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高考生物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内的空间包围分隔成不同区域,使细胞内的不同代谢反应在这些区域中高效有序进行。下列关于这些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双层膜包围成的区域均可产生ATP,也可消耗ATPB.口腔上皮细胞内由单层膜包围成的区域的种类比叶肉细胞的少C.植物细胞的色素分子只储存于双层膜包围成的区域中D.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的合成均发生于由膜包围成的区域中2.某研究小组对长白山区的东北兔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组成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组I成年组II小计雄性/只102710553雌性/只82010744合计/只1847201297组成百分比%18.5648.4520.6312.23100性别比(♀∶♂)1∶1.251∶1.351∶11∶0.711∶1.20A.在调查时的环境条件下,东北兔的种群数量将趋于减少B.完成本调查的关键在于年龄及性别的准确判定C.东北兔幼年组、亚成年组的雄性比例较高,成年后则相反D.东北兔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来进行估算3.下图为某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幽蚊幼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827J·m-2·a-1C.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D.浮游植物能量多的原因是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高4.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5.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入胞外抗原,运至溶酶体,溶酶体酶使抗原片段化。用氯化铵和氯喹分别处理吞噬细胞,可以提高溶酶体内的pH,使酸性水解酶失活。下表是探究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摄取、分解和传递过程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描述错误的是()组别控制项目对照组观察结果(%)11mmol/L氯化铵1.1mmol/L氯喹观察结果(%)抑制率(%)观察结果(%)抑制率(%)抗原摄取151313151抗原分解2913551452抗原加工前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7126633157抗原加工后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8471176124A.抗原传递的效率只与抗原原本的空间结构有关B.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的传递都能起部分抑制作用C.抗原的分解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D.1.lmmol/L氯喹处理对抗原的摄取无影响6.下列有关生物育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绿色开花植物杂交所得到的后代植株一定可育B.绿色开花植物的任一细胞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一定可育C.同一绿色开花植物的两个细胞进行植物细胞杂交得到的植株一定可育D.某一植物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染色体加倍的植株一定可育7.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正式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作对照组B.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概念模型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相同D.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细胞核和无细胞核两部分8.(10分)真核细胞中,部分复合物仅由核酸与蛋白质组成。研究发现,某毒素只能与这些复合物结合,并阻止复合物中的核酸发挥相应的作用。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毒素,随后细胞内()A.染色体和DNA数目都加倍B.产生水的化学反应过程均不再进行C.tRNA丧失识别与携带氨基酸的能力D.代谢减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的活动减弱二、非选择题9.(10分)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下图中a与b、c与d分别为玉米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对玉米进行人工杂交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若要测定玉米的基因组,应测定__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2)已知常见的玉米无某种抗性基因,导入外源抗性基因的玉米都能表现出抗性性状,若某玉米植株M的细胞中a染色体上已导入一个抗性基因,欲将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M的染色体上,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的位置(只考虑图中a、b、e、d四条染色体),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10.(14分)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猪细胞中,然后通过核移植技术培育基因编辑猪,可用于生产基因工程疫苗。下图为基因编辑猪培育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1号猪使用_________处理,使其超数排卵,收集并选取处在__________时期的卵母细胞用于核移植。(2)采集2号猪的组织块,用__________处理获得分散的成纤维细胞,放置于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其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3)为获得更多基因编辑猪,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__________。产出的基因编辑猪的性染色体来自于_________号猪。(4)为检测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是否被导入4号猪并正常表达,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填序号)。①DNA测序②染色体倍性分析③体细胞结构分析④抗原—抗体杂交11.(14分)某家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是显性遗传病,该病在自然人群中患病的概率为36%,另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如图是该家庭的系谱图,其中5号个体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其他成员的染色体正常。请分析回答:(1)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导致5号个体的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________号个体产生了不正常的配子,假如该个体同时产生的其他类型异常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发育成的个体(均视为存活)的性染色体的组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请你在下图中绘出这些其他类型异常配子产生过程中性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图1为正常配子产生过程的性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________。(3)3号个体和4号个体结婚后生育一个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3号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4)如果3号个体和4号个体结婚后生育了一个仅患乙病的孩子,则该小孩的性别是______,他们再生一个患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12.赖氨酸是人体八大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某农科所科技人员欲通过将玉米某种蛋白酶改造成“M酶”,从而大大提高玉米种子中赖氨酸的含量,以期待培育出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技人员先从“提升玉米种子中赖氨酸含量”这一功能出发,预期构建出_________的结构,再推测出相对应目的基因的______________序列,最终合成出“M酶”基因。(2)科技人员获得“M酶”基因后,常利用___________技术在体外将其大量扩增,此过程需要一种特殊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M酶”基因只有插入______________,才能确保“M酶”基因在玉米细胞中得以稳定遗传。科技人员将“M酶”基因导人玉米细胞中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输。(4)依据_______________原理,可将含有“M酶”基因的玉米细胞培育成转“M酶”基因的玉米植株。为了确保育种成功,科技人员需要通过___________,从个体水平加以鉴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题分析】
1.生物膜系统:细胞中的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生物膜系统功能如下:(1)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小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题目详解】A、由双层膜包围成的区域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其中叶绿体和线粒体均可产生ATP,也可消耗ATP,但细胞核只能消耗ATP,A错误;B、口腔上皮细胞内进行的代谢比较简单,而叶肉细胞担负着制造有机物的功能,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推测口腔上皮细胞内由单层膜包围成的区域的种类比叶肉细胞的少,B正确;C、植物细胞的色素分子存在于液泡和叶绿体中,但只有叶绿体是双层膜包围成的区域,C错误;D、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上,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D错误;故选B。2、A【解题分析】
1、标志重捕法(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2、种群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密度大小的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题目详解】A、在调查时的环境条件下,东北兔幼年有:18+47=65只>成年组有20+12=32只,属于增长型种群,故种群数量将趋于增加,A错误;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种群特征中的重要特征,故完成本调查的关键在于年龄及性别的准确判定,B正确;C、由表中数据知:东北兔雌雄比例分布情况,幼年组1∶1.25、亚成年组1∶1.35,成年组1∶0.88,C正确;D、东北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故其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来进行估算,D正确。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以调查表格的形式考查了种群的特征,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对种群年龄组成进行判断是本题的难点。3、C【解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4)能量传递效率:10%-20%。【题目详解】A、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B、幽蚊幼虫同化的能量为840J·m-2·a-1,其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流行下一营养极(13J·m-2·a-1)、分解者利用、未利用,因此幽蚊幼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应该小于827J·m-2·a-1,B错误;C、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780+4200)÷31920=25%,C正确;D、食物网中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浮游植物能量多的原因是其处于第一营养级,而其他营养级的能量归根结底都来自于第一营养级,D错误。故选C。4、C【解题分析】
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题目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不大,B错误;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C正确;D、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如基因突变等原因,D错误。故选C。5、A【解题分析】
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吞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题目详解】A、抗原能否呈递与抗原的空间结构有关以及抗原是否被加工有关,A错误;B、氯化铵和氯喹处理吞噬细胞,可以提高溶酶体内的pH,使酸性水解酶失活,即两种物质处理都能部分抑制抗原加工,B正确;C、抗原加工前和抗原加工后的对照组结果可以看出,抗原的加工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C正确;D、1.lmmol/L氯喹处理抑制率为1,因此对抗原的摄取无影响,D正确。故选A。6、D【解题分析】
1、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题目详解】A、两种绿色开花植物之间具有生殖隔离,不能杂交或者杂交所得到的后代植株不育,A错误;B、二倍体绿色开花植物的花粉细胞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B错误;C、同一绿色开花植物的两个细胞,如根细胞和花粉细胞进行植物细胞杂交得到的植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由于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可育,C错误;D、某一植物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染色体加倍的植株一定可育,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有关生物育性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理解植物体细胞杂交,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7、D【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研究细胞核的功能实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和构建模型的种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题目详解】A、“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作对照组,正式实验中设置不同浓度梯度,为相互对照,不需要设置蒸馏水的空白对照组,A错误;B、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真核细胞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要适宜,过长或过短都会对调查结果产生不同影响,C错误;D、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时,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细胞核和无细胞核两部分,D正确。故选D。8、B【解题分析】
1.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2.结合题干信息“某毒素只能与这些复合物结合,并阻止复合物中的核酸发挥相应的作用”准确答题。【题目详解】A、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该毒素能阻止核糖体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从而导致染色体的复制受阻,染色体数目不能加倍,A错误;
B、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该毒素能阻止核糖体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而产生水的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酶的催化,故不再进行,B正确;
C、tRNA识别与携带氨基酸时不需要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成特定的复合物,因此不会受毒素的影响,C错误;
D、毒素是阻止复合物中的核酸发挥相应的作用,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无关,D错误。
故选B。【题目点拨】二、非选择题9、套袋---授粉----套袋10实验设计思路:可以选用无抗性基因的玉米与M植株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出现的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2,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a染色体上。②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b染色体上。③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3/4.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c或d染色体上。【解题分析】
植物的杂交实验方法通常是去雄、套袋、传粉、再套袋。基因组计划通常需要对该物种的基因的全部DNA序列进行测序。在设计杂交实验时需考虑基因导入的位置,基因可能导入到同一条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题目详解】(1)因为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因此对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无需去雄,步骤为套袋---授粉----套袋,雌雄同株的植物没有性染色体,所以玉米的一个单倍体基因组中有10条染色体;(2)选用无抗性基因的玉米与M植株进行杂交,三种导人情况如图所示:①细胞可产生带抗性基因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1/2,②细胞产生的配子全是带抗性基因的,③细胞可产生带抗性基因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3/4,上述配子分别与无抗性基因的配子结合后,预期结果及结论为:①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2,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a染色体上;②若子代玉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1,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b染色体上;③若子代王米的抗性性状占子代总数的3/4,则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c或d染色体上。【题目点拨】该题的难点在于设计实验判定基因的位置关系,以实验的方法考察了同一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所遵循的定律,需要学生对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有很扎实的基础。10、促性腺激素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维持培养液的pH分割2①④【解题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基因编辑猪培育过程涉及的技术手段有转基因技术、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目的基因)导入2号猪的体细胞核中,然后将2号猪的体细胞核移植到1号猪的去核卵母细胞中,再将重组细胞培养到囊胚并移植到3号猪的子宫中去,最后分娩产生了4号转基因克隆猪。【题目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1号猪提供的是卵母细胞,对其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使其超数排卵,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进行核移植。(2)将2号猪的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的成纤维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该细胞的培养应在37℃含5%的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其中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3)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对图示早期胚胎进行分割,可以获得更多的基因编辑猪;据图分析可知,核移植的细胞核来自于2号猪,因此产出的基因编辑猪的性染色体来自于2号猪。(4)检测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目的基因)是否导入4号猪,可以采用DNA分子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的序列;目的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是蛋白质(病毒外壳蛋白),可以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故选①④。【题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能够弄清楚题图中不同的猪提供的结构和作用,明确核移植时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并能够选择正确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1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XXX或XXY或XYY5/7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男性5/8【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乙病的遗传中,正常的双亲1号和2号生出了有病的女儿5,而5号性染色体只有一条,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甲是显性遗传病,由1号有病,而女儿没病,说明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即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另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可判断乙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甲病的基因是A、a,控制乙病的致病基因是B、b,则不患甲病的基因型是aa,患甲病的基因型是AA、Aa;不患乙病的基因型是XB-,患乙病的基因型是XbXb、XbY。【题目详解】(1)由题图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2)已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5号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说明他的X染色体来自于母亲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则其父亲1号提供的配子中少了X,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性染色体没有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以与此不含X染色体的精子同时产生的另一种异常配子是XX或XY或YY,与其配偶的正常配子(含X染色体)结合,发育成的个体的性染色体的组成可能是XXX或XXY或XYY。根据以上分析,绘制异常配子产生过程中性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如下:(其中左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XX或YY异常精子过程中性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右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产生XY异常精子过程中性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3)根据(2)的分析可知,5号患乙病只有一个Xb,且来自母亲,则表现正常的2号母亲基因型为XBXb,1号正常为XBY,他们所生的表现正常的女儿4号为1/2XBXB、1/2XBXb,由于4号不患甲病为aa,故4号的基因型为为1/2aaXBXB、1/2aaXBXb,根据题意,甲病的显性发病率为36%,则隐性aa=64%,所以a=80%,则A=20%,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婚姻期间财产分配合同
- 2024年创意设计服务采购协议规范
- 2024年个人与企业借款协议
- 2024年商业借贷协议:大额借款部分
- 2024年企业内部调岗合同
- 2024年中介服务协议:合作共赢新篇章
- 2024年借款合同条款范本
- 2024年个人借款合同示例
- 2024年供需协议:办公用品采购与供货
- 2024年个性化版:企业工业厂房定制租赁合同
- GB/T 40997-2021经外奇穴名称与定位
- GB/T 27021.1-2017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第1部分:要求
- GB/T 22796-2021床上用品
-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二年级上册连续加减括号混合竖式计算180题
- 中间表模式接口相关-住院与his-adt方案
- 临床PCR检验的室内质控方法课件
- 拉曼光谱简介课件
-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优质课课件
- 非线性电路分析基础讲解课件
- 高中通用技术-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优质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