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接缝现浇补偿收缩混凝土_第1页
湿接缝现浇补偿收缩混凝土_第2页
湿接缝现浇补偿收缩混凝土_第3页
湿接缝现浇补偿收缩混凝土_第4页
湿接缝现浇补偿收缩混凝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55湿接缝现浇补偿收缩混凝土质量控制指导意见(暂行)

安徽交规院测试中心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土建工程试验检测中心二O—四年五月五日C55湿接缝现浇补偿收缩混凝土质量控制指导意见按照节段预制拼装箱梁上部结构设计说明,预制拼装箱梁现浇湿接缝采用C55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施工。检测中心综合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补偿收缩要求、耐久性、外观质量等要求,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阶段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及检验项目。一、原材料1.检验依据和检验项目1.1硅灰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提出具体检验项目见表1。

表1硅灰检验项目检验依据技术要求注1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复验注2进场检验注3比表面积/m2/kgGB/T19587218000VVV烧失量/%GB/T176W6VVVV含水率/%GB/T18736W3VVVV氯离子含量/%JC/T420<0.02(JTG/TF50)VV二氧化硅/%GB/T176285VVV混合砂浆性能需水量比/%GB/T18736<125(JTG/TF50)VVVV28d活性指数/%GB/T18736285(JTG/TF50)VVVV碱含量/%GB/T176计算项目,不作规定VV注1:硅灰技术要求除注明(JTG/TF50)的检验项目外,其他检验项目按照招标文件技术要求执行。注2:复验频率: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货源;②使用同厂家、同规格的硅灰达6个月。

注3:按照招标文件,加大掺合料进场检验频率:同一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产品以每120吨为一批,不足120吨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测所选项目1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次数的20%进行检测,但至少应进行1次检测。注4:为保证外观色泽一致,硅灰应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注5:硅灰掺量不超过8%(招标文件)。使用硅灰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经监理人批准。表2膨胀剂注1检验项目检验依据技术要求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复验注4进场检验注5I型II型氧化镁/%GB/T176<5.0<5.0VV总碱量/%GB/T1760.75<0.75VV细度比表面积/m2/kgGB/T807422002200VVVV1.18mm筛余/%GB/T8074<0.5<0.5VVVV凝结初凝/minGB/T1346245245VVV时间终凝/h<10<10VVV限制膨胀率注2水中7d/%GB2343920.02520.050VVVV转干空21d/%2-0.022-0.010VVV0抗压7d/MPaGB/T17671220.0220.0VVV强度注328d/MPa40.0240.0VVV注1:膨胀剂应单独存放,并不得受潮。当膨胀剂在贮放过程中发生结块、胀袋现象时,应进行品质复验。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规定,按照水化产物不同,混凝土膨胀剂分为:硫铝酸钙类混凝土膨胀剂(代号A)、氧化钙类混凝土膨胀剂(代号C)和硫铝酸钙一氧化钙类混凝土膨胀剂(代号AC)三类。本工程可采用这三类膨胀剂。注2:限制膨胀率是混凝土膨胀剂的关键技术指标,是强制指标。检验限制膨胀率时,使用GB23439的检验方法,灰砂比为1:2,水胶比为0.40,膨胀剂掺量统一规定为内掺10%。按限制膨胀率不同,混凝土膨胀剂分为I型和II型。国内常规为I型产品,可满足本工程需要。II型产品需要用专用的膨胀熟料生产,符合日本产品标准的要求,目前国内有少数厂商能够生产。注3:混凝土膨胀剂的抗压强度检验,采用灰砂比为1:3、水胶比为0.50的胶砂,混凝土膨胀剂内掺10%,规定采用GB8076《混凝土外加剂》规定的基准水泥。注4:复验频率: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货源;②使用同厂家、同品种的产品达6个月及出厂日期达6个月的产品。注5:进场检验频率: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类型、同一编号且连续进场的膨胀剂,应按每2001为一检验批,不足2001时也按一个检验批计。每一检验批抽样量不应少于10kg。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次数的20%进行检测,但至少应进行1次检测。二、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检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则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并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和试浇筑后确定。在大量试配的基础上,施工单位对同强度等级、同性能要求的混凝土进行一次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当原材料或施工工艺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承包人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时,桥梁各个部位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时间必须符合图纸要求。(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耐久性为核心,抗裂性及抗渗性并重,兼顾混凝土力学性能、工作性能等各项性能。其配合比应根据不同结构部件、不同配筋部件、不同强度等级要求、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环境侵蚀作用、不同原材料分别进行设计,通过对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指标的测定(包括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开裂性能等的对比试验),做多方案对比试验,严格控制水胶比,确定以耐久性为目标的最终配合比。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实施。(2) 一般高性能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中6.15.9的要求,此外,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也不宜高于530kg/m3,此外,单方混凝土的用水量不宜超过160kg/m3。设计若有要求,按照设计要求执行。(3)配合比设计原则如下:1) 选用较低含碱量的硅酸盐水泥;2) 选用坚固耐久、级配合格、粒形良好的洁净集料;3)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取用偏低的拌和水量;4) 限制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最低和最高用量,为此应特别重视混凝土集料的全级配设计以及粗集料的粒形要求;5)在满足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最低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胶凝材料中的硅酸盐水泥用量,通过掺加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绝热温升;6)高性能混凝土用的掺合料要求质量稳定,并附有性能参数及质量检验证书;掺量必须通过试验确认。7)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根据设计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以及材料质量可能的波动,可参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附录B2计算确定。8)在混凝土的试配阶段,除进行常规试验外,尚应对其耐久性进行检验。耐久性应根据不同要求和处于不同环境作用下的工程,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相应的检验。检验的结果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9)夏季、冬季施工采用不同混凝土配合比。10)配合比工作结束后,承包人应提出每种配合比的详细资料,包括强度,耐久性试验指标,各种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及来源,各集料的级配混合级配,配合比参数,水灰(胶)比、集料-胶凝材料比、用水量,坍落度,及施工方法、混凝土结构类型、配筋及尺寸有关系的混凝土工作性,混凝土施工及养护工艺等,报请监理人批准。承包人在随后施工过程中应保持这些技术参数,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不得更改。11)当混凝土原材料的来源或质量有改变时,必须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12)在每次实际拌和混凝土前,承包人应按照监理人批准的方法测量集料的含水量,并在用水量中予以扣除,提出供实际使用的施工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在混凝土浇筑前至少56d完成。在配合比未得到监理人批准前,不得浇筑混凝土。C55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原则和施工注意事项C55补偿收缩混凝土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强度等级(C55)、限制膨胀率(水中20.025%、水中14d转空气中28d2-0.020%)、抗渗等级和耐久性技术指标。C55补偿收缩混凝土设计按照《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2013的第13章的有关执行。膨胀剂掺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限制膨胀率,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经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后确定。配合比试验时,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应比设计值高0.005%。本工程C55补偿收缩混凝土试验时,膨胀剂参考用量40~60kg/m3。C55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32。水胶比大于0.50,不仅对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性能有一定影响,而且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不好。根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规定,C55湿接缝补偿收缩混凝土胶凝材料最少用量为380kg/m3。但胶凝材料中掺合料过多会降低膨胀性能,在配合比试验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选用水泥的品种、膨胀剂品种及强度等级等具体情况,适当调节胶凝材料中各组分的比例。比如在掺合料用量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高膨胀剂的掺量,确保设计要求的限制膨胀率。C55湿接缝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标准养护28d的强度为准。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检验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执行。用于填充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检测,可按照《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执行。C55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的有关规定。应搅拌均匀。对预拌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搅拌时间及普通混凝土相同,现场拌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s以上。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暴露在大气中的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14d。对水平构件,常温施工时,可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并定时洒水、铺湿麻袋等方式。冬期施工时,拆模时间应延至7d以上,表层不得直接洒水,可采用塑料薄膜保水,薄膜上部应覆盖岩棉等保温材料。当采用保温养护、加热养护、蒸汽养护或其他快速养护等特殊养护时,养护制度应通过试验确定。

配合比选定计算项目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计算项目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计算项目k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计算注11碱含量W3.0kg/m3(招标文件)水泥、矿物掺合料、硅灰、外加剂及水的碱含量之和V附录F2氯离子含量<0.1%钢筋混凝土结构(招标文件) <0.0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招标文件)水泥、矿物掺合料、硅灰、粗集料、细集料、外加剂及水的氯离子含量之和及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V附录E3矿物掺合料用量宜220%(JTG/TF50-2011)粉煤灰、硅灰和磨细矿渣粉用量之和占胶凝材料总量的百分比V4水胶比<0.32(JTG/TF50-2011)混凝土用水量及胶凝材料总量的比值V5胶凝材料用量>380kg/m3(GB50119)且<530kg/m3(招标文件)水泥用量及各种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V6三氧化硫<4%按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计,拌合物中水泥、矿物掺和料、外加剂、及拌合水中的三氧化硫含量之和V注1:计算频率:施工单位对每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次计算;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2.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表11混凝土拌合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检验依据技术要求注1配合比设计检验项目注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检验项目注4混凝土坍落度/mmGB/T50080160~200(招标文件)VVlh经时变化量(坍落度)/mmGB/T50080初始坍落度的10%以内VV泌水率/%GB/T50080<1.2V凝结时间/min注2初凝GB/T50080应不超过理论配合比新拌性能的控制范围V终凝GB/T50080应不超过理论配合比新拌性能的控制范围V表观密度/kg/m3GB/T50080宜22350,且实测值及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应不超过计算值的2%V

含气量/%GB/T500803~4V注1:理论配合比下新拌混凝土性能的控制范围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方法和工艺提出后具体确定。注2:施工速度及混凝土凝结时间匹配对于保证节段梁混凝土质量非常重要,试配中应注意准确测试凝结时间。注:3:配合比设计检验项目的取样在实验室进行,相同配合比可作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项目至少完成一组试验。注4:混凝土坍落度等工作性能,每班测试不应少于2次。注5:为保证外观色泽一致,混凝土应充分搅拌均匀。3.混凝土力学性能表12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检验依据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检验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检验项目注2混凝土抗压强度(同条件养护)GB/T5008128天抗压强度满足C55V注1V2d张拉强度(同条件养护)GB/T50081应不小于设计强度的80%VV

混凝土弹性模量(同条件养护)GB/T50081为验证结构挠度值提供参数,以指导节段梁施工控制(招标文件)V注1:配合比设计检验项目的取样在试验室进行,相同配合比可作为一个检验批,养护条件及现场一致。注2:检验频率:不同强度等级及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应分别制取试件,试件应在浇筑地点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随机制取。4.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表13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检验项目注1检验项目检验依据技术要求配合比设计检验项目注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检验项目混凝土早期开裂(圆环法)GB/T50082V级,总开裂面积<100mm2/m2注4V注5电通量JTG/TF50附录B3<1000C(招标文件)VV注3抗水渗性能JTGE30P12注4VV混凝土抗氯离GB/T50082<2.5(/10-12V

子迁移系数(56d)mz/s)水中14d限制膨胀率注6GB5011920.025VV注6水中14d转空气中28d限制膨胀率注6GB501192-0.020VV注6注1:除早期开裂性能和限值膨胀率外,其他耐久性测试项目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28d或56d。注2:配合比设计检验项目的取样在实验室进行,相同配合比可作为一个检验批。每个检验项目至少完成一组试验。注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检验项目的取样在预制现场,每1500m3抽取检测试件1组。(招标文件)注4:V级为抗裂最咼等级要求,抗裂性良好,P12是抗水渗最高要求,可经试运行后确定该指标注。5:施工后,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0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区域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裂缝。注6:对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的检验,应在浇筑地点制作限制膨胀率试验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水中养护14d后进行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配合比设计试配,应至少进行组限制膨胀率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2)对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连续生产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应至少分成两个批次取样进行限制膨胀率试验,每个批次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各批次的试验结果均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附录H限制膨胀率试验方法H.1仪器H.1.1搅拌机、振动台、试模、及下料漏斗按GB/T17671规定。H.1.2测量仪1*1*L-T—测量仪由千分表、支架和标准杆组成(图H1),千分表的分辨率为0.001mm。1—电子千分表 2—支架 3—标准杆H1测量仪H.1.3纵向限制器H.1.3.1纵向限制器由纵向钢丝及钢板焊接制成(图H2)。H.1.3.2钢丝采用GB4357规定的D级弹簧钢丝,铜焊处拉脱强度不低于785MPa。H.1.3.3纵向限制器不应变形,生产检验使用次数不应超过5次,仲裁第13页H.2试验室温度、湿度H.2.1试验室、养护箱、养护水的温度、湿度应符合GB/T17671的规定。1—钢板; 2—钢丝; 3—铜焊处H2纵向限制器H.2.2恒温恒湿(箱)室温度为(202)°C,湿度为(60 5)%。H.2.3每日应检查、记录温度、湿度变化情况。H.3试体制作同一条件有3条试体供测长用,试体全长158mm,其中胶砂部分尺寸为40mmX40mmX140mmoH.3.1试验材料见GB23439第6.2.1条。H.3.2水泥胶砂配合比每成型3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和用量如表H1。表H1限制膨胀率材料用量表材料代号材料质量水泥gC607.5±2.0膨胀剂gE67.5±0.2标准砂gS1350.0±5.0拌和水gW270.0±1.0F: s W注:ClET_Ojl0'C-FE~z-临匸十 0-40,.H.3.3水泥胶砂搅拌、试体成型按GB/T17671规定进行。H.3.4试体脱模脱模时间以H.3.2规定配比试体的抗压强度达到(10土2)MPa时的时间确定。H.4试体测长和养护H.4.1试体测长试体脱模后在1h内测量试体的初始长度读数L。测量完初始长度的试体立即放入水中养护,测量第7d的长度(L)变1化,即水中7d的限制膨胀率。测量完水中养护7d试体长度后,放入恒温恒湿(箱)室养护,测量第21d的长度(L)变化,即为空气中21d的限制膨胀率。1测量前3h,将测量仪、标准杆放在标准试验室内,用标准杆校正测量仪并调整千分表零点。测量前,将试体及测量仪测头擦净。每次测量时,试体记有标志的一面及测量仪的相对位置必须一致,纵向限制器测头及测量仪测头应正确接触,读数应精确至0.001mm。不同龄期的试体应在规定时间土1h内测量。H.4.2试体养护养护时,应注意不损伤试体测头。试体之间应保持15mm以上间隔,试体支点距限制钢板两端约30mm。H.5结果计算限制膨胀率按式(H1)计算:

E=式中: (Hl)E=式中: (Hl)—所测龄期的限制膨胀率(%);L—所测龄期的试体长度测量值(mm);1L—试体的初始长度测量值(mm);L—试体的基准长度,140mm。0取相近的2个试件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限制膨胀率的测量结果,计算值精确至0.001%。附录J掺膨胀剂的混凝土限制膨胀和收缩试验方法J.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掺膨胀剂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及限制干缩率J.2试验方法的种类限制膨胀和收缩试验方法如表J1所示分2种。表J1限制膨胀和收缩试验方法分类种类备注A法仅以膨胀为对象的试验方法B法以膨胀和收缩为对象的试验方法J.3A法(仅以膨胀为对象的试验方法)J.3.1仪器J.3.1.1测量仪测量仪由千分表、支架和标准杆组成(附图B1),千分表分辨率为0.001mm。551—电子千分表2—标准杆3—支架附图J1测量仪J.3.1.2纵向限制器

纵向限制器由纵向限制钢筋及钢板焊接制成(附图B2)。纵向限制钢筋直径10mm,横截面面积78.54mm2。钢筋两测焊12mm厚的钢板,钢筋两端点各7.5mm范围内为黄铜或不锈钢,测头呈球面状,半径为3mm。钢板及钢筋焊接处的焊接强度,不应低于260MPa。纵向限制器不应变形,一般检验可重复使用3次。300+355+R3+o.oo01099.5+0.00050300+355+R3+o.oo01099.5+0.000501—端板2—钢筋附图J2纵向限制器J.3.2试验室温度J.3.2.1用于混凝土试体成型和测量的试验室的温度为(202)°C。J.3.2.2用于养护混凝土试体的恒温水槽的温度为(202)C。J.3.2.3每日应检查、记录温度变化情况。J.3.3试体制作用于成型试体的的模型宽度和高度均为100mm,长度大于360mm。同一条件有3条试体供测长用,试体全长355mm,其中混凝土部分尺寸为100mmX100mmX300mmo首先把纵向限制器具放入试模中,然后将混凝土1次装入试模,把试模放在振动台上振动至表面呈现水泥浆,不泛气泡为止,刮去多余的混凝土并抹平;然后把试件置于温度为(20土2)°C的标准养护室内养护,试件表面用塑料布或湿布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当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5)MPa时拆模(一般为成型后12〜16h)。J.3.4试体测长和养护测长前的准备和操作方法按照A.5.1进行,测量完初始长度的试体立即放入恒温水槽中养护,在规定龄期进行测长。测长的龄期从入水时算起,一般测量3d、7d和14d的长度变化。J.4B法(以膨胀和收缩为对象的试验方法)J.4.1仪器J.4.1.1测量仪测量仪按照J.3.1的规定。J.4.1.2纵向限制器(1) 纵向限制器由纵向限制钢筋和内侧分布4个锚固钉头的钢质端板焊接制成(附图J3)。(2) 钢筋两测焊12mm厚的钢板,钢筋两端点各7.5mm范围内为黄铜或不锈钢,测头呈球面状,半径为3mm。钢板及钢筋焊接处的焊接强度,不应低于260MPa。(3) 根据限制钢筋的直径,将混凝土试件的受限制程度分为小、中等和大3种,如表J2所示。(4) 纵向限制器不应变形,一般检验可重复使用3次。表J2纵向限制器规格纵向限制钢筋的直径e(mm)横截面面积(mm2)配筋率u(%)限制程度1078.540.79小16201.062.05中等28615.756.56大1—端板2—钢筋3—锚固钉头附图J3纵向限制器J.4.2试验室温度J.4.2.1用于混凝土试体成型和测量的试验室的温度为(202)°C。J.4.2.2用于养护混凝土试体的恒温水槽的温度为(202)C,恒温恒湿室温度为(202)C,湿度为(605)%。J.4.2.3每日应检查、记录温度变化情况。J.4.3初始长度测量测长前的准备和操作方法按照A.5.1进行。对待用的纵向限制器进行初始长度的测量。方法是将纵向限制器设有标记的一面朝上进行初始长度测量,其方向及位置以后也固定不变,记录初始长度读数L。J.4.4试体制作用于成型试体的的模型宽度和高度均为100mm,长度大于550mm。使用长度不足550mm的模型时,该模型在去掉其端板后应能用B4.1.2所示的纵向限制器的限制端板组装起来。同一条件有3条试体供测长用,试体全长540mm,其中混凝土部分尺寸为100mmX100mmX485mm。把已经完成初始长度测量的纵向限制器具放入试模中,然后将混凝土分等量的两层均匀分布装入试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