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A/06/wKhkGWWItiyAY7xEAAHqgn85D64978.jpg)
![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A/06/wKhkGWWItiyAY7xEAAHqgn85D649782.jpg)
![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A/06/wKhkGWWItiyAY7xEAAHqgn85D649783.jpg)
![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A/06/wKhkGWWItiyAY7xEAAHqgn85D649784.jpg)
![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A/06/wKhkGWWItiyAY7xEAAHqgn85D6497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禹城市物理八上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 B. C. D.2.关于光的色散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单色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会发生色散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立竿见影是光的折射现象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C.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D.太阳发光说明太阳不是光源4.下列措施能加快蒸发的是()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B.把树苗放在温度较低而又潮湿的地方C.用瓶子装酒精时要加盖D.把用塑料袋包装的蔬菜放入冰箱内5.水,是一切生命之源。
有了它,才构成了这个蔚蓝的星球。有了它,整个世界才有了生命的气息。下列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 B.C. D.6.交警部门为检测超载,在告诉公路收费站旁设置了电子磅秤对火车进行测量.电子磅秤的工作电路中利用了一压力感应电阻,且压力感应电阻的阻值所受压力的变化规律如图中甲所示.小聪同学设计了一个电子磅秤的工作电路,要求压力增大时表示数增大,图乙所示电路中不符合要求的是甲A. B.C. D.7.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8.下列短语或词句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立竿见影 B.水中捞月 C.三点一线 D.一叶障目9.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时按下计时器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2cm处,在凸透镜另一倒距离凸透镜50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清晰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A.f<16cm B.16cm<f<25cm C.25cm<f<32cm D.32cm<f<50cm1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逐渐变暗,则下列接法正确的是()A.M接A,N接B B.M接A,N接DC.M接C,N接B D.M接C,N接D12.菏泽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出台了文明二十条,其内容中规定不“大声”喧哗,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C.音色 D.声速13.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14.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成像原因及其矫正方法的示意图是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15.甲、乙两小车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16.如图所示,雨后的莲叶上,“露珠”颗颗。尚老师竟然在一颗硕大圆圆的“露珠”中,看到了周围景物清晰明亮、微小绝伦的“倒景”!图中与其光学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 B.C. D.17.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八年级一位男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cmB.质量约为0.05tC.一个手指的长约是8dmD.脉搏约70次/min18.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19.移动硬盘能够贮存信息,是利用了物质的()A.硬度 B.磁性 C.导电性 D.导热性20.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经•秦风•蒹葭》中有一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从物理的角度理解,以下正确的是()A.霜是由露水凝固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B.霜是由露水凝华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C.霜是由水蒸气凝固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D.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2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一个装满水后的质量是320g,另一个装满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后质量是280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子的质量是40g B.水的体积是280cm3C.瓶子的质量是120g D.酒精的质量是200g2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 B. C. D.23.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选择地面为参照物的是()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B.地球绕太阳公转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D.静靠在运行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24.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4.2米/秒 B.4米/秒 C.5米/秒 D.3米/秒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B.工厂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只要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物体就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运动时间短的速度一定大26.如图所示,对于工艺师把熔融的玻璃吹拉成漂亮的工艺品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熔化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B.玻璃的形状改变了,质量也改变了C.玻璃属于晶体,它有固定的熔点 D.玻璃的温度改变了,但质量没变27.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A.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18℃B.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C.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D.中学生在测试800m时的速度约为10m/s28.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A.丙丁 B.乙丁 C.甲丙 D.甲乙29.晓燕在学校冬季运动会的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夺冠,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7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6.5m/s,则她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7m/s B.6.25m/sC.6.75m/s D.6.5m/s30.在购买乒乓球时,小月首先将几个乒乓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落下,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最后选择购买弹起较高的乒乓球。小月这样做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交流与合作 D.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现在许多宾馆都利用房卡取电,只有把房卡插入槽中,房间内的用电器才能使用。房卡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房间里各种灯的连接方式是______的。房间内有一个调光灯开关,转动旋钮灯泡亮度发生变化,此元件相当于______。如图所示若要实现沿顺时针旋转调节旋钮时,灯泡变亮,必须将______(选填“AB”、“AC”或“BC”)接入电路。32.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____,该实验可以说明______。请你设计一个显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33.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1)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__________cm;(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s;(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___m/s。34.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为了防止影响视线,司机师傅应该对挡风玻璃吹_______(选填“冷风”或“热风”)35.如图所示,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透明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图中反射角为______度,折射角为______度,折射光线在______(选填“玻璃”或“空气”)中。36.如图(a)所示,小欣用刻度尺测出玩具小甲虫的长度为______cm。接着她又想测量玩具小甲虫上了发条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于是,她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了两个标记A、B,如图(b)所示。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s=32.00cm,并标出AB的中点M。接着,她让上了发条的玩具小甲虫从A点开始运动,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测出小甲虫运动到M点所用的时间t1=3.2s,以及小甲虫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t2=7.2s,则小甲虫在M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小甲虫在AB间做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7.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如图所示。将烛焰置于小孔前适当的位置,可以在塑料薄膜上观察到烛焰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是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按________方式传播的。38.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如图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______.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39.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中___________图(选填“A”或“B”)。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______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______做测温物质。物质水银酒精甲苯萘熔点/℃﹣39﹣117﹣9580.5沸点/℃3577811121840.图中,汽车速度表示数为_______km/h。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图甲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3)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_____、_____。(5)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____。42.如图所示是某校同学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1)组装实验装置时,放置石棉网的铁圈位置和悬挂温度计的铁夹位置非常重要,其操作顺序是._____(选填序号)①先调整固定铁圈的位置,再确定铁夹的位置;②先调整固定铁夹的位置,再确定铁圈的位置.(2)实验时,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3)在水温升高到88℃时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表:分析表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说明此时当地气压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从计时开始到水温刚好达到沸点的过程中,水要持续_____,温度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5)如图中,表明水正处于沸腾的是如图中的_____图(填“a”、“b”).(6)小明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_____.(7)实验中,另一组同学用一根正常温度计测量水温,发现温度计的液柱异常快速上升,可能的原因是_____.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下表京渝高铁列车G310次从重庆北站开往北京西站的运行时刻表,该列车最快时速可达到200km/h以上,京渝两地的铁路旅行时间缩短,这标志着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重要交通枢纽的重庆,对外交通连接更加便捷。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km重庆北站07:580丰都站09:0009:02134汉口站14:5815:18798北京西站22:202078(1)求G310从重庆北站到汉口站的平均速度;(2)若G310列车全长400m,当以速度50m/s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2min,求隧道长。44.一个标有“净含量18.9L”的青碑山泉水大桶,用它装水,最多装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详解】根据图象可知,C、D选项没有温度保持不变的直线,所以将CD不是晶体,因此排除;图象A不断吸收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熔化图象.图象B不断放出热量,在某段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选B.2、C【详解】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为七色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分解成为七色光,表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是复色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产生色散现象,发生的是折射,所以,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D.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为七色光,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产生色散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详解】A.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B不符合题意;C.小孔成像是在同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C符合题意;D.太阳发光,太阳是光源,D不符合题意。4、A【详解】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和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故A正确;B.把树苗放在温度较低而又潮湿的地方,温度低减慢蒸发,故B错误;C.用瓶子装酒精时加盖,减小了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故C错误;D.把用塑料袋包装的蔬菜放入冰箱内,减小了液体表面空气流速,降低温度,减慢蒸发,故D错误。故选A。5、C【详解】A.冰变成水是熔化而不是凝固,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而不是液化,故A错误;B.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而不是升华,冰变成水是熔化而不是凝固,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而不是液化,故B错误;C.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冰变成水是熔化,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故C正确;D.水蒸气变成冰是凝华而不是升华,冰变成水是熔化而不是凝固,故D错误。故选C。6、D【分析】搞清电路的连接,及电压表测量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结合电阻并联的规律及分压原理、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对每个电路逐一分析,确定答案.【详解】A、压敏电阻与定值电阻并联.当压力增大时,压敏电阻阻值减小,并联电路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一定,根据可知干路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符合要求;B、压敏电阻与定值电阻并联.当压力增大时,压敏电阻阻值减小,两端电压一定,根据可知通过压敏电阻的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示数增大,符合要求;C、压敏电阻与定值电阻串联.当压力增大时,压敏电阻阻值减小,根据分压原理,压敏电阻的电压减小,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示数增大,符合要求;D、压敏电阻与定值电阻串联.当压力增大时,压敏电阻阻值减小,根据分压原理知,压敏电阻两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减小,不符合要求.故选D.7、C【详解】A.该实验中,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小球的振动频率小于音叉的振动频率,故B错误;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C正确;D.如图所示实验,发现小球会跳动,即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跳动,便于观察,故D错误.8、B【详解】A.立竿见影,即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A不符合题意;B.水中捞月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B符合题意;C.三点一线,是射击的基本要领,要利用光的直线传播,C不符合题意;D.一叶障目是叶子挡住了光,无法继续向前传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9、C【详解】A.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递速度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声音具有能量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时按下计时器,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B不符合题意;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也跟着振动,这是因为声音具有能量,而且也能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10、B【详解】由题意知,蜡烛成像时,物距小于像距,则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物距与焦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是f<32cm<2f,50cm>2f所以16cm<f<25c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11、C【详解】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右移,灯泡变暗,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变小,电阻变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变长。下面的接线柱一定接入C,上面的接线柱接A或B。故选C。12、B【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详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大声”和“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防止干扰他人。故选B。13、B【详解】A.蜡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B.由于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可以使食物降温,防止变质,故B正确;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小水滴吸热汽化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14、A【详解】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使像呈在了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得,表示近视眼成像的情况是图甲;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由此可得,表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图丙;故选A.15、C【详解】A.由图像知,甲在乙前面10m处,处于静止状态,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甲的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为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知,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故C符合题意;D.因甲静止,故甲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为0,由图知,乙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为10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C【详解】尚老师在一颗硕大圆圆的“露珠”中,看到了周围景物清晰明亮、微小绝伦的“倒景”!实际上,水珠相当于凸透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A.演示的是小孔成像的原理图,不符合题意;B.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物体位于两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题意;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图错误,不符合题意。17、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详解】A.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1cm左右,手指甲的宽度与此差不多,故A合理,A不符合题意;B.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0.05t左右,故B合理,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一个手指的长度在7cm左右,故C不合理,C符合题意;D.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70次,故D合理,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18、D【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详解】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因此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可以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故A错误;B、当成缩小的像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不能看到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C、虚像是正立的,同时是放大的,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不可能看到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故C错误;D、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因此,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能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故D正确.故选D.19、B【分析】物质的属性有硬度、弹性、磁性、塑性、状态、颜色、质量、密度、导电性、绝缘性、延展性、透光性、导热性、比热容、热值,不同物质的属性不同,实际应用也就不同。【详解】移动硬盘能够贮存许多信息是利用了本身具有的磁性,故B正确。故选B。【点睛】生活中常说的“物尽所用”,指的就是不同的物质按其属性的不同有不同的用处,平时要多留意,多观察,多思考。20、D【详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的冰粒,发生的是凝华现象,所以“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错误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21、C【详解】由题知,两个瓶子完全相同,一个装满水后的质量是m1=320g,另一个装满酒精后的质量是m2=280g,设瓶子的容积为V,质量为m瓶,且酒精密度;则有:;即;联立①②解得:;即水和酒精的体积都为200cm3;则酒精的质量:.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2、B【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邻的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分析个选项看各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ABCD中,只有B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则B做匀速直线运动.23、C【分析】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详解】A.月亮在白云中穿行,月亮和白云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白云为参照物的,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太阳为参照物的,故B不符合题意;C.坐在奔驰的火车里,以地面的某一点为参照物,车和人与地面的某一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故C符合题意;D.静靠在行驶中的列车座椅上的人,以列车为参照物,人和车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人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A【详解】前2s内的路程s1=v1t1=3m/s×2s=6m,后3s内的路程s2=v2t2=5m/s×3s=15m,总路程s=s1+s2=6m+15m=21m,物体的平均速度v==4.2m/s,故选A。25、A【详解】A.物理学中,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故A正确;B.工厂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物体就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两个运动的物体相比较,路程相同时,运动时间短的速度一定大,故D错误。故选A。26、D【详解】AC.玻璃在熔化过程中有逐渐变软变稠的特性,说明没有具体的熔点,所以是非晶体,非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温度升高,故AC错误;BD.工艺师把熔融的玻璃吹拉成漂亮的工艺品的过程中,玻璃的形状和温度改变了,但所含玻璃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质量没变,故B错误,D正确。故选D。27、B【解析】A.家用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大约是5℃,用于冷藏保鲜,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人身高的一半,约为80cm,故B符合实际;C.一支2B铅笔的质量约为5g,故C不符合实际;D.一般中学生跑800米的平均速度约为4m/s,不可能达到10m/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28、A【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详解】如图可知,甲、丙、丁的振动幅度相同,故丙、丁响度相同;乙、丙、丁的频率相同,则乙、丙、丁的音调相同,故丙和丁的音调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丙、丁,故选A。【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及距离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9、B【详解】她在全程的平均速度v==6.25m/s故选B。30、D【详解】通过“小月首先将几个乒乓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落下,观察乒乓球弹起的高度,最后选择购买弹起较高的乒乓球”可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开关并联滑动变阻器BC【详解】[1]利用房卡取电,把房卡插入槽中,房间内的用电器才能使用;所以房卡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2]房间里各种灯工作时互不影响,所以它们是并联的。[3]房间内有一个调光灯开关,转动旋钮灯泡亮度发生变化,所以此元件相当于滑动变阻器。[4]若要实现沿顺时针旋转调节旋钮时,灯泡变亮,即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所以BC接入电路。32、水花溅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或: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发声的音响,看到烛焰跳动等【详解】[1]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2]该实验能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能传递能量,这样的实验很多,例如: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发声的音响,看到烛焰跳动。33、60.00200.9【详解】(1)[1]由图示乙可知,地砖的起始端与0对齐了,末端与60对齐了,所以每块地砖的长度应为60.00cm。(2)[2]丙图中的停表所表示的时间为20s。(3)[3]走廊的总长度为30×0.6m=18m所以小明的速度为v==0.9m/s34、内侧热风【详解】[1]冬季,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2]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的越快,因此应吹热风。35、6035玻璃【详解】[1][2][3]由图分析可知∠AON=90°-30°=60°=∠BON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NN'为法线,MM'为分界面,则入射角为∠BON,反射角为∠AON,折射角为∠CON',即∠CON'=90°-55°=35°由于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则分界面右端为玻璃。36、4.92~4.954变速【详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玩具小甲虫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0,末端对应刻度值为4.92cm,玩具小甲虫的长度为4.92cm;[2]由题知,玩具小甲虫从M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t3=t2t1=7.2s3.2s=4s,从M点运动到B点的路程:s’=s=32.00cm=16.00cm,则小甲虫在MB段的平均速度为:v===4cm/s;[3]小甲虫在后半段所用时间大于前半段所用时间,故小甲虫在AB间做变速运动。37、倒立直线【详解】[1][2]将烛焰置于小孔前适当的位置,可以在塑料薄膜上观察到烛焰的像,这种现象叫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成像原理是由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8、1mm乙【详解】由图可知:(1)图1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3.5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6.48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48cm−3.50cm=2.98cm;由图2中,乙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所以不符合测量要求的是乙刻度尺.由图3可知秒表的大圈上分度值是0.5s,分针在5和6之间,所以所指时间是5分,小圈上的分度值是0.1s,读数为37.5s,所以秒表的读数为337.5s【点睛】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刻线靠近被测物体,读数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9、A酒精酒精【详解】[1]水沸腾的过程液体不断地汽化成气体,所以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故A正确。[2]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为78°C,萘的熔点是80.5°C,因此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特殊儿童托育免责协议及教育创新实践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消防工程监理与验收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苗圃经营权转让合同
- 2025年度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市场规范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带宠物入住的租赁合同模板电子版
- 2025-2030年户外按摩浴缸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按摩椅智能健康预警系统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不锈钢精密过滤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麻棉梭织染色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工程防渗漏培训课件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年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
- 牛津3000核心词汇表注释加音标1-4 完整版
- 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课件
- 金属表面处理中的冷喷涂技术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