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三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I)
第U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1课时)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一)西周-春秋战国
1.文化扩展
【知识点专练1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
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C.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
可以推断出D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A与题干所属材料无关,B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题干中没有
体现民族矛盾,而是体现的民族融合,故排除D。
2.华夏认同
【知识点专练工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
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一现象表明春
秋战国时期()
A.戎狄蛮夷的消失
B.华夏文明优于周边民族
C.汉民族己经形成
D.华夏认同观进一步发展
【答案】D
【详解】材料“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体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
合趋势加强,华夏认同观进一步发展,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3.民族融合
【知识点专练】.赵武灵王在位期间(公元前325年一公元前299年),采用胡人的衣冠和军事技术,聘请
擅长骑兵战术的匈奴军官为赵国训练军队,使用铁链制成或皮制小扣串成的伊兰式盔甲,以取代从前用犀
牛皮制成的硬重甲胄。这一举措()
1
A.确立了赵国国力和制度优势
B.强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能
C.推动了统一国家的出现
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答案】D
【详解】材料“采用胡人的衣冠和军事技术,聘请擅长骑兵战术的匈奴军官为赵国训练军队”体现的是少数
民族的作战方式对汉族的影响,反映的是民族融合的趋势,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秦朝
1.防范匈奴
【知识点专练工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羌、氐B.匈奴
C.夷、越D.夫余、乌桓
【答案】B
【详解】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故秦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匈奴,故B项正确;羌、氐主要分布
在当时的西北地区,故A项错误;夷、越主要分布在当时的南方地区,故C项错误;夫余、乌桓主要分布
在当时的东北地区,不是长城的主要防御对象,故D项错误。
2.管理机构
【知识点专练】.在秦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
A.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通道
B.设典客、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
C.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
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故B
正确;A、C两项仅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D项强调对思想的控制,三项无法体现“多民族”,排除。
(三)汉朝
1.政策措施
(1)反击匈奴
【知识点专练工汉武帝时期,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的前提是()
A.打败匈奴B.联合突厥
C.对抗契丹D.击退女真
2
【答案】A
【详解】汉武帝时期,三次反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加强了中央集权,
A正确;突厥是唐朝边疆的少数民族,排除B;契丹、女真是宋朝时期边疆的少数民族,排除CD。
【知识点专练我国古代各民族间的长期友好交往是主流,但民族间也战争不断。下列对两汉与匈奴战
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的战争
B.两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
C.是两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
D.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匈奴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经常骚扰两汉北部边地,影响民众正常的生活和
生产,两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故选B;古代民族间的战争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
只有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倒退之分,排除A;当时,少数民族政权还无力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也不
是争夺西域的控制权,排除CD。
(2)和亲策略
【知识点专练】.史学家翦伯赞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镐无声五
十年。”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
A.汉武帝破匈奴B.冒顿统一蒙古
C.昭君和亲匈奴D.张骞凿空西域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镐无声五十年'’可知是和亲这种和平交往的方式,故选C项。
汉武帝破匈奴体现的是“长城万里遍烽烟",排除A;冒顿统一的是匈奴,而非蒙古,排除B;张骞凿空西
域和“•曲琵琶好”不符,排除D。故选C。
【知识点专练】.汉武帝时,细君公主居乌孙作诗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乌孙王。穹庐为室兮
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下列不能从诗中获取的信息是()
A.细君公主远嫁乌孙政治联姻
B.细君公主的生活习惯与从前不同
C.细君公主远嫁异国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往来
D.反映了当时西域的生产、生活情况
【答案】C
【详解】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两国经济往来的情况,故选c项,符合题意;材料“吾家嫁我兮天一方”反映了
3
政治联姻,故A排除:“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反映了细君公主生活习惯的变化,故B排
除;同时也反映了西域的生产、生活情况,故D排除。
(3)因俗而治
【知识点专练】•西汉,少数民族居住区从郡领地中划出,称属国。属国的政权体系不同于郡县,属国最
高长官为都尉,不是划地而设,而是因部落而设,生产由部落首领管理。这种管理制度()
A.破坏了郡县制
B.形成了王国问题
C.沿袭了分封制
D.体现了因俗而治
【答案】D
【详解】材料“属国最高长官为都尉,不是划地而设,而是因部落而设,生产由部落首领管理”体现的是西
汉时期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因俗而治的管辖措施,D正确;该制度与分封制、郡县制无关,AC排除;王
国问题的形成是汉初分封导致的,B排除。故选D。
【知识点专练】.汉代属国由属国都尉、丞、左骑千人官、候官等组成政权体系。唯有千人、百长等官只
设于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而且左骑千人官、百长往往是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这表明()
A.汉代形成了中央集权管理体制
B.封国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管理
C.官员设置上实行划地而设
D.管理模式注重“因俗而治”
【答案】D
【详解】从材料信息“左骑千人官、百长往往是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可看出,汉代重视任用少数民族的首
领管理地方事务,即''因俗而治”,故D项正确;A项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中的属国与封国不是同
-概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左骑千人官、百长往往是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可知属国官员并非划地而
设,故C项错误。
【知识点专练工汉朝初年,封瓯越、国越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邯郡尉赵佗自立的
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当时统治者()
A.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
B.郡县制难以有效取代分封制
C.大体承接秦朝政治制度
D.完全否定秦朝边疆管理措施
【答案】A
4
【详解】西汉初年国力较弱,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在边疆政策方面趋于保守,因此对于东南地区的少数民
族建立的政权予以认可,这说明汉初统治者能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A正确;题干内容与郡县制无关,
而且郡县制在秦朝确实取代了分封制,排除B;题干涉及的主旨是对于东南地区的管理而非政治制度的延
续,排除C;D表述绝对,排除。
【知识点专练工西汉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击败匈奴,当奴浑邪王率部归顺汉朝时,汉武帝
不仅封其为候,还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汉武帝的这种做法()
A.消除了北方边患的威胁
B.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导致王国势力对抗中央
【答案】C
【详解】汉武帝对于归附的匈奴首领不仅封其为候,还分置五个属国,并特许“因其故俗”,这样相对开明
的民族政策有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正确;A表述绝对,排除;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是从少数民族
自身内部进行的,排除B;王国势力和少数民族无关,排除D。
(4)推广法律
【知识点专练】.东汉初年,将军马援在平定岭南地区叛乱后,在当地参照汉代法律,对越律进行整理,
修正了越律与汉律矛盾的地方,以约束当地人。这一政策()
A.消除了中原民族和越族之间的矛盾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拓展了东汉的统治区域
【答案】C
【详解】材料中马援平定岭南后的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B与材料无关,排除;岭南本身就属于当时东汉的统治区域,D排除。故选C。
(5)设置机构
【知识点专练】.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
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重要
历史信息是()
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绸之路畅通
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
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
5
D.西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答案】D
【详解】通过材料中屯田、官署遗址群等信息可知,西汉时期政府已经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的管辖,故D项
正确;材料显示在新疆地区发现西汉屯田及官署遗址群,结合所学可知,屯田是汉朝加强边疆管理的重要
举措,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汉朝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故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故C项错误。
【知识点专练工在西北地区出土的汉简中频繁提到“敦煌",匈奴、乌孙、龟兹等地使者经敦煌赴长安,中
央丞相府的各种文件经由敦煌太守传达给西域各地。这反映出汉代()
A.敦煌成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B.政府与匈奴的战争日益激烈
C.西域地区与中原联系日益密切
D.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答案】C
【详解】材料反映出西域各地经由敦煌,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密切,故C项正确;西域都护府是管理西域的
军政机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
(6)册封首领
【知识点专练1下图是汉朝赐予今新疆地区首领的铜制官印印文,这枚官印可用来证明()
汉归义了.长
A.汉朝与匈奴政权的战争
B.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儒学在西域地区的传播
【答案】C
【详解】材料中的官印印文为汉政府发给羌族首领的官印,其中“归义”是汉政府给予其统辖的边远少数民
族首领的一种封号,印证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正确;羌族与匈奴无关,A排除;BD与材料无
关,排除。故选C。
2.文化认同
【知识点专练1西汉建立后,境内的百姓逐步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大
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汉人”。这表明汉代()
6
A.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
B.完善中央集权制度
C.中国疆域已基本定型
D.国家分裂根源消除
【答案】A
【详解〉‘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体现了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
人”,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故选A;材料信息与中央集权制度完善、中国疆域基本定型无关,排除BC;
D项中“消除”不符合史实,排除。
【知识点专练1秦国蜀守李冰大力兴修水利,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西汉蜀郡太守文
翁兴学,致力于“化夷为夏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崇。这些举措()
A.促进了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的上升
B.推动了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
C.反映了秦汉地方治理政策的转变
D.稳定了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
【答案】B
【详解】据题干“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致力于'化夷为夏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
崇”可知,李冰和文翁的措施有利于加强对巴蜀地区的管理,根据律令治民和“化夷为夏''有利于巴蜀民众接
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推动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故B选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相关信
息,无法得出巴蜀地区政治地位上升的结论,A选项错误;“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与“化夷
为夏''反映出秦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政策是一致的,C选项错误;题干旨在强调李冰与文翁二人因地制
宜治理巴蜀地区,未涉及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相关信息,D选项错误。
3.民族融合
(1)器物
【知识点专练工在对广东揭阳白塔汉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其随葬品有陶器瓮、罐、壶、纺轮及铁削、
锻、砺石及残铜器,且器物有较多汉式风格。据此可推断()
A.汉代揭阳县的农耕经济已较为发达
B.两汉王朝对广东揭阳实施了有效管理
C.陶瓮和铁削体现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墓主人可能为南迁汉人或汉化的土著
【答案】D
【详解】广东揭阳在两汉时期主要居民是越人,但出土器物”有较多汉式风格”,故墓主人很有可能是南迁
7
汉人或汉化的土著,D项正确;题目中广东揭阳白塔汉墓的考古发掘未涉及农耕情况,且没有与其他地域
的农耕情况进行比较,故不能得出“农耕经济已较为发达”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汉王朝对揭阳
实施有效管理的信息,B项错误;庄园经济以佃佣为主,仅凭出土的生活、生产器物等难以断定其为庄园
经济,C项错误。故选择D,排除ABC。
(2)饮食
【知识点专练工下图中的两块画像砖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D.南北统一
【答案】B
【详解】汉族人食用少数民族的食物,这体现的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可以用来研究民族
交融,B正确;胡人主要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排除A;政权并立在画像砖中无法体现,排除C;画像
石更多的体现了北方民族融合情况,与南北统一无关,排除D。
(3)生产
【知识点专练工汉画像砖是研究两汉时期民风、民俗的宝贵实物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著独特的历
史地位和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陕北汉代画像石中,形成了以汉风为基础同时习染胡风的独特风格,既有
反映畜牧生活的“放牧图”“野骆驼图”,也有反映农耕生活的“牛耕图”、"拾粪图”、“收割图这体现的是
()
A.生态环境恶化B.民族交融
C.政局统一D.商业贸易发展
【答案】B
【详解】据材料“陕北汉代画像石中,形成了以汉风为基础同时习染胡风的独特风格,既有反映畜牧生活
的,也有反映农耕生活的“可知时空定位于“陕北汉代”,位于农牧经济交汇处,体现了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
的融合,故选B项;生态环境恶化强调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排除A项;政局
统一强调政治的认同,而这里体现的是文化,排除C项;商业贸易发展体现双方贸易的数量、种类等增多,
排除D项。
【知识点专练汉代的互市成为汉民族与匈奴、鲜卑、乌桓等边疆少数民族进行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
8
汉朝以铁器、丝织品和其他手工艺品及粮食等,交换少数民族的牛马及土特产品。这反映了()
A.各民族群众可以自由进行贸易
B.汉朝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汉朝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D.中原与边疆生产方式的差异
【答案】D
【详解】材料“汉朝以铁器、丝织品和其他手工艺品及粮食等,交换少数民族的牛马及土特产品''体现的是
中原和边疆地区的经济互补,这主要和二者的经济形态不同有关,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的互
市有一定的限制,排除:重农抑商政策在汉朝得到强化,B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4)货币
【知识点专练工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
篆书“五铢”,背面铸龟弦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汉武帝时W造的h悚蚊龟WiNMiS时电低
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
B.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
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
【答案】C
【详解】通过材料可知西域政权在钱币铸造方面与汉中原政权的钱币相似,体现了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
同趋势,故C项正确;龟兹国不是吐蕃,故A项错误;龟兹国不属于外国,B项说法错误:材料无法反映
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故D项错误。
(四)魏晋南北朝-隋朝
1.华夏认同
【知识点专练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如鲜卑拓跋部称
其先祖为黄帝后裔,建立夏政权的匈奴首领自称“大禹之后”“(将)复大禹之业”。这表明()
A.各民族隔阂完全消失
B.中原文明的影响扩大
C.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生活
9
D.北方地区统一进程加快
【答案】B
【详解】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都自认为与汉族有着共同的祖先”体现的是中原文明对
少数民族的影响,B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知识点专练工前燕创立者鲜卑慕容氏宣称先祖是“有熊氏之苗裔",大夏政权创立者赫连勃勃声称:“朕
大禹之后,世居幽、朔。’'这体现出()
A.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
B.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C.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
D.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答案】B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都都认为自己与汉族是同根同源,这体现了多元一体
的认同意识,B项正确;家国同构是指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相结合,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宗法,排除C;
材料涉及的是华夏认同,而不是指国家统一,排除D。
【知识点专练工魏晋时期,匈奴族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以宗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其
子孙“冒姓刘氏”,遂定所建政权曰“汉刘渊这一做法意在()
A.恢复宗法制度
B.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
C.弘扬中原文化
D.推动与其他政权的交往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匈奴族刘渊利用曾有的匈汉和亲关系,建国称汉,将自己作为刘汉的正统继承者,
目的是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刘渊的目的利用血缘宗法关系巩固政权统
治,并非恢复宗法制度;C选项错误,弘扬中原文化不是刘渊此措施的根本目的;D选项错误,刘渊标榜
自己的正统地位是争取汉族士族阶层与民众的支持,巩固统治,与其他政权的交往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
选项。
【知识点专练工《资治通鉴》记载:内迁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以汉高祖,世祖、昭烈为三祖,太宗、世
宗,中宗、显宗、肃宗为五宗。该现象反映了前赵()
A.实行胡汉分治
B.学习中原文化
C.推行汉化政策
10
D.接受分封制度
【答案】B
【详解】材料“内迁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以汉高祖,世祖、昭烈为三祖,太宗、世宗,中宗、显宗、肃
宗为五宗”体现的是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知识点专练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雄心勃勃率兵伐燕,部下思北还。他说:“四海之人,皆可为与国,在
吾所以抚之耳,何恤乎无民?“拓跋硅的话()
A.具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精神
B.具有大一统的家国意识
C.具有仁政亲民的政治思想
D.具有崇尚武力的统治理念
【答案】B
【详解】拓跋珪的观点认为四海之内皆可以作为国家,只要统治的得当,并不需要担心百姓不归附。拓跋
珪将治国与抚民相结合,体现了拓跋珪具有较为浓厚的家国意识,B正确;“四海之内皆兄弟”与题干中拓
跋珪的主张不符,排除A;仁政亲民与题干中“四海之人,皆可为与国”不符,排除C;拓跋珪主张抚民而
非崇尚武力,排除D。
【知识点专练】.十六国时期,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承认中华正统的前提下所建立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本都与中原汉族政权无大的区别。这一现象()
A.体现了中华一体的政治观念
B.增强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实力
C.有利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
D.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答案】A
【详解】少数民族承认中华正统建立政权可知体现的是体现了中华一体的政治观念,A正确;材料内容与
军事实力无关,故排除B;少数民族政权承认中华正统,无法证明有利于统一还是分裂,故排除C;材料
主旨强调的是各少数民族承认中华正统,中华文化与主旨不符,故排除D。
2.民族融合
(1)途径
【知识点专练1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途径不包括()
A.民族迁徙B.友好往来
C.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D.士族发展
【答案】D
11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士族的发展主要指的是汉族政权统治阶层发生的现象,与民族融合无关,排
除D,民族迁徙、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以及少数民族政权的改革都有助于民族融合,A、B、C不符合
题意,排除。
【知识点专练《三国志》卷三。《魏书》称:“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阅、康居、乌孙、
疏勒、月氏、都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据此可知()
A.国家分裂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
D.西域依然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西
域虽不能尽“、"无岁不奉朝贡'’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西域国家与中原的交往比较频繁。
分析选项,只有C.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C。其余ABD三项均不符
合题意。
(2)封号
【知识点专练】.如图是晋朝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晋归义羌侯''EL由此可知()
①西晋时有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
②西晋实行了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
③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
④少数民族内迁使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
A.①②B.③④C.①@D.②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晋朝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印章“可得出西晋时有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从而体
现出西晋时有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故①②A正确;从材料看不出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而南方
经济超过了北方是在唐朝,旦材料也无法得出。故③④错误,排除BCD。
(3)人物
【知识点专练】.“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
12
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人,
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9.08%".这一
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结束了南北对峙
B.推动了民族交融
C.促进了儒学复兴
D.导致了北人南移
【答案】B
【详解】439年,北魏统一北方,494年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促进「民族融合,因此北朝四史中记载
的历史人物,汉族约占总人数的68.72%,故选择B项;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了南北对峙,统一全
国,排除A项;五代以来伦常败坏,人们渴望统一,渴望恢复纲常名教,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由此而来,排
除C项;北方连年战乱,南方相对稳定,是北人南迁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4)服饰
【知识点专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服饰形制为上衣下裤,名“裤褶”,褶在式样上为左衽袍服。
在“裤褶”传入南方后,加宽了衣袖并改为汉族习惯的右衽,后又传回北魏并对其服饰产生了很大影响。这
体现了()
A.少数民族引领服饰的潮流
B.国家分裂政局动荡
C.汉人在服饰改革中居主导
D.民族交流交融趋势
【答案】D
【详解】材料“在'裤褶’传入南方后,加宽了衣袖并改为汉族习惯的右衽,后又传回北魏并对其服饰产生了
很大影响''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服饰时汉人服饰的影响,体现的是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D正确;AC属于度
材料的曲解,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5)饮食
【知识点专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盛行面食,且品种丰富,如馒头、油炸饼、胡饼等,其中胡饼深
受当地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北方()
A.生活水平高于南方
B.少数民族成为主体
C.饮食结构彻底改变
D.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13
【答案】D
【详解】材料中的汉人胡食体现的是民族融合趋势的加强,D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北方经济的对比,A排
除;当时的主体仍然是汉族,B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D。
【知识点专练饮酪''一直是胡族典型的饮食习惯,汉族人鲜有饮酪者。十六国北朝时期,饮酪才慢慢在
北方仅族社会生活中普及。这一变化表明()
A.北方民族交流加强
B.胡族饮食结构更科学
C.南北经济联系扩大
D.中原畜牧业发展迅速
【答案】A
【详解】材料反映了胡族饮酪习惯逐渐在北方汉族社会生活中普及开来,这表明北方民族交流加强,故选
A项;材料没有对饮食结构进行评价,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北方社会生活,不涉及南北经济联系,
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中原畜牧业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6)音乐
【知识点专练】.“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
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
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民族之间文化互动增多
C.汉代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异域文化占据社会主流
【答案】B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音乐融合,说明的是民族之间文化互动增多,B正确;ACD
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7)官话
【知识点专练】.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官话()
东周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后,洛邑的语言就成了东周时期官话的基础
秦汉汉代官话为“洛语”,洛语承袭了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为“雅言”
魏晋西晋以“洛语”为官话。衣冠南渡后,“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官话)
A.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
14
B.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
C.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
D.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B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反映了朝代更替、都城迁移与官方语言的融合发展紧密相关,这有利于促进
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全国文字的统一在秦朝时期实现,故A项错误;C项中的消除说法绝对化,排除;
材料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B。
(五)唐朝
1.华夷思想
【知识点专练】.唐太宗强调“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
则四夷可使如一家"。这一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
A.丰富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
B.打断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淡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差异
D.解决了边疆政权对中央的威胁
【答案】A
【详解】唐太宗认为对少数民族“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既如果能够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就能够
促进''大一统",丰富了“大一统'’的思想体系,故选A;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有利
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排除B;材料并非强调民族差异的淡化,而是强调民族情感,排除C;材料无法体
现这一理念产生的效果,排除D。
【知识点专练1公元626年,即位伊始的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627年
又说:“朕以天下为家。“644年又说:“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这
反映出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和亲”是最有效的策略
C.各民族之间关系非常和睦
D.民族平等华夷一体的民族政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可知,唐太宗视四夷为骨肉一家,说明其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视各民族平等,D正确;A错在“放弃”,
排除:“和亲”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B;题干没有列举各民族相处情形,排除C。
15
2.政策措施
【知识点专练工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下表可知唐朝()
时期民族/她区方式具体情况
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
唐太宗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
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
粟末妹羯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
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
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灵活性
D.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答案】C
【详解】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方式形式多样,既有战争,也有和亲和册封,这说明唐朝发展民族关
系具有灵活性,C正确;唐朝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疆域稳定,排除A;战争只是唐朝与
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之一,排除B;D明显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
(1)军事打击(突厥)
【知识点专练工“单于”最初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称号,唐朝诗人卢纶曾作有《塞下曲》,提及“单
于“:’‘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中的“单于”是指哪一民族的首领()
A.匈奴B.女真
C.突厥D.回纥
【答案】C
【详解】卢纶是唐代人,当时唐朝在北方主要与突厥人作战,因此这里的单于指的是突厥人的首领,C正
确;匈奴在东汉时期就已经西迁,排除A;女真人在唐代尚未崛起,与唐军并未发生战斗,排除B;回纥
与唐政府关系较好,排除D。
【知识点专练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下列对唐朝与周边少数民
族政权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贞观初年,唐太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16
B.唐朝支持回纥在7世纪中叶灭东突厥
C.唐玄宗时曾经册封大祚荣为怀仁可汗
D.在交河故城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设西州都护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设安西
都护府,D正确;唐高宗时期灭掉了西突厥,A排除;东突厥八世纪被回纥所灭,B排除;大祚荣被册封
为渤海郡王,C排除。
(2)设置机构(安西、北庭都护府)
【知识点专练1唐太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北
②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③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
④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A.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③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设立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北和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都是唐太宗时期密切与
少数民族的关系而采取的措施,①③符合题意,故选D;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和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是在唐玄宗时期,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知识点专练】.《新唐书.地理志》提到:“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
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
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着于令式。”据此可知()
①羁縻府州成为唐朝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②唐朝初年,少数民族经常骚扰唐朝边境
③中央专设理藩院处理边疆民族事务
④羁縻府州通常由都督府、都护府负责节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④
【答案】C
【详解】从材料中的“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可以看出,蜀縻府州是唐朝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从“自太宗平突厥”等信息可以看出,唐朝初年,少数民族经常骚扰唐朝边境;从“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
可以看出,羁縻府州通常由都督府、都护府负责节制,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清朝时期中央专
设理藩院处理边疆民族事务,排除含有③的B、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A项。
17
(3)册封首领(回纥'秣羯)
【知识点专练工我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史上众多民族的发源地。以下史事与东北有关的是()
A.设立北庭都护府
B.唐与吐蕃会盟
C.设立安西都护府
D.册封渤海郡王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以殊鞠族为主体建立于东北
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创建者为大祚荣,号震国。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因此D正确:
AC和新疆有关,排除;B和西藏有关,排除。故选D。
(4)和亲会盟(吐蕃)
【知识点专练】.《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
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C.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D.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答案】C
【详解】材料“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
实质上反映了汉族先进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向心力,C正确;A错在“册封制度的确立“,排除;材料反
映的是双方通婚的情况,B脱离材料主旨,排除:通过和亲,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不是加强唐朝
对吐蕃的管辖,当时唐朝并未对吐蕃进行管辖,D项错误。
【知识点专练1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
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
A.促使在吐蕃设置安西都护府
B.推动了汉藏友好关系和交流
18
C.使唐蕃之间停止了一切纷争
D.促使吐蕃出兵平定安史之乱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推动了汉藏友好关系和交流,B
项正确;唐代在西突厥故地而非在吐蕃设置安西都护府,A项错误;使唐蕃之间停止了一切纷争说法绝对,
C项错误;安史之乱发生在文成公主入藏百年后即8世纪中期,D项错误。
【知识点专练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诗《陇西行》描述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后
的影响,文中的这种影响主要是()
A.唐蕃之间不再发生战争
B.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C.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过程
D.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陇西行》中描述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后,“一半胡风似汉家”,主要说
明唐蕃和亲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过程,C项正确;唐蕃之间“不再”发生战争说法绝对,且与“胡风似汉家”不
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B项正确;唐朝时期并
没有建立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D项错误。
【知识点专练】.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唐蕃会盟使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与吐蕃”和
同为一家''是指()
A.唐朝实现了对吐蕃的有效管辖
B.汉藏两族的融合进程大为加快
C.唐蕃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
D.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了巩固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蕃会盟后双方为甥舅关系,是平等友好的关系,故选D;通过和亲,在一
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固边防,但并没有实现有效管辖,故A不选;唐蕃和亲有利于汉藏友好和交流,但没有
加快汉藏融合,B不选;唐蕃和亲意在维持和平局面,并非军事同盟关系,和亲之后,双方依然有战争,
C不符合史实。
(5)羁縻怀柔
【知识点专练工武德二年(619年),唐高祖下诏:“画野分疆…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
义在羁縻,无取臣属一朕祗膺宝图,抚临四极,悦近来远,追革前弊。要荒藩服,宜与和亲。”材料表明
19
唐朝()
A.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
B.民族政策影响深远
C.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来往
D.实行怀柔四方民族政策
【答案】D
【详解】材料“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取臣属”体现的是唐朝对少数民族采取羁縻政策,
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知识点专练1公元630年,唐太宗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对东突厥降众的处置问题。会议气氛热烈,文
武大臣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后唐太宗采纳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意见。唐统治者
这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了当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
【答案】B
【详解】材料中唐太宗放弃“贵中华,贱夷狄”的思想,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表明民族政策是比较开
明的,B正确;AC说法不符合史实,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有和有战,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知识点专练唐朝对归附的东突厥各部首领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
厥贵族为官。这表明唐朝()
A.民族政策灵活开明
B.管辖突厥各部
C.首先采用武力征服
D.改变了突厥的社会性质
【答案】A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政府对■突厥的管理策略非常灵活,政策比较开明,故A项正确;隋
初,北方的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而材料仅涉及东突厥各部,故排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
中唐朝对待东突厥的措施并不会改变突厥的社会性质,故排除D项。
【知识点专练工唐太宗对于降服或内附的少数民族,奉行“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开明理念,
推行以羁縻府州为主的和平民族政策,不轻易用兵,且以诚相待。据此分析,羁縻府州政策的推行()
20
A.使寒门子弟可以加入到统治阶级队伍中来
B.为贞观之治赢得了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扩大了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推行羁縻府州的和平民族政策,为“贞观之治'’提供了稳定和谐的外部
环境,B项正确:使“寒门子弟可以加入到统治阶级队伍中来”的是科举制,排除A项;唐代的“羁縻府州
为主的和平民族政策”与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提高无关,排除C项;羁縻府州是唐朝民族政策不能扩大唐
王朝的国际影响力,排除D项。
【知识点专练工唐代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置的羁縻州府如下表所示,其在政治上隶属中央政府,拥有独
立武装和税收,对中央政府缴纳贡赋。由此可知,唐朝()
唐代鞘縻州府概况
所第所拈卡要
军政划分羁康州向主要隶属机构坦坦区域
典麻州府少数民族
东突厥、铁勒、Hl纥、
关内道119安北、单于两大都护府北缶
觉项、吐谷黑
他突厥、契丹、
何北道60安东大都护府东北
K丽、林气
突厥、党理、
珑右道249安西、北庭西大都护前四北
吐谷浑、讪驮冬族
剑南道261美、南它等山南
岭南通92安南大部护府爽、但、虫笠再弱
A.少数民族实现区域自治
B.边疆治理呈现新突破
C.民族交融导致边疆拓展
D.中央集权逐步削弱
【答案】B
【详解】羁縻州府是唐代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有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少数民族首领
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其在政治上隶属中央政府,拥有独立武装和税收,对中央政府缴纳
贡赋”体现了唐代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这是历史性突破,故B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实现区域自治,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无
法体现民族交融导致边疆拓展,排除C;“其在政治上隶属中央政府……对中央政府缴纳贡赋”表明羁縻州
府的制度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错误。
【知识点专练工唐代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区还设立羁縻都护府,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
21
都护府长官,都护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唐代的这一“羁縻政策”()
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C.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固化了“夷夏之辨”的观念
【答案】A
【解析】羁縻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等,有利于中央对边疆的统治,推动边疆稳定发展,故A项正确;
B项与史实不符,错误;这一政策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院工作计划012年
- 五年级上册各单元单元计划
- 8中学团委学年工作计划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计划
- 义务教育发展工作计划
- 教师走出去引进来培训工作计划
- 2024年工业级空压机租赁协议样本
- 三年级体育《花样合作跳绳》教学计划
- 2024年商场租赁合同模板一
- 在职自考生口述08年考试计划
- 【浙江卷】浙江省2024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市2025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杭州一模)(11.4-11.6)历史试卷答案
- 史密斯L1PB26-B1燃气采暖热水炉使用说明书
- 心理健康促进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个人防守技术:抢、断球技术》教案
- 2024版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培训课件
- 光伏项目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吸痰护理课件教学课件
- 一《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4年度国家电投校园招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血透室护理礼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