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人口与城市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人口与城市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人口与城市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人口与城市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人口与城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高考图形突破考点归纳总结返回目录专题概览

1.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①根据地区判读:发达国家、韩国、新加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低低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再生产类型也有所不同。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一、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问题②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③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2)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①原始型:出生率高,能满足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死亡率高,容易出现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②传统型:劳动力充足,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加大经济、就业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加剧贫困,引发资源、环境、社会问题。③现代型:利于社会积累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兵源短缺,导致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2.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①环境问题: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等。②社会问题:医疗、教育、交通、居住、就业困难,粮食匮乏,生活水平难以提高,等等。③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④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2)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措施①对社会: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国防兵力不足。②对个人:养老负担加重,精神孤独,老人保障不够。③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新题巩固】图6–2为我国1950~2000年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读图分析回答(1)~(2)题。

图6–2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1960年,我国人口增长出现明显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B.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高于2000年C.人口已出现负增长,为现代型增长类型D.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并出现负增长(2)下列有关我国1970~2000年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B.死亡率明显下降C.出生率总体下降 D.为“高低高”模式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D(2)C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二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例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图6–3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6–3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图6–3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C(2)B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3)人口迁移的影响分析:一方面是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析时要全面考虑。①对迁入地:有利影响——为迁入地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尤其会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②对迁出地:有利影响——加强了迁出地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2.人口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分析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其大小和变化主要从资源、科技、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等因素进行分析。当上述因素发生变化时,环境人口容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下表: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影响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新题巩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实现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1)~(2)题。

图6–5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图6–5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图6–5甲、乙、丙、丁代表的工业部门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①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②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③增加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缓解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⑤西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增加A.①② B.③④⑤C.①③ D.②④⑤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B(2)A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三城市与交通(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2)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分析①根据空间分布判断:市中心、交通干道交会处为商业区,城市外围为工业区,中间道路两侧或市中心交通不便的位置形成住宅区。②根据地租水平判断:地租最高的位置为商业区,其次为住宅区,地租最低的位置为工业区。③根据环境要求判断: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体污染的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高级住宅区布局在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的位置。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新题巩固】图6–9是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的土地、运输和劳动力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读图回答(1)~(2)题。

图6–9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A.a、b、c B.c、a、bC.c、b、a D.b、a、c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距城市中心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较大B.该城市东部交通通达度比西部低C.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交通通达度造成D.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最主要因素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D(2)C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命题点四城市化与城市化问题例4【2013•安徽卷】图6–10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1)~(3)题。

图6–10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B(2)D(3)A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考点透析】1.城市化与逆城市化(1)城市化标志分析①城市化标志:城市化的标志有三个,即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增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②逆城市化标志:人口向郊区迁移,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心区萎缩;工业向郊区迁移;郊区建有大型商场和绿地;城区与郊区之间有高速公路相连。③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形成城市带或城市群。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2)城市化原因分析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②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③逆城市化: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交通、居住、环境条件变差,乡村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改善,等等。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3)城市化差异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如图6–11所示:

图6–11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平整土地、绿化环境、修建水利工程等。(2)不利影响①对自然环境: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改变大气水热状况(热岛、雨岛效应);地表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等。②对城市环境: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等。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3)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①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②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④拓展交通,建立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⑤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⑥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废水。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新题巩固】读我国东部某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土地价格、工业用地比例、7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示意图(图6–12),回答(1)~(2)题。

图6–12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a、b、c、d四组曲线依次代表()A.常住人口密度、土地价格、工业用地比例、7月平均气温B.7月平均气温、常住人口密度、土地价格、工业用地比例C.土地价格、工业用地比例、7月平均气温、常住人口密度D.7月平均气温、土地价格、常住人口密度、工业用地比例

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2)下列有关该城市2000年到2010年的变化的叙述,最可信的是()A.城市热岛效应减弱B.工业用地比例减小C.中心城区规模缩小D.交通通达度提高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1)D(2)D第(1)题,市中心为商业区,外围为住宅区,常住人口密度从市中心向外先增大再减小,为c曲线;土地价格市中心最高,向外逐渐降低,在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方形成地租次高峰,为b曲线;工业区分布在城市外围,工业用地比例在城市外围最多,为d曲线;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气温从中心向郊区逐渐降低,a曲线表示7月平均气温。第(2)题,从2000年到2010年各项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7月平均气温上升,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工业用地比例明显上升;常住人口增加,中心城区规模扩大;地价上升,在距市中心远近不变的情况下,交通通达度提高。返回目录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归纳总结【考点透析】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劣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只有通过比较掌握各种方式的差异、特征,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返回目录专题七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考点归纳总结比较项目运输方式运费由高到低空运>公路>铁路>河运>海运运量由大到小海运>铁路>河运>公路>空运速度由快到慢空运>铁路>公路>海运>河运2.运输方式的选择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必须妥善组织安排,合理协调使用。(1)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2)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3)铁路:远程、量大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4)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5)管道:流体矿产。返回目录专题七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考点归纳总结3.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1)高速化(速度)(2)大型化(吨位)(3)专业化(大型集装箱等)(4)网络化(多种运输方式联合发展,形成交通网)返回目录专题七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考点归纳总结【知识链接】(1)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和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管道)不同。其中,管道既是运输方式,又是运输工具。(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运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实际交通状况(即现有交通条件),尽量减少调运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和重复运输。返回目录专题七产业活动与地域联系考点归纳总结【新题巩固】读中、日、韩、俄四个国家交通资料对照表,回答(1)~(2)题。返回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