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李村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李村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李村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李村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李村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李村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图象与描述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对应错误的是A.甲图晶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B.乙图液体沸腾前后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C.丙图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D.丁图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小红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的电阻大小关系:R甲>R乙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C.将甲、乙两导体并联接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为0.6AD.根据图象可得出结论: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成正比3.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m=10cm B.1h=10min C.1min=10s D.1m/s=3.6km/h4.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C.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D.罕见的海市蜃楼现象5.如图所示,一束来自于近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则该同学的眼睛是A.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B.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6.以下与中学生相关的物理量估测最合理的是()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8℃B.中生跑完50m用时约3s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5m/s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μm7.两个做匀速直线的物体甲、乙,乙运动的时间是甲的3倍,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那么甲、乙两物体的运动路程之比是()A.3∶5 B.2∶3 C.1∶3 D.3∶28.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C.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8cm D.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9.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A.空气不能传声 B.固体不能传声C.真空不能传声 D.真空可以传声10.如图所示,是沈河区某校学生在进行团体扇子舞表演,在音乐声中她们动作优美、协调统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扬声器放出的音乐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学生的脸被扇子挡住而看不见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C.音乐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D.学生听到的音乐声属于超声波1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透过容器的玻璃侧壁斜射到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A.一直向左移动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回到P点C.一直向右移动D.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回到P点12.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水晶莹C.深秋,霜打枝头D.冬天,大雪漫天二、填空题13.小东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剩余的矿泉水的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14.如图是某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这个关系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______,由图象知道,这种物质的密度ρ=______g/cm3,合______kg/m3。15.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声带_____产生的,而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通过_____传入我们耳朵中的。16.下表是15℃时声音在一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其中声音在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声音由空气传入水中,其传播速度会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物质空气水尼龙冰松木水泥铁速度(m/s)340150026003230323048005200三、实验题17.(8分)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点距凸透镜的距离为2倍焦距,点距凸透镜的距离为1倍焦距。(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________立、________的实像;(3)再把蜡烛移动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的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_______。18.(8分)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96981009898(1)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中作出温度﹣时间图线;_____(2)由图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3)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水会_____沸腾;(4)这说明水沸腾时是_____热的。19.(8分)德化生产的瓷器举世闻名,瓷都中学的科技探究小组想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测量瓷器的密度,他们所用的器材有:若干小碎瓷片,足够(密度为)的水,一个质量为、容积为有密封盖的瓶子,如图所示。问:(1)除以上器材外,他们还需要______(只限选一件仪器),才能测出小碎瓷片的密度;(2)请简要写出测量过程,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所测量的物理量______;(3)小碎瓷片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四、作图题20.(8分)画出下图中的入射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21.(8分)如图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O,一条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分别画出它们对应的出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五、计算题22.(10分)如图为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展出的冰船艺术品,其体积为20m3,若此冰船完全融化成水,求水的质量和体积.(已知冰=0.9×103kg/m3)23.(12分)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飞行,徐冰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用学习过的光学、力学知识,测量飞机的飞行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他听到飞机的声音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º角的方向,如图所示,已知h=2052m,飞机从头顶正上方到达他前上方与地面成37º角的位置时用时6s。求飞机的速度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37º时,三个边的长度之比为3:4:5)。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分析】先确定图象中两个物理量的关系,再看图象中所反应的这两个物理量的关系与这个关系是否对应,由此分析即可.【详解】由晶体的熔化规律知道,晶体在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后吸热温度升高,所以,晶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与甲图像对应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由汽化的特点知道,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汽化结束后,继续吸热,温度继续上升,而图乙表示的此过程是温度降低、不变、降低,与液体沸腾前后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对应错误,故B符合题意;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定值,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与图像丙对应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物质的质量m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即m-V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象丁与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关系对应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C【详解】A.根据电阻公式结合图可得所以,故A项错误;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电压和电流无关。当电压为零时电阻甲的电阻仍为,乙的电阻仍为。故B项错误;C.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甲乙两电阻并联到电压为2V的电源上后电压都为。由图可知,,又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为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为故C项正确;D.根据图可得出结论:同一导体两端的电流与通过它的电压成正比。故D项错误。3、D【详解】A.1m=10dm=100cm,故A错误;B.1h=60min,故B错误;C.1min=60s,故C错误;D.,故D正确。故选D。4、B【详解】A.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故B符合题意;C.玻璃幕墙对阳光发生镜面反射造成了光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D【详解】由图可知,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后,说明该同学患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用凸透镜矫正,光线会聚能力增强,使成像靠前落在视网膜上,能看清物体。故选D。6、D【详解】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为36.5~37℃,A项不合题意;B.中生跑完50m用时约8s,B项不合题意;C.普通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m/s,C项不合题意;D.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μm比较符合实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7、B【详解】由知道,甲、乙两物体的运动路程之比是故选B。8、C【详解】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min,故A不符合题意;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不符合题意;C.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8cm,故C符合题意;D.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3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C【详解】A.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说明空气能够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B.此实验中未涉及到固体,故不能说明固体的传声情况;故B不符合题意;CD.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B【分析】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一叶障目、激光准直、打靶时三点一线、排直队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人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高于20000赫兹的是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详解】A.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固体中传播,故A错误;B.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学生的脸被扇子挡住而看不见,故B正确;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D.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的声音,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B。11、B【解析】当容器加水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线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底的光斑向左移动.当水面超过入射点时,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重新照射到P点.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12、B【详解】A.冰雪消融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是液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雪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填空题13、不变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kg【详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不变.故一瓶矿泉水,喝去了一半后,其密度不变;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表示为体积为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14、成正比1.51.5×103【分析】(1)分析图示m—V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可以看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根据图象读出质量和体积,根据算出密度,密度的单位换算关系是【详解】[1]由图象知,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是过原点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由此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3]由图可知,当质量m=30g,体积为V=20cm3,则这种物质的密度【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图象是本题的关键。15、振动空气【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声带的振动产生的。[2]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的耳朵中的。16、空气变大【详解】[1]由15℃时声音在一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数据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慢。[2]由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声音由空气传入水中,其传播速度会变大。三、实验题17、上右倒放大虚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向蜡烛方向去观察【详解】(1)[1]相对于凸透镜和光屏,蜡烛的位置偏低,所以它成像位置在光屏的上面,因此要使蜡烛向上移动。(2)[2][3][4]蜡烛放在A点,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因此要把光屏向右移动。(3)[5][6]B点位于一倍焦距之内,所以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像与物同侧,即都在凸透镜的左侧,由于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要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18、98停止吸【详解】(1)[1]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2)[2]根据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