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真题及答案1.【单选题】下面谱例出自《金蛇狂舞》,其旋律发展手法是()。A.扩大B.减缩C.模仿D.模进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该旋律运用了螺蛳结顶的旋律发展手法。螺蛳结顶是将原有的乐句逐步紧缩,直至最后形成简洁的顶端。谱例中的旋律发展符合这一特征,是减缩发展手法的运用。2.【单选题】京剧快板的节拍特点是()。A.一板一眼B.一板三眼C.有板无眼D.无板有眼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京剧快板的节拍特点是有板无眼,用1/4拍来记谱,因此正确答案为C。3.【单选题】某一部交响曲第4乐章的开始处标有术语“Rondo”,其含义是()。A.这首乐曲的结构一定是回旋曲式B.这首乐曲的结构一定是奏鸣曲式C.这首乐曲的体裁一定是奏鸣曲D.这首乐曲的体裁一定是回旋曲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Rondo”有回旋曲和回旋曲式的意思,但作为交响曲下属的某个乐章,出现“Rondo”一词时,则表明该乐章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奏鸣曲为古典音乐的一种器乐体裁,奏鸣曲式为一种曲式结构,一般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4.【单选题】下面谱例中的旋律发展手法是()。A.变奏B.扩大C.减缩D.模进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谱例第二行与第一行的不同在于保持了核心旋律框架的同时,填充了一些旋律过渡音,使旋律更为流畅、丰富,这是变奏的旋律发展手法的特征。B选项,扩大是指旋律中相邻两音的时值间距按照一定的规律拉大;C选项,减缩是将原有的乐句逐步紧缩,直至最后形成简洁的顶端;D选项模进是指将旋律的某个片段作为原型,移到不同音高上进行重复。5.【单选题】一首歌曲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构成,下列哪一个选项符合其中“合”的功能?()A.变化再现B.对比C.模进展开D.倒影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起承转合是民族音乐中常见的曲式结构,所谓“起”即最初的呈示:“承”是继续,常有重复强调的含义;“转”即变化对比;“合”是总结,常体现为再现。音乐是发展变化的,“合”也较多表现为变化再现,B选项,对比在“起承转合”中体现为“转”;C选项,模进是指将旋律的某个片段作为原型,移到不同音高上进行重复;D选项,倒影是模仿写作中的手法,是指当应句模仿起句时,以起句的倒影来写作,即应句模仿起句时,其旋律以某音为轴加以倒置,形成旋律方向上的变化。6.【单选题】下列谱例出自哪一部音乐作品?()A.《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B.《草原小姐妹》C.《森吉德玛》D.《辽阔的草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通过演唱分析得出这条旋律出自《草原小姐妹》。《草原小姐妹》是当代作曲家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共同创作的一首琵琶协奏曲。A选项,《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美丽其格创作的独唱歌曲;C选项,《森吉德玛》是贺绿汀创作的管弦乐曲;D选项,《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长调歌曲。因此正确答案为B。7.【单选题】下面谱例出自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内蒙组曲》的哪一个乐章?()A.《史诗》B.《思乡曲》C.《塞外舞曲》D.《牧歌》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内蒙组曲》是马思聪创作的一首小提琴曲,第二乐章《思乡曲》运用了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正是谱例中展示的部分。A、D选项不属于《内蒙组曲》的乐章;C选项《塞外舞曲》是该作品的第三乐章。8.【单选题】“被称为´东方的小提琴´”,但其表现力与小提琴又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它的滑音独具特色。模拟人声惟妙惟肖”,它指的是下列哪一种乐器?()A.

B.

C.

D.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通过分析,A选项的乐器为二胡,二胡被称为“东方的小提琴”;B选项为琵琶,为民族弹拨乐器;C选项的乐器是革胡,D选项为弹拨乐器阮。9.【单选题】下面谱例出自刘炽的哪一部合唱作品?()A.《生产忙》B.《新疆好》C.《翻身道情》D.《祖国颂》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刘炽为当代著名作曲家,代表作品有《让我们荡起双桨》《祖国颂》等。通过谱例分析可知该合唱作品为《祖国颂》。A选项,《生产忙》是民歌作品;8选项,《新疆好》是刘炽创作歌曲;C选项,《翻身道情》是一首根据陕北道情音调填词而成的民歌。10.【单选题】“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对古代哪一位音乐家技艺的描述?()A.韩娥唱歌B.伯牙操琴C.高渐离击筑D.苏祗婆弹胡琵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形容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歌手韩娥的高超演唱技艺。B选项,伯牙操琴的典故描写的是古琴曲《流水》;C选项高渐离击筑和D选项苏祗婆弹胡琵琶并没有相应的描述。11.【单选题】图1和图2展示了一种“从壁画中走出来的舞蹈”,它是()。A.芦笙舞B.象脚鼓舞C.采茶舞D.敦煌舞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分析题干并结合图片可看到表现“飞天”的舞蹈形象,这是敦煌壁画中的形象,可判断该舞蹈为敦煌舞。A选项芦笙舞是苗族的舞蹈,B选项象脚鼓舞是流传于中国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数民族的舞蹈;C选项采茶舞是流行于我国南方产茶区的民间舞蹈。因此正确答案为D。12.【单选题】下面谱例出自哪一个戏曲剧目?()A.豫剧《花木兰》B.黄梅戏《天仙配》C.昆曲《牡丹亭》D.越剧《红楼梦》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通过分析谱例得知该旋律有《步步娇》的曲牌名称,且能看到这是杜丽娘的唱段,再结合旋律可判断出是昆曲《牡丹亭》的唱段。《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A选项豫剧《花木兰》是豫剧传统经典剧目,描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B选项黄梅戏《天仙配》是黄梅戏经典剧目,描写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D选项越剧《红楼梦》描写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因此正确答案为C。13.【单选题】下列谱例中的同声二部合唱属于哪一种民歌?()A.侗族大歌B.蒙古族短调C.藏族酒歌D.彝族海菜腔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阅读谱例可知,该作品为四声部的合唱,结合选项只有A选项侗族大歌是多声部民歌。B选项蒙古族短调是蒙古族代表性民间歌曲形式,特点是曲调短小,具有明确节奏节拍;C选项藏族酒歌,叫作“昌鲁”,是喝酒、敬酒时唱的歌曲;D选项彝族海菜腔是彝族特有的民间歌曲形式。因此正确答案为A。14.【单选题】下列谱例出自比才的哪一部作品?()A.《阿莱城的姑娘》B.《卡门》C.《采珍珠者》D.《伊凡四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阅读谱例可知此旋律为《卡门》中斗牛士的咏叹调。A选项《阿莱城的姑娘》是比才的戏剧配乐,选项B、C、D都是比才的歌剧作品。因此正确答案为B。15.【单选题】除了以甘美兰为代表的“锣群文化”外,东南亚音乐的另一个标志是()。A.竹乐B.拉格C.呼麦D.玛卡姆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东南亚民族民间音乐以甘美兰和竹乐为代表。B选项,拉格是印度传统音乐的旋律体系,足旋律的种子;C选项,呼麦为蒙古族的一种独特的一人双声部的唱法;D选项,玛卡姆是维吾尔族的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16.【单选题】下列图片中的乐器,哪一个是在印度广泛使用的西塔尔琴?()A.

B.

C.

D.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选项A是非洲的姆比拉,选项B是印度的西塔尔琴,选项c是维吾尔族的胡西塔尔,选项D是琉特琴。最后根据题意,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选项B。17.【单选题】下面谱例出自维瓦尔第《四季》的哪一部分?()A.《春》B.《夏》C.《秋》D.《冬》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题干中的图片谱例是维瓦尔第《四季》中的《冬》的旋律部分。因此正确答案为D。18.【单选题】下面谱例中的记谱法在哪一个时期使用?()A.中世纪B.巴洛克时期C.19世纪D.20世纪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查看题干给出的图片,可以看出谱例所示的记谱法,是采用五线谱的方式记录,并且高低音谱号和力度术语等符号都是完备的,属于20世纪的现代记谱方式。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出现大量的临时升降记号,他们将音高、音值、音量、音色、表情记号都严格地排列,整体朝着一种数学化的方式进行。因此正确答案为D。19.【单选题】下面谱例出自贝多芬的哪一部交响曲?()A.《英雄》B.《命运》C.《田园》D.《合唱》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谱例可以分析出此作品是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旋律部分。因此正确答案为A。20.【单选题】下面谱例出自哪一部音乐剧?()A.《悲惨世界》B.《猫》C.《歌剧魅影》D.《艾薇塔》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谱例可以分析出此曲为《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它出自《艾薇塔》这部音乐剧,由蒂姆·赖斯与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共同制作的音乐剧。21.【单选题】“在欣赏拉威尔《波莱罗舞曲》时,老师引导学生听辨‘演奏同一主题的不同乐器’”,其教学重点是()。A.音高B.速度C.音色D.力度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中教师引导学生听辨同一音乐主题不同乐器的演奏,重点在对比听辨乐器音色的不同。22.【单选题】“老师在‘创作’模块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沂蒙山小调》,并分析其‘鱼咬尾’的发展手法,然后用该手法写作旋律”,该教学活动是()。A.自由创作B.采风创作C.命题创作D.模仿创作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题干中教师在创作前,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并分析歌曲的旋律发展手法,得出“鱼咬尾”的手法,并用这种“鱼咬尾”来进行写作,属于运用模仿歌曲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23.【单选题】下列关于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表述正确的是()。A.高中音乐课堂全部按照学生意愿开设B.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均应以学生演奏、演唱为主C.在“歌唱”模块中应安排合唱的分声部排练D.高中阶段应开设简谱读写课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高中音乐课堂分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学习,但并不是全部按照学生的意愿开设,故A选项表述有误;各模块的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但高中阶段主要以音乐鉴赏为主,故B选项表述有误;在“歌唱”板块中,有涉及合唱课的内容,不同声部的旋律有所差别,为了更好地学习各声部,区分各声部的不同,更好地进行声部的融合演唱,应该安排分声部排练。24.【单选题】在休止拍的教学过程中,下列哪一种方法体现了达尔克罗兹的教学理念?()A.学生用身体动作即兴表现休止拍B.学生大声喊“空”以表示休止拍C.教师用点头的方式表示休止拍D.教师用数数表示休止拍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达尔克罗兹的教学理念是以节奏为基础的创造性的儿童音乐学习方式,目的是再现人类原始活动和精神,发展创造力。其教学内容主要有体态律动、视唱法、即兴创作。通过分析,选项A可以反映出其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25.【单选题】“在‘演奏’模块开始的前一周,老师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及个人演奏展示”,这种评价方式是()。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准备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题于中教师的做法是为了在教学前了解学生对于这一板块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来制定和调整板块的教学设计,属于诊断性评价的内容。26.【单选题】学校要组建一支民乐队,其基本的乐器组是()。A.木管乐、铜管乐、弦乐、打击乐B.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打击乐C.木管乐、铜管乐、弹拨乐、打击乐D.木管乐、铜管乐、拉弦乐、打击乐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民族管弦乐队是在中西文化交流下产生的,综合了传统丝竹乐队和吹打乐队,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交响乐队的编制。民族管弦乐队乐器一般分为:拉弦乐器组:高胡、二胡、中胡、革胡、倍革胡等。弹拨乐器组: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筝等。吹管乐器组:曲笛、梆笛、新笛、唢呐、笙(校音)等。打击乐器组:堂鼓、排鼓、碰铃、锣、云锣、吊镲、军鼓、木鱼等。A选项“木管乐、铜管乐、弦乐、打击乐”为西洋交响乐队的乐器,B选项“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打击乐”为民乐队的乐器,C选项“木管乐、铜管乐”为西洋交响乐队的乐器,D选项“木管乐、铜管乐”为西洋交响乐队的乐器。因此正确答案为B。27.【单选题】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乐教主要由乐府组成和管理B.孔子发展完善了东周时期的官学乐教C.西周时期音乐的主要教材是《诗》,即《诗经》D.魏晋时期阮籍提出了“声无哀乐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选项,隋唐时期的音乐机构由太常寺和宫廷管辖,太常寺是历代掌管礼乐的机构,由大乐署和鼓吹署构成,唐朝由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B选项,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而非完善东周时期的官学乐教;C选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西周时期的主要音乐教材,为正确选项;D选项《声无哀乐论》是魏末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嵇康所著的一本音乐美学著作。28.【单选题】如图3所示。合唱训练中老师请学生分别以do为根音向上逐级构唱,再以高八度do’为冠音向下逐级构唱,其练习的重点是()。A.节奏B.速度C.旋律音程D.和声音程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合唱训练中老师请学生分别以do为根音向上逐级构唱,再以高八度do'为冠音向下逐级构唱,在音程构唱中两个音先后出现构成的是旋律音程,这样的训练旨在训练学生在视唱、听音练耳中的音准、旋律音程构唱的准确性。29.【单选题】布鲁纳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动作表象、图像表象和符号表象三个阶段,其中动作表象阶段是通过各种身体动作理解外界并表述自我。下列哪一个选项体现了音乐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动作表象阶段?()A.通过聆听感受音乐B.通过图形表现音乐C.通过五线谱记录音乐D.通过肢体表现音乐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布鲁纳将认知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表象、图像表象和符号表象三个阶段,其中动作表象阶段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能通过合适的动作反映再现过去的事物。A选项“聆听感受音乐”反映的是对事物的感知,没有体现动作表象:B选项“图形表现音乐”反映的是儿童开始形成图像和表象,去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件,为图像表象阶段:C选项“五线谱记录音乐”反映的是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属于符号表象阶段:D选项“肢体表现音乐”反映的是儿童通过肢体动作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它们。30.【单选题】“如果所有的意义都能用词语表达,那么绘画和音乐就都不存在了”,它体现的美学观是()。A.指涉主义B.形式主义C.表现主义D.极简主义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表现主义主张放弃对周围世界的描绘,强调把内心体验表达出来,直接追求内心深处的感觉,主张音乐要表现人们的思想本质和内在灵魂。31.【音乐编创题】旋律写作。以下面谱例中的旋律作为主题,分别写作三段变奏。要求:(1)变奏一:加花变奏。(4分)(2)变奏二:当节拍变换为三拍子。(3分)(3)变奏二:变换为小调式。(3分)主题: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参考解析:

32.【作品分析题】分析下面的谱例。要求:(1)判断调式调性。(3分)(2)画出曲式结构图式。(6分)(3)写出曲式的整体结构名称。(3分)(4)写出1~4小节与5—8小节旋律之间的发展手法。(3分)《C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片段)海顿曲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参考解析:(1)c自然大调转G自然大调转C自然大调。(2)

(3)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4)同头换尾的旋律发展手法。33.【教学设计题】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鉴赏《非洲鼓乐》教学重点:聆听《坦桑尼亚舞曲》,并参与鼓乐节奏实践。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10分)(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教授新课的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15分)(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10分)附谱例一:附谱例二:教学材料:在非洲,鼓是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当地的仪式都在击鼓和舞蹈中举行。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参考解析:(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并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过程与方法】从重音、速度、力度等变化体验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尝试创编非洲鼓乐的基本节奏,从而感受非洲音乐的特点。【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习非洲音乐的概况、节奏的特点,了解非洲音乐尤其是非洲鼓乐的社会功能。掌握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学会运用特殊节奏型创作。(2)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教师出示图片非洲鼓。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非洲鼓的特点,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非洲鼓是非洲的传统乐器,通常是挂在脖子上边走边打,用手敲打,一手调整音调的高低,另一手敲出节奏。非洲鼓展示出的声音亦沉厚有力,亦清脆嘹亮,有着节奏明快、技巧简单、声音动人的特点。2.教师播放《坦桑尼亚舞曲》的音频,学生聆听乐曲并思考问题: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自由发言,并得出答案:情绪是欢快跳跃的,给人非常兴奋的感觉,听到了鼓声和强烈的节奏感。3.教师再次播放《坦桑尼亚舞曲》的音频并配以坦桑尼亚舞蹈和非洲鼓的图片,学生聆听乐曲并思考一个问题:配合舞蹈和非洲鼓的图片并听音乐,可以想象到什么场景?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答案:好像有人在和着音乐打着鼓在跳舞的场景。4.教师总结:坦桑尼亚舞曲一般用于舞蹈中,舞蹈动作特征全身松弛,但又激烈、有力,速度快,节奏复杂,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是鼓。整个舞曲的节奏、速度、情绪和气氛的变化,都取决于鼓手击出鼓点的变化。(二)深入分析1.再次聆听《坦桑尼亚舞曲》,教师邀请同学们尝试记住一条自己印象深刻的节奏,并用笔记下来。(1)学生展示听到的答案,教师评价并展示答案,提出问题:节奏重音在哪里?学生小组合作展示“重音在每小节的第一拍”的节奏练习。(2)复听《坦桑尼亚舞曲》,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律动,尝试改变重音位置节奏练习。2.教师出示三条节奏型,并引导学生边听乐曲边打节奏。(1)学生聆听《坦桑尼亚舞曲》并拍打自己喜欢的一条节奏型。(2)教师组织学生前后6人自由分组,每两人一条节奏型进行节奏练习。(3)教师播放《坦桑尼亚舞曲》,学生听乐曲,小组练习打击节奏型。3.小组合作编创:自由编创符合乐曲特点的节奏型。(1)学生自由编创,从单声部开始编创,注意节奏的重音和节拍的特点。(2)教师巡视,纠错并指导。4.小组展示,教师做出鼓励性评价。5.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非洲音乐的特点:非洲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自娱自乐的消遣活动,而是一种社会活动,鼓和舞蹈在非洲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非洲是节奏的故乡,鼓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非洲音乐语言的重要乐器,是非洲音乐的灵魂。(3)设计意图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围绕知识点展开的,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可以达到学与思考同步的效果。课堂的开始出示图片非洲鼓,学生小组讨论非洲鼓的特点,这样的初步感知是从最浅显的问题人手,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做到自主学习;紧接着听乐曲提问题,就进一步地加深了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深入学习中.教师不但详细分析了乐曲的特点,而且还总结了非洲音乐的节奏型并加以实践,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参与了实践和创编节奏,可以感受到知识点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来的。这样的课堂充满自主学习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了基础。34.【案例分析题】案例:楚老师在高一年级“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中发现,一部分学生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音乐素质总体较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不甚理想,有的甚至连简谱都不认识,于是老师将音乐课改为小组学习的形式,每个小组由音乐素养高低不同的学生混合组成,同时将“鉴赏”模块的教学内容改为以识谱、演唱为主。为促进大家互相帮助与合作,楚老师将期末考核定为小组表演的形式,小组总分数直接影响每位组员的个人成绩?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楚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参考解析:该案例是一个较优秀的案例。优点:(1)教师面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的情况,没有放弃任何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知识能力掌握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基础。该做法符合新课标理念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2)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鉴赏”模块改成识谱、演唱等实践活动,体现了音乐学科内部的综合。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创造活动,符合新课标中“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不足之处:(1)在教学的过程中,基础较低的学生可能对课堂兴趣不大,枯燥的音乐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该教师虽然教学活动比较贴合学生的发展,但是没有关注学生的兴趣,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的施行上,做法欠妥。(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帮助与合作,并给予分数进行评价,小组分数直接影响每位成员的个人成绩,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有失公允。改进意见:(1)在教学过程中,将音符、简谱等音乐知识的讲解转化为学生亲自动手的方式,比如请学生根据谱例,做出对应的“柯尔文手势”等。全体学生都能通过轻松的方式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对音乐课堂的兴趣。(2)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继续采用“以小组定个人”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但是在小组中可以设置“最佳表现奖”“最佳进步奖”“最佳组合奖”等奖项,全面地给予学生评价。35.【课例点评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课题名称】《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教学对象】“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主要目标】了解现代京剧的特征,学习其演、唱技巧。(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片段】一、导入阶段(略)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老师详细讲解传统京剧的基本知识(四功、五法、行当等)2.老师详细介绍传统京剧的脸谱知识(1)介绍不同脸谱所代表的不同含义。(2)演示不同脸谱的绘画方法与特点。(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