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A4版_第1页
2023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A4版_第2页
2023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A4版_第3页
2023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A4版_第4页
2023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A4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市2020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上世纪80年代,气功、人体特异功能一度十分活跃,但后来风向转了,说这些东西是

伪科学。所谓伪科学是指本来不是科学而冒充科学者,但问题是如何判断它本来是不是科学,

这就提出了科学的标准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希望西方科学哲学大家对此能给出一个

权威的答案。但不幸的是,他们每一个人的看法似乎都受到同行们无穷无尽的诟病,让人莫

衷一是。

早先的逻辑经验主义者说,科学之为科学就在于它能够得到经验的证实,可是波普尔反

驳说,我们的经脸都是单称陈述,单称陈述经过归纳并不能确凿可靠地推导出全称陈述,即

便看见一万只天鹅是白的,要得出“天鹅皆白”这样的理论也是很有风险的,事实上,的确

有黑天鹅存在。于是,波普尔提出了证伪理论,认为科学之为科学不在于可证实,而在于可

证伪,即它总是包含着可以诉诸经验检验的预测,像占星术这样的理论总是把预言说得含含

糊糊,无法证伪,因而不是科学。波普尔之后的科学哲学家又提出了“观察渗透理论”,认

为任何经验观察都预设了某种理论。如果A观察证实了B理论,很可能是A观察之中渗透的

理论支持了B理论。由于观察渗透理论,不仅观察与理论之间的证实关系出现了问题,证伪

关系也同样存在问题。A观察证伪了B理论,也可能是该观察背后的理论与B理论相冲突所

致。

到了库恩这里,他在研究科学史的过程中发现,实际发生的科学理论的更替并不是由理

论与观察之间的逻辑关系决定的,而是由科学家共同体决定的。在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家根

本不会问“什么是科学”这样的问题,因为一旦经过艰苦的训练进入了科学共同体,科学家

已经就许多信念达成了共识,对这些信念通常不再追究。只有在传统范式出现了大量反常情

况的科学革命时期,科学家们才被迫思考“什么问题是真正的科学问题”,但最终的裁决方

案也不是一个可以通过逻辑和理性来解决的方案,更多地是一种非理性的历史裁决,就像德

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所说:“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并不是通过说服对手让他们开悟而取得胜利的,

往往是因为它的反对者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库恩之后,费耶阿本德更是

主张,科学划界问题完全是一个无聊的问题。在科学史上,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从来就是模

糊不清的,而且这个模糊不清的界限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迁。明确划定科学的界限,只会

窒息科学的自由和创造精神。

我不认为划界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们并不需要一个绝对正确、普遍适用的可当

作尚方宝剑的科学标准,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来辨别。如果想区别科学与常识,

可以强调科学的精确性和逻辑连贯性;如果想区别科学与人文学科,可以强调科学的教学和

实验特征:当科学事业出现内部问题时,可以讲讲科学的规范,以平息纷争,重建共识。再

说,生活中也不是处处都需要科学,有时候像占星术这样的伪科学也可以用来娱乐,为何一

定要斩尽杀绝?绘画原作固然宝贵,复制品也可以有它的地位。

(摘编自吴国盛《什么是科学•自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波普尔与早先的逻辑经验主义者对于科学之为科学的主要分歧,集中于科学是否可以通过

经验来进行证伪。

B.在持“观察渗透理论”的科学哲学家看来,观察对于理论的证实或证伪,可能都和观察者

的预设理论有关。

C.库思认为,除非传统范式出现大量反常情况,科学家通常不会关注“什么是科学”这一类

已有共识的问题。

D.费耶阿本德认为讨论科学界限的问题没有价值,反对明确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其观

点与波普尔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辨别伪科学的问题谈起,追溯了西方科学哲学家对科学标准莫衷一是的原因,但未

明确作者对该问题的立场。

B.波普尔以“天鹅皆白”的理论风险为例,论证了经验证实推导科学理论的缺陷,反驳了早

期逻辑经验主义者的观点。

C.文章第三段引用物理学家普朗克的话,说明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没有必要,并且会影

响科学的自由和创造精神。

D.文章结尾以绘面与复制品的关系类比科学与伪科学,意在提醒读者科学与伪科学各有价值,

不用在生活中加以区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观察渗透理论”可知,任何经验观察都不是绝对中立的,凭借经验观察很难完全客观

地证实或证伪某一理论。

B.动物游戏是为了“演习”“自娱”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他们观点的差

异或可用“观察渗透理论”来解释。

C.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而被宗教裁判所烧死的历史事件,可以作为科学是“一种非理性

的历史裁决”观点的例证。

D.作者认为不必强求科学标准的一致,划界问题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可从精确性和逻辑

连贯性区别科学与常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要能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质素,我们需增加对旧建筑结构系统及平面布署的认识。

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常是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

的分配诸点。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现在我

们不必削足就履,将生活来将就欧关的布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

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

(摘编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最具''意境”之美,以其综合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园林美学思想

的时代审美特征,进而成为世界围林艺术的主要审美载体。亭子是园林中的点景建筑,常常

布置在湖心、竹林、山顶或花间。杭州西湖的湖心亭,从亭内观望,湖光山色,着实速人;

再加上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抒情写景的楹联联诗作,更是增添了湖心亭美妙的意境。古代的

亭子构造就是一个屋顶加上几根柱子,非常简易,它是为了把外面的大景色吸收到亭子这个

小空间来,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有限到无限,从而丰富游览者对时空美的感受,引发游览

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获得一种形而上的审美感兴。在我国古代园林的建造中,还特别注

重空间美感的营造,借景、对景、隔景、分景等是常用的艺术手法。无论是借景、对景,还

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

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

(摘编自丁家珍《“古建筑”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民众审美失衡》)

材料三:

传统院落空间,多为由房屋和墙围合而成的合院形式,中轴对称,内向封闭,四合院是

中国传统民居中最为广泛的一种院落形式,其形制规则严整,正房一般坐北向南,两侧各设

耳房,正房下方是东西向两两相对的厢房;正房对面为倒座,有些设有影壁,中心空间形成

一个宽敞而完整的庭院。传统城市空间层次极为分明,即街坊——胡同四合院——住宅。这

一序列组织形成的逐层内聚的方位导向,使空间由开放趋于封闭,从公共性过渡到私密性,

传统院落庭院自然地成为空间布局的几何中心o这一转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相对内

敛的性格特质,使内向性成为院落最为突出的空间特征。传统院落空间顶部开敞,四周围合。

对于建筑实体而言,院落是开放的外部空间;对于建筑群外部环境来说,院落又属于四周封

闭的内部空间。这种兼具内部与外部双重功能的复合特性是院落空间最为深刻的内在特质,

也是中国传统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思想在建筑中最典型的体现。深刻的“家”的伦理观念直

观地影响着传统院落的空间布局,“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院落布局严格遵守

家族伦理秩序,包括与之相对应的院落尺度、建筑形制都要遵循同样的秩序原则,同时院落

还承载了亲情、乡情、人情的和谐秩序。可见,秩序性决定了院落的存在状态,是院落空间

最本质的属性。

(摘编自张红松《城市传统院落空间分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研究旧建筑结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创造适合于自己的

A.构及平面布署—含的中国质素-A建筑

中国古代园林运用布置、组织、创营造园林建筑的艺

B.

建筑-A造空间等手法—术意境

传统城市空间形成逐层内聚的方导致空间由开放趋

C.

层次―位导向—*于封闭

院落尺度、建筑遵循决定人情的和谐秩

D.家庭伦理秩序

形制-A—*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思成认为需增加对旧建筑的认识以提炼中国质素,不过相较于彩画雕饰等外在装饰,更

应关注构架的纵横承托等有机组织。

B.亭子构造简易,但其所在位置、楹联诗作能使游览者关注其建造背景,由此生发丰富的时

空感受和人生感悟,获得审美感兴。

C.传统四合院按照南北轴线严整布局,形成了明确的以轴线对称的空间结构,主次明晰,这

种布局体现出家族伦理的秩序特点。

D.园林亭台、四合院等传统建筑聚着大量的中国文化内涵,我们应当认真整理并加以妥善保

护,不可盲目简单地模仿欧美建筑。

6.梁思成说:“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措施常表现着中国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请

根据

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古代园林建筑和传统院落各自蕴含的“智慧及美感”。(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为奴隶的母亲

柔石

她的丈夫是一个皮贩,就是收集乡间各猎户的兽皮和牛皮,贩到大埠上出卖的人。然而

境况是不佳,债是年年积起来了。他大约就因为境况的不佳,烟也吸了,酒也喝了,钱也睹

起来了,这样,竟使他变做一个非常凶狠而暴躁的男子,但也就更贫穷下去。在穷的结果的

病以后,全身便变或枯黄色,连眼白也黄了。

有一天,他向他的妻说:“再也没有办法了。我想,还是从你的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

挨饿,有什么办法呢?”

“我的身上?……”

他的妻坐在灶后,怀里抱着刚满五岁的男小孩——她讷讷地低声问。

“你,是呀,”她的丈夫病后无力的声音,“我已经将你出典了……”

“什么呀?”她的妻子几乎昏去似的。

屋内稍稍静寂了一息。他气喘着说:“有一个秀才,没有儿子,年纪已五十岁了,想买

一个妾;又因他的大妻不允许,只准他典一个,典三年或五年,肯出八十元或一百元的身价。”

说到这里,他垂下头,声音很低弱。他的妻简直痴似的,话一句没有。又静寂了一息,

他继续说:“本月十八,五天后。”

这时,他的妻简直连腑脏都颠抖,吞吐着问:

“你也想到过春宝么?没有娘,他怎么好呢?”

“我领他便了,本来是断了奶的孩子。”

他似乎渐渐发怒走出门外去。她鸣鸣咽咽地哭起来。

这一天,春雨滴滴淅淅地落着。妇人一夜不曾睡,她先将春宝的几件破衣服都修补好,

连孩子冬天用的破烂棉袄都拿出来,移交给他的父亲——他已经在床上睡去了。以后,她坐

在他的旁边,想对他说几句话,可是一句也没有。

两村相隔有三十里路,轿夫第二次将轿子放下肩,就到了。一个两眼很有心计的约摸五

十来岁的老妇人来迎她,她想这是大娘了。接着长长瘦瘦的秀才从房里走出来……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春宝的哭声有时在她的耳朵边响,梦中,她也几次遇到过他。可是

梦一个比一个缥缈,眼前的事务一天比一天繁多。她知道这个老妇人是猜忌多心的,外表虽

则对地还算大方,可是她的嫉妒的心是和侦探一样,监视着秀才对她的一举一动。

次年秋的这一天,全家人都到了希望的最高潮,屋里的空气完全地骚动起来。这样的情

形一直继续到黄昏,婴儿落地了,是一个男的。秀才坐在屋角,几乎快乐到流出泪来。

关于孩子的名字,秀才煞费苦心地想着,但总想不出一个相当的字来。婴儿的母亲呆呆

地坐在房内的一边,忽然开口说:“叫他'秋宝'罢。”屋内人们的几对眼睛都转向她,注

意地静听着:“他不是生在秋天吗?秋天的宝贝。”

秀才立刻接着说道:“是呀。我年过半百,实在到了人生的秋期;孩子也正养在秋天,

秋宝,实在是很好的名字呀!”接着又称赞了一通婴儿的母亲,说的这妇人连坐着都觉着局

促不安,垂下头,苦笑又含泪地想:“我不过因春宝想到罢了。”

秋宝是天天成长地离不开他的母亲了。可是他执住他的母亲愈紧,他母亲离开这家的日

子也愈近了。

而妇人的心却正矛盾着这两种冲突:一边,她的脑里老是有“三年”这两个字,三年是

容易过去的,而且想象中的春宝,也同眼前的秋宝一样活泼可爱,她既不舍秋宝,怎么就能

舍得掉春宝呢?可是另一边,她实在愿意永远在这新家里住下去。有时,她倦坐在房外的沿

廊下,初夏的阳光,异常地能令人昏朦地幻想,觉得仿佛春宝同时也站在她的旁边,她伸出

手去也想将春宝抱近来,她还要对他们兄弟两人说几句话,可是身边是空空的。

妇人一天天地黄瘦了。没有精采的光芒在她的眼睛里起来,而讥笑与冷骂的声音又充塞

在她的耳内了。“她哪里愿意在这里呢?她是极想早些飞回去的。”

冬末了,催离别的小鸟,已经到她的窗前不住地叫了。先是孩子断了奶,又叫道士们来

给孩子度了一个关,于是孩子和他亲生的母亲的别离——永远的别离的运命就被决定了。

这天早晨当她给秋宝穿衣服的时候,她的泪如溪水地流下,孩子向她叫:“婶婶,婶婶”

——因为老妇人要他叫自己是“妈妈”,只准叫她是“婶婶”——她向他咽咽地答应。她很

想对他说几句话,可是她无论怎样也说不出。她也知道一岁半的孩子是不会了解的。

她离开大门时,听见秋宝的哭声;远远地走了三里路,还听见秋宝的哭声……

妇人回来了,在灰暗的屋内坐了许久许久,她和她的丈夫都没有一句话。

她唤着“春宝”去抚摸他的时候,他躲闪开了。男子加上说:

“会生疏得那么快,一顿打呢!”

她眼睁睁地睡在一张龌龊的狭板床上,春宝陌生似地睡在她的身边。在她的已经麻木的

脑内,仿佛秋宝肥白可爱地在她身边挣动着,她伸出两手想去抱,可是身边是春宝。寂静而

寒冷的死一般的长夜,似无限地拖延着,拖延着……

1930年1月20日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时间为序,展现了妇人悲苦的命运,题目“奴隶”一词寄寓着作者对妇人的同情。

B.小说中多次出现“静寂”“话一句没有”等词句,为人物的命运涂抹上阴冷压抑的色彩。

C.小说语言耐人咀嚼,画线句既写出了夜的漫长,也表现出人物苟延残喘的悲苦生命状态。

D.小说运用全知视角讲述旧中国农村典妻的故事,皮贩、老妇人的自私是妇人悲剧的根源。

8.小说中的妇人与《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有相似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鲁迅曾评价柔石的作品“用了工妙的技术写成”,“周遭的人物也都生动”,本篇小说

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生存的悲惨境况,请结合妇人的矛盾处境对此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本一: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目:“王计胡、狄之利乎?”王日:“夫有高世之功者,

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恐。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赵文进谏,王

日:“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日:“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

今君释此,而黄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子言,世俗

之间。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知学

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子其释之。”赵造谏,王曰:“忠不厚尽,明不

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日:”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

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氏是以莅国者不袭奇辟之服,中国不近

蛮夷之行。且循法无过,像整无邪,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

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是以圣人利身之谓服,便

事之谓教,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文本二:

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日:“国有固籍,兵有箪孥,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

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王曰:“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子知官府之籍,

不知器城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

何俗之不可变?”牛赞再拜稽首日:“臣敢不听令乎?"王遂胡服,率骑入胡,辟地千里。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

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B.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

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C.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

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D.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且

服奇者志淫/俗辟者乱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坐”指在尊长旁陪伴侍奉,“侍”与《鸿门宴》“张良西向侍"的''侍"字含义相同。

B.“辟危”指开启危险,“辟”与《鱼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辟也”的“辟”字含义不同。

C.“修礼”在文中指实行礼制,“修”与《离骚》“余独好修以为常”的“修”字含义不同。

D.“常经”在文中指固定的兵法制度,“常”与《师说》“圣人无常师”的“常”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武灵王在与肥义的对话中表示,实施胡服骑射的计划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受到世俗习惯

及一般人的牵制阻挠,但他还是决定在赵国推行这一改革。

B.赵文认为推行胡服骑射违反了固有的礼法,赵武灵王以三代五伯为例,阐明治国应当随着

形势的发展而变化,要勇于打破世俗见解,去除陈规陋习。

C.赵造反对胡服骑射,认为改变礼制会让国家走上歧途;赵武灵王肯定了他进谏的忠心,同

时以夏、股不改变礼治而灭亡的事实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

D.赵武灵王在原阳设立骑兵基地,这引起牛赞的担忧,赵武灵王用做事应因时制宜的道理说

服了牛赞,最终率领骑兵拓地千里,彰显了胡服骑射的效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10分)

(1)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

(2)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寄微之三首(其三)@

白居易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氢。®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注】①此诗是白居易赴任江州司马途中所作,微之即元稹,此时被贬通州司马。②河岳气;

犹言江山之气。氛氤;阴阳二气会合之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宽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诗人遥寄朋友之作,寄赠的对象为微之,他和诗人是意气相合的朋友。

B.诗人与微之此时处境相似,都不得志,为此他勉励微之并约定将来在他乡重逢。

C.诗人用“河岳气”两句形容二人如山水气象般情意投合,相聚时格外和乐融洽。

D.“狂风”和“孤云”都具有象征的意味,委婉地表现出两人被贬分离的艰难处境,

15.本诗与《琵琶行》都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期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但本诗末两句与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批评了秦创统治者穷奢极欲,不能将心比心

的做法。

(2)古人善于状写明月,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描绘了动静两

种状态下的月光、月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故都的秋》里说,“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古诗中常常用“秋风”这

一典型意象来渲染染氛围,借此抒发自己的思绪,如“,”•

三、语官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古籍今译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

依靠什么才得以①呢?毫无疑问就是大量的古藉文献。今译作为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

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具有时

代特色和大众特性。不同于传统的经传注疏,今译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涌现,同时只

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归根结底,麻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重点在于社会大

众对古籍的熟悉与亲近。而要让广大读者了解古籍、走进古籍、热爱古籍,从而传承和弘扬

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

古书合理是一项涉及丈生学、版本学、校数单、训适至簧的难度强大且有着很强学术性

的在古籍整理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工作。一部好的今译不仅有利于普通读者理解原著,还为学

术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其价值是②的。那些认为今译不过是③,可以轻

而易举完成,甚至认为其可有可无的看法,不仅是一种偏见,更是对今译的隔膜与无知。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翻词语,不得

改变原意。(4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较短的语句,使表达更简明。可以改变语序和少量增减字

数,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树叶里含有天然色素如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但这些色素含量比例差别很大,

哪种色素占主导地位,叶子就①。春夏时分,大部分植物叶子中叶绿素的含量占绝

对优势。到了秋天,气温不断下降,昼夜温差加大,②,这些对合成时需要较高温度和

较强光照的叶绿素来说,是致命的。当叶绿素的比例低于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后,叶片就显现

出黄色和橙色。可以说,绿叶转黄只不过是叶子里色素的“轮流坐庄”。可是,红色素没有

在春夏里排队等倏,它是叶子在其衰老期制造出来的。树叶中的红色素基本上都是花青素的

产物。花青素在酸性液中呈红色,碱性液中呈蓝色。进入秋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

液③,花青素便会让树叶显现出“姓紫嫣红”。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等候”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唤渠朝餐歌半要,低头折腰只不答。

B.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螺如知合断魂。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摔阅送青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柏拉图的《理怨国》中有著名的“洞穴之喻”;一群囚徒生活在洞穴里,他们的头和脚

都被捆绑起来。在其身后有一堆火,囚徒和火的中间有一堵矮墙,矮墙背后有人举着各种木

偶走过,火光将这些木偶投影在囚徒对面的洞壁上,形成各种影像,囚徒一直认为这就是事

物本身。有一天,某个囚徒转头看到这些木偶,惊觉原来看到的是幻影。在痛苦的挣扎后,

他终于接受了这一事实。后来囚徒被带离洞穴,看到了阳光下事物鲜活的样态,才领悟到此

前所见皆是幻像。他送回洞穴,对其他回徒讲述所见真相,希望带他们出去,但没有人相信

他,并且讽刺他的眼睛坏了。

请以“认知的局限与突破”为主题,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微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成都市2020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9分)

1.(3分)A(“集中于科学是否可以通过经验来进行证伪”理解有误,二者的分歧集中

于是否可以通过经验进行证实)

2.(3分)B(A项“但未明确作者对该问题的立场”不正确,在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不认

为划界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C项引用普朗克的话“说明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没

有必要创造精神”不正确,这是费耶阿本德的观点.D项“不用在生活中加以区分"绝对化)

3.(3分)C(“可以作为科学是‘一种非理性的历史裁决’观点的例证”有误,布鲁诺的

事例不能支撑这一观点)

(-)(12分)

4.(3分)D(“家族伦理秩序”决定“人情的和谐秩序”有误,据原文“院落还承载了

亲情、乡情、人情的和谐秩序”可知)

5.(3分)B(“使游览者关注其建造背景,由此生发丰富的时空感受和人生感悟,获得

审美感兴”错误,游览者会由亭中所观所感引发时空美感等形而上的审美感兴,并非局限在

建造背景的生发)

6.(6分)①古代园林建筑:诗情画意的意境美;注重空间营造的艺术美;能通过有限的

建筑激发游览者对时空美的感受,获得形而上的审美感兴。②传统院落:有对称严整、聚合

与开放结合的空间美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内敛的性格特质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

思想;体现出家族伦理秩序,承载着亲情、乡情、人情的和谐秩序。(答出一点2分,意思

相近即可)

(三)(15分)

7.(3分)D(“根源”一说分析错误,妇人的悲剧虽然与皮贩、老妇人的自私有关,但

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

8.(6分)①都只是“奴隶”和“工具”而没有人身权利:妇人被丈夫典当给秀才,祥

林嫂被婆家卖进深山;②都是深爱孩子的母亲:妇人惦记孩子,朝思暮想;祥林嫂想念儿子

不断诉说阿毛出事的情形;③都无力挣脱悲苦的命运:妇人最终回到原来的环境中并陷入内

心的煎熬,祥林嫂希望改变自己命运却陷入更深的悲剧(答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①临走时,修补孩子衣服、一夜无语等细节,刻画出妇人不舍离开春宝又不

得不离开的痛苦;②秀才家倦坐时的幻想,没有精采的光芒等细节刻画出希望孩子都在身

边、留在秀才家却又无法改变命运的痛苦;③再回家,春宝的躲闪、睡在龌龊的狭板床上想

秋宝等细节突出了环境的差异、思念对象的错位,有强烈母爱的妇人的苦痛与煎熬更加深刻。

(答对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9分)

10.(3分)C

11.(3分)B(“开启危险”错。两个“辟”都通“避",都是躲避的意思)

12.(3分)C(“以夏、殷不改变礼治而灭亡的事实”和“针锋相对”错误。原文“夏、

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的意思是夏殷虽然没有改变礼制,但一样灭亡了。这是用历史事实

来表明治国应因时制宜的道理。“针锋相对”也不符合当时的场景,赵武灵王的回答可以说

是“有理有据”)

13.(10分)

(1)(5分)所以形势会跟着习俗而发生变化,礼法制度要随着形势的改变一起改变,这

才是圣人治国的原则啊。(“俗”“变”“俱”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

(2)(5分)既然这样,那么反对古代旧俗不应受到非议,谨守旧礼陋俗未必值得称赞。

(“非”“循”“多”翻译正确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2分)

(-)(9分)

14.(3分)B(“约定将来在他乡重逢”有误.诗中有“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句,

意思是相会终有时,有劝勉之意)

15.(6分)本诗为诗人赴任江州司马路上所作,末两句勉励自己和朋友无论困窘或通达

都当努力自爱,虽不得志但仍积极旷达。《琵琶行》是诗人谪居卧病江州所作,“同是天涯

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流露出同病相怜之感,对琵琶女身世遭遇的深切同情,对自己遭

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答出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三)(6分)

16.(6分)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示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示例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示例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答对一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

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1分)

17.(3分)示例:①生生不息②显而易见③雕虫小技(答出一空1分,符合语境即

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8.(4分)示例:不同于传统的经传注疏,今译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同时

还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改对一处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涌现”一词不合语

境,改为

“再现”;关联词语“只”逻辑不当,改为“还”)

19.(4分)示例:古书今译涉及文字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等,有着很强的学术

性,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在古籍整理中处于重要地位.(符合短句要求2分,表达简明流

畅2分,意思相近即可)

(-)(9分)

20.(6分)示例:①呈现出哪种颜色②光照逐渐变弱③会呈现酸性(答出一空2分,

意思相近即可,字数不合要求者酌情扣分)

21.(3分)A(“等候”运用了比拟手法,而“折腰”的主语是人,并未运用比拟手法)

四写作(60分)

22.(60分)略.

2020级语文一诊考试阅卷及参考资料

(-)评卷之前,各位教研员和直属学校负责组织阅卷老师须组织全体阅卷老师对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进行学习与讨论,把握命题的基本意图。

(二)评卷之前,各位教研员和直属学校负责组织阅卷老师须组织全体阅卷老师结合学

生答题的具体情况讨论评分的细则,以便更好地把握评卷的统一尺度。

(三)评卷过程中,为对评分标准的准确把握与调控,各阅卷场负责老师须适时抽查部

分试卷的评分情况,以顺利推进此项工作。

(四)评卷结束后,请各位教研员和直属学校负责组织阅卷的老师搜集各主观题答题的

情况,撰写简单的分析报告,于2023年1月20日发到指定信箱(qq87995113),以便了解

全市的考试情况,为下学期考试情况分析以及教研工作建议提供思考的基点。

主观题阅卷不要死扣参考答案,语言表达不用完全一致,“意思相近即可”。当然,不

是随意给分,该给分才给分,“意思相近即可”必定是“意思相近”,没有扣要求的就不给

分。具体评分要求参见各题“参考答案”及补充细则,若有补充会在QQ群培训交流。

补充细则:

6.①古代园林建筑:诗情画意的意境美;(1分)注重空间营造的艺术美;(1分)能

通过有限的建筑激发游览者对时空美的感受,获得形而上的审美感兴。(1分)②传统院落:

有对称严整、聚合与开放结合的空间美感;(1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内敛的性格

特质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思想;(1分)体现出家族伦理秩序,承载着亲情、乡情、大情

的和谐秩序。(1分)学生回答到关键信息,该点即可得分。

8.每点2分,拆分为形象概括性信息+文本内容分析;三点核心信息分别为“无人权”

“深爱孩子”

“无力挣脱(绝望)”;学生如笼统作答为“命运凄惨”等相似信息,此点只得1分,

如合点答为

“命运悲苦的母亲”,可根据其后文本分析酌情给分,该点最高不超过3分。

9.题干“细节”“妇人矛盾处境”需成为答案的核心,每一点能用相应细节对照出妇人

此刻矛盾心境即可,答案“细节”处供参考。

15.①本诗为诗人赴任江州司路上所作,诗人虽处不得志的境遇但相信终会退云合,

末两句勉励自己和朋友无论穷困或通达都当努力自爱,是一种积极旷达的思想。②《琵》诗

是诗

人谪居卧病江州,为琵琶女的琴声和倾诉所触动而同病相怜之作,“同是”两句既表达

了诗人对琵琶女身世遭遇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评分

细则:每点3分,答出诗人写诗时的具体境遇1分,对诗句内容展开分析1分,思想情感

1分。意思对即可。)

16.答对一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字迹严重模糊不清,均不给分。

第(3)题可答含“西”的诗句。诗句中虽无“秋”一词但描写的是秋,可以给

分。

17.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脉相承)②显而易见(毋庸置疑、不言而喻)③雕虫

小技(小菜一碟)

答出一空1分,其他成语如符合语境也可。如生造成语、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8.改对一处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将原本正确的地方改错,一处扣1分。

19.如改成3个分句最多2分,改成2个分句最多给1分。改成4个独立的句子,最多

给2分。分句间的顺序可以适当调整,前后通畅即可。

20.答出一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字数超出者每句扣1分。

22.审题立意:

审读作文材料需要注意图片及相应文字,聚焦于主题“认知的局限与突破”,写作时应

具体解析“局限”和“突破”。柏拉图的“洞穴之喻”中,“洞穴”即是“局限”,“走

出洞穴”即是“突破”。

从所给的文字材料和主题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囚徒一直认为这就是

事物本身”,这里在谈个人的认知局限;第二阶段,到“才领悟到此前所见皆是幻像”,这

里谈个体认知局限的突破(这一阶段包含认识到自己的局限和走出去突破局限)。第三阶段,

“讽刺他的眼镜坏了”,这里谈个人突破局限后试图带领群体突破局限,但群体的意见

是更大的局限。

结合“洞穴之喻”的具体内容以及生活、学习经验,我们可以认识到,认知的局限是客

观存在的,具体可以阐释为:人的生理局限性、思维的牢笼、现存和已知的东西、现代社会

的影像世界、人的偏见(包含立场、态度、情绪、错误的认识)等等。现象世界与真实世界

永远有差距,现象部分地反映现实,但也会扭曲现实。人只能尽可能接近真实世界,不能够

彻底完全地把握真实世界。人类的认识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片面性和偏见。人类能够做到

的是,意识到这种局限性,尽可能地减少片面性和偏见,这就是一种认知的突破。(局限是

常态,但要寻求突破,或者说承认局限,勇敢追求突破。)

从以上的解读出发,可以论述的内容参考如下:

(一)认识自己,形成人在每个阶段皆有局限性的基本认知,保持认知持续提升的“空

杯心理”,坚定对真理与本质的执着追求;

(二)锐意进取,敢于突破舒适区,破除“我执”的偏隘与怠惰,直面变化,培养拥抱

不确定的勇气与能力,超越自我,走向更高的生命维度;

“认知的突破”:1.离开洞穴、直视阳光,认识到事物鲜活的状态。这里是个体认知的

突破。2.返回洞穴,带他人出去(带入阳光,启蒙他人),这里是想带来群体的突破,但是

群体的认知局限的突破远难于个体认知局限的突破。

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这也是不断走出洞穴的过程。从更高的认识水平看,此前较

低的认识阶段就好比处于洞穴中的囚徒。认识到人类认知的局限性,使我们能够保持一种谦

卑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富于弹性的态度。我们需要时时反省自己,检讨自己思维的缺陷,

避免过分自信。这也是认知能够获得突破的前提条件。人的认知进步就是对局限的不断突破。

(柏拉图的“洞穴”可以理解为多层级的,从一个洞穴中走出来,获得新的见识,但仍

然在更大的洞中,这个洞是无限的,没有人能够完全走出洞穴,人类永远在洞穴中。)

(三)检视反思,剔除禁锢认知的痼弊与陋习,优化、涵育更加开放、畅达、客观、理

智的文明生态,文化突围,为创新与超越铺路。

认知局限的第三阶段,“讽刺他的眼睛坏了”,这里谈个人突破局限后企图带领群体突

破局限,但群体的意见是更大的局限,并不认同见过真相的人的看法。

群体的局限更难突破,无知的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常持一种独断论的立场,认知的冲

突很多时候源于偏见,源于对片面认识的执着,正是对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对

人类知识体系的缺陷认识不足,使人们之间产生隔阂、误解和冲突,因此开放的胸怀、

理性的认知是我们在认知的突破中最需要的。

材料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1)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沉迷现有和已知的东西,而应该勇于运用理性去不断探索新

的世界,以实践的方式去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2)只是乐意去看可见的世界,而不去思考可知的世界的囚徒,在当前的电子媒介时

代,已经演变成在图像文化的强力诱惑下而无法自拔的影视观众。电子媒介的囚徒在图像的

愉悦中获得了身体上的愉悦,但是从视觉图像、影像上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事件或现实世界

是否吻合,却鲜有人关心。影像传播当下已成为大众传播的必然趋势,但在受众沉迷于影像

世界的同时,已然忘记或者回避、逃避面对真实的理性世界。苏珊桑塔格提出,与生活在柏

拉图“洞穴”中的囚徒一样,现代人同样被影像所欺骗,将影像当作真实存在,尤其在如今

消费语境下,影像的这种欺骗性更是变本加厉,主导人们的生活。除此以外,根据桑塔格的

理解,影像还具有历史的否定性。通过拍照,历史在镜头面前成为照片的切片,历史的线性

发展遭到否定,时间被碎片化了。

(3)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灵魂的转向,培养拥有自由和理性的同时又对未

来充满希望的独立个体。然而,随着机械化工业大生产的出现,效率至上的理念影响着各个

领域,把教育教学看成是简单的传授与被传授的过程,把学生训练成复制知识的机器,教师

只有回归教育的本质,转变职业角色,才能使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

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论述中,第一层次是能够阐释清楚”认知的局限和突破”中的“局限”和“突破”的具

体含义;能够谈到材料的第二阶段,对局限能认识并突破即为第二层次;能够谈到材料的

第三阶段,

人的认知的进步是不断的突破局限,就属于思维水平比较高的第三层次了。

评分标准:参照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分。符合作文要求的中等参照分:44分。

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观点恰切、内容充实、符合逻辑、表述恰当、结合自身经验等。适当

拉开分数差距,对优秀之作要敢于打高分,对偏题、套作等文章要敢于打低分,如明显属于

套作30分以下。

【参考译文】

赵武灵王平日里闲着的时候,肥义在旁边陪坐,说:“大王您是在思考如何从胡、狄那

里得到什么有益的东西吗?”赵武灵王回答说:“要想建立盖世功勋的人,就一定会遭

受习惯习俗的牵制:有独到见解的人,也必然会被一般人抱怨。现在我准备教导民众穿着胡

服练习骑马射箭。”赵文劝谏,武灵王说:“替别人着想不应过分苛求,竭尽忠心不能指责

其错误,您就直言吧。”赵文说:“衣服有一定的款式,这是礼法的规定,是古代圣贤用

来教导我们的方式。现在君王您舍弃了这些,却袭用远方胡人的服式,改变了古代的教化,

更改了古代的准则,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地考虑一下这件事。”武灵王说:“你所说的只是

世俗的见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服式不同却都统一了天下,春秋五霸的政教各异却都能治理

好国家。所以形势会跟着习俗而发生变化,礼法要随着形势的改变一起改变,这才是圣人治

国的原则啊!真正有学问的人能听从意见而改变观点,真正通晓礼法的人能跟着时代的变化

而变化。你还是放下那些成见吧。”赵造也去劝谏赵武灵王,武灵王说:“忠臣不避危险,

明君不拒绝臣子发表意见,您就说吧!”赵造说:“我听说,圣贤之人不去改变民众而去进

行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去行动。现在大王您改变原来的服饰而不遵循习俗办事,改

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用来教化民众遵守礼制的方式啊。而且穿着奇装异服会使

人心思不正,习俗怪僻的地方往往民心混乱。所以治理国家的人不应去穿着奇异怪僻的服装,

中原地区的人民不应效法蛮夷的不开化的行为方式。况且遵循原有的办法不会出差错,遵循

旧有的礼法制度就不会偏离正道,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这件事情啊。”武灵王说:“圣人的

兴起,不是因为互相因袭才统治天下的:夏商的衰败,因不变更制度而灭亡。既然这样,那

么反对古代旧俗不应受到非议,谨守旧礼陋俗未必值得称赞。所以圣人认为适合穿着的就是

好服装,方便行事的就是好规章。遵循现成的制度建立的功业,不可能超过当世;效法古人

的作法,就不能够管理好现在的国家。您还是不要反对吧。”

赵武灵王撤销原阳军队的旧编制,改变为骑兵基地,牛赘进谏说:“国家有成文的法典,

军队有固定的制度。现在大王撤销了原来的步兵编制,来实行胡服骑射,我担心这样做所获

得的利益,比不上所失去的费用啊。”武灵王说:“阴阳变化各有不同的特点,四时气候各

不统一。你只知道官府的旧法典,而不知道器械的便利;只知道兵器铠甲的用途,而不知道

根据不同的条件而变化。所以兵器如果使用不便,为什么就不可以改换?教化如果不符合客

观情况,为什么旧的礼法就不能改变呢?”牛赞拜了两拜,叩头说:“我怎么敢不听从大王

的命令呢!”于是赵武灵王穿好胡服,率领骑兵进入胡地,扩地千里。

成都一诊文言文翻译

文本一【译文】

赵武灵王平日里闲着的时候,独自居住,肥义在旁边陪坐,说:“大王您是不是在盘算

如何从胡、狄那里得到好处呢?”赵武灵王回答说:“建立了盖世功勋的人,必然要遭受一

些世俗小人的责难;而有独到见解的人,也必然会招惹众人的怨恨。现在我准备教导民众穿

着胡服练习骑马射箭。”赵文劝谏武灵王。武灵王说:“替别人着想的人不应该过分苛求,

竭尽忠心的人不能指责他的错误,您就直言吧。”赵文说:“衣服有一定的款式这是礼法的

规定,是古代圣贤的教导。现在大王您对这些都弃之不顾,去改穿远方胡人的衣服,改变古

代的教化,改变古代的章程,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地考虑考虑。”武灵王说:“你所说的只

是世俗的见解。夏、商、周三个朝代虽然服装不同但却能统一天下;春秋五霸政教各异却能

治理好国家。习俗随时势而变,而礼法和这一变化了的习俗相统一,这才是圣人治国的根本

原则啊!真正有学问的人能听从意见而改变观点,真正通晓礼法的人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

化,您就放心吧!”赵造也去劝谏赵武灵王,灵王说:忠臣不畏惧危险,明主不拒绝臣子发

表意见,您就坦然地说吧!”赵造说:“我听说过,圣贤之人不去变更民众的习俗而去教化

他们,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家。现在大王您改变原来的服饰而不遵循习俗,改穿胡

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不是按照礼仪法则教化民众的方式。而且穿着奇装异服,会使人心

思不正,习俗怪僻会扰乱民心。所以做国君的人不应去接受奇异怪僻的衣服,中原地区的人

民不应效法蛮夷的生活方式,这不是按礼法要求来教化百姓的途径。况且遵循以往的法令不

会出差错,按照旧有的礼节行事就不会生出邪念。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这件事情。”武灵王

说:圣人的出现,不是因为互相承袭才统治天下的;夏朝和殷朝的衰亡,不会因为改变礼法

而不灭亡。这样说来,不沿袭古法,不一定就要斥责,谨守旧礼陋俗也未必值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