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科学下册教案科学下册教案1
: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探究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感受到在水中的物体有浮力存在。从本课起先,学生着重探讨浮力问题,分析物体沉浮的隐私。第5、6两课将引导学生从浮力和重力的的关系,说明物体沉浮的缘由。本课主要是学习用试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缘由,旨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说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看法、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探讨的顺当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说明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感受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会测量。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说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小水槽(借用物体沉浮套件中的水槽,并在其外壁贴上容积刻度)、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3块、弹簧秤、细线、滑轮(可借用简洁机械试验盒中的滑轮)、小竹棒(长度略短于水槽的宽度)、记录表。
:
一、引入
1、感受浮力:请同学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留意体验手的感觉。
2、依据学生汇报,板书: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课题)
二、探讨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1、出示用线系着的泡沫塑料块:同学们已经学过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请测一测泡沫塑料块的重量,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此时的泡沫塑料块一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试画泡沫塑料块的受力图,拉力=重力)
3、猜一猜:让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面时,它的重量会相同吗?
4、测量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中的重力。质疑:是重力等于零吗?
5、说明: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重力并没有消逝,而是与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时,浮力=重力。(贴图示板画)
三、测量上浮物体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1、再次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留意体验手的不同感觉。
2.为什么把泡沫塑料块按入水里突然松开手它就会快速上浮?(浮力远远大于重力)
3、当我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改变吗?既然浮力远远大于重力,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什么?能用弹簧秤测出来吗?
4、看课本第13页的示意图,小组探讨:“浮力=重力+压力
科学下册教案2
科学探究:
制订怎样搜集成长的证据活动安排。
能搜集实物、找寻数据作为自己成长的证据。
制作一套记录自己成长状况的简历。
情感、看法价值观:
在搜集成长证据活动中,培育学生注意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自觉、诚恳地帮助他人。
科学学问:
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及改变。
重点:了解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发生的改变。
难点: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老师:学生健康检查记录。
学生:学生幼儿、儿童时期穿戴过的鞋、帽和衣服、照片、成长日记、成长记录卡等。询问爸爸妈妈有关自己的成长状况。
第一课时
一、我们的成长改变:
1、老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64页上的四张图片。
2、探讨: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刚诞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长大了,从诞生到现在,我们发生了哪些改变?
(这个问题的关系到学生制定搜集证据的安排,因此,很有必要探讨。主要是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改变,以及学习、运动实力的发展状况。)
4、有哪些事物或数据能证明我们在成长?
二、制定搜集成长的证据的安排:
1.探讨:
①我们应当着手搜集哪些方面的成长的证据呢?
(身高、体重、牙齿等方面的改变,以及学习、运动实力的发展状况)
②我们可以去哪搜集,怎样搜集到成长的证据呢?
(服装、照片、影像、用品、玩具、成长日记、病历、免疫证……)
2.学生分小组制定安排。
3、沟通小组的探讨安排,小组相互评价探讨安排。
4、搜集到了证据之后,我们可以怎样分析自己在那些方面的成长改变?
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分析,如:
年龄身高(厘米)体重(千克)牙齿其他。
(也可以把年龄一栏分成4个年龄段)
三、布置课外活动:
课外按安排搜集并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并提示学生向爸爸妈妈询问一些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
其次课时
一、汇报导入
1、上节课布置了同学们课外搜集分析了成长的证据,现在请同学们汇报一下。
2、学生汇报。(先可以让学生小组内沟通,然后找一两个代表全班沟通。)
3、通过分析搜集到的成长证据,我们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
二、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
1、我们了解了从诞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改变,假如现在要你制作自己的成长简历,我们可以怎么做?
(以卡片的形式呈现,可以利用以前的成长记录卡)
2、成长简历上肯定要有那些内容?还可以补充哪些内容?
3、学生制作一个年龄阶段的。
4、沟通评价学生的成长简历。
5、布置学生将卡片做成一整套,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须要用到。
三、活动:人的一生改变。
1.预料:从现在起,随着时间的消逝,我们还将发生什么改变呢?
2、探讨: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除了身高和体重的改变外,我们还在哪些方面发生改变呢?
3、依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分析,填写下面表格:
项目幼儿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体力
生活自理实力
4、沟通并评价学生填写的表格。
5、探讨:通过比较分析,你觉得人在哪些阶段更须要别人的帮助?你打算怎样去帮助别人呢?
四、阅读:人的寿命改变。
学生阅读并思索:人的寿命为什么能不断提高?
六、拓展: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了解非典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同学之间沟通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现代人类的健康?
科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的表达与沟通实力。
2、学生能够依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办一份科学小报
3、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4、培育学生的评价实力。
教学重点:
1、培育学生的表达与沟通实力。
2、了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教学难点:
1、培育学生的表达与沟通实力。
教学打算:打算好搜集的关于人类祖先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人类祖先的生活有了肯定的了解,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我们的探讨成果。
二、表达与沟通。
1、学生分组沟通自己的探讨成果,集体进行整理修改。
老师参加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去,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
2、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沟通本组的探讨成果,集体评议。
3、分组制作小报。集体评出“最佳科学小报”。
4、学生自读18页的“科学自助餐”,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5、老师补充讲解达尔文的相关资料。
三、课堂练习。
1、学生完成“挑战自我”的“我进步,我胜利”。
四、课外活动。
接着搜集资料。了解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科学下册教案4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推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学问与技能:
1、知道困难机械是由简洁机械组成的,困难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起先制造和运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亲密关系。
2、情愿合作与沟通。
二、教学打算:教学打算各种简洁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假如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相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探讨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赐予补充。
(4)老师出示简洁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推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相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老师赐予确定。明确以上出示简洁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爱好的简洁工作探讨: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洁机械与困难机械的区分与联系。
3、指导学生相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老师供应的工具,做运用与不运用机械能对比试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老师要提示学生操作时留意平安,防止发生意外)
探讨: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三、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洁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运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才智。
四、布置作业
科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对光的传播路途作出假设性说明;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试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喜爱大胆想象;相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教学打算
老师打算:城市的夜景录像、光沿直线传播的课件资料。
分组试验材料:蜡烛、火柴、激光灯、纸筒、吸管,大果冻(透亮)、带孔纸板(每组三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录像资料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丰富多彩的光的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在静静的发生着改变,而且越变越漂亮。今日老师带来了一段城市夜景的录像,请大家观赏。
(播放城市夜景录像)
师:看了这段夜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美极了。
师:什么美?
生:城市的夜景很美,水也很美。
生:灯光很美,很好看。
生:夜晚的建筑物很美丽。
师:最美的是什么?
生:灯光。
师:是啊,我也觉得我们城市的灯光很美,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城市的夜景装扮得如此绚丽多彩。那假如没有灯光会怎样?
生:世界将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到。
师:是啊,光与我们的生活有特别亲密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相识光,探讨光,好吗?(板书课题)
(老师在新课伊始就用漂亮的夜景录像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使孩子们对光充溢了奇妙的憧憬,对光的探究更充溢了深深地渴望,这是促进探究所需的无尽动力。)
二、相识光源
师:光与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想一想,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生:太阳能发光。
生:月亮也能发光。
师:月亮会发光吗?谁有不同看法?
生:月亮不会发光,它看起来那么亮,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课外书知道的。
师:你的学问很丰富。看课外书是获得学问的好方法。
生:老师,我知道星星会发光。
生:蜡烛发光。
生:不对,应当说是燃烧的蜡烛会发光。
师:你描述得特别精确,很棒!
生:镜子也会发光。
师:是吗?在漆黑的夜里,镜子在发光?那你能望见镜子吗?
生:(笑了)看不到。
师:那镜子会发光吗?
生:镜子不会发光。它看起来很亮,可能是它反射的别的物体的光。
生:老师,我还知道萤火虫也会发光。
师:是啊,“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也是一种光源啊!
……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
(深深地启发,自然地沟通,恰入其分地评价,让人听来既亲切又自然,指导中不忘吟诗点晴,体现了老师深深的文化积淀,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心头啊。)
师:树有根,水有源。光也有个源头,大家刚才讲的这些发光体,我们把它叫做光源。像太阳、星星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像电灯、点燃的蜡烛等,这一类光源,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生:叫人造光源吧。
师:很好。那萤火虫、水母等一部分生物也能发光,它们叫什么好呢?
生:生物光源。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科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制定探讨安排。
2、培育学生自主探讨、合作探讨的意识和实力。
3、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实力。
4、培育学生的沟通实力。
教学重点:
1、学生学会制定探讨安排。
2、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实力。
教学难点:
1、学生学会制定探讨安排。
2、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资料的实力。
教学打算:探讨安排表、老师搜集相关学问并制成资料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结合学生上一节课的猜想谈话导入:我们的猜想与事实相符吗?这就须要我们开展探讨进行验证。
板书:《追寻人类祖先的踪迹》。
二、安排与组织。
1、学生分组协商,制定探讨安排并填写好“探讨安排表”。
探讨主题
探讨目的
组员分工
探讨时间
探讨方法
探讨步骤
活动要求
2、集体沟通评议,修改完善我们的探讨安排。
老师强调探讨过程中的留意事项:重点是平安。
三、事实与证据(课外探究)。
1、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搜集证据的方法与途径。(采访、上查询、阅读书籍……)
2、学生依据探讨安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搜集关于人类祖先生活的资料并制成资料卡。
老师指导部分学生开展探究。
3、学生写好。
科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2、了解一些推断风向和风CB稠油泵力的方法,相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3、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
会用多种方法来观测风向,会依据视察自然现象估测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够制作风向标,并知道怎样运用。了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
教学打算
手绢、纸巾、纸ZB燃烧器泵屑等轻飘物体。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日刮CLB型沥青泵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
分小组进行观测。
2、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老师小结。
5、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6、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
7、打算好制做材料。
8、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9、连续观测一周的CG高温齿轮油泵天气状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三、课后作业
科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探讨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l能够视察、记录身边的生物、探讨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l能够例举事例说明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学问与技能
l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靠关系。
l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l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l感受到生物世界的奇妙。
l感受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去发觉生物对环境的依靠关系,揭示环境对于生物的意义,难点是要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打算
有关生物生存之间有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图片与录像。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肯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学习新课
1.视察四周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P26页的图片,相识图上的动物。
(2)提问:它们应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学生看图辨析。
(4)提问:为什么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为什么?
(5)探讨: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当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觉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视察四周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
(2)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师生沟通。
(4)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
(5)探讨:这些生物为什么情愿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自然环境为生活在这儿的生物供应了哪些生存条件?
(6)讲解:像这样一种生物情愿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供应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讲解并描述:一棵树也可以成为很多生物的栖息地,下面让我们一起考察一下校内中的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8)看书27页学习视察方法(提示学生要爱惜树木,就摇一摇够的着的树枝,视察结束,将摇下的生物放回树上)。
(9)老师选择视察的树木,学生分组外出调查,记录。
(10)汇报调查结果,师生沟通。
(11)探讨:这些生物为什么情愿生活在这棵树上?这棵树为它们的生存供应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1)提问:在同一个栖息地,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样共同生活呢?它们之间是挚友还是敌人呢?
(2)看28页图片,或供应有关生物间合作关系的录像。
(3)提问:图上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哪里?与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探讨:这些动物能离开与它们一起生活着的其它生物吗?为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图上的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谈话:向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的关系像什么?(伙伴、挚友)
(6)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吗?
(7)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这样合作的伙伴关系吗?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8)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或录像。
(9)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是什么缘由?
(10)探讨: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猛烈的动物,它们是些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否应当歼灭这些猛兽,而爱护那些弱者?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树上非洲大草原的图:图上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的生存是哪种关系?仅仅是一对一的敌对关系吗?
2.请学生把图上有敌对关系的动物列举出来。
3.师生沟通结果。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1.找寻生物的家园
栖息地
生存、生长、繁殖等条件
教后记:
2.有利于生存的本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能结合查阅资料,例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详细事例。
l能设计试验验证对仙人掌耐旱缘由的说明。
l会用多种形式表达、沟通探讨的方法和结果。
学问与技能:
l相识动植物的生存本事是与其生存的环境亲密联系的。
l相识并描述动植物在外形、习性等方面是如何适应生长环境的。
l知道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l知道不同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l知道一些典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特征。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l体会到生存环境的丰富多彩和动植物生存本事的奇妙好玩。
l想知道关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内容,爱提出与此相关联的问题。
l重视证据。
l意识到要爱惜生命,要为生物的生存创设合适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本课在探讨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
方面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打算:
纸巾、蜡纸、保鲜膜、彩色透亮纸、水彩笔、鱼的图案。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事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发觉植物和动物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对环境的适应。
1.相识沙漠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事。
(1)讲解并描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个条件很恶劣的环境,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吗?最常见的动植物是什么?
(3)谈话: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约有20xx种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视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为什么能适应沙漠这种环境?
(5)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6)看书上得30页试验:这是用了一种什么试验方法?试验中要留意什么?比较的是什么条件?
(7)学生分组试验。
(8)让学生预料试验结果,能证明什么问题?
(9)小结仙人掌的本事。
(10)谈话: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动物——骆驼来说,你知道它有哪些是应沙漠环境的特别本事?
(11)出示骆驼图或视频资料。
(12)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沟通骆驼本事。
(13)学生汇报,老师补充。
(14)讲解并描述:其实除了仙人掌和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假如你走进沙漠,细致搜寻一番,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许多动植物都住在这片严峻缺水的地方。
(15)相识一些相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生物。
(16)谈话:课前有些同学也查找了些资料,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植物生活在沙漠环境中?
(17)学生介绍。
2.相识海洋环境中生物的生存本事。
(1)出示水母和鱼的图:一些海洋中的动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事。图上是什么动物?
(2)提问:它们的体色有什么特点?不同部位的体色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
(3)学生探讨沟通,提出自己的假设。
(4)学生操作活动:让我们通过试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覆上一张黄色的透亮纸,视察,有什么现象?
(5)沟通活动结果。
(6)提问: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像这样靠体色来爱护自己生存的?
(7)学生沟通。
3.相识草原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事。
(1)谈话:斑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动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探讨。
(3)学生汇报。
(4)讲解并描述:让我们看看书上科学家探讨的结论。
(5)提问:科学家为了探讨斑马的条纹的作用蹲在草丛中视察斑马得出另一种结论,你猜猜另一种结论可能是什么?
(6)学生汇报揣测结果。
(7)播放有关斑马的录像。
(8)老师小结斑马身上条纹的作用。
三.启发学生探讨给动植物搬家的留意事项。
1.谈话:我们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探讨: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们居住的地区,要留意什么问题?
3.提问:仙人掌能搬家到我们居住的地方,南极的企鹅能搬到我们这儿吗?见过吗?要留意什么问题?
4.小结:给生物搬家须要了解这种生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并给它创设这样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它生存下去。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2.有利于生存的本事
外形
适应环境
习性
教后记:
3.好玩的食物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l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l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l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l能够找寻、分析表达食物关系的成语。
学问与技能:
l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l知道食物链的组成。
l知道食物链的养分来自于绿色植物。
l相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l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l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引导学生探讨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难点是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打算: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改进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在同一区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之间会存在两种生存关系: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那么是什么缘由能把这些不同的生物联系起来?(食物)
2.动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出示植物、老鼠、猫头鹰三种生物图片:这个地区的几种生物之间是种什么生存关系?
(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画图表示。
(4)讲解并描述:你们看看生物之间像这样以“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链状的联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5)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食物链的看法。
(6)谈话:请学生在自然界中举几个生物的例子。师边板书在黑板上。
(7)提问:你们说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没有食物链的关系?
(8)学生探讨、写食物链。
(9)汇报结果:黑板上的这些食物链有的同学箭头向左,有的却向右,那究竟哪种画法才是规范的呢?
(10)讲解食物链的规范画法。
(11)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过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其实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种食物联系,你能依据这句成语的意思把图画完整吗?
(12)学生画图P34页。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讲解并描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2)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
(3)学生探讨分析35页图上各种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4)汇报探讨结果,并说明划分理由。
(5)提问:你认为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错综困难的食物链,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1)谈话: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这种食物链关系?多不多?
(2)看书P36图,上面有哪些动植物?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画食物链的方法画一条食物链?
(3)提问:还有没有其它食物链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个不漏的将全部的食物链画出来呢?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4)画出上面全部的食物链,数数看有多少条?
(5)提问:你们数过图上有多少条食物链?不管有多少条,从图上看这些食物联系已经形成了什么?还发觉了什么?比如图中的狐狸在食物链中处在什么级别?它只是一条食物链中的角色吗?
(6)学生探讨沟通。
三、巩固应用
1.出示36页下图:这片庄稼地中假如农夫在这里喷洒农药,那么这个场景中会发生什么?
2.学生探讨,沟通。
3.提问:你能将这幅图中的动植物包括人画出一条食物链吗?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3.好玩的食物链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植物)(动物)
教后记:
4.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l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推断。
l能够参加探讨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
l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l能够做一个生态瓶,探讨生态平衡的问题。
学问与技能
l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爱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l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l培育爱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l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
l意识到爱护环境就是在爱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打算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爱护区状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改进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讲解并描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肯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肯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困难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讲解并描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肯定的水平并且改变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模拟生态平衡。
(1)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37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
C生态瓶必需透亮,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视察。
D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纳剧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伴,留意平安。
(2)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3)预料一下,:
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状况会怎么样?
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5)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视察记录)
2.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峻后果。
(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探讨书上3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书上39页资料,思索探讨: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缘由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假如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实行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知道爱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1)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肯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爱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226个自然爱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爱护区吗?这些自然爱护区重点爱护哪些生物?
(2)老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闻名的自然爱护区状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
(3)探讨: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爱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爱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爱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四、布置作业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板书设计
4.生态平衡
教后记:
科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分。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题目,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试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3、能从试验结果中发觉新题目。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意城楼而不断地探讨开发新材料。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题目。科学学问目标: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预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进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探讨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沟通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进冷水和热水,视察它们的改变。
学生自己揣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验证自己的揣测是否正确
学生沟通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试验
学生沟通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熟识新材料
1、熟识书中先容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试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2、塑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科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试验发觉声音是靠什么媒介传播的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情愿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探讨声音的试验。
科学学问目标:
能举例说明哪些物体能够传声。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打算
课桌、水槽、砂纸、水、毛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二、活动一:你听到了吗?
1、打算试验材料:课桌
2、留意事项:轻轻挠、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提出问题:为什么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听见?
3、提问:这个试验告知我们什么?
小组合作
学生探讨
得出结论:声音是通过桌面传播的
4、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的说明呢?
三、活动二:水能传声吗?
1、提出问题: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到声音吗?
2、试验:
学生分小组自己设计试验
全班探讨
得出结论:声音能够在液体中传播
3、组织学生学习科学在线
4、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全班沟通
得出结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4物体传声
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可在气体中传播
科学下册教案11
一单元生物的演化
(4)老师提问:你们怎么知道形成共识的内容是正确的?怎样解决存在的争议?
(3)视察活动须要熬夜进行,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视察活动?
(4)汇报探讨结果,老师简洁板书。
其次课时
一、指导思想:
鄂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三单元)
4.学生自由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适时组织大家进行评价,最终将这些观点统一起来。
5.学生分组试验体会太阳热量对水循环的重要作用。
四单元无限宇宙
(5)老师谈话:你们形成的共识都是正确的吗?存在的争议究竟谁的看法对?
18运载火箭教学目标
自由探讨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适合自己探讨的主题,自由组合形成合作小组,并针对问题提出探讨方案,即明确做什么和如何着手做。
2.能依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懂得搜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讨活动结果,与同学进行沟通、评议。
4.扩展学习与本单元科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学问。
5.情愿供应自己的探讨资料和发觉,与他人共享探讨成果,体验合作的开心。
6.能倾听和敬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打算
1.搜集与自由探讨主题相关资料和图片。
2.白纸一张,铅笔、彩色笔、剪刀。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或阅读一段有关宇宙单元的。
2.分析:
(1)这些资料描述了哪些内容?
(2)哪些是我们已经学习了解过的内容?哪些是新学问?
(3)通过《无限宇宙》单元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4)还想了解哪些内容?(老师可一一列举出来)
3.整理和分类:
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可依次整理成书上的8个主题:我们的地球;我的太阳;银河迢迢;
“神舟”飞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长二捆”,真棒!我驾飞船去巡航。假如有其他主题可另分成一类。
二、自由组合,选择探讨主题。
1.问题:要想知道更多有关宇宙方面的问题,我们有哪些方法?
2.集体沟通。
3.每个同学自由选择感爱好的探讨主题,形成合作小组。
4.提出要求:
每个合作小组根据确定的主题,进一步查阅资料,办一张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
三、制定安排,合作探讨。
1.探讨:怎样才能结合自己的探讨主题办好一份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分小组探讨,小组汇报探讨结果,其他小组可补充。
2.老师小结办报步骤:
(1)依据主题每个同学分头搜集相应的图文资料;
(2)对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筛选出办报素材;
(3)版面设计,依据筛选出来的办报素材进行排版,做到内容丰富,摆放美观;
(4)粘贴图文资料,并进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报。
3.分小组制定探讨安排。
4.汇报沟通。
四、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相关主题的图文资料。
其次课时
1.沟通个人搜集的图文资料,并进行整理和筛选。
2.学生自己办报,老师巡察。
二、展示与评议。
1.探讨:
各小组已经按要求办好了科普小报了,那我们怎样向其他同学展示和介绍我们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2.分小组探讨,设计展示方案。
3.分小组展示科普小报。
4.集体沟通与评议。
三、总结与沟通。
1.集体沟通:
(1)通过办小报这项探讨活动,你知道了哪些天文学问?有哪些感受?
(2)观赏了各个小组的科普小报后,你又了解到哪些天文学问?
(3)通过集体评议各组的科技小报,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想法?
2.提问:
在这次活动中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老师小结:通过这次“自由探讨”活动,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接着学习宇宙学问,了解更多的宇宙奇妙。
科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分。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试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试验结果中发觉新问题。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意城楼而不断地探讨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问题。
科学学问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打算
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探讨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沟通
三、活动二: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入冷水和热水,视察它们的改变。
学生自己预料
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验证自己的预料是否正确
学生沟通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试验
学生沟通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相识新材料。
1、相识书中介绍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1、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试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
2、塑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科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视察、探究夏季星空及典型星座;能与学生沟通、介绍自己在四季星空中视察到的星座及方法。
2.自主选择感爱好的星座,并参加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情愿合作与沟通。
3.知道北斗七星及其他星座在一年四季中的改变规律;了解四季星空及其星座。
拓展性目标:
接着视察星空,发觉有关星空的更多的隐私。
活动打算:
引导、激励学生视察夏季星空及星座;并搜集整理自己在四季星空中的典型星座和有关资料。
打算夏季星空的资料,如银河、夏日大三角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等。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夏天来临,漂亮的星空更加绚丽,我们不仅可以视察到宏伟壮关的银河,而且还可以看到夏日大三角中牛郎与织女会面的情景。假如打算了有关星空的录像资料,可先播放录像,让学生感知星空的漂亮与奇妙,使学生产生剧烈的探究欲。
活动一:
1、让学生在全班采纳头脑风暴的形式沟通课前的视察和发觉,如学生展示介绍北斗七星的“勺柄”指向在春天、夏天的改变。
2、引导学生沟通自己所视察探究的星座和夏季星空发生了哪些改变,让学生把自己视察的方法、视察的时间、视察的地点、视察的感受、搜集到的有关星座的传闻等问题充分地说出来,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视察记录等。
3、老师要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参加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4、通过教科书上的资料卡及银河两张正面、侧面的图片进行展示,或者展示自己、学生搜集到的有关银河的图片、文字资料。
5、最终通过星空全图和相关资料、课件,让学生充分沟通自己所视察的星座在从春季到夏季所发生的改变及夏季星空的典型星座。还可以以此为依托沟通有关夏季星空、星座的学问,及有关牛郎织女的漂亮传闻、其他星座的传闻,从而让学生对夏季星空及星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活动二:
1、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沟通、整理自己一年来对星空及相关星座视察、记录、搜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视察的方法、自己的感觉、发觉等方面的内容。
(1)让学生展示和沟通自己在一年中所视察的有关北斗七星的问题,画出北斗七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第六单元《促织》《变形记》联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第2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
- Module 2 Unit 1 Things I Like Doing(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牛津上海版(试用本)英语二年级下册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河北专版)
- 2024中国能建所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导人员专项招聘约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 5.9神经网络
- 2025年广东省云浮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25年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劳动合同法重点法条导读附案例详解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度花卉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合同2篇
- 2025年度花卉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合同3篇
- 小学班会-交通安全伴我行(共25张课件)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案例)
-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4版》课件 第1、2章 概论、需求预测与管理
- 护理礼仪与人文关怀
- 患者隐私保护的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教材复习-第六章 圆 与圆有关的概念及性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