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为了巧分“辨”“辩”“辫”与“瓣”四个字的用法,小雨编了一个顺口溜:点撇为分辨,有言是辩论,绞丝是辫子,瓜地开花有花瓣。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小雨的学习成果属于()的学习。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认知策略D.态度【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根据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动作技能、态度、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A选项,言语信息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比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B选项,智慧技能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而辨别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智慧技能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对外界的符号、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比如,怎样把分数转换为小数。其中辨别是指对不同的事物做出不同的反应。C选项,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D选项,态度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题干中的描述是对“辩”“辨”“瓣”“辫”这四个字进行辨别,属于智慧技能。故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2.小明及时完成作业后,他的妈妈就不让他再干家务了,以后小明都会积极完成作业。这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选项A,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选项B,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选项C,正惩罚是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减少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选项D,负惩罚是指摆脱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减少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题干中,小明及时完成作业后,他的妈妈就不让他再干家务了,说明摆脱了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以后小明都会积极完成作业)出现的概率,属于负强化。选项A、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3.赵老师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这符合经典性条件反射中的哪一原理?()A.刺激的分化B.刺激的泛化C.获得D.消退【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选项A,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选项B,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选项C,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选项D,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题干中“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属于针对“勇敢”“谦让”这类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鲁莽”“退缩”做出不同的反应。属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刺激的分化。故本题选择A选项。4.加涅根据学习繁简水平的不同,对学习进行了划分,其中,将“苹果”“梨”“香蕉”等概括为“水果”的学习属于()。A.连锁学习B.刺激反应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答案】D。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题干中将“苹果”“梨”“香蕉”等概括为“水果”的学习属于概念学习。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刺激-反应学习是指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规则或原理学习是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选D。5.课程既要基于学科,又要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从而使教学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于社会,这一观点属于()的课程观。A.建构主义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选项A,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把教师视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其中,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会话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创设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维、活化知识,并将事实性的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基于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和项目的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学生应参与课程的设计与编制,主张课程既要基于学科,又要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使教学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于社会。选项B,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源于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家探讨学习的角度与行为主义不同,他们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认知学习理论所要研究的,就是个体处理环境刺激时的内部过程,而不是外显的刺激与反应。认知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时,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的原理,以便把所学内容用于解决新的问题。选项C,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者的行为是他们对环境刺激做出的反应,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这种理论在教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形成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影响较大的有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教学理论。选项D,人本主义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这种人具有洞察力、创造性、建设性和选择性。为此,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尊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评价能力。教学又是一种情意过程,教师既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尊重,又要真诚地面对学生,理解学生,并把自己的感情因素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学还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关于他们个人的意义的有关问题时,全心身投入到学习中,实现真正有价值的意义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起着“促进者”的作用。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和材料;帮助学生发现所学的东西对其个人的意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题干中,课程既要基于学科,又要超越学科,面向真实世界,从而使教学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融于社会属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A。6.上完课后,李老师会给课堂表现好的学生相应的积分予以表扬,给表现不好的学生减少积分以示惩罚。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学习律【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包括:准备率律、练习律、效果律。选项A,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选项B,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选项C,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选项D,学习律不属于桑代克的学习定律之一。题干中,李老师上完课后,给课堂表现好的学生相应的积分予以表扬,给表现不好的学生减少积分以示惩罚,符合效果律的体现。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7.学者布鲁纳强调发现学习,下面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A.认为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B.认为教师的作用是提供现成的知识C.强调直觉思维在学生学习上重要性D.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答案】CD。本题考查布鲁纳的观点。布鲁纳强调发现学习,是学生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还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布鲁纳强调:(1)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领域,让学生试着做,边做边想,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2)直觉思维在学生学习上的重要性。(3)重视形成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他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内部动机的原型”。(4)强调信息提取。故CD表述正确。8.罗杰斯认为,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有几大要素,包括(多选题)。A.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B.学习是自发的C.学习是渗透性的D.学习是由教师评价的【答案】ABC。本题主要考查罗杰斯的学习方式分类。罗杰斯将学习划分为两大类: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二者分别处于一个维度的两端。无意义学习重视智能,不涉及情感和个人价值,与完整的人无关。意义学习则关注感情和个人价值,与完整的人有关,它能够使得人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意义学习的特征包括:(1)意义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者包括情感和认知在内的整个人都投入学习活动。(2)意义学习是自发的。意义学习是兴趣主导的。儿童对世界的一切都感兴趣,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永远无法满足的好奇心。成年人也同样拥有这种宝贵的财富。学习者在兴趣的推动下探索、发现、成长。(3)意义学习是渗透的。罗杰斯批评传统教育只重视逻辑,强调分析,是一种“左脑教育”。意义学习重视情感与直觉,是个人全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的学习。在意义学习中,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是一个整体,都处于变化之中。(4)意义学习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最清楚自己的学习状况,了解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弄清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学生承担起责任,自己决定评价的标准,衡量自己进步的程度。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择A、B、C项。9.桑代克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他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狗消化过程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判断题)【答案】×。此题为行为主义的人物的考查。桑代克进行了猫开笼取食实验,提出了试误说。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狗消化过程进行研究时,偶然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故题干说法错误。10.个体一切持久的行为变化都属于学习。(判断题)【答案】×。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由定义可知:本能、明暗适应、生理成熟等等导致的变化不能称作为学习,因此本题表述错误。,2021-02-0810:24:421.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即有机体的某种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受该行为的结果所影响,是行为在前,结果在后的一种反应联结。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祖母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题干中按时完成作业后看电视,在完成作业这种行为后,给予看电视这种愉快的刺激,会使得孩子以后都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该选项符合题干的要求,故本题答案选择D。2.()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A.程序教学B.组织教学C.个别化教学D.指导教学【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选项A,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斯金纳认为学习过程的有效进行有赖于三个条件:小步骤呈现学习材料;对学习者的任何反应立即予以反馈;学习者自定步调学习。选项B,组织教学是任何一堂课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不属于教学方法。选项C,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独立学习;适应性教学。选项D,指导教学指学生在教育者细心指引下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的学习。根据题干的关键词:自定步调、及时强化和反馈,应选择程序教学。因此,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影响儿童道德学习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行为主体的观察或对榜样的模仿。其代表人物是()。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班杜拉D.弗洛伊德【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不满于极端行为主义的观点,在吸取了认知学习理论观点后,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会学习理论。他强调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故本题选择C。选项A,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主张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中来实现的。选项B,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选项D,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提出性欲论、人格“三我”结构、潜意识等理论。4.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属于()。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的强化。自我强化人指的是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自我强化是自己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肯定和否定,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题干中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属于自我强化。故本题选择C。5.“谈虎色变”是()。A.第一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B.第二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引起的无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引起的无条件反射【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巴甫洛夫通过“狗进食的摇铃实验”,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需要经过学习才能获得。无条件反射是指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是自然的生理反应,无需学习,也称为本能。选项A,第一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是指以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而所谓的物理性刺激指的是不需要思维进行加工,由感官获得对实际存在事物的直接感知。选项B,第二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是指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选项C和D,无条件反射并不考虑第一信号或者第二信号的问题,这两项为干扰项。题干中的“谈虎色变”意思是说起老虎就害怕,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这是通过语言建立的条件刺激,即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6.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A.一般化B.具体化C.分化D.泛化【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刺激的泛化。选项A,一般化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选项B,具体化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选项C,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选项D,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该项与题干描述一致,所以,D项说法正确。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答案选择D。7.小时候被大狗咬过,长大后看见小狗也害怕,这是属于()。A.刺激泛化B.刺激恐惧C.刺激分化D.联想【答案】A。本题考查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巴甫洛夫通过相关研究得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的泛化与分化。其中,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根据题干描述,“长大后看见小狗也害怕”是由于与小时候相类似的刺激诱发了条件反应,这属于刺激泛化。故本题答案选择A。选项B,该项为干扰项,故排除。选项C,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选项D,联想即以所形成的问题表征为提取线索,去激活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结构或者图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A。8.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A.机械的接受学习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机械的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答案】B。本题考查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故本题选择B。选项A,机械的接受学习是指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然而学习内容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例如记乘法口诀表。选项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指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且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听讲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选项C,机械地发现学习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然而学习内容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尝试-错误法走迷宫。选项D,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且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例如科学研究。9.“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多选题)。A.无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第一信号系统活动D.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答案】BC。条件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其中,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题干中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绳子”这样的实物引起的反应,属于第一信号系统。10.负强化就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判断题)【答案】×。负强化是通过给有机体减少厌恶刺激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以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1.下列哪种学习理论最能解释人类走迷宫的过程?()A.强化学习理论B.顿悟学习理论C.尝试—错误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理论【答案】C。人类走迷宫是一个盲目地、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而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是桑代克的理论,也叫做试误说,更符合题目含义。2.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式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答案】A。罗杰斯是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3.某3岁儿童事事要如他意,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父母、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只好依着她。导致该儿童耍赖行为的最可能原因是()。A.该儿童天生脾气坏B.耍赖行为受到强化C.该儿童有多动症D.经典条件反射【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斯金纳在他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提到了强化一词,强化会使行为在将来发生的频率增加。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题干中婴儿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哭闹是婴儿表现出的一个行为,面对这个行为,她的家人没有办法,只好依着她,是对哭闹行为的强化,那么将来婴儿在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哭闹的行为概率就会增加。故答案选择B。选项A,天生脾气坏,题干中描述的是一种后天的习得行为,而不是先天的遗传原因。选项C,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行为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综合症,多在7岁时就有异常表现。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和学习困难。选项D,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提出来的,研究的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环境中的刺激在前,人的反应在后。而题干中描述的情境是反应在前,刺激在后。综上,该儿童耍赖行为的原因是耍赖行为受到了家人的强化,故选B。4.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认知失调B.经典条件反射C.效果律D.社会学习论【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三大定律当中的核心定律效果律。效果律强调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通过题干可以看出,一个是学习结束之后得到成功结果的反馈,使儿童变得更积极,一个是学习之后屡受挫折的反馈结果,使儿童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都是效果律的体现。故本题选C。选项A,认知失调是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使得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选项B,经典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的研究成果。他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D选项,社会学习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他形成了一种认知—行为主义的模式。社会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指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在做中学。替代性学习,又称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5.“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A.强调直观教学B.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答案】D。本题目考查的是“先行组织者”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它是一种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的联系的教学技术。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B选项,布鲁纳强调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C选项,加涅将学习过程分为了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择D。6.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老师和家长给予一定的表扬。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答案】D。本题目考查的是桑代克的试误说。效果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即反馈,也就是过程中给学生及时的反馈,让学生知道对错。题干中老师和家长表扬学生取得好成绩,是给予正的反馈意见,会加强学习者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联结,这体现的正是效果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B选项,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的增强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者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学习内容。(其主要意思是重复,通过重复可以加强正确行为的提升,错误行为的降低。)C选项,动机律不属于桑代克试误说的三大定律,故排除。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择D。7.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分别是()。A.桑代克与斯金纳B.巴甫洛夫与斯金纳C.赫尔与斯金纳D.巴甫洛夫与托尔曼【答案】B。本题旨在考查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和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A选项,桑代克提出了试误说。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尝试错误。B选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巴甫洛夫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得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通过迷箱实验得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C选项,赫尔坚持学习的联结观点,他修改了S—R的公式,使之成为S—s—r—R的公式。其中S为外在环境刺激,s为刺激痕迹,r为运动神经冲动,R为外部行为反应。赫尔认为,外在环境刺激消失后仍持续存在一段时间,成为刺激痕迹。该刺激痕迹导致了运动神经冲动,而该运动神经冲动最终导致了外部行为反应。赫尔希望借这样的修改能回避心理或意识的作用。D选项,托尔曼提出了符号学习理论,他的经典实验是“白鼠迷宫实验”。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项。8.与讲授法相比,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更关注()。A.学生是否参与学习B.学习结果C.学习过程D.对学习过程与结果同等关注和重视【答案】C。本道题考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他认为发现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情的行动,而且还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去概括出原理或法则,他们就会因自己发现的去学习,并因为自己发现所感到愉快和成就感而使学习具有强大动力,所学习的知识会深刻而不易遗忘。因此,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更关注学习过程。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重视学生所获得学习内容和结果。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讲授法和发现法不同的的是发现法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答案选择C。9.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并将观察学习分为(多选题)。A.共同强化B.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9【答案】BCD。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将强化分为了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故本题选BCD。10.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提出了试误说。(判断题)【答案】√。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2021-02-0410:15:571.小蓝最近在班上表现出色,学校为进一步鼓励其进步而撤销了小蓝之前因为打架而受到的记过处分,这一举动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泛化D.分化【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强化的理解。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选项A,正强化就是给一个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撤销厌恶刺激,使行为发生频率增加为负强化。选项B,负强化是撤销一个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选项C,泛化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通俗来说,就是人和动物对相似刺激做出了相同的反应,把两种相似的刺激混淆了,无法区分。选项D,分化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得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通俗来说,就是能区分相似刺激,从而作出不同的反应。题干中打架而受到的记过处分对于小蓝来说是厌恶刺激,学校撤销这一处分意味着小蓝摆脱了厌恶刺激,在班上表现出色的行为增多,符合负强化。故本题选B。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整个观察学习过程就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不同示范而进行的,下列属于抽象示范的是()。A.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观看爱国题材电影学习榜样的行为方式B.老师在讲授空间图形时,按照某个公式在黑板上演示几道例题后,学生就总结出这些例题所包含的定律并按照老师的方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题C.英语课上,老师在讲解前置词“on”时,一边说“onthedesk”一边附加往桌子上放东西的动作D.某学生通过阅读报纸了解先进人物的思想理念【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班杜拉对于观察学习的分类。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可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和创造性的观察学习。其中抽象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选项ABD没有涉及规则或原理的学习,不符合抽象示范的概念。故本题选B。3.一名调皮的学生屡次扰乱课堂,教师请其站到教室后面,教师运用了()。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答案】D。本题考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相关知识。选项A,正强化是指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选项B,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选项C,消退是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选项D,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本题中,教师通过给予一个厌恶刺激,即请调皮学生站到教室后面的措施,来减少学生后续扰乱课堂的行为,属于惩罚,故排除ABC选项,因此本题选择D。4.()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苛勒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答案】C。本题考查认知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点。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有苛勒、托尔曼、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代表人物。选项A,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认为学习是“顿悟”与“主体内部构造完形”。选项B,桑代克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提出了“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选项C,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选项D,斯金纳属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本题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是布鲁纳的观点,故排除ABD选项,因此本题选择C。5.谈虎色变属于()。A.无条件反射B.动力定型C.反馈D.条件反射【答案】D。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后天获得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可以分为由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引起的条件反射。“谈虎色变”是由第二信号系统引起的条件反射。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无条件反射是指那些不需要学习就会的,自然的生理反应。B选项,动力定型又称动型,是大脑皮层机能系统性活动最主要的体现,即是对一系列刺激物所形成的、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是条件反射的巩固系统。动力定型是由于剌激物的重复多次出现,在个体的大脑皮层中以一定的方式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神经过程的稳固系统。C选项,学习反馈指学习的结果信息再返回学习者自身,以对学习进行调节。反馈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反馈的信息可以分为内反馈信息和外反馈信息。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选项。6.由于一名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D.消退【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A选项,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B选项,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C选项,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D选项,消退是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题干中,学生取得进步,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处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厌恶的刺激,因此答C选项正确。综上,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选项。7.小欢很喜欢看武打片,经常将影片中暴力镜头重现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可以用()理论解释。A.试误说B.强化原理C.观察学习D.普雷马克原理【答案】C。本题考查观察学习。班杜拉提出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题干中,小欢对影片中的行为进行模仿,并将暴力镜头重现可以用观察学习来解释。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试误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B选项,斯金纳提出了强化原理,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D选项,普雷马克原理又称祖母法则,是指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综上,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8.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时,教师就要给予表扬。这体现了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动机律【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条定律,分别为:准备率、练习律与效果律。A选项,练习律是指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B选项,效果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C选项,准备律是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题干中,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教师给予学生表扬,就是给学生一个正的反馈,故答案选择B。9.观察学习由哪几个过程构成(多选题)。A.保持过程B.注意过程C.动机过程D.动作复现过程【答案】ABCD。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复制过程: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10.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的都是降低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判断题),2021-02-0309:22:512021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22期(视频版),【精选试题】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自我意识.【答案】×。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强化都是增加行为发生的频率。1.奥苏贝尔提出的促进课堂学习的教学策略是()。A.先行组织者B.最近发展区C.发现学习D.创设情景【答案】A。奥苏泊尔提出的促进课堂学习的教学策略是先行组织者策略。指学习新知识材料时呈现一种起组织作用的、概括抽象化程度较高的材料,把新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组织要想学习的材料。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相对。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是()。A.见风流泪B.望而生畏C.谈梅生津D.睹物思人【答案】C。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教学实录 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 安全生产检查记录表(范本)
- 关于旅游类实习报告模板八篇
- 2025届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外刊语法填空-澳门回归25周年+电影《小小的我》上映+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
- 关于人力资源的实习报告
- 2024年海鲜供应商独家合作协议
- 关于个人民警述职报告3篇
- 自我鉴定大学生500字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合集15篇
- 心理学心得体会三篇
-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国开-参考资料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廊坊十八中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小学高段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合集五篇)
- 新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全册奥数(含答案)
-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附答案)
- 110kV升压站构支架组立施工方案
- YC/T 207-2014烟用纸张中溶剂残留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造纸化学品及其应用
- GB_T 13234-2018 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高清正版)
- 装配式钢板筒仓安装技术经验规程
- 拔除智齿病历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