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6/3D/wKhkGWWLfYWAUhBHAAC-miYIqIs149.jpg)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6/3D/wKhkGWWLfYWAUhBHAAC-miYIqIs1492.jpg)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6/3D/wKhkGWWLfYWAUhBHAAC-miYIqIs1493.jpg)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6/3D/wKhkGWWLfYWAUhBHAAC-miYIqIs1494.jpg)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16/3D/wKhkGWWLfYWAUhBHAAC-miYIqIs14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写作背景在毛泽东著作中,有一篇堪称“奇葩”的短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文章只是毛泽东同志在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文字,全文连同标题总共才一千多字。然而,它却被誉为毛泽东哲学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写于1963年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导入新中国建成之后,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不断的摸索前行。有时,还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就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引。那么,正确的思想,正确的理论,从哪儿来呢?常识积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它首先表现为可知论。可知论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的基本前提是反映论。反映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独立存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它还表现为实践论。在人类认识史上,实践论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辩证法,表现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即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第三部分: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思考讨论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开头连提三个问题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关系如何?①造成疑问和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强调了回答的内容,使中心论点鲜明突出;③强调并说明了中心论点的内在含意。三个问句中,第一个问句引出议论的中心,统贯全篇,也包括了后两个问句的内容。思考讨论2.为什么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为什么比第一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要想证明从实践中得来的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必须把它再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看它是否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因此人的认识要有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一是因为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证明从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正确与否;二是因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也即认识必须再回到实践中去。思考讨论3.一个正确的认识为什么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因为受到历史条件和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即使对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因此正确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4.《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严密的逻辑性表现在哪些方面?①课文的层次与层次之间的严密逻辑性。课文按“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布局行文,结构严密,富有逻辑性。②各层次内部亦论述严密而富有逻辑性。如本论部分:先概括思想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再解说两次飞跃,并强调第二次飞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最后谈两次飞跃的关系。可见构思之严密、逻辑之严谨。③语言表达严密,逻辑性强。如:“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中“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强调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的唯一性,表达严密,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5.本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是如何体现的?文章开头提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的问题,结尾部分用“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来呼应。文章开头说,“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结尾用“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来呼应。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的结束语,又是与开头“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相呼应的。①语言通俗、严谨。这篇文章的对象是农村广大干部和农民,所以作者不用难懂的哲学术语,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如“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从人体的具体器官来谈“感性认识”,就非常通俗易懂。同时,为使说理准确、严密,句子中往往用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这里用了两个“只能”,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来自实践是唯一的,回答非常肯定。②事理论证,层层深入。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层层深入地论证“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论点。就是在内部层次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在论证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时,紧紧扣住认识怎样从实践开始,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来谈。③首尾呼应,全篇论述贯通一体。开头提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两个疑问,结尾部分以“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与之呼应。开头阐述“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结尾部分说,这些同志对于这一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与之呼应。写作特点总结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批评了有些同志“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的行为。“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觉得不可理解”的背后,也许是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心理在作祟。一个人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勇于学习和实践,不骄不躁,学品才靠得住,人品才立得稳。小试牛刀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他读书多,见识广,讲起道理来滔滔不绝,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个大能人,但是也有人认为他如果为人、做事能够踏实点就更好了。②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但相关史书并没有留下有关他的详细记载,人们只能从前人的闲言碎语中了解他。③这个人学术研究的能力差,攀龙附凤的本领却很大,一天到晚只想着如何升官而不努力工作。这样的人,能得到重用吗?④尽管谈判非常顺利,但我们还得小心谨慎,避免节外生枝,因为和我们谈判的那个人是非常难缠的,信用似乎并不好。⑤一个夹在数个大国之间的弹丸小国,却能够左支右绌,如鱼得水,这得益于该国领导集团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智慧。⑥随着国学热的渐趋升温,各种国学读物大量涌现,令人自顾不暇。这股热潮如果能够持续下去,必将提升人们的国学素养。A.②③⑤B.②⑤⑥C.①④⑥D.①③④小试牛刀答案:B解析:①“滔滔不绝”,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没完没了。多形容话多,说起来没完没了。使用正确。②“闲言碎语”,与正事无关的话;没有根据的话,闲话。不合语境。③“攀龙附凤”,原指依附帝王或皇亲国戚以求提高地位、成就功业,后泛指依附或投靠有权势的人。使用正确。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使用正确。⑤“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望文生义。⑥“自顾不暇”,照顾自己都来不及(哪里还能顾到别人)。用错对象。小试牛刀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概括和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是《实践论》基本思想的发展和继承。B.演员能否将提升演技作为职业信仰,事关影视业的健康发展。正因为如此,人们希望演员们能够多学习些演技,少做点哗众取宠的事。C.目前,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的基本现状并不相符,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D.有些品牌的空调产品宣称能去除甲醛,其功能实现主要依靠配置相关去除甲醛模块来完成,而这种模块的技术目前并不成熟。小试牛刀答案:C解析:A项,“发展和继承”语序不当,可改为“继承和发展”;B项,两面对一面,“事关影视业的健康发展”可改为“事关影视业能否健康发展”;D项,“其功能实现......来完成”句式杂糅,可改为“其功能主要依靠......完成”。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近日,本人拜读了辛德勇的新作,作品思想深刻,文风清新,颇有乃师之风。(发言稿)B.虽至耄耋,犹不揣浅陋,钩沉拾遗而敝帚自珍,以不负愚公之志。(作者自序)C.本人成绩优异,身体无恙,表达能力强,现惠寄相关资料,敬请笑纳。(求职信)D.他的这几首诗歌构思精巧,是新诗之极品,值得忝列“中国新诗十二首”。(诗评)B解析:B项,“不揣”,谦辞,不自量,用于向人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有所请求时。使用正确。“愚公”,谦辞,用于自称。使用正确。A项,“乃师”是“你的老师”的意思,用于发言稿,使用不得体。C项,“惠寄”,敬辞,用于指对方给自己寄来。使用不得体。D项,“忝列”,谦辞,只能用在自己身上。使用不得体。4.依次填人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之为人,在于人有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能够用行动来践行思想。①从现象中看出本质②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思想③有思想的人能够从事物的个性中看出共性④人不但有思想⑤用文字来记录思想A.③①④②⑤B.④②⑤③①C.③④②⑤①D.②⑤③①④A解析:根据语意连贯原则,第一个横线处所填的句子应是对横线前句子的进一步阐释,③应为横线处所填文句的首句,据此可排除B、D两项;根据句式结构-致的原则,①应紧随③;根据文段所给的最后一句“而且还能够用行动来践行思想”,可见前面所填的文句应与之构成递进关系,“有思想”“表达思想”“记录思想”才是符合逻辑的。故正确的顺序应是③①④②⑤。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或成语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风物长宜放眼量”,祖国山水秀美壮丽,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我们在闲暇之余可以多去各地走一走,亲近当地的自然风光,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力争一流。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感染教育着他的学生,感动看无数人,也因此获得了无数赞誉。解析:A项,“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意思是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语境是说要多去祖国各地观赏自然风物,所引诗句与语境不符。B小试牛刀答案:A解析:解答连贯题要注意三点:一是材料表述的主要内容,二是六句话的具体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等,三是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材料主要说的是电影《大河奔流》中,出现了伟人毛泽东、周恩来的形象,六句话表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大河奔流》的具体内容,饰演毛泽东、周恩来的演员等。选择时,可具体分析六句话的内容,如①句写的是影片内容,话未说完,从标点的角度分析,这句话不能放到第一处横线;再如②句,从⑥句分析,②句应在③句前;再如⑤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等词语可以看出这句话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太阳能电池生产专用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汽车车速传感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应急救生系统项目建议书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 含解析
- 2025年新型分子筛系列产品项目建议书
- 客户服务层次化响应体系构建
- 娱乐行业演出安全协议书
- Rebaudioside-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伊索寓言小动物的故事解读
- 监控采购安装合同
- 硫酸分公司30万吨硫磺制酸试车方案
- 高压氧科工作总结高压氧科个人年终总结.doc
-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解答
- 《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 食品生物化学习题谢达平(动态)
- 保安员工入职登记表
- 断路器控制回路超详细讲解
- 签证户口本完整翻译模板
- 睿达RDCAM激光雕刻切割软件V5.0操作说明书
- 变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培训课件(共102页).ppt
- 机械设计基础平面连杆机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