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劝学教材分析《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的写作艺术风格。刚上高一,《劝学》不仅统领了高中所有语文学习,而且统领了其他学科,更统领了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正像荀子所讲,“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意思是说,就好像提起皮袍的领子,用五指去理它的毛,则裘上的毛全顺了。所以,理解好《劝学》这篇课文,对我们的学习真的是很重要。《劝学》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经典篇目,编者从教学工具性和实用性出发,较为谨慎、合理的加以节选,基本上落实了教材编写的工具性目标。在新版教材中,主要选取《劝学》中的四个段落来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并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
《劝学》作为一篇古代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一自然段),运用设喻的方法,论证了三个分论点(第二、三、四自然段):(1)学习的意义,即为什么学习;(2)学习的作用,即学习的重要性;(3)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即如何学习。
《劝学》作为一篇古代散文,共291个字。该文蕴含深邃的哲理,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全文句式整齐,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句法严密,善用比喻。文章整散结合,节奏和谐,容易记诵。教学目标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劝、见等实词的意义,积累通假字和三个文言虚词。3.提高诵读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4.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5.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6.引导学生端正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即要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快乐,要乐学、好学。教学方法1.通过教师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纠正不良发音并培养语感,并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3.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的态度。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法”治又兼用“礼”治。2.荀子的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兼取诸子百家之精华,其中“性恶论”是荀子整个哲学体系得以建构的根基,也是荀子在儒家人性论史上的独特之处,他指出人生来就有贪利、嫉妒和耳目声色之欲望,如果放纵人的性情要求而不加以节制和教化引导,就会引起社会混乱,为了制止混乱、争夺,就要靠师法、圣王教化,靠“伪”来改变人性之恶,要化性而起伪。荀子的“性恶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十年寒窗磨一剑,高考一朝试锋芒”,同学们经历了十年寒窗苦,你们一直在努力,在奋斗,那么你是是否考虑过一个问题,学习的意思是什么?请大家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A:学习是为了自我水平的提升,使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作用的人。
学生B:学习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一个好的出路,能够更好的孝敬父母,服务社会。
学生C:……
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学生从多个角度阐释了学习的意义,都做到了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为社会、为家庭还是为个人,学习都是成功的必备。而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时期,也有很多莘莘学子,他们学习又是为了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就聆听一下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师荀况的《劝学》,看看他们学习的意义所在,而荀子又是如何劝学的,劝学的目的是什么。课文学习
任务活动一课文朗读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老师发音、重读、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3.三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点拨,对学生读得精彩的地方要及时鼓励
4.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任务活动二解读第一自然段先翻译然后提问:1)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明确:学习不可以停止。)2)为什么学习不能停止?有的人不学习似乎也过得挺好,那么荀子的这句话又有何意义可言?(明确:这一点我们在探讨性善论与性恶论时已说过,关键在于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怎样的人。学生会说是“君子”,由是引入思考“君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要以“君子”为标准来理解荀子的学习观。)3)第一节讲完后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背诵。任务活动三解读第二自然段1)导入:一提起“学习”二字,同学们便摆出一脸不耐烦准备听人说教的神情,多少个家长和老师面对学习难题都苦无对策呢,那么儒学大师荀子又有何高招呢?请同学们一起看第二自然段,先了解一下大意。2)翻译第二自然段。3)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讨论完成)
明确:蓝→青,水→冰,木→轮,(金)钝→利。
以上四组都说明一个道理:蓝、水、木在外力作用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对人而言,这个外作用力就是学习。君子因其博学而且经常反省,才能达到智慧清明、行无过错的境界
4)本段中的几个比喻句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的?(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教师明确:“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能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的加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这几个比喻隐含的喻义是:人只要坚持学习,是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作者使用了一系列的比喻作为论据,论述了学习对改造人的品行起着决定作用,推论出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思考:本段是从哪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教师明确:学习的意义。(板书)
6)学生齐读第2段,以词语提纲为线索背诵第2段。
7)注意词语:輮、槁暴、受、就、中的正确读音任务活动四解读第三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3段并翻译。
(2)要求学生找出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
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提问:作者选哪些比喻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学生合作讨论完成)
明确:跂而望——登高博见
登高招——见者远
顺风呼——闻者彰
假舆马——致千里假舟辑——绝江河
(3)本段作者是从哪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教师明确:这一段论述的是学习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学不可以已”。
(4)学生齐读第3段,对照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注意词语:①跂②致③绝④假的正确读音
(5)学生朗读2、3段并试背1、2、3段。第二课时任务活动五解读第四自然段1)翻译本段,落实重点字词。2)提问:说完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接下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学生也许七嘴八舌地说很多,可以根据《荀子》原文作出肯定和评价,但最终引到第四段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上来。)荀子是如何论述的呢?还是用比喻的形式吗?……3)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任务活动六分析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提问:本文作为一篇议论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学生从课文中选择相关句子作答。
教师明确:①比喻说理,形象透彻;
②正反对比论证,灵活而富于变化;
③气势充沛,说理流畅,多用对偶、排比句式任务活动七合作探究性训练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找出文本中的写作素材,探究适合的立意角度,并记录积累归纳交流。
探究成果展示:
写作素材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立意角度:①学无止境;②只要坚持学习,就可以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写作素材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立意角度:①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提升。②博学的人才多能,才会具有超常的理性判断能力。
写作素材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立意角度: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有更大的发展②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写作素材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立意角度:①知识需要积累;②道德情操也需要不断培养与提高。
写作素材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立意角度:①持之以恒;②优势与劣势的转换;③学习需要有恒心;④“锲而不舍”是有效学习方法。任务活动八知识点归纳(课件展示)1.通假字(1)以为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2)虽有槁暴“有”同“又”(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见识(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性2.古今异义(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义:品格高尚的人。(2)以为轮古义:把它做成。今义:认为。(3)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帮凶、走狗。(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寄居存身。今义: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或某事上。3.一词多义(1)疾①声非加疾也(劲疾)②问之民所疾苦(痛苦,忧患)③君有疾在腠理(小病)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⑤疾风知劲草(急剧而猛烈)(2)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③无从假书以观(借)④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予,授予)(3)绝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止)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④佛印绝类弥勒(极,最)⑤斩尽杀绝(尽,完)⑥天柱折,地维绝(断,断绝)(4)强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④如此则荆吴之势强(强盛)⑤此人凶强侠气(强横)⑥强不知以为知(勉强)(5)而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关系)②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关系)③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连词,表转折关系)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顺承关系)⑤锲而不舍(连词,表假设关系)⑥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可不译)(6)于①青,取之于蓝(介词,从)②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比)③善假于物也(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可不译)④则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⑤贫者语于富者曰(介词,对)⑥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介词,表被动,被)⑦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介词,向)⑧苟全性命于乱世(介词,表时间或地点,在)4.词类活用①非能水也(名词用作动词,游泳)②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③金就砺则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锋利)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⑦积善成德(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⑨用心一也(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5.文言句式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句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状语后置句说明:以上知识点的归纳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梳理,而是通过自己整理和提问的方式逐步解决。任务活动九文章思路回顾由节选部分提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态度扩展到《荀子·劝学篇》涉及的与学习相关的段落内容(可先请学生思考学习还有哪些需要重视的地方,然后再引出荀子的观点、论述。)最终归结到“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上。说明:对思路的回顾目的有二:一是从技巧上来看,让学生学习借鉴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二是从内容上来看,让学生领会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等等。课文小结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现实,反省自我,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并表明今后在学习中应持的态度。教学手记:《劝学》是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名家名篇,虽然说理性很强,但文章以喻代议、内容生动、寓意丰富,所以在讲析时不能以理说理,否则易流于说教,为学生厌倦。附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材料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师旷劝学》)材料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材料三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习近平《依靠学习走向未来》)1.翻译画线句子。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答案点亮了蜡烛走路比起摸黑行走,哪一种更好呢?2.材料一和荀子《劝学》在“劝学”的方法上,有何相同点?答案材料一和荀子《劝学》都用到了比喻手法。材料一,师旷劝国君炳烛而学,形象地将人生的三个阶段即少年、壮年、老年的学习分别喻为旭日东升、烈日当空和蜡烛之光。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运用正面设喻、正反设喻、反面设喻等多种比喻手法阐述了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及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3.阅读三则材料回答:同为劝学,这几则材料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试分别加以概括。答案材料一强调学习与年纪无关,重要的是态度:要肯学,勤学。材料二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材料三从“为何学”这一角度立意,劝勉人们要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附【参考译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晋平公沉下脸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连忙说:“我这个愚昧的臣子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人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的朝阳一般阳气充沛;壮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如同中午的阳光,还很强烈;老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则如同点亮蜡烛一样明亮。’点亮了蜡烛走路比起摸黑行走,哪一种更好呢?”晋平公听了,点头道:“说得有理!”(二)历史上的几则《劝学篇》提起《劝学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荀子。没错,古今广为流传的当然要数荀子的《劝学篇》了。
荀子,乃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劝学》是他为学生撰写的一篇讲义。在文章中,荀子以生动形象的譬喻,循循善诱地阐述了知识的重要与学习的方法。他认为:“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终乎为圣人。”要达到此境界,就必须循序渐进,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
其实,除了荀子的《劝学篇》外,历史上还有两则不少人都知道的“劝学篇”,这就是颜之推的《勉学篇》和张之洞的《劝学篇》。
颜之推,南北朝时北齐人,曾任黄门侍郎。他认为:“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唯“有学术者触地而安”。在这种知识便是财富的思想支配下,他撰写《勉学篇》作为家训传于子孙。由于“勉”与“劝”在古汉语中同义,故亦被人称为《劝学篇》。
文中说:“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颜之推还认为:“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把书读好,是最靠得住的。”他“知读晓书”“触地而安”的观念,不失为今人读书治学的明鉴。
以一句“读书贵博、贵精、尤贵通”的箴言而享名的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曾写过一本小册子,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为体”,在当时意指传承先贤“纲常伦理”,而“西学为用”,则是要以西方进步思想为我所用。张之洞还主张“非天下广设学堂不可”,“夫学堂未设,养之无素,而求之于仓卒,犹不树林木而望隆栋”。为此,他还罗列出一长串青少年必读书目。
张之洞作为开明的“洋务派”,并不像早期洋务派那样因循守旧,相反他却规劝国人:要强国富民,就必须大胆地借鉴外国的文化与教育,因为任何民族的健康发展,都应该“以己为体,以人为用”。
除了上述三则“劝学篇”外,历史上还有两则“劝学篇”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尸佼,战国时人,他所著的《尸子》中也有《劝学》篇。《尸子》一书虽已佚,但唐代魏征等人编撰的《群书治要》第36卷中还辑录有尸佼文章13篇,而《劝学》篇即列在其首。尸佼告诉人们:材料是好材料,工匠是好工匠,而做出的剑倘不磨砺,其锋刃还是不利。以磨砺譬学,学习的重要性自见。而更可贵的是,尸佼将学习与自身的德行联系起来,并指出德行更为重要的是“无爵而贵,不禄而尊”。同时,他对当时有些人那种“贵爵列而贱德行”的做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另外,东汉后期进步思想家王符,在其著名的《潜夫论》中,首列了一篇《赞学》。这“赞学”,也是“劝学”“勖勉”的意思。王符说:“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当然,王符等人所强调的学,主要是学书本、学“经典”。因为当时他们还不可能强调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
当下,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在求知识、攻术业、修德行的具體实践中,重温一下历史上的这些“劝学篇”,想必大有裨益。(三)《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劝说艺术的个性解读
要分析孙权的劝说技巧,需要从孙权的话语出发,找寻其劝说的角度和内容,分析其意义和效果。
孙权在文中两次开口,说了五句话。如果不加分解,整体推出,学生囫囵吞枣,不仔细推敲,很难细化其劝说内容和角度,更难归纳出具有普遍性和指导性的口语表达技巧。因此,必须将这五句话逐一列出,方便分析。
一、“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卿”——通过称谓,拉近距离,以利于劝说。
“卿”字在页下注释中解释为“古代君对臣或者朋友之间的爱称”。如果片面的理解为“君对臣的爱称”,必然以为就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称谓,发现不了其在劝说中的作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说,这个词作为“君对臣的爱称”实在唐代之后,而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代,这种解说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因而采用“古代朋友之间的爱称”这一解释。孙权与吕蒙原本是君臣关系,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这种像朋友一样的称呼是很少见的。但孙权偏偏就是这样称呼吕蒙的,其用意何在?这让笔者不禁想到了近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一个用于套近乎的甚至被泛滥化的一个对于别人称呼的“亲”。由此,孙权并不是一开始就以君主的身份在和吕蒙说话,而是屈尊降贵,以朋友的身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消除彼此身份的隔膜。
2.“今”——点出时间,提醒注意今昔之别,强调学习紧迫性。
为什么以前不提醒吕蒙呢?简单的讲,以前只需要你打天下,现在需要你治天下。作为寻阳令(文中有“及鲁肃过寻阳”句;《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孙权劝学”故事之前有“吕蒙领寻阳令”句,可为佐证)。也算得上是一方大员,军政大权在握,既要指挥作战,也要管理地方事务。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在武将行列,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学养。更何况此事发生在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之后,三国鼎立的雏形已经形成,孙权一方有大片领土需要人管理,而所任用的地方官员多为武将,对于治理地方事务并不熟悉。这是让吕蒙明白学习的紧迫性。
3.“当涂掌事”——从身份地位上强调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将“当涂掌事”换成“上阵杀敌”行不行?古语云,文以安邦,武可定国。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如果是“上阵杀敌”,你需要的是勤练武功,练就在“百万军中取敌人上将首级”的本领,如果是军事将领,你即使读书,也只需要读一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类的兵法书。但作为“当涂掌事”者,应当是文韬武略兼备,方可为国之栋梁。《论语?子张》中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为将为官之人,更有学习的必要性。有句更通俗的话“屁股决定脑袋,脑袋指挥屁股”(曾文祺语)。如果硬要把道理讲明白,不妨谈谈“乱世学武,治世习文”的道理。吕蒙不一定清楚这些理论,但他有一双眼睛在观察世界,他能看到自己和君主孙权身边那些受重用的高级官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才能和素养(如周瑜和鲁肃),就会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子产品研发与转让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经济学家返聘及研究合同
- 钢绞线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物业服务合同服务内容和费用规定
- 2024年度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合同条款及标的明细
- 2024年度餐馆经理劳动合同模板
- 高级育婴师培训合同范本
- 2024版设备采购合同specificationsanddeliveryschedule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标的为动画电影制作资金筹措
- 退税终止合同范本
- 人工湖清理淤泥施工方案
-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7.6)-第五讲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 当幸福来敲门电影介绍PPT模板
- 军事理论考试卷
- 40万豪华装修清单
- 历史教研活动总结美篇 历史教研活动小结(10篇)
-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 江苏省住宅物业委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 小班安全《汤洒了怎么办》
- 新产品风险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