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齐齐哈尔普高联谊校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因为你首先要知道这本书是否是你需要的。譬如,你一定要知道,在读的到底是虚构的作品(小说、戏剧、史诗、抒情诗),还是某种传递知识的论说性书籍。几乎每个读者在看到一本虚构的小说的书名时都会认出来,会认为要分辨这些并不困难——其实有时并没有那么容易。你要先检视这本书,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序言、摘要等。如果这本书有书衣,要看看出版者的宣传文案。这些都是作者在向你传递讯号,让你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如果读者忽略了这一切,却答不出“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问题,那他只该责怪自己了。事实上,他只会变得越来越困惑。如果他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他从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他根本就不可能回答随之而来的,关于这本书的其他问题。一本书都有一副骨架,当它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掌握其骨架的基础。知道掌握一本书的架构是绝对需要的,这能带引你发现阅读任何一本书的第二及第三个规则。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这就是说你要尽量简短地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这跟说出这本书是什么类型是不同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干什么”的主题,整本书就是针对这个主题而展开。“干什么”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更口语化的意义。找出一本书在干什么,也就是在发现这本书的主题或重点。一本书是一个艺术作品。除了要外观精致之外,还要有更接近完美、更具有渗透力的整体内容。对于“整体内容”这件事,光是一个模糊的认知是不够的,你必须要确切清楚地了解才行。只有一个方法能知道你是否成功了。你必须能用几句话,告诉你自己,或别人,这整本书说的是什么。不要满足于“感觉上的整体”,如果一个阅读者说:“我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但是我说不出来。”应该是连自己也骗不过的。第三个规则可以说成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当你看一个整体组成复杂的东西的时候,如果只看出它“怎样呈现一体”的面貌,那是还没有掌握精髓,你还必须要明白它“怎样呈现多个”的面貌但不是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多个”,而是互相融合成有机体的“多个”。如果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没有有机的关联,一定不会形成一个整体。一本好书,就像一栋好房子,每个部分就好比这栋房子里的房间,它们都要很有秩序地排列起来。每个房间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的室内架构、装潢的方式。但是却一定要跟其他房间连接起来,否则这个房间便无法对整栋房子作出任何贡献了。就像一栋房子多少可以居住一样,一本书多少也可以阅读一下。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达到了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最好的书都有最睿智的架构、虽然他们通常比一些差一点的书要复杂一些,但他们的复杂也是一种单纯,因为他们的各个部分都组织得更完善,也更统一。这也是为什么最好的书,往往也是可读性最高的书的理由之一。让我们回到第二个规则,也就是要你说出整本书的大意。对这个规则的运用再作一些说明,或许能帮助你确实用上这个技巧。举一个例子,荷马的《奥德赛》讲述了奥德赛的故事,他在特洛伊围城之战之后,花了十年时间才回到家乡,却发现忠心的妻子佩尼洛普被一些追求者包围着。这是一个精致而复杂的故事,充满了兴奋刺激的海上、陆上冒险,有各种不同的插曲与复杂的情节。但整个故事仍然是一个整体,一个主要的情节牵扯着所有的事情并将之连结在一起。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用几句话将《奥德赛》的精华摘要出来:某个男人离家多年。海神嫉妒他,让他一路尝尽孤独和悲伤。在这同时,他的家乡也濒临险境。一些企图染指他妻子的人尽情挥霍他的财富,对付他的儿子。最后在暴风雨中,他回来了,他让少数几个人认出他,然后亲手攻击那些居心不良的人,摧毁了他们之后,一切又重新回到他手中。“这个,”亚里士多德说,“就是情节的真正主干,其他的都是插曲。”你用这样的方式来了解一个故事之后,透过整体调性统一的叙述,就能将不同的情节部分放入正确的位置了。你可能会发现这是很好的练习,可以用来重新看你以前看过的小说。你用不着光靠自己来发掘故事的情节。作者通常会帮助你。有时候作者会在前言说明他整体内容的设计。就这一点而言,论说性的书籍不同于小说。一位科学或哲学的作者没有理由让你摸不着头脑。他让你的疑虑减到越少,你就会越乐意继续努力阅读他的思想。就像报纸上的新闻报导一样,论说性的书开宗明义就会将要点写在第一段文字中。当然,也不要完全依赖他在前言中所说的话。一个作者最好的计划,就像人或老鼠经常在作的计划一样,常常会出错。你可以借着作者对内容提示的指引来读,但永远要记得,最后找出一个架构是读者的责任,就跟当初作者有责任自己设定一个架构一样。只有当你读完整本书时,才能诚实地放下这个责任。需要注意的是,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诠释,没有哪一种一定对。虽然是同一本书,但对不同读者来说都是不同的。如果这种不同透过读者的诠释来表达,丝毫不足为奇。(摘编自莫提默·J·艾德勒等《如何阅读一本书》)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让你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这句话的意思作者通过书名和副标题向读者清楚地说明了这本书的类别。B.本文所述的“说出整本书在干什么”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把整本书的主题说明白,二是用口语化的语言来说明。C.文章将书描述为艺术作品,是从文本的物质载体和文本内容两个层面而论的,文章重点论述了后者的艺术性。D.文章举亚里士多德概述《奥德赛》的例子,是为了论述“说出整本书的大意”的重要意义,并以之引导读者进行练习。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所论述的分析阅读的规则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不仅适用于虚构性的文学作品,也适用于论说性的书籍。B.与分辨书的类型相比,简述其主要内容要难得多,因为这需要读者读完整本书,辨明内容的枝干,再用语言说明。C.篇章的排列顺序决定了图书的可读性,进而决定了图书的内容质量,架构好的书,就会可读性强,内容质量高。D.读者可以从作者在前言中对内容设计的介绍,了解整本书内容,但在阅读之后,可能会发现作者的介绍并不准确。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画线句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A.《愤怒的葡萄》描绘了农村生活,到底是小说,还是社会学的论著?B.《汤姆·琼斯》的情节可以简化为一个公式:男孩遇到女孩,男孩失掉女孩,男孩又得到女孩。C.从杰瑞米·科利尔《英国戏剧的不道德与猥亵之一瞥——从古典的观点来探讨》的书名,读者可以想象书中一定引述了许多不道德的例子。D.张炜的《半岛哈里哈气》描绘了纯真的净土,撇去了所有沉重、痛苦与喧嚣。4.我们应该如何阅读?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5.本文是如何做到论述通俗易懂的?请从语言、内容和结构角度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棵老树冯至我们搬到这里来时,所遇见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放牛的老人。他坐在门前的一块石墩上,两眼模糊,望着一条水牛在山坡上吃草。他看见我们几个从城里来的人,我不知道他怎样想法,可是从他毫无表情的面上看来,他是不会有什么感想的。①他好比一棵折断了的老树,树枝树叶,不知在多少年前被暴风雨折去了,化为泥土,只剩下这根秃树干,没有感觉地蹲在那里,在继续受着风雨的折磨;从远方望去,不知是一堆土,还是一块石,绝不会使人想到,它从前也曾生过嫩绿的枝叶。他听话也听不清楚,人类复杂的言语,到他耳里,都化为很简单的几个单音。据林场的主人说,这片山林经营已经将近三十年,一开始时,这个老人就到这里来了。我想,当时他还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壮年,他必定也曾经背起斧头,参加过那艰难的披荆斩棘的工作。但是从什么时候起他的筋力渐渐衰减,官感渐渐迟钝,把那些需要强壮的筋力或灵敏的官感的工作一件件地放下来,归终只是从早到晚眼前守着一只笨拙的水牛呢?这个过程一定是缓缓的,漫长的,他若回忆到他的壮年,(如果他有回忆的话,)会比我们苦忆前生还要模糊吧。时间对于他已经没有意义。气候的转变他也感觉不到,我只看见他春、夏、秋、冬,无论早晚,只是穿着一件破旧的衣裳。他步履所到的地方,只限于四周围的山坡,好像这山林外并没有世界;他掺杂在林场里的鸡、犬、马、牛的中间,早已失却人的骄傲和夸张。他“生”在这里了:他没有营谋,没有积蓄,②使人想到耶稣所说的“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水牛,好像不是属于这个生物纪的。庞大的身躯,缓缓地在草地上走着,像是古代的生物,原始的力还存留在它的身上。当它仰着头,卧在浅浅的泥水池子里,半个身子都没不下去,它那焦渴的样子使我们觉得这个水渐渐少了的世界,真有点对不住它。把它交在这个老人的手里,是十分和谐的。山坡上,树林间,老人无言,水牛也没有声音,蹒蹒跚跚,是一幅忧郁的画图。因为他们同样有一个忘却的久远在过去,同样拖着一个迟钝在这灵巧的时代。老人的生活从未有过变动。若有,就算是水牛生小牛的那一天了。他每天放牛回来,有时附带着抱回一束柴,这天,却和看山的少年共同抱着一只小牛进来了。他的面貌仍然是那样呆滞,但是举动里略微露出来了几分敏捷。他把小牛放在棚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那许久不曾打扫过的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铺上焦黄的干草,把小牛放在干草上。他不说话,但是这番工作无形中泄露出一些他久已消逝了的过去。他把小牛安插好了不久,在山坡上生过小牛的老牛也蹒蹒跚跚地走回来了,此后老牛的身后又多了一只小牛。他呢,一番所谓兴奋后,好像眼前并没有增加了什么。一天下午,老牛不知为什么忽然不爱走动了,老人举起鞭子,它略微走几步,又停住了,他在它面前堆些青草,它只嗅一嗅,并不吃。旁的工人都说牛是病了,到处找万金油,他却一人坐在一边,把上衣脱下来晒太阳。他露不出一点慌张的神色,这类的事他似乎已经经验过好几次,反正老牛死了还有小牛。两盒万金油给牛舔下去后,牛显出来一度的活泼,随后,更没有精神了。山上的人赶快趁着它未死的时候把它拉到山下的村庄里去。老人目送几个人想尽方法把这病牛牵走,并不带一点悲伤。他抽完了一袋烟,又赶着小牛出去了,他看这小牛和未生小牛以前的那只老牛一样。因为他自从开始放牛以来,已经更换过好几只牛,但在他看来,仿佛从头到了,只是一只,并无所谓更换。可是这老人面前的不变终于起了变化。今年初夏的雨水分外少,山下村庄里种的秧苗都快老了,还是不能插,没有一个人不在盼望云。天天早晨虽然是阴云四布,但是一到中午云便散开了,这样继续了好些天,有些地方在禁屠求雨,因为离湖较远的地方,已经呈露出几分旱象。一天上午,连云也没有了,太阳照焦一切,这是在昆明少有的热天气。老人和平素一样,吃完午饭,就赶着牛出去了。——大家正在热得疲惫,尽在想着午睡的时候,寂静的林场的院子里吹来一阵凉风,同时天气从西北的方向上来了,转瞬间烟云布遍四山,大雨如注。雨继续了三个钟头,山上的雨水到处顺着枯竭了许久的小沟往下流。人人都随着宇宙缓了一口气,一两个从村庄里走到山上来玩耍的农夫准备着雨一止了便跑下山去,赶快插秧,哪怕是天晚了,也要能插多少就插多少。人们尽在雨声里乱谈乱讲,却没有一个人想起外边的大雨里还有两个生命。雨止了,院子里明亮起来,被雨阻住的鸟儿渐渐离开它们避雨的地方飞回巢里去,这时那老人也牵着小牛回来了。人和牛都是一样湿淋淋的,神情沮丧,好像飓风掠过的海滨的渔村,全身都是零乱。老人把牛放在雨后的阳光里,自己走到厨房里去烘干他那只有一身的衣裤。人们乱忙忙的,仍然是没有人理会他们。等到老人把衣服烘干再走出来时,小牛伏在地上已经不能动转。这只有几个月的小生命,担不起这次宇宙的暴力,被骤雨激死了。当晚工人们在林边掘了一个坑,把小牛埋在里边。埋葬后,老人还在漆黑的夜色里坑旁边坐了许久。最后,一步步地挪回来。——第二天,我看见他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手里仍然拿着放牛的鞭子,但是没有牛了。他好像变成一个盲人,眼前尽管是无边的绿色,对于他也许是一片白茫茫吧。几十年的岁月,没有一天没有水牛,他都实实在在地度过了,今天他却有如一个钟面上没有指针。老牛病死,小牛淋死,主人有些凄然。考虑结果,暂时不买新牛,山上种菜不多,耕地时可以到附近佃户家里去借。所成问题的,是这老人如何安插。他现在什么事也不能作了,主人经过长时的踌躇,又感念他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只好给他一些养老费,送他回家去。③家?不但旁人听了有些惊愕,就是老人自己也会觉得惊奇。他在这里有几十年,像是生了根,至于家,早已变成一个遥远,生疏,再也难以想象的处所了。他再也没有勇气去到那生疏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孙儿孙媳,但是他久已记不得他们是什么面貌,什么声音,什么样的人。人们叫他走,说是回家,在他看来,好比一个远征,他这样大的年纪,哪里当得起一个远征呢。他一天挪过一天,怎样催他,他也不动,事实上他也不知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去。最后主人派了两个工人,替他夹着那条仅有的破被送他——他在后边没精打采,像个小孩学步一般,一步一颠地离开了这座山,和这山上的鸡、犬、木、石……第二天,送他的工人回来了,说是已经把他安插在他的家里,人们仍旧在这山上度他们的长昼,谁也没有感到短少了什么。又过了几天,门外的狗在叫,门前呆呆地站着一个年轻的农夫,他说:“祖父回到家里,不知为什么,也不说,也不笑,夜里也不睡,只是睁着眼坐着,——前晚糊里糊涂地死去了。”这如同一棵老树,被移植到另外一个地带,水土不宜,死了。在山上两年的工夫,我没有同他谈过一句话,他也不知我是哪里来的人。我想,假如小牛不被冷雨淋死,④他会还继续在这山上生长着,一年一年地下去,忘却了死亡。1941年,写于昆明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人来到农场将近三十年,一直只做着放牛的工作,已经分别了好几头牛,牛成了老人的精神寄托,小牛死了,老人也就失去了寄托。B.老人的生活一成不变,时间对于老人也失去了意义,他对生活已经麻木,即使老牛生了小牛,后来小牛死掉,他的情感也没有一丝波澜。C.老人和小牛在大雨中淋了三个钟头以上,却没有人想到他们,小牛死后,农场主不顾老人的意愿强行送走老人,表明人们对老人漠不关心。D.老人跟孙儿孙媳感情疏远,孙儿孙媳对老人也不孝顺,老人回到家里,不说不笑不睡,他们却对此不管不顾,任由老人糊里糊涂地死去。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也与结尾“这如同一棵老树”相呼应,写出了老人的生命状态。B.句子②引用名言,将老人与“天上的飞鸟”“野地里的百合花”作比,表明老人生活自由、自然。C.句子③中“家?”独立成句,直接书写了旁人和老人的心理,突出了他们的惊讶之感。D.句子④说明老人的生命已经融入到这片土地之中,而生命在自然之中是平淡无奇的。8.“我”在本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本文体现了冯至怎样的自然观?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分析。(6分)【链接材料】在自然里,我们却愿意万古长新。最使人不能忍耐的是杭州的西湖,人们把些历史的糟粕尽其可能地堆在湖的周围……我是怎样爱慕那些还没有被人类的历史所点染过的自然:带有原始气氛的树林,只有樵夫和猎人所攀登的山坡……山水越是无名,给我们的影响也越大。这些风景里出现的少数的人物也多半是无名的……他们的生与死都像一棵树似的,不曾玷污了或是破坏了自然。(选自冯至《〈山水〉跋》)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上》)材料二: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此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节选自《说苑·立节》)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子与吾A吾与子B分C楚国D子不与E吾F子G父H则死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通“盍”,指何不,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意思不同。B.爱,指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意思不同。C.死,指为……而死,与《陈涉世家》中“死国可乎”的“死”意思相同。D.定,指使安定,“阙秦以利晋”中“利”表示使获利,两者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骊姬向晋献公诽谤申生,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认为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这样做。B.申生认为国君年事已高,国君的儿子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出谋划策。C.申鸣认为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而俸禄归于亲人,既然选择了在朝为官,侍奉君王,就应该以身殉国。D.白公胜被申鸣派兵包围,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石乞建议他请申鸣的父亲来帮忙劝说申鸣退兵,但计策没有奏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4分)(2)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4分)14.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③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②丁年:男子成丁之年,即青壮之年。③茂陵:汉武帝陵墓。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由人到庙,首句用“魂销”二字概括苏武所受的磨难,次句写苏武庙残破不堪。B.“雁”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颔联中的“雁”写出了苏武对故国的深长思念。C.颈联先写“回日”,再溯“去时”,苏武自匈奴归来,人事皆非,回忆“去时”,不胜感慨。D.尾联写苏武拜谒茂陵的情景,他未能在武帝生前完节归来受封,流露出不尽的遗憾。16.诗人生活在晚唐,当时唐朝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在这一背景之下,诗人凭吊苏武,通过想象书写苏武的遭际,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水和舟作喻,告诫君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已停,听众却仍久久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3)人们常用“青眼相加”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青眼”的故事源自阮籍。古代文人也常常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黄庭坚《登快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此人可以说是其貌不扬。①长脸,很长。鼻子下面的人中也特别的长。他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脾气好。多会也没见他和人红过脸嚷嚷过。不论是开会,还是私底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话,脸上带着笑,眯缝着眼,有一点结巴,不厉害。他不是随风倒的人,凡事自有主见。但是表达的方式很含蓄,很简短。对某人的行为不以为然,只是说:“看看!——这人!”对某种意见不同意,只是说:“嗯!——说的!”因此得了个外号:老蔫。另一个特点是:内秀。他是这个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老工人了。主要工作是管理马铃薯试验田。但这只是相对固定。哪里需要人,他就被调去。大田、果园、菜园都干过。粉房的师傅请假回家探亲,他去漏几天粉。酒厂的师傅病了,他去烧两锅。过年杀猪,那是他的活。骡马得了小病,不用送兽医院,他会扎针。他是个好木匠,能开料,能算工。什么地方开农具革新展览会,所里总是派他去。回来后,不用图纸,两三天内,他就能照样鼓捣出几件。他有一对好耳朵,一个好记性。不论什么乐器,凡是他见过的,他都能摆弄,甭管是横的,竖的,吹的,拉的,弹的。他不识谱,一般的曲子,他听两遍,就能背下来。所里有个李技师,业余爱拉小提琴。这玩意工人们没有见过,给它起了个名儿,叫“歪脖拉”。他很爱这洋乐器,常常到李技师屋里去看他拉,听他拉。有一次李技师被所长请去研究问题。回来时听见有人在他屋下拉他常拉的练习曲。心想:这是谁呀?②推门一看,是他!李技师当时目瞪口呆了半天。18.下列句子中的“厉害”与文中加点的“厉害”,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日高三丈,镇上人乱烘烘地都说强盗厉害。B.不给他们一点儿厉害,总觉着我们光宽大,不严惩。C.他的心跳得厉害。D.这么简单的事都可以搞成这样,你也未免太厉害了吧!19.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句子,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他能摆弄任何他见过的乐器。”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①_____________。很多人从多方面探究了肥胖的成因。人们知道,生活中,导致肥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和身体疾病等。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肥胖和记忆是相互影响的。②_____________,而记忆功能障碍反过来又可能影响食欲和进食决定。换句话说,肥胖可能让人记不清吃过没有和吃过多少,反而吃的食物就更多,变得更胖。当感到饥饿时,常人会记得已经吃过,而肥胖者却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乙】胃里的食物像一团空气似的。这表明,我们胃里实际有多少食物和我们对记忆中已经吃了多少食物的认知在共同决定我们吃或不吃以及吃多少。③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更加肥胖。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纵观中国古代文人的成长路径,他们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其日常的生活与行为习惯、以及思考与思想都围绕着这一目标。如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陆游虽身处乡野,仍心系朝廷,渴望王师北定中原……他们在其位,则积极建言献策,以期有补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时时牵挂国事,以各种方式表白心迹。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齐齐哈尔普高联谊校高三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A项,“这句话的意思作者通过书名和副标题向读者清楚地说明了这本书的类别”错,根据原文“你要先检视这本书,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序言、摘要等。如果这本书有书衣,要看看出版者的宣传文案”,可知读者可以通过书名、副标题、目录、序言、摘要、书衣等一些信息推测书的类别,这些信息是暗示性的,不是“清楚地说明了这本书的类别”。C项,“文章重点论述后者的艺术性”错,文章没有论述图书文本的艺术性,而是强调要重视“整体内容”。D项,“是为了论述‘说出整本书的大意’的重要意义”错,文章举亚里士多德的例子,是来论述“说出整本书的大意”的方法,而非论述其意义。)2.C(根据“可读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达到了建筑学上最完整的整体架构。最好的书都有最睿智的架构。虽然他们通常比一些差一点的书要复杂一些,但他们的复杂也是一种单纯,因为他们的各个部分都组织得更完善,也更统一。这也是为什么最好的书,往往也是可读性最高的书的理由之一”可知,可读性最强的书具有最好的整体架构,质量最好的书也有最好的架构,所以,质量最好的书往往也是可读性最高的书。这说明的是可读性最强的书和质量最好的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最好的架构。不是说,图书架构决定可读性,进而决定内容质量。)3.A(第二段画线句的观点是辨明一本书的类型有时候并不容易,A项能支撑这一观点。B项是概述情节,C项是从书名推测图书主要内容,D项是对图书主题的概述。)4.①明确阅读的需求,确定自己需要阅读图书的类型;②根据图书的书名等信息,辨明图书的类型,以便选择;③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整本书的主要内容;④列举书中重要篇章,找出整本书的架构。(每点1分)5.①语言上,本文语言通俗,运用了较多的贴近生活的比喻,并用第二人称“你”,与读者互动,拉近读者。②内容上,文章在说理过程中,列举了很多具体形象的例子,介绍了一些操作方法,使读者能轻松读懂。③结构上,文章按照先后顺序介绍了三种规则,条理清晰,并重点介绍了第二条规则,内容的详略,安排得当,清晰明了。(每点2分)6.C(A项,“一直只做着放牛的工作”错,根据原文可知,老人过去的工作,并不为“我”所知晓,不能说他“一直只做着放牛的工作”。B项,“他的情感也没有一丝波澜”错,小牛出生后,他有过“一番所谓兴奋”,小牛被埋后,他“还在漆黑的夜色里坑旁边坐了许久”,可见老人情感上有波动。D项,“孙儿孙媳对老人也不孝顺”“他们却对此不管不顾”于文无据。)7.B(“表明老人生活自由、自然”错,根据前文可知该句是指老人“没有营谋,没有积蓄”。)8.①“我”是见证者和叙述者。“我”来到山上两年,观察着老人的生活,并从“我”的视角将老人的故事叙述出来。②“我”是反思者。“我”是老人生活的旁观者,在对老人生活的描述中,时常加入“我”对老人心理的揣测,以及对老人生活的思考,并从中寄托“我”的思考。(每点2分,如答“‘我’是线索”等也可酌情给分)9.①自然是原始的。本文描写的老人和水牛都具有原始的特点,老人像一棵树,年复一年地在农场平静生长,水牛“像是古代的生物,原始的力还存留在他身上”,他们是无名的,他们的过去已被忘却。他们的生活缓慢,远离现代社会,迟钝在“这灵巧的世界”。②人与自然相和谐。老人在农场里从早到晚、一年四季都只做一件事——放牛,他感受不到时间变化,气候转变,掺杂在鸡、犬、牛、马中间,仿佛一棵树“生”在这里了。老人死亡也犹如一棵树死亡,老人离开了农场,就走向了死亡,好像一棵老树,移植到别处而死亡。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融合。(每点3分,如答“自然永恒”等也可酌情给分)10.ADF(原文标点为: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11.B(“意思不同”错误。意思相同,均为“吝惜”。)12.D(“石乞建议他请申鸣的父亲来帮忙劝说申鸣退兵”错,石乞建议劫持申鸣的父亲,威胁他退兵。)13.(1)君父会认为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谓”“岂”“如”各1分,句意1分)(2)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鼓”“遂”各1分,定语后置1分,句意1分)14.①相同之处:二者都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尽孝。(1分)②不同之处:申生始终站在晋献公角度多方考虑,主动赴死;(1分)申鸣开始尽心做孝子,后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时为尽忠而使父亲丧命,功成之后自杀身死。(1分)15.A(“残破不堪”错,“古祠高树两茫然”不是写苏武庙残破不堪,而是写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16.①本诗通过想象形象地写出了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艰难情景,归来后物是人非的感慨,拜谒茂陵的伤感,塑造了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②诗人面对晚唐的时局,满怀忧患,通过想象细腻地描绘苏武的遭际,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爱国情怀,在追念先贤的同时,激励时人热爱国家、挽救国家、振兴国家。(每点3分)17.(1)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18.C(文中与C项的“厉害”表示程度很高。A项,凶猛。B项,猛烈的手段。D项,讥笑人差劲、笨拙。)19.示例一:①处的逗号将“长脸”“很长”主语和谓语分开,句式简短,将两个“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xxx脱芯机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新建风电铸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肾癌肿瘤患者护理措施
- 手术台铺无菌单操作指南
- 硬膜外引流护理常规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人教版
- 大班社会教案:争做文明小天使
- 湄护理高质量发展
- 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术后进食水护理
- 中建盘扣式落地卸料平台施工方案
- 浅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贫血的中医治疗:中药在贫血治疗中的应用
- 狮子王-中英文-剧本台词(全)
- 印刷品价目表
- 世界旅游业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临沂大学
- (完整版)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质量管理文件
- 电力变压器试验报告模板
- 配电网技术标准(施工验收分册)
- 高一信息技术组期中考试成绩分析报告
- 第五单元 国乐飘香-《老鼠娶亲》作业设计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