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精品试卷PAGEPAGE12023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松土是很多农作物栽培中经常采取的一项措施。农田松土给农作物生长和水土保持都可能带来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松土可促进植物根系吸收无机盐B.农田松土可促进植物根系吸收有机物C.农田松土可促进土壤微生物厌氧呼吸D.农田松土可加重农作物病虫害〖答案〗A〖祥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详析〗A、根系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中需要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故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A正确;B、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吸有机物,B错误;CD、农田松土可增加氧气含量,抑制土壤微生物厌氧呼吸,不会加重农作物病虫害,CD错误。故选A。2.三刺鱼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两种三刺鱼进行数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将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对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增加,湖泊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溪流中的三刺鱼实验种群发生了进化B.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天然溪流环境使实验种群的基因发生定向变异D.与溪流型相比,湖泊型三刺鱼适应溪流环境的能力更强〖答案〗A〖祥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据题意可知,一年后,溪流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增加,湖泊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减少,说明溪流中的三刺鱼实验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B、据题意可知,两种三刺鱼(湖泊型和溪流型)进行数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这两种类型三刺鱼能进行杂交,产生后代,且后代是可育的,说明他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B错误;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天然溪流环境起选择作用,使实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不能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D、据题意可知,溪流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增加,湖泊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减少,说明与溪流型相比,湖泊型三刺鱼适应溪流环境的能力较弱,D错误。故选A。3.细胞自噬是细胞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过程依赖于膜的结构特性B.图示过程依赖于膜的信号传递功能C.图示过程有利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稳定D.图示过程在胎儿细胞中不存在〖答案〗D〖祥解〗细胞自噬是细胞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详析〗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自噬过程中发生了线粒体与内质网的融合、溶酶体与自噬体的融合,均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即膜的结构特性,A正确;B、内质网包裹处理的是待降解的线粒体,而不会处理正常的线粒体,溶酶体与需要处理的自噬体发生融合,而不会随意与其他结构结合,整个过程中依赖于膜的信号传递功能,从而作用于特定的需要处理的结构,B正确;C、细胞自噬是细胞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利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稳定,C正确;D、细胞自噬细胞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胎儿细胞中也存在,D错误。故选D。4.植物细胞固定化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细胞包埋在多聚化合物制成的网状支持物中进行无菌培养的技术。固定化的细胞形成了类似于植物体内的组织,其培养条件非常接近植株体内的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悬浮培养相对于植株种植,代谢产物的生产更高效B.细胞固定化培养体系相对于植株个体,细胞种类更少C.细胞固定化培养相对于细胞悬浮培养,细胞分裂更旺盛D.细胞固定化培养相对于细胞悬浮培养,代谢产物的分离更简便〖答案〗C〖祥解〗结合题干分析可知:细胞悬浮培养有利于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与植物细胞的接触面积,相对于植株种植,细胞分裂更旺盛,代谢产物的生产更高效。〖详析〗A、细胞悬浮培养有利于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与植物细胞的接触面积,相对于植株种植,细胞代谢越旺盛,代谢产物的生产更高效,A正确;B、结合题干“固定化的细胞形成了类似于植物体内的组织,其培养条件非常接近植株体内的环境”,但是整体的环境比植株个体较为单一,因此细胞种类相对较少,B正确;C、细胞悬浮培养有利于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与植物细胞的接触面积,细胞代谢更加旺盛,细胞分裂也更加旺盛,即细胞悬浮培养细胞相对于固定化培养,细胞分裂更旺盛,C错误;D、固定化培养的分裂比较弱,代谢产物的生产效率低,同时代谢产物更容易分离,D正确。故选C。5.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开始缩小直至不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膜的厚度逐渐变大B.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变大C.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液蔗糖浓度逐渐变小D.原生质体体积不再变化时,细胞内外的蔗糖浓度相等〖答案〗A〖祥解〗原生质体开始缩小,植物细胞失水,意味着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在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失水,其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荣溶液浓度差逐渐减小,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变小。〖详析〗A、原生质层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故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膜的厚度逐渐变大,A正确;B、原生质体开始缩小,植物细胞失水,意味着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在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失水,其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荣溶液浓度差逐渐减小,故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变小,B错误;C、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细胞液蔗糖浓度逐渐变大,C错误;D、原生质体体积不再变化时,细胞外的蔗糖浓度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但是细胞液中不止含有蔗糖分子,还有色素、有机酸等其他物质,D错误。故选A。6.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础活动,图示为人膝跳反射示意图,甲一丁表示神经元,①②③是其中的突触。下列关于敲击韧带完成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韧带中B.神经元甲、乙、丙都产生动作电位C.突触③不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元丁传递神经冲动给屈肌〖答案〗B〖祥解〗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析〗A、膝跳反射的感受器是能感受机械牵拉刺激的肌梭,A错误;B、敲击韧带完成膝跳反射,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甲、乙、丙均兴奋,产生动作电位,而丁则表现为抑制,B正确;C、结合B选项的分析,突触③中的神经递质为乙突触前膜所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D、突触③中的神经递质为乙突触前膜所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故丁不会产生神经冲动,D错误。故选B。7.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Y染色体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根本原因是Y染色体上具有SRY基因(睾丸决定因子基因)。根据上述材料,下列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表现不符的是()A.B. C.D.〖答案〗C〖祥解〗分析题意,男性的性别决定取决于两个方面:有Y染色体和含有SRY基因,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XX,不含Y染色体,故性别为女性,A正确;B、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XX,不含Y染色体,但含有SRY基因,故性别为男性,B正确;C、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XY,但SRY缺失,故性别为女性,C错误;D、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XY,且含有SRY基因,故性别为男性,D正确。故选C。8.某学习小组进行酶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如下表,所有试管在37℃环境下静置30分钟后,加还原糖检测试剂水浴加热,观察结果。试剂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试管5试管61%淀粉溶液4ml4ml4ml蒸馏水1ml4ml4ml5ml淀粉酶溶液1ml1ml-唾液-1ml--1m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3号试管出现弱阳性反应,则可能是淀粉溶液受污染B.若4号试管出现阳性反应,则1号试管的阳性结果不能采信C.若3~6号试管皆不出现阳性反应,则1、2号试管结果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D.若3~6号试管皆不出现阳性反应,则1、2号试管中阳性反应程度可能不同〖答案〗C〖祥解〗酶为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酶的作用特性为: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其中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可以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详析〗A、3号试管加入的是1%淀粉溶液和蒸馏水,理论上不会发生淀粉的水解,即若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是不会呈现砖红色沉淀的,若3号试管出现弱阳性反应,则可能是淀粉溶液受污染,A正确;B、4号试管加入的是蒸馏水和淀粉酶溶液,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1%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理论上4号试管没有底物淀粉,无法出现显色反应,若4号试管出现阳性反应,则1号试管的阳性结果不能采信,B正确;C、1号试管加入的是1%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2号试管加入的是1%淀粉溶液和唾液,唾液中也含有淀粉酶,即1、2号试管的底物和酶均相同,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C错误;D、若3~6号试管皆不出现阳性反应,即排除了无关变量对本实验的影响,由于1和2号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有所不同:1号加入的是淀粉酶,2号加入的是唾液,二者的有效成分均为淀粉酶,但是含量无法比较,故催化效果也不一定相同,最终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的显色程度也可能不同,即1、2号试管中阳性反应程度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生态学家注意到,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是出现局域种群的主要原因。局域种群是以很高概率相互作用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整个较大区域往往具有多个局域种群,这些局域种群通过较低程度的个体迁移连接形成“集合种群”。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一,将会对种群动态、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9.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局域种群的种群数量。星期一捕捉一定量个体,标志后原地放回;六天后(星期日)再次捕捉并计数。若计算所得种群数量为星期一实际数量,那么这七天中该局域种群()A.不能有个体死亡 B.没有个体出生C.不能有个体迁出 D.可以有个体迁入10.下列关于集合种群及其局域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局域种群数量的逻辑斯谛增长是同步的B.决定某局域种群数量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某局域种群的年龄结构即该集合种群的年龄结构D.人类活动对某局域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内源性因素11.下列关于集合种群所在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集合种群所在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B.生态环境的不均一有利于提高物种的丰富度C.局域种群的形成是由于生态位重叠导致的生态位分化D.人为因素是造成该群落生态环境碎片化的原因之一〖答案〗9.B10.B11.C〖祥解〗分析题干“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是出现局域种群的主要原因”可知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是局域种群形成的原因。〖9题详析〗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计算时,主要看一些变化因素是否影响标记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迁出和死是随机,比例不变,而出生和迁入都是未被标记的,会影响比例,故若计算所得种群数量为星期一实际数量,那么这七天中该局域种群不应该有个体的出生和迁入,ACD错误,B正确。故选B。〖10题详析〗A、各局域种群的生境不同,因此它的增长过程是不同步的,即各局域种群数量的逻辑斯谛增长不是同步的,A错误;B、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决定某局域种群数量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正确;C、结合题干“整个较大区域往往具有多个局域种群,这些局域种群通过较低程度的个体迁移连接形成“集合种群”。”可知某局域种群的年龄结构不能算该集合种群的年龄结构,C错误;D、人类活动对某局域种群数量的影响,对于种群来说的外部的干扰,属于外源性因素,D错误。故选B。〖11题详析〗A、结合题干“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是出现局域种群的主要原因”可知该集合种群所在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A正确;B、生态环境的不均一,环境多样化,有利于提高物种的丰富度,B正确;C、结合题干“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是出现局域种群的主要原因”可知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才是局域种群形成的原因,C错误;D、人类活动或破坏原来的生存环境、栖息空间,人为因素是造成该群落生态环境碎片化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C。12.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甲状腺细胞通过钠-碘同向转运体主动摄取碘。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不影响甲状腺细胞摄碘能力B.使用钠-碘同向转运体抑制剂,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量上升C.使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剂,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答案〗D〖祥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分级调节: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详析〗A、甲状腺细胞摄入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使用细胞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的呼吸,能量供应减少,甲状腺细胞摄碘能力降低,A错误;B、结合题干“甲状腺细胞通过钠-碘同向转运体生动摄取碘”可知,使用钠-碘同向转运体抑制剂,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量下降,B错误;C、结合题干“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知,使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剂,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位于甲状腺相应细胞上,若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意味着促甲状腺激素不能正常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条件,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故选D。13.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能使更多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有利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解离有利于染料进入细胞B.秋水仙素处理能促进细胞分裂C.进行核型分析时,着丝粒的位置是染色体归类依据之一D.选择中期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的原因之一是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答案〗B〖祥解〗(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故盐酸解离有利于染料进入细胞,A正确;B、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但不能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C、核型是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等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进行核型分析时,着丝粒的位置是染色体归类依据之一,C正确;D、选择中期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的原因之一是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核型的最佳时期,D正确。故选B。14.番茄果实在成热前某一阶段,会出现乙烯合成和细胞呼吸急剧增强现象,称之为呼吸跃变。对未成热番茄果实施加少量外源乙烯,能引发呼吸跃变,此时果实产生的乙烯量远高于外源乙烯。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乙烯合成酶缺陷型番茄(番茄a)和乙烯受体缺陷型番茄(番茄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番茄a和b的果实在正常存放时都会出现呼吸跃变现象B.施用外源乙烯后,普通番茄果实不能合成乙烯C.施用外源乙烯后,能促进番茄b的果实成熟D.为便于运输、储存和销售,应推广种植番茄a〖答案〗D〖祥解〗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叶片等器官的衰老和脱落。〖详析〗A、乙烯属于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分析题意可知,乙烯合成酶缺陷型番茄(番茄a)和乙烯受体缺陷型番茄(番茄b)的乙烯缺乏或无法起作用,不会出现呼吸跃变现象,A错误;B、分析题意可知,对未成热番茄果实施加少量外源乙烯,此时果实产生的乙烯量远高于外源乙烯,说明施用外源乙烯后,普通番茄果实能合成乙烯,B错误;C、番茄b是乙烯受体缺陷型番茄,由于缺乏受体,即使施用外源乙烯后,也不能发挥作用,C错误;D、由于乙烯合成急剧增强会导致呼吸跃变,而番茄a是乙烯合成酶缺陷型番茄,体内乙烯含量低,故为便于运输、储存和销售,应推广种植番茄a,D正确。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原核生物中,大多数基因表达的调控是通过操纵子实现的。下图表示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及其调节过程: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包括lacZ、lacY、lacA三个结构基因(编码参与乳糖代谢的酶,其中酶a能够水解乳糖)以及启动子和操纵基因。没有乳糖存在时,调节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子结合,结构基因无法表达;有乳糖存在时,阻遏蛋白与乳糖结合后构象变化,失去与操纵基因的亲和力,从而使结构基因得以表达。15.关于乳糖操纵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糖操纵子包含多个基因B.调节基因表达产生阻遏蛋白C.没有乳糖时结构基因无法复制D.RNA聚合酶在操纵子上的移动是有方向的16.结构基因的表达及调控受环境中乳糖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因转录时,α链和β链均可作为模板B.酶a催化乳糖水解,可使结构基因的表达受抑制C.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结合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D.当乳糖为唯一碳源时,结构基因不表达〖答案〗15.C16.B〖祥解〗分析题干:“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包括lacZ、lacY、lacA三个结构基因以及启动子和操纵基因”可知,乳糖操纵子包含多个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在DNA上沿5,→3,方向移动;转录时,双链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作为转录模板,指导转录生成RNA,此链称为模板链。〖15题详析〗A、结合题干“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包括lacZ、lacY、lacA三个结构基因以及启动子和操纵基因”可知,乳糖操纵子包含多个基因,A正确;B、结合题干“调节基因编码的阻過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可知调节基因表达产生阻遏蛋白,B正确;C、结合题干“没有乳糖存在时,结构基因无法表达”而非不能复制,C错误;D、转录时RNA聚合酶在DNA上沿5,→3,方向移动,即RNA聚合酶在操纵子上的移动是有方向的,D正确。故选C。〖16题详析〗A、转录时,双链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作为转录模板,指导转录生成RNA,此链称为模板链,A错误;B、结合题干“其中酶a能够水解乳糖”以及“没有乳糖存在时,结构基因无法表达”可知,酶a催化乳糖水解,可使结构基因的表达受抑制,B正确;C、结合题干“没有乳糖存在时,调节基因编码的阻過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子结合,结构基因无法表达;有乳糖存在时,阻遇蛋白与乳糖结合后构象变化,失去与操纵基因的亲和力,从而使结构基因得以表达”可知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结合是一个可逆的过程,C错误;D、从题干“有乳糖存在时,结构基因得以表达”可知当乳糖为唯一碳源时,结构基因可以正常表达,D错误。故选B。17.萝卜(2n=18)常具有抗线虫病性状,白菜(2n=38)中没有该性状。科学家利用如图所示方法培育抗线虫病白菜。Q植株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同的可育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₁植株为单倍体B.Q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6C.从Q、R植株中可筛选到抗线虫病基因的纯合体D.具有抗线虫病性状的R植株间染色体数量可不相同〖答案〗D〖祥解〗据图可知,白菜和萝卜杂交所得F1含有9+19=28条染色体,秋水仙素处理后,异源四倍体植株含有28×2=56条染色体,与白菜杂交后含有19+28=47条染色体,体内还有3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详析〗A、F1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不是单倍体,A错误;B、F1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8,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异源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6,与白菜(2n=38)杂交得到的Q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8+19=47),B错误;C、从Q、R植株中不能筛选到含抗线虫病基因的纯合体,C错误;D、白菜的染色体组用A表示,萝卜的染色体组用B表示,则白菜(2A)与萝卜(2B)杂交所得F1(A+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异源四倍体的染色体组成为2A+2B,其与白菜(2A)杂交所得的Q植株的染色体组成为2A+B,该植株继续与白菜(2A)杂交,由于染色体组B无同源染色体,因而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因而子代具有抗线虫病性状的R植株间染色体数量可不相同,D正确。故选D。18.在工业发酵中广泛应用补料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发酸由后加酵罐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体内的酶种类变化较小B.与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杂菌污染的概率更小C.若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生产抗生素,补料量和补料频率越大,则产量越高D.由于发酵罐中可以补料,发酵初期只需加入不经扩大培养的菌种〖答案〗A〖祥解〗分批发酵定义:一封闭系统内含有初始限量基质的发酵方式。特点:环境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变化。物理、化学、生物参数都随时间而变化,是一个不稳定的体系。优点:操作简单,操作引起染菌的概率低,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稳定。缺点:非生产时间较长,设备利用率低。补料分批发酵定义: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式。优点: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和连续相比,不需要严格的无菌不产生菌种老化、变异等问题。缺点:存在一定的非生产时间和分批发酵比,中途要流加新鲜培养基,增加了染菌的危险。〖详析〗A、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处于某一代谢阶段,而不是像分批发酵细胞会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因此微生物体内的酶种类变化较小,A正确;B、补料分批发酵定义: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式。优点: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和连续相比,不需要严格的无菌不产生菌种老化、变异等问题。缺点:存在一定的非生产时间和分批发酵比,中途要流加新鲜培养基,增加了染菌的危险,故与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杂菌污染的概率更大,B错误;C、若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生产抗生素,补料量和补料频率越大,其产量并不一定越高,还需考虑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情况,C错误;D、补料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和连续相比,不需要严格的无菌不产生菌种老化、变异等问题,但是在发酵初期仍需加入经扩大培养的菌种,以便扩大化培养,D错误。故选A。19.将两种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a和b)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本培养基中包含菌株a和b的生长因子B.菌株a和b需要的生长因子一定有所不同C.接种至基本培养基时宜用划线分离法D.基本培养基出现的少量菌落皆为单菌落〖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单独培养菌株a和b时,培养基中均无法生长菌落,而当a和b共同培养时,培养基中有少量菌落产生,因此培养基中无法提供它们单独生长的因子,a和b混合培养能生长,说明它们能够相互提供相应的生长因子,而无法独立生长,因此它们所需要的生长因子一定有所不同。〖详析〗A、分析题图:单独培养菌株a和b时,培养基中均无法生长菌落,而当a和b共同培养时,培养基中有少量菌落产生,因此培养基中无法提供它们单独生长的因子,A错误;B、a单独培养和b单独培养均不能生长,a和b混合培养能生长,说明它们能够相互提供相应的生长因子,而无法独立生长,因此它们所需要的生长因子一定有所不同,B正确;C、根据菌株a和菌株b混合后菌落的分布情况可知,接种至基本培养基时宜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D、基本培养基出现的少量菌落不一定都为单菌落,也有可能是重叠的菌落,D错误。故选B。20.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正常血红蛋白基因(HbA)突变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基因(Hbs)引起,HbA和Hbs的某片段如图甲。对胎儿基因检测的主要原理是:MstⅡ限制酶处理扩增后的DNA;加热使酶切片段解旋,用荧光标记的CTGACTCCT序列与其杂交;凝胶电泳分离。图乙是凝胶电泳后荧光出现的三种可能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提取胎儿DNA样品后,扩增DNA需要添加特定的引物B.用MstⅡI限制酶处理DNA不充分,可能把正常人误判为携带者C.荧光标记序列越长,图乙-c中两个DNA条带间的距离越大D.若某胎儿检测结果为图乙-b,则该胎儿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答案〗C〖祥解〗PCR原理:在解旋酶作用下,打开DNA双链,每条DNA单链作为母链,以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链,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的。〖详析〗A、引物的作用是作为DNA复制开始时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在细胞外的条件下,只有通过引物,DNA才可以开始进行复制,因此提取胎儿DNA样品后,扩增DNA需要添加特定的引物,A正确;B、据图可知,正常血红蛋白基因(HbA)中含有MstⅡI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而贫血症基因(Hbs)中没有,用MstⅡI限制酶处理DNA不充分,正常血红蛋白基因(HbA)中中间位置可能没有被切割,结果可能与贫血症基因(Hbs)结果一样,因此可能把正常人误判为携带者,B正确;C、凝胶电泳中,DNA分子量越大跑得越慢,因此图乙-c中两个DNA条带间的距离与切割后DNA分子量的大小有关,与荧光标记序列长短无关,C错误;D、据图可知,出现图乙-aDNA条带表示含有正常血红蛋白基因(HbA),出现图乙-bDNA条带表示含有贫血症基因(Hbs),出现图乙-cDNA条带表示含有贫血症基因(Hbs)和正常血红蛋白基因(HbA),因此若某胎儿检测结果为图乙-b,则该胎儿为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21.某农科院在生态水稻项目上采用“生态浸种”“生态治虫”等多种技术,不仅取得了生态修复效果,同时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浸种是指用石灰水代替有机化学药剂浸种。有机化学药剂可能通过______渠道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而石灰水也能发挥______作用,杀死种子表面绝大多数的微生物。(2)二化螟是水稻常见害虫,水稻田边的香根草可以吸引二化螟,说明香根草和二化螟间存在着_____传递。在水稻田边种植芝麻等开花植物,可以吸引二化螟的天敌寄生蜂,寄生蜂的引入_____(填“能”或“不能”)消灭二化螟种群。(3)与普通水稻相比,生态水稻产量变化不大,但可协调经济发展与______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1)①.食物链②.消毒(2)①.信息②.不能(3)环境保护〖祥解〗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小问1详析〗有机化学药剂难以降解,会沿着食物链在更高的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即有机化学药剂可能通过食物链这一渠道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而石灰水是碱,碱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菌和病毒,起到消毒作用,杀死种子表面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小问2详析〗水稻田边的香根草可以吸引二化螟,说明香根草和二化螟间存在着信息传递;在水稻田边种植芝麻等开花植物,可以吸引二化螟的天敌寄生蜂,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将害虫维持在一个较低种群数量的状态,且寄生蜂是二化螟的天敌,自然情况下天敌不会将其食物全部捕食干净,故寄生蜂的引入不能消灭二化螟种群。〖小问3详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2.研究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的实验室普遍遵守“14天原则”。“14天原则”就是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胚胎,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自然状态下,14天的人体胚胎已经植入母体,组成内细胞团的胚胎干细胞已经分化出两个胚层。回答下列问题:(1)胚胎体外培养所用培养液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以消灭细菌的______为达到合格标准。对于受热易分解物质和受热易被破坏的物质宜采用______方法灭菌。(2)14天标准的制定依据是,有学者认为14天的胚胎还未分化出______,没有感知思考的能力。人体胚胎的研究不仅受“14天原则”的限制,而且其相关研究成果不能用于______方向的研究,这是人类伦理道德的底线。(3)人体胚胎干细胞来自早期胚胎,人体早期胚胎可以来自______保存的胚胎,也可以利用_______技术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获得。〖答案〗(1)①.芽孢②.过滤(2)①.神经系统②.生殖性克隆(3)①.低温②.体细胞核移植〖祥解〗灭菌是指利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最常用且效果很好的为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以消灭细菌的芽孢(细菌的休眠体)为达到合格标准。〖小问1详析〗灭菌是指利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故高压蒸汽灭菌以消灭细菌的芽孢(细菌的休眠体)为达到合格标准;对于受热易分解物质和受热易被破坏的物质宜采用过滤方法灭菌,过滤灭菌法是指采用过滤法除去微生物的方法。该法适合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物品的灭菌。〖小问2详析〗有学者认为14天的胚胎还未分化神经系统,故而没有感知思考的能力;人体胚胎的研究不仅受“14天原则”的限制,而且其相关研究成果不能用于生殖性克隆方向的研究,有悖道德伦理,这是人类伦理道德的底线。〖小问3详析〗人体胚胎干细胞来自早期胚胎,人体早期胚胎可以来自低温冷冻保存的胚胎,也可以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和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获得的胚胎。23.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再次遇到初次抗原入侵时,免疫系统出现的二次增强性应答的现象,是疫苗预防疾病的基础。注射卡介苗可预防结核杆菌引发的结核病。回答下列问题:(1)吞噬细胞在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和分泌免疫活性物质,从而激活免疫细胞。(2)通过调查发现注射卡介苗的儿童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几率也下降,出现了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的现象。为了探明机制,研究人员对普通小鼠甲注射卡介苗并适应性饲养一段时间,然后取无胸腺的裸鼠分为乙、丙、丁三组,进行如下处理:从小鼠甲的脾脏中获得_______(填“吞噬细胞”或“淋巴细胞”),注入乙组小鼠;取小鼠甲的血浆,注入丙组小鼠;丁组小鼠正常饲养。饲养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填“结核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乙、丙、丁三组小鼠,观察发病情况。①若____组小鼠病情较轻,而_____组小鼠病情较重,则说明卡介苗可促进“吞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②若_____组小鼠病情较轻,而_____组小鼠病情较重,则说明卡介苗可促进“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物质”。〖答案〗(1)①.吞噬并消化病原体②.呈递抗原(2)①.吞噬细胞②.其他病原体③.乙④.丙和丁⑤.丙⑥.乙和丁〖祥解〗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小问1详析〗在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吞噬并消化病原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呈递抗原,并可分泌免疫活性物质,从而激活免疫细胞。〖小问2详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注射卡介苗的儿童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几率下降,并出现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的现象的原因,实验的自变量是卡介苗处理后吞噬细胞的有无,因变量是小鼠的病情,故可设计实验如下:从小鼠甲的脾脏中获得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注入乙组小鼠;取小鼠甲的血浆,注入丙组小鼠;丁组小鼠正常饲养。饲养一段时间后,用其他病原体感染乙、丙、丁三组小鼠,观察发病情况。①若卡介苗可促进“吞噬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则由于二次免疫反应,注射了小鼠吞噬细胞的乙组小鼠病情较轻,而没有注射吞噬细胞的丙和丁小鼠病情较重。②若“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物质”,则注射了甲组小鼠血浆(含有多种抗体)的丙组小鼠病情较轻,而没有注射的乙和丁组小鼠病情较重。24.锌是苹果正常新陈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苹果果实的含糖量与叶片光合产量显著相关。为研究不同浓度ZnSO₄溶液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长势相同的叶片上涂抹不同浓度的ZnSO₄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处理Rubisco酶活性μmol·min¹·g₂¹光合色素含量mg·g¹气孔导度μmol·min-¹·s-¹胞间CO₂浓度μmol·mol-¹对照7.331.590.27306低浓度7.621.870.34275中浓度8.311.930.38268高浓度8.552.020.41257注:Rubisco酶能催化CO₂和五碳糖结合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色素固定的太阳能储存在_____和NADPH中,NADPH在碳反应中为三碳酸的还原提供_______。(2)由表1可知,ZnSO4溶液能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原因是下列哪几项?A.Rubisco酶活性增大 B.光合色素含量增大C.气孔导度增大 D.胞间CO₂浓度减小(3)研究人员以苹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ZnSO₄溶液对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I.选取长势相同的枝条分为四组,适当摘除枝条上的果实和叶片,使每个枝条的果实数量相同、叶片数量相同;Ⅱ.对枝条基部进行韧皮部环剥,并对环剥伤口进行包扎;Ⅲ.按分组将不同浓度的ZnSO₄溶液涂抹到叶片上,然后使用高透光塑料薄膜包裹枝条,检查气密性;IV.在薄膜内持续通入1³CO₂,3天后摘取叶片和果实,并迅速在105℃下灭活处理;V.对叶片和果实中1³C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表2:处理叶片自留比例(%)叶片输出比例(%)对照80.419.6低浓度73.326.7中浓度65.534.5高浓度61.238.8①进行环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②灭活处理目的是_______。③实验结果表明:a._____;b._________〖答案〗(1).ATP②.能量、H+和电子(2)ABC(3)①.避免叶片光合产物运输到植株的其他部位②.防止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消耗光合产物③a.叶片将较多的光合产物储存在自身中b.ZnSO4溶液具有促进叶片光合产物向果实运输的作用,且在实验使用的三个浓度中,ZnSO4溶液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好〖祥解〗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ZnSO₄溶液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ZnSO₄溶液,因变量是苹果的生长情况,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析〗光反应过程中,光合色素固定的太阳能转化为不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NADPH在碳反应中为三碳酸的还原提供能量、H+和电子。〖小问2详析〗A、据表分析,ZnSO4溶液处理后Rubisco酶活性增加,而该酶能够催化暗反应进行,能促进叶片光合作用,A正确;B、据表分析,ZnSO4溶液处理后光合色素含量增加,而光合色素可通过促进光反应进行促进光合作用,B正确;C、据表分析,ZnSO4溶液处理后气孔导度增加,有利于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是暗反应原料,C正确;D、胞间CO₂浓度降低是暗反应增强消耗二氧化碳的结果,而不是促进光合作用的原因,D错误。故选ABC。〖小问3详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ZnSO₄溶液对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则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ZnSO₄溶液,因变量是光合产物的分配情况,据此分析作答。①为避免叶片光合产物运输到植株的其他部位,需要对苹果进行环剥处理。②为防止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消耗光合产物,需要进行灭活处理杀死细胞。③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ZnSO₄溶液浓度越高,叶片自留比例越低,叶片输出比例越高,实验结果表明叶片将较多的光合产物储存在自身中;ZnSO4溶液具有促进叶片光合产物向果实运输的作用,且在实验使用的三个浓度中,ZnSO4溶液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好。25.植物雄性不育是指在高等植物中,雄性生殖器官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雄性不育植株的雌性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可受精结实并将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玉米为雌雄同株植物,育种工作者发现两株雄性不育突变株甲、乙。为研究突变基因的遗传特点,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表的杂交实验:杂交组合亲本F₁表型F₂表型(数量)I甲×野生型野生型野生型(362),雄性不育型(24)Ⅱ乙×野生型野生型野生型(284),雄性不育型(94)回答下列问题:(1)杂交组合I中F₁全为野生型,说明______为显性性状。突变体甲雄性不育性状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定律。综合考虑杂交组合I和Ⅱ,雄性不育基因至少位于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2)组合I的F₂野生型中,纯合子占______。若取组合I的Fz的野生型1株进行测交,根据测交结果______(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能”)确定其基因型。(3)若以组合I的F₁为父本,F₂的雄性不育型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₃,F₃之间随机传粉得到F4,则F4中雄性不育型占_____;F₄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答案〗(1)①.野生型②.自由组合③.两(2)①.1/5②.不一定能(3)①.15/64②.野生型:雄性不育=49:15〖祥解〗杂交组合I的亲本为雄性不育与野生型杂交,F₁全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性状;处理杂交组合I中F₂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与雄性不育型之比约为15:1,杂交组合Ⅱ中F₂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与雄性不育型之比约为3:1,以较大的比例为基准,15:1为9:3::3:1的变式,故突变体甲雄性不育性状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析〗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为隐性性状,杂交组合I的亲本为雄性不育与野生型杂交,F₁全为野生型,说明野生型为显性性状;处理杂交组合I中F₂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与雄性不育型之比约为15:1,15:1为9:3::3:1的变式,故突变体甲雄性不育性状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雄性不育基因至少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小问2详析〗结合(1)的分析,如用A、a和B、b表示植株的育性,则组合I中F₁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野生型和雄性不育型的基因型及份数为:1AABB、4AaBb、2AaBB、2AABb、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故组合I的F₂野生型中,纯合子占3/15,即1/5;若取组合I的F2的野生型1株进行测交,野生型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测交是与aabb个体杂交,若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中的一种,则测交后代均为野生型,若此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测交后代野生型:雄性不育=3:1,若此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中的一种,则测交后代为野生型:雄性不育=1:1,故根据测交结果不一定能确定其基因型。〖小问3详析〗结合(2)的分析,若以组合I的F₁(AaBb)为父本,F₂的雄性不育型(aabb)为母本进行杂交,得到F3(AaBb:Aabb:aaBb:aabb=1:1:1:1),F3之间随机传粉得到F4,随机传粉计算用配子法,F3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3:3:9,F3产生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3:3:5,则F4中雄性不育型aabb占15/64,F4的表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雄性不育=49:15。2023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二模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松土是很多农作物栽培中经常采取的一项措施。农田松土给农作物生长和水土保持都可能带来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松土可促进植物根系吸收无机盐B.农田松土可促进植物根系吸收有机物C.农田松土可促进土壤微生物厌氧呼吸D.农田松土可加重农作物病虫害〖答案〗A〖祥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详析〗A、根系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中需要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故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A正确;B、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吸有机物,B错误;CD、农田松土可增加氧气含量,抑制土壤微生物厌氧呼吸,不会加重农作物病虫害,CD错误。故选A。2.三刺鱼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两种三刺鱼进行数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将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对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增加,湖泊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溪流中的三刺鱼实验种群发生了进化B.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天然溪流环境使实验种群的基因发生定向变异D.与溪流型相比,湖泊型三刺鱼适应溪流环境的能力更强〖答案〗A〖祥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据题意可知,一年后,溪流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增加,湖泊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减少,说明溪流中的三刺鱼实验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B、据题意可知,两种三刺鱼(湖泊型和溪流型)进行数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这两种类型三刺鱼能进行杂交,产生后代,且后代是可育的,说明他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B错误;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天然溪流环境起选择作用,使实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不能引起基因突变,C错误;D、据题意可知,溪流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增加,湖泊型标志基因的频率减少,说明与溪流型相比,湖泊型三刺鱼适应溪流环境的能力较弱,D错误。故选A。3.细胞自噬是细胞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过程依赖于膜的结构特性B.图示过程依赖于膜的信号传递功能C.图示过程有利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稳定D.图示过程在胎儿细胞中不存在〖答案〗D〖祥解〗细胞自噬是细胞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详析〗A、分析题图可知细胞自噬过程中发生了线粒体与内质网的融合、溶酶体与自噬体的融合,均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即膜的结构特性,A正确;B、内质网包裹处理的是待降解的线粒体,而不会处理正常的线粒体,溶酶体与需要处理的自噬体发生融合,而不会随意与其他结构结合,整个过程中依赖于膜的信号传递功能,从而作用于特定的需要处理的结构,B正确;C、细胞自噬是细胞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利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稳定,C正确;D、细胞自噬细胞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胎儿细胞中也存在,D错误。故选D。4.植物细胞固定化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细胞包埋在多聚化合物制成的网状支持物中进行无菌培养的技术。固定化的细胞形成了类似于植物体内的组织,其培养条件非常接近植株体内的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悬浮培养相对于植株种植,代谢产物的生产更高效B.细胞固定化培养体系相对于植株个体,细胞种类更少C.细胞固定化培养相对于细胞悬浮培养,细胞分裂更旺盛D.细胞固定化培养相对于细胞悬浮培养,代谢产物的分离更简便〖答案〗C〖祥解〗结合题干分析可知:细胞悬浮培养有利于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与植物细胞的接触面积,相对于植株种植,细胞分裂更旺盛,代谢产物的生产更高效。〖详析〗A、细胞悬浮培养有利于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与植物细胞的接触面积,相对于植株种植,细胞代谢越旺盛,代谢产物的生产更高效,A正确;B、结合题干“固定化的细胞形成了类似于植物体内的组织,其培养条件非常接近植株体内的环境”,但是整体的环境比植株个体较为单一,因此细胞种类相对较少,B正确;C、细胞悬浮培养有利于增加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与植物细胞的接触面积,细胞代谢更加旺盛,细胞分裂也更加旺盛,即细胞悬浮培养细胞相对于固定化培养,细胞分裂更旺盛,C错误;D、固定化培养的分裂比较弱,代谢产物的生产效率低,同时代谢产物更容易分离,D正确。故选C。5.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开始缩小直至不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膜的厚度逐渐变大B.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变大C.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液蔗糖浓度逐渐变小D.原生质体体积不再变化时,细胞内外的蔗糖浓度相等〖答案〗A〖祥解〗原生质体开始缩小,植物细胞失水,意味着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在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失水,其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荣溶液浓度差逐渐减小,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变小。〖详析〗A、原生质层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故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膜的厚度逐渐变大,A正确;B、原生质体开始缩小,植物细胞失水,意味着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在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细胞失水,其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荣溶液浓度差逐渐减小,故细胞失水速率逐渐变小,B错误;C、原生质体变小的过程中,植物细胞失水,细胞液蔗糖浓度逐渐变大,C错误;D、原生质体体积不再变化时,细胞外的蔗糖浓度与细胞液的浓度相等,但是细胞液中不止含有蔗糖分子,还有色素、有机酸等其他物质,D错误。故选A。6.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础活动,图示为人膝跳反射示意图,甲一丁表示神经元,①②③是其中的突触。下列关于敲击韧带完成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韧带中B.神经元甲、乙、丙都产生动作电位C.突触③不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元丁传递神经冲动给屈肌〖答案〗B〖祥解〗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神经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析〗A、膝跳反射的感受器是能感受机械牵拉刺激的肌梭,A错误;B、敲击韧带完成膝跳反射,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甲、乙、丙均兴奋,产生动作电位,而丁则表现为抑制,B正确;C、结合B选项的分析,突触③中的神经递质为乙突触前膜所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D、突触③中的神经递质为乙突触前膜所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故丁不会产生神经冲动,D错误。故选B。7.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Y染色体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根本原因是Y染色体上具有SRY基因(睾丸决定因子基因)。根据上述材料,下列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与性别表现不符的是()A.B. C.D.〖答案〗C〖祥解〗分析题意,男性的性别决定取决于两个方面:有Y染色体和含有SRY基因,据此分析作答。〖详析〗A、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XX,不含Y染色体,故性别为女性,A正确;B、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XX,不含Y染色体,但含有SRY基因,故性别为男性,B正确;C、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XY,但SRY缺失,故性别为女性,C错误;D、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是XY,且含有SRY基因,故性别为男性,D正确。故选C。8.某学习小组进行酶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如下表,所有试管在37℃环境下静置30分钟后,加还原糖检测试剂水浴加热,观察结果。试剂试管1试管2试管3试管4试管5试管61%淀粉溶液4ml4ml4ml蒸馏水1ml4ml4ml5ml淀粉酶溶液1ml1ml-唾液-1ml--1m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3号试管出现弱阳性反应,则可能是淀粉溶液受污染B.若4号试管出现阳性反应,则1号试管的阳性结果不能采信C.若3~6号试管皆不出现阳性反应,则1、2号试管结果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D.若3~6号试管皆不出现阳性反应,则1、2号试管中阳性反应程度可能不同〖答案〗C〖祥解〗酶为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酶的作用特性为: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其中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可以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详析〗A、3号试管加入的是1%淀粉溶液和蒸馏水,理论上不会发生淀粉的水解,即若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是不会呈现砖红色沉淀的,若3号试管出现弱阳性反应,则可能是淀粉溶液受污染,A正确;B、4号试管加入的是蒸馏水和淀粉酶溶液,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1%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理论上4号试管没有底物淀粉,无法出现显色反应,若4号试管出现阳性反应,则1号试管的阳性结果不能采信,B正确;C、1号试管加入的是1%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2号试管加入的是1%淀粉溶液和唾液,唾液中也含有淀粉酶,即1、2号试管的底物和酶均相同,无法证明酶的专一性,C错误;D、若3~6号试管皆不出现阳性反应,即排除了无关变量对本实验的影响,由于1和2号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有所不同:1号加入的是淀粉酶,2号加入的是唾液,二者的有效成分均为淀粉酶,但是含量无法比较,故催化效果也不一定相同,最终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的显色程度也可能不同,即1、2号试管中阳性反应程度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生态学家注意到,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是出现局域种群的主要原因。局域种群是以很高概率相互作用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整个较大区域往往具有多个局域种群,这些局域种群通过较低程度的个体迁移连接形成“集合种群”。生态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一,将会对种群动态、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9.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局域种群的种群数量。星期一捕捉一定量个体,标志后原地放回;六天后(星期日)再次捕捉并计数。若计算所得种群数量为星期一实际数量,那么这七天中该局域种群()A.不能有个体死亡 B.没有个体出生C.不能有个体迁出 D.可以有个体迁入10.下列关于集合种群及其局域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局域种群数量的逻辑斯谛增长是同步的B.决定某局域种群数量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某局域种群的年龄结构即该集合种群的年龄结构D.人类活动对某局域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内源性因素11.下列关于集合种群所在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集合种群所在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B.生态环境的不均一有利于提高物种的丰富度C.局域种群的形成是由于生态位重叠导致的生态位分化D.人为因素是造成该群落生态环境碎片化的原因之一〖答案〗9.B10.B11.C〖祥解〗分析题干“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是出现局域种群的主要原因”可知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是局域种群形成的原因。〖9题详析〗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计算时,主要看一些变化因素是否影响标记个体在群体中的比例,迁出和死是随机,比例不变,而出生和迁入都是未被标记的,会影响比例,故若计算所得种群数量为星期一实际数量,那么这七天中该局域种群不应该有个体的出生和迁入,ACD错误,B正确。故选B。〖10题详析〗A、各局域种群的生境不同,因此它的增长过程是不同步的,即各局域种群数量的逻辑斯谛增长不是同步的,A错误;B、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决定某局域种群数量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正确;C、结合题干“整个较大区域往往具有多个局域种群,这些局域种群通过较低程度的个体迁移连接形成“集合种群”。”可知某局域种群的年龄结构不能算该集合种群的年龄结构,C错误;D、人类活动对某局域种群数量的影响,对于种群来说的外部的干扰,属于外源性因素,D错误。故选B。〖11题详析〗A、结合题干“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是出现局域种群的主要原因”可知该集合种群所在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A正确;B、生态环境的不均一,环境多样化,有利于提高物种的丰富度,B正确;C、结合题干“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是出现局域种群的主要原因”可知生物种群栖息地破碎化才是局域种群形成的原因,C错误;D、人类活动或破坏原来的生存环境、栖息空间,人为因素是造成该群落生态环境碎片化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C。12.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元素。甲状腺细胞通过钠-碘同向转运体主动摄取碘。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细胞呼吸抑制剂,不影响甲状腺细胞摄碘能力B.使用钠-碘同向转运体抑制剂,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量上升C.使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剂,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答案〗D〖祥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分级调节: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详析〗A、甲状腺细胞摄入碘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使用细胞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的呼吸,能量供应减少,甲状腺细胞摄碘能力降低,A错误;B、结合题干“甲状腺细胞通过钠-碘同向转运体生动摄取碘”可知,使用钠-碘同向转运体抑制剂,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量下降,B错误;C、结合题干“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可知,使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抑制剂,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受体位于甲状腺相应细胞上,若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意味着促甲状腺激素不能正常作用于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条件,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D正确。故选D。13.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能使更多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从而有利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解离有利于染料进入细胞B.秋水仙素处理能促进细胞分裂C.进行核型分析时,着丝粒的位置是染色体归类依据之一D.选择中期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的原因之一是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答案〗B〖祥解〗(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故盐酸解离有利于染料进入细胞,A正确;B、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但不能促进细胞分裂,B错误;C、核型是指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等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进行核型分析时,着丝粒的位置是染色体归类依据之一,C正确;D、选择中期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的原因之一是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此时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核型的最佳时期,D正确。故选B。14.番茄果实在成热前某一阶段,会出现乙烯合成和细胞呼吸急剧增强现象,称之为呼吸跃变。对未成热番茄果实施加少量外源乙烯,能引发呼吸跃变,此时果实产生的乙烯量远高于外源乙烯。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乙烯合成酶缺陷型番茄(番茄a)和乙烯受体缺陷型番茄(番茄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番茄a和b的果实在正常存放时都会出现呼吸跃变现象B.施用外源乙烯后,普通番茄果实不能合成乙烯C.施用外源乙烯后,能促进番茄b的果实成熟D.为便于运输、储存和销售,应推广种植番茄a〖答案〗D〖祥解〗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叶片等器官的衰老和脱落。〖详析〗A、乙烯属于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起作用,分析题意可知,乙烯合成酶缺陷型番茄(番茄a)和乙烯受体缺陷型番茄(番茄b)的乙烯缺乏或无法起作用,不会出现呼吸跃变现象,A错误;B、分析题意可知,对未成热番茄果实施加少量外源乙烯,此时果实产生的乙烯量远高于外源乙烯,说明施用外源乙烯后,普通番茄果实能合成乙烯,B错误;C、番茄b是乙烯受体缺陷型番茄,由于缺乏受体,即使施用外源乙烯后,也不能发挥作用,C错误;D、由于乙烯合成急剧增强会导致呼吸跃变,而番茄a是乙烯合成酶缺陷型番茄,体内乙烯含量低,故为便于运输、储存和销售,应推广种植番茄a,D正确。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原核生物中,大多数基因表达的调控是通过操纵子实现的。下图表示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模型及其调节过程: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包括lacZ、lacY、lacA三个结构基因(编码参与乳糖代谢的酶,其中酶a能够水解乳糖)以及启动子和操纵基因。没有乳糖存在时,调节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子结合,结构基因无法表达;有乳糖存在时,阻遏蛋白与乳糖结合后构象变化,失去与操纵基因的亲和力,从而使结构基因得以表达。15.关于乳糖操纵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乳糖操纵子包含多个基因B.调节基因表达产生阻遏蛋白C.没有乳糖时结构基因无法复制D.RNA聚合酶在操纵子上的移动是有方向的16.结构基因的表达及调控受环境中乳糖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因转录时,α链和β链均可作为模板B.酶a催化乳糖水解,可使结构基因的表达受抑制C.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结合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D.当乳糖为唯一碳源时,结构基因不表达〖答案〗15.C16.B〖祥解〗分析题干:“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包括lacZ、lacY、lacA三个结构基因以及启动子和操纵基因”可知,乳糖操纵子包含多个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在DNA上沿5,→3,方向移动;转录时,双链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作为转录模板,指导转录生成RNA,此链称为模板链。〖15题详析〗A、结合题干“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包括lacZ、lacY、lacA三个结构基因以及启动子和操纵基因”可知,乳糖操纵子包含多个基因,A正确;B、结合题干“调节基因编码的阻過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可知调节基因表达产生阻遏蛋白,B正确;C、结合题干“没有乳糖存在时,结构基因无法表达”而非不能复制,C错误;D、转录时RNA聚合酶在DNA上沿5,→3,方向移动,即RNA聚合酶在操纵子上的移动是有方向的,D正确。故选C。〖16题详析〗A、转录时,双链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作为转录模板,指导转录生成RNA,此链称为模板链,A错误;B、结合题干“其中酶a能够水解乳糖”以及“没有乳糖存在时,结构基因无法表达”可知,酶a催化乳糖水解,可使结构基因的表达受抑制,B正确;C、结合题干“没有乳糖存在时,调节基因编码的阻過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子结合,结构基因无法表达;有乳糖存在时,阻遇蛋白与乳糖结合后构象变化,失去与操纵基因的亲和力,从而使结构基因得以表达”可知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的结合是一个可逆的过程,C错误;D、从题干“有乳糖存在时,结构基因得以表达”可知当乳糖为唯一碳源时,结构基因可以正常表达,D错误。故选B。17.萝卜(2n=18)常具有抗线虫病性状,白菜(2n=38)中没有该性状。科学家利用如图所示方法培育抗线虫病白菜。Q植株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同的可育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₁植株为单倍体B.Q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6C.从Q、R植株中可筛选到抗线虫病基因的纯合体D.具有抗线虫病性状的R植株间染色体数量可不相同〖答案〗D〖祥解〗据图可知,白菜和萝卜杂交所得F1含有9+19=28条染色体,秋水仙素处理后,异源四倍体植株含有28×2=56条染色体,与白菜杂交后含有19+28=47条染色体,体内还有3个染色体组,是三倍体。〖详析〗A、F1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不是单倍体,A错误;B、F1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8,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异源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56,与白菜(2n=38)杂交得到的Q植株的染色体数目为(28+19=47),B错误;C、从Q、R植株中不能筛选到含抗线虫病基因的纯合体,C错误;D、白菜的染色体组用A表示,萝卜的染色体组用B表示,则白菜(2A)与萝卜(2B)杂交所得F1(A+B)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异源四倍体的染色体组成为2A+2B,其与白菜(2A)杂交所得的Q植株的染色体组成为2A+B,该植株继续与白菜(2A)杂交,由于染色体组B无同源染色体,因而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因而子代具有抗线虫病性状的R植株间染色体数量可不相同,D正确。故选D。18.在工业发酵中广泛应用补料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发酸由后加酵罐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体内的酶种类变化较小B.与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杂菌污染的概率更小C.若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生产抗生素,补料量和补料频率越大,则产量越高D.由于发酵罐中可以补料,发酵初期只需加入不经扩大培养的菌种〖答案〗A〖祥解〗分批发酵定义:一封闭系统内含有初始限量基质的发酵方式。特点:环境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变化。物理、化学、生物参数都随时间而变化,是一个不稳定的体系。优点:操作简单,操作引起染菌的概率低,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稳定。缺点:非生产时间较长,设备利用率低。补料分批发酵定义: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式。优点: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和连续相比,不需要严格的无菌不产生菌种老化、变异等问题。缺点:存在一定的非生产时间和分批发酵比,中途要流加新鲜培养基,增加了染菌的危险。〖详析〗A、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处于某一代谢阶段,而不是像分批发酵细胞会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因此微生物体内的酶种类变化较小,A正确;B、补料分批发酵定义: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式。优点: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和连续相比,不需要严格的无菌不产生菌种老化、变异等问题。缺点:存在一定的非生产时间和分批发酵比,中途要流加新鲜培养基,增加了染菌的危险,故与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杂菌污染的概率更大,B错误;C、若采用补料分批发酵生产抗生素,补料量和补料频率越大,其产量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非开挖设备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铷矿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针织类服装行业运行动态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波纹补偿器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触摸屏机柜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血浆代用品行业发展现状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蚁醛行业运营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艾灸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硅碳棒行业运行动态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石墨矿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走近世界民间美术》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2025云南红河州个旧市大红屯粮食购销限公司招聘及人员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X证书失智老年人照护讲解
- 工厂安全事故预防知识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 2024年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
- 6月26国际禁毒日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禁毒宣传课件
- 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工程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及控制方法
-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平安校园
- “四节一环保”的管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