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旅游发展的调查_第1页
关于西安旅游发展的调查_第2页
关于西安旅游发展的调查_第3页
关于西安旅游发展的调查_第4页
关于西安旅游发展的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西安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调查目的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罗马、开罗、雅典)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著名的世界历史名城。西安被称为是“天然历史博物馆”,其蕴藏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举足轻重。通过对西安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展示西安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成果,窥探西安这个文明故都的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发现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西安旅游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让这个十三朝古都重回往日的辉煌与灿烂,让全世界看到一个古老而又朝气蓬勃的西安。二.调查时间:2011年7月13号至8月21号三.调查地点:西安市旅游局四.调查内容一.对西安旅游资源现状的调查

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西安,一个充满神奇和活力的地方,走近它,你会为历史遗存的完美博大所震叹,又会为现代建设的勃勃生机所感喟!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罗马哲人奥古斯都说过“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西有罗马,东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当今的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航空、航天工业的核心基地,是中国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是活力四射的内陆新特区,中国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全国科技资源统筹试验特区、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西安被列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第三“国际化大都市”。这些构成了反映西安现代社会发展成就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使西安旅游更具魅力。

西安现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48.27平方公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宜,日照充足。4月到5月,9月到10月这两段时间是来西安旅游的最佳时段。选择春夏相交、夏秋相交的好处就在于气温适中,阳光明媚,可以更舒心地领略无限美景。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全省境内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9处,其中陕西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8处,陵墓8859处,古遗址5817余处,文物点2万1千两百余个。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周边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随着曲江大唐芙蓉园等六大遗址公园的相继开放和法门寺文化景区的盛大开园,以及大明宫、世界园艺博览会会馆等一批特大型旅游项目的投资兴建,我市旅游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大局面。不仅如此,我市周边其他地市新景区的开发也呈现日新月异的态势。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我市旅游业将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二.西安旅游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及其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分析

近年来,西安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旅游产品结构日益合理,档次不断提高;旅游环境日臻改善,现代旅游功能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步入正轨,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上升。2010年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05.18亿元,同比增长36.42%。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西安市还首批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10年西安接待接待海外旅游者84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5.1%,接待国内游客5201万人次,同比增长了34.67%。两者合计达到了5285万人次。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星级饭店113家(其中五星级8家,四星级23家,三星级69家,二星级13家),客房超过20000间,床位超过39000张,餐座超过47075个;旅游饭店服务单位1851户,床位总数约为17万张;旅行社335家,其中出境社19家,国内旅行社316家;达到国家A级标准的景区(点)24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11家,3A级旅游景区6家,2A级旅游景区4家,A级旅游景区1家。目前,西安市组团类型也从单纯旅游观光型到观光、商务、修学、会议、散客、特种旅游等多种类型。许多旅行社由于良好的服务和业绩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

为了丰富旅游者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休闲度假的需要,西安市建成唐乐宫、古都大剧院、唐华歌舞剧院、陕歌大剧院、银座夜总会、华清池、桃园湖保龄球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设施3700多个;推出了《唐长安乐舞》、《仿唐乐舞》、《秦俑魂》、《长恨歌》、《陕北民间乐舞》等文艺节目,久演不衰,赢得国内外游客的赞誉。

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十分丰富。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供应全国八大菜系及欧美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东南亚风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肴,发掘仿唐菜120多种,形成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菜为主的现代菜。在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评选中,西安的饺子宴,羊肉泡馍等八个品种荣获金鼎奖,特别是西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着八方宾客。三.西安旅游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如今铁路、公路、航空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把西安与全国连成一体。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航空港,目前共有20家航空公司在机场经营150余条航线,每天有400余架次的航班在机场起降。200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529万,为全国十大机场增速最快的机场。西安铁路站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联结陇海、西康、宁西、包西、侯西、咸铜和西户等铁路线。不仅是中国特等客运站之一,而且是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重要站点,我国从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方向开往拉萨的列车必须经由西安站。西安还是东、中部通往西部地区的枢纽和门户,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公里,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全市拥有以市区为中心通往各旅游景点的道路40多条,其中旅游专线十多条。西安地铁2号线于2006年9月29日正式动工,计划于2011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行。1号线于2008年10月29日动工,预计2013年正式完工。西安也将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拥有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城市。全市拥有出租车1万多辆,用于接待海外旅游者的大中型豪华轿车近千辆。西安拥有全国五大微波通讯之一的干线和枢纽终端站,可与国外190多个国家地区、国内所有的市县直拔通话。邮电通讯和其它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与现代国际旅游中心城市标准接轨。西安是座开放的城市,目前已与20个国家的2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关系,有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访问过西安。

西安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是全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西安的教育资源丰富,在西部地区和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三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四.西安旅游产业近年发展的主要特征(一)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时期,全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401.41万人次,比“十五”时期增长26.4%,年均递增1.7%;旅游外汇收入累计22.89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53.1%,年均递增5.3%;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79亿人次,比“十五”时期增长85.7%,年均递增17.3%,国内旅游收入1205.1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倍以上,年均递增20.1%;旅游业总收入累计达到1387.6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倍以上,年均递增17.8%。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全市整体经济的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275.35亿元,是2005年的1倍多,旅游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5%,比2005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二)旅游设施、项目不断完善“十一五”时期西安的旅行社业、饭店业、景区、景点、娱乐设施等稳步共同发展,旅游产业稳步提升。形成了以“行、游、吃、住、购、娱”等为主,关联产业为支撑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旅行社数量增加。2010年,全市旅行社达到334家,由旅行社接待的团体游客数量每年可达200万人次以上,西安国旅等知名旅行社多年入选全国百强旅行社。旅游饭店档次提高。2010年,全市星级饭店116家,拥有床位数4.04万张。拥有凯悦、喜来登、香格里拉、雅高等国际知名的饭店连锁经营机构,包括锦江之星、速8、如家等著名快捷酒店品牌在内的新型住宿服务经营机构也落户西安。旅游景点升级。“十一五”期间,狠抓景区建设,秦俑博物馆和华清池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曲江文化景区申报5A级景区申报工作顺利开展,已进入国家评定阶段;2009年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2010年,全市A级景区(点)34家,4A级以上景区11家。旅游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十一五”时期,西安市以大型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拉动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完成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秦始皇陵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大唐西市、汉城湖改造、顺城巷改造等重大项目。同时大型实景剧《长恨歌》和《阿房宫赋》的成功推出,调整了产品结构,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浐灞世界园艺博览园等一批高质量、高档次、大投入的项目开工建设,提高了西安市旅游影响力、竞争力。旅游购物网点增多。2010年全市有可供海外游客购物的中大国际、长安美美、世纪金花高档购物商店,也有方便国内游客购物的开元商城、民生百货公司、人人乐、华润万家连锁超市、西北商贸城、轻工市场日用百货市场,景点、景区的特色商品琳琅满目,西安的特色餐饮也深深地吸引着游客。2009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商业网点19.23万个,年均增长9.7%,餐饮业网点3.95万个,年均递增6.9%。(三)国际旅游稳步回升,旅游花费结构不断优化欧洲游客是西安市入境游最稳定的来源。2010年,主要客源市场除英国、西班牙市场略有下降外,其他主要市场均保持增长态势。接待欧洲市场游客28.53万人次,占接待外国人总数的39.0%,英、法、德、西班牙、意大利均位于西安市客源国前十位国家。日本、韩国市场共接待游客13.12万人次,占接待外国人总数的17.9%,高于上年2.9个百分点。旅游花费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游览、娱乐花费分别为2262万美元和1833万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0.6%和3.0%,占总花费的比重分别高于2005年0.8个和0.4个百分点。(四)黄金周旅游创佳绩自1999年国家实行黄金周休假制度刺激消费以来,已经11年,黄金周旅游项目日益成熟,成为旅游者不可或缺的项目。2010年,全市春节黄金周接待人数和收入分别为190.8万人次、9.63亿元,同比增长15.6%和21.1%:“十一”黄金周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为320.39万人次、15.06亿元,同比增长40.7%和45.0%,日均揽金超两亿,旅游市场异常火爆。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内在需求,仍然是刺激国内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五)短线、自助、散客游成为旅游新亮点在旅游系列产品的和黄金周假期助推下,短线、自助、散客游成为旅游新亮点。西安市各景区、景点采取了各种优惠措施方便游客短途游、降低游客出行成本,使得本地游客、近邻游客、自驾、自助游客大增,出游方式由团队转向散客,出游观念由观光到休闲,旅游者更加注重身心放松。短线游中的沿山景点——太平森林公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翠华山、王顺山森林公园、秦岭野生动物园、水陆庵、辋川溶洞和市内免费的曲江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接待游客均保持增长,在各景点游客增长带动下,长安、临潼、户县等周边区县农家乐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较高,旅游旺季时游客应接不暇。201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长安、临潼、户县农家乐分别接待游客人数50万人次,3.8万次和1.5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4.7%、26.5%和247.5%。(六)会展业拓展旅游空间西安市会展业的蓬勃开展拓展旅游空间,2010年全市共举办有规模会展活动142个,成交额979.8亿元,社会综合经济效益82.36亿元。节庆活动异军突起,市场丰富多彩。灞桥的樱桃旅游节、户县的紫荆花节、蓝田县的王顺山杜鹃花节、未央的桃花节等,活跃了市民生活,拉动消费作用明显,特别是“陕西十大魅力节庆”之一的灞桥樱桃旅游节,活动丰富多彩、亮点纷呈。此外消费类展会活跃,拉动作用明显。为期19天的年货购物节,人流量累计达130万人次,成交额达2.56亿元,人流量和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会展业的繁荣带动和发展了西安市的国内旅游业。五.调查结果分析一.西安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旅游区域拓展滞后,与其他旅游强市差距明显接待规模相对偏小。2009年,西安市国内游客人数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7位,国内旅游收入排第11位;入境旅游人数排第9位,入境旅游收入排第9位。以西安为旅游目的地的消费群体发展滞后,旅游人数和收入都处在下游地位,落后于发达城市。客源规模偏小,人均消费水平偏低,使得需求带动不足,阻碍了西安市旅游的发展。(二)旅游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一是交通、购物、住宿所占比重较高,游览、娱乐比重较低。在国内旅游收入项目中,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之和为71.2%,高出游览、娱乐所占比重53.6个百分点;在国际旅游收入项目中,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之和为48.0%,高出游览、娱乐所占比重39.2个百分点。旅游的核心部门——景区游览的收入比重偏低,在项目中排位靠后。二是交通对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高,2009年,在国内旅游收入项目中,交通所占比重为39.1%;在入境旅游收入项目中,交通所占比重为34.8%。(三)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一是交通通达性不高。入境游方面,至今无国际直达航班、国际航班少,游客进出西安不得不转机;国内游方面,许多景点可进入性差,使西安旅游“游短旅长”,旅游者时间、金钱、精力支出较大,市内交通方面出租车载客、拒载现象严重、交通堵塞严重。二是邮电通信、银行、信息网络等服务设施仍有待完善。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游客出行带来不便,缩短了游客在景点的停留时间,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四)精品名牌效应拉动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旅游地发展的核心是树立独特、鲜明地有招徕性的旅游整体形象。西安有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产品,但缺乏整体优势,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知名度不高。同时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的层次、档次还不够高,初级性比较强,缺乏整合,缺少品牌。(五)对外宣传缺乏力度,“西安”名片效应有限一是营销宣传的资金投入有限,以至市场敏感度不够,营销成效低;二是营销宣传整合度较低,各县区在具体旅游促销行为上缺乏联合促销的意识,不利于全市整体旅游形象的提升;三是营销宣传的方式和手段不多,缺乏科技含量。(六)旅游人才相对稀缺,产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是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旅游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二是管理层学历偏低,尤其在饭店和旅游景区更为明显;三是旅游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少,高级职称人员比重小,无等级职称占大多数;四是员工流动性大,离职比重较高。二.西安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一)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大旅游”产业模块以西安为支撑,布局“大旅游”发展战略,加强区域旅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