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用知识》考点特训《刑法》(2023年最新版)随着各地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陆续展开,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最新事业单位考试必考题库中各考点常考高
频试题,并按照考点分类编写,方便大家根据各地招考简章公布的考试大纲及
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强化复习。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您定能够金
榜题名,实现您的梦想。
1、单选题贾某骑摩托车违章撞伤田某,造成田某腿部表皮破裂。贾某送田某到医院治疗,护士未作
皮试,即给m某注射破伤风针,m某因药物过敏而死。贾某的行为对田某死亡而言属于—
A:过失杀人罪
B:过失致人重伤罪
C:交通肇事罪
D: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o解析:贾某撞伤田某,但无法预见到田某因医生失职而死亡。贾某
撞伤田某并送其至医院的行为于田某的死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属于意外事
件。
2、单选题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
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
A:属于强奸预备
B:属于强奸未遂
C:属于强奸中止
D:不构成强奸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称为不能犯的未
遂。其中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所导致的未遂是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甲误认
为乙是妇女而意图强奸,发现乙是男人后逃跑,符合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的特
征,属于强奸未遂,B选项正确。
3、单选题下列不适用减刑的是一
A:死缓
B:无期徒刑
C:有期徒刑
D:管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
分子。故A为正确答案。
4、单选题甲将车停在银行门口,到银行办事,办完事出来倒车时,将蹲在汽车尾部玩耍的两岁男孩
轧死。甲的行为属于。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A[解析]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
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
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
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本题中甲并没有预见到结果的发生,故
A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
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
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
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这是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
5、单选题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某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
“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
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
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中毒,将其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
子等他来接,这表明了他不希望儿子中毒,因此不具有直接故意和放任危害结
果发生的间接故意。朱某已经预见到可能发生此危害结果,以为将其子送到幼
儿园就能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发生,对其主观心态应
当认定为过于自信的过失。
6、单选题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构
成_____。
A:挪用公款罪
B:贪污罪
C:挪用资金罪
D:受贿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
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7、单选题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
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
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预备行为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中止行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盗窃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别是:盗窃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
了对财物的控制时,就是既遂。至于行为人是否最终达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处
置该财物的目的,并不影响既遂的成立。本题中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
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枚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此时戒指
已经在其控制之下,即其秘密窃取财物的行为已经实施完毕,符合盗窃罪的全
部构成要件,成立盗窃既遂,故选项B说法错误。陈某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的
行为是发生在盗窃犯罪既遂之后,因此不存在盗窃中止的情形,其将戒指扔回
柜台只是属于被迫返还财物,而并不影响对其犯罪性质的认定。
8、单选题我国刑法关于刑法溯及力的规定,采用的是—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C[解析]《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
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
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
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本法施行
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故我国刑法的溯及
力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9、单选题在刑法的溯及问题上,目前我国采用的是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o
10、单选题某甲,男,16岁,因与其父共同涉嫌贪污而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在审查起诉过程中,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诉人讯问某甲时,下述正确的做法是o
A: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B:应当通知其监护人到场
C: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D:应当通知其聘请的律师到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
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对于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
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诉讼
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
为,有权提出控告。”
11.单选题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不一会儿,该
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
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
人死亡。甲驾车逃离。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
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题中,
甲并无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的故意,也无破坏交通工具的故意。
12、单选题以下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A:甲是故意,乙是过失
B:甲、乙都是过失
C:甲无意中帮助乙完成了犯罪
D:甲、乙共同故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13、单选题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包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
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
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
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
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依
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_____
A:过失致人死亡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D:故意杀人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甲过失致乙死亡,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又发现稻草动了一
下,以为乙没死,即产生杀人的故意,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构成
故意杀人罪的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14、单选题王某持匕首抢劫张某,在争斗中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匕首掉在地上。张某见状,
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刺数下,导致王某死亡。对于张某用匕首刺死王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D:属于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o
【解析】王某头部撞击墙角昏迷倒地,已经丧失了攻击能力,张某已经不存在
进行防卫的前提条件了,此时他再去捡起匕首往王某心脏部位猛剌数下,导致
王某死亡,显然是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15、单选题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
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
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_____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着车门的乙,在疾驶中突然刹
车,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
典型的间接故意。根据题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
只是采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故正确答案为
Bo
16、单选题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
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_____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李某明知私拉电网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在自己的
花房周围拉电网,并且未采取任何防止结果出现的措施,对出现的结果是一种
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所以是间接故意。
17、单选题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
A:表面联系
B:一般联系
C: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D:普遍联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
18、单选题关于量刑情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o
A:从重处罚是指应当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
B: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
C:从重处罚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
D:减轻处罚也可以判处法定最低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对从重、减轻处罚的理解。
命题人选择几个考生容易发生误解的地方进行考查。
本题对正确理解从重、从轻、减轻处罚是有价值的。
对于从重处罚,首先要掌握的是:它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从重、从轻都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加重、减轻都是在法定刑限度以
外判处刑罚。
基于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刑法并无加重处罚的规定。
其次.从重处罚是根据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从重处罚,并不一定是在犯罪所适用刑
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因为每个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所犯罪行的具体情节
千差万别,对有些人的犯罪可能必须判处中线以上的刑罚才算“从重处罚”,
对有些人在中线以下判处可能就是“从重处罚”了。既然在“从重处罚”时还
可能在中线以下判处刑罚,从重处罚当然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了。所以,选
项C正确。
减轻处罚一定要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而且不能判处法定最低刑。法定
最低刑是从轻处罚的底线。如何正确量刑已经成为高频考点。大家要掌握从
重、从轻、加重、减轻如何适用。尤其要改变一个错误观念:从轻、从重量刑
一定要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从轻、从重可以在犯罪所适用
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也可以在中线以下判处,关键看行为人本身的犯罪
严重程度。《刑法》第62条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
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刑法》第63条规定: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犯
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
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请注意这里的“以下”是
不含本数的。即不能判处法定最低刑,只能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刑罚。
19、多选题下列刑事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辑的是
A: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B:恐怖活动案件
C: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
D: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释:
ABD[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
案件:(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
案件。”据此可知,本题应选ABDo
20、单选题下列何种情形下,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
可?
A:犯罪嫌疑人甲,犯盗窃罪
B:犯罪嫌疑人乙,犯合同许骗罪
C:犯罪嫌疑人丙,犯间谍罪
D:犯罪嫌疑人丁,犯侵犯商业秘密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
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
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间谍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故本题应选Co
21、单选题拘传的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4小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对不需要逮
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
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
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
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
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不得以连
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
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22、单选题刑法分则某条文规定:犯A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被告人
犯A罪,但情节较轻,且其身无分文。对此,下列哪一判决符合该条规定?_____
A:甲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为由,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B:乙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且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2年执行
C: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拘役3个月
D: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罚金1000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o解析:根据题意,对犯A罪的判决:一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是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同时对被告人判处刑罚时还需要考虑其具有的法定情
节或酌定情节。选项A、B的错误在于“身无分文”不属于酌定从轻判处刑罚的
情节。选项C适用刑罚错误,应判处有期徒刑而不是拘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
看清题干,在正确理解题意之后方能准确作答。应注意题干中的“有期徒
刑”、“并处或单处罚金”等关键词。.
23、单选题甲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审查期间,甲又主动交代曾实施抢劫犯罪•甲交代出抢
劫案件的行为属于_____
A:自首
B:坦白
C:立功
D:悔改表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的,以自首论。
24、单选题所谓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其
中,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属于_____。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的主观方面
D:犯罪的客观方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C[解析]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
并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任何一种犯罪的
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
和犯罪主观方面。其中,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
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
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直接的因果关系以
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依法应当
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及
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由罪过、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等主观
方面因素构成。因此本题答案为Co
25、单选题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C:犯罪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刑法》第6条第3款规定,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
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26、多选题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犯罪客体不伺
B:犯罪目的不同
C:犯罪手段不同
D:犯罪结果不同
参考答案:ACD
本题解释:
【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抢夺罪和
抢劫罪都是行为人当着被害人的面公然的实施夺取财物的行为;主观上都是出
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为直接故意;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
几点:(1)侵犯的客体不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
权。而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
(2)犯罪手段表现不同。抢夺罪是趁人不备公然夺取财物,而抢劫罪则是行为
人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或者直接将财物抢走。
(3)犯罪结果不同。抢夺罪的法定结果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抢劫罪的法定
结果除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外,还包括可能造成被害人伤亡的结果。所以,本
题的正确答案是ACDo
27、多选题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
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货任
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释:
【答案】AD。解析: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成立共同
犯罪,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共同故意犯罪
不仅是共同实施故意犯罪行为,共同实施犯罪预备行为也构成共同犯罪。本题
中,“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这就表明甲与乙在犯罪预备阶段有共同的
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因此甲和乙是故意杀人的共犯。可以排除B选项。在共同
犯罪中,共同的行为意味着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共同犯罪行为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分,不能将单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犯罪行为割裂开。如果共同
犯罪中的一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达到了既遂状态,也就意味着所有共同行为人
的犯罪行为也达到了既遂状态。本题中,甲和乙共同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在
犯罪实施阶段,甲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参与,乙继续在甲和乙的共同故意
的支配下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并达到了既遂状态,甲作为共同犯罪人,其
行为也自然达到了既遂状态。因此可以排除c选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Do
28、单选题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口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
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
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此题情形属于犯罪既遂而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须是
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
施防止结果发生,但如果发生了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就不成立犯罪中
止。
29、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犯罪中止的要件的是
A:必须是在危害结果产生之前放弃犯罪
B:必须自动放弃犯罪
C: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D:必须有效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参考答案:ABCD
本题解释:
ABCD[解析]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
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项:
(1)必须是在危害结果产生之前放弃犯罪;(2)必须自动放弃犯罪;(3)彻底
放弃犯罪;(4)必须有效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o
30、多选题下列有关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B: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C: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杳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0: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诉一次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释:
AB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3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
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
判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
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故
应选ABC。
31、单选题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000余元。甲、
乙随后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两人经谋划后,按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妻子丁打电话,
声称丙已被绑架,丁必须于次日中午12点将10万元现金放在某处,否则杀害丙。丁立即报警,甲、乙被
抓获。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_
A: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
B: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
C: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D: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规
定:“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
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所以,甲和乙为劫取财物而将
丙杀死,当场取得现金2000元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行为人故意杀死被害人后,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被害人被绑架为名,向其
亲属索取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在客观
方面表现为利用被绑架人的亲属或者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考虑,劫持或者控
制他人,提出勒索财物的要求。行为人是否实际绑架了他人,是勒索财物行为
构成绑架罪还是敲诈勒索罪的关键所在。所以甲和乙将丙杀害后,又临时起意
给丙妻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勒索现金10万元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应当对二人的上述行为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实行数罪并罚,所以C选项为正
确答案。
32、多选题以下关于追诉时效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追诉时效期限是以法定最高刑为标准,不是以实际应当判处的刑罚为标准
B: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不再追诉’
C:法定最高刑为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以后,如果认为有必要追诉,可以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D: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不再追诉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释:
CD[解析]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不再追诉,故C、D
项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Do
33、多选题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A:目的相同
B:行为的对象相同
C:前提相同
D:危害来源相同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释:
【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正当
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在于:(1)目的相同。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
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2)前提相同。两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
到侵害时才能实施;(3)责任相同。两者超过法定的限度造成相应损害后果
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本题的选项中,选项AC都
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点,而选项BD都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o
34、单选题犯罪嫌疑人甲在押期间患严重疾病需办理取保候审,下列主体中无申请权的是—
A:甲本人
B:甲聘请的律师
C:甲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D:甲的父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六部委刑事诉讼规定》第20条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
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
审。'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
保候审。'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律师申请
取保候审,有权决定的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同意取保候审
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不同意取保候审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
意的理由。”
35、单选题涉嫌犯罪被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和被检察机关审查是否提起诉讼的人,称其为_
A:涉案嫌疑人
B:作案嫌疑人
C:宽泛嫌疑人
D:犯罪嫌疑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D[解析]略
36、单选题派出所长陈某在“追逃”专项斗争中,为得到表彰,在网上通缉了7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
罚法并且已受过治安处罚的人员。虽然陈某通知本派出所人员不要“抓获”这7名人员,但仍有5名人员
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后关押。关于陈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陈某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B:陈某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C:陈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D: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滥用职权罪(《刑法》第397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
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超越职权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务,或者故意违法
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构成
要件是:①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②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
知自己超越职权或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可能会发生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
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③客观方面表现
为滥用职权处理事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④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对社会公务的正常管理秩序。
玩忽职守罪(《刑法》第397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
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要件是:①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②主观方面表现为
过失。③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玩忽职守的行为,并对公共财产、国家
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④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非法拘禁罪(《刑法》第238条)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
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其构成要件是:①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
16周岁,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这一犯罪。②主观方
面是出于故意,并且行为人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③客观方面表
现为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④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
本题中派出所所长陈某为得到表彰,在网上通缉了7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并且已受过治安处罚的人员,致使5名人员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后关押。
其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符合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故本题中
选项A为正确答案。
37、单选题被判处死缓的罪犯,死缓执行期间,应当予以减刑的条件是
A:死缓执行期间,没有犯罪的
B:死缓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
C:死缓执行期间有悔改表现的
0:死缓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2款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
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
减刑。”
38、单选题纪某因为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刑满释放后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恳求,帮
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纪某的行为—
A: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
C: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D: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毒品再犯制度。《刑法》第356条规
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
之罪的,从重处罚。”这是刑法关于毒品再犯制度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本
题中,纪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过刑之后,又犯贩卖毒品罪,构成毒品再犯,应
当从重处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o
39、多选题下列属于共同犯罪中从犯的是
A: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
B:在犯罪集团中的非组织、领导者
C: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人
D:被教唆实施犯罪的人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释:
【答案】AC。解析•:《刑法》第27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
的,是从犯。
40、单选题下列有关刑事诉讼证据的表述,错误的是.
A: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B: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C: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不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D: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
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53条第1款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
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
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
有罪和处以刑罚。”故C项错误,应选。
41、单选题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
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C:适用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o解析:《刑法》第6条第1款规定了属地管辖原则:“凡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所以,外
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之外,均适用我国刑法。A选
项正确。
42、单选题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
A:诬告陷害罪
B:强迫职工劳动罪
C:非法搜查罪
D:侮辱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侮辱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43、单选题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车时被某乙发现,要将其扭送派出所途
中,甲猛地将乙打倒在地,窜入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____。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抢夺罪
I):尚未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甲的行为构成转化抢劫罪。参见《刑法》第269条:犯盗窃、诈骗、抢
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
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44、单选题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
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
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
C:应负过失致死的责任
D:因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张某出于杀害李某的目的实施了杀人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
认识错误而使杀人行为没有得逞,应认定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选项
A正确。张某的行为并非不能预见原因所致,选项B不正确。C选项的主观条件
与题目不符,不正确。由题目可知,张某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李某的现实危险,
因此,选项D不正确。
45、单选题甲欲杀死乙,在乙饭碗里投放毒药,不料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饭菜,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
止丙,结果导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对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_____
A:过于自信的过失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本题也较简单。甲对于乙的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肯定是直接故意,对
于丙的死亡,甲显然不是直接故意。甲为了杀死乙,没有阻止丙,而造成了丙
的死亡,根本不存在是不是过失的问题,是典型的间接故意。
46、单选题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
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
分子,不适用缓刑。所以A项正确。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
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
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
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举期限内从事特定
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
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由于刑法中各种减轻、免除处罚规定的存在,
数罪并罚和故意杀人罪最后的宣告刑都有可能为3年以下,所以两者都有能够
适用缓刑的可能,C、D均正确。刑法中并未明确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不可适用缓刑,所以B项错误。
47、多选题强奸未遂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是一
A:主体不同
B:客体不同
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D:目的不同
参考答案: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强奸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的界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强奸罪都表现为对女性的身心健康的侵犯,
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但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
罪和强奸罪具有如下的区别:(1)犯罪客体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客
体是妇女的人格尊严和性自由的权利,而强奸罪的客体是强奸罪的客体不仅是
女性的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还应当包括幼女的身心健康;(2)犯罪对象不完
全相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14周岁以上的女性,而强奸
罪的犯罪对象不仅仅是14周岁以上的女性,还可以是14周岁以下的幼女;
(3)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对妇女实施性交以外的猥
亵、侮辱行为,没有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强奸罪则是对妇女实施性交行
为,即使由于行为人的自身的原因而致性交行为未能完成,也应认定为强奸
(未遂)罪;(4)犯罪主体不完全相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主体只
能是年满16周岁的人(通常是男性),而强奸罪的主体是年满14周岁的人
(也通常为男性),(5)犯罪主观方面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观方
面不是以奸淫为目的,而强奸罪的主观方面就是为了奸淫的目的。所以,本题
的正确答案是ABCDo
48、单选题盗窃罪属于
A:故意和过失犯罪
B:过失犯罪
C:故意犯罪
D:故意或过失犯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
49、单选题甲在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法院依法判处罚金并赔偿被害人损失,但甲的财产不足以
全部支付罚金和承担民事赔偿。下列关于如何执行本案判决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_
A:刑事优先,应当先执行罚金
B: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按比例执行罚金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D: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后减免罚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刑法》第36条第2款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
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
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所以,B选项正确。
50,多选题在罪数形态中,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是—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参考答案:BCD
本题解释:
BCD[解析]处断的一罪,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司法机
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它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连续犯,是指
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同一性质的犯罪行为,触犯了
同一罪名的犯罪。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或者结果
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吸收犯,是指数个不同的行为中,一行为吸收另一个
行为,只成立吸收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B、C、D项当选。A项继续犯,是指犯
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不间断状态的犯罪,属于实质的一罪。故本题答
案应选BCDo
51、单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一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
52、单选题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于本国刑法,体现了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A[解析]刑事管辖原则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也就是解决一个国家的刑事
管辖权的问题。一般而言,刑事管辖包括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
遍原则。其中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
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
故本题选Ao
53、单选题符合下列哪一情形而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不构成累犯?
A: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以后
B:赦免以后
C:缓刑考验期满以后
D:假释考验期满以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
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
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
除外。”所以A、B不选。
《刑法》第85条规定“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
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所以,假释考验期满符合
刑罚已经执行完毕的条件,可以构成累犯,选项D不选。
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不属于刑罚执行完毕,所以C选项应
选。
54、单选题下列属于犯罪中止的是
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犯罪未发生
B: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C: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结果未发生
D: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了工具,但没有着手实施犯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
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所以B项正确。
55、单选题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
人的共同犯罪属于_____
A:简单的共同犯第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杂共同犯罪的含义。根据共同犯罪
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共同犯罪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复杂共同犯
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分工的共同犯罪。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共同犯
罪人可以根据分工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在本题中,甲乙丙
三人共同盗窃,存在着甲望风、乙入室行窃、丙接应转运赃物的分工,所以甲
乙丙之间构成的共同犯罪是复杂的共同犯罪。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o
56、单选题公、检、法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A:3
B:4
C:7
D:6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58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
月。”
57、多选题下列有关犯罪认定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构成犯罪
B:故意杀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
C: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从中牟利的,才构成犯罪
D: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BCD
本题解释:
ABCD[解析]根据《刑法》第141条的规定,构成生产假药罪不以“足以严重危
害人体健康”为要件,故A项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2条的规定,构成故意杀
人罪并不以“造成严重后果”为要件,故B项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4条之一
的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构成犯罪并不以“从中牟利”为要件,故C项
表述错误;根据该法第234条第1款的规定,构成故意伤害罪不以“造成严重后
果”为要件,故D项表述错误。
58、单选题某检察院决定逮捕涉嫌受贿的某市副市长毕某,毕某闻讯后潜逃。为缉捕毕某,有权发布
通缉令的机关是_
A:人民检察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法院
D:某市纪检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属一般常识,只有公安机关有权发布通缉令。
59、单选题焦某某因涉嫌受贿被检察院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焦某某追究刑事责任,
检察院应当—
A:不起诉
B:移送起诉
C:撤销案件
D:交付审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在侦查阶段是撤销案件,在起诉阶段是不起诉。享有受贿案件侦查权的
是检察机关,所以检察机关在侦查阶段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适用的是撤销案
件。
60、单选题某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张某,故意指使他人虚报保隆事故,并由自己亲自理赔骗取保
险金20万元与他人私分。张某构成_____
A:保险诈骗罪
B:虚假理赔罪
C:贪污罪
D:职务侵占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贪污罪的认定。《刑法》第183条规
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
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
罪处罚。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
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
罪处罚。”《刑法》第271条规定的是职务侵占罪,《刑法》第382条、第
383条规定的是贪污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o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
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
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
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
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受贿罪的区分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无论是
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
集体性质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一切
职工都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贪污罪的主体则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
其中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
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
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单位
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2.犯罪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的行为。而贪
污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者是工作范围内经
营的本单位的财物。它既可能是公共财物,也可能是私有财物。而贪污罪则只
能是公共财物。
4.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本罪的构成必须是侵占公司、企业财物数额较大
的行为,数额较小的不构成犯罪。但法律对贪污罪没有规定数额的限制。当然
如果犯罪数额较小,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贪污行为不应认为是犯罪。
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本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期徒刑,而贪污罪
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6、1999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立案标
准的规定(试行)》中分别对贪污罪、受贿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涵义进
行了解释,其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上主
管、管理、经手公共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由于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只是
主体和侵犯客体的不同,故其重合部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解释基本可为
职务侵占罪所用。
具体说来,职务侵占罪中的“职务上的便利”可理解为根据法律、法令、
政策、单位章程以及单位有关负责人员赋予特定权力的人员利用主管、管理、
经营、经手单位财产的便利条件。
61、单选题下列有关监视居住的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B:监视居住一律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C: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D: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D[解析]《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
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
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据此可知,只有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的期限才能
折抵刑期。故本题应选Do
62、单选题金融犯罪的表现形式不同。下列属于金融犯罪的是
A: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
B:由于外部事件造成的操作风险
C: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流程造成的操作风险
D: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系统漏洞造成的操作风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A[解析]金融犯罪,是指发生在金融活动过程中,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破坏金融
管理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第189条第1款规定,银行或
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
兑、付款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
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B、C、D三项不构成金融犯罪。故本题选
Ao
63、单选题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是
A:管制
B:拘役
C:刑事拘留
D:有期徒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
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
发给报酬。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64、单选题小张犯盗窃罪被一审法院判决并处罚金5000元,小张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法
院的判决。对小张并处罚金的执行机关是____。
A:一审法院
B:二审法院
C:监狱
D:公安机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注意执行权的划分,罚金、没收财产和死刑立即执行的执行机关是法
院。监狱对有期徒刑及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有执行权,公安机关对管制、
剩余刑期不足一年的罪犯有执行权。因此C、D错误。注意无论在刑事还是在民
事程序中,一般都由一审法院执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由上级法院执行。A
正确,B错误。
65、单选题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
是依据
A:主体的不同
B:客体的不同
C:主观要件的不同
D:客观要件的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依据即以犯罪同类客体为
主,以犯罪主体或者惩治犯罪的特殊需要为辅,根据此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
66、单选题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金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冯某的行为构成何
种犯罪?—
A:挪用特定款物罪
B:挪用公款罪
C:职务侵占罪
D:挪用资金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根据《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
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
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
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
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因此本题选Bo
67、多选题刑法是法律体系中重要的法律部门,下列各项中属于刑法的任务的是
A: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利其他权利
D:维护社会秩序
参考答案:ABCD
本题解释:
ABCD[解析]《刑法》第2条明确了我国刑法的任务,即“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
为作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
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
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由此可知,A、B、C、D四项均是我国刑法的任务。
68、单选题山海关海关负责人陈广天,在负责杳处一起案值巨大的走私案件时,本应移送检察机关追
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但陈广天由于接受行为人贿赂人民币2万元,便大事化小,以行政处罚代替了刑事
处罚,陈广天的行为应定性为。
A:已构成受贿罪
B:已构成放纵走私罪
C:已构成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西亚斯学院《幼儿园手工与环创》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西亚斯学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司责任承诺书模板集合9篇
- 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生产与成本优化
- 家具跨界合作协议
- 保险公司合作保证金协议
- 劳动合同停止协议法律解读
- 股权抵押借款协议书案例分析
- 沥青路面施工效益评估与控制优化合同
- 数字医疗系统购销书
- 3.3解一元一次方程(3)-去分母 讲练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
- 2024-2025学年北师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专项复习:一次函数(压轴34题)解析版
- 循环经济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GB/T 25052-2024连续热浸镀层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医院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培训课件
- 国开2024年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形考任务1答案
- 2024年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手册15例
- 绿化灌溉用水制度
- 一元三次、一元四次方程的基本解法毕业论文
- 管道开挖回填施工方案范本
- 《吊耳强度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