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学山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蜡烛:我受热就会熔化2.豆浆中含有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异黄酮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异黄酮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C.异黄酮由27个原子构成D.一个异黄酮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3.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uFe2O3通入CO,高温B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CCu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DN2O2将气流通过灼热的铜网A.A B.B C.C D.D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液体 B.点燃酒精灯C.称量氯化钠固体 D.加热固体5.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个火盆,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小刚要用托盘天平称取10.6g的蔗糖(1g以下用游码),称量时他误将物质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称得的蔗糖的实际质量为()A.10g B.9.4g C.10.6g D.11.2g7.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有气泡产生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C.贝壳逐渐溶解D.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8.下列对分子的认识,说法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碘升华,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大C.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黄色固体10.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常与其他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他仪器和药品略去)。下列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相对应且正确的是ABCD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C.排空气法收集氧气D.给液体加热11.某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B.该粒子为阳离子C.该粒子符号为Na D.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112.下列方框中,能表示2N2意义的示意图是()A. B.C. D.13.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a高于b,该物质是()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14.下列物质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A.苛性钠 B.浓硫酸 C.石灰石 D.浓盐酸15.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A.Al3+——铝离子 B.2K——2个钾元素C.F2——2个氟原子 D.2SO3——3个二氧化硫分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1)其所用电源为______电,由图可知A端为______极。(2)与A端相连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3)若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______。(4)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测得了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阳、阴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时间/分钟12345678910阴极生成气体体积(cm3)6122029394955657585阳极生成气体体积(cm3)24711162126313641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1~6分钟内阴、阳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大于2:l,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为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你能从图中能得出哪些信息(写出三条)。①物质组成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变化类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微观变化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复方硫酸亚铁片是常用的补铁剂,其说明书中部分内容如由图,请根据给出信息回答(1)硫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2)硫酸亚铁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3)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4)一位3岁的儿童若按说明书的用量,一天从药中获得_____mg铁元素(计算结果精确到0.1mg)18.(8分)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计算:(1)CO(NH2)2中共含有________(写数字)种元素。(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3)若CO(NH2)2中含有3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为________g(计算结果精确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一)小明在实验室观察完品红扩散实验后,想把变红的水做一个简单的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请根据如图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2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______、______、烧杯,请指出该操作过程中的其中两处错误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将红色液体按过滤的正确操作完成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中仍有少量品红固体,则造成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填一种即可)______(3)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离不开水。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类不了解水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18世纪末,人类通过电解水实验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下列实验也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水的蒸发D水的净化(二)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提出猜想)除MnO2、CuO外,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试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实验编号实验药品分解温度(℃)①KClO3580②KClO3、MnO2(质量比1:1)350③KClO3、CuO(质量比l:1)370④KClO3、Fe2O3(质量比1:1)390(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______形成对比,证明猜想合理;(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反思)(1)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______;(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A、试管破损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铁钉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C、灯泡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石蜡受热熔化,只是由固体变成液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睛: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2、A【解析】
化合物中的元素质量比计算方法是把化学式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详解】A、由异黄酮的化学式可知,异黄酮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异黄酮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8:1,故B不正确;C、异黄酮是异黄酮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不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异黄酮分子中不存在氧分子,故D不正确。故选A。3、D【解析】
A、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使铜中混有了铁,故错误;B、大量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能点燃的,故错误;C、铜在空气中加入生成氧化铜,故错误;D、氧气可以与铜反应,而氮气不能与氧气反应,故可以除去氧气,故正确。故选D。【点睛】除杂时,不能与主题物质反应,不能生成新物质。4、C【解析】
A、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会流出,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可能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选项A错误;B、点燃酒精灯时,应该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选项B错误;C、称量氯化钠时,物左砝右,两盘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氯化钠没有直接放在托盘上,选项C正确;D、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至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破裂,图中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选项D错误。故选C。5、A【解析】①由于石灰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出现白膜,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②由于吹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③木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石灰乳中氢氧化钙反应产生水,因此墙壁会更潮湿,反应原理为:CO2+Ca(OH)2=CaCO3↓+H2O;④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故其反应原理为:CO2+H2O=H2CO3;综上所述,故①②③属于同一反应原理,故答案A正确.【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6、B【解析】
天平使用时,1g以下用游码,称取10.6g的蔗糖,砝码10g,游码0.6g。【详解】1g以下用游码,称取10.6g的蔗糖,砝码10g,游码0.6g。称量时他误将物质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称得的蔗糖的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10g-0.6g=9.4g。故选B。【点睛】天平使用时,正确的方法是“左物右码”,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砝码和物体防反了,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7、D【解析】A、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有气泡产生,故正确;B、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故正确;C、碳酸钙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贝壳逐渐溶解,故正确;D、碳酸钙反应后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溶液仍为无色,故错误。8、B【解析】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使物质散发气味,选项A正确;B.碘升华,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大,选项B错误;C.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选项C正确;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选项D正确。故选B。9、C【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故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白色的固体,故错误。故选C。10、B【解析】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会产生冷凝水所以试管口向下倾斜,故A错误,B、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的固体时,要先将试管平放,故B正确,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要用向上排空气法,试管口向上,故C错误,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与水平面成45度夹角,故D错误,故选B.11、C【解析】
某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相同,所以该元素是钠元素,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2,8,1【详解】A.、该元素有三层,所以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该元素的原子失去了1个电子,所以它是阳离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因其失去一个电子,所以该粒子符号为N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2、A【解析】
2N2表示2个氮气分子。A表示两个氮气分子;B表示一个氮气分子;C表示四个氮原子;D表示两个氮原子。故选A。考点:化学式的意义点评:化学式的意义属于比较重要的考点,虽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但是本质都是一样的,注意审题。13、C【解析】
A、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的热量,因而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瓶中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b高于a,故A错误;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因而溶液温度升高,瓶中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b高于a,故B错误;C、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的热量,因而溶解后,溶液温度降低,瓶中气温降低,气体体积变小,使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a高于b,故C正确;D、氯化钠溶于水时,没有明显吸热、放热现象,也就不能使U型管中的液面有明显变化,故D错误。故选C。14、D【解析】A、苛性钠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质量会增加,错误;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错误;C、石灰石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具有挥发性,质量不变,错误;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正确。故选D。15、A【解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Al3+可表示铝离子,正确;B、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K可表示2个钾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错误;C、F2可表示1个氟分子,1个氟分子中含有2个氟原子,错误;D、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SO3可表示2个三氧化硫分子,不是表示3个二氧化硫分子,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直流正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若复燃该气体为氧气4mL增强液体导电性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水由氢、氧元素组成这是分解反应化学变化中,旧分子离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分子(合理即可)【解析】
(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其所用电源为直流电,由图可知A端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少,为电源正极;(2)与A端相连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的方法:把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若复燃该气体为氧气;(3)若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4mL;(4)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导电性;1~6分钟内阴、阳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大于2:l,可能的原因是氧气比氢气更容易溶于水;(5)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了水由氢、氧元素组成;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③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离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相互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相互结合成氧分子,所以微观变化方面结论是化学变化中,旧分子离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分子(合理即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1127:4:836.8%110.1【解析】
(1)硫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16×4=112。
(2)硫酸亚铁中铁、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6:32:(16×4)=7:4:8。
(3)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36.8%。
(4)一个3岁的儿童若按说明书的用量,一天吃的药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为3次/日×2片/次×10mg/片=300mg,一天从药中获得铁元素的质量为300mg××100%=110.1mg。故答案为:(1)112;(2)7:4:8;(3)36.8%;(4)110.1.18、4606.4g【解析】
(1)由尿素的化学式CO(NH2)2可知,尿素是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组成的;(2)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药批发商的采购策略优化考核试卷
- 盾构机施工中的安全与健康管理考核试卷
- 电气设备在智能电网储能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炸药及火工品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规范化考核试卷
- 广告创意与情感营销结合考核试卷
- 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环境保护策略考核试卷
- 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 上海市虹口区2025届高三高考二模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如何撰写商业店铺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5版合同:国际专利技术转让协议
- 《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课程标准
- 设备人员三级安全教育考试题与答案
- 自考07887平面设计(12-19)真题试卷
- 2023年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笔试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大模板工程验收表
- (中职)Photoshop基础实用教程全册教案2022-2023学年
- 2022民族娃娃IP运营规划-55P
- 酒店旅馆防偷拍摄像头排查指引
- GB/T 2423.20-201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d:接触点和连接件的硫化氢试验
- GB/T 21655.2-2019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 地震灾害分类标准及分级响应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