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电信机务员--移动通信基站维护〔理论局部〕2第1篇移动通信根底知识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3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方式。移动台之间只有通过无线电波才能进行通信。
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4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传播的主要形式有散射、地面反射波、直射波、绕射波、建筑物反射波等。〔原来重点〕无线电波传播还和频率相关,频率越高,传播路径损耗越大,绕射能力越弱,传播的距离也越近。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5多径信号相互叠加就会形成衰落;叠加后的信号幅度变化符合瑞利分布,又称瑞利衰落;瑞利衰落随时间急剧变化时,称为“快衰落〞;快衰落的衰落深度到达20~30dB。瑞利衰落的中值场强只产生比较平缓的变化,称为“慢衰落〞,且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6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常见的干扰有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等〔填空题〕。随着频率复用系数的提高,同频干扰成为影响网络质量的主要因素。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7主要的双工技术频分双工〔FDD〕--通信双方收发信机同时工作,占用一对频道;时分双工〔TDD〕--通信双方收发信机使用同一频率,但使用不同时隙,基站发射时移动台接收,收发交替进行。优点:上下行链路的传播特性相同,有利于使用智能天线等新技术;支持不对称数据业务。缺点:通信距离〔小区半径〕受电波传播的时延限制,通常小区半径为FDD系统的30%左右;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8主要的多址技术多址技术使众多的用户共用公共的通信线路。频分多址〔FDMA〕--以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时分多址〔TDMA〕--以传输信号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9主要的多址技术-续1码分多址〔CDMA〕--在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频率上以传输信号的码型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空分多址〔SDMA〕--按空间分割区别不同的用户,共享频率、时隙和码型。在SDMA系统中的所有用户,将能够用同一信道在同一时间双向通信。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10主要的多址技术-续2〔中、高级〕GSM采用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相结合的方式;WCDMA〔FDD)、cdma2000采用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相结合的方式。TD-SCDMA?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11频率复用技术频率复用是蜂窝移动无线电系统的核心概念。在间隔一定距离后重新使用相同的频率组,使处在不同的小区内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相同频率的信道。频率复用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判断题〕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12频率复用技术-续1〔中、高级〕知道GSM的频率规划通常采用4*3复用方式。“4〞表示4个基站,“3〞表示每个基站3个小区组成,4*3复用方式是把频率分成12组,并轮流分配到4个站点,即每个站点可用到3个频率组。对于业务量较大的地区,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复用方式,如3*3、1*3、2*6、多重频率复用〔MRP〕等。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13频率复用技术-续2〔中、高级〕数字知道,可能判断无论采用哪种复用方式,必须满足干扰保护比的要求。GSM系统中,对载干比的要求是:〔1〕同频载干比:C/I≥9dB;工程中加3dB余量,即C/I≥12dB。〔2〕邻频载干比:C/I≥-9dB;工程中加3dB余量,即C/I≥-6dB。〔3〕载波偏离400kHz时的载干比:C/I≥-41dB。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14主要的分集技术分集技术是指在假设干个支路上接收相互间相关性很小的载有同一消息的信号,然后通过合并技术再将各个支路信号合并输出,便可在接收终端上大大降低深衰落的概率。通常在接收站址使用分集技术。〔判断,比方“肯定在接受站〞是错的〕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15主要的分集技术-续1〔1〕空间分集--根本做法是在基站的接收端使用两付相隔一定距离〔可以水平或垂直放置〕的天线对上行信号进行接收,这两付天线分别称为接收天线和分集接收天线,其中接收天线可以与发射天线分别设置,也可以与发射天线合二为一,即收、发共用一付天线。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16主要的分集技术-续2〔2〕极化分集--双极化天线就是极化分集天线,它是把两付采用±45º正交极化阵子合成一付天线。它的最大优点是节省安装空间,尤其适用于城市高话务密度区的基站,需要安装更多付天线的场合。极化分集的增益低于空间分集,一般为1~1.5dB左右。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17主要的分集技术-续3〔3〕时间分集—在移动环境中,信道的特性随时间变化。当移动的时间足够长〔或移动的距离足够大〕,大于信道的相干时间时,那么这两个时刻的无线信道衰落特性是不同的。GSM系统中,在信道编码后进行交织编码以及CDMA系统中基站和移动台的使用RAKE接收技术都属于时间分集。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18主要的分集技术-续4〔4〕频率分集—根据衰落的频率选择性,当两个频率间隔大于信道带宽相关带宽时,接收到的此两种频率的衰落信号不相关,市区的相关带宽一般为50kHz左右,郊区的相关带宽一般为250kHz左右。CDMA采用的直接序列扩频方式〔DS〕和GSM系统采用的跳频技术都属于频率分集。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19主要的分集技术-续5〔中、高级〕合并技术--四种常用的合并技术:最大比合并技术〔MRC〕,等增益合并技术〔EGC〕,选择合并技术〔SEC〕,转换合并技术〔SWC〕。重点第1篇第1章移动通信根本技术20第1篇移动通信根底知识第2章GSM系统211、GSM系统的结构GSM系统由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网络子系统〔NSS〕三局部功能实体组成。第1篇第2章GSM系统221、GSM系统的结构-续1第1篇第2章GSM系统232、GSM系统的功能移动台是移动用户使用的设备,由移动终端〔ME〕和用户识别模块〔SIM〕两局部组成。移动终端〔ME〕完成语音编码、信道编码、信息加密、调制解调、发射和接收〔填空/选择〕
第1篇第2章GSM系统242、GSM系统的功能—续1网络子系统〔NSS〕--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和四个用户数据库〔访问用户位置存放器〔VLR〕、归属用户位置存放器〔HLR〕、鉴权中心〔AUC〕、移动设备识存放器〔EIR〕〕、短消息业务中心等各功能实体组成。网络子系统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用于用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平安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对GSM移动用户之间通信和GSM移动用户与其它通信网用户之间通信起着管理作用。〔可能简答〕第1篇第2章GSM系统252、GSM系统的功能-续2基站子系统〔BSS〕--由基站收发信台〔BTS〕、基站控制器〔BSC〕、码变换器〔TC〕、子复用设备〔SM〕等功能实体构成。功能:〔1〕在移动台〔MS〕和网络子系统〔NSS〕之间提供管理传输通路;〔2〕提供MS与GSM系统的功能实体之间的无线接口管理;第1篇第2章GSM系统262、GSM系统的功能-续3基站子系统〔BSS〕〔3〕支持操作维护子系统〔OSS〕为运营部门提供一种手段来控制和维护这些实际运行局部。第1篇第2章GSM系统272、GSM系统的功能-续4操作与维护中心〔OMC〕--完成对GSM系统的BSS和NSS进行操作与维护管理任务。通过OMC〔R〕实现GSM网内各部件功能监视、系统自检、报警、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处理、话务量的统计和计费数据的传递与记录、各种资料的收集、分析、显示等功能.看下第1篇第2章GSM系统283、GSM系统的主要接口〔1〕Um接口BTS和M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移动台和GSM系统固定局部之间的互通。实现了不同制造商和不同运营网络间的兼容性,从而实现了移动台的漫游,同时解决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问题。第1篇第2章GSM系统293、GSM系统的主要接口-续1〔2〕Abits接口BTS和BSC的通信接口,它支持所有向用户提供的效劳,并支持对BTS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分配。〔称为内部接口或专用接口,各厂家接口协议可以不同〕第1篇第2章GSM系统303、GSM系统的主要接口-续2〔3〕A接口NSS和BSS之间的通信接口,也就是MSC与BSC之间的接口。传送有关移动呼叫处理、基站管理、移动台管理、信道管理等信息,并与Um接口互通,在MSC和MS之间互传信息。第1篇第2章GSM系统314、GSM系统接口协议分层结构〔中、高级〕本页重点红色,其他不用〔1〕物理链路层—用于提供传送比特流所需要的物理链路,为高层提供各种不同功能的信道,包括业务信道和逻辑信道。〔2〕数据链路层—为建立GSM系统各功能单元间进行消息通信所需要的可靠专用数据链路。〔3〕应用层—收发和处理信令消息的实体。第1篇第2章GSM系统325、GSM网络区域组成第1篇第2章GSM系统335、GSM网络区域组成-续1〔1〕小区--采用基站识别码〔BSIC〕或全球小区识别〔CGI〕进行标识的无线覆盖区域,是网络中一个根本的无线覆盖区域。一个基站区划分假设干个小区,当一个基站采用全向天线结构时,基站区即为小区;当采用扇形天线结构时,扇区即为小区。第1篇第2章GSM系统345、GSM网络区域组成-续2〔2〕基站区--由同一基站提供效劳的所有小区所覆盖的区域。〔3〕位置区〔LA〕--移动台可在其中任意移动而不需要进行位置登记的区域,由一个或假设干个小区〔或基站区〕组成。在MSC中采用位置区域识别码〔LAI〕对其管理。第1篇第2章GSM系统355、GSM网络区域组成-续3〔4〕MSC/VLR业务区:由MSC所覆盖的效劳区域,一个MSC/VLR业务区可以由一个或假设干个位置区组成。MSC由编号方法来识别管理。
第1篇第2章GSM系统365、GSM网络区域组成-续4〔5〕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由一家公司负责经营的移动通信业务区域。一个PLMN区可由一个或假设干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组成。在该区内具有共同的编号制度〔比方相同的国内地区号〕和共同的路由方案。MSC构成固定网与PLMN之间的功能接口,用于呼叫接续等。第1篇第2章GSM系统375、GSM网络区域组成-续5〔6〕GSM效劳区—移动台可以获得效劳的区域,即不同通信网〔PLMN、PSTN或ISDN〕用户无需知道移动台的实际位置而可以与之通信的区域。一个效劳区可由一个或假设干个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组成,可以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国家的一局部,也可以是假设干个国家。第1篇第2章GSM系统386、GSM频率资源知道〔1〕GSM900基站接收频段:890~915MHz,基站发射频段:935~960MHz。或上行频率fL(n)=890+n*0.2MHz下行频率fH(n)=fL(n)+45MHzn为绝对载频号,n:1~124第1篇第2章GSM系统396、GSM频率资源-续1〔中、高级〕〔2〕EGSM900基站接收频段:880~915MHz,基站发射频段:925~960MHz。或上行频率fL(n)=880+n*0.2MHz下行频率fH(n)=fL(n)+45MHzn为绝对载频号,n:1~174第1篇第2章GSM系统406、GSM频率资源-续2〔中、高级〕〔3〕DCS1800基站接收频段:1710~1785MHz,基站发射频段:1805~1880MHz。或上行频率fL(n)=1710+n*0.2MHz下行频率fH(n)=fL(n)+95MHzn为绝对载频号,n:1~374第1篇第2章GSM系统416、GSM频率资源-续3〔中、高级〕〔4〕DCS1900基站接收频段:1850~1910MHz,基站发射频段:1930~1990MHz。或上行频率fL(n)=1850+n*0.2MHz下行频率fH(n)=fL(n)+80MHzn为绝对载频号,n:1~299第1篇第2章GSM系统427、中国移动GSM频率资源〔1〕中国移动GSM900基站接收频段:890~909MHz,基站发射频段:935~954MHz。〔2〕中国移动DCS1800基站接收频段:1710~1725MHz,基站发射频段:1805~1820MHz。第1篇第2章GSM系统438、中国联通GSM频率资源〔1〕中国联通GSM900基站接收频段:909~915MHz,基站发射频段:954~960MHz。〔2〕中国联通DCS1800基站接收频段:1745~1755MHz,基站发射频段:1840~1850MHz。第1篇第2章GSM系统449、中国电信窄带CDMA频率资源基站接收频段:825~835MHz,基站发射频段:870~880MHz。
第1篇第2章GSM系统4510、中国移动运营商3G频率资源〔中、高级〕中国移动:主要工作频段1880~1920MHz;2023~2025MHz;补充工作频段2300~2400MHz。中国联通〔WCDMA〕: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中国电信(cdma2000):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第1篇第2章GSM系统4611、GSM系统中的帧和信道TDMA帧〔Frame〕指的是一个200KHz载频上含有8个时隙,8个时隙构成一个TDMA帧。TDMA信道可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TDMA帧的每个时隙即是一个根本的物理信道。一个TDMA帧包含8个根本的物理信道。
第1篇第2章GSM系统4711、GSM系统中的帧和信道-续1逻辑信道是执行特定功能规程的一种物理信道或一组物理信道的组合。它们主要用于传递BS和MS之间的信令或数据业务。逻辑信道可分为业务信道〔TCH〕和控制信道〔CCH〕〔控制信道又称信令信道〕。第1篇第2章GSM系统4811、GSM系统中的帧和信道-续2业务信道载有编码的话音或用户数据。根据发送速率不同分为全业务信道〔TCH/F〕和半速率业务信道〔TCH/H〕之分,两者分别载有总速率为22.8kbit/s和11.4kbit/s的信息。使用全速率信道所用时隙的一半,就可得到半速率信道。因此一个载频可提供8个全速率或16个半速率业务信道〔或两者的组合〕并包括各自所带有的随路控制信道。第1篇第2章GSM系统4911、GSM系统中的帧和信道-续3控制信道〔CCH〕用于传送信令或同步数据。它主要有三种:播送信道〔B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和专用控制信道〔DCCH〕。填空题第1篇第2章GSM系统5011、GSM系统中的帧和信道-续4第1篇第2章GSM系统5111、GSM空中控制技术〔中、高级〕GSM空中控制技术主要有:时间提前、功率控制、不连续传输等。TA〔时间提前量〕值为0~233μs,它被GSM定时提前的编码0~63bit所限,使GSM最大覆盖距离为35km。利用扩展小区技术,基站侧测量报告中的TA值最大可以到219.25bit,基站的最大覆盖半径为120km。第1篇第2章GSM系统5211、GSM空中控制技术—续1〔中、高级〕采用功率控制后,减少了整个系统的干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并可延长移动台的电池的寿命。在GSM中,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功率控制是彼此独立的,而且对每个处在专用模式下的移动台独立进行。协议中规定上行链路的移动台功率控制的范围为20~30dB,下行链路的功率控制范围一般由设备制造商来决定。第1篇第2章GSM系统5312、GSM的切换管理〔中、高级〕在MS通话阶段中MS小区的改变引起的系统相应操作叫切换。切换的依据是由MS对周邻BTS信号强度的测量报告和BTS对MS发射信号强度及通话质量决定的,统一由BSC评价后决定是否进行切换。GSM的切换管理主要有:由相同BSC控制的小区间的切换、由同一MSC,不同B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由不同MSC控制的小区间的切换等。第1篇第2章GSM系统54第1篇移动通信根底知识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551、GPRS的特点〔1〕向用户提供从9.6kbps到最高171.2kbps的接入速率。〔2〕支持多用户共享一个信道的机制〔每个时隙允许最多8个用户共享〕,提高了无线信道的利用率。知道第1篇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561、GPRS的特点-续1〔3〕在技术上提供了按数据量计费的可能。〔4〕支持一个用户占用多个信道,提供较高的接入速率。〔5〕是移动网和IP网的结合,可提供固定IP网支持的所有业务。第1篇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572、GPRS的业务〔1〕承载业务--点对点业务〔PTP〕和点对多点业务〔PTM〕。其中点对点业务又可分为点对点无连接业务〔PTP-CLNS〕和点对点面向连接的业务〔PTP-CONS〕。第1篇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582、GPRS的业务-续1〔2〕用户终端业务基于PTP的用户终端业务:信息点播类、电子信函、会话、远程操作等;基于PTM的用户终端业务:点对多点单向播送业务、点对多点双向业务〔调度、会议业务〕。
第1篇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593、GPRS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中、高级〕GPRS网络分为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无线接入网在移动台和基站子系统〔BSS〕之间传递数据;核心网在基站子系统和标准数据网边缘路由器之间中继传递数据。GPRS的根本功能:在移动终端和标准数据通信网的路由器之间传递分组业务。第1篇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603、GPRS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续1〔中、高级〕第1篇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613、GPRS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续2〔中、高级〕GPRS在现有的GSMPLMN上引入SGSN和GGSN两个新的网络节点。SGSN〔效劳GPRS支持节点〕:SGSN的功能类似于GSM的MSC,主要完成GPRS信道分配、移动性管理、加密和计费等功能。第1篇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623、GPRS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续3〔中、高级〕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实际上是GPRS网络对外部数据网络的网关或路由器,主要提供多种互连接口,支持与Internet、X.25等外部PDN以及其他PLMN的互连。第1篇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633、GPRS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续4〔中、高级〕在BSS系统中,实现GPRS功能需要增加2个功能实体:PCU单元〔分组控制单元〕和CCU〔信道编/解码单元〕,分别位于BSC和BTS中。PCU单元提供到SGSN的接口:Gb接口;CCU单元提供到MS的空中接口:Um接口。第1篇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644、GPRS的分组逻辑信道〔中、高级〕GPRS的分组逻辑信道按其功能分为:分组数据传输信道〔PDTCH〕和分组控制信道〔PCCH〕。
第1篇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654、GPRS的分组逻辑信道-续1〔中、高级〕分组数据传输信道〔PDTCH〕包括分组数据传输信道PDTCH/U〔上行〕和分组数据传输信道PDTCH/D〔下行〕。分组控制信道〔PCCH〕包括分组公共控制信道〔PCCCH〕、分组播送控制信道〔PBCCH〕、分组专用控制信道〔PACCH〕。第1篇第3章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66第1篇移动通信根底知识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67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标和要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世界范围内设计上的高度一致性;与固定网络各种业务的相互兼容;高效劳质量;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小终端;具有全球漫游能力;支持多媒体功能及广泛业务的终端。无线传输根本要求是:高速移动环境:144Kbps,室外步行环境:384Kbps,室内环境:2Mbps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68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无线接口标准cdma2000--与现有的TIA/EIA-95-B标准向后兼容,并可与IS-95B系统的频段共享或重叠,这样就使cdma2000系统可从IS-95B系统的根底上平滑地过渡、开展,保护已有的投资。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69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无线接口标准-续1cdma2000采用MC-CDMA〔多载波CDMA〕多址方式,cdma20001X〔独立使用一个1.25MHz载波〕方式和cdma20003X〔将三个1.25MHz载波捆绑在一起使用〕方式。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70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无线接口标准-续2
cdma2000采用的功率控制有开环、闭环和外环等方式,速率为800次/秒或50次/秒。cdma2000还可采用辅助导频、正交分集、多载波分集等技术来提高系统的性能。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71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无线接口标准-续3TD-SCDMA工作在TDD方式下,在CDMA的根底上,引入了TDMA的性质,把一帧分成几个时隙,一个时隙内的用户用不同的码字来区分。
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72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无线接口标准-续4TD-SCDMA码片速率是1.28Mcps,载波带宽为1.6MHz。在IMT2000中,TDD拥有自己独立的频谱〔1785~1805MHz〕,并局部采用了智能天线和上行同步技术,适合高密度低速接入、小范围覆盖、不对称数据传输。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73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无线接口标准-续5
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CDMA多址方式,码片速率是3.84Mcps,载波带宽为5MHz。系统不采用GPS精确定时,不同基站可选择同步和不同步两种方式,可以不受GPS系统的限制。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742、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无线接口标准-续6WCDMA采用精确的功率控制,包括基于SIR〔信噪比〕的快速闭环、开环和外环等方式。WCDMA还可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如自适应天线、多用户检测、分集接收〔正交分集、时间分集〕、分层式小区结构等,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753、3G标准化组织3GPP:是以WCDMA为根底,参与3GPP的地区性标准化组织包括:ARIB〔日本)、ETSI〔欧洲〕、TTA〔韩国〕、TTC〔日本〕、T1P1〔美国〕;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CWTS〔1999年后半年〕。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763、3G标准化组织-续13GPP主要以GSMMAP核心网为根底,以WCDMA为无线接口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通用移动系统〔UMTS,UniversalMobileTelephoneSystem〕。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773、3G标准化组织-续23GPP2:是以cdma2000为根底,集合了Qualcomm、Lucent等美国公司及日本的ARIB、韩国的一些公司,共同研究3G的组织。3GPP2主要以ANSI-41核心网为根底、以cdma2000为无线接口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同时负责在无线接口上定义与ANSI-41核心网兼容的协议。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784、3G网络标准化进展
cdma2000标准化进展:cdma2000的标准共有5个版本,分别为Release0、ReleaseA、ReleaseB、ReleaseC和ReleaseD。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794、3G网络标准化进展-续1
WCDMA标准化进展:WCDMA的标准由3GPP推动,目前的协议版本包括:Release99/4/5/6/7/8。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804、3G网络标准化进展-续2
R99协议于2000年3月冻结功能,R4协议于2001年3月冻结功能,R5协议于2002年6月冻结功能,R6协议于2005年3月冻结功能,R7协议于2007年12月冻结功能。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814、3G网络标准化进展-续3
TD-SCDMA的标准化进展:1999年11月,TD-SCDMA被ITU确定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5种标准之一。此后TD-SCDMA与3GPP的UTRATDD进行融合,并在1999年10月,被3GPP所采纳,并作为UTRATDD的低码片速率选项。在2001年3月,3GPP正式将TD-SCDMA包含在Release4版本中。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825、3G系统演进策略
cdma2000的演进策略
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835、3G系统演进策略-续1
UMTS的演进策略
第1篇第4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84第1篇移动通信根底知识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851、直接序列扩频技术CDMA采用的是直接序列扩频,即将需要传送的信号与速率远大于信息速率的伪随机序列编码〔扩频码〕直接混合,调制信号的频谱宽度远大于原来信息的频谱宽度。直扩系统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在很低的甚至负信噪比环境中使系统正常工作。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862、地址码技术地址码和扩频码的设计是码分多址体制的关键技术之一。CDMA中采用地址码来区分不同的地址,其中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类型:〔1〕用户地址:用于区分不同移动用户;〔2〕多速率〔多媒体〕业务地址:用于多媒体业务中区分不同速率类型的业务;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872、地址码技术-续1〔3〕信道地址:用于区分每个小区或每个扇区内的不同信道;〔4〕基站地址:用于区分不同基站或扇区。(填空题/简答,很重要)CDMA中常用的码序列有m序列、Walsh函数、Gold序列、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OVSF〕等。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883、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可以使每个用户用最小的功率收发信息,既减小对其它用户的干扰,又可以减少的充电次数。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893、功率控制技术-续1〔1〕cdma20001X的功率控制技术cdma20001X使用的功率控制方式有反向开环功率控制、反向闭环功率控制、反向外环功率控制、前向慢速功率控制和前向快速功率控制五种。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903、功率控制技术-续2〔1〕cdma20001X的功率控制技术反向开环功率控制用于调整移动台在初始接入时的发射功率,并使所有移动台发出的功率在到达基站时有相同的功率值。反向闭环功率控制通过基站测量移动台的发射功率,给移动台返回功率调整指令来实现。目的是使基站对移动台的开环功率估计迅速作出纠正,以使移动台保持最理想的发射功率。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913、功率控制技术-续3〔1〕cdma20001X的功率控制技术反向外环功率控制发生在基站和BSC〔或交换机〕之间,根据基站测得的每用户的过失率来调整所设定的Eb/Nt〔比特能量与干扰功率谱密度之比〕门限值。前向功率控制通过调整前向业务信道的发射功率,使前向业务信道的发射功率在满足移动台解调所需的最小信噪比的情况下尽可能小。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923、功率控制技术-续4〔1〕cdma20001X的功率控制技术前向快速功率控制分为前向闭环功率控制和前向开环功率控制两种。前向快速闭环功率控制的原理与反向闭环功率控制相似,它在移动台增加了一个功率控制环,用于保持一个确定的Eb/Nt目标值。前向开环功率控制,根据指配的前向业务信道要到达的目标误帧率〔FER〕所需的Eb/Nt来估算门限设置值。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933、功率控制技术-续5〔2〕cdma20001XEV-DO的功率控制技术前向链路采用时分复用,各子信道以满功率发送,因此不需要进行功率控制。〔判断〕反向信道那么与cdma20001X一样,是码分信道,因此同样需要进行反向链路的功率控制〔也包括反向开环功率控制、反向闭环功率控制和反向外环功率控制〕。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943、功率控制技术-续6〔3〕TD-SCDMA的功率控制技术主要有开环功控和闭环功控两种方式〔双向〕。〔记住,填空〕开环功控主要用于随机接入过程,克服“远近效应〞闭环功控分为外环功控〔由RNC和UE实施〕和内环功控〔由NodeB和UE实施〕。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953、功率控制技术-续7〔4〕WCDMA的功率控制技术主要有反向开环功率控制、反向快速闭环功率控制、反向外环功率控制、前向闭环功率控制等。〔知道〕反向开环功率控制:当移动台发起呼叫或响应基站的呼叫时,反向开环功率控制首先工作,目的是试图使所有移动台发出的信号在到达基站时有相同的功率值。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963、功率控制技术-续8〔4〕WCDMA的功率控制技术反向快速闭环功率控制是由基站协助移动台,迅速纠正移动台做出的开环功率预测,使移动台始终保持最理想的发射功率。反向外环功率控制是为适应无线信道的衰耗变化,动态调整反向闭环功率控制中的门限。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973、功率控制技术-续9〔4〕WCDMA的功率控制技术前向功率控制目的是对路径衰落小的移动台分配相对较小的前向发射功率,对那些较远的和解调信噪比低的移动台分配较大的前向发射功率。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984、RAKE接收机技术RAKE接收机也称为多径接收机。〔填空/判断〕CDMA系统利用多径效应原理,在接收机上构造出〔不相关〕多径信号接收的方式,〔可出题类型较多〕这种接收方式被称为RAKE接收,到达抗多径衰落的目的。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994、RAKE接收机技术-续1在移动台进行软切换的时候,也正是由于使用不同的RAKE接收机接收不同基站的信号才得以实现。BTS和移动台均可采用RAKE接收技术。〔填空/判断〕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005、切换技术切换是指将一个正在进行的呼叫从一个小区转移到另一个小区的过程。切换是由于无线传播、业务分配、激活操作维护、设备故障等原因而产生。〔原因一定要掌握〕CDMA系统中的切换有硬切换、软切换和TD-SCDMA特有的接力切换。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015、切换技术-续1〔1〕硬切换--是指在切换的过程中,业务信道有瞬时中断的切换过程,易产生掉话现象,任何移动通信系统都支持硬切换。常见的硬切换有以下几种情况:异频小区间切换;CDMA系统到采用其它无线技术系统的切换,包括从CDMA系统到GSM等系统的切换;不同CDMA系统之间的切换;不同的帧偏置引起的硬切换。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025、切换技术-续2〔2〕软切换--指在切换过程中,在中断与旧小区的联系之前,先用相同频率建立与新小区的联系。特点是先接续再中断,〔判断,注意顺序〕效劳质量高,有效减低掉话,是CDMA系统特有的切换方式,而且只能发生在同频小区之间。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035、切换技术-续3〔2〕软切换包括以下四种情况:同一基站的两个扇区之间〔更软切换〕;不同基站的两个小区之间;不同基站的小区和扇区之间;不同基站控制器之间。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045、切换技术-续4〔2〕软切换能够实现切换的原因在于:CDMA系统可以实现相邻小区的同频复用;和基站对于每个信道都采用多个RAKE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多路信号,在软切换过程中各个基站的信号对于来讲相当于是多径信号,接收到这些信号相当于是一种空间分集。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055、切换技术-续5〔3〕接力切换--是TD-SCDMA特有的切换方式。在切换测量期间,使用上行预同步技术,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等信息后,移动台首先将自己的上行专用信道切换到目标小区。NodeB在解调出UE的上行信号后,立即开始下行波束赋形,下行信道也切换到目标小区,从而完成接力切换。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065、切换技术-续5〔3〕接力切换相对于软切换,由于用户不长时间同时占用多个基站的空中业务信道资源及其网络传输资源,因此在不损失容量的前提下,节约基站资源,增加了系统容量;相对硬切换业务中断时间短,大大减少丢包,掉话率低,提升了通信质量。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075、切换技术-续6〔中、高级〕〔4〕空闲切换:处于空闲状态的移动台,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外一个小区时,需要执行空闲切换,以监听新小区的前向公共信道〔例如寻呼信道〕。〔5〕接入切换指处于系统接入状态的移动台进行的切换,与空闲切换类似。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086、智能天线技术〔中、高级〕智能天线能显著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和覆盖性能,提高频谱利用率,在相同基站数量根底上增加系统容量和覆盖,降低运营商本钱。智能天线能对来自各个方向的信号进行空间滤波,抑制干扰方向上的信号,合并有用信号,从而改善系统质量,提高系统性能。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096、智能天线技术—续1〔中、高级〕采用智能天线控制基站天线方向图,对不同的用户自适应地进行波束形成,使信噪比实现极大化,减少衰落。智能天线包括多波束天线阵列和自适应天线阵列,自适应天线阵列是智能天线的主要形式。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用途主要包括抗衰落、抗干扰、增加系统容量以及移动台定位。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106、智能天线技术—续2〔中、高级〕采用智能天线控制接收方向,天线自适应地构成波束的方向性,使得延迟波方向的增益最小,减小信号衰落的影响。智能天线还可用于角度分集,减少衰落。抗干扰应用的实质是空间域滤波。智能天线优化天线阵列方向图,将其“零点〞自动对准干扰方向,大大提高阵列的输出信噪比,提高系统可靠性。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116、智能天线技术—续3〔中、高级〕用多波束板状天线代替普通天线。由于天线波束变窄,提高了天线增益及C/I〔载干比〕指标,减少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同频干扰,降低了频率复用系数,提高了频谱利用效率。使用智能天线后,无需增加新的基站就可改善系统覆盖质量,扩大系统容量。
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126、智能天线技术—续4〔中、高级〕采用智能天线阵,一旦收到信号,即对每个天线元所连接收机产生的响应作相应处理,获得该信号的空间特征矢量及矩阵,由此获得信号的功率估值和到达方向,即用户终端的方位。通过此方法,用两个基站就可将用户终端定位到一个较小区域。〔用普通天线需几个基站定位?〕
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137、多用户检测技术〔中、高级〕将所有用户信号的别离看作一个统一的过程的信号别离方法称为多用户检测〔MUD〕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可以分为干扰抵消和联合检测两种。
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147、多用户检测技术—续1〔中、高级〕对于上行链路的多用户检测技术,可去除小区内多用户之间的干扰;对于下行链路的多用户检测,可去除公共信道〔如导频、播送信道等〕的干扰。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局限性:首先多用户检测只是消除了本小区内的干扰,小区间的干扰并没有消除。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158、HSDPA技术〔中、高级〕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技术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的需求。HSDPA采用了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快速小区选择〔FCS〕、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技术〔MIMO〕等关键技术。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168、HUDPA技术〔中、高级〕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UDPA〕增强了上行链路的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和频谱利用率。HSUPA采用了多码传输、HARQ、基于NodeB的快速调度等关键技术。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179、同步技术〔中、高级〕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总是同步的。所以,一般所说的同步都是指上行同步,即要求来自不同距离的不同用户终端的上行信号能同步到达基站。注意的是WCDMA系统是不需要同步的。可以同步可以不同步〔判断〕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189、同步技术—续1〔中、高级〕上行同步是指上行链路各终端发出的信号在基站解调器处完全同步,同步通过软件及物理层设计来实现,这样可以使正交扩频码的各个码道在解扩时完全正交,相互间不会产生多址干扰,从而克服了异步CDMA多址技术由于每个移动终端发射的码道信号到达基站的时间不同,造成码道非正交所带来的干扰问题,提高了TD-SCDMA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1910、动态信道分配技术〔高级〕动态信道分配〔DCA〕技术可实现在时域、空域和码域对无线信道的灵活配置。在DCA技术中,信道并不是固定地分给某个小区,而是被集中在一起进行分配;只要能提供足够的链路质量,任何小区都可以将该信道分给呼叫。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2010、动态信道分配技术—续1〔高级〕DCA具有频带利用率高、无需信道预规划、可以自动适应网络中负载和干扰的变化等优点。采用动态信道分配技术使得3G系统能够较好地防止干扰,使信道重用距离最小化,从而高效率地利用有限的无线资源,提高系统容量。通过使用时域的动态信道分配,可以灵活分配时隙资源,动态地调整上、下行时隙的个数,从而灵活地支持对称和非对称的业务。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2111、N频点技术〔高级〕N频点技术也成为TD-SCDMA技术标准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局部。每小区/扇区配置N个〔典型为3个〕载频,其中一个为主载频,其他为辅载频。所有公共信道均配置于主载频,辅载频仅配置业务信道和有条件地配置局部公共信道。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2212、软件无线电技术〔高级〕软件无线电的根本概念是将开放的、通用的、可扩展的硬件作为无线通信的通用平台,而利用软件来定义和实现各种功能的多功能智能化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关键局部是宽带/多频段天线、高速A/D/A变换器、高速DSP技术和实时操作系统4个局部。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2312、软件无线电技术—续1〔高级〕软件无线电的优势:〔1〕可以克服微电子技术的缺乏,通过软件方式,灵活完成硬件/专用集成电路的功能,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利用软件处理基带信号,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实现不同的业务性能。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2412、软件无线电技术—续2〔高级〕软件无线电的优势:〔2〕系统增加功能通过软件升级来实现,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及可编程性,对环境的适应性好,不会老化。〔3〕可代替昂贵的硬件电路,实现复杂的功能,减少用户设备费用支出。第1篇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12513、4G关键技术〔高级〕简答,一定记住〔1〕正交频分复用接入〔OFDMA〕技术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其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各子载波并行传输。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OFDM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消除或减小信号波形间的干扰,对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不敏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可实现低本钱的单波段接收机。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2613、4G关键技术-续1〔高级〕〔2〕软件无线电技术〔3〕智能天线技术〔4〕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MIMO技术是指利用多发射、多接收天线进行空间分集的技术,它采用的是分立式多天线,能够有效地将通信链路分解成为许多并行的子信道,从而大大提高容量。信息论已经证明,当不同的接收天线和不同的发射天线之间互不相关时,MIMO系统能够很好地提高系统的抗衰落和噪声性能,从而获得巨大的容量。在功率带宽受限的无线信道中,MIMO技术是实现高数据速率、提高系统容量、提高传输质量的空间分集技术。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2713、4G关键技术-续2〔高级〕〔5〕基于IP的核心网技术4G的核心网是一个基于全IP的网络,可以实现不同网络间的无缝互联。核心网具有开放的结构,能允许各种空中接口接入核心网;同时核心网能把业务、控制和传输等分开。采用IP后,所采用的无线接入方式和协议与核心网络(CN)协议、链路层是别离独立的。IP与多种无线接入协议相兼容,因此在设计核心网络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需要考虑无线接入究竟采用何种方式和协议。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2814、4G技术优势〔中高级〕4G理论上能以100M的速度下载,以20M的速度上传。4G不再局限于电信行业,还可以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交通等行业,使局域网、互联网、电信网、播送网、卫星网等能够融为一体组成一个通播网。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2915、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中高级〕LTE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主要特点是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相对于3G网络大大的提高了小区的容量,同时将网络延迟大大降低。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3016、LTE-Advanced〔中高级〕是LTE技术的升级版。是一个后向兼容的技术,完全兼容LTE。LTE-Advanced和LTE都是4G标准。LTE-Advanced的主要特性:带宽:100MHz峰值速率:下行1Gbps,上行500Mbps峰值频谱效率:下行30bps/Hz,上行15bps/Hz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31第1篇移动通信根底知识第6章cdma20001X系统1321、cdma20001X主要系统参数
cdma20001X独立使用一个1.25MHz的载波,前反向链路上都使用码片速率为1.2288Mcps的直接序列扩频,采用FDD双工方式,基站间需同步。
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1332、cdma20001X系统结构cdma2000的网络结构可以分为三局部:移动台、无线接入网、电路域核心网和分组域核心网。移动台通过空中接口接入无线接入网,无线接入网通过A接口接入核心网。
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1342、cdma20001X系统结构-续1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1352、cdma20001X系统结构-续2〔中、高级〕无线接入网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基站控制器〔BSC〕、分组控制功能〔PCF〕。BTS主要负责收发空中接口的无线信号。BSC负责对其所管辖的多个BTS进行管理,将话音和数据分别转发给MSC和PCF;接收来自MSC和PCF的话音和数据。PCF主要负责与分组数据业务有关的无线资源管理。它是cdma2000系统为支持分组数据而新增的局部,多数厂家把PCF与BSC做在一起。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1362、cdma20001X系统结构-续3〔中、高级〕cdma2000系统核心网针对话音业务和分组数据业务,核心网包括电路域核心网和分组域核心网。cdma2000系统的分组数据网建立在IP〔简单IP或移动IP〕技术根底上,并逐渐向全IP核心网过渡。分组域核心网的功能单元包括:分组数据效劳节点〔PDSN〕、归属代理〔HA〕和鉴权、授权与计费〔AAA〕效劳器。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1372、cdma20001X系统结构-续4〔中、高级〕分组数据效劳节点〔PDSN〕为移动用户提供分组数据业务的管理与控制。主要有以下功能:建立、维护与终止与移动台的PPP〔点对点协议〕连接;为简单IP用户指定IP地址;为移动IP业务提供外地代理〔FA〕的功能;与鉴权、授权、计费〔AAA〕效劳器通信,为移动用户提供不同等级的效劳,并将效劳信息通知AAA效劳器;与靠近基站侧的分组控制功能〔PCF〕共同建立、维护及终止第二层的连接。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1383、cdma20001X的A接口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PDSN:分组数据效劳节点PCF:分组控制功能1394、cdma20001X信道
cdma20001X信道有18种之多,概括起来,可划分为导频信道、同步信道、寻呼信道、接入信道和业务信道等5类。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1404、cdma20001X信道-续1〔中、高级〕〔1〕导频信道一个小区配置一个导频信道,导频信道在基站工作期间连续不断地发送。移动台通过计算导频强度〔Eb/Io〕选择导频信号最强的基站。导频信道参与软切换过程,移动台根据导频信道的强度来完成软切换。基站可借助反向导频信道〔R-PICH〕对移动台信号进行相干解调。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1414、cdma20001X信道-续2〔中、高级〕〔2〕同步信道同步信道的关键作用是使终端和基站实现时间同步和长码同步。〔3〕寻呼信道移动台可用寻呼信道的Walsh码〔Walsh1~Walsh7〕来监听寻呼消息。〔4〕接入信道移动台利用接入信道〔ACH〕进行注册、登记、发起呼叫或响应基站的寻呼信号。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1424、cdma20001X信道-续3〔中、高级〕〔5〕业务信道业务信道包括根本业务信道〔FCH〕、补充业务信道〔SCH〕和专用控制信道〔DCCH〕。根本业务信道主要传送可变速率话音编码器的数字话音信号,也可以传送同样速率的其它业务,前者称为主要业务,后者称为辅助业务。此外,还必须传送一些随路信令。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1434、cdma20001X信道-续4〔中、高级〕〔5〕业务信道前反向补充信道〔F/R-SCH〕用于支持突发的数据业务。F/R-SCH可以动态地分配,并支持信道捆绑,以提供高的数据速率。前反向专用控制信道〔F/R-DCCH〕不会单独构成业务信道,它主要用于传送信令。在不影响信令传送的前提下,也可以传送突发的数据业务。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1445、IXEV-DO前向信道〔中、高级〕1XEV-DO的前向信道以时分复用为主,以码分复用为辅,这是1XEV-DO信道不同于cdma20001X信道的一个显著特点。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MAC:媒体接入控制RA:反向激活RPC:反向功率控制DRClock:数据速率控制指示1456、IXEV-DO反向信道〔中、高级〕第1篇第6章cdma20001X系统
RRI:反向速率指示ACK:应答DRC:数据速率控制146第1篇移动通信根底知识第7章TD-SCDMA系统1471、TD-SCDMA系统主要技术参数多址接入方式:TDMA/DS-CDMA;双工方式:TDD;码片速率:1.28Mchip/s;载频带宽:1.6MHz;扩频技术:OVSF〔正交可变扩频因子码〕。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482、TD-SCDMA系统结构TD-S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完全遵循3GPP制定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网络结构,可以分为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UTRAN〕和核心网〔CN〕。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493、UTRAN的根本结构UTRAN由一组无线网络子系统〔RNS〕组成,每一个RNS包括一个RNC和一个或多个NodeB,NodeB和RNC之间通过Iub接口进行通信,RNC之间通过Iur接口进行通信,RNC那么通过Iu接口和核心网相连。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503、UTRAN的根本结构-续1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514、TD-SCDMA信道组成TD-SCDMA的一个信道是载波、时隙、扩频码的组合。TD-SCDMA每个时隙有16个扩频码分信道,每个码分信道为一个信道根本单位。TD-SCDMA信道编码方式采用卷积编码、Turbo编码或无编码。对实时业务使用前向纠错〔FEC〕编码,对于非实时业务联合使用前向纠错〔FEC〕和自动重发〔ARQ〕。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525、TD-SCDMA信道类型〔中、高级〕〔1〕逻辑信道分为用来传输控制平面信息的控制信道和用来传输用户平面信息的业务信道。控制信道包括:播送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共享控制信道〔SHCCH〕。业务信道包括:专用业务信道〔DTCH〕、公共业务信道〔CTCH〕。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535、TD-SCDMA信道类型-续1〔中、高级〕〔2〕传输信道〔TrCH〕专用传输信道--用于承载URTAN和UE之间的用户信息或控制信息。公共传输信道--公共传输信道上的消息可以发送给所有的用户、一组用户或在某一时刻针对单一用户。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545、TD-SCDMA信道类型-续2〔中、高级〕〔2〕传输信道〔TrCH〕公共传输信道有6种类型:播送信道〔BCH〕、前向接入信道〔FACH〕、寻呼信道〔PCH〕、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共享信道〔USCH〕和下行共享信道〔DSCH〕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555、TD-SCDMA信道类型-续3〔中、高级〕〔3〕物理信道〔PhCH〕专用物理信道--专用传输信道映射到专用物理信道。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565、TD-SCDMA信道类型-续4〔中、高级〕〔3〕物理信道〔PhCH〕公共物理信道—有主公共物理信道〔P-CCPCH〕、辅助公共信道〔S-CCPCH〕、快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FP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同步信道〔DwPCH、UpP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寻呼指示信道〔PICH〕等。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576、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高级〕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传输信道物理信道DCH专用物理信道(DPCH)BCH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P-CCPCH)PCH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FACH辅助公共控制物理信道(S-CCPCH)PICH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下行导频信道(DwPCH)上行导频信道(UpPCH)快速物理接入信道F-PACH1587、TD-SCDMA技术演进〔高级〕TD-SCDMA无线技术演进方案:GSM/GPRS/EDGE〔171/384kbit/s〕→R4〔384kbit/s〕→HSDPA〔单载波2.8Mbit/s〕→MC-HSDPA〔多载波〕和HSUPA→HSPA+→LTE〔DL:100Mbit/s,UL:50Mbit/s〕。第1篇第7章TD-SCDMA系统
159第1篇移动通信根底知识第8章WCDMA系统1601、WCDMA主要系统参数第1篇第8章WCDMA系统
多址接入方式DS-CDMA(直接序列扩频)双工方式FDD/TDD码片速率3.84Mchip/s帧长10ms载波带宽5MHz1612、WCDMA无线网络结构与接口网络结构参见TD-SCDMA无线网络结构。系统接口:〔1〕Cu接口:Cu接口是USIM卡和ME之间的电气接口,Cu接口采用标准接口。〔2〕Uu接口:Uu接口是WCDMA的无线接口,UE通过Uu接口接入到系统的固定网络局部,是重要的开放接口。
第1篇第8章WCDMA系统
1622、WCDMA无线网络结构与接口-续1〔3〕Iu接口:Iu接口连接UTRAN和CN的接口,Iu接口是开放的标准接口。这使通过Iu接口相连的UTRAN与CN可分别由不同设备的制造商提供。〔4〕Iur接口:Iur接口是连接RNC之间的接口。用于对RAN中移动台的移动管理。〔5〕Iub接口:Iub接口是连接NodeB与RNC之间的接口。Iub接口是开放的标准接口,这使通过Iub接口相连的NodeB与RNC可分别由不同设备的制造商提供。第1篇第8章WCDMA系统
1633、WCDMA的信道组成〔中、高级〕WCDMA的三种信道模式〔1〕传输信道:介于MAC和物理层之间,分为公共传输信道和专用传输信道两种类型。公共传输信道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前向接入信道〔FACH〕、下行共享信道〔DSCH〕、公共分组信道〔CPCH〕、播送信道〔BCH〕和寻呼信道〔PCH〕。专用传输信道只有一种,即为专用信道〔DCH〕。第1篇第8章WCDMA系统
1643、WCDMA的信道组成-续1〔中、高级〕〔2〕逻辑信道:介于MAC和RLC之间,分为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控制信道只用于控制平面信息的传送,包括播送控制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专用控制信道〔DCCH〕和共享信道控制信道〔SHCCH〕。第1篇第8章WCDMA系统
1653、WCDMA的信道组成-续2〔中、高级〕业务信道只用于用户平面信息的传送,包括专用业务信道〔DTCH〕、公共业务信道〔CTCH〕。〔3〕物理信道是由特定的载频、扰码、信道化码、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持续时间段,上行链路中的相对相位来定义的,用于承载传输信道的信息。第1篇第8章WCDMA系统
1663、WCDMA的信道组成-续3〔中、高级〕物理信道包括:1〕上行专用物理信道〔上行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行DPDCH〕和上行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上行DPCCH〕〕;2〕上行公共物理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第1篇第8章WCDMA系统
1673、WCDMA的信道组成-续4〔中、高级〕物理信道包括:3〕下行公共物理信道〔公共导频信道〔CPICH〕、公共控制物理信道〔CCPCH〕、同步信道〔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寻呼指示信道〔PICH〕〕。第1篇第8章WCDMA系统
1684、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高级〕第1篇第8章WCDMA系统
1695、WCDMA技术演进〔高级〕WCDMA技术的主流演进方向是由WCDMA→HSDPA→HSUPA→HSPA+→LTE。第1篇第8章WCDMA系统
170第3篇天馈线系统第14章天线根底知识171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与外界传播媒介接口是天线系统。天线发射时,把高频电流转换为电磁波;天线接收时,把电磁波转换为高频电流。第3篇第14章天线根底知识1721、天线增益天线增益是用来表示天线集中辐射的程度,用来衡量天线朝一个方向收发信号的能力。
天线增益在某一方向的定义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场强平方之比,即功率之比。第3篇第14章天线根底知识1731、天线增益-续1〔理解图形,可出题〕第3篇第14章天线根底知识1741、天线增益-续2dBi表示天线增益是方向天线相对于全向辐射器的参考值;dBd是相对于半波振子天线参考值;两者之间的关系是:dBi=dBd+2.15。〔判断〕第3篇第14章天线根底知识1752、天线的方向性天线的方向性是指天线向一定方向辐射或接收电磁波的能力。〔原来就标有红色,重点,可考〕天线方向性的获得是通过天线内部加反射板或振子叠放而实现的。第3篇第14章天线根底知识1762、天线的方向性-续1〔中、高级〕天线的方向性通常用方向图来表示。天线的辐射电磁场在固定距离上随角坐标分布的图形,称为方向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新升级物业服务协议
- 2024年度工程设计与预算编制合同
- 2024年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分包合同
- 2024年度绿色能源项目开发与投资合同
- 2024年度海参苗购销协议
- 美术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5篇)
- 2024年专利权许可使用合同权利义务界定
- 2024幼儿园后勤人员工作计划(5篇)
- 《碳酸铈-草酸铈在复杂体系中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及模拟》
- 《无定形FeNi-MOF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析氧性能研究》
- 业务招待费审批单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招标(范本)
- 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练习题
-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培训课件
- Python程序设计课件第7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主题班会课防盗
- 幼儿园课件《挠挠小怪物》
- 教师教案检查八大评分标准教案的评分标准
- 政府会计基础知识讲义
- 幼儿园整合式主题活动设计案例《温馨家园》
- 荒漠区生态治理(麦草沙障、植物固沙)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