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1讲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点向一先秦时期国家制度体系的构建教师用书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1讲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点向一先秦时期国家制度体系的构建教师用书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1讲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点向一先秦时期国家制度体系的构建教师用书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1讲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点向一先秦时期国家制度体系的构建教师用书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1讲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点向一先秦时期国家制度体系的构建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真题考点定位命题统计命题要点2023年2022年2021年热考角度先秦政治文明①新课标·T1·良渚、龙山文化②新课标·T2·儒家法家治国方略③湖南·T2·战国任相①浙江·T1·西周分封制①浙江·T1·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②浙江·T26·分封制与郡县制③湖北·T1·周代的等级制度古代中枢管理制度①湖南·T4·宋御史、谏官②北京·T5·清奏折①广东·T3·三省六部制②湖南·T5·清代君主集权①天津·T4·明代丞相“擅权”②湖南·T2·汉初预防外戚干政③河北·T2·皇帝政令的承转运行④福建·T3·孙吴政权借助年号宣扬正统⑤广东·T2·尚书台职权的变化古代地方治理与基层组织新课标·T3·汉代州制①广东·T2·汉代封国制与“奉朝请”②山东·T16·隋代政区改革①山东·T2·汉代王国职官②湖北·T2·汉顺帝“切责郡县”③河北·T3·刺史职权的异变④河北·T16·唐初世家大族势力⑤湖南·T4·唐中后期地方势力古代官员的选拔与治理①新课标·T4·李元凉②湖北·T5·明代科举③湖北·T16·军事人才④湖南·T3·南北朝选使⑤山东·T2·汉尚牛车①湖南·T3·隋唐选官制度的变迁②山东·T4·明代监察制度①海南·T2·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②江苏·T3·科举促进阶层流动命题分析①从命题形式上看,呈现出“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特点,史料形式上多以文字、图片或表格为主,凸显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蕴含家国情怀,培养制度自信。②从命题内容上看,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集权下皇权的加强、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的此消彼长、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历年高考命题的核心区域。③复习备考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的诞生应从唯物史观角度加以分析,对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认识需要站在历史长河中去探究其对中华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中央集权侧重于皇权加强和地方治理,尤其是汉唐时期对地方势力的治理以及明清时期的乡村自治。基础体系构建综合线索梳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阶段一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阶段二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阶段线索一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线索二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线索三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然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点向一先秦时期国家制度体系的构建核心价值引领先秦时期,在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经国序民,正其制度”的治国理念,同时形成了一整套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的国家制度。必备知识贯通主干整合原始社会禅让制: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夏、商、西周时期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启继父夏禹之位;②内外服制度:商朝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商王对外服(附属国)控制力有限;③分封制与宗法制:出现于商朝,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④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⑤世卿世禄制: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强调出身和门第高低;⑥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春秋战国时期①列国纷争:先后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西周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②华夏认同:春秋时期,戎狄蛮夷等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战国时期,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重难突破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多元性从文化遗址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从文化特点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农作物种植为北粟南稻。从区域分布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一体性从社会生活看,各地有共同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等。从遗址分布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2.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的内涵及关系权力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权力继承:宗法制—家族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权力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宗法制是内核,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3.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四个特点4.先秦时代的中国华夏认同拥有天下共主地位与权威的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均是纵向上传承和认同三皇五帝以来的历史文化传统,横向上获得天下各地邦国、诸部政治与文化认同的产物。夏代的九州、五服、四海,商代的内服、外服,周代的王畿内外人民对夏、商、周王朝的政治与文化认同,是三代王朝在近200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维系天下共主政治地位的深层机制。天下各地邦国与诸部对于三代王朝政治上、文化上的普遍认同,则是古代“中国”最终走向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道路的根本内在原因。夏商周三代王朝对三皇五帝以来形成的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赓续和发扬光大,是古代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精神纽带和动力源泉。春秋战国时代,戎狄蛮夷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稳定发展。典题实达素养1.(2023·新课标卷)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C)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晚期时代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前农业产生,排除B项;文字的使用是进入更高社会阶段的表现,与材料内容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新课标卷)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A)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解析】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治国理政要“隆礼”“重罚”,与韩、李在“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上有共同之处,所以A项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A项正确;“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出自《孟子》,意为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以仁政为法度,也就不能治理好天下,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B项;“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孔子《论语》,意为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C项;“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老子》,意思是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湖南卷)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A)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