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了解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传统
主题班会
22级8班2023年10月27日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传统是一个学校的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标志性体现,是学校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专校训知行合一,见贤思齐
校风——尊师爱生,谦和向上教风——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传统——艰苦奋斗,诚实做人学风——好学善思,学以致用
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学习。意思是: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主动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几千年来,经久不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明德励志、身体力行。“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不贤之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古人在一千多字的《三字经》里,就树立二十几种类型的榜样。今天的学校更要根据不同的系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育主题,树立各种类型的榜样,形成“见贤思齐”的操作流程,即树贤→学贤→践贤→成贤。使全校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个个争做贤人。让“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袁旭校长把“知行合一”和“见贤思齐”有机地结合起来,她的一个工作报告题目就是《知行合一
见贤思齐》。于是便把这两句话定为广西幼专的校训。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1508年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的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思想意念、科学知识;“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两层意思: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加之陶行知先生一以贯之的精神——“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就是力求培养学生从整体上驾驭知识的能力。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精神也是强调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相结合,学习的知识要和今后的工作相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技术应用”,因此,要求高职人才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即“知行合一”。
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看齐、学习。意思是: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主动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看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几千年来,经久不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明德励志、身体力行。“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不贤之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古人在一千多字的《三字经》里,就树立二十几种类型的榜样。今天的学校更要根据不同的系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育主题,树立各种类型的榜样,形成“见贤思齐”的操作流程,即树贤→学贤→践贤→成贤。使全校师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个个争做贤人。让“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袁旭校长把“知行合一”和“见贤思齐”有机地结合起来,她的一个工作报告题目就是《知行合一
见贤思齐》。于是便把这两句话定为广西幼专的校训。
“尊师爱生”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定位,这一定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关于“尊师”,《礼记·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意思是: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深刻地阐明了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的关系。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尊师”是对学生而言的,“尊”当然是毕恭毕敬。尊师应该是每位同学从内心发出的真诚的感悟,并且将这种感悟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在课堂上,专心致志的目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对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在校园中,文明的举止,遵规守纪,体现着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仰;在生活中,彬彬有礼的行为,见到老师一声问候,让老师先行,体现了教师的教导和培育。
“尊师爱生”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定位,这一定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关于“尊师”,《礼记·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意思是: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深刻地阐明了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的关系。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尊师”是对学生而言的,“尊”当然是毕恭毕敬。尊师应该是每位同学从内心发出的真诚的感悟,并且将这种感悟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在课堂上,专心致志的目光,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对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在校园中,文明的举止,遵规守纪,体现着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仰;在生活中,彬彬有礼的行为,见到老师一声问候,让老师先行,体现了教师的教导和培育。“谦和”,有两种意义:一是谦虚平和,善与人交。语出《晋书·良吏传·邓攸》:“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谦和是一种态度,谦和是一种品格。谦和,是伟人广阔的胸怀,是诗人浪漫的情怀,是智者广袤的心怀,是成功者胜利的感怀。二是提倡谦虚,倡导和谐。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理念。谦虚是一种美德。和谐,有团结、容纳多样并存共生之意。和谐,就是以人为本,老师关系,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和谐共振;校园环境,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和谐发展。“和”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政治智慧,一种人文关怀,一种道德诉求,一种理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崇尚“和”的思想。《周易》、《论语》、《道德经》等古代经典中对“和”之论说甚多。“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语)。“和”是社会运行的秩序:“相成相济”;“和”是多样性的存在,是多元统一的整体;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与秩序。“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祀·中庸》)。“和”是社会协调的保障:“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家和万事兴”。今天,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和谐思想值得提倡和弘扬。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而校园和谐,方能学术活跃,个性发展,与时俱进,创生出新思想、新理念。“向上”,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追求上进,力争上游;志向高远,胸怀博大。“因材施教”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所强调的“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差异、运用差异进行教育的先范。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代意义的“因材施教”应包括因性别不同而教、因年龄大小不同而教、因性格不同而教、因能力的差异而教。幼专的老师,尤其要根据男女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而教。
“教学相长”是指: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教和学两方面相互影响,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出处《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我们现在实行“因材施教”,也一定能培养出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人才来。同时老师也会从不同类型的学生身上学到许多东西。好学善思”就是喜欢学习,追求学问,善于思考。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学风里的“好学”,也包含有“乐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乐学的重要性。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道理。“乐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轻松学习,快乐学习,追求唯学是进的学习风尚。乐学并不排除苦学,俗话说“苦中有乐,忙里偷闲”就是这个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终身的事情。时代需要我们学习,人生的美好需要我们学习。学校是一个个体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愉快学习的空间,唯有好学,才能夯实生活的底子。“善思”就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耻下问,爱动脑筋,追求自主探究的思维惯性。“善思”是学会学习的正确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思考才可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有思考才会产生智慧的选择,有思考才可能成为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全面发展的人。“好学善思”是努力进步的不竭动力。学以致用”是指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于以理论指导实践,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它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体现了“基础理论必须够用、专业技能实用顶用”的高职教育理念。培养和弘扬“好学善思,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味学习的艰辛,领悟学习的真谛,享受成功的快乐。传统是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的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社会因素。“艰苦奋斗”是一种不怕艰难困苦,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乐于奉献的顽强斗争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也是幼专的传统。建校之初,教职工用锄头挖地基,用肩膀扛水泥;建校之后,自筹资金建校舍,美化校园。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也有不少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例如:比尔·盖茨:“一切只能靠艰苦奋斗赢得”。李嘉诚:“诚实守信做人,艰苦奋斗做事”。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实,本是中国人的美德,但改革开放后,有人把这种美德丢了,至使整个社会出现了许多不良的风气,现在很有必要重提并继承这种美德。
好学善思”就是喜欢学习,追求学问,善于思考。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学风里的“好学”,也包含有“乐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乐学的重要性。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道理。“乐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轻松学习,快乐学习,追求唯学是进的学习风尚。乐学并不排除苦学,俗话说“苦中有乐,忙里偷闲”就是这个道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终身的事情。时代需要我们学习,人生的美好需要我们学习。学校是一个个体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愉快学习的空间,唯有好学,才能夯实生活的底子。“善思”就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耻下问,爱动脑筋,追求自主探究的思维惯性。“善思”是学会学习的正确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思考才可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有思考才会产生智慧的选择,有思考才可能成为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全面发展的人。“好学善思”是努力进步的不竭动力。学以致用”是指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在于以理论指导实践,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它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体现了“基础理论必须够用、专业技能实用顶用”的高职教育理念。培养和弘扬“好学善思,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味学习的艰辛,领悟学习的真谛,享受成功的快乐。“谦和”,有两种意义:一是谦虚平和,善与人交。语出《晋书·良吏传·邓攸》:“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谦和是一种态度,谦和是一种品格。谦和,是伟人广阔的胸怀,是诗人浪漫的情怀,是智者广袤的心怀,是成功者胜利的感怀。二是提倡谦虚,倡导和谐。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理念。谦虚是一种美德。和谐,有团结、容纳多样并存共生之意。和谐,就是以人为本,老师关系,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和谐共振;校园环境,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和谐发展。“和”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政治智慧,一种人文关怀,一种道德诉求,一种理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崇尚“和”的思想。《周易》、《论语》、《道德经》等古代经典中对“和”之论说甚多。“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语)。“和”是社会运行的秩序:“相成相济”;“和”是多样性的存在,是多元统一的整体;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与秩序。“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祀·中庸》)。“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开学前军训心得体会5篇
- 物流设施与设备第二章航空管道
- 债务偿付质押合同(2篇)
- 公共事业投资合作协议书(2篇)
-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十二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2025年Γ-球蛋白三类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上海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
- 幼儿园房屋租赁合同书范本
- 小吃街摊位租赁合同
- 长期租赁合同范本
- 应急物资台账新参考模板范本
- 【课件】第15课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课件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6.2整理与提高(解决问题-灯市) 沪教版
- 东华医院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药房流程接口
- 通力电梯KCE电气系统学习指南
- 九年级数学特长生选拔考试试题
- 幼儿园交通安全宣传课件PPT
- 门窗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
- 健身健美(课堂PPT)
- (完整版)财务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人大版
- 锚索试验总结(共1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