对这部分内容把握得较往届好。这一切,缘于课程新思想——经受是一种过程性目标的引领,她让我们勇于打破常规,真正自由大胆主宰课堂,大胆尝试转变教学方式,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让我们的教学真正服务于同学的进展。这,就是本节课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

《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实践活动中实际测量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

尺是度量长度的工具。无论直尺还是卷尺都很难直接度量相隔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一般把较远的.距离分成若干段,用尺量出各段的实际长度,相加得到两地间的距离。为此,先要通过两点测定一条直线,然后沿着这条直线测量长度。实践活动《实际测量》着重引导同学测定这样的一条直线。教材呈现了三名同学在A、B两点间测定直线的情境,两名男孩各把一根标杆竖直插在A点和B点,一名女孩在A、B之间的C点和D点依次插标杆。只要四根竖直的标杆插的地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B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分成AC、CD、DB三段度量,戴帽的男孩正在观看并指挥调整,利用四根标杆在A、B之间测定一条直线。教材引导同学看懂情境图,体会图中的三人分别在做什么,尤其是戴帽子的男孩是怎样推断四根标杆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然后用这样的方法在操场上开展类似的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