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鉴赏练习:故都的秋总的特点——故都的秋有哪几幅图?——通过写什么来体现故都的秋的特点?——作者的感情:——
你心目中的秋是怎样的?请引用学过的诗句,并概括秋天的特点。一、导入:你心目中的秋是怎样的?请引用学过的诗句,并概括秋天的特点。萧瑟——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思乡之痛。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肃杀、苍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绚丽多姿生机勃勃——抒发昂扬的斗志,积极乐观的情怀。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清新、宁静
识记字音混混沌沌(
)
潭柘寺(
)槐树(
)
扫帚(
)
落蕊(
)一椽破屋(
)
廿四桥(
)
蟋蟀(
)
嘶叫(
)
房檩(
)平平仄仄(
)
普陀寺(
)
譬如(
)颓废(
)鲈鱼(
)dùnzhèhuáisàozhouruǐchuánniànxīshuàisīlǐnzètuópìtuílú二、整体感知思考:1、请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2、郁达夫先生眼中“故都的秋”具有什么特点?3、郁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天是什么情感?理由是什么?(在原文找出)4、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哪些画面来写故都的秋?)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一)(1、2段)思秋: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二)(3—12段)绘秋:按照“清”“静”“悲凉”的特点,描绘故都清秋的五幅图。
(三)(12-13段)议秋:再次把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抒发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四)(14段)恋秋:进一步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首尾照应)研读课文1、2、13、14段,1、思考:
作者眼中的“故都的秋”具有什么特点?明确:故都的秋味——清、静、
悲凉(文眼)2、为留秋天,愿意折寿理由:1、不远千里,赶上北平情感:向往、眷恋、痴迷2、郁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天是什么情感?理由是什么?(在原文找出)3、作者描绘了几幅秋景图?请阅读第3至第11段并作简单的概括。明确:秋果奇景图(第11段)庭院清秋图(第3段)秋槐落蕊图(第4段)秋蝉残声图(第5段)秋雨话凉图(第6-10段)
庭院清秋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秋果奇景图
问:每幅秋景是如何具体体现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三、赏析五幅故都秋景图秋景图庭院清秋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奇景内容技巧、特点冷色调:清;以声衬静:静;萧瑟景物:悲凉落蕊无声、无味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一条条扫帚的丝纹听觉:静;视觉嗅觉:清;感觉:(落寞)悲凉衰弱的残声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以声衬静:静;听觉:(嘶叫)悲凉忽来凉风、息列索落的下起雨都市闲人缓慢悠闲的声调:“天可真凉…一层…一层凉啦”视觉:清;听觉:静以声衬静:悲凉枣子淡绿微黄→红;柿子葡萄尘沙灰土的世界乐景衬哀情:清;视觉:萧索、悲凉清、静、悲凉的秋破屋:碧绿天色、驯鸽飞声、日光破壁腰:牵牛花的蓝朵几根疏落的秋草四、主旨本文通过对故都北平秋色的“清、静、悲凉”的描绘,抒发了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五、思考:境由心生,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什么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如此悲凉呢?(知人论世)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战乱连年,民生凋敝,连读书人也衣食无所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1934年郁达夫经青岛辗转千里,又回到了故都北平。多年来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再加上郁达夫本身是个“敏感多情”的作家,使得郁达夫对眼前的所喜爱和眷恋的“故都的秋”,也流露出一种沉静,悲凉的心境。他描写的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人生的感受。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江人。三岁丧父,家境贫苦;赴日十年,饱受屈辱;中年丧子,夫妻离异;母被饿死,身死异国。——敏感、忧郁、苦闷郁达夫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1896年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入私塾启蒙,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1911年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3年9月随长兄郁华赴日留学,1914年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开始接触西洋文学,并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7月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2年回国。1930年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1938年12月携妻儿抵新加坡,后化名赵廉。曾被日军强迫任翻译七八个月之久,在此期间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印尼群众和华侨。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年50岁。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文学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那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期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他到处游山玩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创作背景
六、品析文章:
明确:“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1、故都就是北平,为何不以“北平的秋”为题呢?2、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在文章开篇和结尾两次提到了南国之秋,南国之秋有何特点?在文章中有何作用?明确:特点:慢、润、淡。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作用:在内容上:对比衬托。抑南扬北,表达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深化了对北国之秋的赞美的主旨。
3、文章还有没有前后呼应的段落?怎么呼应的?
明确:1和14段。第1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14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都是抒发情感。“向往”是在去故都之前,“眷恋”是在离开故都之时,其实质是一样的。所以1和14自然段也构成了呼应。七、本文是写景文,为什么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12段)明确:①由现实中对秋的感受,想到外国及中国古代诗人对秋的描写。作者以此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的题旨暗合。
②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八:赏析语言:
1、……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第3段)
明确:写了视觉、听觉形象。景物写得细致,也写了赏景的心态、动作,透露出作者悠闲、惬意的心情。可见环境清新幽静,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
2、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第4段)
明确: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感受。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是触觉感受。这是寂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交流,便只有与自然相交融。作者的心境,既欣喜,又寂寞。总结写景技巧1.选择身边普通事物来写院落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2.色彩、视听嗅触觉相结合3.以声衬静4.突出景物特点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在秋院的每一椽破屋内,在小院的每一朵牵牛花上,在秋槐的每一片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层清凉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在都市闲人的每一声互答声中。仿写练习:根据划线句,利用本文的景物进行仿写。3、本文多处使用排比,它们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1)“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第1段)明确:三个短语精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意旨,既有顺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后面的“来得悲凉”似乎应该比前面两句更舒缓而深沉。也许主张语言简洁的人会觉得“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更好,可是这样一来,排比的气势就没有了。(2)“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和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第2段)明确:此句前后都采用排比的写法,从不同的方面说南方之秋无可欣赏之处,反衬北国之秋的美好。顿挫分明又气势连贯,表情达意非常充分。(3)“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第3段)明确:这些描写性的名词短语,一个短语一幅画面,展现出生动的美景,成为“故都的秋”的美妙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神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74:2021+AMD1:2024 CS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74: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portable immersion heaters
- 【正版授权】 IEC 60076-11:2004 EN-D Power transformers - Part 11: Dry-type transformers
- 个人如何做家庭教育
- 电子行业非标产线
- 2025年少年宫活动方案
- 出镜记者与主持人实务 课件 第五章 现场随机采访
- 湘教版开花和结果
- 校园元旦晚会活动方案策划书2025年
- 幼儿园自理能力主题教育课件
- 伺服系统与工业机器人课件第11章 工业机器人系统
- DB34∕T 3791-2021 智慧药房验收规范
- 公司章程与内部管理规则制度
- 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带括号填空135
- 百位数加减法练习题连加
-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高速公路路网数字底座研究与建设
- 药学专业岗位分析报告范文
- 七年级道法上册 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2024年秋)
- DL-T586-2008电力设备监造技术导则
- JT-T-1246-2019公路与铁路两用桥梁技术要求
-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