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
为孩子们找出一条捷径,让知识变得简单,让表达变得顺畅,让背诵变得自然,让课堂变得快乐!这是我对自己教学二年级的要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歌的第三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说话训练:“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指点:
一、思维引路,学会用“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说话。
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我问孩子们:歌声除了会领着盲婆婆走进田野,还会去哪?有了“田野”的铺垫,有的孩子们想到了“果园”,有的想到了“公园”,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等等地方。接着,我又问孩子们,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柿子等等,接着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得心应手。
有了引路,孩子们的写话比较顺畅,写出的句子很真实。小小展示一下:
歌声会领您走进果园,看到柿子黄黄的成熟了。
歌声会领您走进农田,看到棉花白白的像云朵。
歌声会领您走进公园,看到枫叶红红的像一团火。
……
(感慨:有些孩子的思维比较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我们给他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点!)
二、回忆往事,学会用“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说话
我先让他们来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发生过,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起初,孩子们举手的不多,原因是记忆的闸门还没有被打开。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我的童年是这样度过的: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摸瞎子、造房子的游戏,还会和小伙伴们在野外玩过家家的游戏,还和小伙伴们相约学骑车。说到这里,孩子们的小眼睛亮起来了,也说玩过。这下子,记忆的闸门慢慢被打开了,他们纷纷告诉我,还会在冬天和父母堆个雪人、打雪仗,春天一起去公园划船、荡秋千,等等。最后,我再和孩子们探讨他们这个年龄和盲婆婆这个年龄的童年生活是不完全相同的,根据昨天晚上问爷爷奶奶童年生活的答案再来写话就不难了,瞧,下面都是他们的表达: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和小伙伴一起去野外挑草的欢乐。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冬天走河上冰的欢乐。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用柳条编个草帽装解放军的欢乐。
……
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条学上的捷径,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条教上的捷径,老师和学生同样能收获到轻松与愉悦。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2
今天我们低年级教研组教研,教研主题为“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良好的学习”,由我讲了一节随堂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上完课,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仔细想想,教学中虽有成功之处,也不免有一些失误。认真总结,将对自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先说说我认为成功的地方吧。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实施以来,我们几经开始在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如:提前准备、认真、积极发言、坐姿端正。有几个习惯学生养成得还是不错的。上课前,学生能提前准备好书,放在桌子的中央,把笔和橡皮放在桌子的右上角,并且静息等待上课。课堂上读书时,学生基本上都能自觉地把书立起来,坚持良好的读书姿势,而且听讲情绪也比原来好多了。
在评课的时候,老师们也都能从我的课堂上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有的说我生字教学指导得很好;有的说我让先完成任务的同学记生字,有统筹安排时间的意识;有的说我能运用暗示性的语言,表扬提前预习的学生,对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会起到促进作用。从这些肯定中,我感到很欣慰,多年来,我对语文教学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的,今后还将继续进行有益的探索。
当然,本课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以下一些方面:
1、学生倾听的习惯还不够好。特别是倾听老师的`要求和倾听同学的发言。
2、感知课文内容只停留在表面,文章思想内涵没有挖掘出来。
3、学生在课堂上还会好奇的扭头看后面听课的老师,行为习惯不够好。
4、学生语言匮乏,评价只停留在表面,语言不够准确,如:读得不整齐、没感情、读得乱。发现别人的优点少,缺点多,不能汲取别人的长处。
5、老师对蝈蝈和蛐蛐是不是一种昆虫搞不太清楚,只得用“课后查资料”化解尴尬。
本课还可以在如下一些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老师的要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其次,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别人。老师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评价标准,如评价读书,可从语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评价。这样,学生就不会再盲目了。
再次,备课要深入,老师要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养成提前查资料的好习惯,免得再出现不应有的尴尬。
总之,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上课、评课的教研方式,让我更加真实、全面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今后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3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全诗展现了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一只会唱歌的的蝈蝈,希望这只会唱歌的蝈蝈让寂寞的盲婆婆听着蝈蝈的歌声“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回到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在本课教学中,我紧扣主题来组织教学。小孩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孩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他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然后,抓开篇一个“乐”字指导朗读,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蝈蝈给婆婆带来了什么?展开三、四节的朗读指导,先体验婆婆的生活本来是什么样的。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提问:“婆婆的生活里有红花吗?有绿草吗?有青山绿水吗?有蓝天白云吗?有的只是——”生齐答:“一片黑暗!”一生又脱口而出:“婆婆的生活很孤独!”体验到了盲婆婆的孤独,才能感受到婆婆的欢乐。“是呀,蝈蝈给孤独的婆婆带来了什么?”生答:“欢乐!”
接着读第三节,体验婆婆的欢乐。我说:“现在大家都是盲婆婆,请闭上眼睛,听——咯咯,咯咯,吱吱,吱吱,嗞嗞,嗞嗞,咯咯,咯咯,呜呜,呜呜,哗哗,哗哗……”在蝈蝈的叫声中,我有意渗透了风声,溪流声,小动物的叫声等。“小朋友,蝈蝈的歌声领你到了哪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睁开眼睛,兴奋的交流着:“歌声领我走进森林,听到小鸟在枝头唱歌。”“歌声领我走进森林,看到草地上小朋友正在和梅花鹿一起舞蹈。”“歌声领我走进田野,看到青蛙正在庄稼地里忙碌着。”“歌声领我走进山谷,听到泉水正在弹琴。”……交流中,小朋友走进森林、田野、山谷,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听到鸟鸣、蛙声、泉水叮咚,想到了小朋友在草地上嬉戏,在森林与动物玩耍……小朋友们的想象,在蝈蝈的歌声中色彩缤纷!这样的训练,让文本与感情的共同升华,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
在教学中,以读贯穿,抓住“盲”展开教学,突出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送的这只蝈蝈对盲婆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第三节的时候,通过配乐朗读,结合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婆婆的表情,激发学生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一是“看到”,让盲婆婆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学生对于“我”送蝈蝈的用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于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蝈蝈的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哪?”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使学生与文本感情的一同升华,也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了训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觉得诗歌的第三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说话训练:“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是这样引领学生的:
我问学生们:“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因为课文有了“田野”的铺垫,孩子们想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如:花园或游乐场,等。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游泳池”等等地方。接着,我又问孩子们,在花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五颜六色、各种美丽的花朵等等,接着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就得心应手。
有些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是跟不上的,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给他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点!
但教学生字时不够突出,没能把握好低年段的教学目标:把识字写字放在教学任务的首位。应该运用字理知识教孩子识字,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的掌握好生字的写法和运用。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6
1、时时处处皆教育,育人应达无痕境。
当课堂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如何处理得更艺术化些。更有效地消除课堂中出现的嘲笑声,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暗示:期待和宽容。并在笑过之后,语言上,思想上、情感上有正面的发展。
例一:一学生说如果我的隔壁住着一位盲婆婆,我会带她去看风景。学生一片笑声。我当时没有否认这种说法,是这样说的:“虽然婆婆看不到美丽的风景,但她会用心去看的。”下文也出现了类似的句子: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学生真的就懂了吗?盲婆婆怎么用心去看?或许可以这样处理:你说的很特别,你会带盲婆婆到什么地方去看什么风景?婆婆用什么去感觉这些美丽的风景呢?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皮肤感觉……。学生们在笑过之余,思维会被引开,会觉得这样一句看似可笑的句子其实并不值得笑,而发言的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承认。被笑的尴尬会一消而光。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这样的心理暗示:宽容比嘲笑力量更大,别人的思想是有自己独特感受的。
例二:一学生在读蝈蝈的叫声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欢快,或取得逼真的效果,把“咯咯”模仿成了蝈蝈的叫声。又引来了一阵笑声。我知道这是善意的。怎样化这笑声为更有利的资源呢?直接赞扬!你为什么要读得这样欢快?大家也来做做这只欢快的蝈蝈,改成像他这样读读!让盲婆婆感受更多的'关爱,好不好?读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了,书声中融入的情感也会更丰富了吧。
例三:在老师奖给小朋友“快乐果”,“勇敢果”时,有一个没奖到的,也没发过言的小朋友在下面小声说:“这样的苹果又不好吃。”让大家又是一阵笑声。这笑声让我深思:他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吗?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是我渗透给学生读书的功利性了吗?是我“心系课件”,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了吧。在这笑声过后我该怎么办?孩子的话也提醒了我,物质奖励不应说在前面,不让学生养成为功利的目标读书。在得到奖品的同时,也应对全体同学心存感激,没有他们谦让机会,没有他们默默支持,提出建议,自己的进步从何而来?所以面对大家说上一句真诚的“谢谢”,真是太应该了!当那位在下面发泄不满情绪的小朋友听到谢谢二字时,他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2、字字句句不放过,语言应往规范引。
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中重视了让学生说规范的口头语言。不遗余力,字字句句不放过,重视让学生说完整的口头语言,力争运用积累,流畅优美。在今后的每节课中我都将以此为目标,为向书面语言过渡做好一切准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7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师: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说说你的感受。
生: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生:看不见鲜艳的花朵,看不见碧绿的树叶。
生:看不见蓝蓝的天空,看不见红通通的太阳。
师: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五彩缤纷,可是盲婆婆的世界却是一片黑暗。她会感到怎样?
生:她会感到寂寞、孤单。
生:她会感到伤心、难过。
生:她会感到孤零零的,会有许多烦恼。
师:在生活上,会有哪些困难呢?
生:眼睛瞎了,洗衣服、烧饭、扫地都很不方便。
生:眼睛瞎了,过马路很危险。
师:假如你家隔壁有一位盲婆婆,你会为她做什么呢?
生:帮她扫地,干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生:扶着她上街、过马路。
生:陪她聊天,解闷,帮她消除烦恼。
生:给她唱歌、跳舞,给她带来欢乐。
生:陪她散步。
师:对呀,盲婆婆眼睛看不见,走路不方便,你可以做她的`拐杖,你可以当她的眼睛。
生:我会陪她到田野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我会给她讲,天空有多蓝,水沟里的水有多清澈……
师:有了我们这些善良,优秀的小朋友,婆婆的生活仿佛重现光明,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诗歌中的这位小朋友也是这么做的,可是,我们都要上学啊,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谁来陪伴盲婆婆呢?有一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就想到……
让学生模仿盲人,闭上眼睛想象盲人的生活,走进盲人的内心深处,学生的体验深刻了,才能走进诗歌,与产生共鸣。理解诗歌中小朋友提回蝈蝈,送蝈蝈时的喜悦,并与其同喜。以及感受到蝈蝈如同小朋友陪伴盲婆婆,它清脆的歌声让婆婆产生无限遐想。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8
为孩子们找出一条捷径,让知识变得简单,让表达变得顺畅,让课堂变得快乐!这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目标定位。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歌的第三小节,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说话训练:“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空间,我问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有了“田野”的铺垫,孩子们想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果园、公园、学校、游乐园”。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游泳池”等等地方。接着,我又问孩子们,在果园我们能看到什么?孩子们回答:看到红通通的苹果、黄黄的柿子等等,接着问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们回答起来显得简单多了,因为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春夏秋冬的景物进行过讨论,甚至写过话。这样,再来进行“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这样的表达训练,就等于是将两个问题进行组合,孩子们表达起来得心应手。
有些孩子的思维比较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我们给他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点!
但教学中生字教学不够突出,听课老师提出,这是第一课时,应把握好低年段的教学目标:把识字写字放在教学任务的首位。大家建议运用字理知识教孩子识字,尤其是本节课的新偏旁“卩”。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9
我是这样导入课文的学习:“你帮助过哪些残疾人或是年老体弱的人吗?你当时怎么想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帮助过人,可他们的想法却不禁使我陷入沉思。“帮助别人方便了别人,自己又不费什么力,而且觉得很快乐。”多么普通而又伟大的想法!“我帮助别人时也没想什么,觉得他有困难就应该去帮助。”是啊,帮助别人不需什么高尚思想的支持,应该是内心的本能!孩子们的心就像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是那么清澈明净,不掺杂质。因此,当我问:“小女孩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儿?”学生读完课文很快就有了答案——为了不让盲婆婆寂寞,在小女孩不在的.时候替她陪盲婆婆。是的,也许我们的孩子都会这样做的。他们没有我们成人复杂的思维,有的只是天真纯洁的内心本能,虽然幼稚,却是最真实的!
清新、自然的诗歌,洋溢着纯真的童心和童趣,涤荡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应该保持这美好的童心,歌颂这清灵的儿童心灵世界,让学生永远保持一颗美好的爱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0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主题,以读贯穿。我在课前先布置学生蒙上眼睛拿东西、走路等,感受“盲”与“不盲”在生活中的不同。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体验到了盲婆婆生活的困难和孤寂,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送的这只蝈蝈对盲婆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第三小节的时候,我以配乐朗读为主,结合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婆婆的表情,激发学生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还来到了哪里?还看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在朗读和练说中,孩子们体会到了蝈蝈带给盲婆婆的.无限乐趣,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也真正理解了送给盲婆婆蝈蝈的重要意义。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诗歌,写出了残疾人盲婆婆受到关爱时的幸福神情,同时,一个活泼可爱,非常有爱心的少年儿童形象也跃然纸上。通过这首古诗的学习让孩子们学会去关爱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愿这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也能发扬光大。,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本节课的课前导入,我注意了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八月十五,团圆、赏月,联想到盲人看不见光明,怎样让他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过渡到课文中来。这环节耽误了一些时间,因为我看到了很多同学的眼神,还没有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就继续让他们说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才开始教学课文。
首先,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想题目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就题目充分提问,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这对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有很大促进作用。紧接着带着悬念倾听范读课文,给学生思考空间,使学生对全文有了整体感知。
第二,从字词过渡过到课文句子的学习。
抽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字形记忆这是一、二年级的重点。我知道这堂课容量很大,就没有设计写字环节,把写字环节拿到第二课时进行,但也想从比较形近字“邻”“领”这两个字入手,引导观察“令”做为一个字的部首时笔画的变化从而指导书写。
第三,充分利用插图来理解课文,这就有了两次插图的运用。
第一次用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来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理解“乐呵呵”、“喜滋滋”的意思,体会帮助别人,特别是残疾老人,心情是快乐的这种情感,从而引领学习全文。第二次让学生想象、练说盲婆婆听了蝈蝈的歌声仿佛看到什么美好事物,体会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我设计了“歌声会领您看到”。这个练习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的语言,增长了知识。学生两次说图意不是很完整通顺,我感受到应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再下功夫。出示完图之后,应紧跟着出示与图有关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作朗读训练。
最后,我设计了拓展延伸,对激发深化提升课文内容起到一定作用。我借助角色换位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即借助角色扮演,使学生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并以某种角色直接进入情感共鸣状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源头活水才能水到渠来。在课堂上,学生真因为体验了盲人的生活,虽然只是生活的一隅,但是也足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点震撼,也足以让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生活有多么的不便,是多么的需要帮助。“生:需要拐杖;生:需要帮助;生:需要眼睛;生:需要领路人。”虽然孩子们只是短短数语,但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中可见他们的感受之深,体验也切。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以儿歌的口吻叙述的,充满童趣,富有爱心的叙事诗。诗句清新,自然。这首诗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在讲这一课时,我从朗读入手,努力搜集与孩子们生活比较贴近的环节,讲后心中有许多欣慰与失落。
一、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其实,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套套的大道理可能无济于事,关键是要抓住课堂中转瞬即逝的一刹那,渗透适当的思想教育,在讲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我印象比较深,在出示课题后,我提问:“小姑娘抓蝈蝈是想做什么?”孩子们回答:“她想送给盲婆婆”“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我提前预习了。”“我就顺势引导说:“老师小时侯也像你一样,喜欢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个方法不错,”讲完这一课后,孩子们就主动去预习新课文,这小小一句话,不仅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而且,对学习真是大有帮助。
二、注意全面,不慌不忙。
在讲这一课处理第二小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就是我读课文,学生们可以做动作,可以出声音,还可以闭眼想象,然后我就自顾的'读起来,用余光注视了一下,看有的同学在作动作,我就没仔细看,其实,和我配合的大多是积极,能力强的学生,而有一小部分学生在干自己的事,这是一个失误,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不管遇到什么,都应该以锻炼学生为主。
三、适时点拨,总括中心
语文课注重的是知识的学习,贯穿以一定的道理,在讲〈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一课时,结尾处处理显得有些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不但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思想,精神上的引导,这二者同样重要。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3
时时处处皆教育,育人应达无痕境。当课堂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如何处理得更艺术化些。更有效地消除课堂中出现的嘲笑声,给学生更多的心理暗示:期待和宽容。并在笑过之后,语言上,思想上、情感上有正面的发展。
例一:一学生说如果我的隔壁住着一位盲婆婆,我会带她去看风景。学生一片笑声。我当时没有否认这种说法,是这样说的:“虽然婆婆看不到美丽的风景,但她会用心去看的。”下文也出现了类似的句子: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学生真的就懂了吗?盲婆婆怎么用心去看?或许可以这样处理:你说的很特别,你会带盲婆婆到什么地方去看什么风景?婆婆用什么去感觉这些美丽的风景呢?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皮肤感觉……。学生们在笑过之余,思维会被引开,会觉得这样一句看似可笑的句子其实并不值得笑,而发言的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承认。被笑的尴尬会一消而光。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这样的'心理暗示:宽容比嘲笑力量更大,别人的思想是有自己独特感受的。
例二:一学生在读蝈蝈的叫声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欢快,或取得逼真的效果,把“咯咯”模仿成了蝈蝈的叫声。又引来了一阵笑声。我知道这是善意的。怎样化这笑声为更有利的资源呢?直接赞扬!你为什么要读得这样欢快?大家也来做做这只欢快的蝈蝈,改成像他这样读读!让盲婆婆感受更多的关爱,好不好?读的情趣被调动起来了,书声中融入的情感也会更丰富了吧。
例三:在老师奖给小朋友“快乐果”,“勇敢果”时,有一个没奖到的,也没发过言的小朋友在下面小声说:“这样的苹果又不好吃。”让大家又是一阵笑声。这笑声让我深思:他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吗?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吗?是我渗透给学生读书的功利性了吗?是我“心系课件”,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了吧。在这笑声过后我该怎么办?孩子的话也提醒了我,物质奖励不应说在前面,不让学生养成为功利的目标读书。在得到奖品的同时,也应对全体同学心存感激,没有他们谦让机会,没有他们默默支持,提出建议,自己的进步从何而来?所以面对大家说上一句真诚的“谢谢”,真是太应该了!当那位在下面发泄不满情绪的小朋友听到谢谢二字时,他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在教学中,以读贯穿,抓住“盲”展开教学,突出婆婆因“盲”间隔了与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我”送的这只蝈蝈对盲婆婆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第三节的时候,通过配乐朗读,结合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注意婆婆的表情,激发学生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是“看到”,让盲婆婆感受现实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学生对于“我”送蝈蝈的用意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于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蝈蝈的歌声还会把婆婆带到哪?”用这样的句式说话,使学生与文本感情的一同升华,也对学生口语表达进行了训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4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目的是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起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帮残的美好意愿。第一课时我抓住“送蝈蝈”这一事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明明为什么要给盲婆婆送蝈蝈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诗歌的含义,真正理解了送给盲婆婆蝈蝈的重要意义,陶冶了学生的美好心灵。
在精读课文第一小节时,我通过抓住“乐呵呵”、“喜滋滋”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我”把蝈蝈送给盲婆婆的喜悦之情。
学习第二小节时,抓住“替我”一词,让学生体会“我”平时可能会给盲婆婆做些什么事?来理解我为什么送给盲婆婆蝈蝈。
在教学第三节的时候,在读好“歌声会……歌声会……”两个句子的基础上,出示:歌声会领您走进(),看到()。歌声会()。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盲婆婆听着蝈蝈欢乐的叫声,仿佛还来到了哪里?还看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说一说,通过说体会到了蝈蝈带给盲婆婆的'无限乐趣,让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也再次理解了小姑娘送蝈蝈的目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15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第五课《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诗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孩子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的排列形式的美,音韵节奏的美,创设意境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儿童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内蕴美,引领孩子去品读,去感受,去体验。
一、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
在审美化阅读教学中,唤起想象后,学生才能拥有广阔的天地,才能调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获取相应的情感体验。
师: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不上学的时候,文中的小朋友会怎样去陪伴盲婆婆呢?
生:他会自己唱歌给盲婆婆听。
生:他会讲故事,为盲婆婆解闷。
生;把盲婆婆带到田野里去散步。
生:他会为盲婆婆捶背,把学校里有趣的事情讲给婆婆听。
生:他会为盲婆婆干活,烧饭给她吃。
多好的孩子,想的多么的周到,从孩子的深情的话语当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和文本紧紧的融合到了一起,关心老人,帮助残疾人,真诚的童心,真情的话语,真诚的情感在他们的心中静静的流淌。
二、品味诗文,鉴赏意境美
于漪老师说过:诗歌是灵动的,充满了诗人的智慧和灵秀。因此,教学生阅读,千万不能支解,不可嚼烂,千万不能将秀气和灵气教去了。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就使他们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本课教学中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品味诗文,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师:(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生:她仿佛会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
生:她仿佛会看到童年那欢乐的岁月。
生:她仿佛一下子眼睛恢复了,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
生:她仿佛听到童年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的欢快笑声。
生:她仿佛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师: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鸟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你能把欢乐的感觉读出来吗?
(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节,其余学生评议。)
生:听了你的读,我们仿佛也走进了田野,找到了欢乐。
(顿时,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争着朗读,都读出了盲婆婆的欢乐之情。)
三、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
诗歌的语言是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读起来琅琅上口,悦心悦目。童诗中有精练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朗读吟诵的短文。
师: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第一小节。
乐呵呵地捉回了
一只绿色的蝈蝈,
喜滋滋地送给了
邻居家的盲婆婆。
生:我喜欢第三小节。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
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与运营合作协议合同范本3篇
- 课程设计用户管理系统
- 2025年度节能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能源管理范本3篇
-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动物组织解剖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度园林景观材料采购合同规范3篇
- 海南师范大学《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共享用工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5年度物业管理处公共秩序维护委托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网络游戏商标形象授权合作合同2篇
- 物理-海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二)带答案
- 202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和答案解析
- 冰晶石生产工艺
- 仓库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 销售人员工作汇报模板
- 城镇公厕保洁管理
- 分布式光伏电站安全运维
- 高速铁路行车组织课件
- 劳务投标技术标
- 调味品市场研究报告
- 少儿跑酷教学课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