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1页
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2页
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3页
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4页
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说明内容,理清说明顺序。.品味说明文准确、严谨、生动的语言。.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短文的行文顺序,把握文章阐述的

事理。教学难点学习短文的说明方法、语言特色,体会文章语言准确、平实、生

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

了生物史上的一大谜团。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地域恐龙

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入第6课《阿西莫夫

短文两篇》。二、出示学习目标.理清说明顺序。.品味说明语言。.学会科学思考。三、预习反馈

.作者简介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曾获代

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其代表作有《基

地》《新疆域》等。.字词积累(熟记字音字形)骨骼(ge)褶皱(zhe)两栖(qi)潮汐(xi)追溯(su)天衣无缝提醒注意:“褶皱”的“褶”是衣字旁。追溯的意思是逆着水向

江河发源处走。比喻寻求探索事物的根由。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自

然,没有破绽可寻。请同学们在课本的相应位置做好标注。四、读课文明内容.这是两篇事理说明文,我们先来看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

短文的题目是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作

者由它引发思考,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从文中勾画出来吗?明确:通过阅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恐龙无处不有》的结论在第

15段: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

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追问:这个题

目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处?明确:《恐龙无处不有》这个题目采用双重否定的句式,突出强

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篇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写法呢?请同学们速读《被压扁的沙

子》一文,勾画结论。

明确:《被压扁的沙子》中在第17段: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

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追问:用《恐龙的灭绝》做题目不

是更直观吗?作者为什么用这个题目?明确:题目是为了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之所以产生,

与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是密不可分的,此外,文题形

象性强,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过渡: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到大陆漂移学说;从被压扁的沙子到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看似毫无关系的两者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呢?

我们一起去文章中寻找答案吧!五、析思路理顺序(一)L请同学们默读《恐龙无处不有》,圈点勾画出文中关键语句,

思考作者是如何由“南极发现恐龙化石”得出“大陆漂移学说”这一

结论的。温馨提示:一般文章每个段落中都有概括性、提示性的文字(比

如我们上节课学到的概念句、总起句、总结句、关键词等),在阅读

时,画出这样的内容可以帮助你提炼文章主要信息,快速准确地掌握

文章内容。圈点勾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接下来,请同学们自主勾画概括,开启自己的探索之旅吧!明确: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文章的思路。文章第2段通

过“发现”、“骨骼化石”、“南极”、“恐龙”等关键词,我们就可以概

括出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第3段写到“在地球

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就共同印证了题目“恐龙无

处不有二特别是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第4

段中写到:恐龙并不适应南极寒冷的气候,它们“如何能在南极地区

生存呢?”把这个发现和南极大陆联系起来。第5段中继续追问“它

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作者在第6段中直接给出了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

移,恐龙正是乘着漂移的大陆这艘“航船”到达南极的。接着提出“板

块构造”理论,接下来8到12段进一步介绍了最后一次“泛大陆”

分裂的过程:第8、9段,2.25亿年前“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

同地区舒适地生活。第10段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

第11、12段,随着时间流逝,大陆继续漂移,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

自己的恐龙而去。第13、14段介绍南极动植物灭绝的原因。最后得

出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强有力证据。作者按照发现问题一一找到答案一一得出结论的思路行文。2.通过分析作者的说明思路,同学们思考一下短文采用了什么说

明顺序?明确: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指按照人们思维发展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推论而得出

科学结论的思维过程,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

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

从原因到结果等。这一篇文章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了

“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再比如,我们上

学期学过的《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角度

加以分说。就是采用了从主到次的顺序。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为说明文的三大说明顺序。通常

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往往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同学们想一想,这篇文章中有没有运用其他说明顺序呢?明确:文章在介绍“泛大陆”分裂过程时还运用了时间顺序。(二)请同学们自读《被压扁的沙子》,继续用圈点勾画的方法

提炼主要信息,并思考:.作者是如何由“被压扁的沙子”得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这一结论的?.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明确:1.文章先引入“问题”: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还是“火山”?接着引出“被压扁的沙子”一斯石英的话题,然后重

点说明了斯石英的性质。接着写在年龄为6500万年的岩层中检测到

斯石英,最后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

撞击。在年龄为6500万年的岩层中检测到斯石英为什么能说明恐龙灭

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呢?这和斯石英的性质有关系,

我们一起来看科学家的证明思路。普通沙子处于超高压状态会变成“斯石英”;地球受到大撞击会

造成超高压,所以可能出现斯石英;地壳深处压力极高也应该出现斯石英。反过来说有了“斯石英”就可能推出超高压的存在。

但是“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在自然状态下经历数百万年或者在

850C的温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变成普通沙子。因此火山爆发造成的高

温会使斯石英消失,大撞击引起的大火也会使斯石英变成普通沙子,

但许多斯石英会因为撞击,被溅到平流层中,避开高温而保留下来。

所以,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

活动。发现斯石英的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而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

绝的时候,因此可以推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

该是撞击。.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顺序呢?由斯石英的性质,发现斯石英岩层的年龄这些因素得出造成恐龙

灭绝的原因是撞击,所以这篇文章采用的是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六、品语言晓特点同学们对文章的逻辑性有了基本认识,可是将深奥的事理由浅入

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需要缜密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借

助语言这个有效的交流工具。这两篇短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我们

一起来探究一下。(一).“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提问:把“几乎”这个词语删去行不行?为什么?明确:“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能起到限制作用。用于句

子中表示“板块构造”很快为大部分的地质界问题如火山、地震等提

供了答案;如果删去,句意就变成了“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全部问题都提供了答案,显然是和客观事实不相符的。虽然只是一个词的应用,却足以体现文章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了。

我们想让自己的文章语言准确严密,也可以采用运用合适限制性词语

的方式。.(1)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

普通沙子。(2)如果在大约100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左右,

它将变为普通沙子。像(2)句一样,把表示温度和时间的词换成不确定的大约数字,行不行?为什么呢?明确:不行。因为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温度和时间不是推测出

来的,而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客观事实。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使

用数字必须采用经过科学验证后确定的数字,准确数字的运用也体现

文章语言的科学严谨的特点。.除了准确精练严密,两篇文章的语言还有什么特点呢?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

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南极洲”比作“全球

的大冰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极异常寒冷,冰天雪地的特点。也

补充说明了漂移到南极的恐龙等动植物走向灭亡的原因。当然如果从

说明方法的角度来说,这叫打比方。

.再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作用,体现了文

章语言什么样的特点呢?先看第一句:(1)即非常纯的沙子。明确:这句话是作者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是对“二氧化

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

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

杂质。这两篇短文是科普短文,是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这样写通

俗有趣,深入浅出,让人们易于接受。再来看这一句话:(2)你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

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明确:这句话也是作者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金刚石就是

我们常说的钻石的原身。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

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

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

刚石太珍贵了。体现了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引人入胜的特点。同时作

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二)小结小结本文语言的特点:准确严谨靠“限制”;生动形象用修辞;

通俗易懂生活化;幽默风趣传知识。七、析关联谈启示.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篇短文都采用了逻辑顺序行文,

语言都是准确严谨且生动有趣的。那么,两篇短文有不同的地方吗?

我们知道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说明的角度却是不同的。同样的问题,说明角度不同使文章有了这么大的差异,这对你有什么

启示?明确:多角度思考问题;写文章也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角度下笔。.恐龙灭绝属于生物学范畴,同学们想一想,被它佐证的“大

陆漂移学说”属于什么学科呢?明确:地质学。追问:请同学们再思考,第二篇短文中涉及了哪些学科?明确:《被压扁的沙子》中涉及了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

学。追问:这些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印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明确:科学无边界。.作者是怎么表述的呢?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

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两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是全篇的逻辑基石,不仅是全

文的起点,也是科学精神的精神所在。让我们齐读这两句话,感受科学精神!.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科学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实例

呢?明确:比如,在《被压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