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_第1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_第2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_第3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_第4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第一幅图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在校门外,老师正在迎接到校的同学。有的小同学结伴来到学校,有的小同学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学校。画面上,一个小同学正在听妈妈说着什么,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自己的爸爸说“再见”,一个小同学正在和老师互相问好。校园里,教学楼高高矗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有几个同学正在扫地、浇花。

通过观察此图,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第二幅图以“学习语文很快乐”为主题。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语文课,学习生字“马、牛、羊”。黑板上贴着马、牛、羊的图片,一位小同学正在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应的图片下面。女教师亲切地望着她,愉快地微笑着。其他同学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专心地看着黑板。

此图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感受语文学习的生动有趣。

第三、四幅图以“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

第三幅图上,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这两幅图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

1

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对学生进行尊敬老师、遵守纪律、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

教学准备:国旗、写有“马、牛、羊”字的卡片和有关国歌的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1)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然后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这里的要求只要整体认识就行。

(2)我们又设计让孩子们充分翻看语文书,引导学生说说语文书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3)告诉学生图文并茂的语文书是将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4)小组合作认识目录、页码、讨论一下怎样爱护语文书,在学生认识页码和目录的基础上,实践一下用目录去试着找找课文,

(5)让孩子点课文,教师来范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教师要入情、入境地去诵读课文,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去,用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6)再指导学生整体认识“年级、班级”这几个字,并在语文书上正确地写上自己的姓名,

2

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四幅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

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

(1)这是什么地方?

(2)画面上有什么人?

(3)他们在做什么?

(4)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5)请给第一幅图起个名字-------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3、教学注意事项:

(1)、观察后,可以请同学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每个人物的身份。如:“这是老师。这是新同学。这是新同学的妈妈。

(2)、通过自主观察图画,讲述画面内容,学生逐步了解学校生活,知道在课堂上要做些什么,该怎样去做。教师切忌用单纯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入学第一天,猜一猜,小朋友见到老师应该说什么?老师会对小朋友说什么?教师切忌答案求同,只要意思正确,都要鼓励。

4.情境演练。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1)教师和学生一起模拟的相互问候;并告诉同学们每天第一次见面时见到老师都要向老师问好。老师可和同学共同模拟练习。

老师:清早,我在上学路上遇见了孔阳同学??

王洋(起立):老师早!

老师:孔阳,你早!

(老师继续创设情境,相遇的地点可以分别是学校门口、校园里、办公室前、教室里??同学志愿扮演老师和学生,互相问早、问好。)

5、联系学校实际。把观察图画和观察校园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了解:

(1)我们学校的旗杆设在哪里?

(2)我们怎样举行升旗仪式?

(6)我们学校有哪些专用教室,我们在那里上什么课?

(7)我们学校的操场在哪里,那里有哪些体育和游戏设施,课间、课后我们应该怎样在那里游戏、锻炼?

(8)图上还有一些同学在国旗下做什么?是怎样做的?你会做吗?通过观察图画,初步知道入学以后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去做。教师切忌用单纯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和感受。

6、进行模拟练习。

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在引导学生观察国旗的同时向学生简述参加升旗仪式的要求,并播放一段国歌,师生共同模拟向国旗行注目礼。

7、课堂拓展:

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已有知识和技能,把幼儿园和生活中的学到的都展示出来,

(1)谁会讲故事、背古诗、猜谜语、写汉字、读拼音、说儿歌??

(2)告诉学生其实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这些本领,而且在生活和幼儿园中小朋友们已经学到了不少,

以此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的内容,消除与语文的陌生感,拉近与语文的关系。

(3)推选故事大王

8、小结本课学习情况,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1、指名说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上学真好,学习语文真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先提问:我们班谁是识字大王?指导观察第二幅图

(1)同学们在上什么课?

(2)这些字你认识吗?

(3)谁愿意把“马、牛、羊”这些字贴在“马、牛、羊”图片的下方?

(4)谁愿意把这些字读给大家听?

(5)你愿意把这些字教给大家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4、可以找出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进入学习小组教给大家学习,让那些认识一些汉字的孩子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多认汉字的愿望。同时告诉不认识这些汉字的同学,学习汉字并不难,很快大家都会认识这些字,经过语文学习大家都能看书、写字。让所有的孩子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上语文课很有趣。

5、课堂小结: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第三课时

1、指名说说上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会读书的姿势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3、教师表扬坐得好的同学。

4、指导观察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说出:一位男同学正在读书。他的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

5、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坐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双手拿书,书直立略向外倾斜,眼睛和书保持一尺左右的距离。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6、请坐的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7、教师表扬坐的好的同学。

8、来到学校后你看到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然后,试着把眼中看到的甚至小脑袋里想到的都画下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教师在孩子们画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亲切地交谈,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也可以帮助那些遇到有困难的需要帮助的'孩子,借机了解一下整个班级的执笔姿势情况,看看对的有多少,不对的有多少,以便以后调整教学,发现不正确的姿势要及时纠正。

9、当大多数孩子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写上自己的名字,让他们一个个站起来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要求,如:用普通话去说,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想好了再说,说话要流畅????在孩子说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留意一下班级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是哪些同学,一般的是哪些,较弱的是哪些。

10、孩子说完后老师用简短的文字为他们写上主要内容,并且做适当的评价,评价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以鼓励为主。

11、同学们会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吗?请做给老师看一看。

12、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13、指导观察第四幅图,引导学生说出:第四幅图上,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画面上,作业本平放,小女孩头正、肩平、背直,胸离课桌一拳,眼离本子一尺,两臂平放桌上,左手按本,右手执笔。她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下端,距离笔尖约一寸,同时用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支住中指,笔杆握得松紧适度,笔杆上端稍稍向右偏,紧贴虎口上,与纸面约成45度角。

14、请大家按以上要求做,看谁做得好?同桌互相纠正。教师巡视指导。

15、请做得好的同学做给大家看。

16、教师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17、总结:

同学们按这两幅图上学生的样子去做,可以使我们初步了解读书、写字的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为今后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打好基础。

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习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但起步的训练十分重要,入学教育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如,观察第三、四幅图时,要指导学生认真看图,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同时要指导学生模仿图中人物练一练,教师逐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在此后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依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严格要求,随时提醒,及时纠正,常抓不懈。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小书架》是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儿歌。儿歌安排在学习了六个单韵母之后,重在复习单韵母,随文识字,理解儿歌内容。

在复习导入的环节,我安排了抽读6个单韵母,又复习了单韵母儿歌,让学生对已学过的单韵母有更全面的认识。在随文识字的环节中,识字也是带着拼音识字,特别是“书、架、下、它”等几个涉及到单韵母的音节,都是要求学生拼读的。拼音教学是本册的重点,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很多学生会认单个的韵母,但是和着声母就拼不出来了,有的学生是对声调的把握有问题,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很难区分。要突破拼音这个难关,就得抓住所有拼音练习的机会,特别是要落实口头拼读的练习。

课堂上,读书是基础,一年级的课文内容都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小书架》一文也是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我安排了很多读的环节。先是整体认知课文。这里面有全班读,也有教师范读,同桌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等环节,把读的工作落到了实处。在多读识字的基础了,第二个环节是理解课文,深层识字,在这个环节,教学也是用读贯穿起来。边理解边读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层次。本环节也有个人读,分组读、打着节奏读等。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学会朗读。有了不同层次的朗读和不同形式的朗读,我以前在语文教学中读得少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以后的教学中,仍然要抓住读这根主线,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识字环节,我以游戏形式让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既激发学生热情又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给读得好的同学鼓励,给读的不好的同学指出。有了这次较成功的教学经验,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也更有信心,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好的。

一、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广泛地开发课程资源。

本课识字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这些教学课程资源。这样,学生在一个充满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既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又进入了积极学习的境地,并有效地实施了学科整合。

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想像能力和创造潜能,我利用组词,练习说句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解放,释放他们的巨大能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次教学使我体会到,语文教师不但应该为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质而教学,而且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人文素养而教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学。

三、是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组词,并口头造句。

在书写生字环节,我先范写,再让学生写,并巡视,能及时发现书写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组词和口头造句。另外,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设计,恰当地处理了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学得积极主动,参与面广,热情高,还拓展了想像思维,受到了人文气息的熏陶。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不足之处还是有的,如有些细节没注意到,与学生的交流也不足,在教学环节上还能编排得更好等,如能增加其他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实。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还会注重和其他教师交流,时时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在此,本校的琼珍老师,燕华老师,厥帆老师,占莉老师,刘英老师,艺妮老师,在听课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跟你们说声感谢。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本课生动地描绘了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教学本课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理解一些重点词语,体会冰花的美丽神奇,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词。

在教学中,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件给好奇的学生观赏了不同形状的冰花。学生在了解冰花的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文本。抓住关键的词语和标点指导朗读。如“惊奇”,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童来惊奇地喊一喊,学生一个比一个更进入情境,体会到了小童的`惊讶。

在教学中,我还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上,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主地学习。教学时以读为本,通过开火车读、自由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体会小童的童真>童趣和冰花的美丽。以读促情,以读促理解,使师生情感互动,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是说课文内容是学生读懂的,是他们自主学习的结果。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冰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冰花还像什么?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当学生的想象飞扬,说出了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句子时,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也是一次很有的口语训练。通过想象,练说,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朗读也更好。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童诗。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手影的游戏,把学生带入向往的情境,再让孩子谈谈影子有趣在哪里。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影子的初步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识字又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我首先以小组合作学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加以表扬,还能很快的完成检查。巩固生字时,我利用课件设计了“送字娃娃回家”的游戏,让学生不再枯燥。在识字的形式上,我采取了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看图记生字,让学生反复与生字见面,加深印象。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记住所学的字。

低年级的阅读是强调正确流畅,培养语感尤为重要。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要“读到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仅字要念准,而且要让学生建构词的概念,就是让他们把词连读,弄清一个句子中有几个词构成。这样才能为感悟课文打下基础。这样高的要求,仅仅靠一遍初读,再加几分钟识字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程度较差的学生来讲,更是不够。我抽生反馈读,目的是了解学生读的程度,并且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为了读通顺、流利,我采用了很多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桌互读、抽读、师生互读等方式。

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和难点。首先把马和鸟投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讨论他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然后老师范写,让学生明白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最后学生仿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通过这样的写字,学生了解字的特点还能掌握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写规整。

通过这堂课,让我对一年级的课程标准更加确定和清晰,学生学习的情况都比较好,通过多种方式能吸引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不过还需要加快课堂的速度,更加紧凑一些会更好。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一、创设情境,注重感受。

《冰花》这篇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的千姿百态和晶莹洁白,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多幅冰花图,引导学生去观察体会,感受理解“晶亮”、“洁白”等词语,并练习运用说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好机会。

课文中小童惊奇地喊时,我引导学生:“喊”和平时的说话一样吗?小朋友,你们平时感到惊奇时是怎么做的?老师做妈妈,谁来做小童喊一喊。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正如我国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所说的:必须紧密地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相关性模块,才能成为感悟课文内容的“打火石”。

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课文中所描绘的冰花是千姿百态的,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比喻句“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写出了冰花的各种形状,写出了冰花的数量之多。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冰花像怎样的树叶,像怎样的小草,像怎样的牡丹,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在朗读时,我加以指导性的点评,如:冰花像怎样的小草?指名读柔嫩的小草后,我是这样点评的:这些小草绿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谁再来读呀???通过联系生活朗读,从而来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三、拓展延伸,启发想象。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种多样的,课文只写了三种形状的冰花,事实上,冰花还会引发人们更多的想象。教学时,我请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冰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冰花还像什么?用“啊,冰花真漂亮。它像(),像(),像()。”的句式练习说话,积累词语,对学生的作文起步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想像练说,进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四、不足之处

1、教学整体框架的搭建不太清晰,好似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了一篇课文。

2、板书设计没有特色,不能显示出文章的主要中心。

3、在说话练习中,没有严格要求,句子说得有些松散,成句子的少,以后要在说话这方面多加练习。

4、用了较多的时间去读书,但是在写字这方面没有时间指导。

5、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调了一些,一年级的孩子,应该多鼓励,多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

6、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要继续加强。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在11月6日,我在学校上了一节语文研讨课,教学内容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P62~63页《识字3》第一课时。此次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对词串识字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使学生喜欢识字,有识字愿望,提高学生识字率和书写能力。针对我们学校的教研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我给本节课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激情导入—读准字词,感知韵文——通读词串,认识事物——贴图,进一步建立图文联系——指导书等环节。每个环节都围绕我校教研主题进行设计。

在教学一开始,我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去,想去吗?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望。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公园全景图,学生眼睛亮起来了,公园,对学生来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一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欲望更高了。

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我尽量用儿童话的语言进行教学,如把生字、词语说成“生字宝宝、词语宝宝”以及跟“生字宝宝、词语宝宝”交朋友,把“词语宝宝送回家”等。学生听起来就感觉很亲切,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生字和词。在生字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交给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和渠道。如我出示“水”字,问:你认识它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从而唤起了学生识字的经验。

词串教学中,通过创设带领学生到公园里游玩这一情境,出示了公园风景图,让学生从图画中体会公园景色之美,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出示相应的词语,教师通过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然后连词成串,我根据词串特点灵活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指导朗读,并交给学生方法。如:在读第一、二行词串时,在指名读效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就加以范读,看学生听得那么认真,我趁热打铁把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比之前读得好多了。但是,由于我指导学生朗读时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学生并没能读出词串的韵律美,学生并没能把词串的乐感读出来。在学生读得不够好时,作为老师,应该给学生多几次的范读,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去体会、去感受语境美,进而读出感情。可我本身都没能把词串的韵律美读好,怎么能让学生读好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是在学生读之前,自己先读百遍才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如:我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把握词串教学的特点,在学习生字时没有引导学生把握好生字的形和义,没有处理好读书、识字与写字的关系等等。上完本次课,我深深的感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有待提高,教学机智有待加强,语文知识有待增加,语文教学理论有待掌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借生日》是一篇新课文,讲的是小云过生日时,妈妈送一只布熊给她并祝她生日快乐,小云又把礼物送给妈妈。同时也把生日借给了妈妈,体现了母女的真情。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从来都是别人关心、照顾着他们,而他们也理所当然的接受着别人的关心、照顾。

课前,我对班上学生的生日进行调查,没想到才一年级的学生竟然有一半以上记得自己的生日,说得有板有眼,有的虽然说不上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但都记得自己的生日妈妈是如何给过的。开课后,我让学生读课文后提出问题,没想到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妈妈真的把生日忘记了吗?”“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可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却是这样的`:“大人不过生日”“大人不馋好吃的”“大人不用在生日时买好衣服”“大人不需要生日礼物”……他们的妈妈不过生日全都归功于“大人”二字上了,我感到悲哀。只好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第二个问题上:“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并以此展开小组讨论。孩子们的答案是完美的——“小云爱妈妈”“小云关心妈妈”……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知道对大人应该有爱心,我非常高兴。

在教学小云问妈妈:“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妈妈说:“我忘了。”让学生讨论妈妈是不是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时,全班同学竟一致认为妈妈就是忘了。而在问妈妈为什么会忘记时,学生都说是因为妈妈工作很忙所以会忘记自己的生日。我接着问,为什么妈妈忙得忘了自己的生日却没有忘记孩子的生日时,学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家里的宝贝,很重要的,妈妈当然不会忘记。于是一个想法在脑中闪过,一定要让他们的爱心显露出来,并且发出热、发出光。我告诉学生,生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妈妈是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的。妈妈“忘了”自己的生日却一直把孩子的生日挂在心上,记着送孩子生日礼物,祝孩子生日快乐,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再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给予的关爱,让学生进一步懂得父母爱子情深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再讨论:如果你是小云,除了把生日借给妈妈,还会为妈妈做点什么?这下孩子们有话可说了,会帮妈妈端上一杯水,帮妈妈洗碗,给妈妈捶背,为妈妈唱一首歌,画一幅画送给妈妈等。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翻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标准本”一年级上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鲜艳、精美的照片,这便是教材编者特意为学生所编的“习惯篇”。

教材,是一种信息的载体,是编者教学理念的物化。那么,标准本一年级上册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开篇,蕴含着怎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呢?

一是素质教育观。有人曾经对素质教育作过这样中肯而又通俗的阐释:素,即素来,平日;质就是本质、本性、性格。顾名思义,素质就是平日一点一滴培养成的性格——人们按照一定的规矩行事,久而久之养成习惯,逐渐成为较为稳定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轻易改变的本性。“标准本”一年级上册首先将视点聚焦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上,无疑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是学生发展现。谁都无法否认习惯的巨大力量,它与人的发展终身相随。国外有谚语云:“人是习惯的奴隶。”王尔德也有这样一句名言:“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读书、去学习、去交际。学生时代播下的良种,便可赢的未来的丰收。从人的一生来说,在校学习语文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而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在生产、工作岗位和生活实际中自学语文,则是终生所需,这以后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因此,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便是着眼学生一生的发展,以让他们终身受益。

三是“小语姓小”观。以往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眼睛向上,忽视基础”的弊端,因定位不准导致高耗低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眼睛向下,固本培元,打好基础”。学习语文虽说是一辈子的事,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但也有一个捕捉最佳时机、形成扎实根基的问题。小学生可塑性很强,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个时机做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不予重视,一旦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再想去改变或矫正就事倍功半了。“小语姓小”凡是要从早抓起,从小事抓起,起点低一些,要求严一些,固本培元,夯实基础。

基于上述思考,并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从一年级从就将学生日常语文学习和语文生活中一些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作为重要内容编入课本。在课本开头,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题,醒目地编排了五个页码的彩色照片,通过语文生活实践中的形象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可资借鉴的范例。这部分教材可分为三块,其中第一页为第一块,第二、三两页为第二块,第四、五两页为第三块。

第一块,图上部是两位同学读书写字的姿势,其中女同学正在读书,男同学正在写字。中部是两位同学做眼保健操图,其中男同学正在挤按睛明穴,女同学正在揉四白穴。下面是医生给同学们检查视力。

第二块,图左上是学生集体读书的姿势,右上是一位学生读书姿势的侧视特写;左下是一位女同学正在写字,角上为握笔位置的`特写

,右下是学生集体写字的图片。通过上面两幅特写图可以让学生明白:读书时坐姿要端正,双手拿书或将书平放在桌上;书本与眼睛距离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与视线夹角接近直角。读书时还要做到胸部与桌缘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学生写字的姿势和握笔要求,可以通过下面两幅图看出: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胸部与桌缘的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住练习本一侧,右手握笔。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点离笔尖3~4厘米(大约一寸左右)。

第三块,两页共有八幅小图。第四页上面的图是一位小学生正在整理书包,使里面的书本、文具摆放得整齐、合理。左下方一幅小图,是一位小学生写字之前先用手帕把手擦干净,免得弄脏习字本。右边的一幅小图,是一位同学正小心地把习字本的卷角抹平,她的铅笔和文具盒都摆放在适当的位置。第五页右上角的小图,是一位小学生仔细地整理文具盒。中间的一幅图,是一位同学写完字以后,把铅笔套起来,以免折断笔尖。从下面的两幅图可以看出,文具盒和课本都被小主人保管得很好,铅笔盒里的文具摆放得很整齐,所有的课本都包上了书皮。

不难看出,这一册“习惯篇”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规范性。

为确保学生严格养成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习惯篇”的内容编排十分注重规范性。经多次调研,发现许多同学执笔时食指未关节均向里凹陷。这样执笔需以腕运笔,写出字来比较僵硬。正确的执笔姿势应是,食指未关节应是平的或稍向外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指腕配合、运笔自如。习惯篇用特写图片向学生作了正确展示,有利于学生模仿、规范。

二是科学性。

习惯是由于长期重复或练习所固定下来的行为方式,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行为的自动化。吕叔湘先生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对此,教材的安排应该说是十分科学的:一开始以图片示范让学生认真仿照。反复练习,逐步形成动力定型;后以故事强化,加大信息强度;每篇课文后面均设描红练习,让学生操练、运用,逐步实现自动化,形成“快速反应通道”。

三是形象性。

“习惯篇”主要以精心拍摄的照片编排而成,如写字时怎样做到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学生只要看看图就知道了。直观而又形象的展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心领神会,自然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是整体性。

这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意:其一是说,一年级上册。强调读写姿势,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其他习惯的要求,或对其他习惯暂时不闻不管。习惯的培养应是全方位的。其二是说,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孤立地进行,应与思想教育、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全面提高。

我们该如何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首先,习惯培养具有微观性,必须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习惯关乎人的一生,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无微不至地全面关爱学生,大处着眼,从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一切为了塑造未来的有用之材。

习惯培养是具体、微观的,教师必须从小处着手,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

如: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学生耳儒目染,由此而产生的内驱力,对其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又如:指导学生写字必须抓住“关键点”。一年级学生手小力小,写字时往往握笔处离笔尖太近,结果因要看清笔尖的运行而导致眼睛距离本子太近。因此,保证“一寸”到位是“三个一”中的关键。教师若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引起重视,严格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的形成定会指日可待。

其次,习惯培养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怎么握笔、簿本摆放的角度、眼睛和簿本的距离等等。老师交待、讲解、示范、纠正好多遍,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记不住,这就需要老师不急不躁、因人而异、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时也会出现“反复”。

如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走样,这就需要抓“反复”,进行再纠正。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激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经常中断,就会前功尽弃。

第三,习惯培养具有随机性,必须注意“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新大纲”指出: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成教育的随机性尤其需要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学校老师的指导训练固然重要,家长的督促检查更是必不可少。就拿写字来说,学校与家庭就要齐心合力引导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可见,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随时随地、全方位地予以重视,家庭与学校必须齐抓共管。就本册教材的“习惯篇”而言,我们的教学该注意什么呢?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的重要性:课文读错了可以重读,字写错了可以重写,而不良的读写姿势一旦定型就较难改变;读写姿势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读好书、写好字,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骨骼是否正常发育,视力能否保持正常等等,对自己一生能一否健康成长关系重大。

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性层面上,应该让操作层面拥有更为广阔的时空。

其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针对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编一些童话故事或将某些名人小时候的事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将学习内容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读,或将教学内容拍成录像播放;还可以举行读书、写字仪式,让学生知道,读书、写字是很严肃、很庄重的事,不能马马虎虎地对待。总之,教学要力求生动、活泼,要变枯燥的说教为富有趣味的活动。

其二,运用榜样示范,指导仔细观察。理论研究认为:技能、习惯的形成,实际上是一个由外显认知转化为内隐认知的过程。在外显认知阶段,为了认识和解决某个新问题,人们必须要从自己的记忆中调用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环节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建构。我们的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储存和建构一定数量的“相似块”。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课本上的照片的作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的同学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这样一来,图上那些同学的具有示范意义的读写姿势就会就会变成一定的“相似块”储存于学生的记忆之中,以备调用、激活。

其三,明确具体要求,反复进行实践。在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之后,学生对这一习惯的具体要求便已基本明确。如何才能将这些要求逐步“内化”呢?只有反复实践,舍此别无他途。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示范、比赛、表演等,对学生的读写姿势进行当堂指导,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不难设想,若干年后,用上这套教材的孩子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会像细胞溶进血液一样“内外”他们的语文素质,他们将成为“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读书、清清楚楚表达”的习惯过硬、基础扎实的一代。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周末两天恰好下雪,在这个时候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更能有效的使小班幼儿了解冬天的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

我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知识点放在了最前面进行,在幼儿短时记忆的时间里先进行目的'字的教学,这样安排教学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整个活动我用丰富的情景贯穿始终,使幼儿始终跟随着我的引导进行活动,活动一、现在是什么季节,在幼儿园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雪花是什么样的?

活动二、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冬天的画,活动三听好听的儿歌,进行欣赏、跟读儿歌的活动。活动四、我们带着小雪花一-起去旅行吧~创编动作。

活动中我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动画及美丽的图片,以引发幼儿的注意力,直观的小雪人、小雪花更是幼儿所喜欢,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让幼儿的小手指跟着小红花一起走,所有的教具都起到了有效的教学作用。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

这篇识字课文是由12个象形字及12幅小图组成的,12个生字又分成了四类,人体的器官、动物、天体和物像。每个字都用了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了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教学时为了增加趣味,一开始我就和小朋友说,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边画画边认字,小朋友听到语文课还能和画画有关,一时都来了兴趣。首先在黑板上画了简笔画的嘴,有的小朋友说是嘴巴,有的说是口。我又在黑板上写了古时候的口字,告诉大家,古时候的人不会写我们现在这样的字,他们是把物体的形状画出来,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最后把口写在黑板上,学生说,口就像一张嘴巴。还有的小朋友就想到了这个字是象形字。

从这个小环节的.安排想到的:

学生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如果老师说我们来用数学知识学语文,或者是说来画画、唱首歌等,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吸引过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课程和课程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语文这门课程又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有很多内容都是可以和别的课程相联系。比如在认识一到十的数字时,在巩固的时候我就做一个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加一加、减一减,把得数找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就比开火车或者指名读好多了。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牵”“放”

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程是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和归宿,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这堂课上,我一直在试图把学生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中去,这也恰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遏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课后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课文中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还可以随便挑两到三种动物的尾巴进行“长短、粗细、直弯、宽窄”等各种角度的.比较,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如将猴子、小狗、兔子进行尾巴长短的比较,从面引出“谁长谁短、谁宽谁扁”等都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这是不是辨证思维启蒙的最佳机会?

4、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

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它五彩斑斓

生机勃勃

因此

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

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但今天的课上

我感觉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的把握。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

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这些字母他们从未见过,但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却是儿童口语中经常出现的。只要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学的字母接通就能化难为易,大大提高学习汉语拼音的效率。于是,我创设了情境、语境,如:蓝猫个子高,淘气个子矮(ai)。他们俩合好了,紧紧地挨在一起。这样所学内容寓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教学,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的品德教育。另外,我想如果将一个个声母和韵母变成一个可以动来动去的`拼音娃娃,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此,本节课我还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了许多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并用拼音字母给他们取名字,让学生帮这些拼音娃娃们打招呼,同学们看到这些有趣的拼音娃娃,都争先恐后的帮拼音娃娃打招呼,顿时课堂气氛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

拼音是基础,认字是关键,任教一年级,现阶段拼音教学的同时,还需把识字教学结合在一起。而从开学到现在,在近百个生字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如何使低段学生更好地识字认字,对生字宝宝产生兴趣,并更好地掌握是最基础的。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小朋友对学习生字不太感兴趣,或是光认字不解义,在近两个月的教学中,我也领出了几点:

一、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

对于要认的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比方说换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识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说,学“骑”字时,可用拆一拆的方法来教学,即“马+奇=骑”,也可用形声字教学“骑”。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小组合作识字学习,共同进步与提高。

刚入学的儿童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儿歌,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四、引导学生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