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共29张)_第1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共29张)_第2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共29张)_第3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共29张)_第4页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共29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

高二政治备课组李爱华你同意下面观点吗?请举例说明理由。有用就是真理多数人赞同的观点就是真理强权就是真理公认的道理就是真理理解真理: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结论才能被称为真理呢?思考:××××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认识客观对象真理谬误相符合不符合一、认识真理(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必背)(一)真理是客观的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为什么?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1)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2)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注意:例如:“万有引力”是规律,是客观的。对“万有引力”的正确认识即“万有引力定律”是真理。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无限,没有中心

“宇宙无限,没有中心”这一观点是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符合客观实际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真理”是客观的,正确就是正确,它不以人的意志(包括权力、地位)为转移.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思考:为什么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它们都是真理吗?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

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有一种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启示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80度吗?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几何之父——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75年)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真理。探究一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1792——1856)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思考:1、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2、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说明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因为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1、“造反有理”2、“先在城市夺取政权”3、“农村包围城市”探究二辨析:这些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造反有理”这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毛泽东说“造反有理”,指人民要求解放。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真理谬误

说明真理是具体的,要在具体的历史范畴来判别某个观点是真理还是谬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先在城市夺取政权”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的实际指主观认识符合当时的实际.思考:真理会不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是绝对的,两者的界限是确定的,不容混淆的;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超出历史条件、不切实际运用于另一条件,真理就变成谬误。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和方法论要求(狂背)1958年9月23日,前苏联发射首枚月球探测器,拉开人类探月序幕。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图为遇难人员)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思考:以上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人类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一个怎么样的过程?探究三(

为什么?)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A.从认识的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B.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为什么?(①指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A.从认识的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影响)。B.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实践水平的差异也会影响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评价。造成认识差异性的原因:对于同一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看法(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狂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和认识条件的制约。人类关于月球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世代延续——不断发展人类认识无限发展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每个时代、每个人的认识发展的有限性,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的无限性。为什么?神话嫦娥奔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思考:我们对月球的认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判断]

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是终极真理。

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真理不能被推翻,可以被超越。真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结论:不存在终极真理,真理永不止步,不断向前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方法论×√意识、认识、真理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3.真理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联系: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都是主观的。概念辨析: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内容和方法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