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一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广东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②。寒月上东岭,泠泠③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④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①该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之时。②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③冷冷:描述动静清越。④楹:房子的柱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觉”和诗题中的“中夜”相呼应,诗人深夜感到阵阵寒意,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点明了写诗的缘由。B.作者抓住静夜中大自然的各种声响,即事成咏,随景寓情,有自得之趣。C.足联诗人倚着柱子,看着这空寂的环境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深思苦闷形象,引人深思。D.诗人虽然表面移居郊外,开辟菜圃,回归大自然,但还是无法适应从庙堂之高到地方小吏的变化,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16.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时所用的表现手法。(6分)广东省清远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16.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崔公池亭旧游温庭筠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方塘之景,塘水清亮、平静,犹如明镜一般。B.方塘之上,荷花盛开,采莲舟穿梭不止,引起了诗人对过去游玩的回忆。C.颈联中的景物色彩鲜明,荷花红艳,天空碧蓝,相映成趣,惹人喜爱。D.本诗将旧日游玩之景和眼前之景进行对比,虚实结合,抒发诗人心中的情感。16.诗人故地重游,生出无限感慨,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感情。(6分)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添字丑奴儿·芭蕉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芭蕉树的“形”和“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B.“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一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C.“窗前谁种芭蕉树”说的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D.这首词将芭蕉和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寂静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16.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广东省四会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惜春令[北宋]杜安世今夕重阳秋意深。篱边散、嫩菊开金。万里霜天林叶坠,萧索动离心。臂上茱萸新,似旧年、堪赏光阴。百盏香醪且酬身,牛山会难寻。[注释]臂上茱萸:臂上佩带的茱萸香袋。牛山:齐景公游牛山叹山河之美、生命有限而不禁痛哭,晏婴却笑着乘机进谏。15.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作虽先写了秋意浓厚的重阳时节雏菊烂漫的景色,但引动诗人离心的却是萧索落叶景。B.“万里霜天林叶坠”一句所取意象所绘意境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相近。C.“臂上茱萸新”的“新”字与下文的“旧年”连在一起,给人留下了很多的想象与思考。D.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景中含情;下片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语言明白如话。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6分)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官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由马上出使契丹,诗人想到兄弟即将云海相隔,不免泪下沾巾,悲伤满怀。B.虽然出使之路充满艰辛,但诗人还是勉励弟弟要有一番作为,不辱国家使命。C.诗人嘱咐身居沙漠的子由,要回望汴京之月,回想杭州之兄,心怀故土之思。D.本诗以送别为题,对仗工整,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20.本诗尾联诗人用典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古代诗歌阅读广东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②。寒月上东岭,泠泠③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④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①该诗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之时。②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③冷冷:描述动静清越。④楹:房子的柱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觉”和诗题中的“中夜”相呼应,诗人深夜感到阵阵寒意,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点明了写诗的缘由。B.作者抓住静夜中大自然的各种声响,即事成咏,随景寓情,有自得之趣。C.足联诗人倚着柱子,看着这空寂的环境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深思苦闷形象,引人深思。D.诗人虽然表面移居郊外,开辟菜圃,回归大自然,但还是无法适应从庙堂之高到地方小吏的变化,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16.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时所用的表现手法。(6分)15.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从全诗意象的特点和“寂寞将何言”可以看出,诗人心中并不平静,从外表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逸。)16.①颈联主要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或衬托的手法)来描写景物。②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石泉、山鸟等各种细微的声响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③突出月夜的幽深寂静(或衬托他谪居中的寂寞心境)。(每点2分)(评分细则:本题6分,答出动静结合或者衬托手法可得2分,结合文本内容写出石泉和山鸟动态的特点得2分,答到表现手法的作用,如突出环境的寂静或者衬托人物内心寂寞之情都可以得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泉响”“鸟喧”采用可通感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来表达。“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凸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广东省清远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16.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15.【参考答案】D【解析】“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错误。尾联是说“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16.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2分);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2分)对污浊社会现实的不满的思想感情(2分)。(意思答对即可)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题崔公池亭旧游温庭筠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方塘之景,塘水清亮、平静,犹如明镜一般。B.方塘之上,荷花盛开,采莲舟穿梭不止,引起了诗人对过去游玩的回忆。C.颈联中的景物色彩鲜明,荷花红艳,天空碧蓝,相映成趣,惹人喜爱。D.本诗将旧日游玩之景和眼前之景进行对比,虚实结合,抒发诗人心中的情感。16.诗人故地重游,生出无限感慨,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感情。(6分)15.D.“将旧日游玩之景和眼前之景进行对比”错,“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诗人旧地重游,眼前之景没变,但物是人非。16.①诗人故地重游,对当年和亲朋们一起游玩时的快乐情景的怀念之情;②而今独自一人游玩,内心孤独寂寞,想回忆又不敢回忆,害怕往日的快乐难得,更添将来的愁苦之情;③诗人又看到风景依旧,不禁生出景物依旧、人事全非的感叹之情。广东省梅州市兴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添字丑奴儿·芭蕉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芭蕉树的“形”和“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B.“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一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C.“窗前谁种芭蕉树”说的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D.这首词将芭蕉和雨联系起来,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寂静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16.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15.C(“人人都栽种芭蕉”错,“窗前谁种芭蕉树”说的应是“不知是谁在窗前栽种的芭蕉树”。)16.观点一:相同。虽然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作者借此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无论打在梧桐上或是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答答,不断地重复,凄清悲凉,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是打在自己的心上,让作者不能自抑,倍感伤情。观点二:不尽相同。《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雨”的意象虽然包含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两首词的感情分析各2分【翻译】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广东省四会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惜春令[北宋]杜安世今夕重阳秋意深。篱边散、嫩菊开金。万里霜天林叶坠,萧索动离心。臂上茱萸新,似旧年、堪赏光阴。百盏香醪且酬身,牛山会难寻。[注释]臂上茱萸:臂上佩带的茱萸香袋。牛山:齐景公游牛山叹山河之美、生命有限而不禁痛哭,晏婴却笑着乘机进谏。15.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作虽先写了秋意浓厚的重阳时节雏菊烂漫的景色,但引动诗人离心的却是萧索落叶景。B.“万里霜天林叶坠”一句所取意象所绘意境与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相近。C.“臂上茱萸新”的“新”字与下文的“旧年”连在一起,给人留下了很多的想象与思考。D.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景中含情;下片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语言明白如话。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6分)15.D16.(1)词的上阕描绘了重阳时节的深秋景色,虽然菊花绽放,但落叶纷纷,十分萧索,词人借景抒情,表现了凄凉萧索的心境。(2)词的下阕,词人引用典故,表现出对时光飞逝的感叹以及无人赏识的落寞之情。【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语言明白如话”错误。词的下阕,“牛山会难寻”,词人引用典故“牛山难寻”,写无人赏识的落寞之情,使文章含蓄隽永,不是明白如话。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上阕写重阳时节,秋意浓厚。篱笆边雏菊开放,满地金黄,呈现出一片烂漫的景象。后面写林叶纷纷坠落,引动诗人离心的伤感。借景抒情,以萧瑟的秋景来写内心的萧索之情。即萧索落叶景引动诗人离心,表达词人的萧索的心境。下阕先感叹时光飞逝。再引用典故,写“牛山会难寻”,根据注释内容“叹山河之美、生命有限而不禁痛哭”“晏婴却笑着乘机进谏”分析,“牛山难寻”主要写能赏识自己的人也难以找到。所以,词人借此表达自己无人赏识的落寞之情。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官禁。②武林:杭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