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心理学第5章 声音的认知课件_第1页
影视心理学第5章 声音的认知课件_第2页
影视心理学第5章 声音的认知课件_第3页
影视心理学第5章 声音的认知课件_第4页
影视心理学第5章 声音的认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声音的认知

声音将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将成为主题,成为创作的源泉和成因。

一一贝拉·巳拉兹音乐的特有功能,是对时间的流逝进行构筑,并在构筑中保持秩序。 一一斯特拉文斯基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第一节声音的基本概念

一、声波与传播

1.声波的传播:振动使空气粒子交替地形成压缩区与稀疏区,从而形成声波现象。

2.声波的频率:20—20000Hz(可听声);次声与超声.3.声波的干涉与衍射

二、声波的速度

1.声波的速度:341.4米/秒。(铁轨、调整乐器

2.影响声波速度的因素:媒介密度和温度。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第二节听觉的感知机理

一、人耳的听觉机理

人对声音的感知,与人的听觉生理功能、心理影响和客观物理声波的刺激有关。

(一)人耳的基本结构

人耳的听觉系统大致包括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如图所示)。

1.外耳:耳廓、耳道和鼓膜三部分组成。外耳用来收集声波并把声波传到鼓膜传入到中耳。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

2.中耳:鼓膜的振动会使三块听小骨相互作用,将振动传给另一薄膜连通鼓室。中耳的作用主要是平衡中耳与外耳的气压,保证耳膜正常振动,并将振动传递到内耳。

3.内耳:能将大约20Hz至20000Hz的主信号转换成为听神经可以辨认的信息,传到耳蜗(听力细胞和纤毛组成)。耳蜗听神经冲动→传给大脑。

4.听觉器官的保护:疾病、受伤、药物以及受噪音影响等,听力细胞的数量会不断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永久性耳聋。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二)人对声音的感知过程

1.人耳的听音过程:振动产生的声音进入人的外耳→耳膜产生自由振动→中耳内的听小骨传送→听觉神经→大脑形成对声音的认知与理解。

2.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为:1000Hz—6000Hz之间.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2.人体的声音触觉

声音的本质是声波的振动。人体在一定的频率和声强度作用下,会产生程度不同程度的共振。(30dB\60Hz)的声音会使胸部腹部明显感觉到振动;(60dB

\100OHz)头部振动;(90dB\25OHz)全身感觉到振动。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二、声音感知的心理影响

客观声音的剌激与接受声音的主体的主观感觉之间呈现着非线性关系(生理器官功能与认知经验)。

(一)声音听阈、痛阈与响度的感知

1.人耳的听音动态范围一一听阈、痛阈

1)听阈:刚好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2)痛阈:人耳可容忍的最高声强。

3)可听区域:听阈与痛阈之间的声强范围。

4)声音强度的度量:以1000Hz为标准音(听阈-1dB、痛阈-130dB),100dB以内。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2.响度与响度级

(1)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响度的单位为“宋”,1宋的定义是声级为4odB,频率为1000Hz。如果另一个声音昕起来比1宋的声音大n倍,即该声音的响度为n宋。响度与声强的大小和声音的频率有关。

(2)响度级:响度级是建立在两个声音主观比较的基础上,选择1000Hz的纯音作基准音,若某一声音听起来与该纯音一样响,则该声音的响度级在数值上就等于这个纯音的声级(分贝)。响度级的单位是"方"。如果某声音昕起来与声级为80dB、频率为1000Hz的纯音一样响,则该声音的响度级就是80方。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

(3)响度的心理反应:人对响度呈现的各种主观感觉。

A.极端声级声音的心理反应:高声级声音与极低声级声音。自然与人为。轮船上的轮机长:“寂静“--危险信号。

B.噪声的特殊心理反应--噪声的危害:物理性噪声、生理性噪声和心理性噪声(详看书)。

C.5-1声音与人的主观感觉—重点看。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二)声音频率与频谱的感知

1.人对声音频率的感知

1)频率: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表示在1秒时间内的振动周期数。

2)优美动听、节奏和旋律、软绵绵的歌曲、自然律动相冲突。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

2.人对声音频谱

的感知

1)频谱图:表示声

音的各次谐波分量。

2)音色:人们在主

观感觉上借以区别具

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

两个声音的特性-频谱分析仪。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

(1)

250Hz以下的低频段,对于男声语音音色中的厚薄感起到重要作用。适当增加能量,将使语声变厚,反之则音色变薄。

(2)大约从800Hz(男声)或1000Hz(女声)开始,对语音的明亮度均有贡献。而在3150Hz(男声)与4000H

z(女声)为中心的频带内,对语音明亮度的贡献最大。

(3)语音的音色还与声音信号波形的各峰位置相关。波形的第一峰位置、宽度及相对高度是决定语音音色的重要因素。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第三节影视声音的表达与联想

一、影视声音的基本概念

影视声音: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声音.

20世纪30年代电影--只会讲话,放送音乐和模仿各种声音。

20世纪40、60年代磁性录音技术--艺术创作时期。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电影声音的表现力与影响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跨越到电视不可企及的艺术领域。

从《泰坦尼克号》、《珍珠港》到中国张艺谋的《英雄》、《十面埋伏》.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二、影视声音的基本元素

语言、音乐、音响是电影声音的基本元素。

(一)影视的人声语言

影视的人声语言:对白、旁白、独白以及群众杂声。其中,对白是影视中人声的主体。

《红高粱》,男女主人公孙子的回忆性旁白.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二)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等。

有声源音乐(客观声音、真实声音、现实声音或具体声音)和无声源音乐(主观音乐、虚拟音乐、情绪音乐或抽象音乐)。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三)影视音响

在影视作品中,音响是除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的总称。因此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动作声响、自然音响、机械音响、枪炮音响、人群杂声等等。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三、影视声音的表达与联想

(一)影视声音的再现性

声音的逼真性:经过加工、创造后的声音与客观现实声音之间的差异程度。毛泽东--讲普通话

.

加工与创造的关系--亲切的感觉.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目标本章学习应掌握图像识别概念记忆的主要特征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图像再现原理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第1节

图像识别与记忆特征

一、图像与识别

1.图像:“观察者感受一组复杂的刺激,能够认出它是属于经验过的某一类客体,这组刺激就成为一个图像。”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

2.识别:“如果一个刺激能够经常引起某种确定的反应时,我们就说这个刺激被识别了。”

图像识别也称为“模式再认”(patternrecognition)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3.再认活动过程:

包含两个部分

感觉器官要有信息进入大脑记忆痕结构中要有储存的信息进行比较性加工处理实现对图像的再认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一)再认模板匹配理论

模板匹配理论认为,识别某个图像,必须在过去的经验中有这个图形或东西的“记忆痕迹”或基本模型,这个模型也称为“模板”。

(二)现实中的再认

在刺激的图形变形之后,人们也能够再认出来。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长时记忆中储存的并不是无数个不同形状的图形模板,而是从各类图像中抽象出来的相似形作为原型,拿它来检验所要识别的图像,如果所要识别的图像能够找到一个与它具有相似性的原型,识别这个图形.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不是忠实的复制所有细节具有选择性、非完整性抽取事物最具代表性的部分人们在记忆或再现图形时

甚至只是对某一个细节印象深刻

启示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二、人的记忆特征(一)记忆与记忆结构

1.记忆的内涵:人脑保持信息和再现信息的心理过程

在某些情景下,旧的痕迹可以被激活,并得以再现。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2.记忆的结构1)瞬时记忆阶段:感觉登记阶段2)短时记忆阶段(几秒):小部分注意信息能够保存,其差异取决于信息加工的有效性程度;受个体成熟因素和信息熟悉程度影响.……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3)长时记忆阶段

经过编码和以往经验建立起意义联系之后,短时记忆就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中。被保存1分钟乃至终生对信息的遗忘程度与对信息的重要程度的认识成正比。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二)记忆的主要特征1.记忆的组织性:根据对事件的认识、理解以及相关经验,对存储信息进行调整,以便保持。每个人的记忆组织模式不同,最终表现出的对事物的再认和再现形式也不相同。

记忆的组织性作用:控制了创作者的构思视角;影响表演者的再现行为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2.记忆的推理性根据经验对真实发生的事件进行补充或修改,以其看上去更加完整。

“成人往往是根据其已经知道的内容去推知他所经历的内容。”

布兰斯福德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3.记忆的激活性记忆时,人们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某一方面,于是这方面信息就被充分激活,也就更容易被提取。

激活状态还会自动扩散到与这个方面信息相关联的其他方面。

语义网络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三)记忆表象与抽象

1.表象:事物形象在心理活动中的再现

.人脑对当前没有作用于感官的,而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过去感知痕迹的再现,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和桥梁.

1)表象的基本特征

(1)表象的直观性

(2)表象的概括性

(3)表象的双重编码性质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2)记忆表象与想象表象

(1)记忆表象是在人们过去感知的事物的基础上,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痕迹的形象.

(2)想象表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的形象.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1)具体与抽象:

抽象能力6~8岁开始

通过具体

抽象

具体这样一个螺旋式路线不断前进.

抽象源于具体,是在把握某一具体事物最重要特征的基础上,来实现对这一事物整体结构的掌握。

2.抽象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2.概念与抽象

1)概念的基本认识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把某些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本质特点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就形成了概念.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2)概念表征的基本特点

定义特征的表征:事物的最本质特征来确定该事物的样例-最简单、最直接、字典式的陈述方式

.

可能性的表征:可能性的表征方式-事物的暗喻效度和概念原型发挥着重要影响。

以样例为基础的表征:由自身经验到的各种样例逐渐归纳而得。

以理论为基础的表征:事物的本质特征、事物的功能、表面特征、各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概念的样例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

对事物进行定义性表征,往往建立在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经验性概念分类的基础上.

定义特征的表征:

可能性的表征:

可能性的表征方式中,事物的暗喻效度和概念原型发挥着重要影响。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

一个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特征对某个概念的表现程度,以及对其他概念的非表现程度。暗喻效度:会思维、说话……

人的特征概念原型:

具有最高暗喻效度的概念例证。与主体主观意识密切相关。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以样例为基础的表征

人们对事物所形成的概念,通常是由自身经验到的各种样例逐渐归纳而得。例如,对猫的概念形成:外表特征功能特征归纳为样例形成概念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顺向样例:擒鼠斗士反向样例:猫拿老鼠没辙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以理论为基础的表征:

把对于世界的某种理论性的认识,应用于主体对于某个新事物或新事件的说明和解释中。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

运用因果关系思考看似不合常理的概念与现象的过程。调动记忆中的经验来解释眼前所看到的各种概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的过程。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3)概念的基本分类

自然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概念社会概念自然概念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时间概念经验时间概念:顺序与持续的亲身感受习惯性时间概念: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逻辑性时间概念:事件顺序的主观推理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参考三方面特征来形成空间概念自我性特征自然性特征抽象性特征空间概念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用自身与目标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形成空间概念.(例:马路上行走)自我性特征:自然性特征:用环境中其它物体与目标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来确定空间概念.(例:观赏影视节目)抽象性特征:从空间表征中提出抽象信息,这种信息是与主体自身的位置无关的.(例:看地图)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有更强抽象意义,也更为简化.客观存在的表面性的自然数字;将这些数字置于与之相关的某种背景之中去理解。数的概念数的意义: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现实概念生命概念经济概念社会概念现实概念

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环境、社会的基本认识.是人们形成自身现实观的基础。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生命概念对生命本体的生物属性的认识;沿着生物体系衍生的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经济概念主要反映在人们对“货币”、“获利”、“贫富”等概念的认识上。心理学视角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1994年朱梅:7—11岁经济概念的研究选择的经济概念:钱币、商品、价格、工资、银行;9岁时掌握了“钱币”和“商品”的概念;7岁时就掌握了“工资”概念;

11岁时才能掌握“价格”和“银行”的概念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1982年弗哈姆

贫富家庭15岁个体对“贫富”的看法富家被试认为:“贫穷”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所造成。“贫穷”是由于穷人没有努力工作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所致;贫家被试则认为: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在影视作品中对贫富描述的不同理念根据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同名小说改编,由罗纳德·尼姆导演,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英国喜剧类型片《百万英镑》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1.想象(三)变形与抽象“准确说来,艺术想象就是为一个旧的内容发现一种新的形式。”老树开新花

“丰富的想象力,不是产生于总想提供一点新鲜玩意的欲望,而是来自一种使旧的内容重新复活的需要。”

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人们对变形的理解,总是建筑在固有经验的“原型”基础上的,变形成为了由事物本体之外的某种

环境压力作用之下的结果。2.变形呈现的抽象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第2节

再现原理

一、纯心理意义的再现主体进行回忆时,头脑中有某种较为具体的外在线索的帮助.

自由再现:

线索再现:

人处在自由再现的情况下,头脑中提示的线索是比较笼统和抽象的.影视心理学第5章声音的认知

艺术再现是以心理再现为基础,将头脑中对客观自然表现的各种表象经过创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