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水利发展与改革_第1页
东营市水利发展与改革_第2页
东营市水利发展与改革_第3页
东营市水利发展与改革_第4页
东营市水利发展与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营市水利发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东营市水利局东营市新汇水利工程咨询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00五年十二月东营市水利进展与改革“十一五”规划东营市水利局东营市新汇水利工程咨询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00五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和要求------------------------------------1第二章差不多情形------------------------------------------3第一节东营市概况--------------------------------------3第二节水利“十五”建设成就---------------------------8第三节水利进展与改革的体会----------------------------14第三章经济社会进展对水利进展的新要求-------------------15第一节需求分析---------------------------------------15第二节水资源保证能力分析------------------------------16第三节水利进展与改革存在的咨询题分析---------------------25第四章指导思想与进展目标-------------------------------28第一节指导思想---------------------------------------28第二节差不多原则---------------------------------------28第三节“十一五”水利进展目标----------------------------30第五章“十一五”水利进展总体布局与重点规划---------------32第一节“十一五”水利进展总体布局------------------------32第二节“十一五”水利建设重点工程规划---------------------33第六章水利改革的要紧方向和重点内容---------------------79第七章水利科技与人才培养------------------------------87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0第一节投资估算-------------------------------------90第二节资金筹措-------------------------------------92第九章保证措施----------------------------------------93附表东营市“十一五”水利建设规划项目汇总表--------------------96附图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规划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规划图骨干河道排水改建治理工程规划图都市水环境修复与治理工程规划图防潮体系(滨海大道)工程规划图平原水库及河道拦蓄工程规划图第一章编制依据和要求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等有关文件;3、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关于“十一五”规划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4、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利进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03]652号);5、水利部《全国水利进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6、《全国水利进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编制时期的工作大纲》;7、已批准或编制的流域开发综合治理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地点水利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都市总体规划及其它有关行业规划。二、编制要求1、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方针政策,全面体现科学进展观对“十一五”水利进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认真总结东营市“十五”水利进展的成就和体会,认真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东营市经济和社会进展对水利进展的实际需求,深入研究水利进展中的重大咨询题,以现代水利、可连续进展水利的治水思路和理念,拓宽水利进展视野,增强水利服务社会的能力,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有益的意见和见解;要求分析论证依据可靠,数字指标准确,以形成具有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制造性的新时期水利进展规划。2、紧密结合东营实际,按照经济社会和水利的进展要求,重点解决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节约与爱护,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咨询题。3、注意与各单项规划、上下级规划的衔接,做好与“十五”水利进展打算的衔接,同时要展现出“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及其更长远的可连续进展目标与远景。4、按照东营水利与经济社会进展的实际情形,充分反映水利进展与改革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具有地点特色的水利进展目标和改革措施。三、规划水平年现状水平年:2005年(以2004年水利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2005年水利进展状况推测与分析)。规划水平年:2010年、2020年。第二章差不多情形第一节东营市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都市。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1、地势地貌东营市地势总体平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西南部最高高程为28米,东北部最低高程为1米,自然比降为1/8000~1/12000。黄河从中部穿境而过,顺河方向为西南高、东北低,背河方向近河高、远河低,背河自然比降为1/7000。小清河从南部穿越市境,小清河以南地区为山前冲积平原,小清河以北为黄河冲积平原,呈典型的三角洲地貌,地表既受洪水的反复冲切,又有淤积套叠,形成岗、坡、洼地相间排列的复杂微地貌。2、河流水系①黄河:黄河是流经东营市最长的河流,自西南向东北贯穿东营市全境,在垦利县东北部注入渤海,境内河道长138公里。黄河水是东营市最要紧的可利用客水资源,具有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含沙量大等特点。据利津水文站1952~2004年实测资料,黄河径流量年均315.27亿立方米,最大973.1亿立方米(1964年),最小18.61亿立方米(1997年);流量最大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最小为断流干河;输沙量年均7.89亿吨,最大21亿吨(1958年),最小0.16亿吨(1997年)。上世纪90年代黄河年径流量偏少,多次显现断流。1999年后,随着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行,黄河水利委员会加大了调控和沿线引水管治力度,黄河再未显现过断流。②其它要紧排水河道:全市除黄河外共有骨干排水河道30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26条。以黄河为分界线,黄河以南属淮河流域,河流多呈东西走向,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支脉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沟、广蒲河、五干排,广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东营河、老广蒲沟、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丰河及其支流三排沟,张镇河,小岛河20条河流;黄河以北属海河流域,河流多呈南北走向,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草桥沟东干流,挑河,神仙沟及其支流新卫东河10条河流。二、水文气象东营市属暖温带半潮湿半洪涝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要紧特点是:季风阻碍明显,四季分明,冷热干湿界限明显,春季洪涝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快多晴天,冬季冰冷少雪多干燥。1、气温据各县区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2.8℃,年极端最高温度41.9℃,极端最低温度-23.3℃,历年平均月最高26.6℃,月最低-3.0℃。2、霜期历年平均显现日期初霜为11月2日左右,终霜一样在3月30日左右,无霜期历年平均216天,最长的年份为262天,最短的年份为173天。3、降雨东营市在省内属少雨地区,年均降雨量555.9毫米,年际变化大,最多的1990年为968.1毫米,最少的1992年为358.4毫米。四季分配不均,春季(3~5月)平均降雨量74.5毫米,占年均降雨量的13.4%,仅能满足小麦需求量的1/3和春播需水量的1/2;夏季(6~8月)平均降雨量364.5毫米,占年均降雨量的65.6%,多数年份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要,且与夏热吻合,有利于作物生长,但由于年际变化大,分布不平均,时有旱涝发生;秋季(9~11月)平均降雨量96.5毫米,占年均降雨量的17.4%,降雨量较少且多集中在早秋,故晚秋多旱;冬季(12~2月)平均降雨量20.7毫米,仅占年均降雨量的3.7%。该地区旱涝灾难具有年内年际交替显现的特点,且旱灾发生的年份多于涝灾发生的年份,以春旱发生的年份居多,从1949~2004年55年中,旱年频率为22.2%,每4.5年一遇,涝年频率为18.8%,5.3年一遇。春旱专门多,频率为55.6%,平均不到2年一遇;夏季旱、涝灾难频率为66.7%,3年两遇,秋季旱、涝灾难频率为61.6%,旱多于涝。总的规律是春旱,夏涝,秋冬又旱,交替显现,旱多于涝。4、蒸发据多年蒸发资料,年平均蒸发量为1848.5毫米,最大年份蒸发量为2246.3毫米(1981年),最小年份蒸发量为1470.3毫米(1991年),年平均蒸发量为年平均降雨量的3.3倍。5、风向、风速东营市处在我国东部沿海季风盛行区内,历年最大风速32米/秒,大风日多显现在3、4、5月份。全年春季多南、南东风,夏季多东、东南风,秋季多南、南东风和西南西风,冬季多西北风。6、光能源光能源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57.5小时,年均日照率59.9%,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39.7千卡/厘米2,高于全省平均值。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的年内分布规律差不多一致,多集中于农作物生长发育期间,专门是5、6月份光照时刻最长,分别达到277.9小时和261.7小时,总辐射量也高,在农业上,对小麦的扬光灌浆、春播作物生长极为有利,但7、8月份日照时数则明显减少,这对喜光喜热的棉花、玉米等作物有一定的不良阻碍。7、冻土境内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60厘米,显现于1968年3月3日至5日,发生在利津县,其他县(区)最大冻土深度为36~59厘米不等。三、海岸线及潮汐东营市海岸线自潮河东岸起经黄河口至小清河北岸止,全长350.4公里,呈弧形曲线状。滩涂面积1154平方公里,属泥质平原海岸类型。东营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岸段的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每日2次,每日显现的高低潮差一样为0.2~2米,大潮多发生于3~4月和7~11月,潮位最精湛过5米。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莱州湾西岸,地势和地理环境较为专门,沿岸极易遭受风暴潮侵袭,是温带风暴潮频发区。据统计,自1949年至今,全市发生较重或严峻风暴潮灾难达10余次。四、土壤分类全市土壤分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及水稻土五个类别。褐土要紧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区域,占全市土壤面积的4%左右,是全市粮棉菜高产稳产区。砂姜黑土要紧分布小清河南褐土区的低洼处,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6%,该土壤适种小麦、玉米、高梁等浅根作物,产量中上,在农业上是较有潜力的土壤类型。潮土是全市面积最大的一类土壤,占全市土壤面积的59%,在全市广泛分布,是全市要紧的耕种土壤,经耕作改良适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盐土在近海呈带状分布,其面积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6%,自然植被有芦苇、黄须菜、茅草、蒿子等,该土壤类型不经重大改造难以为种植业利用,目前以开发水、牧养殖(植)为主。水稻土面积占土壤总面积的0.2%,要紧分布于利津、垦利老稻区,经二十多年的水耕熟化,已初步具备了幼年水稻土的特点。五、社会经济进展概况东营市于1983年10月1日成立,辖东营、河口2个区,广饶、利津、垦利3个县,23个镇、13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76个居民委员会、1781个村民委员会。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788293人,其中农业人口943629人,非农业人口844664人。人口出生率为11.4‰,人口死亡率为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盐、卤、地热、粘土、鱼虾、贝壳等资源,而且土地宽敞、类型多样、光能资源充足,适宜农业多层次高效益开发。2004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188.5万亩,其中常用耕地254.5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2.7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经济作物要紧是棉花、蔬菜、大蒜、冬枣。1983年建市以来,全市国民经济连续快速健康进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连续提升。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891.9亿元。农村经济全面进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04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6亿元。工业经济规模持续进展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形成以石油、化工、造纸、电子等门类较为齐全,富有地点特色的工业体系,2004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90.2亿元。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教育、卫生等事业迅猛进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2004年全市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935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194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33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59元。第二节水利“十五”建设成就一、治水思路的转变“十五”期间,全市水利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思路、治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全面的、全然性的转变,形成了水利与社会进展联系起来,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以进展生态建设型、资源节约型、治理优化型、技术密集型的资源水利为手段,以防洪除涝高标准、抗旱供水高保证、生态环境高质量、治理运行高效益为目标,优化水资源配置,确保水资源可连续利用,逐步建立起与社会经济进展相习惯的资源水利建管新机制。治水新思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全市水利可连续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水利进展与改革近年来,在东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水利部门以切实增强水利对全市经济社会保证、支撑和拉动作用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势,统筹城乡进展,在全省领先完成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村村通自来水,领先提出并实施了生态景观水利建设,加快防潮体系等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全市水利工作得到了长足进展,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进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制定了中长期进展规划从实现可连续进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对水利进展规划定位,使东营水利由工程型水利逐步向生态经济型水利转变。在对城乡供水、城乡节约用水、城乡水安全和水利工程高效治理等保证体系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市水利中长期进展规划及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水环境综合治理、沿海防潮体系建设、水利生态环境建设等事关全市进展大局的12项水利规划和设计工作,并征求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省水利厅等有关单位领导和专家的意见,调整和充实了规划内容,对全市水利的可连续进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2、深化水利改革一是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按照“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融资为主体,规费征收为补充”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水利多元投融资机制。近几年完成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投入中,政府投资占总投资的26%;省以上投资占7.5%;吸纳社会资金(包括油田投资)占48%;水管单位投资占18.5%。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渠道,不但较好地解决了大中型水利工程投资不足咨询题,而且减轻了农民在水利投入上的经济负担,使他们腾出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进展生产、改善生活上。二是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谁承包、谁所有、谁治理”的原则,全市13062处中小型水利设施全部改制,盘活固定资产29723.8万元,回收资金3264.7万元,使6000多名农民成为“水老总”。中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后,全市仅水利工程爱护费、看护人职员资等每年就节约1387万元,减少乡镇集体开支总量的21%。依靠经营机制、治理体制改革和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民营资本投向水利,实现资产增值、升值最大化,全面激活农村水利经济进展活力。三是推进水价改革。在农业用水方面,本着让利于农民的方式亏本供水,工业用水逐步理顺了供水价格机制,实现了以工补农,确保用水治理部门自身进展与工程治理爱护。四是加快内部治理体制改革。按照“下放权力、明确责任、切块治理、分灶吃饭、强化监督”的原则,对局行政机关、业务型事业单位、经营型事业单位分类指导,实行不同的治理考核方法,主动推行内部治理体制改革。三、重点工程建设“十五”期间,东营水利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治水新思路,以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重点,统筹城乡进展,整合资源优势,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利骨干框架差不多形成,在全市经济社会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加快输水工程建设,建立城乡供水服务保证体系。先后对王庄、胜利、麻湾、宫家、双河等六大灌区进行节水改造,衬砌渠道400公里,差不多解决了引黄过清、引黄补源和新户、丁庄、明集等偏远乡镇长期缺水咨询题,实现了用水高峰期黄河来水能引得出、调得动、送得快、用得上的目标。为进一步提升灌区治理水平,水利系统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的原则,建成了胜利灌区和麻湾灌区水信息自动操纵治理系统和图像传输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储备、传输、查询、计费和遥控,优化了水资源配置,灌区实现了“数字化”治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借助工程改造后供水服务、供水保证、调引功能增强的优势,全市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建立城乡清洁饮水保证体系。为确保城乡饮水安全,实施了“小康型”饮水工程,于2002年8月在全省领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使全市95%以上的自来水入户率得到巩固,解决了全市113.33万农村人口饮水咨询题。随后又加紧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一步提升水质和供水保证率,首批建设了覆盖40.6万农村人口、10处乡镇集中供水示范工程。3、加快水环境改善建设,建立全市水安全防护体系。综合治理支脉河、沾利河、广利河、神仙沟和老广蒲沟等骨干排水河道321.2公里,在提升河道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其改碱、生态功能,努力改善水环境。实施中心城碧水工程建设,突出生态水利、人文水利、自然修复型水利特色,差不多形成了“上连黄河、下通渤海、河渠相通、调控自如”的都市水源调配体系,3条都市河道实现定期冲刷,都市水环境持续改善,以水的灵气提升都市品位,塑造都市新形象。4、加快防潮体系建设,建立全市沿海安全防护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自2002年实施城东和垦东防潮大堤建设工程,建设高标准海堤81.4公里,防潮闸17座,并与黄河北油田海堤有机连接,构建起200公里的标准化防潮体系,有效提升了全市抵御风暴潮灾难的能力,为油地双方的进展提供安全保证。2003年10月12日发生的风暴潮使北方部分地区遭受重大缺失,我市中心城及东部沿海因有防潮大堤作屏障,幸免了大的缺失。5、加快水域绿化工程建设,建立生态景观水利保证体系。按照“生态省”建设有关要求,以改造一条河渠,建设一条生态景观带为目标,在支脉河、沾利河、王庄总干、胜利干渠、麻湾总干等重点河域、渠域建成600多公里以植树绿化为主的绿色长廊工程,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促进了生态水利、景观水利、可连续进展水利和人与自然和谐进展水利的形成。6、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建立城乡节约用水保证体系。通过调整水价,利用经济杠杆的调剂作用,促进了全社会节约用水。分类指导农业节水,黄灌区以渠道硬化、低压管灌为主,对支、斗、农级渠道进行硬化处理,减少渠系渗漏;井灌区以大田喷灌、低压管灌为主,以蔬菜滴灌、果树微喷灌为辅,大力支持田间节水工程建设,提升了水利用系数,节水成效明显。同时,平原水库改造、百座便民桥建设等也取得良好成效,深受群众欢迎。四、水利投入与效益“十五”期间,全市投入大中型水利建设资金26亿元,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供水保证、供水服务、调引功能明显增强,防洪除涝、防潮减灾能力明显提升,水域生态爱护、水利信息化服务进展迅速,水利建设对国民经济社会的支撑拉动作用日益突出。1、投资6.29亿元,实施引黄输水及数字化治理工程建设,共计衬砌渠道400公里,渠道水利用系数提升了21个百分点,农田灌溉周期可缩短15天,扩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00万亩,年节水总量可达2.4亿立方米,年可减少清淤费用4100万元。2、投资2.97亿元,于2002年8月在全省领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使全市95%以上的自来水入户率得到巩固,解决了全市113.33万农村人口饮水咨询题。随后又投资8181万元,建设了覆盖40.6万农村人口、10处乡镇集中供水示范工程。3、投资3.4亿元,综合治理支脉河、沾利河、广利河、神仙沟和老广蒲沟等河道321.2公里,提升了河道防洪除涝能力,增强了河道改碱功能,每年调引黄河水2000多万立方米定期冲刷都市河道。4、投资6.51亿元建设高标准防潮大堤81.4公里,有效提升了我市东部沿海抵御风暴潮灾难的能力,为构建东营滨海都市框架形成沿海生态爱护屏障奠定了基础,为支撑和保证区域经济社会可连续进展发挥着庞大的作用。5、吸纳社会资金3.6亿元,实施水域景观工程,绿化河、渠域607.8公里,植树752万株,初步形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畅流”的新型水域景观,我市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都市”称号。6、投资1亿余元,改扩建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蓄水工程,改造蓄水能力5000万立方米;投资910万元,建成5处高效节水灌溉样板示范区,总面积4.34万亩,年亩均节水90立方米,增加经济效益150万元;投资1084万元,实施“百座利民桥”工程,修理、新建农用生产桥115座。表2-1“十五”期间水利建设投入一览表序号建设项目完成投资(万元)1引黄输水及数字化治理工程建设629002村村通自来水及集中供水示范工程378813河道综合治理343004防潮体系建设651005水域景观工程360006蓄水工程建设100007高效节水灌溉样板示范区9108“百座利民桥”工程10849其他(农田水利差不多建设)11819合计=SUM(ABOVE)259994第三节水利进展与改革的体会“十五期间”,东营水利进展与改革取得了庞大的成绩,要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一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清了经济社会进展对水利进展的实际需求,找准了工作思路。以支撑和拉动东营市经济和社会进展为已任,想大水利,干大水利,持续提升水利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二是深入研究水利进展中的重大咨询题,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骨干河道综合治理、防潮体系建设、大水保建设等对经济和社会的奉献十分明显。三是围绕“三农”咨询题,为农村经济进展、农业增产、农民解困办实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百座便民桥工程深受群众欢迎。四是主动服务于中心城建设,构建安全、生态的都市水环境。都市建设是全市和社会进展的龙头,做好都市水的文章意义重大,中心城碧水工程的实施,在专门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心城的水环境。五是重视规划和科研工作。在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在规划中集中力量研究进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提升了规划的总体水平。有了规划做指导,少走了许多弯路。六是坚持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在抓好水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爱护和配置,把水利差不多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七是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主动推进各项改革,水利进展事业持续取得新进展。第三章经济社会进展对水利进展的新要求第一节需求分析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水利进展的需求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可连续进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利事业进展和水资源的可连续利用直截了当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如何让全市人民比较方便地饮用清洁卫生的水,如何保证经济社会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如何促进良好的生态建设,这是水利行业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水利进展新的历史机遇。二、实践科学进展观对水利进展的需求树立和落实科学进展观,就要按照全面、和谐、可连续进展的原则,转变治水思路,实行“量入为出、以供定需、定额治理、总量操纵”的供水治理,创建水资源可连续利用的科学治理体系,保证供水安全,提升防洪能力,着力改善水环境,加速水利现代化建设。三、宏观经济进展战略对水利进展的需求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重要支柱,必须满足社会进展五个方面的需求,第一是人民用水安全,这是人民享有生存权中的最差不多权益,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要满足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保证经济进展安全,爱护生态安全的需要。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持续完善对水利进展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的配置、节约、爱护,不仅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整,更会带来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有一套健全的制度来规范由此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关系。运用水权理论及其制度,加大水资源治理,提升用水效率,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五、水利进展在国民经济、社会进展和环境改善中的地位和作用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进展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需要水利提供防洪、供水等安全保证,生态系统也需要水来爱护。随着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水已逐步从农业的命脉进展成为工业的命脉、都市的命脉和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命脉,深刻地阻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截了当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固和可连续进展。第二节水资源保证能力分析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现状供水能力分析(一)黄河客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引黄工程建设状况全市现有引、提黄河水工程17处,引提水能力514立方米/秒,其中引黄闸8座,引黄泵站(船)9座,目前,各闸、站设备差不多完好,能够正常运行。全市现有大中型引黄灌区10处,通过近几年的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全市已衬砌渠道400公里,占骨干渠道总长度的65%。全市现有设计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658处,设计总库容8.31亿立方米。这些水库为解决黄河水丰枯不均、调剂供水发挥了重要作用。2、黄河供水量状况据《山东省水资源公报》公布数据统计,东营市1987~2004年黄河年平均供水量为10.30亿立方米。(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水源工程集中在小清河以南的井灌区。建国初期,开采地下水要紧依靠群众自打土井、砖井,井浅,提水设备简单,出水量低。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打井设备、成井技术和提水设施逐步更新和改进,机电井建设迅速进展,现机井保有量9136眼,井灌面积27.63万亩。(三)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分析1、地表水资源可供水量①当地地表水资源可供水量当地地表水可供水量是指当地地表径流、灌溉回来水经河道拦蓄后进行农田灌溉及作为河道内环境用水的水量。东营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4.47亿立方米,按照河道现有拦河闸建设情形进行分析,全市50%保证率下可供水量为3998万立方米,75%保证率下可供水量为3031万立方米。②小清河、支脉河可供水量小清河、支脉河下游已建闸拦蓄。按照小清河、支脉河来水系列及农作物需水情形进行频率分析,50%保证率下可利用量为7139万立方米和3569万立方米,75%保证率下可利用量为5354万立方米和2677万立方米。按照上述运算,全市不同保证率下,即50%保证率、75%保证率下地表水可供水量分别为1.47亿立方米和1.11亿立方米。2、地下水资源可供水量东营市地下水资源要紧集中在广饶县境内,其可供水量是指在某一个开采期内,能够保持采补平稳,可不能引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恶化,而且在技术上承诺和经济上合理的承诺开采量。考虑到地下水资源爱护和地下水多年调剂作用,不同保证率下的可开采量均用平均开采量代替,地下水多年平均可开采量为0.85亿立方米。3、现状水资源可供水量按照地表水、地下水和黄河水量进行合计,在保证率为50%和75%时,现状可供水量分别为12.62亿立方米和12.26亿立方米。表3-1现状水资源可供水量单位:亿m3保证率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合计50%1.470.8510.312.6275%1.110.8510.312.26二、需水推测按照用水水平进展与节水规划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进展指标和制定的用水定额,对东营市以后的需水量做出推测。(一)经济社会进展指标1、人口与城镇化2004年东营市总人口为184.73万人;估量2005年东营市总人口186.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8.07万人,城镇化率为58%;估量到2010年东营市总人口达到20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30.06万人,城镇化率为65%。2、国民经济进展指标国民经济进展指标按行业进行推测。估量2005年东营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为4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8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79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5亿元,全市生产总值1090亿元。估量到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76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530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55亿元,全市生产总值将达到2180亿元。3、农业进展及土地利用指标2004年东营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8.33万亩,其中:水田6.76万亩、水浇地176.5万亩、菜田35.07万亩;林果地及牧草地灌溉面积19.83万亩;共有大牲畜27.73万头,小牲畜144.78万头。估量到2010年东营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3.71万亩,其中:水田6.76万亩、水浇地201.95万亩、菜田55.0万亩;林果地及牧草地灌溉面积达到36.29万亩;大牲畜28.76万头,小牲畜217.19万头。(二)需水推测1、生活需水推测规划到2010年,都市居民生活用水净定额由2005年的90L/d提升到100L/d;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由2005年的55L/d提升到70L/d。经测算,2005年生活用水总量为5900万m3,到2010年生活用水总量达到7263万m3。表3-2生活需水量推测成果表年份人口(万人)净定额(l/d)需水量(万m³)2005城镇108.07904329农村78.26551571小计186.33=SUM(ABOVE)59002010城镇130.061205275农村70.04701988小计200.1072632、生产需水推测生产需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及第三产业各行业的需水。⑴农业需水推测①农田灌溉需水农田灌溉需水采纳灌溉定额与灌溉水利用系数方法进行推测。农田灌溉净定额,规划到2010年,50%保证率下水田、水浇地、菜田分别由2005年的420m3/亩、158m3/亩、248m3/亩降低到420m3/亩、154m3/亩、243m3/亩。75%保证率下水田、水浇地、菜田分别由2005年的480m3/亩、200m3/亩、287m3/亩降低到480m3/亩、193m3/亩、282m3/亩。规划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5年的0.67提升到0.70。经测算,50%保证率下,2005年农田灌溉需水总量为62378万m3,到2010年农田灌溉需水总量为67578万m3;75%保证率下,2005年农田灌溉需水总量为76866万m3,到2010年农田灌溉需水总量为82473万m3。表3-3农田灌溉需水量推测成果表年份类别面积(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P=50%P=75%净定额(m3/亩)需水量(万m3)净定额(m3/亩)需水量(万m3)2005水田7.580.6742047524805430水浇地185.50.671584374520055373菜田37.50.672481388128716063合计230.5862378768662010水田6.760.7042040564804635水浇地201.950.701544442919355681菜田55.00.702431909328222157合计263.716757882473②林牧渔畜需水林牧渔业需水量包括林果地灌溉、草场灌溉、鱼塘补水和牲畜用水等4项。其中灌溉林果地和灌溉草场需水量推测采纳灌溉定额推测方法;鱼塘补水量为坚持鱼塘一定水面面积和相应水深所需要补充的水量,采纳亩均补水定额方法运算;牲畜用水采纳定额法,大牲畜用水定额为40L/d,小牲畜用水定额为20L/d。经测算,2005年林牧渔畜需水总量为11814万m3,到2010年林牧渔畜需水总量为16636万m3。表3-4林牧渔业需水量推测成果表年份林果地及草场灌溉鱼塘补水牲畜用水合计(万m3)类别面积(万亩)净定额(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需水量(万m3)面积(万亩)定额(m3/亩)需水量(万m3)类别头数(万)定额(l/d)需水量(万m3)2005林果地20.21200.6736186.2010006200大牲畜27.774040511814草场2.841100.67466小牲畜154.08201125小计23.044084小计15302010林果地30.01200.7051438.5010008500大牲畜28.764042016636草场6.291100.70988小牲畜217.19201585小计36.296131小计2005③农业需水总量经运算汇总,50%保证率下,2005年农业需水总量为74192万m3,到2010年农业需水总量为84214万m3;75%保证率下,2005年农业需水总量为88680万m3,到2010年农业需水总量为99109万m3。表3-5农业需水量推测成果表年份农田灌溉需水量(万m3)林牧渔业需水量(万m3)合计(万m3)P=50%P=75%P=50%P=75%2005623787686611814741928868020106757882473166368421499109⑵工业需水推测工业需水量推测按油田工业与地点工业分别进行推测,采纳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法进行推测。规划油田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定额由2005年的14.5m3/万元,到2010年降低为12.25m3/万元;地点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定额由2005年的40.5m3/万元,到2010年降低为14.26m3/万元。经测算,2005年工业需水量为18556万m3,到2010年工业需水量为20642万m3。表3-6工业需水量推测成果表年份工业增加值

(亿元)万元增加值用水定额

(m³/万元)需水量(万m³)小计

(万m³)2005油田52014.5754018556地点27240.5110162010油田58512.25716620642地点94514.2613476⑶建筑业和第三产业需水推测建筑业和第三产业需水采纳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法推测。规划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用水定额分别由2005年的3.5m3/万元和19m3/万元,到2010年降低为3m3/万元和12.5m3/万元。经测算,2005年建筑业需水量为336万m3,第三产业需水量为2945万m3;到2010年建筑业需水量为690万m3,第三产业需水量为4438万m3。表3-7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业需水量推测成果表年份建筑业需水量第三产业需水量合计(万m³)建筑业增加值(亿元)万元增加值

用水定额

(m³/万元)需水量(万m³)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万元增加值用水定额

(m³/万元)需水量(万m³)2005963.533615519294532812010230369035512.544385128⑷生产需水总量按照上述各行业需水量的推测成果,50%保证率下,2005年和2010年东营市生产需水总量分别为96029万m3和110517万m3;75%保证率下,2005年和2010年东营市生产需水总量分别为109984万m3和124879万m3。表3-8生产需水量汇总表单位:万m3行业水平年农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合计农田灌溉林牧渔畜P=50%P=75%P=50%P=75%2005年623787686611814185563362945960291105172010年675788247316636206426904438109984124879(三)生态环境需水推测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林草植被建设需水量、湖泊沼泽湿地补水量及地下水回灌补水量。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城镇绿地生态需水量、城镇河湖补水量及城镇环境卫生需水量;林草植被建设需水指为建设、修复和爱护生态系统,对林草植被进行灌溉所需要的水量,采纳面积定额法运算;湖泊沼泽湿地补水量指为坚持湖泊一定的水面面积或沼泽湿地面积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地下水回灌补水指为了防止地下水超采,需要通过工程措施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回灌所需要的水量。经测算,2005年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6809万m3,2010年生态环境需水总量为9770万m3。表3-9生态环境需水量汇总表单位:万m3水平年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量林草植被建设需水量湖泊沼泽湿地补水量地下水回灌量合计2005年33581495176178068092010年5811155520422009770(四)需水总量按照上述生活、生产及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推测成果,50%保证率下,2005年和2010年全市需水总量分别为108738万m3和127017万m3;75%保证率下,2005年和2010年全市需水总量分别为123226万m3和141912万m3。表3-10全市需水量汇总表单位:万m3水平年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合计P=50%P=75%P=50%P=75%2005年59009602911051768091087381232262010年72631099841248799770127017141912三、供需一次平稳分析供需一次平稳分析是在现状供水条件和黄河多年平均引用水量及节水规划的基础上做出的,估量到2010年50%和75%保证率下东营市的缺水量分别为0.08亿m3和1.93亿m3。讲明东营市现状可供水量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进展的要求,需考虑新的水源。四、新水源开发利用1、地表水开发利用规划通过建设河道拦蓄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以及进一步加大城乡水环境综合整治、水资源爱护等措施,到2010年使得地表水可利用量在50%和75%不同保证率下分别达到2.34亿m3和1.76亿m3。2、海水利用规划2010年海水直截了当利用量为200万m³,要紧用于电厂冷却用水。到2010年,以上二项增加水资源量在50%和75%不同保证率下分别为0.89m3和0.67亿m3。五、供需二次平稳分析供需二次平稳分析是在一次平稳分析基础上适度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估量到2010年50%保证率下可剩余水量0.81亿m3,75%保证率下的缺水量为1.26亿m3,差不多满足国民经济进展的要求。可见东营市的经济和社会进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而且逐年增加,东营市当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今后在用好用足黄河水的同时,开展黄河滩区浅层地下水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坚持东营市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平稳,确保东营市经济社会的可连续进展。第三节水利进展与改革存在的咨询题分析东营市水利事业在取得庞大成就、发挥明显效益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咨询题。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防洪减灾体系标准低,缺乏必要的防灾预警体系。全市有四分之三的骨干排水河道(约600公里)标准低,需提升标准,增加改碱功能;仍有二分之一的海岸线约173.1公里防潮标准专门低或没有海堤,经常遭受风暴潮的侵袭。二、水资源支撑保证能力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进展的需求。农业灌溉节水任务重,全市六大灌区612公里干级渠道完成节水改造400公里,差不多解决了输水过程中的节水咨询题,然而配水和田间节水的任务十分繁重,全市有561条1517公里支级渠道需要节水改造,22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有120.5万亩需推行节水灌溉。三、农村饮水不安全咨询题严峻。我市在全省领先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但饮水不安全咨询题仍比较严峻。有88.89万人饮水不达标,存在饮水安全咨询题,占全市农村人口的76.12%。四、水生态环境安全保证能力不能满足生态市建设的要求。要紧是由于河道治理下切深度不够,不能满足土壤改碱的要求。五、需要大力进展科技创新,努力提升在工程建设、治理、信息采集、处理、指挥体系和服务体系中的科技含量。六、需要连续加快体制改革和创新,盘活水利资源,为水利事业可连续进展提供有力的保证。针对这些咨询题,今后我们应在三个方面寻求新突破。一、要在组织形式上取得新突破。各有关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水利差不多建设是带动“三农”进展、推动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的重要举措。各级水利部门要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一级对一级负责。专门要做好今后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明确今后水利建设的工作重点,依靠大中型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等,进行成方连片、引排结合、路水林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治理,确保治理一片,成功一片,治理一条,完善一条,加快推进全市水利建设步伐。二、要在融资方式上取得新突破。过去水利差不多建设主体是靠政府扶持和农民以资代劳进行,“两工”取消后,必须在工程融资方式上取得新突破,才能保证水利建设取得长足快速进展。要按照工程的性质和受益范畴,本着合理划分事权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分级负担工程建设投资,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创建起“政府投入高中求增,依法收费强中求足,群众投入变中求稳,市场融资活中求多”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水利建设投融资新机制。三、要在建管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本着“放开建设权,拍卖所有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深化工程建管机制改革,大力进展民营水利。新建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必须实行股份制治理、公司化运营,否则不予列入市级支持打算;河渠治理工程,要充分利用现有水土资源优势,通过拍卖、承包等方式,由绿化公司或农户进行两岸绿化、治理。要连续深化和完善中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力争做到由群众自建自管。如此不但解决了工程建设资金咨询题,而且解决了建后治理咨询题,一举多得。第四章指导思想与进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水利部新的治水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和谐、可连续的科学进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将“五个统筹”的进展要求与东营水利进展的实际相结合,从水利与经济社会和谐进展和水利服务于全社会的角度动身,深入研究水利建设中的全面进展、和谐进展和可连续进展中的重大咨询题,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爱护,推动水利的进展与改革,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进展的能力,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以水资源的可连续利用保证经济社会的可连续进展。差不多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着力解决与人民切身利益紧密有关的水利咨询题水利进展要从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实际动身,把人民群众的全然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动身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以水资源的可连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连续进展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爱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进展与爱护的关系,既要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进展的支撑和保证作用,也要进一步重视水利对生态环境的阻碍。三、坚持水利与经济社会和谐进展的原则,发挥水利对经济社会进展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水利进展的目标、速度、规模、水平要与经济社会进展相习惯,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要统筹考虑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大水的供需治理,保证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和谐进展。四、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进展的原则,解决好区域、城乡水利进展中的突出咨询题统筹考虑城乡水资源咨询题,大力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分析都市化进程中对水利的要求,加大都市水利建设,构筑城乡和谐、各具特色的水利进展体系。五、坚持以改革促进展的原则,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持续增强水利进展的动力改革水资源治理体制,加大城乡水资源统一治理;逐步建立水权分配制度,探究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探究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利国有资产治理的体制和模式,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要加大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建设治理体制、水价形成机制、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促进水利事业全面进展。第三节“十一五”水利进展目标一、2010年进展目标差不多保证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需求,完成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完善全市防洪防潮减灾体系,差不多达到国家防洪标准要求;连续进行都市水环境治理,增加生态环境用水,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一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治理、高效益产出的现代化水利园区;初步实现全市水资源统一治理;水利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树立起全社会的“水利意识”,逐步实现“防洪标准高、供水保证率高、水环境质量高、水经济效益高”的总体目标,逐步构筑起“一控,两拦,六输,十八排,二十六大生态景观”的水利大框架,从而建立城乡供水、城乡节约用水、城乡水安全、城乡清洁饮水、城乡景观水利、城乡水资源爱护、水利多元投入和水利工程高效治理“八大”保证体系,实现水资源保证能力、社会型节水能力、防潮减灾能力、依法治水能力和运行治理能力“五个”有效提升,建立习惯全市经济社会进展的水利服务体系。2010年水利进展的具体目标是:⑴完善全市城乡防洪防潮减灾体系,确保防洪安全。市区要紧河道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余骨干河道达到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防潮标准达到五十年一遇。堤防建设及都市防洪标准达标率达到100%。⑵健全全市供水保证体系,差不多保证城乡人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完成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使100%的农村人口用上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⑶建设节水型都市。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0;高耗水工业得到严格操纵,大力推广节水型新工艺,提升水的重复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工业万元GDP耗水量降低到110m3。都市管网漏失率由现状的18%降低到10%。⑷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成150万亩农田末级渠系建设和150万亩农田中小型河道综合治理。大力进展农田节水灌溉,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⑸逐步实现全市水资源统一治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市水利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实现依法管水、依法行政。逐步建立水务治理体制,实现防洪、供水、节水、再生水回用的统筹规划、统一治理、科学调度。开展水资源爱护工程,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以供定需、量水而行,地下水不再连续超采,丰水年和平水年适量回补。市区水环境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城区河段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畅流”的目标,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⑹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增强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水利自动化程度有较大提升,初步建成防汛指挥系统、水利政务信息系统、水质监测和评判信息系统、水资源治理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治理信息化教育系统和防潮监控系统等。二、2020年远景目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城乡经济社会进展稳固供水;建成高标准的全市防洪减灾体系,全市水库、闸坝及河道堤防全部达到国家防洪标准要求;城乡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全面实现全市水资源统一治理;建成节水型都市,差不多实现水利现代化。第五章十一五”水利进展总体布局与重点规划第一节“十一五”水利进展总体布局按照“十一五”水利进展的总体目标,针对东营水利进展的重点及存在的突出咨询题,对“十一五”水利进展进行总体规划布局,确实是突出三个方面重点,实施十二项重点水利工程。需要突出的三个方面重点是:一、供水安全着眼于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持续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建立全市可靠的城乡供水体系。一是连续抓好引水渠道建设,增强引水保证和引水能力;二是抓好节水、蓄水工程建设,增强工农业生产用水保证和用水效益;三是抓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增强农村饮水保证和饮水安全。二、防洪安全

随着经济的进展,社会财宝积存越来越多,同等水情洪涝灾难造成的缺失越来越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和防洪抗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连续抓好以河道治理为重点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在提升骨干防洪工程防洪标准的同时,“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都市防洪体系建设、防潮体系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为全市经济进展提供牢固安全的防洪减灾保证。三、生态安全一是加快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按照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同时加快河域、渠域绿化工程建设;二是拦截潮水和地下海水入侵,进一步加大排碱力度,逐步改造盐碱化;三是搞好水资源配置,采纳先进技术实施水资源的监控治理和调配,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最大限度地保证都市绿化、河流、湿地等生态用水;四是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爱护力度,在重点爱护好群众生活用水水源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都市河道污染治理,在对入河水质进行监测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入河排污许可制度,实行排污总量操纵,限制污染源,从全然上解决河道的水污染咨询题。第二节“十一五”水利建设重点工程规划按照“十一五”水利进展总体目标和已批准及编制的水利专业规划,提出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现代农业水利化配套建设工程、十个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区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骨干河道排水改碱治理工程、中心城水环境修复与治理工程、防潮体系(滨海大道)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研究与示范工程、抗旱防汛防潮减灾预警体系工程、平原水库及河道拦蓄工程、浅层地下水源开发利用工程等十二项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一、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东营市地处黄河最下游,全市共有万亩以上灌区17处,其中列入国家和省治理的大中型灌区6处,共有干渠47条、612公里,支渠561条、1517公里。“十五”期间,东营水利先后投入资金6.29亿元,统筹规划,分步对王庄、胜利、麻湾、宫家、双河灌区实施了节水改造工程和灌区延伸供水工程建设,差不多解决了引黄过清、引黄补源和新户、丁庄、明集等偏远乡镇长期缺水咨询题,实现了用水高峰期黄河来水能引得出、调得动、送得快、用得上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然而还有一部分骨干渠道未进行改造治理,仍旧存在渗漏严峻、挟沙能力低、淤积严峻、工程老化等咨询题,水的利用系数低,急需进行改造。按照实际情形和存在的重点咨询题规划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曹店、麻湾、王庄三个大中型灌区续建延伸及节水改造工程和广饶县北水南调引水补源工程。(一)曹店灌区曹店灌区位于黄河下游右岸,东营市中部,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7.1万亩。灌区操纵范畴包括东营区、垦利县8个乡镇,东营市东、西城区,油田东辛、现河两个采油厂的部分油区。曹店干渠横贯东营市东、西城,处于东营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灌区内土地宽敞,地下油气资源丰富,地表土地适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区内要紧干排有广利河、老广蒲沟、五干排、新广蒲沟、武家大沟等。曹店干渠除供农业用水外,依旧油田工业和东营市中心城区生活供水的要紧渠道。曹店干渠设计引黄能力80米3/秒,西起曹店引黄闸,东至广南水库沉沙池,流经垦利、东营两个县区,全长50km,采纳预制混凝土板衬砌。自1985年实施衬砌以来,已运行20年,现已损坏严峻,造成断面缩小,糙率增加,严峻阻碍过流能力。本期规划将曹店干渠50km原有衬砌板拆除,重新实施衬砌改造,沿程配套相应建筑物。护砌结构是:自上而下为60mm厚砼预制板,30mm(阳坡为20m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土工布(膜),坡脚设浆砌石镇脚。规划设计水深2.2米,衬砌高度2.8米。曹店干渠节水改造工程共衬砌渠道50km,改建克制闸7座;新建、改建生产桥8座;新建、改建支渠建筑物26座。总计要紧工程量:开挖土方84万m3,回填土方39.8万m3,砌石3.6万m3,砼及钢筋砼4.26万m3。(二)麻湾灌区麻湾灌区是在原打渔张灌区的基础上,调整改建而成的独立引黄灌区,辖东营区和广饶县的14个乡镇,396个自然村及广北农场和胜利油田的6个农场,总人口35万人。灌区总面积105.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74万亩,年均灌溉面积不足50万亩。麻湾引黄闸设计引水能力80m3/s,麻湾灌区现有总干一条,干渠三条,分干渠一条,要紧排水河道有小清河、支脉河、广蒲沟、武家大沟、广北新河、花官大沟、小河子(群众沟)等。“十五”期间已对总干27.05km、三干24.6km实施了以渠道衬砌为主的节水改造工程。规划“十一五”期间要紧是对二干渠和四干渠实施节水改造工程。1、二干渠节水改造工程麻湾二干渠操纵范畴内有广饶县的花官、丁庄两个乡镇和广北农场。土地总面积17.9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2.7万亩。二干渠操纵范畴地处麻湾灌区下游,为原打渔张灌区的骨干渠道,设计流量15m3/s,通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没有衬砌防渗措施,渠道淤积以及跑、漏、渗水情形严峻,目前,干渠实际过水能力不到10m3/s,有效灌溉面积不足5万亩。随着该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进展,工程现状引水条件不能保证该区的农业灌溉,制约了广饶县北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展。对二干渠进行以渠道衬砌为重点的节水改造,能够使有限的黄河水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干渠输沙、支渠及以下渠道和田间分散沉沙,能够改造土壤结构、减轻清淤负担;通过林、渠、路综合治理,能够改善两岸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因此,实施该工程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规划对周楼进水闸至王道闸段17.1km实施衬砌,设计引水流量20m3/s,为减少输水缺失,采纳全断面防渗护砌,设计水深1.90~1.70米,衬砌高度2.38~2.18米,渠坡自上而下为60mm厚浆砌C20砼预制板面层、20或30mm厚聚苯乙烯保温板保温层、500g/m2双面复合土工膜防渗层,边坡衬砌顶部设置水平封顶板,顶宽400mm,坡脚设C20现浇混凝土镇脚,渠底为3:7灰土防渗。本项目共衬砌渠道17.1km,改扩建、新建花官闸、小河子东刘渡槽等要紧建筑物49座,工程需完成土方48.5万m3,砌石0.23万m3,砼及钢筋砼1.94万m3。2、四干渠节水改造工程麻湾四干渠操纵范畴内有东营区的牛庄、史口、六户三镇,广饶县丁庄镇,广北农场及胜利油田的部分土地。土地总面积39.7万亩,设计灌溉面积27.9万亩。干渠通过多年运行,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没有衬砌防渗措施,渠道淤积以及跑、漏、渗水情形严峻。规划对四干渠全线32.3km实施衬砌,设计引水流量50~30m3/s,采纳全断面防渗护砌,设计水深2.1米,衬砌高度2.6米,渠坡自上而下为60mm厚浆砌C20砼预制板面层、20或30mm厚聚苯乙烯保温板保温层、土工膜(布),边坡衬砌顶部设置水平封顶板,顶宽400mm,坡脚设C20现浇混凝土镇脚,渠底为3:7灰土防渗。本项目共衬砌渠道32.3km,改扩建及配套建筑物48座,工程需完成土方136万m3,砌石3.2万m3,砼及钢筋砼2.58万m3。(三)王庄灌区王庄灌区是东营市黄河以北唯独的大型引黄灌区,灌区操纵范畴南以黄河为界,西至潮河、马新河,东、北临渤海,覆盖利津县大部分、河口区全部及渤海农场、济南军区生产基地和胜利油田4个采油厂,总操纵面积1919平方公里。王庄引黄闸设计引水能力100m3/s,设计灌溉面积98万亩,设1条总干和5条干渠。灌区内要紧排水河道有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挑河、神仙沟等。2000年实施的王庄灌区节水改扩建工程,仅完成了王庄总干和王庄二干的改造,对利津北部及河口区送水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达到了既节水又输水畅通的成效。规划“十一五”期间对王庄一干、盐罗分干进行节水改造,新建王庄五干渠。1、王庄一干节水改造工程王庄灌区一干渠作为灌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总干的最上游。王庄一干自王庄引黄闸后100米分水闸向西穿滨海路,过沾利河后入原韩墩总干向北至县界,全长18公里。操纵利津县的利津镇、盐窝镇、虎滩乡,面积67.7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通过王庄灌区节水改扩建工程竣工后几年的运行,一干渠出现出了明显的不习惯,存在渠首淤积快,淤积严峻,输水较往常更加困难的咨询题,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大的应急清淤。一干渠作为王庄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全解决王庄一干用水难的现实,规划对王庄一干实施以渠道衬砌为主的节水改造工程。设计水深1.80米,衬砌高度2.30米,护砌结构是:自上而下为60mm厚砼预制板,30mm(阳坡为20m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300g/m2土工布,坡脚设浆砌石镇脚。王庄一干节水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的要紧内容有:砼板衬砌渠道11.5km,新建沾利河王庄一干渡槽1座,过水流量10m3/s;新建、改建生产桥5座;新建、改建支渠建筑物16座。总计要紧工程量:开挖土方44万m3,回填土方19.8万m3,砌石6850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7828m3。2、盐罗分干节水改造工程该工程位于利津县盐窝镇及汀罗镇境内,为王庄二干的一条分干渠。随着王庄总干及王庄二干渠道衬砌工程的实施,渠道输水能力大大提升,挟沙能力大大增强,为盐罗分干的改造奠定了基础和条件。盐罗分干上游段由于没有进行渠道衬砌,每次放水后渠首段都会造成严峻淤积,不得不经常清淤,白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期规划对盐罗分干实施以渠道衬砌为主的节水改造工程,设计水深1.90米,衬砌高度2.40米,护砌结构是:自上而下为60mm厚砼预制板,30mm(阳坡为20mm)厚聚苯乙烯泡沫板,300g/m2土工布,坡脚设浆砌石镇脚。盐罗分干节水改造工程规划建设的要紧内容有:衬砌渠道19.5km,新建永新河盐罗分干渡槽1座,过水流量15m3/s;新建、改建生产桥6座;新建、改建支渠建筑物26座。总计要紧工程量:土方233.7万m3,砌石12409.6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21343m3。3、王庄五干渠建设规划王庄五干渠自王庄总干末端穿东港路,过黄河故道至孤东干渠渠首,全长6.5km,设计流量25m3/s,操纵面积419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9万亩。需开挖及衬砌渠道6.5km,新建克制闸2座、公路桥及生产桥3座,支渠进水闸2座。要紧工程量:土方59.7万m3,砌石8680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15721m3。(四)广饶县北水南调引水补源工程广饶县北水南调引水补源工程是在麻湾灌区二干十二支引黄河水入预备河的基础上,以预备河为基线,建设北贾沟、大寨沟、跃进沟三条输水线路,向广饶县南部调水,并建设淄河水库蓄水,丰蓄枯用,以灌代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涵养地下水资源,扼制咸水入侵,从而解决广饶南部的水资源短缺和由于地下水超采而带来的地质灾难咨询题。1、咸水入侵现状及危害广饶县地处泰沂山北麓山前冲积、黄河冲淤积和海相沉积交迭地带。由于北部受到多次海侵,形成多层海相地层,这些海相地层中赋存着浓度专门大的古海水,因井灌区地下水超采,地下水位连续下降,原咸淡水动力平稳被打破,导致咸淡水分界面持续向南推进,引发了大规模咸水入侵。由于地下水的超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广饶县南部浅层淡水区已全部成为地下水漏斗,漏斗中心最大地下水埋深达33.9m。在城区和一些经济发达乡镇显现深层承压水超采的现象。由于地下水的严峻超采,导致地下水连续下降、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和地面裂缝;提水费用增加、含水层枯竭、机井报废;天然植被衰退,生态环境恶化;咸水入侵和水质恶化;盐分向超采区集合,地下水矿化度增加、土壤盐渍化加剧。2、大寨沟调水工程大寨沟调水工程是北水南调工程的中线,从广饶镇北部的预备河引水,沿大寨沟向南调水至潍博路以南,为沿途广饶镇提供可靠的灌溉水源,并为淄河水库提供充库水源。骨干引水工程完成后,渠道沿大寨沟向两侧辐射,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并营造淡水帷幕,扼制咸水南侵。调水工程需对原有马疃泵站进行扩建,新建小刘庄泵站,送水入淄河。全工程需新建扩建骨干渠道9.6km,疏挖土方36万m3,新建、修理支渠13km,建设生产桥15座,支门19座,水闸4座,倒虹1座。3、跃进沟调水工程跃进沟调水工程从预备河引水,沿跃进沟和东王路西沟送入阳河,直至大王镇北部。工程设计引水能力8m3/s,需建设南塔一级泵站,配套改建灶户王二级泵站,同时展宽两侧沟渠,配套渠系两侧的引水建筑物,扩大水源辐射范畴。在织女河以东与寿光交界处建闸蓄水,向西沿红旗路调水至稻庄南,向南辐射到大王镇北部。全工程需新建和疏挖沟渠18km,土方50万m3,扩建改建泵站2座,建克制闸2座、穿涵3座、支门17座、生产桥12座。4、北贾沟调水工程北贾沟调水工程从预备河引水,沿北贾沟向南送至广饶镇南部。工程设计引水能力6m3/s,需建设大尧一级泵站和白坞二级泵站,配套干支渠,新建和疏挖骨干渠道13km,建设预备河克制闸1座、泵站2座、生产桥18座、克制闸3座、支门22座。5、咸水南侵综合治理工程为扼制小清河南井灌区淡水北缘地下咸水向南侵染,加大地下水补源,在建设预备河三线调水灌溉补源工程的基础上,对三线调水工程进一步配套完善,连续向南送水,充分发挥灌溉和补源双重效益,同时沿淡咸水分界线南侧布置渗渠、渗井,西起辛河公路,东至东王公路,总长度11公里,垂直分界线方向在1公里范畴内,按照沟渠布局情形,渗井间距100~200米,井深8~15米,直径φ1000,井内填砂砾石。通过引水回灌,以有效地治理咸水南侵。二、现代农业水利化配套工程搞好农田水利差不多建设,关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农业专门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专门重要意义。“十一五”期间应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连续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一)现代农业水利化工程现状东营市地处滨海盐碱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十五”期间,东营水利以改善农业差不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为全然任务,以解决旱涝灾难威协、水资源不足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差不多目标,按照遵循规律,改造自然,建设漂亮东营的要求,开展了生态、环境、进展三位一体的新型农田水利差不多建设,努力推进全市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了水利对全市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支撑拉动能力。全市共投入大中型水利建设资金21亿元,水利骨干框架已差不多形成。(二)存在咨询题我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旧十分薄弱,要紧表现为:农村大量中小河流长期以来缺乏有效治理,排涝设施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不配套,洪涝灾难依旧频繁;已建的水库、灌区和供水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灌溉用水白费严峻,远不习惯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优势产业带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展的需要;水资源供需形势日益严肃,洪涝缺水已成为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进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水土流失加剧,水污染严峻,生态恶化严峻威逼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连续进展。原黄河南展宽区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工程自建成以来,一直未运用过,但由于受国家有关滞洪区政策的制约,整个展区仍旧处在工程建设初期的水平。展区内经济以农业为主,自工程建设之初至今三十多年来,作为蓄滞洪区没有进行系统的水利配套建设,仍旧处在靠天吃饭的粗放耕作状态,既怕旱又怕涝,农业产量低而不稳,高效生态农业项目无法摆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产出效益低。在南展宽工程不再作黄河分凌区以后,尽快完善和配套水利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十分迫切和必要。(三)规划目标加大农田水利差不多建设,既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也是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大举措。新时期的农田水利差不多建设,要有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明确建设重点,广辟投资渠道,改革治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十一五”期间,利用前两年时刻,完成乡村现代水利建设总体规划,规划中要求区域与流域相结合,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化水利体系,拉动和支撑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可连续进展。依靠大中型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等现有水系,进行成方连片、引排结合、路水林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全市农田水利差不多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农田灌排体系。“十一五”期间重点完成包括黄河南展宽区在内的150万亩农田末级渠系建设和150万亩农田中小型河道综合治理。(四)现代农业水利化配套建设工程规划1、150万亩农田末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