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课 邓稼先 课件_第1页
第1 课 邓稼先 课件_第2页
第1 课 邓稼先 课件_第3页
第1 课 邓稼先 课件_第4页
第1 课 邓稼先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上空,我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邓稼先领导着科技工作者背井离乡,隐姓埋名换来的这朵蘑菇云,震慑了国际上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也庇护着新生的中国……他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中国男儿”该有的担当与风采……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邓稼先》!第1课邓稼先杨振宁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故事与成就,分析其性格品质,把握作者情感;3.理解并掌握赏析重点语句的方法,分析对比、引用手法的作用与表达效果。基础夯实——作家作品杨振宁,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基础夯实——写作背景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基础夯实——字词过关昆仑()曛()铤()

昼夜()选聘()殷红()宰割()萦带()鲜为人知()燕然勒功()锋芒毕露()当之无愧()元xūn()qīnɡ弹()diàn基()zhì友()妇rú皆知()家yù户晓()至死不xiè()鞠躬尽cuì()可歌可qì()xūnpìnxiǎnyānlúnzǎitǐnɡzhòuyānlùyíngkuì懈氢奠孺挚勋瘁泣喻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基础夯实——字词过关(1)夐:(2)萦带:(3)殷红:(4)鲜为人知:(5)妇孺皆知:(6)当之无愧:(7)家喻户晓:(8)可歌可泣:辽远。环绕。带黑的红色。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很少有人知道。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每家每户都知道。形容名气很大。整体阅读1.阅读文章,理解课文内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六部分:简介中国一百多年的近代史,引出邓稼先。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与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伟大人格。得知中国独立自主完成原子弹的消息时,“我”自豪而感动。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我”对邓稼先的评价,洋溢着对朋友的深情。整体阅读2.本文各个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作用?提示内容划分结构新颖醒目整体阅读3.通过阅读全文,说出邓稼先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

成功地领导设计、研制并爆炸了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重点研讨1.作者写邓稼先,为什么要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祖国、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重点研讨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重点研讨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20多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之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重点研讨3.奥本海默与邓稼先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将二人进行比较?

邓稼先是一个不引人注目的人,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息,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重点研讨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重点研讨4.思考一下,你对“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句话有着怎样的理解?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重点研讨5.作者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呢?“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的党员。重点研讨6.一封短短的信,为何让“我”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震荡,含蓄的告诉我们他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带领的国内研究人员独立研究出原子弹而感到骄傲。重点研讨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环绕,群山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暗。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野兽疾走争失群。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三军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重点研讨7.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吊古战场文》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营造了悲凉、悲壮的气氛,烘托邓稼先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重点研讨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意在把邓稼先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中加以审视,把他的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暗示邓稼先远大的志向、赤诚热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赞颂了邓稼先就是“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重点研讨8.想一想,邓稼先在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这句蕴含的作者的怎样感情?失去战友的悲痛,振兴祖国、完成战友遗志的决心;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重点研讨9.怎样理解“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这句话?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重点研讨10.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1)结构独特,角度新颖。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通过“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杰出贡献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人物性格,赞美人物精神,而且还去探寻其缘由,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重点研讨(2)选材精确,突出主题。邓稼先的故事很多,但作者选择最能表现其精神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如,作者用“文革”时邓稼先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和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不要围攻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感染了所有的人。重点研讨(3)饱含深情,生动感人。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友谊,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他从朋友的角度对邓稼先进行记叙,并将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字里行间,使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的一片赤子情怀,于不经意间被感动。课堂小结作者把邓稼先这一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抓住他忠厚平实,诚真坦白的性格特点,回忆了他为中国的“两弹”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赞颂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并挖掘出这种性格和精神产生的根源: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当堂检测

(一)客观题见DCF课件当堂检测作者称邓稼先是“奠基人”“开拓者”,充分赞扬了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了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领域的地位。1.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二)主观题当堂检测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2.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