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目

录一、经济发展的新高度二、社会变化的新现象三、文化发展的新成就任务1

观看视频,获取宋代经济发展的有效信息。请用纸笔记录下来关键词。一、经济发展的新高度一、经济发展的新高度合作探究1根据视频内容、教材内容和《清明上河图》中的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特点。探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驼队:与少数民族贸易往来码头卸货:商品由内河航运而来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外来商品,海外贸易运钞车:货币需求量大,铸造增加占道经营:商业打破空间限制栀子灯与灯箱:商业打破时间限制合作探究1:根据视频内容、教材内容和《清明上河图》中的部分信息展示的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新高度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繁荣的原因。参考:任何历史的发生发展不是单一因素产生的,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科技繁荣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发展对外贸易货币发展一、经济发展的新高度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商业发展经济之变社会之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生产、交换、消费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级组织···就会有一定的市民社会。

——马克思一、经济发展的新高度二、社会变化的新现象任务2:根据教材和下列四则材料,分析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材料一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宋·蔡襄

姓名朝代官位家庭情况简介范仲淹北宋参知政事知颍州等家境贫寒,父因病卒于任所欧阳修北宋参知政事兵部尚书家境贫寒,买不起写字用的纸笔李邦彦南宋太宰银工京镗南宋丞相经营盐铺材料四

部分官员出身材料二

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材料三

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南宋·叶适门第观念淡化、阶层流动性加强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如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土地买卖不限制等社会变化“婚姻不问阀阅”,重财不重身份科举“取士不问门第”,不问家世重才干,阶层流动性加强。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土地买卖不受政府干预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拓展:深刻认识社会变化之因手工业发展商业发展农业发展社会新变化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弛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门第观念淡化,阶层流动性加强经济新变化二、社会变化的新现象三、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任务3

阅读教材,梳理宋元时期的文化繁荣的表现及成就。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成就文学艺术

科技发明

科技著作

少数民族文字材料一:

十族之乡,百家之闾,必有浮图(佛教)为其粉黛。

——(唐)舒元舆

天下各州郡都有道教紫极宫,道教宫观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687座。

——《太平广记》材料二:

儒学经典产生于先秦,到汉代已难以读懂,······学者热衷于细枝末节的繁琐笺注,对现实的政治实践与个人精神生活不能提供有效的指导,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陷入危机之中。

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欲望不断膨胀。

——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佛教、道教的冲击及影响儒学的日益僵化、脱离实际社会道德价值理念亟待重建思考:这一时期儒学为什么会发生变革?三、文化发展的新成就——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三、文化发展的新成就——何为“理”?如何得“理”?

格物须是到处求。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朱子语类》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程朱理学世界观:理是自然界的本原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即“天理”人生观:“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方法论:格物致知程朱理学合作探究2

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理学带来的影响。材料1.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材料3.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表秦汉隋唐宋明清节12232152271419428烈

1912212286882814合计141612743582912323——据董家遵《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材料4.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三、文化发展的新成就(1)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志、责任感等方面的塑造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