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标签理论的基本内容2100字】_第1页
【简述标签理论的基本内容2100字】_第2页
【简述标签理论的基本内容21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述标签理论的基本内容目录TOC\o"1-2"\h\u14087简述标签理论的基本内容 113135一、标签理论 131698二、标签理论在我国刑事法中的价值体现 121735三、标签理论的启示 2摘要:虽然标签理论是“舶来品”,但对我国刑事司法的发展体现着重要的价值。标签理论发展虽为时不长,也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理论发展的高峰和低谷,其发展取决于理论的合理性和实践性等,对理论走向的规划和研究是必要的。关键词:标签理论;基本内容;价值启示一、标签理论标签理论又称标定理论,是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的主流理论之一。犯罪原因从属于犯罪理论范畴的特定角度讨论犯罪原因。犯罪原因属于犯罪人和社会。对社会证据和行为的反应结果是核心概念,犯罪和越轨行为不是行为本身的特征。标签理论与符号互动理论密切相关,符号互动理论是社会学的主流。20世纪30年代,美国象征主义诞生了。重点在于人际互动。人们赋予事物特殊的意义。同时,这些都是符号化的,符号互动理论包括自我实现预测理论和伪戏剧理论。标签理论的演变过程与符号互动理论非常相似。然而,标签理论在组织中更为明确。同时,根据符号互动理论的方法和核心概念,如标签理论中的偏差同一性,它是自我实现预测理论在镜中的我和符号互动理论中的反映。标签理论家关注越轨行为的过程,关注社会群体和人际互动因素。因此,符号互动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结果就是标签理论。二、标签理论在我国刑事法中的价值体现标签理论是“舶来品”,但中国刑事司法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例如,通过近期《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修订,未成年人刑法报告义务的免除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封存制度、地区矫正制度等逐步明确。这些改进与标记理论密切相关。在重刑和传统正义思想的深刻影响下,中国刑事实践的主要方式始终是监禁。但随着一种监禁刑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许多罪犯最终因监禁刑的处理而犯下更多的罪行。相反,犯罪形势的恶化反映出人们进入了传统的封闭式行刑模式,社区矫正制度逐渐出现在国家的视野中。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和2012年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须在实体法和程序层面进行法律修正。社区矫正要求个人风险较小的罪犯在监狱外被临时处决。这是削弱标签作用的一个例子,矫正对象远离犯罪集团,可以有效帮助避免犯罪亚文化的入侵。标签理论为引入社区改造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除了区域矫正领域外,标签理论对青少年犯罪也有很大影响。认为一个人的犯罪标签不是基于他的犯罪记录的观点使他的生活更加深刻。即使在监禁过程中做了好事,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改造,惩罚也成功了。但他们总是因为建立犯罪记录而被处理。在生活或就业过程中,另一种加工方式更容易加深标签,导致二次偏离行为。在标签理论的指导下,修改我国的前科制度,尤其是未成年人前科制度,对于挽救犯罪分子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更容易被贴标签,因为未成年人的声音在脑海中。解除犯罪可以减轻未成年犯的心理压力,得到公平对待,恢复正常生活。三、标签理论的启示在标签理论的影响下,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先后建立了未成年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免除了未成年人举报未成年人犯罪的义务。然而,要保证上述制度的作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未成年人轻罪前科查封制度与其他法律法规的衔接。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还不成熟。标签对他们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生活轨迹。中国的许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雇用有犯罪记录的人员,如法官、检察官和教师。这些人员不得与有犯罪记录的人员相比担任职务,但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也不例外。同时,虽然未成年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法律规定,受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在重返学校、继续教育和就业方面不得受到歧视。被免除刑事处罚、被判处不规范处罚、被判处刑罚、缓刑、假释或者执行刑罚后的未成年人,在重返学校、继续教育、就业等方面享有与其他未成年人同等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和附加对未成年人的所谓“实质性保护”,但该制度的所谓“实质性影响”难以避免。总之,虽然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豁免制度已经建立,但如果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法律规定,很难实现前科报告义务豁免的效果。社区矫正制度和未成年人前科报告豁免制度的形成,体现了标签理论在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重要价值。然而,标签理论也存在缺陷。“贴标签”是一把双刃剑。如前所述,“贴标签”在预防犯罪方面也起着警示作用。目前,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轻微犯罪的罪犯适用社区矫正。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未成年人,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和前科查封制度。社区矫正和免除举报犯罪记录义务的制度只适用于少数人。科学、客观地看待、分析、借鉴和发展标签理论,将对我国的犯罪预防、刑事立法乃至刑事法治进程发挥重要作用。社会应对措施无法消除,标签活动客观存在。然而,考虑如何采取适当的社会反应措施,改进特定的标签和标签方法,适当避免和削弱标签活动对受试者的负面影响是可行的。在实践中,许多政策都在积极推动“去标签”,但它们基本上处于活动后阶段,没有更多地关注贴标签前和贴标签过程。因此,我们应该重点研究标签对划界的影响,以期开发更丰富的内容,为刑事司法系统等社会反应的运行提供有效的指导,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努力提高“去标签”的效果。参考文献:[1]陈孜.关于犯罪标签理论的评析[J].法学杂志,2004,25(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