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国风·周南》教材中的考点:赏析诗歌语言《诗经
芣苢》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材典例写作背景
西周取代殷商,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周南”指周王城以南的地方,也就是西周王城镐京及东周王城洛邑以南,直至江汉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该地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故作为《诗经》的首章。《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野生植物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是一首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劳动之歌,展现了古代劳动妇女劳作忙碌而欢快的场景。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又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植物。题目解说文化常识复习:关于《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内容: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诗经“六义”《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这里有两种说法,分别是类比和比喻。而在“比兴”中,“比”为“比喻”之意。)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与诗歌内容有一定联系。比兴手法可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韵味和形象的感染力朗读,注意停顿和轻重音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意轻重音、停顿,带着欢欣的情感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芣苢》句式整齐,节奏明朗、轻快,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从一开始的采摘,到最后的满载而归,表现出劳动者劳动成果由多变少,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知识点拨
《芣苢》以二二节拍为主,通篇短促的四字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作为古典诗歌源头的《诗经》句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自主朗读,结合注释,尝试将本诗翻译成现代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⑴采采:茂盛的样子。⑵薄言:“薄”“薄”都是助词,无实义。⑶有:取得,获得。⑷掇(duō):拾取,摘取。⑸捋(luō):从茎上成把地取下。⑹袺(jié):提起衣襟兜东西。⑺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采采芣苢,薄言×
之。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周南·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句意理解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句意理解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句意理解将本诗翻译成现代文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思考探究语言特点: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芣苢》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精准的动词思考探究不能。这六个动词用词连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从最开始的“采”“有”再到“掇”“捋”,最后“袺”“襭”,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展现了劳动人民从开始劳动到满载而归的场景,富有诗情和画意。
《芣苢》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精准的动词
前人读《芣苢》这首诗说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结构图解生命的吟唱劳动的赞歌《芣苢》这首诗通过描写采芣苢,想表达一个什么主题?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这首《芣苢》,语言简练生动,描写形象传神,章句复沓回环,节奏鲜明有力。试结合全诗,分析体现了《诗经》的哪些艺术特色。①赋的手法。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②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其余全是重叠,看似单调重叠复沓,实则别有韵味。“采采”是一重叠词,“采采芣苢”“薄言×之”反复咏唱,产生简洁明快、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有音乐之美。这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又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重章叠唱在语言和结构上的作用?《芣苢》运用重章叠唱,回环往复,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变动,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了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与反复的劳动动作和劳动效果谐和一致,形成融合无间、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③丰富的想象空间。
这首诗只写了采摘芣苢的过程,却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于是,细节中的蛛丝马迹就激发读者进行揣摩并加以想象,然后创造出更具体形象的美。读罢诗歌,人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平原旷野上你追我赶、群歌互答,同时又不忘采摘芣苢的欢快劳动场景。拓展:阅读下列这首诗歌,分析两首诗的异同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阅读下列这首诗歌,分析两首诗的异同《周南·卷耳》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写思妇怀念服役的丈夫;后三章则是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极力铺写他苦难的军旅生活和思妻念子的心情。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考点精讲诗歌语言特点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品味诗歌的语言时要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基本内容:练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6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1题。教命题人给的参考答案:“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按[解题方略]组织的答案:①“邀”动词,有“邀请”的意思(析本意),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描情景),运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点效果);②“纳”动词,是“收纳”的意思(析本意),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描情景),化抽象为具体,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点效果,明情感)。练江边晚望刘秉忠①沙白江青落照红,沧波老树动秋风。天光与水浑相似,山面如人了不同。千古周郎余事业,一时曹孟谩英雄。东南几许繁华地,长在元戎②指画③中。【注】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曾随忽必烈南征北讨,这首诗应写于长江边。②元戎:指忽必烈,当时还未即位当皇帝。③画:通“划”,筹划。3.本诗首联描写景物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第3题。教命题人给的参考答案:首句用“白”“青”“红”等颜色词,抓住景物特征,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秋日傍晚景色的绚烂多姿;第二句用一动词“动”,准确传神地刻画了沧波、老树在秋风中的飘摇动荡之态,境界苍茫雄壮。按[解题方略]组织的答案:①在傍晚秋日的红光映照下,沙洲洁白,江水澄清,碧绿的波涛、苍老的树木在秋风中动荡飘摇。②前句运用“白”“青”“红”一系列的颜色词来描写景物的特点,展现了秋日傍晚景色的绚烂多姿。③后句中的动词“动”,则精妙传神,刻画了沧波、老树在秋风中的飘摇动荡之动态,勾勒了一种苍茫、阔大、雄壮的境界。练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元好问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注】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曾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5.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6分)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第5题。教命题人给的参考答案: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按[解题方略]组织的答案:①本诗确实“有豪放迈往之气”。②从语言上看,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③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④全诗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拓
语言风格(特点)常用术语有哪些?1、常见的六种:清新自然、平淡质朴、含蓄隽永、生动形象、明快简洁、绚丽飘逸2、再提供一些常用语供参考(答题时可依具体情况选择一些词语搭配):峻拔雄奇、沉郁顿挫、凄婉悲凉、隽永婉曲、旷达洒脱、雄浑刚健、豪放飘逸、热情奔放、大气磅礴、气势畅达、笔力雄健品读语言风格一、首先区分语体色彩,主要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其中书面语为常规用语,须作细致的风格区分,而口语化色彩常常单独作为考点。如:春怨(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明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列例证)。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析感情)。二、知人论世,了解著名诗人的语言风格,做到知人论世。陶渊明朴素自然白居易通俗易懂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温庭筠绮丽香艳李清照缠绵悱恻范仲淹苍凉悲壮王安石雄健高俊辛弃疾豪迈奔放杜甫沉郁顿挫晏殊婉约含蓄苏轼旷达豪迈李白豪迈飘逸 杜牧清健俊爽王维恬淡优美高适悲壮苍凉
陆游悲壮爱国
李贺幽峭冷艳李煜伤感细腻
读一读下列诗句,说说诗歌的语言风格。1.例: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孟浩然:语淡恬静2.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维
王维:恬淡生动3.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
王昌龄:雄健浑厚4.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行》李白
李白:清新飘逸5.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杜甫
杜甫:沉郁顿挫6.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其一)》高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高适、岑参:雄浑奇拔7.例: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韦应物韦应物:清新典雅8.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李凝幽居》贾岛贾岛:萧瑟悲愁9.例: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李贺李贺:奇诡雄浑10.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元稹:艳丽浅近11.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居易:平白清新12.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秋词》刘禹锡刘禹锡:明朗隽永13.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李商隐:委婉含蓄14.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杜牧杜牧:含蓄绰约15.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李煜:伤感细腻16.例: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欧阳修欧阳修:清丽明媚17.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范仲淹:苍凉悲壮18.例: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王安石:雄健高峻19.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苏轼:旷达豪迈20.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柳永:缠绵悱恻21.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
李清照:婉约凄切22.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辛弃疾:气势雄壮24.例: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其一》陆游
陆游:雄浑奔放23.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杨万里:新鲜活泼三、分析诗歌意象、意境及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其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不假雕饰的率真朴素。2、冲淡(平淡、朴素):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运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会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3、绚丽(华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4、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委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7、豪放(奔放、雄奇):其特点是语言奔放、有气势,境界宏达,气势恢宏,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情感豪迈奔放。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寞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9、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10、缠绵(婉约):诗作婉曲,感情缠绵细腻。11、工丽:“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12、生动: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13、洗练:作品的语言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14、幽默: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法,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有讽刺意义,以增强诗歌的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学以致用真题演练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真题演练析思路真题演练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将鹭鸶人格化,以人鸟对话的形式,使用日常口语词,对白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如“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生动形象地写出虾鳅的姿态,令人忍俊不禁;又如“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用调侃的口吻鼓励鹭鸶去远处觅食。表现出辛弃疾美好的生活情趣。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实战训练答:本诗在语言上
沉郁顿挫、深沉凝重,通过对“浊酒”、“黄花”、“肝胆”、“逐客”等意象的描写,将诗人与友人天涯相望的愁苦、年老仍心怀天下的决心、漂泊生涯的忧愁娓娓道来,表达了诗人流亡的飘零凄苦和深沉的爱国情怀。1.明特色。沉郁顿挫、深沉凝重2.举例证。浊酒、黄花、肝胆、逐客3.析效果。情景交融,爱国情怀、流亡漂泊的凄苦·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诗歌解析】
在晚秋的背景下,作者抒写着身事、家事、国事的情怀——这一天突然已经暮秋时节,满眼黄花,萧索的色调充溢字里行间;故人天涯,离怀浊酒,悲怆的感慨触手可接;两鬓斑白,逐客无家,苍凉的情绪弥漫不散;天地变色,神州易主,郁结的哀愁直透骨髓;但肝胆犹存,江山作证,坚贞的心志更催人泪下。
这是一首赠诗。此诗写出了他们虽天涯沦落,却肝胆相照的友情,写得沉着深挚。这是一首酬答诗,但与一般应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写离情别愫之中,又交织着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而这两种情感却是如此有机地熔铸在一起,整首诗苍凉沉郁,情切意深,表达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颇能打动读者的心弦。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游凤林寺西岭孟浩然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景象,景中融情。B.颈联对仗工稳,直抒胸臆,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遄飞。C.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D.本诗写游山、玩水、赏石、品酒、弹琴、歌咏之乐事,反衬对仕宦的厌倦。解析:D项,“反衬对仕宦的厌倦”这一分析脱离文本实际。答案:D2.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招月伴人还”意谓让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一道伴我们回家,“招”字将月亮拟人化,仿佛月亮是善解人意的伙伴。用“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人悦己的心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用得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太原早秋①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②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
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秋天。这年夏季,诗人与友人元演同游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历时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大火流”意谓秋季开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季节。从律诗的结构来看,这一联是起,以写景起头,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模式。B.颔联中“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处指秋霜很浓。“塞”指边塞,“河”指黄河。此联直接描写了太原的自然气候。C.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递进,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的梦境,含蓄地表明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D.虽然诗人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且具有边塞诗之雄健。后半部分写怀归之意,意重而不觉其重,语直而不觉其直。解析:C项,“转入诗人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分析错误。颈联从颔联描写的“早秋”景色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表明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一个“飞”字,表现出了诗人急于回到故乡的心情。答案:C
(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解析:B项,“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根据第三句“田塍望如线”可知,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岩棉防火隔离带施工工艺
- 2024年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洗地机行业供需现状与发展战略规划
- 2024年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1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基本政治制度
- 2024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商易通业务基本介绍讲义资料
- 2024年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4¥-four(天津科技大学)
- 导管室进修汇报课件
- T-CEPPC 13-2023 电网区域电碳因子和电力碳排放量核算规范
- 生产工厂管理手册
- 监控系统调试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新表)
- 针刺上的预防与处理
- 行业财务对标分析
- 脱糖果汁的生产工艺优化
- 2023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重复定位精度测试方法
- SL176-200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 弱电施工设备表
- 高频电灼仪产品技术要求深圳半岛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