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势变更规则构成要件的相关问题分析11000字(论文)】_第1页
【情势变更规则构成要件的相关问题分析11000字(论文)】_第2页
【情势变更规则构成要件的相关问题分析11000字(论文)】_第3页
【情势变更规则构成要件的相关问题分析11000字(论文)】_第4页
【情势变更规则构成要件的相关问题分析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势变更规则构成要件的相关问题研究TOC\o"1-2"\h\u22030摘要 18600引言 11447一、存在情势变更的事实 221732(一)变化已经发生 218083(二)变化影响重大 27668(三)情势变更情形的范围 329061二、情势变更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 43248(一)合同行为的类型化讨论 421060(二)不可预见性与不可归责性 629242(三)不可预见性与商业风险 724180三、情势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之前 86887(一)变化发生在合同成立前 829148(二)变化发生在合同履行完毕后 822782(三)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后,但合同实际未履行 827843四、履行合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明显不公平 928259(一)对明显不公平的理解 910601(二)对履行合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理解 105267结语 1310894一、著作类 137590二、论文类 1313046三、报刊类 1415916四、裁判文书类 1413898致谢 14摘要情势变更原则是公平原则在合同法领域的具体表现,来源于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对于情势变更规则,各国法律在其界定标准上一般采取比较保守的态度:仅作原则性的指引,不作具体判定标准。这就造成了情势变更的四大构成要件内涵抽象复杂,标准不明确的问题,给实际运用造成了阻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势变更规则越来越受到实务和理论界的重视。今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更是将其以明确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情势变更规则。这也是我将情势变更规则的构成要件作为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的原因。本文将对情势变更规则的四大实质性构成要件作详细的解说,初步分析关于情势变更规则构成要件的相关问题。关键词情势变更情势变更构成要件不可抗力引言契约严守原则是古罗马法就已确定的契约基础原则,也是现代契约法的核心,但对原则的一味死守本身可能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对合同公平原则的重大破坏。为了解决契约严守原则和合同公平原则的矛盾,情势变更规则作为例外之一维护着两者之间的平衡。也可以说,情势变更就是在发生了异常风险后,双方当事人将风险负担的决定权在法律框架内赋予了裁判机关的一种规则。情势变更发生在合同依法成立后、合同关系消灭前,如果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将导致显失公平的后果。因此情势变更规则允许在变化发生后,双方当事人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在具体实践中,对于情势变更的适用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确认情势变更规则的适用条件,这就需要对如何判断情势变更的构成要件是否满足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判断是否适用情势变更规则,首先需要存在情势变更的客观事实,即非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再从订立合同双方的主观因素结合合同客观实际判断该变化的发生是否具有不可预见性。其次,这一客观事实的变化需要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之前,这就是情势变更规则之时间要件。最后,从情势变更规则的目的性出发,情势变更的客观事实需要对合同目的造成严重的破坏,即履行合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显失公平。这四者构成了情势变更规则的实质性构成要件,缺一不可。一、存在情势变更的事实“存在情势变更的客观事实”这一构成要件,规定在《民法典》第533条中:“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这一变化指的是对原合同订立时的事物基础起到了消极影响的变化。(一)变化已经发生首先,变化必须已经发生,形成了动摇原合同基础的客观事实;而非趋势或是征兆,例如出现了对经济走向评价负面的预测、未被确认的股权结构变动情报等。其次,这一变化更与当事人的主观意思无关,例如双方当事人因主观认识错误、行为动机错误等因素造成的一方当事人提出变更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的,往往适用重大误解等制度而非情势变更规则。变化影响重大情势变更规则不仅要求原合同基础发生了变化,还要求该变化必须是“影响重大”,其中“重大”是一个程度词,这就需要对判断尺度进行讨论。关于影响的评判标准,有的学者认为只要对订立合同的事实基础发生了剧烈动摇就谓之影响重大韩世远:《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第53页,例如市场价格发生强烈起伏、政策法律发生重大调整等;有的学者认为前者无法解决具体认证标准的问题沈德咏、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司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192页。,比如价格起伏相比起合同订立需要上涨或下跌多少倍、法律政策调整相比原来需要作何等改动才能称为重大。他们主张从合理的第三人的角度出发,假设当事人提前知取变化则完全不会订立合同,就称之为“影响重大”吴庆宝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官阐述民商裁判疑难问题(增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75页。韩世远:《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第53页沈德咏、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司法解释(二)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192页。吴庆宝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官阐述民商裁判疑难问题(增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75页。吴庆宝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官阐述民商裁判疑难问题(增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76页。(三)情势变更情形的范围我国立法对情势变更客观事实的范围没有做出相应的概括或者列举。理论上情势变更的客观情形可以根据具体影响范围的大小分为“大情势”及“小情势”。于定明:《谈情势变更制度的构成要件》,《法学杂志》2005年第二期。于定明:《谈情势变更制度的构成要件》,《法学杂志》2005年第二期。“大情势”指的是自然灾害、政治金融混乱、法律制度变更、战时形势等客观环境重大变更带来的合同履行基础背景的剧变。值得注意的是,“大情势”中的重大情形与不可抗力制度下的情形有很大一部分重叠。所以民法典对情势变更规则就做出了较大的修改,这主要体现在《民法典》第533条将原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非不可抗力”这一限制性条件删除。这说明了不可抗力也可以作为情势变更的事由和引发情势变更规则适用的原因。不可抗力情形不一定会引发不可抗力制度下的后果,当情况不符合不可抗力制度的适用条件时,就有可能符合情势变更规则的适用条件,两者属于互补的关系。例如:对于被新冠疫情影响到合同履行的当事人来说,疫情当然属于不可抗力。但疫情对每个商事合同履行所构成的障碍并不相同,例如:发货地受到防疫封锁无法发货,而其他货源地的货物可以发出且不影响合同的履行,只是增加了一定的成本,这不属于不可抗力制度中对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范畴。但当增加的成本大到继续履行合同将带来履行方遭受不合理的代价时,比如要求必须从原产地发出的生鲜产品,这时强求履行方克服障碍是过于苛刻的。但是情势变更中“大情势”的情形比不可抗力涵盖的范围更广,它包括了非因重大政治或经济事由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例如,因电子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无线寻呼服务退出通讯市场,服务提供商主动要求解除与用户的电信服务合同。这类市场环境变化属于情势变更的情形。(2003)佛中法民一终字第130号判决书。而“小情势”指的是特定合同标的物灭失、合同当事人特定行为能力灭失等等涉及合同具体条件的剧变情况也可视为情势变更情形。二、情势变更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情势变更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该要件具体表现在当事人对风险无法预见,未能在合同中提前约定如何分配风险。这一要件采取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需要结合合同行为进行类型化讨论。其次,不可预见性带来了合同主体的不可归责性,两者相辅相成。最后,由于情势变更同时具有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归责性,所以情势变更一定不属于商业风险。(一)合同行为的类型化讨论情势变化是否能被预见采取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关于不可预见的确定标准在主观上应该以哪个角度作为切入口这一问题。学界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需要从双方当事人主观角度进行判断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52页。;有学者认为需要从社会普遍认识的角度进行判断,例如判断该变化是否属于社会观念上的无法预见,风险程度是否远超出常理的预期,风险是否可以防范或控制等等确定该方当事人在合同订立之时是否有能力预见情势变更情形的出现;有学者认为应该采取利益更加受损一方的主观角度吴庆宝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官阐述民商裁判疑难问题(增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71页。;有学者认为变化事实需要满足既不能为当事人所预见也不得被预见两个条件。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52页。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52页。吴庆宝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官阐述民商裁判疑难问题(增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3月版,第71页。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52页。下文将结合合同行为的具体情况对合同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讨论:1.相应内容在合同中没有约定合同当事人对情势变化的部分没有作出相应的风险分配是判断是否适用情势变更规则的重要标准。这体现了情势变更规则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就是保证合同的公平性,给同样受到不良影响的双方当事人一个利益衡平的救济机会。以当事人对客观事实不可预见的程度为标准,客观事实往往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为此种客观情况完全不可预料。值得注意的是,不可预见与不可认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当事人不可预见并不是要求发生了对于当事人来说未能认知到的情况。例如:空难/天灾等事况本身能被认知,但发生概率很低,属于不可预见的情形林嘉主编《林嘉主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9年度民事审判案例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6月版,第196页第二种为对客观情况的发生有所预料,但对当事人应当预见不作要求。也就是说,当事人能够预见到该情况,但不能预见到该情况影响之深。例如张某诉海南金利房产开发公司逾期交房案(2006(2006)琼0105民终1783号民事判决书2.相应内容在合同中已有相关约定出现了合同基础被动摇的情势,而相应内容在合同中早已有相关约定。这很大程度上就说明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已对合同无法履行的客观事实有所预见,理论上就应当排除情势变更规则的适用。这里以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江苏利如房地产有限公司与天津宝橙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天力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纠纷案[(2015)民二终字第256号]作为例子,原告购买被告所持被告某子公司的股份,并对其所有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双方当事人约定:如被告不能在约定时间完成全部地块拆迁,将要从约定之日起向原告支付滞纳金,如约定之日起九十天后仍不能完成全部地块拆迁,被告需将剩余股权转让款抵为违约金,后被告未能及时完成全部地块拆迁并拒绝支付违约金和转让股权。对于原告提起的违约金之诉,被告以出现了情势变更为由抗辩。在本案中,被告公司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时,被告公司作为商主体,对于诉争地块上的建筑物、物资等所有权并非公司所有以及有权拆迁单位亦非被告公司是明知的,对于拆迁进度并非被告公司能够控制,诉争地块在约定期限内拆迁完毕之前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这一事实,从常理出发是可以被理解和预测到的,被告放任这一风险的发生且与原告订立合同中已经约定了不能完成拆迁的合同后果。对此,法院认为被告公司以情势变更为由主张解除关于拆迁期限的约定,缺乏法律依据不予采纳,未按期将符合约定的争议地块交付给原告构成了违约。这就说明,合同事先已有约定本身即表明客观事实是可预测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存在另一种特殊情况:合同对客观事实有所提及,但未详细分配责任的,这时也应当视为客观事实具有可预见性,不履行一方当事人同样不能依据情势变更规则主张豁免履行义务。3.没有约定但应当有所预见当事人对客观情况应当有所预见却没有约定的情况,司法实践往往考虑这一客观情况是否为商业风险,法条中明确排除了商业风险在情势变更制度中的适用。情势变更与商业风险的具体差异将在下文详细论述。4.没有约定但有法定或默认的风险分配规则情势变更规则的不可预见性要求该情势变化的风险不能有法定或默认的风险分配规则。如果对某一客观变化存在着法定的风险分配规则,说明客观变化实际上是可预见的。在某些特定领域中,如果存在市场默认的风险分配规则,而双方又无对此风险分配的专门约定,则被认为是对该规则的默许。这点特别体现于股权转让交易之中,从股权出让方与股权受让方签订收购协议之日或者约定的交易基准日起,至股权正式办理转让交割的期间被称为股权转让过渡期,在股权交易市场中,该过渡期间的损益分配实际上参考三个原则:有规定的,从规定;无规定但有约定的,就从约定;既无规定又无约定的,一般就默认分配给受让方。(二)不可预见性与不可归责性情势变更的发生不可预见本身包含着另一重意思:当事人无法控制和避免客观情势的发生,情势变更不可归责于当事人。情势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这是对情势变更规则不可预见性构成要件整体的反向补充。从反面理解,如果某一客观变化造成了一方履行合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明显不公平,但这一客观变化源于当事人或第三人的过错,这无疑破坏了情势变更规则的基础,因为情势变更规则实质上是对不可归责的双方当事人的一种补充性救济。(三)不可预见性与商业风险按照通常的定义,商业风险指的是商业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如物价上涨、汇率变动、市场行情等给商事主体带来的获利或损失的可能。与情势变更作比较时,只讨论给主体带来损失可能的商业风险。从两者的特征来看,最大的差别在于:情势变更具有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归责性,几乎是商业风险的反面。首先,商业风险是可预见的。在商业环境中,订立合同时双方当事人对因市场原因导致的价格、原料供应等重大变化应当是有所预见的,这类型风险是市场本身固有的属性,而非市场本身因素造成的重大变化才是情势变更规则中讨论的当事人不可预见的变化。高风险带来高收益作为市场属性之一,每个商主体对于自己从事的商行为所导致的风险和利润的大小都经过了理性的利益衡量,对于风险承担范围的选择是自发性的。例如:经营杂货店与经营海上货物运输公司所要承担的风险大小完全不同,经营海上货物运输公司的主体不可能认为自己的经营风险与杂货店的风险一样小,也就是说商主体对于其自发选择的商行为所带来的一般性风险是可接受的,换言之,商主体对于商业风险有所预见。其次,情势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但商业风险有的是可归责于商主体的,常见的是内部管理缺失、市场调研不足、决策出现重大失误等风险,这类风险只能由过错一方当事人承担。例如:疫情之下,很多药厂基于错误的市场调研结果认为板蓝根冲剂将紧俏,高价购入大量板蓝根原料导致板蓝根原料价格走高。导致板蓝根冲剂供过于求,最终损失只能由药厂自行承担。在市场环境之下,不同的行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预期能力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一些行业的风险认定门槛比其他行业更高,比如保险行业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期能力就比一般商业行业要高得多。由于司法实践中,默认行业内经营者对本行业的风险有所认识,即行业内经营者对与行业经营直接相关的政策处于“应当了解”的状态,例如:某人选址居民楼一楼作为自己经营烧烤连锁店的地址,但当地政府明令住宅楼由于含有消防隐患不能经营有油烟产生的餐饮业务,所以该连锁店的营业执照无法办理,显然行政机关的不批准是由于当事人选址错误这一行为导致的。当事人援引情势变更规则希望解除加盟协议,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再比如对于具有专业特殊技能的人,对于其是否可预见的判断标准也会高于一般理性人。从法律依据上看,情势变更与商业风险两者相互排斥。根据《民法典》第535条可以明确看出商业风险排除在情势变更之外,可见凡是被认定为情势变更的,都不属于商业风险。我国法律目前还没有对商业风险做出明确的规定,可以说,商业风险其实还不是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司法实践中经常涉及到商业风险和情势变更的区分,法院对两者的分析往往是结合可预见性和归责性展开的:在一起公司合资的房地产合同纠纷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终字第181号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终字第181号三、情势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之前情势变更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之前,是情势变更的时间要件。下文将从事态变更发生的时间点分别论证为什么情势变更仅能发生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之前。(一)变化发生在合同成立前如果客观事实变化发生在合同成立前,则失去了相应的不可预见属性,当事人明知发生客观事实变化或知道有极大可能发生客观事实变化仍订立合同,应视为当事人将变化后的客观事实作为合同的基础条件,愿意承担合同义务。(二)变化发生在合同履行完毕后情势变更发生在合同履行完毕后,此时由于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已经消灭,变化就不再能影响到合同成立的基础。我国目前不认可在合同履行完毕后主张情势变更原则,而在德国判例中却有一个著名的例外韩世远:《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第韩世远:《履行障碍法的体系》,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第117页(三)发生在合同履行期限后,但合同实际未履行情势变更发生在合同应当履行完毕的期限之后,但合同实际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的,同样不适用情势变更制度。此处以著名的枣临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与仓山县鲁西煤矿运输有限公司侵权赔偿纠纷上诉案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一终字第300号民事判决书。为例,被告枣临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建造的铁路线路,根据当时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30号),铁路线路周边固定线两侧一千米范围内禁止开展采矿活动。被告规划的建造计划正好对原告鲁西水果运输公司所有的当地新兴铁矿开采权构成压覆。据此,双方签订补偿协议,约定被告向原告支付补偿款,最迟付清期限为2013年6月30日。至此,付款期限已到,被告公司负有偿还补偿款及利息的义务。被告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认为由于有新《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生效,对过去《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的修改使得新的条例取消了压覆矿的规定,即从新《条例》生效起,原则上就不存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压覆矿的情况,既然不存在压覆情况,补偿的问题也就不存在,因而原来所签订的《补偿协议》已经失去了法律依据。但实际上,由于新条例生效于合同应当履最高人民法院(2014)民一终字第300号民事判决书。四、履行合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明显不公平情势变更规则要求客观变化发生并造成损害,损害的具体表现就是造成了继续履行合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明显不公平。如果变化发生却没有造成损害后果,不适用情势变更制度。(一)对明显不公平的理解明显不公平,指的是客观环境的变化导致合同中给付和对待给付的对价关系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使得一方继续履行义务将导致合同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违反合同公平等价有偿的原则。如何判断继续履行是否导致一方利益极度不平衡这一后果,司法实践中一般参照认定显失公平案例中的做法,对当事人履约成本,履行成功的可能性等进行专业性上的考量。履行合同明显不公平主要表现在破坏对价关系上。参考供暖合同案(2006)莱阳民一初字第76号民事判决书。: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了一份70年的供暖合同,约定购房者一次性缴纳70年供暖服务费八千余元。合同签订后,煤炭价格和银行利率等经济环境都不断发生变化,且政府参与到了公共供暖服务中,当地大部分新建设的居民区都统一由政府运营的热力公司进行供暖。开发商积重难返难以继续履行原供暖协议。法院认为:原被告签订合同时,合同的客观基础条件是当时尚不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对比当前,银行同期存款利率降低了接近4倍,锅炉煤价格上涨了3倍,房地产公司如继续履行供暖合同会造成严重的利益失衡。最重要的是,相比起政府统一供暖的价格为每年1200元,购房者整70年的供暖期间仅缴纳八千余元供暖费用(2006)莱阳民一初字第76号民事判决书。但此处有必要区分的是,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此处的显失公平与情势变更中的明显不公平有所区别,显失公平指的是签订合同时双方因一方主观导致的信息差造成的不公平,而情势变更规则中的不公平是在合同订立后由于客观因素变化造成的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的不公平,两者都导致了合同双方利益不均衡,权利义务不平等的后果,但在成因上有明显的不同。同时,区别于显失公平中的仅对一方当事人造成的不公平,情势变更规则中的明显不公平还存在“客观变化导致两方都处于不公平的后果之中”这样一种情形,即双方都处于变化的不良影响之下,一损俱损。在这种情形中,会导致有两种可能:一种为一方承担的不良后果更加严重,使得利益关系更加不均衡,另一种为双方承担的不良后果程度相同。前者因为不均衡的利益关系同样可以适用情势变更规则,后者情况则稍显复杂,一般而言,法院并不支持后者适用情势变更规则。这里参考一个经典的案例(2002)泉民终字第1321号民事判决书。:原告受让方根据涉案合同《股权转让协议》,已经按约定支付了股权转让款,且按照合同条款原告已实际参与到煤矿经营管理中,可见协议目的已经得到部分实现。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政策因素,该煤矿被要求关停,双方都无法再从煤矿事业中获利。煤炭矿关停后,受让方请求解除该股权转让协议,退还已支付的40%股权转让款。原被告双方虽然对煤矿关闭这一事实并无过错,但是一方要求解除合同势必导致另一方陷入完全承担不良后果的境地之中,这无疑是对另一方利益的极大损害,因此法院判决案涉《股权转让协议》不应解除,可见,从维护合同双方利益衡平角度考虑,双方相同地承担不良后果时,一方要求解除该利益绑定关系会导致另一方坠入承担完全责任的后果时,此时发生的情势变更事实不能再影响合同权利义务。(2002)泉民终字第1321号民事判决书。(二)对履行合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理解履行合同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具体包含两种情况:履行不能和合同目的本身被消解。1.履行不能在英美法系契约法中,有一个契约受挫的概念:指的是出现了意外,导致合同履行不能、履行不现实或失去了履行的意义。其中,常见的履行不能情况包括有:某种特定物毁损;履行方法变得无法实施等。这里参考一个股权转让纠纷案(2004)沪一中民二(民)终字第734号判决书。,受让人希望通过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取得目标公司探矿权,并且基于探矿权的存在,受让人愿意给出高额的股权转让价款。而目标公司探矿权因政府政策限制,该探矿权实际已经不能实现,《股权转让合同》亦不可能再(2004)沪一中民二(民)终字第734号判决书。需要注意的是,情势变更规则的语境下的履行不能与不可抗力语境下的履行不可混为一谈,不可抗力强调的是合同的履行不能是无法克服的,而情势变更制度则在于:合同的履行或许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障碍,继续履行,但这带来的是对履行一方的履行无意义或严重不公平。这说明,不可抗力语境下的“履行不能”与情势变更规则的语境下的“履行不能”实际上并不相同,前者仅指的是没有履行的手段,后者指的是没有履行的必要性。2.合同目的本身被消解第二种情况称为合同目的本身被消解,即继续履行合同的无意义,也称为目的发生障碍。参考一个因行政行为导致目的发生障碍的例子:某技术委托开发合同纠纷案(2015)民提字第39号判决书。的涉案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由于常州市政府出台了加强污染物减排工作,调整当地节能减排的新政策,新东电气公司自备电厂的燃煤锅炉被当地政府要求于2012年6月底拆除,这就导致原先合同中对锅炉进行脱硫改造的工程项目继续进行已经毫无意义,可见,从订立合同的目的出发,合同目的早已没必要实现也无法实现。政策调整带来了合同履行客观环境的重大变化,该变化当事人属于无法预见的变化,因此法院予以认定该情形属于情势变更,该案裁判规则认为,因政府政策的调整,导致不能继续履行合同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属于合同当事人意志之外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应当适用情势变更原则。(2015)民提字第39号判决书。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一方对事件的期待落空,导致合同目的失去意义,是否归于情势变更规则需要分类讨论。例如:买方为了女儿婚礼购买的嫁妆,即使出卖人知道买方购买的意图,在婚礼取消后买方也不能依据情势变更规则调整或解除合同;以投机行为(射幸行为)的期待为基础的合同,期待的落空也不能援引情势变更规则。但在大陆法系的一些其他国家中,有时候期待落空导致目的消解也可以援引情势变更规则进行救济,例如“国王加冕游行案”[德]卡尔·拉伦茨(王晓嬅等译),《德国民法通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73页,[德]卡尔·拉伦茨(王晓嬅等译),《德国民法通论(下册)》,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73页结语情势变更作为大陆法系合同法的重要规则之一,对合同成立的基础理论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如今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难以预见和辨析的责任承担主体将不断增加,考验着社会经济秩序与诚信体制。情势变更作为一种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